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 實際進行一個透過課程自我量身打造的改變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2) 實際進行一個透過課程自我量身打造的改變計畫"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課程代碼 組別 學分 2 人數限制 45 上課時間 週三下午3:40 至 5:30 教室 MD440

課程中文名稱 心理學與自我成長 任課教師 李錦虹

課程英文名稱 Psychology and self-development

一、課程目標 「探索自己的性格」是大學生最困惑與最期待的目標,有機會充分的探索 自我,可以增進自我瞭解,邁向成熟,也將同時可以了解自己未來合適的 生涯,找對合適的伴侶,這些都是大學階段的重要任務。

自我,是一個探索不完的主題,大學生悠 於校園內逰 ,當然有很多成長 的機會。課程方面,校內有系統的以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主要改變對象的 課程並不足夠。本課程自97 學年度起開設,目的即在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 對學生有利的成長動力,希望提供一個有學理根據,有團體交流,有整合 思想與情感經驗的設計,讓學生增加成長的體悟,教學目標如下:

(1) 透過自我觀察啟動出讓學生想要改變的動機。

(2) 實際進行一個透過課程自我量身打造的改變計畫。

(3) 利用心理學的基本原則架構出改變的過程與結果。

(4) 以課堂作為一個小型社會進行群體互動與社會支持的體驗。

透過可落實於生活中的心理學技巧,利用臨床心理學的專長,在這門課 上解決學生最關心的切身問題,也利用同儕的督促力量,形成課堂上的改 變經驗,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有所改變,體驗自我改變所帶來的好處,從 心理學、老師、以及同學身上獲取改變的力量,塑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 更令自己滿意的人。

二、主題內容 以過去學生所共同需要的主題作參考,下列三大領域是主要內容:

(1) 認識自我(信念/價值觀/自我性格)

(2) 自我調控(讀書方法/時間管理/學習效率/早睡/減重/飲食/情緒控 制)

(3) 人際互動(溝通/兩性關係)。

(2)

在教學上,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並用人性化的多元評量來引 導學生自我督促,完成自訂目標。

本課程的內容設計為深化同學的自我認識及實作經驗,因此將各主題分 為上下兩階段,第一階段的目標在於讓學生反觀自省,增進對自己可意識 與難以意識之內在世界的瞭解,第二階段的目標則以該瞭解為基礎,透過 不同的實際行動來深化自我成長。

三、教學進度及 內容規劃

週次 課程內容 搭配活動

1

2011/09/14

課程介紹與分組 人生拍賣會

2

2011/09/21

認識自我-自我信念與價值觀(上) 自我大搜查

3

2011/09/28

認識自我-自我信念與價值觀(下) 角色扮演

4

2011/10/05

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性格(上) 人格特質心理 測驗

5

2011/10/12

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性格(下) 愛的禮物

6

2011/10/19

認識自我-夢想的追尋(上) 夢想地圖

(3)

7

2011/10/26

認識自我-夢想的追尋(下) 小組時間

(第一組)

8

2011/11/02

認識自我-生涯規劃(上) 人生企劃書

9

2011/11/09 期中考週

認識自我-生涯規劃(下) 小組時間

(第二組)

10

2011/11/16

自我調控-時間管理(上) 學長姐的

分享

11

2011/11/23

自我調控-時間管理(下) 小組時間

(第三組)

12

2011/11/30

自我調控-情緒控制(上) 情緒挖挖哇

13

2011/12/07

自我調控-情緒控制(下) 小組時間

(第四 組)

14

2011/12/14

人際互動-How to say NO (上)

我是大明星

15 人際互動-How to say NO (下) 小組時間

(4)

2011/12/21 (第五組)

16

2011/12/28

發現不一樣的我-成果發表會(上) 記者發表會

17

2011/01/04

發現不一樣的我-成果發表會(下) 記者發表會

18

2011/01/11

課程總結與回顧

四、指定用書 教師自編之基本心理學教材

五、 參考書籍 1. 生命的意義(2001) Irvin Yalom 著,莊安琪譯。台北,聯經。

2. 意義的呼喚 (2002) Victor E.Frank 著,鄭納無譯。台北,心靈工坊。延伸:

意義的追尋。

3. 與時間有約 (1994) S.R.Covey,A.R.Merrill, R.R.Merrill 著,張美惠、陳絜吾 等譯。台北,時報文化。

4. 減輕壓力 51 妙招(2001) C.Sherman 等著,傅湘雯、林惠瑟譯。 台北,新自 然主義。

5. 真實的快樂 (2003) Martin E.P.Seligman 著,洪蘭譯。台北,遠流。延伸:

學習樂觀‧樂觀學習(遠流)。

6. 最後的演講 (2008) Randy Pausch 著,陳信宏譯。台北,方智。

7. 蘇格拉底咖啡館─哲學新口味 (2003) C.Phillips 著,林雨倩譯。台北,城 邦。

8. 熱情洋溢(2006) K.R.Jamison 著,錢莉華譯。台北,天下遠見。

9. Change:與改變共舞─問題如何形成 ? 如何突破和有效解決?

(2005)。P.Watzlawick, J.Weakland & R.Fisch 著,鄭村棋,陳文聰,夏林清 等譯。台北,遠流。

10. 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2008) Tal Ben-Shahar 著,譚家瑜譯。台 北,天下雜誌。

(5)

11. 遇見未知的自己 (2007) 張德芬著。台北,方智。延伸:活出全新的自己(方 智)。

12.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2006)。Dan Millman 著,韓良憶譯。台北:

心靈工坊。

六、 作業設計 1. 小組帶領活動:各組同學針對課程主題設計相對應的活動,於課堂中引 導其他同學實作。

2. 生活實作與成長記錄報告: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與策略,同學需實際應 用於生活中,並定期在成長記錄簿上記錄成效與心得。

3. 成果發表會:同學於期末結合創意來發表一學期以來在各項課程主題活 動下的記錄成果。

七、 成績考核  出席與課堂參與30%

 小組帶領活動30%

 生活實作與成長記錄報告20%

 成果發表會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準備 4 小時、勞資倫理 2 小時,學科課程時數應佔課程總時數 25~30%、術科應

區分 課目 課程綱要 時數 任課教師 備註. 學科

 幫助教師掌握跨課程閱讀的理念,規劃實 踐的方法;透過校本經驗分享,促進教師

3.師培生修習教育課程期間,學期成績不及 格學分達該學期修習學分數 1/2、操行成績 未達 80 分或記 2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期間 課程名稱 課程大綱 講師姓名 預計授課 時數. 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