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記者在社會情境中工作,與社會各勢力高度互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 記者在社會情境中工作,與社會各勢力高度互動 "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摘要

 研究探討:記者在社會情境中報導新聞,可能遭遇哪些外力威脅,而記者又 採取什麼策略、什麼行動來回應威脅,達到既能「記實」又能「避禍」的高 難度目標。

 記者可能遭受來自政治人物、商業鉅子、黑道大哥和消息來源的訴訟威脅、

暴力威脅、新聞斷線威脅、升遷威脅

 記者面對威脅,會審時度勢,以客觀、模糊、變造、聯想等語文智能,搭配 無欲則剛、疏通折衝、相互掩護、迂迴轉戰等社會智能來進行直筆、隱忍或 權變報導。

壹、 研究緣起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凌晨,當時的屏東縣議會議長鄭太吉,帶著七、八名手 下到潮州鍾家,親自按門鈴把經營賭場的鍾源峰叫出來,然後在鍾母面前連開兩 槍殺了他,鍾母為子下跪求饒不成,悲憤報案指控議長殺人。

事發隔天,各報都報導鍾源峰被殺,但對兇嫌是誰卻諱莫如深,只模糊寫著「疑 與屏東一政壇人士有關」、「死者母親目擊帶頭按鈴者係一民代」;即使三天後,

立委蔡式淵公開點名鄭太吉行兇時,報紙仍是欲言又止,有的寫出蔡式淵「在質 詢中指名道姓指出涉嫌人」卻不寫這個涉嫌人是誰,有的新聞內文點名、標題卻 仍寫「屏東議壇鄭姓人士」。不僅如此,報導這樁血案的記者幾乎全未具名,而 以「本報訊」取代「記者某某某屏東報導」

相關報導

(台灣屏東)鄭太吉議長公開率眾殺人 1994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KQosrDWPJ0

網路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r/19/today-fo12.htm

這些案例和文獻顯示:記者是在複雜的社會情境下工作的,新聞的產製不是單純 如鏡子般反映事件形貌,而是報導者和社會情境中各股勢力折衝、妥協的動態過 程以報導「事實」為職志的記者,在有權有勢有力者的壓力下,為了避免遭報復,

往往不敢直言不諱,而是在「記實」與「避禍」間尋求平衡點,「既要設法讓讀 者看懂、又要設法不觸怒關係方面」本研究把這種報導方式,稱為「記實避禍」

的報導策略。

本研究的兩個作者,希望分析「記實避禍」形成的社會情境、剖析「記實避禍」

的策略原則、描述「記實避禍」的策略行動,把這個新聞界「公開的秘密」搬上 檯面,進行系統化研究和討論,期盼藉此改良報導策略,幫助更多報導者更巧妙、

更安全的揭露更多「真相」。

貳、 文獻探討

要探討「記實避禍」須先了解新聞工作的本質。將從傳播者研究、專家生手研究、

策略研究等領域,整理相關文獻,並將這些文獻置於華人歷史文化脈絡中理解,

希望藉此闡明台灣記者工作的特質、釐清「記實避禍」的社會文化意涵。

研究者在文獻探討中發現:

一、 記者在社會情境中工作,與社會各勢力高度互動

記者的工作是十分社會性的,不只要處理資訊(如採訪寫作),更要進行人 際互動(如佈線);因此,要研究記者,不僅要考慮他個人的因素,更須考 慮他所處的情境。

守門行為研究顯示:記者身處多重因素交相影響的環境中,包括消息來源、

閱聽人、市場、廣告主、政府...等,記者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經常遭遇法律、

暴力和斷線威脅:法律威脅是指新聞當事人可能控告記者妨害名譽、侵犯隱 私權、洩漏國防機密、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

二、 置身情境的記者,以策略兼顧常相衝突的多重目標

記者以報導「事實」為目標,然而記者的目標不只是「記實」而已,伸張社 會正義、吸引讀者、與消息來源發展關係等等也可能是記者的目標,而這些 目標有時會彼此衝突,例如:「記實」、「避禍」就是記者彼此衝突卻又不

(3)

能偏廢的兩個目標,需要高度的智慧和謀略。

三、 記者兼用社會智能和語文智能來執行策略

記者能否成功的將戰略智謀付諸行動,端看他的知識和能力高低,這些知識 和能力主要為社會智能和語文智能。

社會智能是指與人互動所使用的知識。記者的工作常涉及與他人的互動,社 會智能自然不可或缺。在講人情、重面子的華人社會,一個記者必須通曉人 情法則,並在與新聞對象和同事、同業互動時拿捏好分寸、建立並加強關係。

四、 記者使用的智能多屬「默識」

「默識(tacit knowledge)」最早係由哲學家Polayni 提出,記者在報導中所 使用到的知識,大部分也可歸類為「默識」;研究者要掌握新聞工作的關鍵 內容,深入知識核心,記者工作中的默識為明識,因為,從知識發展歷程來 看,昨日的默識,經過系統性研究,就可能成為今日的知識,而各學門研究 的重點,也常在探索和發掘默識

由此,本論文的研究問題可更具體的闡釋為:

I. 報導者在社會情境中遭遇哪些威脅?──哪些社會勢力,以何種形式 威脅報導者?

II. 報導者回應情境威脅的策略原則為何?──如何評估目標、情境、資 源三構面?擬出哪些戰略指導原則?

III. 報導者回應情境威脅的策略行動為何?──採行了什麼語文智能?

什麼社會智能?有何具體做法?

貳、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行深度訪談法。研究者和研究者所屬的「專家生手」研究計劃群共計訪 談廿八位記者,其中廿一男七女,廿六人工作年資在五年以上,主跑路線包括政 治、財經、社會、影劇、體育等;每次訪談一人,時間短則一小時、長則三個半 小時。

受訪者以滾雪球抽樣法選出:先由研究群成員在實務界朋友、學弟妹和學生中選 擇適當對象進行訪問,再請受訪者推薦其他人,逐漸擴大訪問名單。先訪問熟人 的考慮是,新聞工作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記實避禍」更經常在倫理邊緣遊 走,有一定的交情,比較能得到受訪者信任、問出「真實」情況。

本研究訪談發現:

在情境層面,記者可能遭受來自政治人物、商業鉅子、黑道大哥和消息來源的訴 訟威脅、暴力威脅、新聞斷線威脅、升遷威脅;在策略層面,記者會審時度勢、

評估威脅大小與自己資源多寡,據而決定秉筆直書、隱忍不發或權變報導;在行 動層面,記者會以客觀、模糊、變造、聯想等語文智能,搭配無欲則剛、疏通折 衝、相互掩護、迂迴轉戰等社會智能來進行直筆、隱忍或權變報導。

(4)

一、 法律威脅虛虛實實

又告記者!郭台銘再度摃「小蝦米」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comedy20060829 120534

週刊影射「小三」 劉香慈告到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ECCHlZrzQ

為愛陳昇而癡狂不嫁?劉若英怒告陸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YtDcINdqP4

(5)

新聞當事人可能以揚言控告、寄發存證信函、按鈴控告等方式向記者施壓。

採取這種施壓方式的通常是政治人物和財經人士。

二、 暴力威脅動口動手

暴力威脅是受訪者最常提到的壓力,而且是政治、財經、社會乃至體育各線記者 都曾碰到的,受訪者沒人表示被打過,但很多人透露被恐嚇過。會對記者進行暴 力威脅的,除了黑道和黑道出身的民代外,還包括與黑道往來密切的政治人物和 財團首腦。

2008/11/06 圓山 民視記者遭鎮暴警察瘋狂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fybVsVm5yY

誇張!寫稿嗆黑道 中時記者遭毆打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99775&typ e=%E7%A4%BE%E6%9C%83

蘋果日報 - 2011-02-04 - 「首次感受甚麼是獨裁統治」記者遭拘禁毒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ly9ShHkQVQ

蘋果日報 - 20111126 - 「最牛老賴」欠債 4 千萬住豪宅 惡男脅持記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0jtItjv2pc

中國揭黑記者王克勤再被打壓 7 月 19 日,2011 粵語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fybVsVm5yY

15 年新高 遭判刑下獄的記者人數創紀錄

http://tw.news.yahoo.com/15%E5%B9%B4%E6%96%B0%E9%AB%98-

(6)

%E9%81%AD%E5%88%A4%E5%88%91%E4%B8%8B%E7%8D%84%E7

%9A%84%E8%A8%98%E8%80%85%E4%BA%BA%E6%95%B8%E5%89

%B5%E7%B4%80%E9%8C%84-162943723.html

三、 斷線威脅四面楚歌

新聞當事人本身若是重要新聞來源,他可能以停止提供新聞來威脅記者,或者不 需威脅,記者就因害怕斷了這條線而在下筆時有所顧忌;當事人若非重要新聞來 源,也可能查出你的消息來源、切斷你的新聞供應線。

新泰礦難當局定調為天災

http://www.open.com.hk/old_version/0709p36.html

山東新泰市兩個煤礦在八月十七日發生的潰水事故,被困礦坑內的一百八十一名 礦工仍然生死未卜,但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及官方專家在八月廿二日的記者會上已 急不及待地強調:今次潰水事故純屬自然災害,因附近河堤在連場豪雨後缺口,

洪水滲入該兩座礦井內。

但對於外界質疑,事發當天,一些華東地區煤礦早就因擔心洪水暴發而停產,為 何出事礦井所屬的華源公司仍要繼續生產,把礦工派送到近千公尺深的礦井內工 作?這些厚顏的官員專家卻不肯正面回應,只是一再牛頭不對馬嘴地表示當局向 來重視安全守則,他們會盡力救助云云!

海外媒體披露,當局不但阻撓記者接觸被困礦工的家屬,並且以威脅及金錢軟硬 兼施,設法平息礦工家屬的怒火。一些家屬表示,他們已收到二千元人民幣(比 礦工薪金多逾兩倍),條件是不許張揚和接受傳媒訪問。

四、 升遷威脅內外夾攻

有些新聞當事人與報社老闆和高級主管交情很深,或者權勢大到足以令報社屈 服,這時,他們可能向記者表明他與上司的關係、甚至透過報社老闆和主管向記 者施壓,這種脅迫是受訪記者最頭痛的。

中宣部通告禁報導塌橋事件

http://www.open.com.hk/old_version/0709p36.html

鳳凰沱江大橋坍塌事故的現場就有六名記者被毆打受傷,他們都是來自內地著名 媒體,包括《南方都市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經濟觀察報》和《瞭 望東方週刊》。該六名記者在八月十六日準備採訪死難者家屬之際,突然遭身份 不明的人士阻撓和襲擊。而中宣部當天則發出通告,要求所有媒體報導鳳凰塌橋 事故時,一律要採用新華社的稿件,而各媒體派駐現場採訪的記者必須撤回。

(7)

伍、 「記實避禍」的策略原則

面對法律、暴力、斷線和升遷威脅,而又滿懷「記實」理想的記者,會運用分散 智能,集結個人和環境中的各項資源,與政、經、黑道勢力和消息來源折衝,從 而突破情境限制,在「記實」與「避禍」間取得平衡,更安全的傳播更多「事 實」。

「記實避禍」的策略思考模式

「記實 避禍」的

策略行動

(8)

開羅發生暴力衝突 國際社會嚴詞譴責

http://tw.news.yahoo.com/%E9%96%8B%E7%BE%85%E7%99%BC%E7

%94%9F%E6%9A%B4%E5%8A%9B%E8%A1%9D%E7%AA%81-%E5%9 C%8B%E9%9A%9B%E7%A4%BE%E6%9C%83%E5%9A%B4%E8%A9%9 E%E8%AD%B4%E8%B2%AC-20110203-174100-770.html

及支持與反對政府的示威民眾連續2天發生流血衝突,造成人員死傷,在當地採 訪相關新聞的外國記者也遭到威嚇攻擊甚至拘押;對此,國際社會3日同聲嚴厲 譴責。

陸、 「記實避禍」的策略行動:語文智能篇

筆,是揭發「真相」的利劍,也是防範報復的盾牌。記者下筆時,會平衡客 觀報導、模糊敏感資訊、營造聯想情境、甚至在不得已時變造訊息來「記實避禍」。

一、 客觀策略精確平衡

多位受訪者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挖掘充分的證據、平實、平衡的報導就是最 佳策略,許多玩弄其他策略的人,只是為了掩飾證據不足的心虛而已。

二、 模糊策略欲說還休

模糊策略是指記者在報導新聞時,對新聞中的部分資訊不直接寫明,包括對報導 者、消息來源、報導對象、內容、文體、文詞的模糊。這是為了保護消息來源,

使他不致曝光,以及保護記者自己,避免因激怒當事人而遭報復。

三、 聯想策略欲蓋彌彰

(9)

聯想策略不明示「某人涉及某事」,而以否認式筆法、互補式搭配來達到「此 地無銀三百兩」的暗示效果。

四、 變造策略下下之策

有時,部分記者會以變造資訊作為避禍手段,包括變造報導者、消息來源、文體 和部分內容。這種策略,在新聞倫理上的爭議性極高,很多記者表示他們只有在 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出此下策,更有記者堅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變造。

柒、 「記實避禍」的策略行動:社會智能篇

除了下筆時客觀、模糊、聯想、變造等語文智能外,記者在操守上的無欲則剛、

在與新聞主角互動時的疏通折衝、記者間的交相掩護、跨媒體的迂迴轉戰等社會 智能也都有助於「記實避禍」。有些記者甚至認為「下筆反而並不是一個重點,

反而是人際之間的調停」更重要。

一、 清白策略無欲則剛

主跑不同路線的多位受訪者異口同聲表示,操守清廉的記者能贏得新聞當事人的 敬重,即使當事人對報導有所不滿,通常也不會採取報復行動。

二、 人情策略疏通折衝

華人是個講人情、愛面子的民族,在新聞見報前後,記者可以發揮分散智能,

運用報社內外的人脈與當事人溝通,給他面子或加一點人情壓力,以化解他的反 彈情緒。

三、 掩護策略一搭一唱

要保護消息不曝光、保護記者自己不受報復,有時也需要以採訪技巧進行掩護。

四、 迂迴策略遠交近攻

有時候,來自報社外部或內部的壓力太大,記者無法以一己之力對抗,這時 可以援引其他媒體或社會勢力來反制干預。

捌、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探討:

記者在社會情境中報導新聞,可能遭遇哪些外力威脅,而記者又採取什麼策略、

什麼行動來回應威脅,達到既能「記實」又能「避禍」的高難度目標。

 以公開研究改良報導策略

媒體編採手冊都不講,不教、不講的結果是任由記者在險惡叢林裏自力求 生,總要親身或目睹別人犯錯惹禍後,才能從錯誤中學得一點門道。

研究者因此認為,唯有把這種只能做而難以說的「默識」搬上檯面,進行公 開的討論、有系統的研究,才能改良報導策略,幫助記者更安全、更合乎倫 理的說出更多「真相」,因為:當記者知道有切合倫理的作法可以保護自己

(10)

和消息來源時,他就不需要使用變造資訊之類的爭議手段了。

 從文化脈絡深思「記實避禍」

「記實避禍」是中華社會文化脈絡中報導者與讀者心照不宣的「默識」,值 得我們從華人言說和人際互動的角度作更精細的研究。例如:從語言的角度 更精確分析「記實避禍」的常用詞彙和句法,進而發展本土的新聞文本分析 工具;從「人情與面子」的角度探討記者與消息來源、新聞當事人、媒體主 管的互動情況。

 用務實策略實踐新聞倫理

研究者建議對新聞倫理規約進行務實的修正:考量情境因素、重視實踐策 略,不只宣示「應該如何」「不可如何」,更具體建議「怎麼做」;因為,

唯有讓記者知道可以「怎麼做」,才能幫助他們實踐新聞倫理的理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茲因《成唯識論述記》的序文中指 出「本頌成『中道』之義著」 ,表示「唯 識中道」已在《述記》中預備了輪廓與 肯定,指出佛家深邃的「非有非空,息

Shulman 曾提出的學科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識,哪一個敘述屬於學科教學知識?. (A)實質結構知識(B)學科內容知識(C)情境與文化知識(D)學科的信念 ( A

所謂 是指最主要的部分會一直放在記憶體中,可是那些只有在特定時候才需要用到 的指令或資料,就只有被用到的時候才會放在記憶體中,不用到的時候可被蓋掉。.

在線上數位學習的情境中,授課者與學習者的並非在同一空間中進行互動。如何確保學生

實務上在應用 SPSS 軟體 run 完主 成分分析後,應該進一步進行因素 轉軸,在社會科學研究中,varimax 法為最常使用的,varimax

對於絕大多數將來在科學(自然與社會) 、工程、管理領域的工作者來說,數學

在於是否在「知道」與「能做」之外,還 能「識」。而識的媒介與深度,仍然以實

十二年國教依然注重「帶得走 的能力」,而九年一貫也無意 貶損知識內涵。所謂素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