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會有如此偏差行為與此時期的身心發展及情緒困擾有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青少年會有如此偏差行為與此時期的身心發展及情緒困擾有關"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一名國中生遭綁架勒贖之後被撕票,做案者竟是幾個熟識的同學玩伴。此案 情與兩年多前的竹東錢姓少女命案如出一轍,都是被十餘名熟識的青少年同伴以 棍棒圍毆凌虐致死。民眾聽聞這件手法殘忍的兇案是出自於年甫十餘歲的少年之 手,驚駭之外,有更多的痛心與不解(<今天忽視,明天一定後悔>,2000)。 屏東縣牡丹國中三年級張姓男生與隔壁班曾性女生,於相距十二小時內分別於家 中懸樑自盡,警方調查兩人自殺原因疑與感情因素有關(陳慶福,2004)。新竹 縣湖口鄉一名六歲女童,疑似遭到性侵害,被棄屍在自家水塔的命案,嫌犯是死 者的玩伴,十六歲的黃姓國中生,坦承將小女孩丟進住家水塔,為的竟是要教訓 死者太吵(<女童姦殺案>,2004)。

青少年會有如此偏差行為與此時期的身心發展及情緒困擾有關。青少年 是介於兒童期與成年期之間的過渡階段,由兒童期的依賴父母轉變為依靠自 己,想脫離父母的保護,卻又無法完全獨立自主(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

張德聰,1999)。在此蛻變的過程中青少年不斷的嘗試、挑戰,而產生許多 的焦慮與困擾。同時青少年也是身體發展快速不穩定的時期,此時期無論是 骨骼、腺體、體內器官和大腦都在發展,身體各部位也都在變化,朝著成熟 的方向前進,由於身體的快速變化,再加上對外表的重視及對異性的注意,

青少年期的心智已經不像兒童期單純,而顯得更加複雜(賴保禎、張欣戊、

幸曼玲,1989)。由於身材逐漸高大,周圍的人將更多的重擔放在青少年的 肩上,青少年及旁人都在彼此調適。在這個不穩定的情況下,促使青少年容 易緊張激動情緒不穩。

除了上述的生理因素之外,從研究(王淑俐,1990;林續琴,2004)中,

也可歸納出以下幾點造成青少年情緒困擾的原因:

學業成績的壓力:青少年正面臨人生的重要考試--基本學力測驗,在父

(2)

母親對其學業成績的高度期盼下,升學壓力已經成為青少年心理層面的困擾 源,面對未來升學與就業的選擇,常引起其焦慮不安的情緒。

與父母親的磨擦增加:國中時期的青少年逐漸將生活重心從家庭轉移 至同儕,企圖獨立自主、爭取更大的自由空間,這對青少年及其父母而言都 是一個轉變期,親子雙方在彼此調適的過程中,難免產生摩擦而引發負面的 情緒。

重視與同儕的關係:除了家庭之外,同儕是青少年另一個重要的團 體(Chiam, 1987)。青少年逐漸重視同儕給予的評價、是否為同儕團體所接 納,為了迎合同儕團體,青少年有時也必須做適當的配合,在自我與迎合之 間的取捨及在意是否受歡迎的心理之下,同儕關係也是造成青少年情緒困擾 的因素之一。

由上可知,此時期的青少年情緒本來就屬於不穩定的狀況,又被迫必須 面對升學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同儕關係的建立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快速變 遷,如果情緒無法獲得適度的調整與合理的發洩,則容易產生偏差的行為。

由於情緒問題受到忽視導致了現代社會的許多問題,例如:憂鬱、疾病、上 癮、宗教衝突、暴力和戰爭;也因為社會上太過於強調要文明化,反而一直 否認自己的動物本性-情緒,造成情緒方面的問題(Payne, 1985)。直到了 1990 年代,尤其是在 Goleman(張美惠譯,1996)所著的熱門暢銷書 EQ 中 強調情緒的重要性和價值,並登上時代雜誌(Time)的封面後,才引起社會 各界廣泛的重視與省思,國內也由於該書翻譯本大量暢銷後引起各界廣泛的 討論。

青少年由於正值身心發展的快速變化,又面對各方壓力,加上不知如何 紓解日積月累的情緒,使得青少年的偏差行為越來越普遍(侯崇文,2001)。

而休閒活動正可紓解青少年的身心壓力,提供疏導負面情緒的管道,以預防 反社會行為產生。因此,休閒活動應可調節其負面情緒幫助青少年提升心理 健康。

(3)

貳、研究動機

隨著週休二日的實施,國人有更多的時間參與休閒活動,而從事休閒活 動所產生的正面效益,也不斷的受到學者的肯定。Bammel 和 Burrus – Bammel (涂淑芳譯,1996)認為個人參與休閒活動有六項裨益:包含心理 效益、社交效益、鬆弛效益、教育效益、生理效益、美學效益,其中的鬆弛 效益是指休閒活動能使人遠離環境、解除憂慮、精力恢復,參與消耗體力的 活動,使參與者達到絕對放鬆的目的,以保持個人身心及精神上的平衡發 展。另外,Gitelson 和 Deborah(1990)在針對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旅遊的 899 位旅客所做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旅客旅遊所追尋的效益有鬆弛、探索、

刺激、社會等四種效益,鬆弛效益包括:放鬆、體驗孤獨、遠離所有事物、

再充電、減少緊張、獲得隱私及遠離例行事物。從以上的文獻可知,在國外 學者的研究中多肯定休閒活動可使人消除緊張、舒解壓力、愉悅心情、發洩 情緒。

在國內方面,根據李鍾元(1982)的研究指出,休閒活動對青少年而言,

可促進生理機能健康、鬆弛緊張身心、穩定個人情緒、擴展個人經驗、培養 社會智慧,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活動。而林清江(1985)及俞筱鈞

(1985)亦肯定休閒活動對青少年的情緒調適、發展社會化等有所貢獻。從 上列文獻中皆說明休閒活動對於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與情緒調整有重要的影 響力,但是否具備有效的預測力?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楊敏玲(1994)根據緊張理論的基本論點,認為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發生,

乃由於青少年面對壓力時,無法經由正當的管道排解,而採取犯罪的方式,

如破壞、暴力吸毒等行為來宣洩壓力。而休閒活動正可使人遠離環境、解除 憂慮、恢復精力、逃離例行公事,保持個人身心及精神的平衡,以達到放鬆 的效果(柴松林,1996;謝政諭,1989;蘇美玲,1998;Philipp,1997)。在 早期,各種休閒活動就曾被運用來幫助情緒和行為失序的學生,以提升他們 的情緒穩定性(Robert & Sharon,1994)。因此近年來,休閒活動也被運用在

(4)

心理保健和預防犯罪上而有相當的成效。在藝術治療和遊戲治療中,透過宣 洩轉移、口語表達、實質表現與重塑關係等原理達到情緒宣洩的功能(董媛 卿,1992)。在冒險的基礎諮商活動中,可達到應付挑戰、紓解壓力及解決 問題等效益(沐桂新,1995)。可見休閒活動的效益早已得到證實,但在不 同的休閒活動類別中,對於青少年情緒調整的幫助各有多少?此為研究動機 之二。

正當的休閒活動對人類的生理及心理有許多助益,但不正當的休閒態度 則常導致偏差與犯罪行為。如 Larson 和 Richard(1991)等人曾在休閒與偏 差行為關係的研究中,發現青少年酗酒、吸毒、飆車及破壞性行為與休閒情 境有顯著相關。近幾年來發生的青少年問題中有許多犯罪事件出自於「休閒 脫軌」,例如飆車事件、賭博性電動玩具、吸毒,常常是因青少年不知如何 安排有益於自己的休閒活動而步入歧途,無法自拔(黃立賢,1996)。青少 年會在空閒時去從事這些有害於自己身心的活動,主要是由於對休閒沒有正 確的認知和正向的態度。

余嬪(1988a)也認為時下青少年朋友普遍缺乏休閒的能力、態度,如 不重視休閒、不懂得休閒、缺乏休閒技能與休閒參與的機會等。因此休閒活 動參與的時間及種類受到限制,在休閒參與的過程中常未享受到休閒效益,

卻感受到休閒無聊感。楊敏玲(1996)的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的無聊感和 酗酒、吸毒等有害健康的行為及其他偏差行為都有顯著的相關。而陳南琦

(2000)在針對台北市國中、高中、高職學生的休閒無聊感、休閒阻礙、休 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所做的調查研究中顯示,青少年的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 度與休閒無聊感呈負相關。從以上的文獻顯示,青少年的休閒滿意度較高,

其休閒效益較佳。亦即如果個體休閒滿意度越高,有助於提升休閒效益,那 麼個體的情緒調整狀況是否會更好?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王淑俐(1986)認為青少年的生活中充滿消極不愉快的情緒。這些負面 的情緒如果沒有得到適度的調適與正當的宣洩常導致青少年的偏差行為(彭

(5)

怡芳,2000),甚至造成青少年的自我傷害(高敏慧,周玉靜,葉玫玲,于 樹剛,陳玉孃,民 2000)。馬傳鎮(1996)亦發現負面情緒與青少年的偏差 行為具密切關係。在負面情緒中以生氣情緒較容易導致暴力傷害行為發生,

憂鬱與沮喪情緒則常與青少年自殘、企圖自殺或自殺等自我傷害行為有關。

Goleman(張美惠譯,1996)認為情緒智力佔個人成功因素的 80%,情 緒智力較高的人,各方面的成功機率都較大。青少年的情緒智力較佳,在生 活各層面也較具優勢,因為他能察覺自己的情緒、管理情緒,能忍受挫折,

懂得舒解憤怒、緊張、焦慮等情緒,在應付壓力和週遭環境變遷的能力上都 遠比他人好。他們較具同理心、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能有效與別人建立良 好的人際關係。而「情緒調整」被認為是情緒智力中的一個核心向度(Mayer, Dipaolo, & Salovey, 1990)。Contrada、Leventhal 和 Oleary(1990)研究顯 示,情緒調整能力欠缺的個體,可能面臨較多心理困擾和適應問題。根據醫 學臨床報告指出:情緒調整對疾病的發生與治療以及身心健康的維持與促 進,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江文慈,1999)。

青少年時期個體的生活重心逐漸由家庭轉移至同儕,希望獲得同儕的認 同與接納,如果個體的情緒能妥善的控制與調節、個體的人際關係越好,在 人際間越具溝通與協調的能力,則較為同儕接納與喜愛,其人際關係也會越 好(賴怡君,2002),則青少年也較能自我肯定,對於正處於「狂飆期」的 青少年,情緒調整在生活中應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目前青少年的情緒調 整狀況如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父母、同儕及學業雖然是青少年情緒困擾的來源,但同時也是情緒的支 持者及影響因素。從王淑俐(1990)與國中生的晤談中發現,當其有情緒困 擾時,知心朋友及父母是首要的求助對象;而課業則是最主要影響社會地位 的關鍵,對情緒的影響也最大。賴宥 (2004)也指出同儕友伴是國中生解 決情緒問題的首要協助對象。如果父母親與子女有較正向的情感依附與較親 密的關係則子女會有較好的情緒調整能力(吳 豪,2003)。可見父母、同

(6)

儕及學業是影響青少年情緒調整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將以此三個變項及 性別為本研究的一般變項,探討對情緒的影響力。

「勤有功,嬉無益」的觀念已經過時,休閒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工作則 是為了增進生活的水準。而休閒活動正好可以為緊湊繁忙的生活提供喘息的 空間,注入新的活力,增進學習及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質。休閒在現代人 的生活中已經不可或缺,青少年應該學習如何從休閒活動中獲得滿足與自我 實現,並釋放壓力,提升情緒調整能力,進而消弭社會上的暴戾之氣。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台北縣國中學生的休閒參 與及情緒調整的情形,並透過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三方面 的變項,來探討此主題。具體而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了解台北縣國中生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的現況。

二、了解台北縣國中生的不同一般變項在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 緒調整的差異情形。

三、分析台北縣國中生的休閒參與類別與休閒滿意度的關連性。

四、分析台北縣國中生的休閒參與類別與情緒調整的關連性。

五、分析台北縣國中生休閒滿意度與情緒調整的關連性。

六、探討台北縣國中生的一般變項、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對情緒調 整的預測力。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台北縣國中生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的現況為何?

二、台北縣國中生的不同變項在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是 否有差異存在?

三、台北縣國中生的休閒參與類別與休閒滿意度的關連性為何?

四、台北縣國中生的休閒參與類別與情緒調整的關連性為何?

五、台北縣國中生休閒滿意度與情緒調整的關連性為何?

六、台北縣國中生的一般變項、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對情緒調整是 否有預測作用?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是指研究對象扣除上學的時間,以及求生存或必須行使的責 任,例如:吃飯、睡覺、補習、寫作業、照顧家庭、公共事務、宗教等所剩 餘的時間,在此時間之內,依個人的意願與興趣,自己主動從事,達到快樂 滿足狀態的活動。並以參與的次數來考量,個人所從事活動的頻率。本研究 所指休閒參與包含休閒參與類別及休閒滿意度兩個層面。「休閒參與類別」

又分為體能性、戶外性、知識性、藝術性、社交性、服務性及娛樂性七大類;

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的「休閒參與類別」問卷中,以各休閒活動類別的分數 為指標,所得的分數越高,表示其參與該類別休閒活動的次數越多;反之,

則越少。

「休閒滿意度」是指個人透過休閒活動的過程,需求感到滿足的程度。

依據 Beard 和 Ragheb(1980 )所編的「休閒滿意量表」,將休閒滿意分為心 理、教育、社會、鬆弛、生理及美感六個層面。本研究的休閒滿意度即以研 究對象在此量表所得的分數為休閒滿意度的指標。分數愈高,表示受試者對 整體性或某一層面的休閒滿意度愈高;反之,則愈低。

貳、情緒調整

情緒調整是指個體監控、評估與修正情緒的運作,使其對情緒情境有適 當的反應,有效地管理和掌控情緒的歷程,並透過情緒的覺察、表達、效能、

反省以及調整策略的運用,以達成個人內在情緒平衡和適當的社會互動目標

(江文慈,1999)。本研究的情緒調整分為情緒覺察、情緒表達、調整策略、

情緒效能及情緒反省,並以研究對象在「情緒調整量表」的得分來代表,得 分越高者,表示情緒調整狀況越好;反之,則越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發覺「主題說話活動」的確能讓學

• 少年人自願或同意 與他人進行性活動 亦有可能 是有人利 用本身與少年人之間 權力差異 的特殊地位而對少年人在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

美國沒有專屬的國家青少年工作機關部門,也沒有明確的青少年政策,因此青少 年工作的推動分散在不同的各個行政單位。美國聯邦層級的青少年事務,主要是 由衛生部(Federal Department

經過小學四年級輔助課程四十多小時密集式的活動,組員有不同程度及層面的學習和參

(1999) Resiliency in Action) ,我們 對組員在強化活動中有高 的期望,期望他們能為學校 作出貢獻,同時亦希望藉此

有感過去於休閒事業管理系的學習非常充實與快樂,因此於 93 年 3

在去年的時候,偶爾會聽到師兄宣傳有關學生大使的活動,那時已對此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