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治初期臺灣地方教育會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治初期臺灣地方教育會之研究"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日治初期臺灣地方教育會之研究

謝明如

*1 摘要     本 文 旨 在 探 討 日 治 初 期 臺 灣 地 方 教 育 會 之 成 立 經 緯 、 會 務 活 動 及 其 歷 史 意 義 , 指 出 日 本 領 臺 前 , 其 國 內 已 普 遍 設 立 地 方 教 育 會 , 以 教 育 者 為 主 體 , 負 責 協 助 教 育 行 政 及 落 實 教 育 政 策 。 日 治 初 期 , 臺 南 首 先 引 進 教 育 會 組 織 , 臺 北 、 基 隆 、 臺 中 、 新 竹 、 桃 園 等 亦 陸 續 在 地 方 行 政 首 長 之 號 召 下 踵 繼 成 立 教 育 會 , 其 目 的 在 管 理 書 房 及 推 動 公 學 校 教 育 , 成 員 大 多 以 臺 人 士 紳 及 書 房 教 師 為 主 , 故 性 質 及 會 務 活 動 均 異 於 日 本 地 方 教 育 會 。 地 方 當 局 事 先 透 過 教 育 會 聯 絡 書 房 教 師 , 尋 求 改 良 書 房 與 推 動 新 教 育 之 共 識 , 並 宣 導 相 關 規 定 及 措 施 , 以 漸 進 方 式 落 實 書 房 義 塾 管 理 規 程 ; 同 時 , 督 促 書 房 及 士 紳 子 弟 入 公 學 校 就 讀 , 影 響 所 及 , 地 方 政 府 得 順 利 落 實 書 房 管 理 政 策 , 不 少 書 房 教 師 轉 任 公 學 校 教 師 , 甚 至 率 領 私 塾 子 弟 轉 入 公 學 校 就 讀 。 要 之 , 新 教 育 推 展 之 初 , 地 方 教 育 會 實 扮 演 中 介 之 角 色 , 發 揮 溝 通 官 民 之 功 能 , 誠 為 日 治 初 期 地 方 教 育 發 展 過 程 中 不 可 忽 視 之 現 象 。 關鍵詞:教育會、教育團體、書房、公學校、日治初期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本文承蒙吳文星老師費心指導,提示許多寶貴的建議,並仔細潤飾文字;復蒙 兩 位 匿 名 審 查 人 仔 細 審 查 , 惠 賜 修 改 意 見 , 使 本 文 得 以 更 臻 完 善 , 謹 此 特 申 謝 忱。若尚有不當之處,均由本人自負文責。

(2)

一、前言

  戰前日本的地方教育會乃係伴隨新教育制度之建立而出現 的地域性、職業性教育團體,與戰後教師連誼性質之教育團體 相 較 , 其 目 的 、 組 織 、 性 格 、 營 運 方 式 及 業 務 活 動 皆 顯 然 有 別。簡言之,戰前日本的地方教育會大多具有協助教育行政之 功能,在促進新教育之普及與定著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而 殖民地教育會較日本國內的府縣教育會更具從屬性,2不時配 合當局之需求,從事輔助教育行政、調查教育實況、落實教育 政策及研究教學方法等任務。臺灣總督府直言臺灣教育會「專 門遵從總督府之教育方針,遂行獎勵學事及關於社會教育之事 業」3;甚至有研究者逕稱該會為臺灣總督府的「別働隊」。4 可知探討殖民教育者,不可忽略教育會之作用與角色。日本自 1950年代起已開始著手戰前地方教育會之研究,5近年投入研究 者更呈增加之勢,6迄至2005年相關論著已多達155種。7顯示此 一課題在戰前教育史及社會史中頗具重要性。   儘管如此,臺灣的教育會卻長期受到研究者所忽略。不可 諱言的,日治時期教育史相關論著大多利用教育會出版之刊物 1 參見本間康平,《教職の專門的職業化》(東京:有斐閣,1982),頁329;梶 山雅史,《近代日本教育會史研究》(東京:學術出版會,2007),頁28。 2 渡部宗助,《府県教育會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日本:文部省科學研究費研究 成果報告書,1991),頁4。 3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 36》(臺北:該局,1940),頁 61。 4 陳虹彣,〈日本植民地統治下臺湾教育会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收錄於梶山 雅 史 編 , 《 近 代 日 本 教 育 会 史 研 究 》 ( 東 京 : 日 本 図 書 セ ン タ ー ,2007),頁 401。「別働隊」意指脫離本隊獨立行動,以協助本隊行動之分隊。 5 1954年,上田庄三郎以〈教育団体史—教育会の発展と沒落—〉一文探討戰前 教育會之沿革概況,首啟研究之端緒。其後,上沼八郎繼之以信州教育會為例, 從地方教育史的視角析論教育會興起之時代背景、組織及其活動。請參閱上田庄 三郎,〈教育団体史—教育会の発展と沒落— 〉,《教育文化史体系》,5(東 京 ,1954.5);上沼八郎,《信州教育史の研究:地方教育史研究序説》(長 野:信濃教育会出版部,1964)。 6 相關研究概況請參閱渡部宗助,《府県教育會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日本:文 部省科學研究費研究成果報告書,1991)。 7 參見梶山雅史、竹田進吾,〈教育會研究文獻目錄(1)〉《東北大学大学院教 育学研究科研究年報》,53:2(仙台,2005.3),頁301-327。

(3)

為材料,但以教育會為主題之學術論文迄今僅3篇,且皆以「臺 灣教育會」為探討對象。8事實上,時人已明確指出臺灣的教育 會係以1897年臺南教育會之創立為始,兩年後臺中教育會繼之 成立。9然而,向來論及日治時期臺灣地方教育會者卻往往以 1901年「臺灣教育會」之成立為起點,而視之為「日本最初的 外地教育會」。10究竟形成此一認知的原因為何?其次,1896至 1901年間正是總督府引進新式教育制度、推展近代學校之發軔 期,地方當局於此時引進教育會組織之目的為何?其成立後對 新教育之推展有何作用?與日本地方教育會有何異同?再者, 1901年「臺灣教育會」成立前,各地方教育會似乎皆已沒落, 其旋起旋落之原因何在?以上問題均有助於解明日治初期地方 新教育推展之實況,而有深入探討之必要。用是,本文特以日 治初期臺灣地方教育會為題,探討其成立之目的、經緯、特色 及其發揮之作用與影響,俾釐清其在新教育推展過程中所扮演 之角色。在架構上,擬先闡述日本領臺前其地方教育會發展之 概況,以究明教育會組織引入臺灣之背景;其次,釐清臺灣各 地方教育會發展之經緯;最後,剖析地方教育會之影響及其歷 史意義。 8 此 三 篇 分 別 是 : 陳 虹 彣 , 〈 日 本 植 民 地 統 治 下 台 湾 教 育 会 に 関 す る 歴 史 的 研 究〉,收錄於梶山雅史編,《近代日本教育会史研究》(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 ー, 2007),頁401。許佩賢,〈戰爭時期的臺灣教育會與殖民地統治(1937-1 9 4 5 年 ) 〉 , 《 台 灣 人 文 三 百 年 面 面 觀 》 ( 嘉 義 : 中 正 大 學 台 灣 人 文 研 究 中 心 , 2008),頁361-365。室屋麻梨子,〈《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1903-1927)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此外,屬介紹性 質者有:又吉盛清,〈解說 臺灣教育会雑誌—臺灣教育会の活動と同化教育〉 《 臺 灣 教 育 会 雑 誌 別 卷 》 ( 那 霸 : ひ る ぎ 社 ,1995);楊永彬,〈原臺灣教育 會館歷史沿革〉,收錄於徐裕健等著,《第三級古蹟原臺灣教育會館調查研究與 修復計畫》(臺北:教育部,2002),頁7-36。 9 松山捨吉,〈臺灣學事の過去及び現在〉,《臺灣教育》第159號,頁42。事實 上,由該文之探討可知,「臺南教育會」成立於1896年。1898年以降,臺北、 基隆、臺中、新竹、桃園等地繼之成立地方教育會。 10 渡部宗助,《府県教育會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頁20。

(4)

二、領臺前日本國內教育會發展之概況

  明治五年(1872)日本政府頒布「學制」,為日本引進近 代教育制度之第一步。11為推展新教育,「學制」第八章即明訂 中、小學區之「學區取締役」12宜就區內之學事「相互論議」, 「務求區內學事之進步」;131875年文部省第三年報亦建議「教 育事業……宜盡眾智,以公論之所歸定其方向」,14顯示頒布學 制時,明治政府已有將教育問題宜付諸公議之想法。1878年, 文 部 大 輔 田 中 不 二 麿在參觀 美 國 教 育 制 度 後 所 提 交 之 報 告 書 「日本教育令案」中,亦建議在中央設立「教育國會」;地方 設立「教育府縣會」,並鼓勵教師組成教育會或教員研究會, 以「相互講究學業」。15其後,設立教育會之必要逐漸成為朝 野之共識,中央與地方教育會乃相繼成立。中央教育會方面, 1895年2月,貴族院加藤弘之等41名議員聯名提出「設立高等教 育會議及地方教育會議之建議」,經文部大臣河野敏謙及其繼 任者井上毅積極草擬高等教育會設置案,於翌年12月30日以勅令 第390號宣布設立「高等教育會議」,延攬帝國大學總長、各分 科大學校長、文部省各局長、諸直轄學校校長及其他具學事經 驗者擔任議員,為戰前日本文部大臣正式的諮詢機關。16   地方教育會方面,自學制頒布翌年(1873)起,部分地 方 行 政 機 關 為 應 付 新 教 育 事 業 之 各 種 問 題 , 已 陸 續 召 開 「 學 區 取 締 會 議 」 ( 按 : 學 區 管 理 會 議 ) 、 「 教 育 會 議 」 、 「 教 員 會 議 」 、 「 教 員 會 」 等 各 種 學 事 討 論 會 議 。 舉 例 而 言 , 岐 11 日本文部省,《學制百年史》(東京:該省,1972),頁1。 12 即學區負責人,通常由地方上具名望者擔任,負責督促學就學、募集資金等,相 當於1897年以降臺灣設置之「學務委員」。 13 參見文部省,《學制》第八章,(東京:該省,1872),頁11-12。 14 文 部 省 , 〈 學 士 院 會 ノ 成 立 ヲ 要 ス 〉 , 《 文 部 省 第 三 年 報 》 ( 東 京 : 文 部 省 , 1875),頁15。 15 參見石戶谷哲夫,《日本教員史研究》(東京:講談社,1978),頁117。田中 不 二 麿 所 上 呈 之 日 本 教 育 令 案 為1885年所頒布教育令之原案,惟其中關於設立 教育議會之條文,當局考量情勢而予以刪除。日本文部省,《學制百年史》(別 冊),頁290。 16 日本文部省,《學制百年史》,頁291。

(5)

阜縣自該年起,每年召開4次學區取締會議,「議論學事之便 否 得 失 」 ; 另 召 集 縣 內 訓 導 開 設 「 訓 導 會 議 」 , 討 論 小 學 規 則與小學試驗法等。171875年,長野縣水內郡成立「小學教員 集 會 」 , 隔 月 開 會 一 次 , 參 與 者 有 學 務 官 、 區 長 、 戶 長 及 各 校教師等,18類似教師集會性質。此種於學制期(1872-1879) 所 設 立 的 各 種 學 事 會 議 , 即 為 日 後 地 方 教 育 會 之 「 原 型 」 (prototype)。191879年,政府宣布廢止學制,另公布以地方 分權主義為基礎之教育令,翌年旋又改訂,轉為官方主導之教 育體制,地方一般行政隨之朝令夕改,教育行政一片混亂,由 是,設置地方教育會之呼聲急遽高漲。迨至1890年代前期,以 千葉教育會為首,各地相繼申請成立公、私立教育會。文部省 為強化監督統制,避免教育會淪為自由民權運動之宣傳機關, 乃要求各府縣加強管理教育會之規則、組織及營運等,20因此, 更加促進地方教育會之設立。據文部省統計,迄至1890年日本 地方教育會數已達七百餘,會員達十萬人以上。21至日本取得臺 灣時,已是「不問都僻……無不組織教育會」;22「無一府縣未 有教育會、無一町村未有教育談會」之境。23   戰前日本地方教育會為數甚多,性質亦不一。研究者石戶 谷哲夫將之概分三大類:(1)地方行政當局為討論教育行政、財 政而開設,參加者除教師和地方當局外,亦包括町村民代表及 學區取締等。(2)公設的教師研修團體:此類組織仍以地方行 政長官為議長,惟會員則以教師為主,主要討論教學之利害得 17 岐阜縣教育委員會,《岐阜縣教育史通史編》(岐阜縣:該會, 2003),頁38-61。 18 長 野 市 教 育 會 史 編 輯 委 員 會 , 《 長 野 市 教 育 會 史 》 ( 長 野 市 : 該 會 ,1991), 頁14-15。 19 渡部宗助,《府県教育會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頁20。 20 国立教育研究所第一研究部教育史料調査室編,《学事諮問会と文部省示諭書》 (東京:国立教育研究所,1979),頁118-119。 21 文 部 省 編 ,《 文 部 省第十 八 年報 》( 東 京 :文 部 省,1890),頁66。轉引自渡 部宗助,《府県教育會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資料7,頁17。 22 〈臺南教育會〉,《臺灣新報》第207號,1897.5.16,2版。 23 〈臺北縣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83號,1898.12.11,2版。

(6)

失。(3)教師自發組成的研修團體。24惟無論屬於哪一種類別, 多數均扮演形塑地方共識之角色,25並具有「備諮詢」或「教員 研修交流」兩種功能。26   此外,日本地方教育會會員及幹部結構、營運概況等,亦 普遍具有共同的特質。一般而言,教育會係由地方行政官員、 師範學校教職員、小學校教職員及地方名望家等所組成。27其會 長或總裁大多由地方長官擔任;實際的會務則由學務部(課) 長、師範學校校長等地方教育行政主管者負責,再因應各地實 情,選舉小學校長、中學校長或教職員等加入營運體制,28故多 數組織具有「地方行政當局外圍團體」之性格。29舉例而言, 1885年福島縣私立教育會成立時,即由縣知事擔任總理,學務 課長擔任會長,與縣當局關係頗為密切。再如1886年成立之上 野教育會,會員共53名,其中,包括縣學務課員4名,以及師範 學校教職員11名。會長、副會長分別由縣學務課長土屋重雄、 師範學校教諭篠田利英擔任;幹事由篠田利英、師範學校教諭 瀧澤菊太郎、縣學務課員白井茂八郎等3人擔任,顯示學務課與 師範學校教職員在該會位居主導之角色。30   經費來源亦影響組織之性質。以會則觀之,教育會主要收 入來自於會費,其餘尚包括負擔金、事業收入、補助金及捐款 等。惟部分地方教育會因無法順利徵收會費,因此向其下級之 郡市教育會課以負擔金,並仰賴縣當局之補助金。例如福岡縣 教育會的收入來源中,補助金所佔比率1900年為29%;1910年提 24 石戶谷哲夫,《日本教員史研究》,頁119-125。 25 渡部宗助稱之為「容權力(按:納入當局體制)的教育運動」。參見渡部宗助, 《府県教育會に関する歴史的研究》,頁4。 26 佐藤秀夫,〈高等教育會および地方教育會〉,《井上毅の教育政策》(東京: 日本近代教育史研究會,1968),頁793-805。 27 梶山雅史,〈岐阜縣下地方教育會の研究—安八郡教育會の發足狀況〉,《地方 教育史研究》,18(東京,1997),頁16。 28 本間康平,《教職の專門的職業化》(東京:有斐閣,1982),頁290。 29 本間康平,《教職の專門的職業化》,頁295。 30 清水禎文,〈明治期群馬縣教育會之展開〉,梶山雅史編,《近代日本教育会史 研究》,頁110。

(7)

高為52%,顯示其逐漸仰賴當局支援。相較而言,信濃教育會 的收入來源始終以會費和事業收入為主,相對較容易維持其獨 立性。31   教育會主要的事業活動包括提出建議或答覆垂詢、出版機 關誌及刊物、辦理教員養成事業、研究學校教育及調查教育相 關 事 項 等 , 其 中 , 尤 以 出 版 機 關 誌 和 辦 理 教 員 養 成 事 業 為 最 顯著之業績。就前者而言,自1887年大阪府教育會出版《大阪 府 教 育 雜 誌 》 以 降 , 府 縣 、 郡 町 村 立 教 育 會 等 紛 紛 出 版 機 關 誌,迄1894年日本領臺前已多達88種,佔明治以降同期( 1867-1894)累進教育雜誌355種之22.8%。32其內容包括研究論文、教 育實驗、地方及會員記事等,乃係教育者之間重要的「情報回 路」33,亦為地方教育官員宣達教育政策之管道。至於教員養成 事業,往往搭配府縣當局舉行的臨時試驗檢定,以解決師資不 足之問題,可說是師範學校外主要的師資培育途徑。例如1908 年以降,宮城縣為解決尋常小學教師不足之問題,乃委由縣教 育會舉辦教員養成講習會,講習結束後施予臨時試驗檢定,以 培育尋常小學准教員。1914年以降,改由縣、郡教育會分別擔 任培育尋常小學校本科正教員和尋常小學校准教員之任務。34又 如廣島縣私立教育會,自1889年起即設立「講習部」負責教員 養成事業,迄1931年教師人數飽和前,數度配合廣島師範學校 組織之更迭及需求變更其培育對象和養成資格。35   要之,以教育關係者為主所組成的日本地方教育會,因自 始即基於協贊地方教育之目的而成立,故其幹部結構、經費來 源大多與地方當局密切相關,部分業務活動則往往配合時勢需 31 本間康平,《教職の專門的職業化》,頁292。 32 據小熊伸一等著,〈近代日本教育雜誌史研究(1)〉表二及表三計算而成,參 見 小 熊 伸 一 等 著 , 〈 近 代 日 本 教 育 雜 誌 史 研 究 (1)〉,《櫻美林論集》,17 (東京,1990.3),頁52-62。 33 梶山雅史編,《近代日本教育会史研究》,頁31。 34 參見笠間賢二,〈宮城縣教育會之教員培育事業〉,收錄於梶山雅史編,《近代 日本教育会史研究》,頁143-166。 35 參 見 大 迫 章 史 , 〈 廣 島 縣 私 立 教 育 會 之 教 員 培 育 事 業 〉 , 收 錄 於 梶 山 雅 史 編 , 《近代日本教育会史研究》,頁167-195。

(8)

求而辦理。此一教育會制度於日本領臺前已迅速普及,堪稱日 本明治時期教育界之特殊現象,充分代表該組織在建立新教育 制度中的重要性。相對的,清領末期,臺灣尚未全面導入近代 教育,亦未有相同之組織,僅由士紳階層充當政府與民眾之中 介,負責維護儒學道統,宣講聖諭。36故日本領臺不久,臺灣地 方當局即思運用日本經驗與臺灣社會階層之特色,推動成立地 方教育會,協助落實其教育政策。

三、日治初期臺灣地方教育會之發展經緯

(一)地方教育會之成立   1896年3月,臺灣總督府以勅令第94號發布「臺灣總督府直 轄諸學校官制」,宣布設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和14所國語傳 習所,開啟臺灣近代學校制度之端緒。新學校建立之初,地方 政府為募集學生,莫不以招待士紳、張貼告示、挨戶勸誘等方 式招攬臺人子弟入學。惟就學者仍頗為有限,且異動率甚高。37 相 對 的 , 就 讀 書 房 者 卻 不 減 反 增 。 依 據 《 臺 灣 總 督 府 學 事 年 報》之統計,1898年全臺書房學生數為27,568人,1901年增為 28,064人;翌年再增為29,742人,38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考慮促 進新教育之法。   1896年6月9日,真宗本願寺布教師荻野英龍、平田博慈 兩 氏 領 銜 向 臺 南 縣 知 事 磯 貝 靜 藏 提 出 「 臺 南 教 育 會 設 立 認 可 願」,表示設立學校、普及教育雖然急迫,惟仍須顧慮其他因 素,「兩兩相謀,再行實施」,以「得其中庸」,故宜組織教 育會「討議國家教育上必要之件,以資當局之參考」,進而達 成「涵養日本精神,追求教育之普及進步」39之目標。發起人 36 張 仲 禮 著 , 李 榮 昌 譯 , 《 中 國 紳 士 — 關 於 其 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 (上海:上海社科,1998),頁48-68。 37 參見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2005),頁29。 38 參見臺灣總督府學務課,《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2(臺北:該課,1903),頁 76-77。 39 〈臺南教育會設置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內務門學務部,冊

(9)

荻野英龍,1865年出身於和歌山縣,1886年擔任本願寺派本山 教師,兩年後奉派前往東京早稻田專門學校修習政治科及英語 科,1892年起先後在富山縣岡山市水波教校、兵庫縣履信教 校等擔任教職,1896年1月以「臺灣派遣軍隊慰問使」身分赴 臺,6月起擔任臺南布教所主任,同時在臺南城內創辦「開導學 校」,自任校長,招募臺人教授日語。40平田博慈同為本願派布 教師,與荻野氏一同創辦開導學校,並擔任該校教師。41由此可 知,荻野和平田兩氏均為教育者,故可能具有參與日本國內地 方教育會之經驗。其認為新教育之推展有賴與地方人士商議, 施行時方可達致中庸,正符合日本國內教育會以「公論」推展 教育事業之構想。由時間觀之,倡設臺南教育會,正為「開導 學校」創立之時,彼等需與該地士紳耆老或具名望資產者建立 關係,自不待言。另一方面,臺人亦有贊同者。請願書「發起 人」中尚有臺人洪宗漢、張建功、鄭朝宗、邱玉坡、吳磐石等 區委員之署名,其均係佩綬紳章之士紳,顯示該會亦頗獲地方 領導階層之支持,進而推動該會之成立。該請願書提出僅4天, 6月13日,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即批示該組織在「時勢上甚有必 要」,而迅速發給成立許可。42關於其「必要性」,事後磯貝知 事在該會之例會上清楚地說明: 本 邦 不 問 都 僻 , 於 設 置 學 校 之 同 時 , 沒 有 不 組 織 教 育 會 以 講 究 教 育 進 步 之 道 者 。 臺 南 為 本 島 悠 久 之 古 都 , 關 於 教 育 , 與 臺 北 、 臺 中 各 地 相 比 , 負 有 領 先 之 義 務 。 今 有 志 諸 氏 在 文 化 進 運 上 投 注 熱 情 , 組 織 臺 南 教 育 會 , 使 余 欣 悅 者 無 逾 於 此 。 向 來 教 育 會 之 盛 衰 與 當 地 教 育 之 普 及、文化之盛衰密切相關,故諸氏對此會之責務亦重。43 號9688,文號16,1896.6.9。 40 〈宮本英龍ヘ臺南監獄教誨事務ヲ囑託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四門官 規官職,永久保存進退,冊號798,文號18,1902.10.14。 41 〈化雨一堂〉,《臺灣新報》第113號,1897.1.23,1版。 42 〈臺南教育會設置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內務門學務部,冊 號9688,文號16,1896.6.9。 43 〈臺南教育會〉,《臺灣新報》第207號,1897.5.16,2版。

(10)

  顯然的,磯貝知事之所以迅速核准該會成立,乃係鑑於日 本地方教育會與近代學校教育普及之關聯性,以及臺南在全島 文化地位之特殊性,而有意開風氣之先;惟其根本意圖,乃在 利用該會達成改良書房和促進新教育之目標。事實上,磯貝氏 本有利用書房落實新教育之想法,1896年11月21日,其曾向總 督府提出關於書房義塾之意見,指出「將帝國政體之概略和忠 君愛國之意義灌輸至島民腦中,使彼等漸被感化,乃急務中之 急務。……將日本國體政體之大略、忠君愛國之言行等以漢文 體編纂,頒行於本島,規定若開設書房以教育子弟者必須併用 頒布之書籍,教授學生,則對國民教育應有所裨益。」44臺南教 育會成立不久,磯貝氏即獲推戴為會長,45並鼓舞縣內各書房教 員務必加入該會,46例會主題往往不脫改良書房與宣傳新教育兩 者。顯示教育會正是磯貝氏用來改良書房的重要手段之一。   臺南教育會成立後,一時之間頗受關注,報章雜誌經常刊 載該會活動之消息,其他廳縣遂相繼仿照辦理。1898年5月中 旬,臺北「私立同人教育會」在臺北辨務署署長七里恭三郎主 導下成立。據報載,七里氏漢文造詣甚佳,因而頗受地方士民 愛戴。47其自陳辦理署務期間,體察臺人之性情、風俗,認為 「文質相離,失教育之道」,48乃「聚集艋舺及大稻埕61所書 房之教師,組織私立教育會,以研究國語,學習歷史及地理, 俾以在各自考究之間,使書房教師自然習得日本事務,並使其 感化力及於各書房學生」,49隨後擬定章程,集款7,500圓,為 該會資金。50由於此時正為總督府積極研擬公學校令之時,51七 44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該會,1939;臺北:南天,1995複 刻),頁969-970。 45 〈臺南教育會〉,《臺灣新報》第207號,1897.5.16,2版。 46 〈臺南に於ける學事一斑〉,《臺灣日日新報》第13號,1898.5.20,5版。 47 〈請留使君〉,《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43號,1898.6.25,5版。 48 〈基隆私立教育會緣起序〉,《臺灣日日新報》第162號,1898.11.16,3版。 49 〈私立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6號,1898.5.12,2版。 50 〈 基 隆 私 立 教 育 會 緣 起 序 〉 ,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1 6 2 號 , 1898.11.16,3版。 51 1898年2月,總督府向府內調查係提出公學校諮詢案,討論公學校設立之利弊;

(11)

里氏所述清楚顯示臺北「私立同人教育會」雖以「教育會」為 名,其目的卻不在研究教育,而在於改造書房教師,教授書房 教師日本語及日本史地,使書房成為未來公學校的輔助機關, 其性質與日本地方教育會有所不同。   惟利用書房推展新教育,並非地方官員個別之想法,而係 不少總督府官員和教育者之共識。早在1896年10月,民政局屬 木下邦昌之「學事視察報告書」即言:「本島書房由來已久, 於教育上功績甚大,今若遽然廢之,教師窮於糊口,必將成為 本島施政之妨礙……他日本島施行學制時,希依舊保留書房, 唯期有改良書房之方策。」時學務部之意見亦與之相同。521898 年2月,總督府調查係提出「對公學校諮詢案之答覆」,指出: 向 來 支 配 臺 灣 人 頭 腦 者 為 孔 孟 之 道 , 書 院 書 房 乃 作 為 孔 孟 之 模 型 而 造 , 故 再 興 之 、 獎 勵 之 , 將 大 為 順 應 民 意 , 苟 違 背 之 , 則 人 心 忽 而 離 散 , 政 治 、 教 育 皆 無 法 成 其 目 的。 又 內 地 自 寺 子 屋 進 而 為 小 學 校 時 , 未 必 排 斥 寺 子 屋 之 師 匠 。 故 有 必 要 以 書 房 教 師 充 任 小 學 校 教 師 , 使 其 成 為 同 伴 。 …… 傳 授 新 教 育 的 時 間 , 最 初 以 一 半 以 上 為 限 , 一 半應由書房教師教授句讀。 要 之 , 再 興 書 院 , 利 用 書 房 以 圖 國 語 ( 日 語 ) 之 普 及 , 應為今日學政之方針。53 3月2日,總督府再派遣木下邦昌、高木平太郎等擔任公學校調查委員;同月底 向 地 方 長 官 發 出 照 會 , 表 示 當 前 正 著 手 準 備 設 立 公 學 校 。7月28日,臺灣總督 府公 布敕 令 第178號「臺灣公學校令」及敕令第179號「臺灣公學校官制」,正 式 成 立 公 學 校 。 此 一 期 間 , 報 章 雜 誌 即 經 常 刊 載 公 學 校 籌 備 之 訊 息 。 參 見 臺 灣 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217-218;〈公學校設置の理由〉,《臺灣日 日 新 報 》 第1號,1898.5.6,2版;〈公學校令〉,《臺灣日日新報》第11號, 1898.5.18,2版。 52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969。另參見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 房之研究〉,《思與言》,16:3(臺北,1978.9),頁64。 53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219。

(12)

  一言以蔽之,與其廢除書房,不如因勢利導,使書房成為 新教育之助力,概為當局之主流意見,而教育會正是地方官員 用以統合並改造書房教師之媒介。   「私立同人教育會」成立僅兩個月餘,1898年7月27日, 七里氏即因地方行政區劃調整而奉派轉任基隆辨務署署長,54 臺北「私立同人教育會」不了了之,七里氏遂擬於基隆「重起 爐灶」。同年11月11日,七里氏邀集基隆辨務署參事蔡天培、 黃發、陳文貴、福德街長江忠良、學務委員簡土生、書房教師 劉維周、陳書、公學校雇員劉錫淇、蔡鳳儀、街長范元成、賴 火輪等地方士紳及教育關係者11人,以及大島丑三郎、岡本幸 二、山口傳吉、北原壽十、小原吉之助、就島頭信恭等公學校 教師6人共同商議成立基隆「私立教育會」事宜。值得注意者, 劉錫淇、蔡鳳儀原均是書房教師,前者曾開設明宮書房、本願 寺書房,1899年獲聘為基隆公學校雇員,教授漢文;55後者於 1897年1月獲基隆國語傳習所所長西鄉菊次郎以「輔助學生教 授」為名聘為基隆國語傳習所乙科教師,教授漢文,與大島丑 三郎、岡本幸二等人共事。56其身份一則有助於在官民、書房與 公學校之間居中協調,一則方便以其自身經歷宣傳新教育。57會 中,七里氏首先闡述立會宗旨曰:「帝國維新以來,於教育事 業研究最深,凡都會、城、市區、町、村莊皆結社,計畫教育 人才之方法。……諸生若以本署長之意為是,俟後一概地方教 育之事,皆由會社計畫。」眾士紳聞言即齊聲表示遵命。隨後 54 〈開署誌慶〉,《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2號,1898.7.29,5版。 55 〈劉錫淇基隆公學校雇ニ採用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一門秘書,永 久保存,冊號9287,文號20,1897.2.10 56 〈蔡鳳儀基隆國語傳習所雇員採用方基隆國語傳習所所長ヘ認可〉,《臺灣總督 府公文類纂》第二門官規官職,乙種永久保存,冊號194,文號40;1897.2.10; 〈循循善誘〉,《臺灣新報》(漢文版)第338號,1897.10.23,1版。 57 蔡 鳳 儀 積 極 支 持 新 教 育 之 態 度 , 亦 表 現 在 對 其 子 弟 之 教 育 上 。1905年,蔡鳳儀 之 子 蔡 慶 濤 自 公 學 校 畢 業 , 其 原 擬 就 讀 臺 灣 總 督 府 國 語 學 校 , 但 因 未 達 入 學 年 齡,而改入基隆小學校高等科。〈基隆小學校の本島人〉,《臺灣日日新報》第 2010號,1905.1.15,7版。

(13)

選舉幹部、擬定會規,該會遂正式成立。58   七里氏以臺灣傳統的結社活動比附日本地方教育會,用意 不外乎取得士紳之認同。事實上,基隆私立教育會成立之時, 正為總督府頒布「書房義塾規程」之翌日。該規程正式將書房 納入管理,明訂「書房義塾由辨務署長監督」,並應漸次加設 日語、算術等課程,59企圖使書房在地方長官之管理下轉化為公 學校的輔助機關。如此一來,號召書房教師、地方士紳與公學 校教師共同組成教育會,不僅是改良書房的重要手段,亦是向 士紳宣傳新教育之管道。   其後兩年,臺中、新竹、桃園相繼參考基隆私立教育會之 方 式 , 號 召 縣 下 各 學 校 校 長 及 士 紳 等 共 同 籌 畫 地 方 教 育 會 。 1899年3月19日,臺中縣公學校校長會議結束翌日,該縣旋發布 將籌設「臺中私立教育會」之計畫。60數日後,臺中縣書記官渡 邊長謙與學務課長武藤針五郎參考基隆私立教育會之方式,邀 集縣下各學校校長及士紳等討論設立教育會相關事宜,「以共 謀普及教育之法」。61旋推知事木下周一為總裁,選舉幹部, 討論會則,擬定四項研究課題:(1)教育與學文;(2)教育之會 話、講習會;(3)調查臺灣從前學事;(4)其他關於教育之一切 事宜。62翌年3月18日舉行發會式,據報載,該日會場「衣冠濟 濟,人物彬彬」,數日後,會員迅速增至375人,63一時頗為壯 盛。   1900年9月9日,新竹縣辨務署署長里見正義為振興公學 校,乃召集諸參事、紳商及書房教師至新竹公學校,宣布設立 「學務議會」,規定「各士紳教員每會集會一次,詳議教育利 58 〈基隆私立教育會緣起序〉,《臺灣日日新報》第162號,1898.11.16,3版。 59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974。另參見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 房之研究〉,頁65。 60 〈臺中片信—公學校長會議〉,《臺灣日日新報》第261號,1899.3.18,4版; 〈臺中片信—教育會設立の計畫〉,《臺灣日日新報》第262號,1899.3.19,3版 61 〈設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263號,1899.3.20,3版。 62 〈教育會規〉,《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527號,1900.2.6,3版。 63 〈臺中教育會發會式〉,《臺灣日日新報》第566號,1900.3.24,2版。

(14)

益,何法宜舉,何弊宜除,務期斟酌盡善。」64同時命令「所 有世家子弟先行入校肄業,以為民倡」;各書房教師「須將8歲 以上15歲以下之所教學生詳細向一學校造報。每日上午撥數名 學生入校,下午仍入漢學。」65此舉目的在於解決私學與公學 校兩相扞格之問題。據統計,日治初期,新竹的書房數及學生 數始終居高不下,1898年,轄區內書房數有280所,學生數5,200 人,分別位居全臺第二、三位;迄1903年,數量雖有所減少, 但無論書房數或學生數均高居全臺之冠。66顯示該地就讀書房之 風氣仍相當盛行。反之,公學校入學及出席情形則不佳。輿論 指出,是時「新竹公學校學生在籍者350餘人,每日出席僅百餘 人」。67為此,新竹公學校長兼臺北縣視學林元三郎甚至利用奉 派巡視各校之機會,向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控訴「新竹公學校 學生所以見少者,皆由私學之多故也」,而建議廢除書房。68惟 當時總督府既已頒布書房義塾規程,地方政府僅能遵守並研擬 管理書房之配套措施。1900年12月初,里見氏正式召集「閤邑 紳商」議設教育會,並委由新竹辨務署參事李祖訓、鄭拱辰、 葉文暉、陳信齋及地方士紳鍾青、曾聯新等為發起人,「極力 周 旋 」 , 擬 「 逐 月 在 公 學 校 內 開 會 一 次 」 , 討 論 教 育 之 利 弊 64 〈公學振興〉,《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15號,1900.9.16,3版。 65 〈公學振興〉,《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15號,1900.9.16,3版。 66 據統計,1903年各廳書房數、教師數及學生數如下: 廳別 書房數 教師數 學生數 廳別 書房數 教師數 學生數 臺北 101 101 2,576 斗六 121 121 1,771 基隆 34 34 550 嘉義 118 118 2,105 宜蘭 65 65 1,763 鹽水港 138 138 1,405 深坑 27 27 549 臺南 65 65 1,068 桃仔園 89 89 2,979 蕃薯寮 33 33 497 新竹 158 158 3,281 鳳山 38 38 579 苗栗 115 117 1,885 阿猴 45 45 793 臺中 69 69 1,277 恆春 8 8 117 彰化 119 119 2,065 澎湖 22 23 450 資料來源: 臺 灣 總 督 府 學 務 課 , 《 臺 灣 總 督 府 學 事 年 報 2 》 ( 臺 北 : 該 課 , 1903),頁75-77。 67 〈公學勸學〉,《臺灣日日新報》第754號,1900.11.2,5版。 68 〈議廢私學〉,《臺灣日日新報》第837號,1901.2.19,3版。

(15)

得 失 。 主 要 業 務 包 括 「 學 術 及 學 藝 上 之 研 究 」 、 「 教 育 談 話 會」、「相關教育制度之研究」及「有關教育一切事項」等。69 是月6日,《臺灣日日新報》刊載該會成立之消息,並摘錄里見 氏對於該會之期許,略謂: 臺 灣 總 督 府 曩 布 公 學 校 令 , 新 竹 夙 有 公 學 校 , 是 即 教 育 新 法 之 端 緒 , 而 子 弟 漸 進 新 學 之 階 梯 者 也 。 雖 然 人 傾 向 尚 狃 舊 俗 而 不 通 新 法 者 居 多 , 後 日 既 噬 臍 , 貽 痛 悔 將 奚 及 哉 ? …… 生 等 謀 建 新 竹 教 育 會 , 同 志 協 力 , 企 圖 改 良 新 竹 教 育 而 發 達 , 斯 舉 也 , 實 有 關 於 世 運 而 起 者 也 。 希 冀 賢 明 諸 儒 雅 匡 其 不 健 而 贊 我 微 忱 , 庶 幾 同 心 協 力 , 聿 臻厥功也。70   8日,新竹教育會舉行首次會議,席間里見氏即直指新竹紳 縉世家子弟悉在家就學,絕少前往公學校就讀,而要求諸紳縉 率15至25歲之子姪於每日下午來校肄業。為解除紳縉們對於公 學校學生「年少無知,不能切磋」之疑慮,甚至承諾將「專撥 教師」格外施教。71由上可知,地方當局試圖透過教育會控制書 房並拉攏士紳子弟就學,而其根本目的乃在振興公學校教育。   新竹教育會籌備設立之同時,桃園教育會亦在公學校長與 書房教師之共識下宣告成立。同年10月28日,桃園公學校校長 與該地書房教師酌議設「桃園教育會」,相互研究教育之事, 「以圖栽培人才」。媒體以該會有助於刺激文風而予以肯定。72 該會於是日選舉幹部,並立會規,明訂於每月第二個星期日在 桃園公學校舉行例會,惟其後未再出現該會之相關報導,似已 不了了之。   綜上所述,日本領台之初,以臺南教育會為首,各地陸續 69 〈教育設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81號,1900.12.6,3版。 70 〈教育設會(承前)〉,《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82號,1900.12.7,3 版。 71 〈格外施教〉,《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91號,1900.12.18,3版。 72 〈教育興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57號,1900.11.7,3版。

(16)

成立地方教育會。其立會過程各不相同,臺南、桃園教育會係 由日籍教育者首倡;臺中、新竹教育會乃由地方長官主導,再 鼓吹或強制地方士紳、書房教師參與,故其性質除推廣新教育 外,尚有傳達政令、管理並改良書房之功能,與日本地方教育 會相較別具特色;整體而言,參與者之「主動性」似亦不及於 日本地方教育會。惟不可否認的,成立過程中,仍有賴地方士 紳等社會領導階層之支持,共同發起;成立後,士紳與書房教 師乃係主要會員。用是,在部分地區之教育會中,臺人仍具一 定程度之主體性,並藉此熱心推動新教育,或利用例會活動表 達對施政之看法,此留待後述。其次,書房教師本為地方教育 者,因此,在形式上,仍屬「教師」之同業團體。由上觀之, 日治初期臺灣與日本的地方教育會仍有其相似之處。成立者以 「教育會」名之,原因在此。 (二)組織架構及其成員   民間團體運作之成敗,往往端賴會務組織與人事之健全。 為 了 解 日 治 初 期 地 方 教 育 會 之 運 作 情 形 , 需 先 探 討 其 組 織 架 構。關於臺南教育會之組織,依據該會會則第七至九條,設置 「會長1名、副會長1名、幹事若干名」;「會長統括、整理會 務,決定集會時間;副會長輔佐會長,為其代理;幹事從事庶 務。」73經會員推舉,會長、副會長分別由知事磯貝靜藏及書記 官遠藤剛太郎擔任,74至於幹事則不詳,僅知許廷光、蔡夢熊、 商朝鳳均於1897年選任幹事。75許廷光,1862年生,1887年補廩 生,1895年獲聘為臺灣總督府事務囑託,曾與蔡夢熊合力勸誘 「土匪」歸順,1897年4月授佩紳章,12月膺選為臺南縣參事, 73 〈臺南教育會設置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內務門學務部,冊 號9688,文號16,1896.6.9。 74 〈臺南教育會〉,《臺灣新報》第207號,1897.5.16,2版。 75 〈 許 廷 光 〉 , 《 南 國 之 人 士 》 ( 臺 北 : 臺 灣 人 物 社 ,1922),頁266;〈蔡國 琳 、 蔡 夢 熊 ノ 二 名 ヲ 縣 參 事 ニ 推 薦 內 申 ノ 件 〉 , 《 臺 灣 總 督 府 公 文 類 纂 》 , 永 久 保 存 進 退 , 秘 書 門 , 冊 號9536,文號73,1897.7.1;〈吳磐石并商朝鳳ノ二 名 參 事 任 命 ノ 件 〉 , 《 臺 灣 總 督 府 公 文 類 纂 》 , 永 久 保 存 進 退 , 秘 書 門 , 冊 號 9533,文號12,1897.11.1。

(17)

翌年擔任臺南第一公學校學務委員。76蔡夢熊,1893年補廩生, 乙未之役時曾與許廷光、陳慶霑等出面安頓地方,並熱心慈善 與公共事業,1897年授佩紳章,並獲選為臺南縣參事。77商朝 鳳,1883年補增生,進士陳望曾曾聘其為學堂主講,「四方來 學者最多」,1897年授佩紳章,並登庸辨務署參事,翌年獲選 為臺南第一公學校學務委員。78三人皆係具有功名之士紳,日本 領臺前已為臺南地方領導階層,此時更出面奉獻於新教育,在 該會中擔任要職。除臺人士紳外,亦有日籍教育者膺任該職。 如1898年8月幹事缺額,磯貝會長即提案由國語傳習所教諭平田 忠四郎遞補,獲與會者一致同意。79此外,會員中不少頗富名望 的地方士紳係以非正式職位活躍於該會之中。如舉人蔡國琳, 清領時期曾任蓬壺書院山長、育嬰堂暨恤婺局主事等,並奉命 纂修臺南府志,臺南國語傳習所建立後獲聘為甲科生入學試驗 補助員。80公學校成立之初,其每以「臺南教育會總代」身分出 席公學校開學典禮並發表式辭;81或於會長、副會長缺席時擔任 「臨時會長」主持例會。82其餘如民政部通譯陳修五、區長楊鵬 搏、學務委員黃修甫、陳慶霑等,自創會以來即「專為本會盡 力」,1897年5月該會組織專辦孔子祭典之董事會,上述人士均 獲選為董事,負責收租及祭祀等事宜。83可知臺南教育會創會初 期,不少臺人士紳在該會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以學務委員、公 學校雇員等身分協助推廣或參與新教育。成員方面,由於書房 76 〈許廷光〉,《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頁266。 77 〈 蔡 國 琳 、 蔡 夢 熊 ノ 二 名 ヲ 縣 參 事 ニ 推 薦 內 申 ノ 件 〉 , 《 臺 灣 總 督 府 公 文 類 纂》,永久保存進退,秘書門,冊號9536,文號73,1897.7.1。 78 〈吳磐石、商朝鳳ノ二名參事任命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 進退,秘書門,冊號9533,文號12,1897.11.1;〈商朝鳳〉,《臺灣列紳傳》 (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頁315。 79 〈臺南特信—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00號,1898.8.31,7版。 80 〈蔡國琳參事ニ任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二門官規官職,乙種永久保 存,冊號227,文號14。 81 〈分教場開校式〉,《臺灣日日新報》第117號,1898.9.21,4版;〈公學校頒 佈〉,《臺灣日日新報》第119號,1898.9.23,3版。 82 〈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50號,1898.7.3,7版。 83 董事共10人,除上述8名臺人外,另有奧村金太郎、滿留禎藏等兩名日人。

(18)

教師皆須加入該會,84故會員中「本島人佔半數以上,且皆為有 教育經驗者」。85顯示該會雖係由日人號召成立,但從會員與幹 部結構觀之,乃是以臺人為主體。   臺北私立同人教育會之情形大致相同。據報載,該會規約 第三條規定設置「評議員12名,任期一年。其中,臺人須佔7名 以上,於大會選舉之。」換言之,需有近六成之幹部為臺人; 另設置「會師4名,專門負責會員的對策試驗及道德考察」。86 設置「會師」乃該會獨有之特色,其目的在以舊士人所熟悉之 「對策」試驗督促書房教師學習日語和日本史地。可惜該會成 立不久即未再舉辦活動,上述規則亦僅是紙上談兵,似未予落 實。     繼 之 而 起 的 基 隆 私 立 教 育 會 , 因 未 見 其 會 規 , 僅 能 從 實 際任職幹部者進行分析。如前所述,1898年11月11日,在基隆 辨務署署長七里恭三郎主持下,與會士紳和公學校教師相互選 舉。其結果,推舉七里氏為會長、基隆國語傳習所所長大島丑 三郎為副會長兼評議員。其他膺選為評議員者,有基隆公學校 學務委員暨塾師劉維周、基隆辨務署參事兼基隆公學校學務委 員蔡天培、商人兼基隆區街長黃發、福德街長江忠良、秀才陳 書等。可知評議員中,臺人耆宿為數不少,其身分包括參事、 塾師、街長等,不一而足;惟若依地區分布,則為「基隆7人、 金包里3人、瑞芳1人」。87   至於創立時聲勢浩大的私立臺中縣教育會,其幹部亦為此 一 階 段 所 有 地 方 教 育 會 中 人 數 最 多 者 。 依 據 會 規 , 該 會 設 置 「會長1名、副會長1名、常議員10名、理事3名、地方委員若 干名。」此外,「支部設支部長1名,理事若干名」,俾符合 擴大會務之需。1901年全臺性的「臺灣教育會」成立時,其幹 部組織除正副會長外,亦不過是「幹事長1名、幹事5名、評議 84 〈臺南に於ける學事一斑〉,《臺灣日日新報》第13號,1898.5.20,5版。 85 〈臺南教育會〉,《臺灣新報》第297號,1897.9.4,2版。 86 〈私立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6號,1898.5.12,2版。 87 〈基隆私立教育會緣起序〉,《臺灣日日新報》第162號,1898.11.16,3版。

(19)

員20名、地方委員若干名,書記1名」而已。88臺中縣教育會 以一縣之規模,幹部人數約臺灣教育會之半,顯示該會確實人 數眾多。幹部中,會長管理本會一切事務,遇有議事,則為議 長。副會長輔佐會長,於會長有事時代理之。常議員遇會長諮 詢時,理應隨時應答,並代會員陳述己見。理事則辦理庶務、 會計、編纂等事。地方委員掌理各地方會務、寄信等事。89要 之,常議員僅備諮詢而無實權,會務實際上由理事負責。選舉 方法為:「會長、副會長、常議員均為會員選舉;地方委員由 會長特選;理事則由會長自常議員內選任之。各員任期均以一 年為準。」90選舉結果,推舉發起人之一的臺中縣書記官渡邊 長謙為會長,臺中師範學校教授木下邦昌為副會長。91常議員 中,日人有臺中兼彰化辨務署署長關口隆正、臺中縣學務課長 武藤針五郎、臺中師範學校教授淺井政次郎、臺中公學校校長 中堂謙吉、臺中縣梧棲公學校教諭長谷八太郎、臺中新聞社長 島內寬治、臺中縣學務課屬岡崎雄太郎、內田勤三等;臺人有 吳鸞旂、林振芳、劉緝光、蕭貞吉、陳培甲、吳德功等,皆為 參事,並曾於1897年授佩紳章。92其中,吳鸞旂、陳培甲分別兼 任臺中公學校、雅興分校學務委員;吳德功曾獲聘為臺中師範 學校雇教員,教授漢文。93理事由臺中師範學校助教授三屋大五 郎,以及評議員中堂謙吉、長谷八太郎、內田勤三、岡崎雄太 88 〈臺灣教育會規則〉,《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號(臺北,1901.7),卷首。 89 〈教育會規〉,《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527號,1900.2.6,3版。 90 〈教育會規〉,《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527號,1900.2.6,3版。 91  該 會 成 立 不 久 後 , 同 (1 9 0 0 ) 年 11 月 , 木 下 即 轉 任 臺 中 師 範 學 校 校 長 。 事 實 上 , 臺 中 師範學 校係 由木下 負 責籌 備,1899年7月4日,媒體發布木下將自大稻 埕 公 學 校 長 轉 任 臺 中 師 範 學 校 校 長 之 消 息 。 惟 同 年10月25日發布校長辭令,由 稻垣兵太郎擔任臺中師範學校校長,至翌年5月木下始升任校長。參見〈師範學 校校長の任命〉,《臺灣日日新報》第350號,1899.7.4,1版;〈木下邦昌師範 學校長ニ任命セラ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第二門官規官 職,冊號566,文號48,1900.3.24。 92 上 述 名 單 請 參 見 〈 臺 中 教 育 會 發 會 式 〉 ,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第5 6 6 號 , 1900.3.24,2版。 93 〈 吳 德 功 外 一 名 師 範 學 校 教 員 ニ 採 用 〉 , 《 臺 灣 總 督 府 公 文 類 纂 》 永 久 保 存 進 退,第一門秘書,冊號9401,文號46,1899.9.19。

(20)

郎等擔任。94至於會員,分為名譽會員和一般會員兩種,前者係 「有德望學識而為本會薦舉者」;後者只要「贊同本會主意, 願為本會會員者」,均可加入,惟需繳納年費1圓80錢。95   由上顯示,私立臺中縣教育會組織似較臺南、臺北、基隆 等地方教育會更為完備。然而,該會實際辦理會務之理事清一 色係由日人教育家擔任,其日常運作大體委諸地方官員及日人 教育家之手,臺人僅以常議員身分備詢,與臺南、臺北及基隆 教育會略有不同。   其後的新竹和桃園教育會,組織與臺南教育會類似。新竹 教育會「置會長1名,副會長1名,幹事7名」,「會長總攬一 切事務,副會長為會長之補助,幹事在本會辦理各項事務」, 皆自會員中選舉;桃園教育會「立會長、副會長各1名,幹事3 名」,會長統督本會一切事務、副會長輔翼會長代理會事,兩 者皆由會員選舉產生;幹事受會長指揮,分掌會務,由會長任 命之。會員方面,新竹教育會規定:「私塾及其畢業生、名望 儒雅家及奉公在勤者均應入本會為會員。」又,「內地人或教 育官吏贊同本會之主旨,均屬殊功,宜相推薦咸入本會。」其 他贊同該會宗旨之臺人經向事務所稟明,獲會長許可後亦可入 會,惟「目不識丁者不得列為會員,以昭鄭重而分別」。1900 年12月10日,該會舉行大會,是日入會者有「名望紳縉三十餘 人,擢7人為幹事員,推里見義正為會長,以鄭紳如蘭為副會 長,校長林元三郎總理其事」;96會員則以「書房主管者及其他 紳董」為主。97桃園教育會規定會員應為轄區內的「公學校職員 及仝校區域各書房教師」,「凡有任教育之職者,相聯合而設 會」。換言之,僅限公學校及書房教師參與。98   然而,新竹教育會成立後,似僅於1901年1月31日舉行例 94 〈臺中教育會發會式〉,《臺灣日日新報》第566號,1900.3.24,2版。 95 〈教育會規〉,《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527號,1900.2.6,3版。 96 〈教育開會〉,《臺灣日日新報》第709號,1900.12.16,5版。 97 〈新竹第一回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817號,1901.1.24,2版。 98 〈教育設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81號,1900.12.6,3版;〈教 育興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第757號,1900.11.7,3版。

(21)

會一次,其後「數年歇絕不會」。99迄1904年6月,新竹廳當局 為集合「竹城諸私學教師」,以「講究教育兒童之道,使私學 革去舊時積習,出新意見,裨益兒童,歸維新之化」,而擬再 興該會,並預告「會中章程將大加整頓」。10010月5日,報載新 竹廳當局與公學校校長、教職員為再興教育會,乃先由「樹林 頭公學校馳書諸私學教師,約定於舊曆25日到會參贊,有不得 臨會者,需具稟向該公學校稟明事故」,101半強迫性地要求書 房教師與會。同月23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並摘錄該會規 則。明訂該會之主要事業有「發表教育之意見」、「研究教育 及學藝」、「回覆地方廳之諮詢」、「調查教育相關事項」、 「推展教育事業」等五項,其中,應諮詢一項乃本次新增者。 組織部分,改設置「會長1名、幹事長1名、幹事4名、評議員 15名」,較原先有所擴大。又,將會長自選舉改為由「所轄地 方 長 官 擔 任 」 , 至 於 其 他 幹 部 之 產 生 方 式 未 見 於 會 規 之 中 。 關 於 會 員 , 範 圍 更 為 狹 隘 , 「 必 任地 方 教 育 之 事 者 , 方 許 入 會」。102值得一提的,新會則規定入會者需於「每年一、六月 分二期繳納費用1圓20錢,作為會費」,有別於原先免收會費之 制度。103   據聞重新出發的新竹教育會,「規模頗為壯大」。其實際 的幹部結構,無論幹事或評議員,「大約皆諸長官及諸公學校 長也」。104顯示該會實質上已變成由地方長官和日人教育者主 導之機關。 99 〈 新 竹 通 信 — 擬 繼 設 教 育 會 〉 ,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1 8 3 2 號 , 1904.6.9,4版。 100 〈 新 竹 通 信 — 擬 繼 設 教 育 會 〉 ,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1 8 3 2 號 , 1904.6.9,4版。 101 〈 新 竹 通 信 — 公 學 倡 設 教 育 會 〉 ,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 1 9 3 0 號 , 1904.10.5,3版。 102 〈 新 竹 通 信 — 教 育 會 成 立 〉 ,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1 9 4 5 號 , 1904.10.23,5版。 103 〈新竹教育會規則〉,《臺灣日日新報》第1947號,1904.10.26,3版。 104 〈 新 竹 通 信 — 教 育 會 成 立 〉 ,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 1 9 4 5 號 , 1904.10.23,5版。

(22)

  綜上可知,日治初期臺灣地方教育會之組織大致與日本相 仿,即設置會長、副會長各一人、幹事或評議員若干人;會長 大多經會員推舉,由地方行政首長擔任;惟幹部組成結構與會 員主體則頗為不同。誠如前述,日本地方教育會之幹部係以師 範學校及中、小學校教職員為主。反之,臺灣地方教育會則大 多以臺人士紳為主,兼及素負名望之書房教師。大體而言,受 邀參與立會之臺人皆位居社會領導階層,其大多負有協助安定 地方之功勞而獲佩紳章,並獲選為參事,其中,有不少兼任學 務委員。在教育會中,往往與公學校校長、教師等並列為幹事 或評議員。同時,亦有不少轉任公學校雇員之書房教師受邀籌 備立會事宜(參見表一)。會員方面,普遍以書房教師為主, 俾藉此達成改良書房,使其成為公學校輔助機關之目標。惟不 可否認的,隨著各地方當局作法不同,臺人在會中之角色亦有 輕重之別。大體而言,1898年以前成立的臺南、臺北及基隆教 育會,其幹部有相當之比例由臺人士紳擔任,臺人不僅臨會參 加活動,亦實際參與會務運作。相較之下,1899年成立的臺中 教育會,臺人僅擔任備諮詢之「常議員」;1904年重新組織新 竹教育會,幹部一律由日人官員或教師擔任,書房教師僅有與 會和繳納會費之義務,各地的差異至為明顯。

表一 臺人參與地方教育會概況表

姓名 與教育會之 關連 身分 學經歷 備註 洪宗漢 臺南教育會 連署發起人 第一區委員 商人、區委員 1898.4授佩 紳章 1908.6病卒 張建功 臺南教育會 連署發起人 第二區委員 澎湖左營外委、兵汛千總、乙未之役 後獲舉委員、街長 1898.4授佩 紳章 1905.7卒 鄭朝宗 臺南教育會 連署發起人 第三區委員 商人、區委員 1898.4授佩 紳章 1898.5卒

(23)

邱玉坡 臺南教育會 連署發起人 第四區委員 商人、區委員 1898.4授佩 紳章 1900.7病卒 吳盤石 臺南教育會 連署發起人 第五區委員 、臺南辨務 署參事、臺 南第二公學 校學務委員 衛生委員、臺南辨務署參事、檢疫委 員、衛生委員、臺南第二公學校學務 委員 1897.4授佩 紳章 蔡國琳 臺南教育會 總代 揚文會幹 事、 舉人、文石蓬壺兩書院教諭、育嬰堂 暨恤婺局主事、修臺南府志、國語傳 習所甲科生入學試驗補助員、臺南縣 參事 1897.4授佩 紳章 1909.8病卒 許廷光 臺南教育會 幹事 揚文會常設 委員、臺南 第一公學校 學務委員 廩生、臺灣總督府事務囑託、臺南縣 參事、臺南第一公學校學務委員、臺 南縣檢疫委員、區長、防疫組合委員 1897.4授佩 紳章 蔡孟熊 臺南教育會 幹事 臺南辨務署 參事、揚文 會書記 廩生 1897.4授佩 紳章 1901.7病卒 商朝鳳 臺南教育會 幹事 臺南辨務署 參事、揚文 會會員、臺 南第一公學 校學務委員 增生、書房教席、臺南辨務署參事、 臺南第一公學校學務委員 1897.4授佩 紳章 1 9 11 . 1 0 病 卒 陳修五 促成臺南教 育會,為該 會會員 臺南第二區 街長、揚文 會會員 臺灣道臺吏員、歡迎委員、臺南民政 部 通 譯 暨 縣 志 編 纂 委 員 、 臺 南 縣 雇 員、街長、區長 1898授佩紳 章 天足會幹事 楊鵬搏 促成臺南教 育會,為該 會會員 南第一區長 、揚文會書 記 區長、臺南廳參事、臺南防疫組合副 組合長 天足會幹事 黃修甫 促成臺南教 育會,為該 會會員 揚文會常設 委員、學務 委員 秀才、民政部通譯、信用組合興業公 司總辨、臺南新報社相談役 1897.4授佩 紳章 陳慶霑 促成臺南教 育會,為該 會會員 蔡天培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任 該會評議員 基隆辨務署 參事、基隆 公學校學務 委員 臨時事務囑託、基隆副堡長、基隆辨 務署參事、公學校學務委員、臺北廳 參事 1898.5授佩 紳章

(24)

黃發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任 該會評議員 基隆辨務署 參事 基隆區街長、辨務屬參事 1898.5授佩 紳章 陳文貴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 基隆辨務署 參事 商人、市總理街長、區長 1898.5授佩 紳章 1905.7卒 江忠良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任 該會評議員 福德街長 簡土生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 基隆公學校 學務委員 監生 1898.4授佩 紳章 1900.11卒 劉維周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任 該會評議員 書房教師、 基隆公學校 學務委員 新店書房教師、臺灣日日新報執筆人 1 9 0 1 . 1 2 授 佩紳章 陳書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任 該會評議員 書房教師 秀才、頭圍公學校教師 1898.4授佩 紳章 劉錫淇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 基隆公學校 雇 范元成 參與商議成 立基隆私立 教育會 基隆堡第三 區街長 漢醫、基隆堡第三區街長 賴火輪 參與商議發 起基隆私立 教育會 基隆堡第四 區街長 煤礦業、街庄長、土地調查委員、石 牌街保正 蔡鳳儀 參與商議發 起基隆私立 教育會 基隆國語傳 習所雇、基 隆公學校雇 基隆支廳雇、基隆國語傳習所雇 鄭如蘭 新竹教育會 副會長 新竹縣參事 廣生、新竹縣參事、新竹崇文會會長 1899.2授佩 紳章 1911.7卒 李祖訓 參與商議發 起新竹教育 會 新竹辨務署 參事、揚文 會會員 秀才、新竹辨務署參事 1899.3授佩 紳章 1911.9卒

(25)

鄭拱辰 參與商議發 起新竹教育 會 新竹辨務署 參事 礦業、保良局員、新竹辨務署參事、 保甲局長、府評議會員 鄭如蘭嗣子 1 9 0 8 . 1 0 授 佩紳章 葉文暉 參與商議發 起新竹教育 會 新竹辨務署 參事 貢生、竹北一堡第一區街長、新竹辨 務署參事、新竹廳參事 1 8 9 9 . 1 2 授 佩紳章 陳信齋 參與商議發 起新竹教育 會 揚文會會員 秀才、保良局員、保甲局副局長暨衛 生組合長、參事、新竹街長、區長、 新竹蓄產合資會社理事、新竹帽蓆公 司理事 1899.2授佩 紳章 鍾青 參與商議發 起新竹教育 會 曾聯新 參與商議發 起新竹教育 會 吳鸞旂 臺中教育會 參事 臺中縣參事 、臺中公學 校學務委員 秀才、地方招安委員、臺中縣參事、 臺中公學校學務委員 1897.4授佩 紳章 林振芳 臺中教育會 參事 臺中縣參事 秀才、臺中縣參事、區長 1897.4授佩 紳章 1906卒 劉緝光 臺中教育會 參事 臺中縣參事 貢生、地方總理、地方清賦委員、苗 栗第一堡長、臺中縣參事 1897.4授佩 紳章 蕭貞吉 臺中教育會 參事 臺中縣參事 安民總局局長、武東堡堡長、臺中縣 參事 1897.4授佩 紳章 1911.2卒 陳培甲 臺中教育會 參事 臺中縣參事 、學務委員 馬興區庄長、雅興分校學務委員 1897.4授佩 紳章 吳德功 臺中教育會 參事 臺中縣參事 、臺中師範 學校雇教員 貢生、參事、臺中師範學校雇教員、 彰化銀行取締役、彰化農會副長、煉 瓦製造業、石材販賣業 1897.5授佩 紳章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總督府,《臺灣列紳傳》 (臺北:該府,1916);岩崎潔治,《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 雜 誌 社 ,1913);簡萬火,《基隆誌》(基隆:基隆圖書出版協會, 1931);橋本白水,《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臺北:南國出版協會, 1930);柯萬榮,《臺南州名士錄》(臺南:臺南州名士錄編纂局, 1931);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大 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1916);臺南縣,《臺南 縣報》(臺南:臺南縣,1898-1900);臺北縣,《臺北縣報》(臺北: 臺北縣, 1898-1901);臺中縣,《臺中縣報》(臺中:臺中縣,1898-1901)。

(26)

(三)會務及其活動情形   依報導觀之,臺南、臺中、新竹教育會皆曾舉行例會,其 形式有演說和討論兩種,內容集中於介紹新教育和改良書房。 就臺南教育會而言,該會原訂於每月第二個星期日在明倫堂召 開例會,自1897年11月起改於每月15日舉行。105會中經常安排 會員、日籍教育關係者或學者演講。例如1897年7月12日安排該 會幹事蔡夢熊發表「學校視察談」,暢談漫遊日本之感想。106 翌年3月15日邀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長町田則文演說「大 日本帝國教育之法」,介紹日本明治維新以降的新教育制度。 據報載,該日「聽講者達百餘人」,聽完演說後「莫不歡欣鼓 舞,咸謂有志之士循序而進,從此青雲直上」。107宣傳效果似 頗為良好,演說之譯文另載於臺南縣報和臺灣日日新報,俾廣 為周知。1085月16日安排蔡夢雄發表參觀臺北教育之見聞。1096 月15日先由嘉義人林培張敘述前往日本觀光之經歷,再由臺南 縣屬深水清演說國語學校招生之訊息。1107月15日,國語學校學 生謝汝銓、蔡秋江各以臺語、國語介紹該校課程及住宿等相關 資訊。1118月15日,由會長磯貝氏親自說明公學校令,另安排臺 南縣技師藤根吉春演說農學知識。1129月15日,荻野英龍帶領盲 啞院學生蔡溪登壇以日、臺語演說留學日本之感想。11310月15 日,深水清發表關於師範學校和公學校之演講。114要之,演說 內容多元,但均以介紹、推廣新教育為主。臺人登台演說者, 105 《臺南縣報》第77號,1897.11.21。 106 〈臺南教育會〉,《臺灣新報》第260號,1897.7.23,3版。 107 〈 臺 南 教 育 會 教 育 演 說 〉 , 《 臺 灣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 4 8 4 號 , 1 8 9 8 . 4 . 2 3 , 4 版 ; 〈 臺 南 教 育 會 教 育 演 說 ( 續 ) 〉 , 《 臺 灣 新 報 》 ( 漢 文 版 ) 第 4 8 5 號 , 1898.4.24,1版。 108 《臺南縣報》第87號附錄,1898.4.1。 109 〈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7號,1898.5.25,5版。 110 《臺南縣報》第99號,1898.6.24。 111 〈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68號,1898.7.24,3版。 112 《臺南縣報》第107號,1898.8.19。 113 〈臺南教育會例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25號,1898.10.1,2版。 114 〈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53號,1898.11.5,2版。

(27)

或分享參觀見學之心得,或由接受新教育者現身說法,頗具宣 傳日本維新成就與新教育之作用,自不待言。   至於討論活動則偏重改良書房和普及公學校教育之課題。 例如1898年7月15日,臺南教育會在磯貝會長主持下,討論兩項 議題:其一,「聞各書房有授業中吸鴉片煙者,希相戒禁。若 不得已希於授業外或於別室吸煙」;其二,「各書房即為貴重 之學堂,與一般住居相異其趣,然往往不潔之處甚多,盼依能 力所及清潔之。」兩項皆無異議通過。115當時臺灣或日本國內 教育界人士經常為文指出書房教學環境不良、教學法偏重背誦 而欠缺理解,以及教師欠缺「科學知識」等缺失,並頻頻呼籲 中央及地方當局宜加強監督改善。116事實上,1898年4月,總督 府行文地方當局討論「書房義塾規程」時,臺南縣當局已從城 內開始著手管理及監督書房之各項措施,如強制規定書房須揭 示「私立學校某某齋某某堂」之看板,並須設置日語課,由國 語傳習所畢業生充任「巡迴教師」以擔綱授課。1171899年3月, 縣當局正式以縣令第3號頒布「書房義塾規程施行細則」,明 文規定吸食鴉片者不得擔任書房教師,並限定教學場所須在採 光、通風良好之處,違規者得命其關閉。118縣當局在頒布該令 之前,已先利用教育會作為官民溝通之平台,取得改善書房之 共識。在在顯示其改良書房之方法係「軟硬兼施」,漸進而非 遽然變革。   再如1901年1月31日新竹教育會舉行之第一回例會,會中討 115 〈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68號,1898.7.24,3版。 116 參見〈臺灣教育の現在〉,《教育時論》,1901.12.25,收錄於阿部洋等編, 《 近 代 ア ジ ア 教 育 認 識 • 資 料 篇 ( 臺 灣 之 部1 ) 》 第 1 冊 ( 東 京 : 龍 溪 書 舍 , 2004),頁175;町田則文,〈町田先生臺灣教育談〉,《東京茗溪會雜誌》 1897.4.20,收錄於阿部洋等編,《近代アジア教育認識•資料篇(臺灣之部 1 ) 》 第 11 冊 , 頁 2 4 6 ; 鈴 木 光 愛 , 〈 臺 灣 書 房 略 記 〉 , 《 東 京 茗 溪 會 雜 誌 》 1897.10.20,收錄於阿部洋等編,《近代アジア教育認識•資料篇(臺灣之部 1)》第11冊,頁257-259 117 據聞臺南縣下書房學生因此均能「正確地讀五十音」。參見〈臺南に於ける學事 一斑〉,《臺灣日日新報》第13號,1898.5.20,5版。 118 〈臺南縣縣令第三號書房義墊ニ關スル規程施行細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 纂》第四門文書,乙種永久保存,冊號389,文號12。

(28)

論三項問題,均與公學校教育相關:(1)公學校原為培育人才而 設,其校費問題本應由設置區域內之人民負擔,但向來徵收困 難,以致校費支絀,當如何辦理?(2)新竹公學校就學之兒童較 他處學校尚少,其原因及改善方法為何?(3)現下兒童就學有年 齡限制,未受教育之青年當如何變通而可均蒙教育?119雖因資 料所限,未知討論過程與結果如何,惟由議題內容略可窺知, 公學校成立初期,書房乃係頗具威脅性之對手。120縣當局一方 面在公學校長會議上討論書房管理問題,另一方面與地方士紳 和書房教師共商提高公學校校費徵收率與入學率之法,顯示當 局為推動新教育,不得不尋求士紳與書房教師之合作。   值得注意者,地方教育會對於新教育之支持,除檯面上的 討論或演說外,並有實質上的資助。例如1898年9月大穆降、灣 裡公學校設立時,臺南教育會曾向兩校各捐款50圓;121另印刷 縣廳所翻譯之漢文「公學校規則」數百份,分送各書房、村落 及有志之士參考。122又如臺南國語傳習所畢業生謝汝銓、蔡秋 江兩人考取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時,該會決議每月義捐6圓補助 兩人之學費和家庭生計。123上述作法雖不能排除可能係地方當 局授意,但臺南教育會士紳會員主動提案學習日語,則是不爭 的事實。   1898年9月15日,會員蔡國琳、許廷光率先提議成立「高等 國語學會」,向具備日語基礎之臺人教授更高深的日語文章, 獲與會者一致贊成,124隨即推舉蔡國琳、許廷光、通譯奧村金 太郎等擔任規則起草委員,10月15日通過規則書如下:125 第一條 本會附屬於臺南教育會,設於關帝廟內。 119 〈教育問題〉,《臺灣日日新報》第825號,1901.2.3,5版。 120 參見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頁68。 121 〈分教場開校式〉,《臺灣日日新報》第117號,1898.9.21,4版。 122 〈公學校頒布〉,《臺灣日日新報》第119號,1898.9.23,3版。 123 〈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7號,1898.5.25,5版。 124 〈臺南教育會例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25號,1898.10.1,2版。 125 〈臺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53號,1898.11.5,2版。

(29)

第二條  本 會 以 授 與 臺 人 高 等 的 國 語 及 讀 書 作 文 為 目 的。 第三條  本會設置下列職員:教師1人、幹事1人;支付 教 師 每 月1 0圓 以 下 之 津 貼 ; 幹 事 從 臺 南 教 育 會 幹事內互選一人兼任,但無報酬。 第四條 教師由臺南教育會會長選囑。 第五條  教師每半年應向臺南教育會會長報告前期的成 績。 第六條  幹 事 需 向 臺 南 教 育 會 會 長 報 告 一 年 的 出 納 情 況。 第七條 擬入本會者需由保證人連署,提出志願書。 第八條 非解日常國語者不許入會。 第九條 非有不得已之事故,不許退會。 第十條 學問品行劣等無成業之希望者,得命其退會。 第十一條 教授時間暫訂為夜間,一週12小時。 第十二條 課程表如下: 課程 科目 課程 第一期 第二期 語言 會話 會話、授課 作文 作文及簡易書牘文、記事文 書牘、記事文、論文初步 讀書 尋常小學讀本第3-7冊 高等小學讀本第1-7冊   由上述規則可知該會課程為期一年,分為兩期,每期六個 月。其科目與國語傳習所甲科相同,均以習日語為主,兼及讀 書作文,惟學習時數較少。126教材方面,由於當時新教育方起 步,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所出版之日語教材如《臺灣適用國語 讀 本 初 步 》 、 《 臺 灣 適 用 會 話 入 門 》 、 《 新 日 本 語 言 集 》 、 《國語教授參考書》等,為配合教學實際需求,內容大多限於 126 依 據 總 督 府 訂 定 之 課 程 表 , 國 語 傳 習 所 甲 科 每 週 學 習 時 數 為3 4 小 時 , 為 期 半 年,總學習時數為816小時;高等國語學會每週學習12小時,為期一年,總學習 時數僅576小時。參見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頁17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十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楊肅煜 召集人.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五)性騷擾申評會應對申訴案件做出成立或不成立之決議;評議成

王淑真: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退休教師 李信仲: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章念慈: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黃若玲:臺北市立明湖國小退休教師

荃灣商會學校 聖公會九龍灣基樂小學.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