• 沒有找到結果。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學科能力測驗參考試卷

(111學年度起適用)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 9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題卷」上作答;更正時,應以橡皮擦擦拭,

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非選擇題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在「答題卷」上作答;更正時,

可以使用修正液(帶)。

˙考生須依上述規定畫記或作答,若未依規定而導致答案難以辨識或 評閱時,恐將影響考生成績並傷及權益。

˙答題卷每人一張,不得要求增補。

選擇題計分方式:

˙單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各 題答對者,得該題的分數;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

該題以零分計算。

˙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各題之選 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該題全部的分數;答錯k個選項 者,得該題

n 2k

n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

該題以零分計算。

著作權屬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所有,僅供非營 利目的使用,轉載請註明出處。若作為營利目的使用,應事 前經由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書面同意授權。

108 年 12 月 10 日公告 109 年 4 月 6 日更新

(2)

學科能力測驗(111 學年度起適用)

國文考科 國文(一):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 參考試卷說明

本參考試卷為 111 學年度起適用之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國文(一) :國語文綜合能力 測驗參考試卷。大考中心依據(1)108 學年度開始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以及(2)本中心所公布之 111 學 年度起適用之「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考試說明」 ,二份文件所揭櫫之理念與目標而設計。

一、測驗科目與範圍

國文考科包含「國文(一)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與「國文(二) :國語文寫作能力 測驗」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以下簡稱「國綜」 )以國語文課綱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部定 必修課程為測驗範圍,試題取材自符合普通高中學生程度的各類文本,包含古今詩歌、散 文、小說,以及應用文、學術論文、跨領域文本、圖表等,兼顧文言與白話。

二、題型、架構與配分

國綜參考試卷第壹部分為選擇題型,包含單選題與多選題;第貳部分為混合題型,兼 含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為使教學現場瞭解組卷時或有不同的題卷樣貌與分數配置,國綜公 布參考試卷兩卷,題型、架構與配分如表 1 所示。

表 1、國綜參考試卷試卷架構

卷 別

第壹部分 選擇題型

第貳部分 混合題型

整卷 第一題 第二題 第三題

混合題型 占分 單選題

占分 (2 分/題)

多選題 占分 (4 分/題)

選擇題型 占分

單選題 占分

非選擇 題占分

單選題 占分

非選擇 題占分

單選題 占分

非選擇 題占分

總 題 數

總 分 卷

一 42 24 66 2 6 2 6 2 16 34 34 100 卷

二 46 24 70 4 8 4 14 30 36 100 表 1 註:國文考科成績國綜、國寫各占 50%,國文考科原始得分=(國綜得分 × 0.5)+國寫得分

(3)

三、命題特色

國綜組卷時考量新課綱精神與學生學習內容,其命題特色有二:

1. 試卷兼含基本題與素養導向試題

本次公布兩卷均配置字音、字形、字義、文學知識、文化知識等基本題,以評量考生 的基本核心能力。此外,呼應 108 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主軸,大考中心擬定 素養導向命題重點為「試題素材情境化」 、 「考察整合運用能力」 、 「跨領域的主題式試題設 問」、 「強化評量表達說明能力」,國綜試卷呈現以上特色之說明與例題與可參見表 2。

表 2、國綜參考試卷素養導向命題重點、說明與例題

素養導向命題重點 說明 例題

試題素材情境化 生活情境 學術探究情境

卷一第 11-12 題

卷一第 15-18 題、卷二第 17-20 題 考察整合運用能力 考生須延伸、應用學習

內容

卷一第 10 題 卷二第 13-14 題 跨領域的主題式試題設問 取材自環境工程領域

取材自社會領域

卷一第 6-7 題 卷二第 7-8 題 強化評量表達說明能力 非選擇題強化評量表

達說明能力 卷一、卷二「第貳部分」混合題型 2. 命題適度納入教材內容

為考核課內學習成就,部分試題納入教材相關內容,如卷一選擇題第 1、2、15-18、19- 21 題、混合題型第 32-34 題;卷二選擇題第 1、2、9-11、13、17-20、21-23、28 題等。

四、考生作答(答題卷)

此次答題卷為配合混合題型而設計,考生填答時須注意本考科試題本之「作答注意事 項」的提示,並於規定的作答區撰寫。

參考試卷呈現本中心未來命題方向、組卷架構、答題卷設計、參考答案/評分原則等 可能樣貌,僅適宜作為參考練習、評量之示例;此外,本次試題除部分為原創外,亦有採 用或修改歷年考題或研究用試題情形。

本中心對本次公告之參考試卷,雖追求最高品質,但仍可能存在須調整精進之處,歡

迎各界惠予指正、建議。

(4)

第 壹 部 分 、 選 擇 題 ( 占 66 分 ) 一 、 單 選 題 ( 占 42 分 )

說明:第1題至第21題,每題2分。

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稱「鎚」落井/夜「縋」而出 (B)「滄」海一粟/氣味「嗆」鼻 (C)財匱力「絀」/勸善「黜」惡 (D)「咳」唾珠玉/監察彈「劾」

2.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 (B)不堪其苦,陰有歸「志」/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C)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 (D)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3.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凡做事踏實,不文過拭非的人,日後成就頗令人拭目以待 (B)工業革命以後,傳統手工藝漸趨勢微,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C)你們彼此惡性競爭,讓第三方作收漁利,豈不是太不聰明 (D)面對技術革新浪潮,不宜抱殘守缺,陳陳相因,坐以待斃

4. 連橫認為作詩不可廢學,且「學」以讀書為要,須有次第。下列選項中的書籍類別,符 合文中閱讀次第觀點的是:

詩有別才,不必讀書,此欺人語爾。少陵為詩中宗匠,猶曰:「讀書破萬卷,下筆 如有神」,今人讀過一本《香草箋》,便欲作詩,出而應酬,何其容易!余意欲學詩者,

經史雖不能讀破,亦須略知二、三,然後取唐人名家全集讀之,沉浸穠郁,含英咀華,

俟有所得。乃有所得,乃可旁及,自不至紊亂無序,而下筆可觀矣。(連橫《雅堂文集‧

詩薈餘墨》)

(A)香草箋→王右丞集→詩經 (B)詩經→黃山谷詩集→香草箋 (C)杜工部集→左傳→王右丞集 (D)左傳→杜工部集→黃山谷詩集 5. 依據下文,最符合文意的是:

讀陳克齋詩:「水飲已忘三月味,囊空真乏一錢儲;屢空真是吾家事,贏得閒身且 著書。」總有點滑稽的感覺。因為任何一個經歷過貧乏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那便是越 是貧窮的日子,越感到心煩意亂,焦躁不安,不僅身不得閒,心亦不得閒,往往握筆為 文,久久不成一字。但是在這一個世界上,卻有一種人,對於上天加於他身上的境遇,

那些柴米油鹽的缺乏、床頭人的嘀咕、孩子們的吵鬧,都能夠不動於心,這實在不是平 凡的人所能做到的。(改寫自姚一葦〈夜讀雜抄—從吉辛談起〉)

(A)作者慶幸自己在貧窮的環境中,還能著書立說 (B)作者覺得陳克齋屢屢自我安慰,使人感到可笑 (C)陳克齋能不為物質貧乏而困擾,令人心生敬意 (D)陳克齋認為貧窮雖使人心煩,可是有助於創作

(5)

參考試卷 第 2 頁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共 11 頁

6-7 為題組

下文取自一篇討論電子廢棄物的文章,閱讀後回答 6-7 題。

全球多數含有有毒物質的電子廢棄物被運往非洲和亞洲國家處理。

甲、德國是電子廢棄物的主要製造國之一

乙、電子廢棄物在被拋棄或回收時,其毒素對當地的環境及人體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丙、每名德國人平均每年製造出 21.6 公斤的電子廢棄物, 加納人平均每年只製

造出 1.4 公斤的電子廢棄物。 國際上多有電子廢棄物的出口限制 丁、在非洲,加納和尼日是電子廢棄物的主要回收地,其次是象牙海岸和剛果。

還有許多電子廢棄物被運往中國、香港、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越南等亞洲 地區

但是,無數載著電子垃圾的貨櫃仍從德國港口駛向其它國家。

6. 上文除首句和尾句之外,甲至丁皆未依文意排列。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乙甲丁丙 (B)乙丙甲丁 (C)丁甲丙乙 (D)丁乙甲丙 7. 丙、丁二句中 依序應填入的是:

(A)此外/雖然/相較之下 (B)相較之下/雖然/此外 (C)相較之下/因此/反而 (D)反而/雖然/因此 8-1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8-10 題。

大多數的科學工作者和前輩大師有一種相當「疏離」的關係。有人會說,科學是以 客觀的方法來發現潛藏真理、發明可用器物的一門學問,不應有感情色彩和私人成分。

對於拉瓦謝,我們只要知道他以硃砂做實驗,將之加熱而獲得「更純淨、更適於呼吸」

的空氣(即氧)的成果,知道他「燃燒不是假想的燃素之釋放,而是燃燒物質與氧的化 合」之洞見就可以了。至於拉瓦謝是何方人士,他的童年生活、求學經過、有沒有結婚 生子……,都跟氧氣無關。在科學的殿堂裡,若談拉瓦謝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因受誣告而 被送上斷頭臺,不僅無補於科學,而且是「搞錯了方向」。於是,一個化學系學生和拉 瓦謝的關係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在不知不覺間被「人」與

「物」的關係所取代。

文學藝術工作者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取向。不少人在讀過《紅樓夢》後,因深受感 動而想去了解「是什麼樣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竟然能創造出這樣的不朽傑作?」

他的好奇很快就能獲得滿足,因為早有同好寫了很多關於曹雪芹生平及其家族的專書,

有些學者甚至從研究《紅樓夢》轉而研究曹雪芹「這個人」。如果讀者渴望親臨現場,

也有「曹雪芹紀念館」或「紅樓夢之旅」供人流連憑弔。這完全得助於將「創造者」(作 家)置於「創造物」(作品)之上的心思。

學科學的我若能參加「相對論之旅」,希望能探訪愛因斯坦不同階段所停留過的地 方,特別想看看他心愛的小提琴,至於它是不是愛因斯坦用的那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它所代表的人味和精神。(改寫自王溢嘉〈一般人物兩樣情〉)

- 2 -

(6)

8. 關於文中「」所特別強調語詞的意思,說明最適當的是:

(A)有一種相當「疏離」的關係:強調一般人不易理解科學知識 (B)而且是「搞錯了方向」:強調科學人才的培育應重視基礎研究

(C)成了「他跟氧氣」的關係:強調對科學家成就的認識常取代對其人的認識 (D)轉而研究曹雪芹「這個人」:強調《紅樓夢》研究的真正核心課題之所在 9. 關於科學工作者和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差異,最符合上文觀點的是:

(A)文學藝術工作者敬重前輩大師,科學工作者通常不然

(B)科學工作者追求以「物」取代「人」,文學藝術工作者通常不然 (C)科學工作者注重「創造物」的客觀考證,文學藝術工作者通常不然 (D)文學藝術工作者留意「創造者」的創作心靈活動,科學工作者通常不然

10. 某高中為紀念工業革命代表人物瓦特(James Watt)舉辦特展,下列展出內容與上文作 者期待參加的「相對論之旅」理念最接近的是:

甲、「瓦特」是國際單位制的功率單位 乙、瓦特是造船工人之子

丙、瓦特在大學裡開設小修理店並開啟研究 丁、瓦特設計的蒸汽機運轉模型 戊、瓦特長期獲得製造商博爾頓的資金支持 己、瓦特如何阻止他人獲得專利 (A)甲乙丙戊 (B)乙丙戊己 (C)甲丁戊己 (D)乙丙丁己 11-12 為題組

下列圖表摘自文化部《105 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報告》有關民眾 105 年閱讀及消費行為的統計,「圖一」是受訪者對「是否去過實 體書店」的調查結果,「表一」是各類受訪者「去實體書店的平均 次數」,請於閱讀後回答 11-12 題。

表一

類別 次數 類別 次數 類別 次數

性 別

男 7.0

年 齡

12~18 歲 10.8 個 人 月 收 入

無經常收入或沒有收入 6.7 女 9.7 19~29 歲 11.5 未滿 2 萬元 7.2 居

住 地 區

北部 9.0 30~39 歲 8.7 2 萬元以上~未滿 3 萬元 8.3 中部 8.0 40~49 歲 9.5 3 萬元以上~未滿 5 萬元 8.7 南部 7.8 50~59 歲 8.3 5 萬元以上~未滿 7 萬元 12.2 東部及

離島 6.9 60 歲以上 3.8 7 萬元以上~未滿 10 萬元 10.9 未表態 0.4 10 萬元以上 9.8

未表態 8.1

11. 若僅依據表一的訊息,下列甲、乙兩項推論,正確的是:

甲、女性比男性更常去實體書店。

乙、個人月收入在 5 萬至 10 萬之間,是紙本實體書的主要消費者,消費總額最高。

(A)甲、乙皆正確 (B)甲、乙皆無法判斷 (C)甲正確,乙無法判斷 (D)甲無法判斷,乙錯誤

圖一 沒有明確意見

6.70%

沒有 27.20%

66.10%

(7)

參考試卷 第 4 頁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共 11 頁

12. 關於圖一與表一的解讀,最不適當 的是:

(A)圖一沒有明確意見的受訪者,即為表一年齡與個人月收入這2項中的未表態者 (B)本調查預設性別、年齡、居住地區、個人月收入,會影響去實體書店的意願

(C)東部及離島受訪者去實體書店的平均次數 最少,可能受當地交通 狀況、書店多寡影 響,因此不宜據此推斷當地閱讀風氣

(D)19~29歲受訪者去實體書店的平均次數最高,此數據或受抽訪對 象的個別因素影響,

不宜據此推斷這個年齡層最愛看書 13-1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13-14 題。

(黃山)這裡並非沒有晨昏的變化,你早上起來,也看見那豪富的太陽在萬峰顛峰 遍灑黃金粉末。傍晚,雖處深谷之底,也可以看見那窈窕的晚霞,在樹梢頭,向你炫示 似的,抖開半天的綺緞。更有多情的白雲,時時飛來檐際,甚還入室升堂,似來慰藉你 的幽寂。這裡也並非沒有聲音,聲音還多著哩!流泉的嗚咽、樹葉的摩戛、小鳥的嬌鳴、

秋蟲的幽唱,譜著世間最優美的旋律,合奏一闋交響曲,使你耳邊永遠蕭蕭瑟瑟地不斷,

但這並不足妨礙那個「靜」。我們覺得時光大流此時似乎已是停止,我們忘了過去,忘 了將來,也忘了現在。不僅癡嗔愛欲廓然而空,數十年深鐫心版的生活經驗也漸漸模糊,

漸漸消失了。我們的靈魂融化在大自然裡,不知莊周之為蝴蝶,蝴蝶之為莊周了。(蘇 雪林〈擲缽庵消夏記〉)

13. 依據上文,最符合「癡 嗔愛欲廓然而空,數十 年深鐫心版的生活經驗也漸漸模糊」、「我 們的靈魂融化在大自然裡,不知莊周之為蝴蝶,蝴蝶之為莊周」旨意的是:

(A)鐘鼎山林,各有天性 (B)謙和不爭,心如止水 (C)去除雜念,了卻死生 (D)無喜無悲,萬物一體 14. 下列詩句,最貼近上文情境的是:

(A)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B)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C)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D)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5-1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15-18 題。

陶醉於田園的陶潛,是 否曾為他決定隱居後悔 過?是否有時候也想過 另外一種生 活?清代以降的批評家已開始質疑陶潛作為一個隱士的「單純性」—詩人龔自珍就把 陶潛當成有經世抱負的豪傑之士,可與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相比擬:「陶潛酷似臥龍豪,

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很顯然,龔自珍並沒有把陶潛 當作一個平淡的人。對龔氏及其同時代的人而言,陶潛代表了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 出仕的凌雲之志卻扼腕而棄之—因為生不逢時。

其實早在唐代,詩人杜甫便已經對陶潛作為一個恬然自樂的隱士形象提出質疑。杜 甫在其〈遣興〉一詩中說:「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槁。」

學者李華認為杜甫所要傳遞的訊息是:「陶淵明雖然避俗,卻也未能免俗。何以知之?

因為從陶潛詩集來看,其中很有恨自己一生枯槁之意。」李華將杜甫詩中的「枯槁」解 - 4 -

(8)

作「窮困潦倒」是很有理由的,因為陶潛〈飲酒〉第十一首用了同一個詞來形容孔子得 意門生顏回的窘迫:「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雖留後世 名,一生亦枯槁……」。我們自然可以聯想到當杜甫試圖揭開清貧隱士陶潛的面具時,

實際上也是自我示現。浦起龍在評解杜甫〈遣興〉時,便指出:「嘲淵明,自嘲也。假 一淵明為本身象贊」。由此,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杜甫詩作中一再提到陶潛。而實際上,

杜甫正是第一個將陶潛提升到文學經典地位的人。

然而在過去的數世紀內,批評家一直誤讀杜甫,或者可以說是對杜甫解讀陶潛的誤 讀。由於批評家常將「枯槁」解作「風格上的平淡」,自然而然會認定杜甫以其〈遣興〉

一詩來批評陶潛的詩風。這種誤解導致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其《詩藪》中以為「子美之不 甚喜陶詩,而恨其枯槁也」。後來朱光潛也沿襲了胡應麟的說法。這一有趣的誤讀實例 證實了:經典化的作者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流程中,是讀者反饋的產物。(改寫自孫康 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15. 下列敘述,符合文中龔自珍對陶潛看法的是:

(A)陶潛一生固窮守節,為傳統知識分子的典型 (B)陶潛與屈原、諸葛亮相同,均懷有濟世之志 (C)陶潛才德堪比諸葛亮,竟自甘於平淡,令人惋惜 (D)陶詩風格平淡,實受〈梁甫吟〉、〈離騷〉影響

16. 作者認為歷來批評家對杜甫〈遣興〉一詩,所產生的誤讀是:

(A)以為杜甫嘲諷陶潛猶未能達道 (B)以為杜甫批評陶潛的詩風枯槁 (C)認為杜甫質疑陶潛的隱士形象 (D)認為杜甫藉陶潛自嘲窮困潦倒

17. 依據上文,作者所不認同 的前人論述是:

(A)杜甫對陶潛詩的詮釋 (B)龔自珍對陶潛的評論 (C)浦起龍對杜詩的詮釋 (D)胡應麟對杜甫的評論

18. 上文認為「經典化的作者,是讀者反饋的產物 」,圖像也是讀 者反饋的一種形式。甲、乙二圖皆以陶潛的歸隱生活為背景,

下列敘述,最無法從圖中獲悉的是:

(A)甲圖藉「採菊東籬」、「見南山」表現陶潛的閒適 (B)乙圖用飢餓難耐、流眼淚顛覆陶潛清貧自守的形象 (C)甲圖描繪陶潛高瞻遠矚,乙圖則描繪陶潛樂極生悲 (D)對陶潛形象的詮釋,甲圖重精神面,乙圖重物質面

梁 甫 : 即 〈 梁 甫 吟 〉, 史 載 諸 葛 亮 好為 此 詩。

(9)

參考試卷 第 6 頁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共 11 頁

19-21 為題組

閱讀甲、乙二文,回答 19-21 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 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 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節選自《論語.先進》)

〈莫春篇〉指的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 乎舞雩,詠而歸。」……讀者會在〈莫春篇〉中感到一種愉悅的氣氛,此本出於作者心 境的直接投射;也就是作者把審美意念成功形象化的結果。……這種愉悅,或謂之樂,

則是與德性修為不可分的。在孔子心目中,善和美雖然各具不同意涵,但卻非此疆彼界,

互不相涉。……孔子是否從曾點的鼓瑟與答語中先已感受到其中韻律之美,無法明確肯 認。而〈莫春篇〉則確是以它和諧旋律與悠然意象,超越、轉化了對特定善的表相的執 著,顯現出「萬物靜觀皆自得」之美。(改寫自張亨〈《論語》中的一首詩〉)

19. 依據甲文,有關孔子師生的描述,最適當的是:

(A)孔子對學生亦師亦友、推心置腹,不以教師自居且不恥下問 (B)子路個性直率,治國目標明確,富國強兵為優先,禮法次之 (C)冉有量力務實,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唯禮樂推動須另聘高明 (D)公西華謙虛自謹,盼能繼續當孔子學生,持續學習治國良方 20. 下列敘述,不符合 乙文觀點的是:

(A)從曾點演奏瑟曲與〈莫春篇〉之中,孔子皆能領略至情大美 (B)藉由〈莫春篇〉的文字,可看出曾點對美善合一境界的嚮往 (C)曾點以「浴沂、風雩」等體現審美意念,傳達出愉悅的氣氛 (D)〈莫春篇〉裡所描繪的和樂世界,超越特定形式的道德善行 21. 根據乙文所述,甲文中孔子說「吾與點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曾點善於體會孔子的隱逸之志,所以可跳脫前三子的回應格局 (B)曾點體現了如詩般的和諧悅樂之境,符合孔子期待的有道世界 (C)曾點不立即回答問題而繼續鼓瑟,顯現出優游自得於音樂之境 (D)曾點真誠而不矯飾地以審美感受回應孔子,展現開闊多元精神 甲

子 路 : 仲由 , 字子 路 曾 皙 : 曾點 , 字皙 冉 有 : 冉求 , 字子 有 公 西 華:公 西赤,字 子 華

- 6 -

(10)

二 、 多 選 題 ( 占 24 分 )

說明:第22題至第27題,每題4分。

22.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恰當的是:

(A)他一向慳吝,顛撲不破,絕不輕易捐獻贊助公益 (B)文章別出心裁,擲地有聲,就可能抓住讀者目光 (C)他圍棋實力堅強,幾度蟬聯棋王,佳績罄竹難書 (D)視野狹隘,思慮不足,難以剖析入微,鞭辟入裡 (E)這發自肺腑的溢美之詞,您當之無愧,無需謙虛 23.有五位學生嘗試分析右詩,其中適當的是:

(A)甲生:□的標點符 號如果是句號,表示作 者認為 大利多風險,少碰為妙

(B)乙生:□的標點符號如果是問號,表示作者想知道 怎樣既獲大利又不涉風險

(C)丙生:本詩將行商比為行船,商人營利謀生如同在鯨鯢齒上行走般艱險 (D)丁生:本詩警告行商艱險難測,提醒世人不貪眼前小利,方能獲取大利 (E)戊生:本詩期許商人應擁有鯨鯢般的雄心壯志,切莫因處境凶險便膽怯 24. 下列關於中國「小說」的流變與發展,敘述適當的是:

(A)六朝的志怪小說,形式為短篇文言,以鬼神怪異為題材,如《聊齋誌異》

(B)唐代小說又稱「傳奇」,形式為短篇白話,以史筆立傳,如〈虯髯客傳〉

(C)宋代「話本」是說書人的底本,經過後代文人再創作後,藝術技巧更為成熟,如《水 滸傳》即由話本增潤而成

(D)明清盛行章回小說,每回常以「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作結,保留說書人 的敘事痕跡,如《紅樓夢》

(E)晚清由於內政腐敗,外患不斷,小說常對時局有所諷刺批評,如《老殘遊記》

25. 依據文意,敘述恰當的是: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 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 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 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 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 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史記‧廉頗藺 相如列傳》)

黃滔〈賈客〉

大舟有深利,滄海無淺波。

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

鯨鯢齒上路,何如少經過□

(11)

參考試卷 第 8 頁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共 11 頁

(A)秦昭王因與趙王情誼深厚,所以願意以十五城交換和氏璧 (B)趙王面對易璧之事猶豫不決,因此須與廉頗諸大臣商議 (C)燕王願意與繆賢結交為友,是因為欣賞他忠君愛國 (D)繆賢聽從藺相如建議,肉袒請罪,因此獲得赦免 (E)藺相如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因此繆賢舉薦他出使秦國 26. 依據下文,符合文意的敘述是:

(邴)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 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 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

「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

誦《孝經》、《論語》。(《三國志‧魏書‧邴原傳》注引〈原別傳〉)

(A)「書舍」指賣書的店舖,由於店舖內父兄互動親密,引發邴原的羨慕之情

(B)「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藉由 邴原的羨慕心理,描繪 他孤苦貧窮,年少 失學的處境

(C)「欲書可耳」的「書」字,與「不求資」 的「資」字,均用作名 詞,分別指書籍和 學費

(D)「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透過短時間內的學習成果,表達邴原資質 穎秀且奮發向學

(E)上文有關邴原悲傷感慨與羨慕期待的心理,可與孟子「人樂有賢父兄」的意思相通 27. 依據下列詩作,符合詩意的敘述是:

那純粹是另一種玫瑰/自火焰中誕生/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戰/而他的一 條 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什麼是不朽呢/咳嗽藥刮臉刀上 月 房 租 如 此 等 等 / 而 在 妻 的 縫 紉 機 的 零 星 戰 鬪 下 / 他 覺 得 唯 一 能 俘 虜 他 的 / 便 是 太 陽

(瘂弦〈上校〉)

(A)「自火焰中誕生」暗示蕎麥田的會戰是一場槍林彈雨、炮聲隆隆的艱苦戰役 (B)「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藉笑聲表達上校有意遺忘歷史,用以沖淡內心痛苦 (C)「什麼是不朽呢」讚嘆上校的彪炳功業及崇高聲望完全說明了「不朽」之義 (D)「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意指上校退役後健康欠佳,常陷於日常瑣務之中 (E)「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鬪」暗示上校的妻子藉裁縫為掩飾,以從事間諜工作

第 貳 部 分 、 混 合 題 ( 占 34 分 )

說明:本部分共有 3 題組,每一子題配分標於題末。限在標示題號作答區內作答。非選擇 題請以橫書作答,不必抄題,並依題意要求作答,否則將酌予扣分。

- 8 -

(12)

28-29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那隻鬼,跟真的沒有腳的鬼一樣,速度快得像平常就在練習半夜搶超商。男孩畏怯 發抖的彈開收銀匣取出全部的錢,七張有孫中山頭像的紅紙鈔,(好佳哉!)男孩該說 是心有靈犀的趕在鬼來之前,就把收銀匣的藍色大鈔全收到櫃子底下的小錢箱裡。男孩 看得出那隻鬼沒拿到很多錢很不開心,很沒道義的還拿藍波刀,向男孩才遞過紅紙鈔的 手猛然一揮,男孩矮瘦的身體怕得貼在牆上,跟超商外廣告代言明星的人形看板一樣的 薄。藍波刀乾淨剔透得有股寒氣和邪氣,天花板的日光燈影流竄在如鏡子的刀面,不知 刀子是不是才初初開鋒,銳利得好比夜市叫賣削鐵條都可以的神之剁刀,而這麼悲 慘 的,頭一個作獻祭的,就挑上這個蠻荒野外的超商倒楣男孩。鬼一手使藍波刀像耍流星 錘,一副倚天劍屠龍刀一出鞘不見血不行的樣子,男孩反覆的、猛跳針的嚇死自己,(砍 到會見血!砍到會見血!)連跌倒的小傷口都得先拿碘液仔細消毒,再拿棉花棒沾小護 士曼秀雷敦軟膏塗藥,再外貼3M的藥用膠帶一層層木乃伊一樣的包紮起來,只差沒用 福馬林泡著的神經質男孩,在藍波刀每次揮向男孩無處可逃的懸崖收銀檯邊,心臟都像 綜藝節目單手擠柳丁那樣的被狠狠掐一下,不斷出現手臂裂開一個大大破口的幻覺,但 男孩低頭偷瞄,手臂還在,上面汗毛根根清楚且顫抖的搖呀搖的。一分神,藍波刀又來 這麼一下,跟著刀身吹來的風,快和幽冥地府吹上人間的一樣可怕。(阿娘喂!)男孩 再低頭偷偷瞄一下自己的手臂,大大的破口還是沒有,總算放心,鬼不砍人。(改寫自 陳金聖〈18補注〉,《聽說台灣—台灣小說2015》)

28. 關於上文,敘述最不適當 的是:(單選題,2分)

(A)「男孩」是超商店員,「鬼」借指超商搶匪 (B)全文採第三人稱觀點,按事件發展經過敘寫 (C)括弧中加註的文字是作者對故事人物的評論 (D)文中常藉比喻手法描述「男孩」的所見所感

29. 請參考下表「例句」、「例句說明」,依據文句

1 的說明,摘引原文文句,並說明文句

2 的寫作手法。(共6分。文句

1 2分,文句

2 說明4分)

原文文句 寫作手法說明

例句:

先拿碘液……再拿……再外貼……

只差沒用……

例句說明:

透過「先……再……」一層遞進一層的手法,

描寫男孩會如何處理傷口,凸顯他一向對皮肉 傷極為畏懼。

文句

1 : 文句

1 說明:

作者從男孩身形設喻,誇張的表現出男孩內心 害怕,希望可以躲開威脅,不要被傷害。

文句

2 :

手臂還在,上面汗毛根根清楚且顫 抖的搖呀搖的

文句

2 說明:

文句

2 透過 手法,凸顯男 孩眼中的畫面,渲染他在刀鋒威脅下的心理。

(13)

參考試卷 第 10 頁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一) 共 11 頁

乙 甲

30 -3 1為 題 組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新科學、新技術總會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鏈條中,引發社會陣痛。

賓士之父,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在1885年做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

就曾被人嘲諷是「散發著臭氣的怪物」—我不算有神論者,但有時會樂觀地認為,先 進技術的出現,或許是「造物主」的善意,或是人類集體意識的英明決策,一邊把人類 從舊的產業格局和繁重勞作中解放出來,一邊如鞭策或督促一般,迫使人類做出種種變 革。比如人工智慧,它一邊釋放巨大生產力,免除人類繼續從事繁冗工作之苦,一邊又 藉可能出現的失業問題提醒人類:你應該往前走了!

人工智慧無法像人一樣 ,解悟生命的意義和死 亡的內涵;人工智慧更 無法像人一 樣,因高山流水而逸興遄飛,因秋風冷雨而愴然淚下,因子孫繞膝而充實溫暖,因月上 中天而感時傷懷……。所有的這些感觸,只有人類自己才能感受得到,也恰恰因為人類 的生命有限,使得人類每個個體的「思想」和「命運」都如此寶貴、如此獨特。法國哲 學家布萊茲.帕斯卡曾經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 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 致他死命了。然而宇宙縱使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 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我們全 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人腦中的情感、自我認知等思想,都是機器所完全沒有的。人 類可以跨領域思考,可以在短短的上下文和簡單的表達方式中,蘊藏豐富的語義。當李 清照說「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時候,她不只是在描摹風景,更是在寄寓相思。當杜 甫寫出「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的句子時,他不只是在感嘆人生遭際,更 是在闡發憂國之情。這些複雜的思想,今天的人工智慧還完全無法理解。(改寫自李開 復、王詠剛《人工智慧來了》)

30. 依據文意,下列敘述最適切的是:(單選題,2分)

(A)文中引用發明汽車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人 工智慧雖然可免除人類從事繁冗工作之苦,

卻無法協助人類解悟生命的意義

(B)文中指出有神論者對於未來發展總歸因於 「造物主」的善意,但 對於人工智慧持保 留意見

(C)布萊茲.帕斯卡藉「能思想的蘆葦」象徵 人的生命雖然脆弱而短 暫,但卻因人能夠 思考而獲得尊嚴

(D)杜甫藉「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一聯,表達對於同窗好友俱已飛黃騰 達的喜悅

31. 上文認為人類可以在簡單的表達方式中,蘊藏豐富的語義,而人工智慧還無法完全理 解如此複雜的情思。請參考下列框內詞作,解釋上文「李清照說『雁字回時,月滿西 樓』的時候,她不只是在描摹風景,更是在寄寓相思」的理由。(作答字數:45字以內,

共6分)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

- 10 -

(14)

32 -3 4為 題 組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

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由斷橋至蘇隄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

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 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 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寒食後雨,予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午霽,偕諸友至第三 橋。落花積地寸餘,遊人少,翻以為快。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 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偶艇子出花間,

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各啜一杯,蕩舟浩歌而返。(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

32. 關於甲、乙二文的比較,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單選題,2分)

(A)乙文遊西湖的時間,正是甲文認為西湖最美的時辰 (B)甲、乙二文皆暗示作者喜歡遊客較少之時暢遊西湖 (C)甲文的「山僧」與乙文的「寺僧」,同樣無視西湖之美 (D)甲文的「羅紈」指西湖遊客,乙文的「白紈」則指白馬

33. 乙文作者記錄了兩種文人式的娛樂遊戲,請參照表格提示,在下列空格填入相對應的 適當文字。(共6分。原文2分,規則說明4分)

遊戲 原文文句 原因/規則說明(作答字數:24 字以內)

模仿 原因說明:凸顯色澤

競賽 臥地上飲,以面受花 規則說明:

34. 袁宏道《瓶史‧清賞》:「夫賞花有地有時,不得其時而漫然命客,皆為唐突。」此處說 的雖是欣賞室內盆玩,但其中「得其時」的觀念,同樣適用於戶外賞花。請就下列甲、

乙文文句判斷是否符合「得其時」的觀念,並說明理由。(共10分。甲、乙各5分:勾選 各1分,理由說明各4分,僅勾選而未說明理由者不給分)

文章 原文文句 符合/不符合

(請勾選)

理由說明

(作答字數:各 48 字以內)

甲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 符合

 不符合 乙 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  符合

 不符合

白其內者:內穿白衣的人 浮:飲酒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刺蝟尖尖常常躲 在花園裡,透過 玻璃門,看著小 女孩坐在客廳的 地板上,抱著一 隻鬈毛狗,玩得 開心極了!小女

兒院門口,A 一直是孤單的 一個人生活著,直到上小學 的時候認識 BC 這兩位好朋 友,ABC 之間的關係就像家 人一樣,之間一點秘密也沒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請聽到鈴(鐘)聲響後再翻頁作答.. Chomsky)將人類語言分成兩種層次,一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潛 力,一是在環境中學習的語言能力。他認為幼兒有語言獲得機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簡稱

那個老闆娘,從來沒有請過像我這麼高薪的人,而且他的理念跟我們不一

每一位孩子必須接受 定期的英、數檢測,以 檢視每一位孩子面臨 的學習困難點。轉換教 學方式,找到真正適合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