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鄭承昌 博士

以計畫行為理論分析幼童軍團務運作之 個案研究─以嘉義縣一所國小幼童軍團

為例

研 究 生:龍懷成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十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以計畫行為理論分析幼童軍團務運作之 個案研究─以嘉義縣一所國小幼童軍團

為例

研 究 生:龍懷成 撰

指導教授:鄭承昌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十 月

(4)
(5)
(6)

謝 誌

很高興能走到書寫謝誌的這一刻!在邊工作、邊讀書、邊寫論文的漫長日子,

繁重的職務壓力,好幾次打斷研究進度,也數度懷疑能否完成論文?然而,為了 一分堅持,也為了不讓未來的自己後悔,一鼓作氣之下,終於抵達圓夢的彼岸。

誠心感謝一路扶持的師長親友,因為有大家鼓勵,而產生支持的信念。首先 感謝指導教授鄭承昌老師,從理論和研究題目的決定,到每一章節的撰寫和修改,

一點一滴逐步將論文完成,漫長數年的研究寫作過程,沒有他不離不棄的指導,

絕對無法完成論文,非常謝謝他。也感謝鄭燿男老師講授的論文寫作,以及熊同 鑫老師講授的質的研究法,經過這兩樣工具科目的學習,確定了論文撰寫的格式 和研究的方法,感謝兩位老師的傾囊相授。

其次感謝參與論文計畫審查的廖本裕主任及王朱福老師,論文口試的蔡東鐘 老師及王朱福老師,經過口試場合的悉心指導,因而能夠更清楚知道自己論文修 正的方向。當然也要感謝家人的包容與支持,尤其是太太任勞任怨,將家事一手 包辦,並在身邊不斷加油打氣,提供前進的動力;對兩個孩子的疏忽,希望能在 日後加以彌補。

感謝同仁的鼓勵,在這段期間協助分攤校務外,也經常交換撰寫論文的心得,

以及分享各自進修的學習經驗;尚未就讀研究所的同仁,則給予祝福和期勉。感 謝嘉義縣的童軍夥伴,是大家對童軍運動的熱情和投入,使我燃起以此為研究主 題的動機,在研究期間,亦提供所知所學,並不吝分享經驗,協助我更瞭解童軍 運動的全貌。希望以此論文,表達個人對推展童軍運動的熱誠和信念。

還要感謝兩位學習夥伴的驅策,一位是當年同班同學鳳珠,提醒我莫忘就讀 研究所的初衷,給我休學又復學的動力,希望學校行政碩士班的所學,使她在工 作上勝任愉快;另一位是最後一個附讀的暑期班同學麗珠,闊別多年的師專好友,

居然在東大偶遇,彼此分享工作、家庭以及研究所的課業、論文進度,相互勉勵 扶持,祝福她早日將自己的論文完成。

最後,更有許許多多要感謝的人,諸如所有援引參考文獻的專家學者,以及 童軍先進,沒有你們的先驅研究,我無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更深層的知識 領域;至於多數記不得名字的研究對象,沒有你們的配合,我也無法取得研究資 訊,感謝大家用熱情親切的態度,讓我在研究期間倍感溫馨,童軍運動將因有你 們的參與而茁壯。

無盡謝意,只能對大家再說聲:謝謝!感恩!

(7)

以計畫行為理論分析幼童軍團務運作之 個案研究─以嘉義縣一所國小幼童軍團

為例

作者:龍懷成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三個決定因素,探討嘉義縣一所國小幼童 軍團幼童軍團務運作的實際情形,分析對幼童軍教育所產生推展或參 與的行為意圖,進而實際從事團務運作的行為。研究者針對個案幼童 軍團進行團集會觀察,同時採用半結構性訪談,以了解個案幼童軍團 成員們對推動及參與幼童軍教育的行為意圖;資料處理與分析,則包 括團務行政會議紀錄、團集會實施計畫、團集會活動設計、團集會活 動通知等,加以分析後與相關文獻做比對、討論與解釋,研擬嘉義縣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推展幼童軍團務運作的可行措施。結果發現服務員 相當肯定幼童軍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展現正向的支持態度;他們和主

任委員(校長) 、團務委員以及幼童軍彼此之間視為重要他人,相互的

期望和支持,形成有利的主觀規範;以過去經驗設想所預期的障礙和 困難逐漸減少,對於所需要的機會與資源的控制能力相對提升,發揮 更大的知覺行為控制。如此將助益服務員和幼童軍學生,藉由行為態 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增強,強化參與的意圖,並獲得團務 委員會和幼童軍學生家長的認同,使團務運作順利,有效推展幼童軍 教育。

關鍵詞:幼童軍教育、團務運作、計畫行為理論

(8)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to analyze the case study of the cub scouts and supply operations – an example is an

elementary’s cub scouts in Chiayi County.

Huai-cheng, Long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ree determinants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Explore the Chiayi County, and oper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unty small cub scouts and cub scouts Service, to analyze the

pormotion or participate in the cub scout education in the operation

behavior of the group works. Researchers for the case of cub scouts group observed the Group rallies, while using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intent of the behavior of the case cub scouts and members to promot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ub scout education’s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it includes the group works Executive Council plan, the group rallies activities designed, the group rallies Event Notifications, analysis and related documents to comparison, discussion and explanation. Develop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ayi County, feasible measures promote the cub scouts and supply operations. Meaning and value was found the waiter quite sure the education of the cub scout.

To show the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attitude. They and the chairman

(Principal), the group fellows and the cub scout with each other to regarded as significant others, mutual expectations and support. The formation of favorable subjective norms. In order to the past experience envisaged expected gradual reduction of obstacles and difficultie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relative enhance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needed, to exert the bigger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This will be helpful the waiters and cub scouts, by behavior and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and strengthen the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trengthening Participation behavioral intention. It also gets the mission committee and the cub scout parents agree, to cause the missions service operate smoothly. Effective promotion of the cub scout education.

Keywords: Cub Scout Education, The regiment Service Opera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9)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 ... 8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 ... 1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16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 16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進度 ... 16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 17

第四節 資料蒐集 ... 20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2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26

第一節 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行為 ... 26

第二節 嘉義縣國民小學幼童軍學生參與幼童軍教育的行為 ... 52

第三節 嘉義縣國民小學幼童軍學生家長支持幼童軍教育的行為 ... 59

第四節 推展幼童軍團務運作的可行措施 ...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0

第一節 結論 ... 70

第二節 建議 ... 72

參考文獻 ... 74

附錄一 ... 77

附錄二 ... 82

附錄三 ... 87

(10)

附錄四 ... 92

附錄五-1 ... 115

附錄五-2 ... 118

附錄五-3 ... 121

附錄五-4 ... 124

附錄五-5 ... 126

附錄五-6 ... 129

(11)

表 目 次

表 3- 1 團務運作相關人員之任務 ... 18

表 3- 2 選取樣本分析單位界定 ... 20

表 3- 3 選取樣本內容分析編碼範例 ... 20

表 3- 4 受訪對象背景分析 ... 22

表 3- 5 專家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 23

表 3- 6 訪談資料編碼意義表 ... 24

圖 目 次

圖 2- 1 計畫行為理論(Ajzen, 1991) ... 13

圖 3- 1 研究流程圖 ... 17

圖 4- 1 陽光國小幼童軍團團務運作模式 ... 26

圖 4- 2 團務相關人員推展幼童軍教育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 圖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圖 ... 66

(12)

第一章 緒論

幼童軍團的團務運作,必須成立團務委員會為主辦單位,並招募兒童加入成 為基本團員,由幼童軍服務員負責帶領及訓練,團員及服務員皆為義務性質,認 同童軍精神的態度,影響參與童軍活動的行為意圖。本章分為四節探討,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 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的目的,在發展健全人格,訓練創造、思考及判斷能力以培育健全國民。

童軍運動創始人貝登堡(Baden-Powell)於 1907 年召集約二十位青年到白浪島露 營,在遊戲中融入了自然觀察、森林知識、其是精神、急救與愛國精神;次年出 版《童軍警探》,指導青少年從事野外活動。隨著青少年的傳播與童軍警探一書暢 銷,此項野外活動吸引了世界各地青少年紛紛加入,並迅即擴展成為世界性的教 育活動。童軍教育以自願參加、獨特的小隊制度、徽章制度、戶外活動及特定儀 典,導引童子軍發揮自動自發、服務人群、自我實現的特性,也激發了生動活潑 的教育模式(胡品清譯,1986)。

教育部(2003)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新課程設計的理念、

精神與目標都有童軍的精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主要內涵:引導學生透過行為活 動及心智運用進行實踐、體驗與應用所學知能並能省思所見所學。綜合活動學習 領域重視學生的體驗學習,童軍活動的「做中學」、「學中做」頗能符合本領域的 課程目標,故包含在本學習領域的範圍內。

幼童軍運動創始以來,全世界有超過二億五千萬以上的人數參與過(引自胡 品清譯,1986)。其主要原因為幼童軍活動重視服務、做中學,學中做、生活化的 教育方式,透過小隊、徽章、榮譽制度,以培養領導能力、團體技能與個人責任;

藉由休閒娛樂方式,幫助青少年群性、智識的發展、訓練創造思考的能力,以及 參與社會發展等(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06),這也是當前教育正積極提倡的理念。

研究者本身從小學階段即接觸幼童軍活動,從小小幼童軍到幼童軍服務員、木章 持有人,一路走來深深感受到幼童軍教育對於青少年逐步邁向穩健成熟公民的重 要影響,但是向來強調服務精神、日行一善的學校幼童軍活動,正面臨逐漸式微 的情況。從嘉義縣童軍會三項登記相關統計資料中明顯發現,幼童軍登記的團數 與人數正逐漸呈現衰減的現象,在 2004 年登記的幼童軍團共 52 團,人數有 567

(13)

人,但是到了 2010 年登記的幼童軍團數僅剩 29 團,218 人參加三項登記(嘉義縣 童軍會,2010),為何人數會急遽銳減,此現象值得探討。

王季新在 1996 年引述世界童軍總會秘書長傑克莫理隆的看法提到,當道德法 律不彰時,青少年問題就成為主流問題,童軍也許是解套的好辦法,經由學校、

社區童軍的建立,提供青少年生活人權教育,給青少年帶來自尊、自信及榮譽,

因而產生自我要求、期許,學習承擔責任、人群間的相處與感謝(引自范國樑,

2006)。

童軍活動的使命是藉由諾言、規律為基礎,致力於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其適 應力、學習責任感及無私服務的態度,期使人格健全發展,並能迎接各種挑戰,

協助建立更美好的將來(中國童子軍社會團聯誼會,1988)。此明確的說明了童軍 運動要達成的目標,也符應現代教育不再是傳統的知識技能傳授,而是以引導方 式開展學生潛能,培養適應、改善生活環境能力的目的。故在國民教育階段改變 革新中,童軍教育活動是協助達成目標的最佳幫手。

教育部於 2008 年修正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是 要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其目標是要促進自 我發展、落實生活經營、實踐社會參與及保護自我與環境,讓學生具備生活實踐 的能力;其內容包括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團體活動、家政活動、服務學習活動

(教育部,2008)。可見童軍活動在國民教育上的價值是獲得肯定的。由上可知,

童軍教育有其價值性,如何在國民小學階段持續的推動幼童軍教育,以彌補學校 教育之不足,此乃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一。

蔡炳炎(2006)依據品格、健康、服務及手工藝等四大教育核心內容來設計 課程進行研究發現,幼童軍教育對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的自我概念有顯著效果,

學生都喜歡參加幼童軍教育活動也都覺得此活動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謝佳鳳

(2006)研究得知,參與幼童軍活動的學童在救助行為方面表現較佳。劉彥俊在 1994 年指出,英國的兒童法院,常將品行欠佳的孩子送到童軍團,以童子軍的活 動教育力量來感化及誘導,並滿足其領導慾望,提供各式活動和訓練,在團體相 互合作過程中,自然就能改過自新;即使是行為極度惡劣的不良少年,只要讓他 能重視榮譽,就有機會給予幫助啟發,自然能夠守法規有禮貌;在錫蘭及印度,

他們對牢獄裏面的青年罪犯做童軍訓練,效果不錯(引自范國樑,2006)。由此可 見,童軍多元的活動訓練,使學童學習自我探索開發潛在能力,並能樂於貢獻己 力,服務社會。對品德、行為不佳的青少年也能潛移默化,改善品性,使其成為 健康成熟的好公民。

幼童軍教育活動是以學童的生活為中心,內容多樣且生活化,充滿了趣味和

(14)

挑戰性,不僅可以寓教於樂,匡正學生自私自利、損人不利己的反社會行為,而 且還能培養良好習慣與團隊合作的精神。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資訊化,讓現代學生接受到多元化的文化內容,尤其是 看電視、玩電動、線上遊戲…等聲光刺激的活動成為大多數學童的主要休閒娛樂 或活動。再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許多教師對幼童軍無所知悉或是誤解幼童軍活 動意義,使得教育人員不願意犧牲個人假日與休息時間參與幼童軍活動,甚至影 響家長讓學生參加幼童軍活動的意願。范國樑(2006)研究發現造成幼童軍教育 活動實施不易的因素有家長對幼童軍教育認知不足、教師參與服務意願低落及學 校行政人員教師對幼童軍活動不支持的態度。台北市國小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活動 沒有興趣、無意願參加是幼童軍團務不易推行的原因(吳國基,2004)。因此,要 如何鼓勵學校教育同仁及家長參與幼童軍教育,變成支持與投入的主力?此乃研 究者研究動機之二。

國民小學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童軍教育活動與戶外教學參觀活動、團 體活動、輔導活動統整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時數減少,如果學校教育人員 對童軍教育的認知不足或是對童軍活動產生誤解,常常會造成在綜合活動學習時 將童軍活動給犧牲或忽略掉。

現階段小學幼童軍團隸屬於學校社團之一,童軍的活動是利用課餘時間或是 假日實施,採學生自願性參加,活動並不納入正規課程中。因此,負責辦理幼童 軍團活動的服務員就會感覺到自己需要多犧牲時間來付出指導幼童軍們,平日課 務、行政工作就很繁瑣疲累,又要多挪出空閒時間來帶領幼童軍活動,大都會採 逃避方式,若是不得已就隨機安排幼童軍進程、唱歌遊戲及社區服務等,欠缺循 序漸進有系統的課程規劃,讓幼童軍教育功能無法發揮,幼童軍們亦感到無趣,

不願參加。因此要如何克服這些問題,讓幼童軍服務員能對於幼童軍活動的推展 抱持熱情與行動力,繼續投入團務運作?此乃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三。

研究者自學生時代參與童軍運動,離開學校正式進入教育園地服務迄今,一 直戮力於幼童軍教育工作的推展,其間也陸續參加了由中國童子軍總會所辦理的 第 111 期幼童軍木章訓練、第 123 期童子軍木章訓練,眼見當前很多學校連組織 幼童軍團都是一大難題,深切瞭解此等發展瓶頸應予釐清,並積極尋求其因應策 略,才能有助於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歷史傳承,也有助於幼童軍活動確實在各學校 發揮教育效益,此為研究者研究動機之四。

本研究試圖以嘉義縣一所國小幼童軍團為例,觀察其團務運作情形,以計畫 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以下簡稱 TPB)分析團務委員會委員、幼 童軍服務員、幼童軍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對於幼童軍教育的態度、主觀規範、知

(15)

覺行為控制,建立支持正向的行為意圖,使團務運作順暢的驗證研究。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試圖以計畫行為理論驗證嘉義 縣一所國小幼童軍團團務運作情形,研究目的如下:

(一) 由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分析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 人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行為。

(二) 由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了解嘉義縣國民小學幼童 軍學生參與幼童軍活動的行為。

(三) 由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探討嘉義縣國民小學幼童 軍學生家長支持幼童軍教育的行為。

(四) 研擬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可行措施。

二、研究問題: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及文獻探討的結果,提出下列待答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

進行有關資料分析,提出解答。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行為為何?由態度、主觀規 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分析之。

(二) 嘉義縣國民小學幼童軍學生參與幼童軍活動的行為為何?由態度、主觀規 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分析之。

(三) 嘉義縣國民小學幼童軍學生家長支持幼童軍教育的行為為何?由態度、主 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分析之。

(四) 提升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推展的可行措施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幼童軍教育、幼童軍團務運作

本研究所指的幼童軍教育為八歲至十一、二歲兒童,經家長同意後自願參加 幼童軍活動,經完成晉級後宣誓入團,成為正式的幼童軍。在服務員的指導下,

(16)

參加學校幼童軍團,藉由團集會各種活動實施,如儀典、遊戲、手工藝及唱跳等,

並採小隊制度、利用徽章制度激勵,讓幼童軍能於歡樂氛圍中快樂學習,運用寓 教於樂的方式,增長其知識與技能,激發其潛力,輔導其為智仁勇兼備之優秀少 年。

幼童軍團務運作是指學校成立幼童軍團,遴聘適當人選五人以上成立團務委 員會,含主任委員一人,委員若干人負責會務推動。除了委員外尚有服務員若干 人,分為幼童軍團團長一人,副團長若干人,小隊服務員等;每團幼童軍團由二 至四小隊組成,每小隊為六人,每一小隊有一名服務員。團務委員提出具體的訓 練、活動規劃,協助團長能順利推展團裡各項訓練及活動,如每年的三項登記、

年度計畫編擬、活動經費場地協助及人力支援等,使幼童軍團能健全的發展運作。

二、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計畫行為理論提及個人做某種行為的意圖是受到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 控制三方面共同影響,這三個構面被發現對於預測行為意圖有高度的準確性(Ajzen, 1991)。因此本研究以 Ajzen(1991)的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分析幼童軍團務運 作中,幼童軍服務員、幼童軍學生,幼童軍學生家長以及團務委員會成員,在參 與推動幼童軍教育的過程中所產生在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

(一) 態度:

係指個人對某特定行為所抱持的正面或負面的評價。對行為的態度衡量是由 行為信念與結果評價的成績總和所構成(Ajzen, 1991)。當一個人喜愛參與幼童軍 教育並認為其可能帶來某些有益的結果,則個人對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的態度會 更正向,主動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的意向會愈高。

(二) 主觀規範:

係指個人是否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時所知覺到的重要他人或團體給予的正面 支持或反對的社會壓力(Ajzen, 1991)。若重要他人或團體期望他參與推動幼童軍,

而他順從重要他人期望的意願程度高時,則主觀規範強,就比較願意從事幼童軍 教育的推動。

(三) 知覺行為控制:

係個人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時,以過去經驗所知覺到的困難或容易程度的主 觀評價(Ajzen, 1991)。當個人感受到能夠掌控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所需的機會與 資源越多,預期遭遇的阻礙越少,即具有較高的知覺行為控制,採取行為的意圖 也會愈高。

(17)

三、行為意圖

行為意圖係指個人對幼童軍教育推動所偏好的傾向,可以從個人是否願意投 入、願意付出多少心力參與幼童軍教育來預測。行為意圖受到個人對參與活動抱 持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社會壓力是否支持,以及對參與活動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

當個人偏向喜愛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並能獲得外在支持,對自己執行該活動能力 有某程度的掌控時,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的意圖會越強。

本研究以 Ajzen(1991)的 TPB 為理論基礎,分析幼童軍團務運作中,幼童 軍服務員、幼童軍學生,幼童軍學生家長以及團務委員會成員,對參與推動幼童 軍教育的行為意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場域:以嘉義縣陽光國小幼童軍團為主 (二) 研究對象:

1. 幼童軍團團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委員,共計 4 人。

2. 幼童軍服務員:團長、服務員,共計 3 人。

3. 幼童軍學生:共計 40 人。

4. 幼童軍學生家長:共計 35 人。

(三) 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嘉義縣陽光國小幼童軍團所有參與者為對象,分析研究對象在四次 團集會活動過程中,對參與推動幼童軍教育的認同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等反應出的行為意圖,對團務運作的影響是本研究關注的焦點。因此,本研究 採用的方法以個案研究法為主,透過觀察、訪談及文件分析等方法,獲取並分析 資料結果,忠實呈現團務運作及各次團集會活動參與者的心聲,以及研究現場動、

靜態之改變。

二、研究限制

(一) 研究參與者之侷限性

本研究之參與者乃經由研究參與學校校長及幼童軍團團長之同意,在研究開 始前,研究者即與該幼童軍團團長及擔任服務員之學校教師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目 的,於該幼童軍團團長及擔任服務員之學校教師瞭解本研究之相關訊息後始進行

(18)

研究,是故研究者儘量詳實且逐字記載觀察及訪談內容,並提早進入現場,以期 了解現場的文化脈絡,加上錄音、錄影器材的輔助,逐一分析,以提高研究資料 的真實性,但僅以幼童軍教育活動為內涵,無法進行任意推論。

(二) 研究期程之限制

研究者配合研究參與學校之行政安排與研究論文撰寫之進度,無法長期融入 研究現場進行觀察,僅將研究期程定為四個月,未滿一學年之觀察期程或恐難以 呈現幼童軍整體團務運作實施之全貌,是故研究期程稍短,是為本研究研究期程 之限制。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實施幼童軍教育活動的影響因素

國民小學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推展,目前在國內遭遇到許多問題,尤其九年一 貫課程實施之後,在課程嚴重壓縮及排擠之下,導致幼童軍教育活動已逐漸被學 校所忽視。本節將從當前國民小學幼童軍教育活動的推展現況進行探討。

一、幼童軍活動的教育功能

幼童軍教育活動始於學校,發展於學校,至今仍是以學校幼童軍團為主流,

但近年來學校幼童軍教育活動推展上,確實遭遇部分問題,導致在推動上愈來愈 不易。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1999)編著之幼童軍團長手冊提及貝登堡爵士認為童軍 的訓練,應該朝著四項目標均衡發展,才能達到它的目的。這四項目標為:

(一) 品格:修養品行,發展智慧。

(二) 手工藝與技巧:學習手藝,研習技能。

(三) 健康:鍛鍊體魄,保持健康。

(四) 服務:服務社會、國家,克盡公民責任。

幼童軍活動是整個童軍活動的一部分,幼童軍團的晉級制度:羚羊、狼、鹿、

豹四個進程設計都以上述目標為本,經由審慎的規劃,鼓勵孩子們竭盡能力去完 成各種進程,頒授各式徽章,認同其技能。此種活動方式不但增進了幼童軍們的 知識技能,也滿足了個人的成就慾望,提升其責任心。李昆林(1981)指出幼童 軍組織是童軍運動的基礎,以故事、表演等方式配合行為實踐達成倫理要求;以 小隊制度、各種集會,陶冶民主情操;透過大自然的遊戲、探涉等活動培養科學 的興趣。陳添丁(1990)提到童軍教育為文武合一,徳智並重的生活教育,首重 八德訓練,三育修養,其最終目的在培養良好的公民。它是以兒童為本位,實行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實踐教育,其訓練和活動都是運用最新、現代 化的方法,重視手腦並用,智能並重,以強健體魄,培養高尚人格。

幼童軍主要訓練是使此一階段的兒童,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滿足愛好遊戲的 慾望,以遊戲化的方式活動,奠定日後成為優秀童軍、乃至行義、羅浮童軍的基 礎,協助他們增進健康、道德、智力和群性精神的成長,使之成為品格健全、優 秀的好公民(陳鐵,1992;吳國基,2005;李錫津,2012)。而幼童軍學習範圍廣

(20)

泛,皆以優秀品行修養為目標,故幼童軍活動會配合教育潮流做調整,但都是以 做中學,學中做來設計進行。幼童軍活動是多元的,隨時都在學習,從團體生活 中接受品格教育,此與杜威的教育觀點「教育即生活」相仿;幼童軍學習活動中,

也包含了認知、技能、情意三層次的教育意涵,以國旗單元為例,先講述國旗的 故事及其由來,讓他們有基本的認知;再指導如何繪製國徽、國旗和營地升旗場 寫生,這是屬技能指導;團集會的揚旗、活動結束降旗就是情意教學的部份,藉 以激發他們愛國旗、國家的情懷。這與布魯姆的教育目標相契合(童子軍,2011 年 2 月)。

蘇雅君(2003)研究分析國中生參與童軍服務學習,發現他們在許多方面都 有成長,如增進自身的學習、有快樂充實的成就感、增進對他人的感受和包容性。

吳國基(2005)研究台北市公立國小教育人員與家長對幼童軍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認同發現:1. 參加幼童軍對其合群態度有益,可培養其良好品德與優質生活習慣 並能增進榮譽心,有助其表現善行。2. 可學習野外生活技能,激發個人潛能強化 解決問題的能力。3. 能夠培養積極參與社區和社會服務的精神。4. 可以補強學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不足。楊大慶(2009)研究得知:1. 教師認為幼童軍活動提供 多元化學習方式,能彌補學校與家庭所不足的,透過實際行動、做中學,形塑品 格、發展技能;服務員則認為幼童軍活動營造具使命感、做中學的環境氛圍,完 整的教育活動進程與三大制度,符合身心發展,是發揮自我潛能及品格實踐的管 道。2. 教師部份對參與幼童軍成員的品格表現是持肯定態度。

幼童軍教育就是善用大自然,透過團體合作,提供多彩多姿的訓練和活動課 程,讓兒童身心健全發展,不斷充實自我,發揮潛能,使其成為品格高尚的好公 民。

二、幼童軍團團務運作 (一) 幼童軍團組織

幼童軍團是從八歲至十一、二歲兒童組成,這時期的孩子可塑性強,易於接 受正確教導,所以幼童軍活動以最自然的方式,提供這時期的孩子富有趣味的作 業或活動,引導出道德、精神、身體的潛能,幫助孩子成為優秀公民。幼童軍團 組織是由主辦單位、團務委員會、幼童軍團服務員及幼童軍小隊所組成,是推動 幼童軍活動的主體,茲將其組織職掌簡述如下:

1. 主辦單位:是協助推展童軍活動的後援團體,依據中國童子軍總會規定,

舉凡機關團體、公司、工廠、宗教團體、學校或五位以上之中華民國公民 都可以當團的主辦單位(幼童軍團長手冊,1999)。在中華民國童子軍總

(21)

會章程第十四條亦明確的規定:「凡公私立學校、機關、團體、社區,有 意辦理童軍團者,均應先籌組團務委員會,並向所在地直轄市或縣市童軍 會,申請籌設中華民國童軍團,經核准登記後,始能辦理活動。」(中華 民國童軍總會章程,2009)

2. 團務委員會:團務委員會是由主辦單位聘請若干位熱心童軍有影響力的人 士、家長代表及服務員組成。團務委員會之職責,在遴選合格之服務員擔 任團長、副團長及教練,並援助其參加各種訓練、負責籌措財源,管理款 項與財產、提供活動場地及設備、推動團務及團活動進程以及對外代表本 團等。團務委員會負責會務推動,依需要將工作適當分工,如財務委員、

訓練委員、公共關係委員等。團務委員會每兩個月開會一次,由主任委員 主持,主任委員缺席由委員互推一人主持,團長、副團長均須參加列席 (幼 童軍團長手冊,1999) 。

3. 團組織:(幼童軍團長手冊,1999;童軍團長暨服務員手冊,2003)

(1) 幼童軍團成員:

1 團務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一人,團務委員若干人。

2 幼童軍團設團長一人,副團長和教練若干人,均為義務職。

3 幼童軍團為八歲至十二歲兒童組成,每小隊由六到八人組成,每團有 二至四小隊, 每一小隊皆有一名服務員。小隊是幼童軍訓練的基本 單位,除小隊長、副小隊長外,每人都要分擔小隊工作,如事務、文 書、康樂、伙食等。

(2) 服務員

幼童軍團長、副團長和教練均稱為服務員,幼童軍團長綜理團務工作,

負責團年度工作計畫和活動的領導與執行、出席團務委員會議,對團務委員 會負責、經常與家長、老師、團務委員、地區輔導及地方理事會密切聯繫等;

並由副團長協助,做適當分工,分別管理團務行政、財產、經費、文書等工 作。

(3) 家長後援會:

由幼童軍家長組成,不拘人數,每位家長職業背景不同,具備各種專業 知識技能,可以提供有關訊息作為給團活動推展的參考,並會視需要作人力、

財力、物力的支援。

幼童軍團活與家長關係密切,應該在團成立典禮或其他活動,邀請家長 參加團活動,藉機讓家長了解幼童軍團活動情形,協助他們如何鼓勵孩子,

輔導幼童軍成長。團長藉機多了解家長,建立相關人脈,以尋求更多的資源

(22)

來幫助團務發展。

(二) 幼童軍團活動

健全的幼童軍團必定會依對幼童軍了解、服務員能力與義務服務時間掌控、

對人力、物力資源的掌握及團內行政配合情形編製一份年度計畫,每位服務員均 應參加擬訂團活動計劃的會議,共同負起實施計劃的責任。團長應定期召開服務 員會議,除了每月及每年的例行會議外,必要時可召開臨時會議。

幼童軍團活動以團集會為主,團集會不但可滿足兒童愛玩的願望,也可以讓 團長及服務員觀察他們的表現,更能了解他們潛能,以有效運用儀典、遊戲、戲 劇、歌唱、故事與手工藝等方式去安排有趣味的活動內容。其他如虔敬集會、探 涉活動、營火、舍營等;學習範圍依中國童子軍總會頒訂的各級活動進程,分為 羚羊、狼、鹿、豹四級。年滿八歲兒童,申請參加幼童軍團,必須先完成羚羊進 程,團長再安排適當時機舉行入團儀式。到了滿九歲,幼童軍完成狼級進程,經 認可後,頒給梅花章及狼章;年滿十歲的幼童軍,完成進級經認可後,團長頒授 第二顆梅花章和鹿章;年滿十一歲的幼童軍,完成進級經認可後,團長頒授第三 顆梅花章和豹級章。幼童軍進程內容,是經團長、副團長審慎籌劃後安排於團集 會活動中,透過循序漸進方式,讓孩子竭盡全力完成進程,授予徽章,使其在歡 樂中增長智慧,體會到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幼童軍團長手冊,1999)。

(三) 團記錄

幼童軍團應有各種紀錄,如:團史:團的歷史與歷年三項登記資料、入團申 請申及家長同意書、團集會設計表、年度活動計劃及全團工作會議紀錄、團員晉 級考驗紀錄、幼童軍個人基本資料、團員名冊及團務委員名冊、團員出席紀錄、

財產清冊與經費收支簿…等,需詳實記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李昆林,1981)。

三、影響幼童軍教育活動實施因素之相關研究

幼童軍教育活動,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因課程嚴重壓縮、排擠,使得 幼童軍教育慢慢的被學校忽略、不受重視。在 2011 年 4 月號的童子軍亦提及目前 學校行政對教育改革疲於奔命、教師對義務投入參與幼童軍意願消失、學生受到 五花八門新興遊樂活動吸引等因素使得學校童軍活動快速消失,另外縣市政府教 育當局的支持度也會影響童軍的發展。游秀靜(2006)研究發現,幼童軍教育實 施的主要影響因素為:人員的參與動機、專業能力、對課程的觀感、地方教育主 管機關及活動時間。

幼童軍活動包含了人、事、時、地、物牽涉層面廣泛,在推動時難免會遭遇 一些問題或困難,蘇雅君(2003)綜合整理提出學校童軍面臨問題有 1. 團長難覓:

(23)

因童軍活動是長期的,團務行政繁忙瑣碎,團長有行政之實卻無行政加給及行政 的合法地位。2. 行政人員觀念不正確:誤解童軍是做些勞役的服務工作,有時會 利用上課時間活動,故引起家長、行政人員的反感。3. 家長不了解童軍活動:認 為童軍活動是在玩樂,忽略的其正面的意義。4. 訓練時間不易安排:受升學影響,

學生課務繁重,能持續參加活動的人不多,能利用的校內時間短促或沒時間。5. 場 地不足:學校未能提供適當的場所供童軍團使用。6. 童軍團有名無實,各項訓練 活動尚未完全推展。吳國基(2005)認為幼童軍教育推展的困難有:服務員短缺、

服務員專業能力不足、教師參與意願低落、獎勵誘因不足、經費不足、學校校長、

行政不支持、活動場地不足、學生參與意願不高、家長對幼童軍教育認知不夠、

幼童軍教育非正式課程等。

范國樑(2006)研究台中縣國小實施幼童軍態度發現,實施幼童軍活動的困 難包括經費不足、幼童軍服務人員缺乏、幼童軍教育活動不是學校正式課程、家 長對幼童軍教育活動認知不足、教師參與意願低落、缺少獎勵誘因等困境。楊大 慶(2009)研究得知,幼童軍活動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品格教育上的困境,有學校 行政無法配合、教師的認知與意願不足、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度低與服務員的世代 斷層等四項。林士奇(2010)研究指出幼童軍團團務運作的困難為 1.服務員傳承:

幼童軍畢業後,國中未必有童子軍團,若留在原團需有童軍服務員。2.高年級幼童 軍課程重複無法引起興趣。3.學校校長、行政的支持與否:因認知程度差異,對幼 童軍的支持度也就大不同。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影響學校幼童軍推動實施的因素在行政方面有行政人 員、家長對幼童軍認知不足、學校行政無法配合;在人力資源方面為服務員短缺、

服務員專業能力不足、教師參與意願低落;其他方面有獎勵誘因不足、經費不足 等,造成學校幼童軍團逐漸式微。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是 Ajzen 在 1985 年依據理性行動理論延伸出來的,理性行動理 論認為人是一個理性的個體,個人的行為意志都在自己掌控中,據此該理論提出 兩個假設:一、個人大部分的行為表現受到自己意志的控制,且合乎理性。二、

個人從事某種行為與否,行為意圖是立即的決定因素。行為意圖就是採行某項行 為的機率,而行為意圖受到二項因素影響:一是個人本身對某項行為的態度,所 謂態度就是由個人對某特定事物、行為的正面或負面感受綜合而成,當個人喜歡

(24)

此特定行為認為其有價值性,則態度愈正向,對討厭、認為不重要的就會形成負 面態度。二是外在影響個人從事某項行為的主觀規範,即是個人認為重要他人或 團體對從事某行為的贊同與否。當個人對某項行為的預測是正面的,而且重要他 人也支持他應該去做時,個人就有從事此行為的意圖 (Fishbein & Ajzen, 1975) ;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些行為仍受到部分非意志因素的影響,例如幼童軍團運作 所需的資源、能力、時間和機會等,Ajzen 針對理性行動理論模式給予修正,提出 計畫行為理論,加入知覺行為控制的因素,用來解釋非意志能控制的行為。

一、計畫行為理論介紹

計畫行為理論認為個人行為產生來自行為意圖,其反映個人從事某種行為的 意願,受到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T)、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

與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的影響。當個人對某項行為 有較正面的評價態度與感受到較高的社會壓力,並能知覺到更多的行為控制時,

進行該行為的意願會增強。計畫行為理論的架構如圖 2-1 所示。

圖 2- 1 計畫行為理論(Ajzen, 1991)

(一) 行為的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T)

個人的行為態度決定於對執行某行為積極或消極的情緒。Fishbein & Ajzen

(1975)認為行為的態度是由行為信念和結果評價的乘積所構成,行為信念是個 人知道採取某行為會獲得某些結果的可能性,結果評價是對這些行為造成的結果 評價,例如,當家長、教師認為幼童軍教育活動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及品性,也 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則表示他們對學生參與幼童軍活動的態度傾向正面。

(二)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

主觀規範,它是指在知覺執行或不執行的行為的社會壓力(Ajzen, 1991),是 個人對要不要採取某特定行為所感受到的週遭重要他人支持或是反對的意見、壓

(25)

力。主觀規範會直接影響行為意圖,其衡量是由個人知覺到重要參考對象認為他 是否應該採取某特定行為態度的規範信念和個人依此行為對重要參考對象順從的 依從動機的乘積總和。例如,當學生覺得家長、教師都期望他能夠參加幼童軍教 育活動,而且他也願意依從家長、老師的意見時,他知覺到來自家長、老師的壓 力愈大,主觀規範就愈強,參加幼童軍團的意願就會越高。

(三) 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

行為成就取決於動機(意圖)和能力(行為控制),根據計畫行為理論,知覺 行為控制,連同行為意向,可以直接用於預測行為成就。一個人知覺可用的資源

(如:時間、金錢、技能、與他人合作)和必要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行 為實現的可能性,即影響知覺行為控制因素為一個人對該行為掌握的易用性、利 益性、所需資源、機會及預期阻礙或障礙的多寡(Ajzen, 1991)。個人在從事某種 行為時,意圖不變,付出努力,預期在行為的過程中獲得圓滿成功,就很有可能 會增加其知覺行為控制。例如,幼童軍團服務員認為學校行政無法支持,而學校 的支持對其而言很重要,則服務員會將學校行政的不支持視為參與的障礙,而影 響其行為意圖。

計畫行為理論認為行為的產生來自於行為意圖,主觀規範、行為態度和知覺 行為控制是行為的決定因素,即是一個人對行為有利或不利的程度評估或問題的 鑑定,在執行或不執行時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以及知覺對其中行為控制的程度。在 更有利的態度和行為的主觀規範與更高的知覺行為控制,個人考慮執行該行為的 意圖愈強烈。

二、應用計畫行為理論的研究

計畫行為理論近年來被許多研究者廣泛應用於探究行為意圖,透過此理論探 析影響人們進行某特定行為的因素。依據本研究整理發現,因研究對象目的不一 樣,對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的內涵定義也不同,對某些行為可能態度 影響力大於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對某些對象來說,知覺行為控制是行為意 圖的主要決定因素,主觀規範反而影響很少;但總體研究結果大都顯示計畫行為 理論能對行為意圖有良好的解釋力,茲分述如下:

(一) 態度對行為意圖的影響:

在計畫行為理論中,態度對行為意圖有重大影響力,當個人態度愈正向,其 從事某行為的意圖就越強烈。例如,黃啟明(2002)研究高關懷學生參與休閒活 動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發現,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對參與休閒活動行為意 圖有直接的影響力,其中以行為態度的影響力最強。許建民(2004)以計畫行為

(26)

理論預測學童參與運動代表隊意圖得知,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和 行為意圖有正相關;以態度與意圖影響最大。

(二) 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的影響

趙信賓(1999)研究台中縣國小學童參加休閒育樂營意願發現,直接影響學 童參加育樂營意圖的因素,以主觀規範最重要,

(三) 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

賴蕙君(2000)對國中教師終身學習行為意圖研究發現,態度、主觀規範及 知覺行為控制相關皆達顯著水準,其中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相關最高,而主 觀規範與行為意圖相關最低。劉麗娟(2010)研究新竹市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的意願國小教師電子白板使用意願,受到其個人主觀認定的電子白板之易 用性與有用性、所能掌握的資源豐富度、符合教學習慣與需求的程度以及個人之 資訊知能的影響較深,受到周遭同儕及上級所給予的意見或壓力的影響較淺。知 覺行為控制構面的便利性知覺高於自我效能,即服務時的資源、機會或時間充裕,

就愈可能進行服務。陳敏銓(2010)在國中生在童軍團的服務行為意向之研究發 現,以知覺行為控制構面的影響最為重要。知覺行為控制構面的便利性知覺高於 自我效能,即服務時的資源、機會或時間充裕,就愈可能進行服務。

(四)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預測效果

趙信賓(1999)研究台中縣國小學童參加休閒育樂營意願發現,行為態度、

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這三個因素可以解釋學童參加育樂營意圖總變異量達 69%。賴蕙君(2000)研究國中教師終身學習行為意圖,利用複迴歸分析態度、主 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發現整體解釋力達 54.4%。黃啟明(2002)研究高關懷學生 參與休閒活動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發現,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 對學生參與休閒活動行為意圖解釋力達 78%。許建民(2004)研究學童參與運動 代表隊意圖發現,計畫行為理論預測學童參與運動代表隊意圖之解釋量達 51%。

黃媺茱(2010)針對高雄市國小資訊教師網路倫理教學行為意向作研究發現,「網 路倫理教學的行為控制知覺」和「網路倫理教學的態度」可以有效預測「網路倫 理教學行為意向」,解釋力達 48.7%。由此可知理論的三個因素能有效預測行為意 圖。

所以依上述利用計畫行為理論所做研究的結果,可以清楚的知道態度、主觀 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對個人參與活動的意圖或行為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希望透過 此理論為研究基礎,分析探究嘉義縣陽光國小幼童軍團務運作的現狀、問題,提 出相關建議,增強學生、家長、學校同仁的參與,使團務運作順暢,幼童軍教育 有效的推動。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一、個案研究的意義

個案研究是探討一個個案在特定情境下的活動性質,藉以了解其獨特性及複 雜性。個案研究常應用於教育情境中,通常是從較整體的觀點來了解教育實際的 問題,研究者的興趣通常在於了解過程而非結果;在於了解情境脈絡而非一個特 殊變項;更希望藉由研究的發現,回歸到教育實踐的問題上(林佩璇,2000)。個 案研究是當代現象的實證調查,它常使用於現象和現實生活界限不明顯的時候。

而個案研究處理技術上的獨特情況,會有很多的變數產生,需依賴多種來源的證 據解釋(Yin, 2009)。因為個案研究是單一問題或情境的瞭解和敘述,其所獲資料 具有以下特色:1. 與研究者經驗相結合,較具體而非抽象的概念。2. 較能掌握研 究對象、研究現象在情境中的互動關係。3. 能提供更大的空間將個人理解與經驗 融入研究中(Stake, 1981; Merriam, 1988;引自蕭惠丰,2002)。綜言之,個案研究 為在特定情境脈絡下蒐集多方資料,針對單一個案作深入的調查研究,以發現其 獨特性的一種研究方法。

二、採用個案研究的理由

本研究希望了解幼童軍團所有成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維繫團務運作的行為 意圖。由於成員內在思維想法具有相當的複雜性,且團集會活動現場有其脈絡性。

因此,本研究希望在真實的情境中蒐集相關資料,運用團集會觀察、半結構性訪 談、文件分析等,輔以錄音、錄影進行資料的蒐集。所以,研究者認為採取質性 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是最為適切的。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進度

本文的研究流程為確立研究方向,確定研究對象,經初步訪談與收集相關資 料、文獻分析,確認研究目的,再決定以個案研究為主,進而擬定訪談的大綱,

採用半結構性訪談方式,再就訪談與文件整理所得資料加以分析,確定成果架構,

最後則是撰寫研究發現、討論與結論。如圖 3-1 所示:

(28)

圖 3- 1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場域

陽光國小(化名),創立於民國 12 年,學校班級數為 61 班,學生數約 2200 人。「校園青翠、景色優美、陽光和煦」,是陽光國小給研究者的第一印象。陽光 國小極重視人文及環境教育,校長積極擘劃「世界級學校的發展藍圖」,擬定「落 實人文精神」、「關懷自然生態」、「厚實資訊能力」、「拓展國際視野」四大辦學方 針,期望為國家培養出「健康」、「尊重」、「關懷」、「責任」、「創新」的新世紀國 民。陽光國小以「健康、活潑、創新」為學校發展遠景,充分利用校園環境作為 教學的場域(校園生態豐富,植物多逹 500 餘種),教學團隊依據校園環境的教學

確定研究方向 確定研究對象 確定研究主題

確定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

設定訪談內容與 研究問題

半結構性訪談

省思、分析發現

撰寫、修正研究報告

團集會 觀察、紀錄

完成研究報告 文件蒐集與整理

1. 團務行政會議紀錄 2. 團集會實施計畫 3. 團集會活動通知 4. 團集會活動設計 文獻探討:

幼童軍教育、團務運 作、計畫行為理論

(29)

條件,發展出學校本位課程,讓學生體驗自然,多向自然學習。學校本身的教育 政策就是鼓勵孩子去體驗、探索學習,要跟環境作交流、互動。

二、個案幼童軍團

本研究所選擇的個案幼童軍團,已有 22 年團史,前後共有 8 位幼童軍服務員 參與,每年固定登記 40 位幼童軍學生。

研究期間,因人事更迭,只有 3 位幼童軍服務員,包含 1 位團長及 2 位副團 長,皆為幼童軍木章持有人,團集會時,也會商請幼女童軍團服務員、專長教師、

退休之服務員前來支援協助。

因陽光國小另有幼女童軍團,所以 40 位幼童軍學生皆為男生,服務員對幼童 軍品格紀律及學習態度要求甚嚴,團集會時秩序良好,近幾年參加嘉義縣幼童軍 舍營活動,團隊表現亦相當優良,可見紀律甚佳。幼童軍們各級晉程及技能,依 照年齡進行合格考驗,對於校內外服務工作,亦熱心參與,充分發揮童軍精神。

三、研究對象

陽光國小幼童軍團(以下稱本團)團務組織及運作,是嘉義縣幼童軍團的典 範,其中,擔任團長的阿明(化名)老師,身兼團務委員,結合校務與團務兩項 行政資源,是維繫團務運作的主要人物,也是服務員的領導核心。

阿明老師團集會活動設計的方式通常是以幼童軍各級進程當架構,裡面的活 動內容再配合各項議題加以改編或重新自編,對於活動內容也隨時在調整。雖然 幼童軍團集會在陽光國小是以社團方式進行,但童軍是綜合活動領域的主要課程 之一,因此他很認同綜合活動中實踐、體驗、省思的精神。也因此在他的團集會 流程中,不會只有讓幼童軍照著制式進程運作,而會設計許多生動豐富的活動,

讓幼童軍感受和實作,甚至在活動結束後還會引導幼童軍省思和回饋。

本團團務運作相關人員,包含團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校長)及團務委員共 4 人、幼童軍服務員(或稱老狼)3 人、幼童軍學生(或稱小狼)40 人,以上三者 構成團務組織;另有幼童軍學生家長 35 人。對團務運作之任務如表 3-1:

表 3- 1 團務運作相關人員之任務

相關人員 人數 主要任務

團務委員 4 人

1. 主任委員(校長)召集組織團務委員會,團 務委員包含行政人員及家長代表等人。

2. 每年度向縣童軍會進行登記,以主辦單位

(30)

相關人員 人數 主要任務

為團名稱,對外則以團次稱呼。

3. 召開團務行政會議,募集資源及協調人力 推展幼童軍教育。

幼童軍服務員 3 人

1. 置團長 1 人及副團長 2 人,每年度向縣童 軍會進行登記,為縣童軍會成員,履行權 利及義務。。

2. 參與團務行政會議,以爭取資源及處理實 際推展幼童軍教育之問題。

3. 依據團務行政會議決議訂定團集會實施 計畫,再進行團集會活動設計,推展幼童 軍教育。

4. 為成人典範,帶領團集會各項進程,引導 幼童軍學生身心健全發展。

5. 鼓勵家長列席觀察團集會,並擔任志工,

擴展義務服務員層面。

幼童軍學生 40 人

1. 分 4 小隊,每小隊 12 人,有小隊長、副 小隊長各 1 人,擔任小隊領導者,餘為小 隊員,接受領導。

2. 每年度向縣童軍會進行登記,為縣童軍會 成員,履行權利及義務。

3. 參加本團團集會,接受幼童軍教育,完成 各項進程。

4. 學校校內及校外社區辦理相關活動時之 服務工作。

5. 代表參加縣幼童軍舍營活動,爭取本團榮 譽。

幼童軍學生家長 35 人

1. 支持孩子參加團集會各項進程。

2. 幼童軍入團、晉級或綬章時到場鼓勵孩 子。

3. 協助服務員擔任幼童軍家長志工。

(31)

第四節 資料蒐集

一、文件分析

(一) 界定母群體

文件分析資料包括正式文獻、私人文件、數量記錄及問卷資料等,目的在於 檢核和增強其他資料來源的證據,提高質的研究的可信度。在文獻的搜集方面,

主要可以包括理論探討的文獻和現場資料的文件。理論部份,藉由相關關鍵字如:

幼童軍教育、幼童軍團務經營、計畫行為理論等之查詢,檢視國內外有關之期刊、

論文和書籍資料後,逐步形成研究者對幼童軍團務運作內涵之理解和思考。在現 場資料文件方面,可分為幼童軍服務員方面及幼童軍學生方面。前者包括團集會 活動設計、補充資料、活動學習單、服務員教學檔案、省思札記、團務會議資料 等。後者則包括幼童軍學生的學習單、學習作品、幼童軍手冊、晉級紀錄……等。

(二) 選取樣本

為因應研究所需,在選取樣本方面,分別採用團務行政會議紀錄 1 份、團集 會實施計畫 1 份、團集會活動通知 5 份、團集會活動設計 4 份,針對文件內容和 計畫行為理論決定因素,進行質性資料分析。分析單位界定如表 3-2。

表 3- 2 選取樣本分析單位界定

選取樣本類別 分析單位 代號

團務行政會議紀錄 每一議程內之完整段落 A1-段落序 團集會實施計畫 每一標題之完整段落 B1-段落序 團集會活動通知 活動通知之全部內容 C1~C5-通知序 團集會活動設計 每一項活動進程 D1~D4-進程項次

(三) 資料分析編碼範例

將所有選取樣本內容加以整理分析,範例如表 3-3。

表 3- 3 選取樣本內容分析編碼範例 會議內容 摘要(段落大意)

及補充

一級編碼:

概念

二級編碼:

主軸 代號 (二)、服務員招募方

式,請討論。

※決議:

A1-12

(32)

會議內容 摘要(段落大意)

及補充

一級編碼:

概念

二級編碼:

主軸 代號 1.徵求自願的同

仁加入,或鼓勵 活潑熱心的老師 來參加,如未受 過木章基本訓 練,就推薦他去 參加,並給予公 假,以及參加童 軍活動所需的費 用。

1.服務員招募方 式,徵求自願的 同仁加入 2.鼓勵活潑熱心

的老師來參加 3.未受過木章基 本訓練,就推薦 他去參加,並給 予公假和參加費 用

服務員先徵 求自願、再 鼓勵活潑熱 心的老師來 參加 推薦受木章 基本訓練,

並給予支援

徵求自願服 務

給與參訓支 援

(代號解釋例 A1-10:A1 為團務行政會議紀錄,12 為第 12 標題段落)

(四) 內容省思

將所有選取樣本內容整理省思札記:(省,20091112) 代表 2009 年 11 月 12 日分析樣本文件後的省思。

二、團集會觀察 (一) 目的

幼童軍團集會是幼童軍教育的主體。團務運作的目的,即是為推展幼童軍教 育,所需投入的人力、資源的所有行政作為。

研究者針對陽光國小幼童軍團進行團集會觀察。研究者在團集會觀察時記錄 下個案幼童軍團的活動實施過程和情境脈絡,但觀察紀錄的內容仍舊無法完整呈 現個案幼童軍團的團務運作過程。

(二) 觀察內容

為避免記憶流失,研究者以錄影的方式完整記錄個案幼童軍團的團集會實施 過程。觀察重點包括團集會進程檢視、服務員對既訂活動內容的增刪或調整、活 動帶領方法、服務員和幼童軍之間互動的情形、服務員人力協調等。

(三) 紀錄及省思

將團集會內容整理成觀察紀錄及省思札記:(觀,20091112)代表 2009 年 11 月 12 日於團集會觀察後的轉譯資料;(省,20091112)代表 2009 年 11 月 12 日 於團集會觀察後的省思。

(33)

三、訪談

研究者於文獻探討、觀察團集會活動及進行文件分析的同時,會針對研究者 的研究問題與觀察時所產生的疑問對個案幼童軍團團務運作相關人員進行訪談,

以相互進行比較分析。

(一) 採用半結構性訪談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性訪談,以訪談大綱為主要工具,受訪對象為個案幼童軍 團團務運作相關人員。而研究者也會與相關文件、團集會觀察中所得的資料進行 交叉比對與相互補充,以提升研究結果的豐富性。

訪談時間的長短,視訪談的重點與接受訪談對象的時間而定。在訪談的過程 中,研究者會就當次的訪談主題,依初步的訪談大綱詢問受訪對象,並適時提出 自己的想法與之分享。此外,研究者會在徵得受訪對象同意後予以錄音,並於每 次訪談後,將訪談的內容轉譯成逐字稿,以分析其中的重要概念,作為研究的依 據或參考。

(二) 接受訪談對象的選取

本研究之半結構訪談採立意取樣方式,依研究目的,就所有團務運作相關人 員之中,選擇對幼童軍團務行政運作較具周延性之代表人物接受訪談,包含校長 及阿明老師 2 位團務委員、2 位服務員、2 位幼童軍學生、2 位幼童軍學生家長;

並加上意見參照對象,分別為考慮(或未曾)讓孩子參加幼童軍的學生家長及未 曾參與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老師各 1 位,共計 10 位受訪者,背景分析如表 3-4。

表 3- 4 受訪對象背景分析

受訪對象 性

別 工作職務 教學年 資

參與幼童 軍教育

年資

選擇受訪

原因 代號 幼童軍團務

委員 A 男 校長 36 8

團務委員會主

任委員 CA 幼童軍團務

委員 B 男 科任教師 25 23

主要

研究對象 CB 幼童軍服務

員 A 男 五年級導師 12 8

幼童軍團

副團長 TA 幼童軍服務

員 B 女 科任教師 23 17

幼童軍團

副團長 TB

(34)

受訪對象 性

別 工作職務 教學年 資

參與幼童 軍教育

年資

選擇受訪

原因 代號 未曾參與推

展幼童軍教 育的老師

男 科任教師 14 0

有看過幼童軍 團活動, 經同

意受訪

TC

幼童軍學生 A

男 六年級學生 (略) 2

幼童軍

小隊長 SA 幼童軍學生

B

男 五年級學生 (略) 1

較活潑的

幼童軍 SB 幼童軍學生

家長 A 男 學校教師 (略) 5

幼童軍學生 A

家長 PA 幼童軍學生

家長 B 女 公務員 (略) 1

幼童軍學生 B

家長 PB 考慮(或未

曾)讓孩子 參加幼童軍 的學生家長

男 公務員 (略) 0

到場觀察團集

會之家長 PC

(三) 訪談工具

本研究採用之半結構性訪談,在訪談前就研究目的、團務文件內容及計畫行 為理論決定因素,設計成訪談大綱,做為訪談過程的主軸,以取得更詳細資料。

初步擬定訪談大綱後,即邀請專家學者,包含三位校內外教授、二位幼童軍 資深服務員,協助審視並加以修訂,期提升本研究的專家效度,以修正後之訪談 大綱(附錄五)為主要工具,專家學者名單如表 3-5。

表 3- 5 專家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編號 現職 專長

01 大學教授 認知與教學

02 大學教授 教學科技

03 大學教授 電腦網路

04 國小校長兼縣童軍會理事 幼童軍教育

05 國小主任 資深幼童軍服務員

(35)

訪談大綱內容,依受訪對象的類別分成六部份,分別為團務委員、服務員、

未曾參與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老師、幼童軍學生、幼童軍學生家長以及考慮(或未 曾)讓孩子參加幼童軍的學生家長,針對參與或推展幼童軍教育的支持態度、重 要他人的主觀規範、掌握運用資源的知覺行為控制、推展參與或支持行為意圖,

以及具體表現的行為為訪談主題,詳參附錄五。

訪談過程中,受訪者除就訪談主題回答外,如有需補充說明,或想更充分陳 述想法時,研究者將適時調整提問內容,或予以追問,以彙整更深層的資訊,有 助於研究者深入、細微地了解個案幼童軍團團務運作相關人員對推動及參與幼童 軍教育的行為意圖。

(四) 訪談資料編碼

為求資料有效管理,研究者將半結構式訪談中所得的資料,配合團集會日期,

加上「訪」及受訪對象身分等代碼。資料編碼所代表的意義如表 3-6。

表 3- 6 訪談資料編碼意義表

編碼 意義說明

訪,20091112 代表 2009 年 11 月 12 日於訪談後的轉譯資料

C 代表幼童軍團務委員的意思(CA,代表 A 委員發言)

T

代表幼童軍服務員的意思(TA,代表 A 服務員發言);

TC 則是未曾參與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老師

S 代表幼童軍學生的意思(SA,代表 A 幼童軍發言)

P

代表幼童軍學生家長的意思(PA,代表 A 幼童軍學生家長發 言);PC 則是考慮(或未曾)讓孩子參加幼童軍的學生家長 SA-Q1-A SA 表示受訪者代碼;Q1-A 表示訪談大綱第 1 題主問題 SA-Q1-1b

SA 表示受訪者代碼;Q1 表示訪談大綱第 1 題;1b 代表第 1 子題再追問的問題

I 代表研究者的意思

【】 代表研究者的補充

…… 代表省略。

(36)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資料的整理

資料分析與資料蒐集同步進行,可以使研究在進行過程中逐漸聚焦,並使之 成形。持續地對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做回應,進行組織,並試著去發現它們所提供 的訊息。為使資料做更有效率的整理,本研究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適當的編碼,

根據編碼資料形成暫時性的主題或類別,並一再地重新組合資料。在現場所蒐集 的資料包括團集會活動觀察紀錄、團務相關文件分析,與對團務運作相關人員半 結構式訪談等資料,這些資料均繕打成文字檔案。訪談所得的資料均將錄音的方 式輸入電腦保存,按訪談日期的順序排列,並拷貝在光碟片上備份保存。

二、資料的分析

確定資料的紀錄詳實,檢核無誤後,研究者將進一步做資料的分析,資料分 析可分為五個階段:

(一) 整理逐字稿及文字檔案

首先將訪談的內容整理成逐字稿,並將團集會的觀察紀錄謄寫打字,以及製 作團務相關文件省思札記。

(二) 將編碼資料分類

為求資料有效管理,研究者將文件分析、團集會觀察紀錄、訪談紀錄分別編 碼後,就一級編碼:概念和二級編碼:主軸的屬性,按照計畫行為理論三個決定 因素予以分類,並根據受訪對象的角色和彼此之間的關係,再加以區分。

(三) 和省思札記相互比對

省思札記是研究者依據幼童軍教育理論,以及計畫行為理論決定因素,做為 檢視團務行政文件、團集會觀察紀錄的指標,以構思團務運作的脈絡。

(四) 資料整理、歸納

將編碼資料、省思札記和訪談內容反覆比對,並和受訪對象相互檢核,將屬 性相似的內容歸納、分別歸檔,註明以訪談的日期為主的文件編號,再反覆檢視,

以完成所有資料的分類歸檔。

(五) 撰寫及修正

將分類歸檔的資料多次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整理呈現的方式,形成初步架 構。再經數次的補充、修併,確定整體架構。最後再與相關文獻比對、探討與解 釋,完成整個研究。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討論幼童軍團務運作的實際情形,以計畫行為理論三個決定因素 設計訪談大綱,在幼童軍團集會現場,擇取團務委員、服務員及老師、幼童軍學 生、家長等 10 位團務運作相關人員做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性訪談,並輔以團 務相關文件及團集會觀察等資料佐證。

研究者分析團務相關文件後,將陽光國小幼童軍團團務運作模式整理如圖 4-1。以此為校內幼童軍教育的實施方式,活動通知部分,除了告知幼童軍學生團 集會資訊外,另有邀請家長至現場觀摩儀典的函件。幼童軍團校外活動的參與,

活動通知及實施方式,與校內流程相同。

圖 4- 1 陽光國小幼童軍團團務運作模式

就資料內容分析研究對象對幼童軍教育及活動的支持態度、主觀規範、知覺 行為控制,所產生推展或參與的行為意圖,進而對其他團務運作相關人員產生的 影響,以實際從事團務運作的行為。透過訪談、對話及文件分析,讓參與團務運 作的相關人員,都能再一次省思幼童軍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資料收集時間從 99 年 8 月至 12 月。

本章第一節探究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行為;第二節分 析嘉義縣國民小學幼童軍學生參與幼童軍活動的行為;第三節探討嘉義縣國民小 學幼童軍學生家長支持幼童軍教育的行為;第四節則研擬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人 員對幼童軍教育推展的可行措施。

第一節 嘉義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行為

一、幼童軍活動有助於對教育理念的達成,因而抱持認同態度

由附錄五-1 至附錄五-3 的 Q1-A、Q1-1、Q1-2 得知學校人員對幼童軍教育抱

(38)

持認同態度,並與團務相關文件比對印證,茲將結果分述如下:

(一) 服務員推展幼童軍教育的價值,影響校長的支持態度

幼童軍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群性、以及熱心服務他人的性格;對於團隊精神 的培養,提供一套完整的課程。尤其現在品格教育比較沒有固定課程的時候,幼 童軍教育對發揮教育理念,像是全人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CA:幼童軍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群性、以及熱心服務他人的性格;對於團隊精神 的培養,提供一套完整的課程。尤其現在品格教育比較沒有固定課程的時候,

我覺得幼童軍教育對我的教育理念,像是全人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 幫助。(CA-Q1-1a)

CA:全人教育,就是孩子到學校,不只是讀書考試,學習課業,其他像人格的發 展、培養健康的觀念,還有對美的欣賞…,我覺得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他才有貢獻社會的能力。(CA-Q1-1b)

為具備童軍資格,孩子要實踐銘言「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透過幼童軍活動養成習慣,自然而然就會在生活上、或品行上有所改善,並內化 成自我要求的行為,能培養健全人格。

CB:當然啊!因為有些小狼來自各個班級,只要進入這個團體,就要求他「我願 盡力、愛國家、守規律」,以及規律「服從長上、幫助他人、不說謊話、不怕 困難」,或許他在班級上不會實踐,但是在童軍教育裡面,我們會要求他要去 做,再來他本身具備童軍資格,他要實踐銘言「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 為目的」,他從這方面來做的話,日積月累養成這個習慣以後,自然而然就會 在生活上、或品行上有所改善,所以相對的我們再要求他做任何事情,他就比 較會認為這是我該做的,而不是認為老師要求我做的。(CB-Q1-1)

TB:有。例如日行一善,撿垃圾、幫助同學…等等,都是日行一善,對於小朋友 的品格教育很好。(TB-Q1-1)

團務委員及服務員參與團務運作已有數年的時間,對於幼童軍教育均能抱持 肯定的態度,表現積極、熱情且投入的情感,超越一般教育人員對學校教育的工 作態度;對於所參與的幼童軍們,則因為對幼童軍進程的嫻熟,並且隨著經驗的 累積,相信每一位幼童軍的學生,都能培養出良好的品格、以及團隊精神,因此,

對於幼童軍教育的推展不遺餘力。(省,20100813)

五、主席致詞:

感謝團務委員和團長、副團長、服務伙伴們過去一個學年的付出,讓幼

數據

圖 2- 1  計畫行為理論(Ajzen, 1991)
圖 3- 1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場域  陽光國小(化名) ,創立於民國 12 年,學校班級數為 61 班,學生數約 2200 人。「校園青翠、景色優美、陽光和煦」,是陽光國小給研究者的第一印象。陽光 國小極重視人文及環境教育,校長積極擘劃「世界級學校的發展藍圖」 ,擬定「落 實人文精神」、「關懷自然生態」、「厚實資訊能力」、「拓展國際視野」四大辦學方 針,期望為國家培養出「健康」、「尊重」、「關懷」、「責任」、「創新」的新世紀國 民。陽光國小以「健康、活潑、創新」為學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