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無限無畏談慈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無限無畏談慈悲"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無限無畏談慈悲

慈 悲 的 意 義

淨 飯 王 太 子 悉 達 多 走 出 皇 宮 , 目 睹 老 者 因 年 華 消 逝 而 憔 悴 遲 緩 , 患 者 因 疾 病 而 呻 吟 愁 苦 , 亡 者 在 壽 命 耗 盡 後 獨 留 皮 囊 一 具 , 眾 生 竟 是 如 此 纏 縛 於 人 間 之 生 老 病 死 。 這 是 被 皇 宮 裡 的 無 比 歡 樂 所 掩 蓋 和 刻 意 隱 瞞 的 人 間 現 況 ! 太 子 的 經 驗 世 界 被 這 一 幕 幕 現 實 猛 烈 衝 撞 , 震 撼 之 餘 引 發 深 刻 的 體 悟 , 體 悟 中 流 洩 的 是 對 眾 生 受 苦 的 不 安 不 忍 , 這 股 不 安 不 忍 正 是 悲 心 的 寫 照 。 其 實 , 悲 心 是 每 個 人 生 而 有 之 的 生 命 感 動 , 是 人 們 普 遍 存 藏 的 生 命 本 質 , 更 是 生 命 品 質 所 以 提 升 、 生 命 理 想 能 夠 完 成 的 根 本 動 力 。 由 悲 心 而 生 的 不 安 不 忍 , 要 求 人 們 從 智 慧 出 發 , 尋 求 得 以 解 脫 人 生

苦 痛 的 方 法 。 解 脫 人 生 苦 痛 的 方 法 原 以 悲 心 為 本 , 而 方 法 的 具 體 行 為 便 稱 為 慈 。 由 此 , 慈 與 悲 相 生 相 成 而 一 體 不 分 。

悲 心 之 不 安 不 忍 , 更 甚 於 一 般 的 不 安 不 忍 。 一般的不安 不忍是個人的情緒表現,所觸及 者 , 侷 限 於 一 己 所 私 的 範 圍 之 內。悲心之不安不忍則不同,它 突 破 小 我 的 藩 籬 , 要 求 對 一 切 人、事、物都有感動與關懷。人 們對於事件的受害者寄予同情、

發生同理,甚至為之打抱不平,

如眼見孺童即將墜井而心感不安 挺身援救,這是人皆有之的惻隱 之 心 , 一 般 的 不 安 不 忍 於 此 成 立。悲心的不安不忍,不但對受 害者施予關懷,對於加害者亦同 感哀憫。過去曾發生女童因生父 情緒失控做出不理性行為,因而 意外喪命的憾事,悲心所關懷的

林彥宏

(2)

他,因「無明」造成自己無法彌 補的過咎,以及眾人難以平撫的 傷 痛 。 在 「 無 明 是 人 間 眾 苦 成 因」的觀照之下,一般人眼中的 加害者,因為身陷無明泥沼而傷 人自傷,其實可憐。而「悲」正 是這樣一種大情,一種深入至極 幽微處,廣達宇宙萬物間的徹底 關懷。既然悲有別於一己之私的 恐懼、焦慮,亦無法由一己之私 的滿足中獲得,它要感通一切、

安頓一切,由此發展出「慈」的 內涵。

原 來 , 所 謂 的 慈 , 正 是 以 悲 為 本 、 為 體 表 現 出 的 方 便 智 慧 。 悲 心 不 僅 要 求 我 們 實 現 生 命 理 想 , 更 要 以 最 善 巧 的 方 式 實 踐 , 這 善 巧 方 便 的 種 種 行 為 亦 即 慈 的 內 容 。 慈 之 所 以 為 慈 , 正 表 現 在 對 一 切 差 異 的 尊 重 。 因 為 尊 重 一 切 差 別 , 因 而 採 用 不 同 , 甚 至 是 無 限 的 方 便 以 達 成 對 一 切 存 在 的 肯 定 與 尊

慈 的 精 神 清 楚 簡 易 , 正 是 由 悲 而 發 的 種 種 方 便 。 雖 然 , 在 精 神 上 如 此 清 楚 簡 易 , 在 內 容 上 卻 能 無 窮 無 盡 。 因 此 人 們 說

「 大 慈 大 悲 」 , 此 「 大 」 非 僅 為 初 始 發 心 之 大 , 亦 為 善 巧 方 法 與 關 懷 對 象 之 無 量 。

慈 悲 之 無 限

談 到 慈 悲 , 則 不 能 不 說 觀 世 音 菩 薩 深 植 人 們 心 靈 , 對 於 眾 生 義 無 反 顧 的 救 護 形 象 , 故 有 「 救 苦 救 難 廣 大 靈 感 觀 世 音 菩 薩 」 之 稱 。 佛 教 故 事 中 對 於 「 千 手 千 眼 觀 世 音 菩 薩 」 有 如 此 描 述 : 曾 經 , 觀 世 音 菩 薩 發 願 度 盡 一 切 苦 難 眾 生 , 一 次 度 盡 後 , 回 頭 竟 見 為 數 更 多 的 眾 生 受 苦 , 再 度 盡 一 遍 , 仍 有 許 許 多 多 眾 生 因 無 明 驅 使 恆 受 苦 痛 折 磨 , 不 斷 投 生 六 道 輪 迴 之 中 。 菩 薩 一 時 心 生 疑 惑 ,

No.546 Dec. 2009∣49

(3)

眾 生 何 時 可 以 度 盡 ? 這 般 細 微 退 轉 , 剎 時 令 菩 薩 身 首 碎 如 細 塵 , 後 經 阿 彌 陀 佛 加 持 , 成 就 十 一 面 千 手 千 眼 , 以 此 宏 力 成 就 宏 願 。 關 於 觀 世 音 菩 薩 的

「 慈 悲 」 , 佛 在 《 觀 世 音 菩 薩 普 門 品 》 中 這 麼 解 析 說 明 著 :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 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 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 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 世 音 菩 薩 心 量 無 限 , 觀 照 的 不 是 某 個 特 定 對 象 , 而 是 無 量 百 千 萬 億 眾 生 。 無 論 種 族 、 性 別 、 身 分 、 信 仰 , 倘 若 一 心 稱 念 , 皆 為 救 護 。 觀 世 音 菩 薩 在 此 所 表 現 的 是 心 之 無 限 , 之 所 以 心 量 無 限 , 正 因 為 其 悲 心 廣 大 深 遠 且 無 所 限 定 。 佛 陀 在 此 還 舉 出 種 種 例 子 以 說 明 觀 世 音 菩 薩 依 無 限 心 而 觀 一 切 音 , 救 一 切 苦 難 : 如 果 有 人 困 於 大 火 , 則 火 不 能 燒 ; 假 使

有 人 為 大 水 所 漂 , 隨 即 得 遇 淺 處 ; 若 是 有 人 入 海 遇 風 而 飄 墮 至羅剎鬼國,得以脫離其難;倘 使 有 人 即 將 被 害 , 加 害 者 之 刀 杖 惡 具 將 一 一 斷 壞 ; 倘 若 有 人 遇 上 意 欲 惱 人 之 夜 叉 羅 剎 , 此 諸 惡 鬼 將 無 法 以 其 惡 眼 視 見 , 更 不 可 能 加 害 ; 有 人 枷 鎖 繫 身,能從中解脫;值遇怨賊,可 以遠禍。因此,眾生自當受持觀 世音菩薩名號,佛曰:

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 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

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 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大悲心既然是生命自覺的根 源與動力,則此悲心自然會進一 步要求相應的智慧以實現眾生的 需求。針對於此,佛陀與無盡意 菩薩之間有這麼一段問答: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 界 ? 云 何 而 為 眾 生 說 法 ?

無限無畏談慈悲

(4)

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 為 說 法 ; 應 以 辟 支 佛 身 得 度 者 , 即 現 辟 支 佛 身 而 為 說 法 ; …… 應 以 執 金 剛 身

(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 身 ( 神 ) 而 為 說 法 。 無 盡 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 功德,以種種形遊國土度脫 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 養觀世音菩薩。

無 盡 意 菩 薩 向 佛 陀 請 教 觀 世 音 菩 薩 是 如 何 遊 化 娑 婆 世 界 ? 如 何 為 眾 生 宣 揚 佛 法 ? 其 方 便 之 力 有 哪 些 演 化 之 事 呢 ? 佛 陀 開 示 大 眾 , 觀 世 音 菩 薩 以 悲 為 體 、 以 慈 為 用 , 因 為 悲 心 無 限 , 是 以 慈 心 之 種 種 表 現 亦 無 量 無 邊 。 佛 陀 引 種 種 身 來 說 明 觀 世 音 菩 薩 能 應 種 種 身 , 化 度 一 切 不 同 眾 生 , 此 正 是 恆 順 眾 生 的 方 便 智 慧 , 也 是 慈 悲 心 無 限 的 展 現 。

婆 , 除 了 展 現 種 種 可 能 表 明 其 無限之外,「無畏施」的觀念,

更形成此一慈悲思想的特色:

是 觀 世 音 菩 薩 摩 訶 薩 , 於 怖 畏 急 難 之 中 能 施 無 畏 , 是 故 此 娑 婆 世 界 , 皆 號 之 為 施 無 畏 者 。 …… 無 盡 意 , 觀 世 音 菩 薩 有 如 是 自 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

對觀世音菩薩而言,慈悲當 然重要,然而尤有進者,更在於 接引眾生,使眾生也能具有自我 救度的能力,面對人間之生老病 死而無所畏懼,進而引度他人。

人間許多的敵人或障礙,其實是 由 恐 懼 所 生 , 人 們 為 了 掩 飾 恐 懼,也因為承受不住恐懼所形成 的壓力,於是讓情緒趕過理智,

發動暴力、攻擊、侵略。在此,

慈悲不僅是一種有形的幫助與施 予,更是精神上的砥礪與提升。

No.546 Dec. 2009∣51

(5)

當此精神充實飽滿了,首先能於 己無畏,進而能助人無畏。菩薩 因為無畏,所以沒有遮障,而能 遊化娑婆世界;眾生因為無畏,

所以不存敵人,而能安樂於刻刻 當下。

人 生 因 慈 悲 而 值 得

慈 悲 , 就 是 普 度 一 切 眾 生 的 無 限 悲 心 , 與 恆 順 所 有 眾 生 的 無 限 慈 心 。 這 般 的 慈 悲 非 但

無 限 , 更 以 「 無 畏 」 作 為 指 標 。 因 為 無 畏 , 而 覺 醒 、 而 解 脫 、 而 得 證 。 由 於 慈 悲 , 故 能 於 施 中 無 畏 , 施 眾 生 亦 以 無 畏 , 眾 生 便 因 此 而 無 畏 , 由 此 而 效 應 傳 播 , 慈 悲 之 無 盡 性 於 此 顯 現 。 在 此 , 由 慈 悲 之 無 限 與 無 畏 , 進 一 步 能 夠 體 認 以 慈 悲 作 為 人 生 原 則 的 必 要 性 與 特 殊 性 。 無 常 的 人 生 能 夠 努 力 與 留 下 的 , 如 果 是 慈 悲 , 來 此 一 回 即 是 值 得 !

無限無畏談慈悲

幸福人生講座

【完全免費‧自由入座】

98

12

27

日(星期日)下午

2

30

主講人:

洪啟嵩

先生

地 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中華東路三段332號)

主辦單位: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中華慧炬佛學會南社 聯絡電話:06-2881677 近年來天災頻傳,加以景氣低迷、政治紛擾,一波波的衝擊,讓人憂心迷惘。在如 此急速變化、紛亂的年代,該如何遠離執著、迷惘,不受內外環境的制約,成為一 個真正的自由者?

禪學專家洪啟嵩老師,將以其多年的修學經驗,教導現代人善用禪的智慧,尋得安 心之鑰,開啟生命智庫,共創怡然自在的幸福人生。慧炬誠摯敬邀,閣府光臨!

時 代 的 安 心 自 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人們要省思在未來的世界中,能源總有一天會用完,並不是不虞匱乏的。人

翻譯源自 © copyright Games Workshop Ltd © copyright Games Workshop Ltd © copyright Games Workshop Ltd 之系列產品 © copyright Games Workshop Ltd 之系列產品

 多聞慶喜  高建法幢  傳佛金偈   繼祖銀釭  慈悲第一  智慧無雙   飲光後

靜慮、智慧、慈悲喜捨、解脫、解脫知見、力、無所畏、一切佛法、一切種智都

  爾時世尊答言。阿難。修福者是明。不修福者是盲。阿難復白佛言。世尊。修福

二、 、 、大乘的 、 大乘的 大乘的 大乘的「 「 「 「慈悲 慈悲 慈悲 慈悲」 」 」觀念 」 觀念 觀念 觀念── ── ──三種慈悲 ── 三種慈悲 三種慈悲

五神通是以初禪以上的靜慮作為不共增上緣而 獲得。其中依第二禪以上獲得的神通才是無分 別心,才是符義的意現量。 【4】瑜伽現量是以

 大聖自在觀世音  百千萬億應無盡   神通無礙無所住  大慈大悲愍眾生   六根互用智慧深  聞思修入三摩地   濟度隨機而顯現  有如一月印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