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謝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謝辭"

Copied!
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題目:國家安全綜合性危機預測評估量表建構-

以灰色系統理論之運用

系 所 別: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 呂 櫂 寬 指導教授:賀 力 行 博 士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

(2)

此頁空白

(3)

謝辭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會有一位女人』,而我何其幸運,在我背後卻 不止只有一位女人而已,我擁有“最親密的家人”、有“敬愛的師長”、有“教 學相長的學長與同學”、還有“患難與共的朋友”。是你們在背後支持我、鼓 勵我,今天我才能順利畢業,取得碩士學位,內心充滿無限的感激!!更願意 把這份榮耀與你們一起分享。

『上天是公平的,當祂替你關上一扇門時會替你開啟另一扇門』,去年﹙97 年﹚經歷了人生中重大轉變,決定脫下軍服,從軍中退伍下來,離開待了十六 個年頭的軍旅生活,重新投入社會,當起社會的新鮮人。同時也重新拾起課本 當起學生。過著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的日子,雖然辛苦,但辛苦終於有了代價;

我不後悔當初的決定,相反的,我更慶幸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再次感謝我的父母、老婆把家照顧的那麼好,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全心 準備課業,更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賀力行博士及曾經指導過我的老師們︰李友 錚所長、謝玲芬老師、林錦煌老師、陳棟樑老師及台北分處的張世佳教授、蔣 德煊老師等,沒有你們細心而又不厭其煩的指導跟包容,或許『碩士畢業』還 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還有要謝謝口試委員許良橋老師及劉邦樓老師對論文內容的指導及輔正,

讓此論文更具學術參考價值。

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如果要一一列出,恐怕三張紙也列不完,要感謝的 話,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此刻的心情更不是筆墨可以形容的,那股激動、

那份喜悅,ㄧ直在心裡迴盪,久久不能自己

我的指導教授賀力行博士曾在課堂上不止ㄧ次的用『贏』這個字來詮釋『管 理』,如今我將帶著這個寶貴的哲理,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掌聲,『贏』得 更多的肯定,『贏』得更多的尊敬,『贏』得更美好的人生。

學生 呂櫂寬 謹識於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4)

摘 要

目前台海兩岸關係雖充斥著複雜與不確定性,且兩岸間的衝突一直是台灣 與中共雙方關注的重點。事實上,中共亟思提升犯台的能力,以擴大其「以武 促統」的效應,一再強調「寧失千軍、不失寸土」的原則,不斷叫囂「不排除 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面對台海可能肇生的軍事危機與軍事衝突的嚴峻局 勢,增加雙方意外衝突發生的機率。因此在國家安全的考量下,如何監控危機?

採取何種措施評估危機的危險程度?以及量測危機的成效為何?迥然成為決策 當局所關切之議題,故若能建立一套合理適切的危機預警系統,藉由量化指標 的測度,隨時監控兩岸軍事衝突發生的風險,研採防範措施及作為,將是有效 紓緩兩岸緊張的可行作法,這也正是本研究之進行建構危機預測量表刻不容緩 的工作。

不論任何危機或衝突發生時,基本上在發生之前均會有徵兆出現,在形成的過 程中亦有其蛛絲馬跡可循,而欲消弭危機最佳的方法是防患於先,而非坐等危 機浮現。因此,本論文研究重點是希望能將兩岸發生衝突時對中共決策因素的 影響程度,加以歸納分析研究,運用「灰色系統理論」之量化研究工具,歸納 出中共運用軍事衝突的原則與考量因素,並建構綜合性危機預測量表,評估中 共在軍事上對我威脅的程度,理出中共在決策因素影響危機特徵的線索上,以 提供決策部門對情勢升高的資訊掌握,探求因應對策,作為爾後台海兩岸危機 預測評估與監測的重要參考,進而維護國家安全永續發展。

關鍵字:綜合性危機預測、灰色系統理論、國家安全

(5)

Althoug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iwan and PRC are complex and uncertain, however the conflicts between both sides of strait are always the most concernedissues. As a matter of fact, PRC is eagerly willing to enhance its omni invasion abilities againstTaiwan in order to enlarge the effect of “to accelerate reunion by force”. Repeatedly, they emphasize the principle of “rather lose tremendous of armed forces then a bit of soil” and announce that they “never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solving Taiwan issue by force” constantly. While facing up to the rough situations of military conflict, the accident conflict probabilities are increased.

Therefore,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how to supervise and control crises, what is the proper method to analysis them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rises measurement have become concerning issues for decision making staffs.

Consequently, constructing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crises to supervise military conflict possibilities between both sides of strait by a measurable indication constantly and working out prevention measures is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releasing the tensions between both sides of strait. Thus, that i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is research to construct an early warning indication table immediately.

Before an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any crises or conflicts, basically, some hints will be revealed. The best way to eliminate a conflict is to prevent it from formation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its happening. Therefore, the focal poin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sis the affection scale of decision factors to PRC when conflicts happened between both sides of strait.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Gray System Theory” as a measurable research tool to sum up their principles as well as consideration factors for launching a militaryinvasion. Furthermore, in this thesis, a comprehensive crisis early warning indication table isdesigned to analysis the military threatensfromPRC.

Thus, Figures out some clues while their decision factors affectcrises characters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 units with increasing tension information and searchingfor response options. This will b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analysis andsupervise crises prediction between both sides of strait, in addition, to enhance national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risis in a comprehensive forecast, gray system theory, national security

(6)

目 次

摘 要... i

目 次... iii

表 次... iv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危機預測 ... 9

第二節 灰色系統理論簡介 ... 16

第三節 灰關聯分析 ... 28

第三章 國家安全與危機... 37

第一節 國家安全概論 ... 37

第二節 戰爭與危機、衝突的關聯性 ... 43

第四章 中共的戰略觀... 50

第一節 中共的戰略文化 ... 50

第二節 中共戰略觀發展概述 ... 56

第三節 影響中共對台之決策因素 ...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 69

第二節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 70

參考文獻... 71

(7)

表 次

表 1 危機的定義... 11

表 2 灰、概率、模糊的特點區別... 17

表 3 灰預測與傳統上的預測方法比較... 20

表 4 灰色系統理論文獻表... 23

表 5 新、舊世界秩序下的國家安全概念... 41

表 6 傳統安全與綜合性安全概念內涵之比較... 42

表 7 中共領導人戰略思維演進比較... 58

表 8 歷來中共主要領導人對台戰略佈局分析... 63

(8)

圖 次

圖 1 研究流程圖... 4

圖 2 研究架構... 7

圖 3 危機壓力表... 16

圖 4 原始數列轉化為遞增狀態... 19

圖 5 建模與預測流程圖... 20

圖 6 辨識係數( )對灰關聯係數之影響關係圖 ... 33

圖 7 危機階段(Crisis Phases)發展圖... 48

圖 8 衝突-危機-戰爭關係圖... 49

圖 9 設備工程人員教育訓練課程規劃圖... 69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一、研究動機

兩岸自從 1949 年分治以來,中共始終未承諾放棄對台使用武力,尤其是 1995 年李總統訪問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及 1996 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共認為台灣 有脫離中國的意圖,連續對台海試射飛彈,造成危機情勢遽升。而此期間,筆 者正於馬祖擔任連長乙職,記得當 1995 閏八月這本書出版時,我的營長曹志宏 將軍(馬祖的第一位將軍)就曾問我『營部連連長如果真的打仗你認為你可以守多 久』,我毫不思索就回答『三個月』而我的營長卻說『老弟啊!你別傻了,如果 你能守上三天國家就要發獎章給你啦!!』。也就是因為『三天』跟『三個月』

如此大的差距,讓我暗暗自許:未來只要我有能力一定建立一套危機預判機制,

增強自身的防衛及預警能力,期能發揮「先為不可勝」功效。

衡量兩岸間軍事衝突的潛在危機,自 1949 年中共建政之後,兩岸實引發之 衝突(危機)計有:古寧頭戰役、一江山戰役、八二三砲戰及九六年台海危機等。

歸納上述例證,而評估中共歷次對台用兵背景:當其認為面臨「安全受到威脅、

主權受到挑戰、領土受 到分裂、權力鬥爭難以擺平」(鄭浪平,1994)等重大問 題時,中共均會不顧主客觀情勢的不利, 以主觀意志發動戰爭。更值得注意的 是,當中共政權矛盾激化無法擺平時,利用民族主義的激情,會對外採取敵意 態度,以達到消除內部矛盾。另依中共歷年來對外用兵戰史之模式分析,會發 現均係依循下列五個步驟:警告、恫嚇、發動攻勢、撤軍、談判。(曾祥穎,1995) 目前台海兩岸關係雖充斥著複雜與不確定性,但在危機發生之前當會有癥 兆出現,形成的過程中亦必有其蛛絲馬跡可循。防患機先是消弭危機的最佳預 應之道,而非坐視危機浮現及擴大。是故若能透過建立一套合理適切的危機預 警系統,甚至能藉由量化指標的預測模式,掌控兩岸軍事衝突發生的風險,並 提供戰略決策部門對情勢升高的情資掌握,針對易產生危機狀況的關鍵因素,

投入適當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資源,隨時偵測可能肇發的危機因數,研採防範 措施及預應作為,將是有效舒緩兩岸緊張的可行作法,而這也正是本文進行危

(10)

二、研究目的

中共向為我國最大的安全威脅,在後冷戰時期,中共是世界上最大的共黨 國家,逐漸躍昇成為能夠主導亞洲事務的強權國家;對中共國家戰略思維及戰 略文化的加強認識,是處理兩岸危機預防工作之首務。中共自建政後在不同時 期皆有不同的國家安全觀,也產生不同的軍事戰略思維,從而指導其多次的大 規模對外用兵行動與外交政策。因此,本論文研究重點是希望將中共動武的各 決策因素,加以歸納分析,進而瞭解中共動武的原則與考量因素,俾能建構危 機預測量表,進行中共威脅之監控與評估,進而探尋各種緊急應變措施消弭危 機及防患於先的途徑。據此,本研究目的有三:

1. 評估中共對台用兵決策之關鍵因素,並依照各因素間的相對強弱程度及中共 軍事決策行為,歸納出我國危機管理最佳預應之道,以降低兩岸衝突的可行 性。

2. 建構危機預測模型,對危機預警作綜合性預判,監測中共對我軍事威脅的程 度。

3. 藉 危 機 預 測 建 構 模 型 量 表 , 對 決 策 者 或 相 關 社 群 提 供 危 機 認 知 的 標 準。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戰爭一直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不幸現象,為瞭解決戰爭問 題,各國不遺餘力的從事相關軍事研究,而軍事研究自然亦必須運用社會科學 的方法,藉科學與史學研究的經驗,將戰爭戰略的本質、手段、方法及目的等,

加以客觀的觀察、描述、分析及推理,尋求合理的解答。因此,本研究旨謹將 在建立「危機監測模型」,並由模型中獲得「危機量化指標」。在本研究過程中 引用的理論及方法介紹如下:

(一)灰色系統理論之灰關聯分析:

灰關聯分析的概念是對系統的各行為因素數列的態勢進行比較與計算,也 就是我們生存的空間中存在著若干個系統(社會的、經濟的等),這些系統間存在 著各種關係(如激發關係、約制關係等)。灰色系統理論提出了對各子系統進行灰

(11)

色關聯度(灰色關係度)分析的概念,尋求各系統中的子系統(或因素)之間的關 係,找出它們之間的數值關係。因此,灰色關聯分析是對於一個系統發展變化 態勢給予量化的度量。簡言之,灰關聯分析是分析離散序列相關程度的一種方 法。

(二)專家問卷調查:

透過學者專家深度訪談之方式,經專家經驗評估給予影響決策因素相對的 權數,以量化數值加以比較,藉由各因素指標數值與權重之間關係,作為各因 素相對重要性的排序及分析基礎,進而建構危機管理及危機預警系統之評估量 表。

(三)歷史研究法:

旨在描述歷史事實,並指出某一特定時空發生的歷史史實,抽離其特點,

以建立通則(Generalization)或定律(Law)(易君博,1984);亦即從歷史的角度觀 點,甚至歷史演變的關聯性,來探討事件的內在隱含意義及特徵。故本論文旨 在從中共戰略觀的歷史演進,來推論中共對外發動軍事衝突時,其內部及外部 影響因數,俾透視中共戰略內涵,利於危機指標界定,使得危機管理機制能探 尋危機的根本因素,杜絕危機肇發的預應策略。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茲說明如下:

1. 確定研究動機與目的針對中共的戰略文化、中共的戰略觀及中共對台政策 完成相關資料的蒐集

2. 針對相關文獻實施探討﹙質化分析〈歸納〉﹚,並完成問卷製作及調查﹙量 化分析〈灰關聯分析〉﹚

3. 依據質化分析及量化分析之結果建立「決策因素指標權重」及「危機預測 警戒值」,並依兩項產出評估項之乘積總和,建構「綜合性危機預測量表」

4. 以 1996 台海危機為實證,檢視「綜合性危機預測量表」可信度 5. 依據研究結果完成結論與建議

研究流程圖( 如圖 1)

(12)

圖 1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文旨在建構危機預測模型量表,作為維護國家安全之預警機制,故本研 究首先針對國家安全、危機、衝突與戰爭等基本結構性定義進行探討。再從中 共的戰略文化、戰略觀、對台政策等軍事行動之背景因素,推導兩岸發生軍事 衝突的「危機因數」,來探討影響國家安全之危機程度,以尋求的因應之道。在 研究的過程中,基於篇幅及研究資料蒐集的限制,無法對中共對台軍事行動及 戰爭過程的所有內容全面探討,諸就本文的研究的時間、空間、資料與內容範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中共戰略觀 中共的戰略文化

蒐集資料

文獻探討 問卷調查

質化分析〈歸納法〉 量化分析〈灰關聯分析〉

決策因素強弱指標之權重

危機預警系統之量表

結論與建議 危機預測警戒值

中共對台政策

實證分析

(13)

圍等部份加以界定如下:

(一)時間範圍:

本論文的研究的時間範圍係從中共建政(1949 年)後至 96 年台海危機的對 台軍事行動,其影響軍事因素及所造成的結果與評估預測的演變為限。

(二)空間範圍:

本研究主要針對台海之衝突中具規模性及引起國際注目之事件界定為:

1949 年古寧頭戰役、1955 年一江山戰役、1958 年金門炮擊、及 1996 年台海危 機等四場軍事衝突來探討。

(三)資料範圍:

蒐集與中共對台軍事行動的決策因素的相關資料,主要是以中國大 陸、

香港及國內的資料為主,並以國外的研究資料為輔,其中包括國內、中國大陸 及國外學者專家的論述及專著,國內外各大報與網際網路、期刊各類報導、博 碩士論文集。

(四)內容範圍:

本研究將包括以下內容:

1.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中共對台軍事決策因素造成對我國家安全危機動因之重 要文獻,並提出一危機預測系統機制模式、此危機預測系統衡量構面與指 標因涉及的範圍廣泛且複雜,有關定性的描述將不予特別探討。

2. 綜合諸多因素〈政治、經濟、戰略涵義、領土爭議、面子問題等〉構成的 系統,而系統各個要素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為了便利研 究,本研究將假設決策因素間之關係視為一般線性的關係。

3. 衡量危機預測評估模式中之「因素轉換過程」,內容相當複雜,各因素影響 預測系統的情形,難以描述清楚,本研究視此轉換過程為一黑盒子,亦不 作探討。

4. 諸如決策者的領導特質、情境因素、組織結構等,都是影響發動軍事衝突 決策因素的重要因數,其中大部分因素之量化工作極其複雜,而且有極高 的困難度。為了不涉及主觀判斷,本研究僅以專家經驗評估法及問卷對專 家和學者深度訪談,調查給予因數適當的分數,以求客觀具體。

(14)

二、研究限制 (一)資料限制:

就中共對台軍事行動之決策因素研究資料而言,中國大陸基本上是一個相 當封閉的社會,與西方的開放社會有所不同,對於軍事決策在黨內部仍具有相 當的政治敏感度,所以中共所發表的資料很多都為宣傳品。因此關於中共內部 所公佈的資料仍有隱晦不明之處,在蒐集與應用上多有桎梏,反而增加研究工 作的困難,故資料蒐集將不盡完備;其次,對於較易取得資料如:官方檔、中 共領導人言論、書刊、雜誌等,其內容與事實的差距為何,非外人所能充分理 解,其信度及效度往往大打折扣,也令人無法掌握實情,是以竭力透過國內外 相關圖書、網際網路蒐尋,以彌補不足。

(二)決策過程本身的侷限性:

有關於中共對台軍事行動決策過程的研究,是一個非常動態的複雜過程。

並且關係各層次的決策者在各種不同環境、時空、戰略文化及思維的影響和制 約下,在「黑箱」裏面所進行的活動,因而不易探知。

(三)中共對台用兵的決策因素內容龐雜,具有高度複雜性與專業性:

所以在因素評估上其影響互為重疊,為了便於建構危機預測量表,擬利用 歷史文獻將中共對台決策因素的界定為具有線性累加之獨立性,並藉由學者專 家的專業知識與經驗進行運算數據的蒐整,因此衡量的指標具有相對性,灰性 並非絕對性。

(四)在中共對台的決策過程中,其涉及的層面極為廣泛,包括政治、

軍事、外交、心理、經濟等多元面向:

本研究僅就軍事角度的層面探討對中共決策因素之影響,因此在建構危機 預測量表時難免有所侷限。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係針對中共的戰略文化、戰略觀、對台政策等相關議題的客觀形勢

(15)

的決策因素,以灰關聯分析將問卷所得之數據加以運算,藉以排序各因子間的 重要程度建立「決策因素指標權重」,作為決策者分析中共可能對我威 脅強弱 程度參考指標,以採行危機管理策略最佳化處理之依據。

在建構「危機預測警戒值」方面,以我方立場而言,藉由過去平時兩岸之 間無明顯的衝突或危機事件發生為各決策因素之標準值,與兩岸從中共建政以 來發生的衝突或危機事件之各項因素為評估值,兩者間的比值視為「危機預測 警戒值」,以建立綜合性危機預測量表模型之基礎。

本研究依「決策因素指標權重」及「危機預測警戒值」兩項產出評估項之 乘積總和,建構「綜合性危機預測量表」,預判中共可能行動﹙軍事、非軍事﹚,

對我方所造成之風險、威脅及造成危害之急迫性,透過危機管理系統,提供決 策單位,完成判斷並做出我方因應之道,達到先期預防,先期準備,使危害降 至最低。研究架構圖(如圖 2)

(16)

二、章節安排

本論文架構,將研究內容區分為六個章節加以探討,茲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流程、研究架構、研究 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理論及相關文獻回顧」,區分三部份,第一部分包括危機預測相關文 獻做回顧,第二部分針對就模型所使用灰色理論分析工具等方法的簡 介及文獻回顧,第三部介紹灰關聯分析之探討原理及運用的方式作概 要探討

第三章:探討「國家安全與危機」,區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探討國家安全之結構 性定義,第二部份著眼於戰爭、危機與衝突結構之相互關係。

第四章:為「中共戰略觀的探討」;第一部份針對中共戰略文化的形成來源,從 傳統的戰略思想、近代中國歷史中有關戰爭經驗的影響等分析,歸納 出中共對外軍事行為動的特質;第二部份探討中共在戰略環境的影響 和制約下,經由對威脅的認知,經過輸入、轉化、輸出過程而產生對 外政策的構想;第三部分從中共對台發動軍事行動所切入的構面與觀 察角度,並加以綜整為評析衡量之關鍵決策因素,以作為危機預測之 評估量表模型研究之基礎。

第五章:為「量表模型建構與實例驗證分析」以中共對台軍事行動之決策因素,

構建一套衡量危機預測模型評估量表,模式建構主要區分二個階段,

首先介紹灰色系統理論之灰關聯的概念,再依據深度訪談調查專家意 見賦予各因數相對分數,對整個模式的實施步驟做評估因素之權重;

同時建構危機預測警戒值,做為綜合危機預測評估量表之量化基礎。

第二階段採用綜合性危機預測量表為依據做為 1996 年台海危機實證進 行分析比較及憶測推論。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就整個研究過桯中所獲得之結果及心得,作為研究發現 部份,據以從危機管理中建立預警系統量表,作為國軍及政府相關決 策部門對危機事件處理之因應措施及策略調整的參考依據,並對於國 家安全機制提出研究建議,以期後續研究目標。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與本研究相關之危機預測文獻作一歷史性的回顧,及研究工具 理論-灰色系統理論及灰關聯分析做一般性的簡介及文獻回顧,藉由文獻探討 使本研究更臻完整。

第一節 危機預測

一、危機之特徵與定義 (一)危機的特徵

國際學者赫曼(Charles F. Hermann)將危機視為是一種情勢,威脅到高度優 先的目標、反應的時間受到限制、決策者對危機的發生感到驚訝。(Charles F.

Hermann, 1972)。宓爾本(Thomas W. Milburn)即認為「危機」將隨不同的決策層 級及處境,而有不同的意義,最佳之方法乃依其所要探討的「主要面向」

(Dominant Aspect)來認定(Thomas W. Milburn,1972)。斯耐德(Glenn H. Snyder)及 戴辛(Paul Diesing)則直指國際危機是二個或多個國家間在衝突中的連續互動,

較少發生戰爭,但也包括對高度戰爭危險的認知(Glenn H. Snyder & Paul Diesing, 1977)。由此觀之,危機的要素包括兩國間存在嚴重的衝突、對一國形成威脅、

緊張情勢逐漸昇高、警覺到戰爭、爆發的可能等。誠然,當情境具有下列特徵 時,就是「危機」:決策者能察覺到所受威脅(threat)的價值是重要的,並加以關 切;其之發生乃非預期者,以致無一套計劃或任何存在方案可茲處理;在價值 損失前,可供決定並採取行動的時間相當短(Thomas W. Milburn, op.cit.,p.262),

以上均算是危機的特徵即危機的急迫特性。有部分學者認為危機不可能完全轉 化為機會,對該事件的變化會帶來風險,但充其量只是事前之預估,不能完全 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無它,認為對事件危機變化作反應處理之時間,非常有 限且緊迫,無法充分的防備。學者菲克(Steven Fink)認為:「危機是一段不穩定 的時間與狀況,迫切需要當事者作出決定性的變革。如果變革時局勢不會惡化 就有轉機,兩者之機率通常各半。」(Steven Fink , 1986;韓應寧譯,1988)。,

另者道通與鄧肯(Dutton ﹠Duncan)則認為「危機」通常與威脅或逆境等的意涵 交互使用,因此,他們認為:「危機」乃個人或一群個體,對「若不採取某些型

(18)

Duncan,1987)的認知。

綜合上述論點,本研究對當代「危機」特徵有如下陳述:

1. 危機是一種情勢的轉變,且有能力繼續發展成重大的威脅和傷害。它對於 決策者的高度利益構成威脅,也是國家內外環境巨烈的改變。

2. 在第一時間差之內當事者必須立即決定與反應,決策者能審慎充分評估時 間很短暫。

3. 危機往往是非意料中之突發狀況,威脅著國家的主要價值。

4. 常伴隨著高度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5. 危機處理有數種方案可供選擇,其中包含一重要的關鍵點, 任何一選擇都 將對當事國基本利益有重大之影響(陳一新,1988)。

6. 乃對個人或組織具「威脅性」的情境或事件;如處理不當,將產生負面的結 果,並影響組織目標的達成者。

二、危機的定義

“Crisis”一詞源自希臘醫學上的文字“Decision”,原意為指病人陷入困境,

而其病情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點(Key Point);後引申為“Decision”(決策)之意(Burke Robinon1979)。因此危機是惡化之前兆,也可能是轉機,這就要看決策者怎麼 樣在緊急的情況下作最妥善的處理(Colin Gray,1982)。在韋氏(Webster’s)字典把

「危機」解釋「生死存亡的關頭」,乃具決定性、關鍵性的一刻,亦即「轉機與 惡化的分嶺」( Steven Fink ;韓應寧譯,前引書,頁 20)。在國際政治學上的危 機乃是指一行將急速發生的事件,它將構成國際不穩定和傾向使用暴力的因素。

在中國幾千年以來就把「危機」視為「『危』險」與「『機』會」的代名詞。

而「轉危為安」、「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又隱含著「再生」之意,藉著處理與 度過危險的機會,使我們瞭解如何發揮潛能,以避免爾後又生障礙。不同組織 的文化及決策者之價值觀均各異,決策者獨特的「人格」特質,對壓力的承受 或情緒上的反應亦不同;也許某人認為「危機」者而他人卻視為「機會」,導致 學者們對「危機」之認定亦莫衷一是,此亦即我國老子《道德經》所指出的「有 無相生、難易相成」。事實上,兩者彼此互動,甚難從單一構面予以界定(解宏 賓,1998)。對個人涵意而言,危機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於外來變故所引起的內 在反應,通常會使人一時陷於失去應付的能力。其具體的意義則是「當一個人

(19)

重要的生活目標遇到障礙,他利用過去一貫解決的方法」;也就是說「危機就是 平衡狀態受到破壞」(林杏霞,《壓力、危機與調適》)。

最早對組織危機概念作有系統之建構者,首推赫曼(Hermann),其依三項標準 來判斷危機情境:

1. 威脅組織或決策單位高度優先價值或目標。

2. 在情況急遽轉變之前可供反應的時間有限。

3. 對組織或決策單位而言,危機乃是未曾意料而倉促爆發所造成的一種意外 驚訝。學者比琳(Billing)對赫曼所提出的三項標準中「意外」、「時間」的限 制則應再予以界定清楚,雖赫曼有以上敘述缺失存在,但對其危機情境的 認定,卻提供了良好的依據。因此許多學者相繼地對危機概念提出看法,

茲引若干學者對危機的界說整理如下(如表 1):

表 1

危機的定義

學者 年份 危機的界定 Wiener

and Kahn

1962 強調危機的十二意涵:

1. 危機經常是一種連續性開展的事件和行動的轉捩點。

2. 危機是一種情境,需要參與者高度的投入與參與。

3. 危機威脅組織、參與者的目標和目的。

4. 危機之後常產生決定性後果,進而影響參與者的未來發展。

5. 危機是事件的一個轉捩點,會產生一組新的環境。

6. 危機在評估情勢與適應措施規劃過程中,會產生不確定性。

7. 危機將造成對於事件及其效果控制的降低。

8. 危機強化緊急感,因而導致壓力和焦慮。

9. 危機是一種環境,其中參與者可以利用的資訊相當匱乏。

10. 危機增加參與者時間的壓力。

11. 危機改變組織之間的關係。

12. 危機增加參與者之間的緊張。

Robinson 1972 危機的判定可以用下列三項特質來做考量:

1. 對事件起源的確認。

2. 可供反應的時間。

3. 危機事件相關人所承擔的風險,亦是該危機事件對當事人所 可能造成其價值的實現或損失。

Hermann 1972 認為危機是一種含有下列三點的情況:

1. 威脅到決策單位高度順序的目標。

2. 在決策尚未改變之前,可供反應決策的時間有限。

3. 當危機倉促爆發時,決策單位的成員感到驚訝。

(20)

表 1(續)

學者 年份 危機的界定

Fink 1986 認為危機是一段不穩定的時間和不穩定的狀況,迫切要人做出決 定性的變革,其結果若不是惡化就會有轉機,兩者的機率通常各 一半,然而決定大局的還是當事人。

Brecher 1978 認為危機情境的形成須滿足下列四種充份且必要的條件,並能夠 為決策階層所知覺者:

1. 係因內、外環境變遷所致

2. 該情境威脅到組織或決策者的基本價值觀念與信念 3. 該情境引發敵對狀態的可能性增高

4. 該情境直接威脅到組織或個人的目標,而反應的時間有限 制。

Reilly 1987 認為組織危機系具有下列五種屬性:影響範圍大、急需迫切的注 意、具有意外的成分、必須採取行動、超

織控制的範圍。

Mitroff and Pearson

1993 認為當情境具有下列特徵時,就是危機:

1. 決策者能察覺其所受威脅的價值是重要的,並加以關切 2. 其是非預期的,以致於並無一套計畫或任何現存方案可用來

處理危機

3. 在價值損失之前,可供決定並採取行動的時間相當短暫 吳定等

1996 從公共政策及行政學的觀點認為,危機係指政府或組織在未預警 的情況之下,突然爆發的情境或事件,它可能威脅到國家的生存 發展,或帶給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或其他不良的後果,迫使 決策者必策須在極短的時間內作成決策,並採取行動,以使災害 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李宗勳 1999 認為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發爆發,帶給人民生命、產嚴重損失,

迫使決策者須於短時間內做成決策,採取行動以降低損失的事 件。

李炳友 1999 界定為危機係指組織本身與環境互動中所造成的一種對組織目 標與生存,具有威脅性的情境或事件,決策者須在有限的時間與 不確定的資訊下,做出關鍵性的決策。

熊嘉宏 2001 將危機定義為系統或組織決策者受內外環境的威脅,需在有限的 時間與資源下被迫儘快作出決定。

由以上各學者對危機的定義來看,筆者綜整上述學者對危機的定義,結合 本研究的主題,將危機界定為:「當國家或組織目標受到外在敵方威脅時,實質 影響生存發展受到重大損失的考驗,迫使決策者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下,以不 確定感被迫做出決擇。」

我國在危機領域的相關方面研究起步較晚,尤其在兩岸軍事衝突的研究方 面,必須借鑑學習其相關方面的研究甚多,因此關於危機相關學派領域的文獻,

(21)

探討如下:

(一)國際關係學派

目前已發展出的理論架構概略分為戰略研究、和平研究及安全研究等三大 領域,有關心理、社會或國內衝突的研究則不包括在內。該等學派認為危機或 衝突的起因為政治、種族、軍事、文明與經濟衝突等五項。國家面臨衝突,通 常先設法控制、使用和平方式解決,最後才是使用武力(林碧炤,1996)。

(二)歷史學派

其代表人物雷柏(Richard Ned Lebow),他將外交史中的危機事件,做系統的 分類(敵意的合理化、附加危機、邊緣策略),再運用決策理論的三個角度(官僚 體系、國內政治、決策者本人的認知)加以分析,為早期研究危機處理,開拓了 新境界(林碧炤,1996)。

(三)組織理論學派

該學派強調組織的決策過程,著重於危機爆發時心理強烈的震撼與驚訝,威 脅的強度與時間限制,所共同形成決策者的外在環境限制。強調三個面向,包括:

1.政府行動是組織的產出,而組織正是扮演行動者的角色。

2.組織提供實質的能力,供決策者在面對問題時政策選項。

3.組織產出結構,為決策者的決策情境等(Michael Brecher, 1996)。

(四)預期效用學派

該學派由麥士魁塔(Buenos de Mesquita)及詹姆士(Patrick James)所提出,主 要強調預期效用在危機對局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攻防雙方預期效用的得失,很可 能是促成戰爭爆發與否的關建。該學派對於戰爭的發動、危機升高、聯盟形成與 瓦解、戰爭的成本代價等,都有不可忽視的貢獻。但對於如何精確計算預期效用,

雖有不同的公式,但都缺少說服力(Urs Luterbacher & Michael D. Ward,1985)。

(五)軍事文化途徑

該理論強調軍方的行動偏好,認為當軍事文化成型時,不同文化會有不同 的軍事行為。因此掌握敵方軍事文化的脈動,就等於掌握該國未來的行動方向,

故該理論具有局部預測的效果(Jeffrey W. Legro, Spring 1994)。

(22)

(六) 理性分析途徑

即在危機發生後,依得失的比率(cost/benefit),列示方案抉擇之優先順序,

並以此為根據來處理危機。採用此途徑的學者主要為權力政治學派、戰略研究 者(朱張碧珠,1993)。但此學派者所強調的得失比率必依據與對方的互動變化,

而不依據固定僵化的模式,其缺點為得失的成本究竟為何,仍無清楚的界定。

(七) 議題管理

所謂議題是指威脅環境或組織的因數。該研究途徑出現於一九七 0 年代,

早期被運用於企業管理、公共關係、廣播電視等領域,後來逐漸轉化到國際政 治等相關領域。如美國前國防部長裴利所提出的「預防性防禦(preventive defense)」的新安全戰略,就是以議題管理方式進行預防性的處理危機。議題管 理強調的是主動積極的議題管理策略,在議題剛出現或尚未浮現之際,就搶得

「議題管理」先機(吳宜蓁,1998)。

從以上文獻的回顧,是否能以務實的觀點,合理的運用在兩岸特殊的環境 背景上,則須再深入探索觀測,此亦為本研究必須審慎評估的關鍵問題。

二、危機預測 (一)危機預測的意義

危機預測的內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研究危機理論時常常會運用 危機意識、危機預測、危機警示、危機管理、危機處理等指標性的理論與實務,

對危機困境提供某種程度解析,在危機未發生前能評估可能風險意識的警告、

規劃、管理、轉嫁做好事前防範,危機管理著重在爆發期的因應對策,而危機 管理,尤應重視潛伏期的發掘或是危機事件已發生了,避免事態的擴大招致慘 重的損失,有亡羊補牢的功效。

危機發生時,可能涉及個人的生命財產的傷害,也可能涉及國家存亡絕續,

所以危機預測是一門風險控管的科學。尤其是危機預測所提供的危機預警作 用,更能發揮防範效用,對於企業界未來投資的風險評估,也有一定程度的幫 助;政府及國軍在危機處理時,作為解決軍事危機的重要機制,又可作為診斷 危機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具有標本兼治解決危機的功效。因此危機的目標在 於化解、避免及緩和的作用。如能在任何危機尚未形成之前即先加以化解,這

(23)

x

是上策;雖不能阻止危機的發生,但能避免受到其不利影響,這是中策;雖不 能避免,但仍能緩和其衝擊,使損害減到最低限度,則也還是不失其為下策。

但無論上中下,都不容易,其關鍵之所在即為先知,而如何能夠先知,則又還 是有賴於預測。

(二)危機預測之相關文獻

國內學者朱延智博士曾提出「危機的生命週期理論」架構,包含五大方面 的網路(朱延智,1999):(1)危期醞釀期;(2)危機爆發期;(3)危機擴散期;(4)危 機處理期;(5)危機處理結果及後遺症期。所謂的「危機醞釀期」表示這個時期 的徵兆雖不明顯,但能掌握危機的警訊,若能及時處置,扼殺危機於無形,將 會化解一場危機風暴;因此危機預測的時機是在危機的生命週期的醞釀期就發 生了,若忽略警訊,喪失先機,預測的功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而變成大 危機的爆發。

目前國內對危機預測的運用,在實務及學術界得到廣泛成功的應用在商業及 金融相關領域,大都偏向於企業財務,金融、匯率為主,在探討上均有不錯的 發展與結果(見附錄一)。少部分是針對身體及校園危機的預測,對於國家或軍事 上的運用極為空洞,目前國內學者專家都以危機管理及危機預防的探討為主 軸,然三軍大學張鵬初將軍的研究論文「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 張鵬初,2000)。

之危機預警模式之建立,提及危機預測是由危機預測量表及危機檢測工作兩部 分組成的描述。另國內學者朱延智博士曾對「軍事痛苦指數」的整體架構提出 說明,將測量危機之軍事痛苦指數量表區分九級,以「生命週期」的結構變化 形成不同的危機程度,期能發揮危機預警的功能。菲克(Steven Fink)在其所著「危 機管理」一書中,以兩項變數來衡量潛在危機的威脅性,其分別為危機影響值 與機率因素來說明危機的壓力(如圖 3)。當危機壓力落於紅色區時,就表示危機 的影響值及發生機率均偏高,此時若不採取任何措施恐就難以轉危為安了 (.Steven Fink, ;韓應寧譯,前引書,頁 36。).。以上所述只能針對危機預測評 估區分加以說明,但作為量化評估指標的運用,均缺乏實際有效的運算功能,

讓人不免有美中不足之憾。

(24)

圖 3 危機壓力表

第二節灰色系統理論簡介

灰色系統理論係(Grey System Theory)由大陸學者鄧聚龍教授於 1982 年提 出,(Deng,1989)內容揭開了人類認識系統本質的面紗,提出在部分已知資訊 (information)狀態下處理系統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法。他指出人類對於自 於生 態系統提供給人類的資訊不完全,所以呈現的顏色是灰色的,「灰色」本身代表 的意義是不確定性,是介於「黑色」與“白色”之間,所以訊息不完整的系統,

稱之灰色系統或灰系統。資訊不完全是灰色系統的基本特徵和對系統研究的基 本出發點。灰色系統理論以資訊不完全系統的行為表現、行為內涵、行為關係、

行為環境的層次性、動態性、信息性、量化性為主要目的。而灰關係表示訊息 不完全確知之關係。在這少量的局部的資訊狀態下如何去對系統進行研究,進 而刻劃系統的全貌,這就是灰色理論探討的中心主題。強調在資訊貧乏狀態下 去挖掘系統的本質,並補充資訊使系統的灰色狀態轉化成白色狀態。它不同於 概率及模糊的特點(如表 2)(鄧聚龍,2000),因此該理論主要是針對系統模型之 不確定性及資訊之不完整性之下,進行關於系統的關聯分析(Relational Analysis) 及模型建構(Constructing a Model),並藉著預測(prediction)及決策的方法來探討 及 瞭 解 系 統 。 灰 色 理 論 的 應 用 範 圍 極 廣 , 主 要 能 對 事 物 的 「 不 確 定 性 (Uncertainty)」、「多變量輸入(Multi-Input)」、「離散的數據(Discrete)」及「數據的

(25)

不完整性」做有效的處理(吳漢雄、溫坤禮、鄧聚龍合著,1996)

表 2

灰、概率、模糊的特點區別

灰色系統 概率論 模糊集

內涵 小樣本不確定 大樣本不確定 認知不確定

基礎 依據 手段 特點 要求 目標 思維方式 信息準則

灰朦朧集 信息覆蓋 生成 少數據

允許任意分佈 現實規律 多角度 最少信息

康托集 概率分佈 統計 多數據

要求典型分佈 歷史統計規律 重複再現 無限信息

模糊集 隸屬度函數 邊界取值 經驗(數據) 函數 認知表達 外延量化 經驗信息 資料來源:「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鄧聚龍,2000,頁 2。

一、灰色系統理論的範疇 (一)因果關係(Reason And Cause)

大凡世界上之任何事物均具有因果,灰色系統理論也不例外。不過在灰色 系統理論中所談論到的因果關係是由灰因、白因、灰果及白果四種關係所相互 配對而組成四大類別:(吳漢雄、溫坤禮、張廷政、張偉哲合著,2000)

1. 白因白果:銀行存款,存款一定,利息固定。

2. 白因灰果:AIDS 及豬隻口蹄疫受害率為“灰”。

3. 灰因白果:某人忽然腹痛但原因不明或高速公路突然塞車。

4. 灰因灰果:三斑蚊及豋革熱之漫延。

(二)灰色系統

對整個系統而言,可以分為下面三個種類:

1. 白色系統:系統內訊息完全明確。

2. 灰色系統:一部份明確,一部份不明確。例如人體為一灰色系統,其 明確的部份有:

(1) 外部:外表資訊很明確,如五官、身高及體重等。

(2) 內部:器官構造,血壓大小,脈博及心跳次數。

(26)

(3) 不明確的部份則有:思想的傳遞方式、記憶速度、思考模式、 穴道的 位置、數目及作用等等。

3. 黑色系統:系統內訊息完全不明。

二、灰色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

灰色系統內容包括灰生成、灰關聯、灰建模、灰預測、灰決策、灰控制、

白化涵數等,分述如下:

(一)灰生成(Grey Generation):

灰生成即為補充資訊之數據處理,這是一種就數找數的規律方法,在一些 雜亂無章的數據中,設法將其被掩蓋的規律及特徵浮現出來,找出特徵並加以 處理,使之顯現出漸為明晰之規律,稱為數據序列的白化過程。換句話說,我 們利用灰生成手段降低數據中的隨機性,並提升其規律性。如層次轉換、互補 規律引用、內涵顯露與轉化、量化。在灰色理論中常用的生成方法有:

1. 灰關聯生成(Grey Relational Generating;GRG):將數據依實際情形在不失真 之下所做的數據處理。

2. 累加生成(Accumulated Generation Operation;AGO):將數據依次累加。

3. 逆累加生成(Inverse Accumulating Generation Operation; IAGO):累加生 成的逆運算。

4. 插值生成:除了累加和逆累加生成之外數據處理方法,利用現有之數據及 慣用的數學方法建立其間的數據。

鄧聚龍建立灰預測模型之概念為對原始數列進行累加生成(AGO),將無規 律且呈離散狀態的原始數列轉化為遞增狀態(如圖 4)(Deng,1989)。再以ex曲線 逼近,進而找出該遞增曲線的趨勢關係,並預測該曲線於下一點的數值。再透 過逆累加生成(IAGO)將遞增曲線還原,即可求得實際預測值。

(27)

圖 4 原始數列轉化為遞增狀態

(二)灰關聯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這是在灰色系統理論中分析離散序列彼此間的相關程度的一種測度方法。

建立整體比較機制、克服兩兩比較的局限性。吸收距離空間的量化特性,吸收 點集拓樸空間的整體比較內涵,升華成為灰關空間。灰色關聯分析具有少數據 及多因素分析的特點,可以彌補統計迴歸上的缺點。

(三)灰建模(Grey Model Construction):

這是利用生成過程的數據,從序列的角度剖析一般微分方程的構成條件,

然而近似地滿足上述條件的序列,建立一組灰差分(Difference)方程與灰擬(Psudo) 微分方程之模式,稱為灰建模或模型之白化。一般可以分成下面幾種:

1. GM(1,1):表示一階微分,而輸入變數為一個,一般做預測用。

2. GM(1,N):表示一階微分,而輸入變數為 N 個,一般做多維關聯分析用。

3. GM(0,N):這是 GM(1,N)表示零階微分,而輸入變數為 N 個,一般做多維關 聯分析用。

建模與預測流程圖(如圖 5)

(28)

圖 5 建模與預測流程圖

(四)灰預測(Grey Prediction):

以 GM(1,1)模型為基礎對現有數據所進行定量的預測方法,實際上則是試 圖找出某一數列中間各個元素之動態狀況及未來發展。灰預測包括:數列預測,

是灰色預測的一種通用方法;系統預測,系統在多種因數作用下,對其發展變 化進行預測。灰預測與傳統的預測方法比較(如表 3)所示。

表 3

灰預測與傳統上的預測方法比較 數學的方式 所需最少

之數據

數據之型 態

數據之間隔 準備 時間

數學 需求 簡單指數型 5 至 10 個 等間距 短間隔 短 基本 Holt’s 指數型 10 至 15 個 同趨勢 短或中間隔 短 稍高 Winter’s 指數型 至少 5 個

以上

同趨勢且 具規律性

短或中間隔 短 中等 迴歸分析法 10 或 20 個

以上

同趨勢且 具規律性

短或中間隔 短 中等

(29)

表 3(續)

數學的方式 所需最少 之數據

數據之型 態

數據之間隔 準備 時間

數學 需求 Causal 迴歸法 10 個以上 各種型態

相互混合

短、中及長 間距

長 高等 時間序壓縮法 2 個峰值以

同趨勢且 具規律性 且可自我 調整

短或中間隔 短 (稍 長)

基本

Box Jenkins 法 50 個以上 等間距 短、中及長 間距

長 高等 灰色預測法 4 個 等間距及

非等間距

短、中及長 間距

短 基本

資料來源:「灰關聯模型方法與應用」,吳漢雄、溫坤禮、張廷政、張偉哲,2000,

頁 5。

(五)灰決策(Grey Decision Making):

灰決策一般指測度空間的決策。測度空間是目標極性一致化的空間。測度 是目標樣本的抽象,在測度空間,測度大,可以代表效益好也可以代表損耗小,

可以代表樣本適中。當發生了某個事件,因為考慮的對策情狀不同而有不同的 效果,此時將對策和 GM (1,1)模型結合所做的決策稱為灰決策。

可分成三種:

1. 灰色局勢決策(含層次決策等) 2. 灰色線性規劃

3. 灰色整體規劃

(六)灰控制(Grey Control):

灰色控制則是通過系統行為數據,尋求行為發展規律,預測未來的行為,

當預測值得到後,將此一預測回授至系統,以進行系統控制的一種法則。每個 採樣時建立一個動態模型,因而時間變、參數變、行為變、控制變,以適應不 同躁音、不同參數、不同要求、克服了處理隨機過程的困難,提高了控制的真 實性和精度,增加了適應性。

(七)白化函數:

屬於某區間的灰數,在該區間內取灰數時,每個數被選取的機會都相等時,

稱為純灰數;而當選取機會不相等時,也就是有偏好產生時,可以以一個函數

(30)

來表示其偏好程度,稱為白化函數。

三、灰色系統理論的發展與應用 (一)灰色系統理論的發展

一九八二年,國外期刊「系統和控制通信」發表了大陸華中理工大學鄧聚 龍教授的一篇論文「灰色系統控制問題 」,宣告了灰色系統理論的誕生。一九 八二年以來,出版了灰色系統(社會、經濟),灰色控制系統、多維灰色規劃等二 十種灰色系統專著;英國的(Student-Teacher Interface System)於一九八九年發 行英文版「灰色系統」期刊,已發表論文約 300 多篇。國外期刊有 IEEE、「控 制論與系統」、「國際控制」期刊等發表灰色系統論。許多國際學術會議、如第 一屆不確定性建模和分析國際會議、國際模糊學術會議、國際作業研究學術會 議都 接受了灰色系統論文。DIALOG and Math Review 等國際情報檢索中心和 文獻索引期刊,以灰色系統作主題檢索。這表明灰色系統已發展成為一個新的 學科。

(二)灰色系統理論的應用

灰色系統理論在鄧聚龍教授之提倡後,經各界學者之推廣與努力下,已獲 得相當豐碩之成果,灰色理論是一種較新且發展潛力之研究方法,特別適用於 預測分析,其應用範圍廣泛,諸如民生產生毛額、物價、交通運輸、電力消耗、

災害防治、農林魚牧、水力規劃、氣象等方面之預測,因此其應用之範疇是橫 跨社會、管理、醫生、教育、經濟、軍事、農業、金融、氣象、生態等眾多領 域。國內從事灰色系統理論研究的學者亦為數不少,且已有學會之組織與刊物 之發行。

四、中共在灰色系統理論的發展與應用

中共在灰色系統目前已應用到農業、經濟、社會、生態、氣象醫學、控制、

地理、歷史、體育、管理、政治、水利、地質、地震、環境等數十個領域。尤 其是軍事領域,灰色系統在軍事方面的理論與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如軍事 目標的識別、戰役的灰色局勢分析、火砲分配的灰色局勢決策,戰機飛行事故 率的灰色預測、雷達目標的識別、大炮射擊精度因素的灰關聯分析、灰色系統 在軍隊後勤管理方面的應用、目標搜索的灰策略。

(31)

中共國防部為滿足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學習並應用該理論於軍事實務上,委 託空軍指揮學院、南京工程兵學院、海軍潛艇學院、國防大學、二炮指揮學院、

海軍電子工程學院、空軍武漢指揮所、鄭州高炮學院等陸、海、空三軍人員合 編一本「灰色的軍事領域」,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於一九八八年六月出版,第 一次共印刷柒仟本。(鄭定洲,2001)

中共在運籌學的領域有線性規劃、運輸理論、整數規劃、分派問題、目標 規劃、對局理論、馬可夫鏈等,中共在一九九二年已將這些運籌學的數量工具、

配合灰色系統理論而發展出另一套理論,其內容包括:非等權目標灰局勢決策、

全局協調灰色局勢決策 、灰色線性規劃、灰色運輸問題、灰色整數規劃、灰色 分派問題、灰色目標規劃、灰色多層次評估模型,其中灰色馬可夫鍵在糧食產 量的預測及水庫水資源的預測分析等各方面皆非常準確。

五、灰色系統理論相關之文獻回顧

灰色理論是以顏色命名,表示部份未知,在研究調查對象的本質、結構等 不完全瞭解下發展而成。且在應用上具備不需太多數據樣本及毋須對研究樣本 之母體分配做許多嚴格假設之優勢。因此學者專家對灰色系統理論的運用多採 灰關聯分析及灰預測等估算做研究,以下即針對灰色系統理論之文獻作回顧整 理如後:(如表 4)

表 4

灰色系統理論文獻表 葉哲維

2001

應用灰關聯分析方法於 嬰幼兒汽車安全之舒適 度探討與評價模式建立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嬰幼兒汽車安全座 椅之舒適度問題。主要可分為兩大重點:

一、應用生理量測實驗來探討三組安全座椅 角度與四種軟墊材質之力學舒適度。二、應 用灰關聯分析方法建立舒適度評價模式,以 彌補主觀舒適度評量之不足,並利用 Visual Basic 程式語言建立一針對嬰幼兒汽車安全 座椅之舒適度評價系統。

(32)

表 4(續) 張淑卿 1992

多屬性決策方法之模擬 分析比較

透過模擬實驗設計分別以方案數、屬性數、

權重分配以及資料分配型態為模擬參數,針 對屬性資訊特徵屬於基數型態之簡單加權 法、層級加權法、ELECTRE 法、TOPSIS 法及灰關聯分析法等五種方法排序結果之 誤差均方、絕對誤差、最佳方案之一致性、

排序結果相同之方案數、權重與排序結果之 交叉分析、Spearman 等級相關係數等七項 為衡量準則,進行五種方法之模擬比較。綜 合整理模擬分析之結果,發現資料分配型態 對各種決策方法之整體評估表現影響較 大,而權重分配的影響力較小。

施向陽 匯率變動預測模式之研 究

藉由對迴歸估計方程式(Regression Estimate Equation)、倒傳遞類神經網路 (Back-propagation Neural)、灰模型(GM(1,1)) 等預測模式的研究、比較,尋找較有效的匯 率變動預測模式,且經由模式的建立來實證 新臺幣/美元長期匯率變動是否符合國際 收支平衡理論(Balanc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相對購買力平價說 (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ory)、

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模型(Flexible-price Monetary Model)等之匯率決定理論所言。

楊修懿 2000

共同基金績效評估與淨 值預測-灰色系統理論 之運用

本研究使用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關聯分析 法進行共同基金的績效評估,並利用灰色系 統理論中的灰預測來做淨值預測。研究對象 為投資國內的開放型股票型基金,共計有 104 檔基金,研究期間則從民國 88 年 2 月 4 日至民國 89 年 12 月 27 日,每檔基金取得 510 個日淨值。

廖珩毅 2000

灰色系統與模糊理論在 旬入流量預測之研究

利用灰色模糊系統模式預測石門水庫旬入 流量。以微分水文灰色模式 DHGM、灰色 源模型 GM(1,1)、ARX 模式三種模式作為 旬流量的預測。發現使用灰色源模型 GM(1,1)的旬流量預測效果最佳,尤其在非 汛期時期,GM(1,1)的旬流量可準確預測,

但在汛期期間,GM(1,1)因為颱風對旬流量 影響很大,旬流量預測不佳。因此,本文以 灰色結合模糊理論模糊理論提出灰色模糊 系統模式(GFSM),找出颱風對石門水庫旬 入流量之影響模糊隸屬度,配合灰色系統的 預測以期增加旬流量推估之精準性,發現汛 期的旬流量預測比 GM(1,1)要準確。

(33)

表 4(續) 謝毓玲 2001

在總量管制下工業區污 水處理廠之擴充策略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發一個模式來分析工業 區污水處理廠與河川水質的關係。此模式分 為三個部份:

1. 利用「灰預測」來估計工業區廢水的成 長。

2. 採用一個水質模式來計算所選之河川 各支流及各污染源(含工業區所排放的廢 水)對該河川水質的影響,並利用「灰色規 劃」來求在符合河川涵容能力下的污染量。

3. 分析工業區內公共污水處理廠處理容 量在總量管制下的極限(及可擴充的年 限)。本研究並選取了中部的一條河川、其 支流、及其附近工業區之污水處理廠做實例 驗證。結果顯示工業區符合放流水標準的廢 水量主要受限於放流口處河川的水質。各工 業區的廢水排放量仍會受到河川下游水質 的限制。

鍾朝欽 2001

灰色模糊控制器在 pH 程 式控制之應用

研究目的在利用 GM(1,1)模型分別就系統 程式變數建立動態灰預測模型,比較不同點 數滾動建模之差異性。同時整合模糊知識 庫、模糊推論機,並且加入自調因數,以改 變歸屬函數方式。

羅一忠 2001

國內綜合證券商經營績 效之評估—主成分分析 及灰色關聯分析之應

本研究針對國內十九家已上櫃綜合證券商 進行績效評估,並作績效排名,以做為國內 綜合證券商在購併或合併決策時之考量依 據,並提供一般投資人,甚或是主管機關評 估綜合證券商經營績效之資訊。

韓季霖 2001

台灣地區醫師人力供需 之研究-灰色預測模式 之應用

以灰色預測 GM(1,1)模式,分別預測台灣地 區民國 89 至 93 年內科、外科、小兒科與婦 產科之各科醫師總供給人數與總需求人 數。研究結果顯示,民國 89 至 93 年台灣地 區內科、外科與小兒科醫師人力是供過於 求,而婦產科醫師人力是供不應求。

唐淑娟 2001

台灣地區鳳梨零售價格 預測之研究-灰預測、類 神經網路與預測組合之 應用

本研究特針對台灣地區鳳梨零售價格,利用 灰預測、類神經網路與預測組合三種理論來 作預測分析。對鳳梨零售價格作預測精確度 的比較,以選出效果最好的模型以期往後可 用快速、準確的系統來預測農產品價格。

蔡玉雯 2001

台灣地區中等教育師資 人力供需之研究

根據 83 至 88 學年度臺灣地區中等教師人 數,運用六年之相關數據,應用灰色理論之 GM(1,1)模式,來求算未來三年每年之總供 給量與總需求量,並做交叉分析,來探討臺

(34)

表 4(續) 羅雍盛 2001

台灣雞蛋產地價格預警 系統-灰色理論之應用

探討台灣雞蛋產地價格預警系統之建立,研 究結果除有助於瞭解灰色理論在雞蛋價格 與數量之間的關係外,尚可作為預測未來價 格變動,並可以解釋蛋農在低價時所做出的 反應為何。

黃雅蘭 2001

台灣股價指數期貨套利 之研究-類神經網路與 灰色理論之應用

研究探討如何利用預測模型提高台股指數 期貨之套利報酬。在套利過程中,決定獲利 程度多寡的最大因素就是套利與平倉時機 的選取,研究中比較台股指數期貨在:(1) 不使用預測工具(2)使用類神經網路與(3)使 用灰色馬可夫模型 MarkvoGM(1,1)對指數 期貨之錯誤定價進行預測時的套利績效。

葉一隆 2001

斜率灰色模式與一維灰 色地下水流分析

本論文之目的包括:

1. 分析地下水位元灰色模式建立所需資 料點數對模式精度與預測結果之影響。

2. 由資料變化特性,提出斜率灰色模式,

以改善灰色模式之精度。

3. 建立灰色地下水流之數學描述方程 式,以反應地下水流系統為灰色系統。

吳哲全 2001

雨量預報模式之研究與 視窗化

應用灰色和相空間理論來進行前置時間 1~3 小時的雨量預報,並採用模糊綜合評判 對兩個模式的預報能力進行比較。最後嘗試 發展一視窗化之雨量預報模式,使得使用者 在應用這兩個雨量預報模式時能更加方便。

黃在田 2001

灰色預測理論應用於板厚量 測最佳精度之研究

灰色系統理論應用於板厚量測精確值之提 昇,以灰色預測之 GM(1,1)模型結合移動平 均法,將目前壓克力板測量時的機台震動與 其他的幹擾所引起的量測誤差降到最低,其 中並對照指數平滑預測法。

鄧國禎 2003

鯉魚潭水庫集水區地景 變遷之研究

以鯉魚潭水庫集水區為試區,以 66 年、74 年、82 年及 89 年之航空照片判釋轉繪及數 化成土地利用型圖,整合地理資訊系統,導 入地景生態的觀念,並藉由灰色理論-灰預 測及馬可夫理論推導未來變遷情形,並監測 整體之土地使用的變化和型態。

呂政霖 2001

台灣地區人造纖維業產 業經濟分析及產品結構 優化研究

探討產業關聯、能源消費及二氧化碳排放特 質及設計廠商問卷以瞭解業界之觀點和現 況,並以灰色預測及模糊目標規劃,建立產 品結構優化模式,模擬 2000~2020 年台灣人 纖主要產品之結構最佳化。

(35)

表 4(續) 李昌明 2000

多層次灰色預測方法--- 以國軍軍官考績評鑑為 例

為瞭解灰色理論、模糊理論與 AHP 方法之 應用,特別以國軍軍官考績評鑑為例加以探 討之,因為軍官考績評鑑需考量多元準則或 因素,具有多準則評估與不確定性決策環境 的問題特性。

陳建宏 2001

應用灰色理論與模糊控 制建構及時電力需量控 制系統

採用灰色理論做為預測的方法,藉以分析每 時段的用電需求。然而,傳統 GM(1,1)模式 對於變化不定的用電數據之處理會產生發 散及過度預測的現象,因此利用灰微分轉化 型來解決發散的問題,並引進平均斜率的概 念,快速地找出較合適的α(k),使灰預測模 型更接近系統以降低誤差及過度預測的程 度。

餘壬癸 2003

山坡地開發工程影響因 數評估與處置策略之研 究

針對坡地開發在雜項工程階段之執行過程 中,先彙整出對工程之主要影響因素集透過 專家訪談及以問卷調查後,採灰色理論之灰 色統計法,篩選出其中重要之工程影響因 素,復以模糊層級分析法(FAHP)確認重要 影響因素相對權重與排序,並據以提出工程 施做程式及處置策略建議。

廖世裕 2004

應用灰色系統理論建立 茶葉產銷預測系統之研 究

灰色系統理論主要在探討訊息不完整的系 統,能以有限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如與茶 葉產銷預測加以結合,期能有助於茶葉產銷 資訊之不足。其研究進行茶葉產銷預測選定 之預測項目包括:茶葉生產與消費、茶葉各 項價格、茶葉進出口量等三大項。

王惠娟 2004

結合灰色預測與演化式 類神經網路建構台灣加 權股價指數之預測模式

利用演化式類神經網路強大的搜尋能力與 灰色系統理論的灰色預測數列預測能力,預 測加權股價指數收盤指數與漲跌方向。演化 式類神經網路部份以加權股價指數當日的 原始資料,同時將加權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 之正逆價差、摩根臺灣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 之正逆價差,並以美股最近一交易日的道瓊 工業指數(DJ)與那斯達克指數(NASDAQ) 收盤漲跌為輸入變數,預測收盤指數;灰色 預測部份以四點滾動建模之灰色預測模組 GM(1,1)應用於加權股價指數收盤指數與漲 跌方向之預測,並進行兩種不同預測模型組 合實証結果比較和分析。這兩種理論都各有 其優點與理論根據,究竟何種模型較適合加 權股價指數收盤指數與漲跌方向的預測,亦 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另一個重點。

(36)

表 4(續) 謝志森 2003

應用灰色預測理論於台 灣化妝品消費市場發展 趨勢之預測

使用灰色預測理論建構市場預測模式,探討 台灣化妝品產業各項產品未來銷售之趨 勢,並以預測結果對生技化妝品產業之發展 提出建議,作為企業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之參 考。

張燕宗 2007

以類神經網路與灰色理 論預測掩埋場添加灰燼 氣體產量之研究

運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與灰色理論方法,針 對可分解垃圾添加灰燼之氣體累積產量為 輸出變數,以其中之 pH、總鹼度、TS、VS、

VA(厭氧消化因子)、Ca、Mg、K、Na(鹼金 屬)、Cd、Cr、Cu、Pb、Ni、Zn(重金屬)為 輸入變數,進行產氣量預測效能分析,在類 神經網路方面,重金屬組的預測效果最佳,

氣體產量預測值與實驗值之平均相對殘差 值均低於 58.61%,其次為鹼金屬組,厭氧 消化因子組則最差。

張惠珍 2006

灰色理論與模糊類神經 網路之研究及應用

研究與分析結合基因演算法,灰色理論、模 糊理論與類神經網路,並將其應用於全車之 主動式懸吊系統與倒單擺系統。首先針對 GM(1,1)模型提出一些定理,這些都是根據 發展係數 與灰色輸入 兩個參數,來簡化求 解的型式。接著以基因演算法來對此調適因 子進行最佳化之搜尋,來改善預測值之殘 差。

高子婷 2004

運用灰色關聯分析 建構之個人化課程

網頁瀏覽

利用加權灰色關聯分析來分析使用者的喜 好資訊,進而提供使用者個人化的課程瀏覽 資訊。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查詢功能或者是 瀏覽課程主題。

第三節 灰關聯分析

關聯分析又稱為系統因素分析,透過關聯分析可將系統內眾多因素,依個 別對系統影響的強弱程度,篩選出哪些因素是主要、哪些次要、哪些明顯、哪 些潛在;哪些是值得發展的,哪些又是需要捨棄的(洪欽銘、李龍鑣,1997)。在 幾何意義上,關聯分析是將參考函數與比較函數,在直角座標平面上作動態曲 線圖。然後比較函數幾何形狀與參考函數形狀,越接近者其關聯性就越大。關 聯度亦稱函數相似程度,也就是離散函數接近的測度(沈啟賓、莊豔蕙,1991)。

灰色關聯分析是對灰色系統因素間的發展動態,進行定量分析。主要是探 討兩個數列間的關聯程度,利用離散的測度來作數列間距離的量度。這是一種

(37)

根據因素與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來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方 法。這種分析模式可將灰色系統內各因素間灰關係清晰化,找出影響目標值的 重要因素。而且對一個系統發展變化態勢給出量化的量度,進而促進和引導系 統迅速有效的發展(陳弘彬,1998)。

灰色關聯分析主要的精神是建構在三大基本公理上:

1. 差異公理:訊息的差異仍是訊息。

2. 訊息是認知的根據:認知的非唯一性。

3. 「灰性」存在公理:訊息一定具有灰性。

除三大基本公理外,還具有「少數據」及「多因素(屬性)」的特性,此可彌 補統計迴歸的缺點(吳漢雄、溫坤禮、鄧聚龍合著,前引書,頁 12。)。因為統 計迴歸(Regression)是處理自變數與依變數之間的關係,兩變數間必須有相互影 響的關係,再者是統計迴歸的研究方法需有大量數據,並且得做出函數關係,

而數據的分佈必須是常態分佈,因素也不可過多,故某些場合統計迴歸可能無 法求出答案。但灰色關聯分析卻具有少數據及多因素分析的特點,正好可以彌 補統計迴歸的缺點。目前有關灰關聯分析的文獻報討相當多,其研究領域大致 可分成:

1. 方案選擇決策 2. 績效評估

3. 因素影響程式評估 4. 灰關聯度的定量化

一、灰關聯度的數學基礎 (一)因數空間(Factor Space)

假設{P(X)}為某特定的主題(Theme)所得到的因子集,Q 為一影響關係 (Relationship),{P(X);Q}的組合情形之下,具有下列的特性:

1. 關鍵因數(中心主題)的存在性(Existence):

例如籃球選手的關鍵因數為身高、體重及彈跳能力等等。

2. 內涵因數的數目為有限且可數性(Countability):

例如選籃球選手的關鍵因數為身高、體重及彈跳能力等各因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y correcting for the speed of individual test takers, it is possible to reveal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tems in a test, which were modeled by item discrimination and

Huang, A nonmonotone smoothing-type algorithm for solv- ing a system of equalities and inequalitie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Hao, A new

• Tactics: the art of organizing an army, and using weapons or military units in combination against the enemy in military encounters.. • Operational art: a component of military

There are some software available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since most of them are single capability and lack of early warning, in this research we combine CMIS (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ystem is to design a virtual reality learning system for operation practice of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 and to make learning this skill easier.. Students

Redundancy could also cause serious conflict betwee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nd village system especially when both leaders belong to different parties.. Fifth, about

Shinar, "Effects of an in-vehicle collision avoidance warning system on short- and long-term driving performance," Human Factors, vol. Abdel-Aty Mohamed, “Investigating

The major task of the research is to provide a sort of automatic system solution for producing the RF Power module in fast and accuracy by several core module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