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訓練是ㄧ種科學;也是ㄧ門藝術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動訓練是ㄧ種科學;也是ㄧ門藝術"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的主要目的,在於以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與限 制及名詞解釋作整體的介紹。全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 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第五節研究限制;第六節名詞 釋義;第七節 研究的重要性。玆將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教學目標,要以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達成(王金成,

1990),而訓練亦是如此。運動訓練是ㄧ種科學;也是ㄧ門藝術。運動訓練以運 動來刺激人體,提高身體適應能力的方法,運動刺激達到某個程度以上,才可獲 致訓練之效果。訓練為「教育學名詞、為教育方法之一,所以指導學生之意志,

而陶冶其品性者也」(許樹淵,2001)。訓練是ㄧ種對人體的有效刺激之系統過程,

而達到運動的目標,運動訓練相關應用科學相當繁多,訓練是一種超越力與美的 表現,更是展現藝術的結晶,教練如何在有系統、有組織、有效率之訓練之下,

培育選手達到訓練目標,訓練成效之研究則是大家所關注的課題,研究者不斷的 鑽研教練特徵,訓練方法和訓練行為以及選手與教練間之知覺,並加以探究其滿 意度,其目的就在於想要找出哪些是訓練成效的影響因素,以提供教練在訓練上 自我調整的參考,因此教練如何因材、因情境、因應不同的運動項目而調整訓練,

確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運動訓練之鑰,操之於教練,因此人云:「沒有伯樂哪裡有千里馬」。「教」

就是教導,也就是訓誨指導。「練」就是訓練,是利用各種運動刺激,有計畫的 反覆施加以人體,使人體產生適應,進而增進與提升競技力的過程。教練的訓練 行為在不同運動的組織性質中,以競技性高的團隊,例如:國家代表隊、職業隊,

(2)

所需要的是強勢的教練,以領導全隊的「組、訓、賽」(翁志成,1994), 讓 學習者在創造中充實運動生活,在動作思考中解決問題,並發現新動作與新方 法,而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感(許義雄,1983),訓練是一種複雜的過程,

教練的責任就是授予權力讓選手,從事有意義的訓練(Kidman,2001)。教練的訓 練策略及方式,如同佳餚之烘焙方式,教練就如同廚師,可以將相同的食材烹調 成山珍海味,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在比賽中爭取勝利,為球隊一貫的宗旨,但成功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 的汗水與淚水,實力堅強的球隊,其嚴格的訓練,往往超越人體極限,堅強的陣 容是不斷的訓練、淘汰、再訓練、再淘汰,唯有通過適者生存的耐力賽所精挑細 選,才是精銳、最強悍的精英部隊。籃球運動是雙方球員鬥智的一場遊戲比賽,

是一種攻防的運動,在真正的比賽中,才有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不單單只有個 人的動作技巧,還必須配合團體合作與有組織、有系統的戰略,比賽場上隱藏著 許多不可控制與突如其來的狀況,並不是一招一式可以攻破城河與堅守江山,盲 目的練習,而不知該如何運用在球場上,是許多球隊無法提升戰績的主要原因。

傳統的球隊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限於訓練慣性、人數及現實因素,多數仍 以傳統的教練主導方式進行,以操作技能動作,反覆訓練以到自動化的過程,為 國內大多數球隊訓練的模式(鄭漢吾,2005),在球場上所表現出來的進攻模式,

也趨於自動化,很少因為防守的移動而改變進攻模式,通常都是因動作而動作,

教練強迫的給予,球員被動的吸收,如此制式化的訓練制約了球員的思想與行 為,這樣的問題一直隱藏著,因此,Brow, Collins & Dugid (1989)主張情境學習,

強調學習是學習者與環境互動的產物,認為學習是在情境中所建構。因此,在籃 球的場域中,給予球員比賽的真實情境,讓球員自己發現如何進攻,如何移動,

如何突破防守者的防禦,達到見招拆招,球員可以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清楚 自己為何要這麼做,如此一來,才能達到有意義的學習。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Game Sense)之訓練觀點,教練為營造真實情境的製造

(3)

者,以選手為中心、創新、建構的特質,透過問題引導、討論與分享的方式,以 教導其解決能力的精神是英國人 Bunker 和 Thorpe(1982)提出的一種訓練/教學方 法,由其提出的訓練/教學模式,將教學過程分為項目介紹、比賽概述、戰術意 識、做決定、技術執行與動作完成等六個部分,重視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與差異。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強調在比賽情境中訓練,發展對比賽的理解能力,激發球員做 決定的能力,而理解該運動項目的本質,提升比賽表現(Bunker, 1997),可提 升學習者的概念,在學習中建立學習者的學習經驗,以促進有意義的學習和增進 概念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讓學習者腦力激盪,增加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 動機,學習者發揮想像與創造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以質為主量為輔之多元方法,透過深入訪談探討教練及球員 於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介入前後之認知、情意、技能與比賽表現之差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介入前後,教練及球員於認知表現有何改變?

二、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介入前後,教練及球員於情意表現有何改變?

三、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介入前後,教練及球員於技能表現有何改變?

四、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介入前後,教練及球員於比賽表現有何改變?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一、研究範圍

以台北市某國小男子籃球員 15 名球員為研究對象,藉以理解式球類訓練法 為訓練方法,於民國九十六年四月開始實施,進行 3 週,15 次的訓練。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中球員的出缺席、態度及情緒無法掌控。

(二)本研究結果僅止於對國小男子籃球員做為探討,不宜類推。

(三) 本研究實施須配合比賽期之目標,故研究時程採三週 15 節訓練。

第六節 名詞釋義

一、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簡稱 TGfU)

Bunker & Thorpe(1986a)等人,以思考戰術及遊戲比賽對學生學習之優點予 以提出的球類教學方法。其教學重點為:

(一)比賽之情境

(二)比賽時之戰術戰略

(三)讓學生學習做決定

二、理解式球類訓練法(Game Sense)

1994 年至 1998 年間,Thorpe 以發展出的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澳洲運動協會 (Australian Sport Commission, 簡稱 ASC)的教練們合作,共同發展一系統化的訓 練法,稱之為 Game Sense(理解式球類訓練法),與 TGfU 原理相同強調情境學

(5)

習的訓練模式,而其最大的不同,於學習對象不同,故在目標上有所差異,理解 式球類訓練法則偏重於教練所要呈現之主要進攻或防守策略,以比賽的勝利、熟 悉戰術為訓練的取向(Kidman, 2001)。

第七節 研究的重要性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應用於國小男子籃球隊其重要性有下列幾項:

一、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習者腦力激盪,增加學習樂趣,提升學習動機。

二、在學習中增加團隊間的討論、互動,提升團隊合作之精神。

三、在學習中挑戰任何角色之扮演,以因應球場的千變萬化。

四、可將研究的結果,運用在更高層級之球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結合轄區不同領域具辦訓能量及優良實績,且具本署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

達成效益:本部持續推動多元類別之 職前訓練,運用自有場地、設備、師 資,並結合地方政府公、民營訓練單 位,辦理多元訓練職類課程,並視需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1) 受補助單位申請辦理工作崗位訓練:屬產學合作者,每訓

閱讀能力的涵蓋面不斷變 化,傳統閱讀訓練不足以 面向新世代的要求,跨學 科協作能發展更全面的閱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