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副參】072 科目:家庭支持服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副參】072 科目:家庭支持服務"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空中大學 108 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題【 副參】072

科目:家庭支持服務 一律橫式作答 共 5 頁

問答題:共四大題,各題配分如下,共計 100 分。

一、 從事家庭服務/處遇工作,有哪些理論架構?你認為哪個理論最重要?為什麼?

(25 分)

參考答案一:

一、生態系統觀:生態學強調人與環境的關係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為增進個人與環境的關係,

應去除或改善環境中對人不利的因素,及增進個人因應環境的動力。

(一)社會組織和結構:現代社會普遍存在著複雜的科層化組織,這些組織被政治、經濟、文化因素 所影響,家庭由於受到社會分工分業的影響,許多生活上的需要,都仰賴社會各種不同的制度和設施 之提供。

(二)制度與政策:除組織功能外,各種制度、政策的健全與否也與家庭息息相關,例如稅制對婚姻 和父母奉養的影響,兒童福利政策導致家庭的少子化和不生育,社區照護制度的不健全造成老年照顧 和兒童照顧的問題,保險制度的不健全(缺乏年金制度)容易導致貧戶的增加和老年及婦女陷入貧窮。

(三)社會網絡: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s)亦是社會環境的一環,是由家族、同學、朋友、鄰居、

同事和相識的人所構成,他們是提供對抗生活壓力的緩衝力量。社會的人際關係網絡是一種支持性的 資源,網絡中親密的關係能提供情感的支持亦是相互幫助體系。但是並非所有的社會網絡都可以提供 有效的支持,或者願意提供社會支持,有時社會網絡所提供的資源有負面影響,可能支持破壞性的行 為多於正向功能的行為,例如毒品網絡。

(四)文化價值和信念:社區的規範、文化價值、信仰體系對家庭也是一種社會環境,也會對家庭造 成影響,例如在家庭中女性被認為是順從的、被動的;夫妻間家務的分配還是妻多於夫,男主外女主 內的分工模式和職業婦女工作家務兩頭燒的安排,比率還是相當高,於是妻子也就經驗到較多的心理 壓力和夫妻衝突(林松齡,1997)。

二、家庭系統理論:

(一)家庭本身就是一個互動、相互依賴的系統,在家庭生活週期中,成員的進入與離開,都會影響整 個系統(謝秀芬,1997)。家庭系統藉由次系統(subsystem)來執行功能。家庭的次系統分為:(1)夫 妻次系統;(2)親子次系統;(3)手足次系統,分別加以說明。(劉瓊瑛譯,1996:80-81)

(二)家庭規則:家庭是一個規則管理體系,成員之間是有組織的,以重複的形式彼此來往。家庭規則 是一種規範,用以定義人與人間的遠近、控制家庭如何分配資源,並決定家庭的權力部分。家庭規則 更是引導家庭成員的行為。而所有的家庭都有規則(鄭玉英、趙家玉,1995),每個家庭成員均要學習 什麼是被允許的、什麼是被期待的,這些規則是建構和維持家庭成員關係的公式(彭懷真,1996)。家 庭規則的形成:1.明文規定 2.習慣形成 3.曖昧不明 4.透過語言或非語言

(三)家庭三角關係:家庭關係中的三角關係的概念是由三人組成單位的一種關係。所謂三角關係,大 家都知道包括三個人如父母和一個孩子,或二個人和一個問題,如夫、妻和酗酒。人際關係中的三角

(2)

概念提供了社會工作者觀察家庭關係型態的方式,在家庭處遇中這個概念常常被用來觀察家庭,家庭 三角關係有許多種方式,可以透過三角化過程來完成,總之三角關係是一種可以預測人類處理升溫的 緊張關係的問題的一種方法。在家庭的三角關係中,有三種不同的動力可能發生兒童受虐,第一種是 父母間有敵意,小孩成為代罪羔羊。第二種是夫妻有一方對子女的愛與關心影響到對另一方的關注,

故引發嫉妒而去攻擊孩子,孩子被看成是剝奪配偶的願望和所需的關愛。第三種對孩子的虐待是對配 偶的批評的一種反應。

三、家庭發展理論

(一)家庭生命週期的概念源自 E. Duvall & Reuben Hill 的「發展學理論(Developmental Theory)」(Olson and Defrain, 2000:96)。家庭生命週期此一觀念著重於家庭發展的階段性過程,當家庭經歷形成、發展、擴 大到衰弱等階段,每一個新階段都會帶來新的發展工作,家庭成員在不同階段的過程中有不同的互動 方式,使家庭關係隨之產生變化。家庭生命週期所顯示的觀念就是家庭的發展是循著一個可預測的階 段邁進,各階段有其一定的順序、發展任務及待克服的障礙,當家庭無法因應當前階段的特殊需要,

甚或忽略當前的問題而漸步入下一個階段時,就可能導致家庭停滯不前或延緩下一個階段的成長,有 時甚至還會造成家庭瓦解的命運。

(二)Duvall(1977)曾將一個完整的、中產階級的美國家庭的生命週期分為二個時期,一為擴張期

(Expanding Stage);一為收縮期(Contracting Stage),再將此二時期分為八個階段,以最大子女作為這 八階段的劃分,第一階段是處於剛結婚,尚無小孩的「新婚期」;第二階段是第一個孩子出生至兩歲 半的「養育幼兒家庭期」,約兩年半的時間;第三階段是屬「混亂期」,從第一個孩子兩歲半至六歲的 學齡前子女家庭;第四階段是第一個孩子六到十三歲的「學齡子女家庭期」;第五階段是第一個孩子 十三到二十歲的「青少年子女家庭期」;第六階段是俗稱「發射中心期」,為孩子陸續離開家庭;第七 階段屬「中年危機期」,由家庭空巢期到退休,期間為十五年左右;第八階段由退休到夫婦兩人都死 亡,期間為十到十五年左右(引自彭懷真,1996;應敏貞,1990)。

四、家庭溝通理論

(一)家庭中很多的問題都是從溝通問題衍生而來,所以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是每一個家庭所要具備的 基本型態。家庭的溝通形態和做決定的方式要互相調和,所以一個家庭要民主的決定事情,在溝通上 就要有一個很理性的溝通模式。溝通的本質在於傳達訊息,使雙方能瞭解彼此的意思而非讓對方一定 接受傳訊者的期望。以下說明溝通的幾種類型。

(二)溝通類型:家庭成員依其溝通互動的方式,約可分為下列五型:(Satir, V., 1994)1.討好型 2.責備型 3.電腦型 4.打岔型 5.一致型

(三)不良的溝通:溝通不良時送出的訊息和接受的訊息常常是不一致的,其中受到人的因素影響甚大。

因此,家庭成員常因溝通不良而彼此傷害,破壞關係,令人惋惜。常見的負面溝通形式是:1.責難 2.

心不在焉 3.理智化。

五、角色理論:角色是指一個人在真實生活裡所擔任的職位、身份和地位(黃迺毓,1989)。角色通常 也被用來描繪家庭系統中所期望的行為和控制系統的功能,每個角色一般會有其相關聯的規則,即某 特定角色有該角色特有規則之行為(Bigner, 1994)。

一、影響角色行為的因素:角色行為可以說是透過與他人互動中學習而來。出生的順序直接影響了一 個家庭系統中功能與資源的分配,家庭結構也會影響成員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不可只瞭解某 一成員的角色行為,而忽略了其他成員在該角色形成過程中的協助和支持。

二、夫妻角色:家庭中各成員的角色都有角色間的互補性和相關性,男女兩性進入婚姻關係後成為夫

(3)

妻,有各自應扮演什麼角色行為,角色互補就沒問題,否則就需要角色適應的過程。

三、父母角色與子女角色:父母角色與子女角色是相互存在的,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總之父母的 角色在養育子女與協助子女社會化,有工具角色、情感角色、教育角色、輔導溝通角色和與社會連繫 角色,而子女小時候是遵守家規、協助家務,子女成家後是父母老、病時的依靠,及死後的送葬和安 葬者。

六、家庭壓力理論

喜爾(Hill, 1958)曾提出 ABC-X 模式,即一個(A)事件是否會變成高壓力或危機是受到家庭擁 有的資源(B)和家庭對事件的認知(C)所影響。壓力源事件可以說是破壞家庭現況的一個事件,是 一個具有改變潛力的事件,壓力的程度不是只由事件來決定而是需要由家庭對事件的認知來決定,又 壓力源事件發生時,家庭的因應資源如何也影響家庭壓力的程度。

一、壓力源事件:家庭壓力來自下列三方面的壓力(謝秀芬,2006):(一)過度性或發展性危機(二)

外在傷害或情境性危機(三)天然災害。

二、家庭資源:家庭資源就是家庭所擁有的資產,可以用來面對壓力,而不是面臨壓力時採取消極性 或非功能性的對應方式。所謂家庭的資源是指家庭成員的一些強處與優勢和調適能力是最主要的基 礎。Janzen, C. & Harris, O.(1997)認為有四種類別的資源可以說是家庭資產,影響家庭發生改變時的 調適能力:(1)家庭的整合與凝聚力;(2)家庭的適應力;(3)溝通能力;(4)外在系統的連結。事 實上除這些外,家人的經濟安全、健康、智力和工作技能也是家庭的重要資源。

三、認知:家庭對壓力事件的定義或對事件的評估即所謂認知狀況,決定他們如何因應。通常影響家 庭對壓力事件的認知有三個因素:分別是(一)界線模糊:界線模糊不清就是不清楚誰在家庭系統內,

誰在系統外。(二)否認:否認是拒絕相信或接受所看到的事實,是阻礙對家庭失落事件的認知(三)

家庭的價值取向:會影響家庭對壓力事件的認知和如何因應、處理問題。

參考答案二:

(一)家庭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甚巨,因此家庭問題錯綜複雜,如何預防家庭失 能和解決家庭問題實非易事,有賴對家庭內在結構、系統、發展溝通、角色關係、家庭壓力問題等有 相當的認識,方能掌握家庭狀況進而協助處理問題。家庭與外在生態環境互動關係密切,受到各種不 同的社會制度、政策所影響,也受到其社會網絡所提供的資源所影響,當然家庭所在社區的規範、文 化價值和信仰體系也或多或少對家庭成員造成影響在不知不覺之中。

(二)家庭除受外在環境影響外,也受到家庭內在環境本身各種動力的影響,家庭次系統的界線是否清 楚,家庭規則的建構如何,有否三角關係等都是幫助工作者觀察家庭關係型態的方法,家庭的溝通亦 會衍生很多問題。

(三)角色理論是描繪家庭系統中所被期待的行為和控制系統的功能,家庭角色的互補性,彼此間的權 利義務是否會產生角色衝突或角色負荷過重的問題,當然家庭各階段的發展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壓力。

家庭危機的產生來自發展性危機,情境性危機和天然災害,這些危機壓力的高低又受到家庭資源以及 家庭對此事件所賦予的意義來決定。由這些理論的掌握,可以對服務家庭有更清楚的概念架構。

(三)家庭服務工作並非針對家庭成員,一一處理他們的問題,當有資源不足時,提供社會資源予以協 助就完成了。依系統理論是要視個人的問題,就是家庭互動的問題,及家庭和外在的社會系統的關係 出了問題,因此,家庭處遇工作的理論架構,主要有生態系統觀、家庭系統、家庭溝通、家庭角色、

家庭發展、家庭壓力理論等,從事家庭服務工作者,更須能掌握家庭動態及家庭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

以有效提供適切的服務。

(4)

二、請說明「第一序的改變」與「第二序的改變」有何異同?助人工作者在進行家庭服 務時,要持怎樣的視域或心態協助家庭?(25 分)

參考答案:

(一)序(精要):當助人工作者經過理解與反思的過程,而漸漸確定要進入家庭處理怎樣的問題之後,對 於「改變」的認識,要比對「操作改變方法」的知識更重要。在一個家庭中改變何以發生?又何以不 發生?改變發生之後何以持續?又何以回復原狀?為何家人之間會持續性生活在某種痛苦的互動關 係中,而不願意改變?又為何在助人工作者介入之後,改變的發生並沒有帶給家人關係更美好的經 驗?

(二)第一序的改變

對「家庭系統理論」而言,改變的發生是來自有機體自身的動力過程,而非由外來力量所能掌握與控 制的。家庭透過「循環性」的複雜動力,成員緊密地共構在一起,系統內部的次系統之間也協同性的 朝向穩定結構的目的發展,使其自成為一完整的自機性組織。而在此有機體中所嘗試的種種變化,最 終仍然是以「殊途同歸」的結局收場(Becvar & Becvar, 1982)。

生活中許多現象改變皆屬於第一序的變化,例如:一家人不斷試圖解決彼此意見上的衝突,而希望達 到和諧性的共識。家庭做為有機體的結構中所進行的有序變化,是「同質異形」的變化,也是「殊途 同歸」變化,這樣的改變是為了維持有機體的完整性與穩定性的內在目的。此種有序的運動,也經常 會遭受到結構變遷(morpogenesis)的挑戰,而發生「脫序現象」。

(三)第二序的改變

依據系統理論,開放性的有機體,能量的輸入與輸出的流動性也越高,此時有機體內的各單位(或分 子)間的互動性增高,而也增加了系統可用之能量。然而,在能量的流動過程中,也會發生可被使用 的能量減少的現象,減少能量的值,稱之為「entropy(火商)」(顏澤賢,1993)。

如果有機體的開放性越大,火商值會隨著能量流動而有機會降低,也就是負火商值會增大(林香 君,1998),使得有機體漸趨平衡、固定、能動性降低而逐漸死寂。負商值的增大,則會使得有機體的 動能加強,而產生遠離平衡、不固定,充滿生命力的現象(李麗慧,2001),而越朝向非平衡態的結構 發展。遠離平衡態的有機體其內部產生隨機性變化也因而增多,一些微小的變化即有可能導致更大的 改變,氣象學家用「蝴蝶效應」做為開放系統的千變萬化的隱喻。(Cleick, 1987)

「系統理論」對人文與社會現象而言,是「詮釋性」的而非「實證性」的,朝向遠離平衡狀態發展的 開放性系統,逐漸增多的隨機性變化,及繼之而起的「蝴蝶效應」,使得系統的結構趨向狀似「無序」。

(四)家庭動力的第一序改變是:趨向平衡狀態,而朝向有序、均衡與穩定的狀態,形成了「變與不變」

的相互依存結構(例如:同質異形、殊途同歸、有序與脫序平衡等)。而家庭動力的第二序改變則是:

朝向遠離平衡狀態發展,雖然會「混亂」的現象,但是亦是更複雜的、不可逆的、高隨機性的動能,

而隱存了另一層次之「序」的可能性,因此理解第二序改變的首要關鍵是助人工作者的「視框改變」。

「視框改變」涉及到的不只是認識方法的改變,而更是助人工作者對自身意識形態的改變。

(五)助人工作者並非是線性思考式的將「第二序」視為較「第一序」更高層次的系統狀態,而期望依 靠專業技能的操作將案主的世界從「第一序」的穩定狀態中,推入「第二序」的結構大改變;更不是 視「第二序」為比「第一序」紊亂的結構,而因著自己的焦慮,憑藉著社會控制的權力與資源,阻礙 已經朝向遠離平衡狀態發展的案主世界。「家庭系統理論」是幫助助人工作者更深入理解家庭動力的 認識論,而非急欲改變案主世界的方法與技巧而已。

(5)

三、面對家庭的多元化發展與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身為助人工作者應認識不同家庭的親 職教育需求,並為其規劃輔導實施策略。請舉三個不同文化家庭的例子,說明其親 職教育需求與輔導實施策略。(30 分)

參考課本 P.157~P.162,並自由發揮。

四、請說明個案管理實務人員經常會面對哪些相互衝突的倫理議題?(20 分)

參考答案:

個案管理已成為今日社會工作重要的服務輸送方法之一,實務人員仍經常面對下列四組相互衝突 的倫理議題(Galambos,1997),說明如下:

(一)自主性(autonomy)vs. 干預性(paternalism)

基於自我抉擇的原則,個案管理師應支持案主對於所提供的服務或行動有選擇的權利,但擔心案 主受到傷害、決定利多於弊的選擇,個案管理師又認為有義務協助案主作最佳決定。此種衝突的倫理 議題的發生,常有賴個案管理師對案主勝任能力(competency)與居住環境的品質的評估結果,也受 到資源提供者與個案管理師對案主的需求或能力的認定標準落差。解決之道在於提高案主的自主性,

個案管理師透過鼓勵案主參與自己照顧計畫的訂定,隨時知會案主有關的資訊與徵求同意(informed consent),充分討論案主所做的決定之優缺點。

(二)忠誠機構(fiduciary to agency)vs. 忠誠案主(fiduciary to client)

個案管理師受雇於機構,工作內容應符合機構的期待,但機構提供服務經常成本管控的考量,個 案管理師經常必需負擔很高的個案負荷量,因而會限制到個案管理師提供服務的效能。個案管理師也 是一位專業人員,案主最佳利益經常是其主要考量,但當案主所需的服務不符合機構所規範的內容和 數量,也限制了個案管理師的功能發揮。當機構與案主兩方的期待發生衝突時,個案管理師就會產生 有關職責、忠誠度、道德責任等三方面的衝突,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個案管理師應積極參與機構有關資 源分配或開案指標的政策制定或規劃,也可以呼籲機構成立一個服務審查小組,隨時針對服務的提供 的案例進行監控,訂定合理的資源分配原則。

(三)案主保密(client confidentiality)vs. 資訊分享(information sharing)

基於專業守則,個案管理師應尊重保護案主的隱私保密,但進行個管的協調時又必須分享案主的 資訊以取得所需的資源。例如現代許多個管機構間的協調是以電腦資訊的方式建檔與流通案主的資 料,以增進服務案主的效率,但案主資訊的保密就被犧牲了。解決之道在於「告知」案主未來可能釋 放的案主資料之內容種類與接觸或閱讀的人員,但在家庭成員間的資訊分享則必須視必要性與討論結 果而決定釋放的程度。

(四)分配的公平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vs. 不正義(injustice)

個 案 管 理 師 再輸送社會資源或物品時,常以衡量案主的需要(need)來決定服務提供量,但因 同時面對資源有限或控制成本的議題,又必須運用一些指標來嚴格管控資源的分配。例如有些案主需 要許多資源,但限於規定無法提供;有些案主需要高成本的服務,但資源有限無法提供。解決之道在 於發展一套最佳資源分配的準則,開發非正式的照顧資源,運用成果評估技術管控資源的浪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B)10.從 1980 年代至今,Nodoushani & Nodoushani 稱之為「管理專業化」的文藝復興 時期為下列哪一個階段?A.以行政管理為管理教育知識之核心觀念階段

蚊子出生後到成蟲的階段大致可分為 : 卵期、幼年期、蛹期、成蟲期四大階段。卵期大 約 3 至 4 天左右,幼年期 6 至 8 天,蛹期 2 至 3 天,成蟲期為期最長,大約 30

16.溝通分析模式(TA)親職教育,強調 PAC 人格結構,其中 P 代表「父母自我狀態」 、A 代表「成人 自我狀態」 、C 代表「兒少自我狀態」

障礙人士或子女、軍公教遺族、軍公教人員子女、特殊境遇家 庭子女、單親家庭子女、退除役官兵、公立學校每班前三名學雜 費減免、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為全學年 2 個學期 1

在婚姻關係中,家有青少年的階段將不再延續前一時期較低迷的夫妻互動關係,因為家庭的

這是一個二階微分方程 (second-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3.在法規方面,雖然我國尚無單獨的兒童保護法,但 2003 年立法院修正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已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