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星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普門學報》第十二期「佛教與花的因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星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普門學報》第十二期「佛教與花的因緣」 "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花非花」之境

第一節 花的意涵與特性

一、「花」的意涵

(一)花與非花

「花」為「華」的俗字,本字做華,花有非常多的解釋,在本研究中以幾個 方向來探討:以花字的原意而言,指 1.植物的一部份 2.美好的,以花的引申義而 言,有 1.花花世界,指繁華繽紛的世界 2.本研究中特別將花草樹木之屬,以花字 槪括敘述;有以花做借代的有 1.以花借代人的性格,如「蓮,花之君子者也。」

2.以花的相貌,說明作者的心境想法 5.以花生長的性質,象徵國家精神 4..以花的 時節及相貌,做為各項送往迎來的無形語言 5.借代佛性思想,如「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堂」

花在人的生活中扮演非常多不同的角色,除了它實用的部份,中國人最愛托 物抒情,借花喻意,是以不論是花的引申義亦或是以花借喻人物性格、精神,人 生相貌的方面都已和本來的花字的意思有所不同,是以也用「非花」來蓋括之。

在本文中用花的形象說明非花之意,特別在幾個方面:1.以花的興衰榮枯說 明人生的生、老、病、死 2.以花的生長形象說明人生處世的道理 3.以花及環境的 關係變化隱喻無明困惑、學習態度及業果循環等無常之理。

(2)

二、花的特性

(一)花與文人雅士的關係

花給一般人的感受很多是著眼在它的外貌之美以及香氣,許多文人雅士更將 花人格化、神格化,如把高潔的玉蘭花稱為花之伯夷;把忠於日光的向日葵稱為 花之伊尹;把出污泥不染的蓮花稱為花之柳下惠;把色澤艷麗無比的牡丹稱為人 間富貴花,都是古時文人雅士賦予花的性格。張潮在《幽夢影》裡說:梅令人高、

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淨、海棠令人艷、杜鵑令人媚、牡丹令人豪、竹令 人直、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思;這也都是人類依花的氣質付予不同的情 感、讚美與聯想。1

(二)花與佛教的關係

1.佛教對花的態度

在印度的早期佛教和中、後期盛行的佛教,對「花」存在著重大的歧見,出 現在沙彌(尼)的戒律中,受沙彌十戒文當中,預備出家的僧尼一沙彌和沙彌尼,

必須遵守「十戒」(1)離殺生(2)離不與取(3)離非梵行 (4)離妄語(5)離 飲酒(6)離坐臥高廣大床(7)離著香花、瓔珞、香油塗身(8)離作唱伎樂故 往觀聽(9)離受畜金銀錢寶(10)離非時食,其中,第七戒說到,預備出家的 沙彌(尼),不可以用香花、瓔珞等飾品,裝飾自己的身體,早期印度佛教之所以 把花朵飾身,視為應該戒除的事情之一,理由是為了防止憍逸之心的產生。在《維 摩詰所說經(卷中).觀眾生品》中,著名佛教的「天女散花故事」,是另一個例

1

星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普門學報》第十二期「佛教與花的因緣」

(3)

子,一位沒有名字的天女,從半空中撒下香花,結果,「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

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不但如此,甚至「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而當 天女向代表小乘佛教立場的舍利弗,追問「何故(拂)去華(朵)?」的時候,舍利弗 回答:「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此兩例代表了早期佛教排斥「花」的基本立 場。

《維摩經》繼續說:「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經文的意思是:

香花是中性的物品一「無所分別」,無所謂的善、惡,因此,有善、惡分別的是 我們自己,而不是香花,應該戒的是我自己的分別心,而不是香花,因此打破了 前面佛教排斥花的說法。大乘佛教的佛陀,並不忌諱弟子們所供養的香花、瓔珞 等飾品,在大乘的經典當中,佛陀接受弟子供養這些飾品的描寫,處處可見,由 此一改早期印度佛教對花的排斥態度。

2. 花與佛

佛陀一生,從出生、成道到涅槃,都與花有密切的關係。佛陀的母親先是夢 見白蓮花而懷了佛陀,又因摘取無憂樹上美麗的花朵而生下佛陀。太子誕生時百 花盛開,四處佈滿蓮花,佛陀成道、說法之時常從天上降下花來讚嘆及供養,天 人也常化成天花或花座來供養,佛陀涅盤之時,天人也以珍貴的花來供養佛陀,

2可見花與佛的關係。

3.供花

花是佛門最受歡迎的物品;供花象徵著信仰的虔敬,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

是佛教供鯗的一種方式。《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說到香花供佛,能得十 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者隨所 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問,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

2

釋恆清著, 《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島失九秩化誕祝壽文集》,台北市,東大發行,民 84

年出版,頁 470,502。

(4)

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花的清淨、柔軟、美 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的心,因此,花不但可做為佛菩薩聖的象徵,也是佛教徒 與諸佛菩薩之間溝通的橋樑。在佛書上也記載許多供花往生後升天的例子來說明 供花的好處。3

4.花的佛性

佛教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即蓮花,是看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加上一般植 物都是先開花,花落了才會結果實,蓮花卻是花果同時,可以用來譬喻學習妙法 的殊勝因果。

中國的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到六祖都以花果無常的 空性做花偈來傳法,如達摩祖師傳給慧可實的偈句:「吾本來茲走,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另外和花有關的禪門公案有《大梵天王問佛決疑 經》中<拈華品>的「拈花微笑」: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廣,以三 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蓮花金光明大婆羅華,奉之上(釋迦牟尼)佛…爾時,

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花,無說無言,但拈蓮花,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

大眾皆止默然。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花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

佛即告言:『是也!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屬摩訶迦葉!』言已,默然。

釋迦牟尼以蓮花傳法給迦葉尊者,因為只有他能領悟釋迦牟尼佛的意義。

佛教也以花來說明十二因緣4「如樹有根有體有花有果。無明行是其根,識 名色六人觸受是其體,愛取有是兵花,生老病死是其果。此十二支緣,或有花有 果或無花無果。有花有果者,謂凡夫學人;無花無果者,謂阿羅漢。」除了以花 說明十二因緣的相貌之外,也可以用花來說明《廣論》中所提到佛教的修行方法,

3

星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普門學報》第十二期「佛教與花的因緣」,頁 202。

4

十二因緣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5)

六波羅蜜:

(一)布施:花總是展現他最嬌豔的一面,讓人身心因此而舒暢,可說為布施的 精神。

(二)持戒:花的開放有一定的時節,不會亂序及侵擾他人,可以說是持戒的精 神。

(三)忍辱:花仍是一顆種子之時,並須忍受黑暗潮濕,開花之後尚需忍受風吹 雨淋日曬,也必須忍受蝴蝶蜜蜂採蜜時所造成的傷害,或人們的摧折,可 以視為忍辱的精神。

(四)精進:花開花謝,花貢獻它的美,最後甚而當作肥料但明年它一定又會再 開,生生不息的樣子符合了精進的精神。

(五)禪定:花靜靜的開放、靜靜的散發香氣,令人感覺寧靜及祥和是一種禪定 的境界。

(六)般若:花的樣貌及色彩千變萬化,就像人的世界中包容了無數的智慧在其 中。5

(三)花與人生的關係

花在佛教上有特殊的因緣,和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除了做為觀賞之 用,也有送往迎來、祝福、食材、醫藥..等用途,在本研究中筆者特地舉出幾種 花,並以筆者的感受賦予花代表的性格:

1.蓮花:因其聖潔的形象具有深濃的佛性思想,所以象徵為出淤泥不染的天道,

為六道當中的最高層次。

2.蘭花:蘭花的品種非常的多,此處以蝴蝶蘭象徵阿修羅道,因阿修羅為非人非 神具有神通,蝴蝶蘭似蝶能飛翔,有如天人般,但其濃艷之色容易使人迷惑,

正如阿修羅道的飛天,仍有忌妒心常和天人爭鬥。

5

星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普門學報》第十二期「佛教與花的因緣」,頁 206。

(6)

3.油菜花:取一般常見的油菜花代表人道,因為人就有如油菜花般雖然平凡卻有 諸多的用途,油菜花可以供人觀賞駐足留戀、可以食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提供 大地所需要的養分,做為耕種的肥料,人也正如此種花,可以行善,可以修學 佛法,讓大家都更精進,縱使人總是有生老病死,只要能像油菜花般,一定也 會非常有尊嚴。

4.黃花鼠尾草:以其形象有如鼠張嘴及帶著小尾,象徵畜牲到的形象,盲目的到 處竄逃及獵食。

5.咸豐草:又名鬼針草,人常在行進當中身上就沾上了鬼針草的刺,而且遍佈到 處隨處都有鬼針草的蹤跡,以《廣論》中所說人輪迴中到惡道者多,而投身到 善趣者少,加上其名稱及形象,是以用來象徵地獄道的眾生。

6.九頭獅子草:因其形相象徵餓鬼道的眾生,餓鬼道的眾生脖子喉嚨小,嘴巴卻 極大,拼命的想吃東西卻吞不下去,更或無法取食、永遠無法滿足,獅子草的 花似大嘴,花柱極小像喉嚨,令人有所聯想。

7.朱槿:以其有一蕊吐出有如吸取知識的觸角,來象徵在吸收外界知識不斷探詢 的人。

8.孤挺花:孤挺花經筆直,花美豔常向光處開放,用來形容尋覓中的人,找尋人 身的光亮處。

9.莿桐:以其花似光芒或火焰狀,象徵散發光芒的人,隱喻對師長的光明之想。

10 月桃:以其似結實纍纍的花朵,在雨中的狀態,象徵遭遇順境及逆境中的人。

(7)

第二節 花的「境」與「喻」

一、 花的譬喻

關於中國花卉之道,由許多文人雅士的詩句或對答中可以見得,如杜牧:「停 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杜甫:「感時花濺淚」,由對花卉的欣賞進而加入自己的感情描寫胸中之花,通常 對花卉的欣賞,有三境界。目中無花,心中有花,這是第一個境界,亦是最上境 界;目中有花,心中亦有花,這是第二境界,亦是普通應有之境界,目中有花,

心中不必有花,以至於無花,這是第三個境界,亦是最下的境界。目前的世界,

落後在這第三個境界之外。此亦不是偶然,「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自文藝 復興以後花的世界,卻愈來愈視花為葉的變形,愈來愈視花為無數細胞之集合,

客觀的分析態度,反而使中國重「境」及「意」的精神打了折扣。6

就花的外貌來看,花的色彩、造型的確吸引人注意,但就花被賦予的「性格」

來看,更值得為人所探討,是以在本次研究中以廣義的角度來看花草的生命象徵。

以花做譬喻,由古至今都非常的多,也多由其生長時節、性質被賦予種種的性格 及意境,甚而寄託作者的心境及性格,分為幾點來做說明:

1.代表國家級城市精神:每個國家、城市依其特性各以不同的花做代表,以其特 產花卉為代表的如日本的國花為櫻花,荷蘭的國花為鬱金香,高雄市的市花為 木棉花。以國家精神為主的如中國以梅花象徵堅忍不拔的性格。

2.代表節日:許多花在固定的月份開放,是以也代表了該節日的意義如菊花,在 清明節開放也作為祭祀用花,桃花象徵春天的來臨。

3.代表人的性格:花最常被用來與人的性格做結合,古人常將花擬人化,最著名 的有宋儒周敦頤,他在「愛蓮說」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 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

6

程兆熊著, 《中國花卉之道》 ,頁 5-6。

(8)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菊花象徵隱逸者,牡丹花象徵富貴者,蓮花象徵君子,將花與人的性格做了一 巧妙的結合。

宋曾端伯以花比喻十種朋友:

蘭花-芳友,梅花-清友,瑞香-殊友,蓮花-淨友,桃花-禪友,蠟梅-奇友,菊花 -佳友,桂花-仙友,海棠-名友,荼蘼-韻友。

宋朝的張敏叔,以十二種花形容客人:

牡丹-賞客,梅花-清客,菊花-壽客,瑞香-佳客,丁香-素客,蘭花-幽客,蓮花 -靜客,荼蘼-雅客,桂花-仙客,薔薇-野客,茉莉-遠客,芍藥-近客。

4.代表佛性思想:如菩提象徵覺悟者,蓮花為佛教的代表花朵,又如「一花一世 界,一沙一天堂」將花入句中,代表了佛家空性的思想,「菩提本無樹,明鏡 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則說明了禪宗的頓悟及空性思想。

佛教也常以花喻義,如以花譬喻實相之妙理為「實相花」,以花比喻本心之清 淨稱「心華」,表示豁然大悟為「心華開敷」,以蓮花喻佛的正覺稱為「正覺華」 智慧開解,如花盛開稱為「覺華」,空中見幻化之花稱為「空華」,用來比喻因 妄見而起錯覺,以無為有。

佛教有以花來比喻聖德及善法等正面意涵:

蓮花因具柔潤、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在諸經論中常以之為喻。如以青白 蓮花比喻佛陀出世之殊勝: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 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

《中阿含經》卷二十三,以蓮花比喻佛法的清淨難得,如:

「賢王菩薩…..於大眾若如師于,不倚俗法;猶如蓮花不著塵水,無所憎愛心。」

《大寶積經》卷十四,以蓮花比喻人身難得、本性清淨:

「諸佛出興難,說法亦復然,人身不可獲,亦如優曇花。」

《增ㄧ阿含經》卷二十四,《攝大乘論釋》中以蓮花的香、靜、柔軟、可愛來 譬喻「常樂我淨」的四德。在《釋氏要覽》中,以蓮花的清靜無染比喻出家人

(9)

所披袈裟的聖潔。

佛教也有以花做相反比喻的:在八寒地獄中受苦的眾生-身體會凍成紅 色,甚至皮破血流如綻開的紅蓮,所以稱為鈽頭摩地獄、摩訶缽頭摩地獄,及 紅蓮地獄、大紅蓮地獄。因為寒氣而皮膚凍成青色,則稱為優鉢羅地獄。

佛教以花來引涉外在及內在的修行境界,也把佛國淨土形容成一個蓮花遍 布、百花盛開的世界,令人嚮往之,並以道理敎人要常植慈悲的蓮花,推己及 人讓世界也成為一個鳥語花香的佛國淨土。

5.借花喻人:以花為形容詞常來形容女子的容貌有化容月貌、閉月羞花、芙蓉如 面…因此中國女子的名字小中常帶有花名-如樊梨花、穆桂英、花木蘭等。其 他與花相關的佛教人物如蓮花生大士、連花色比丘尼、蓮花王太子…等。

筆者在本研究中期以花的型態,花的生長環境營造出非花之境及佛教人生概 念之喻,特別是生長茂盛的植物可以比喻我們人生的生老病死之相、以及學習的 方向次第,該行的方向,而以乾枯的植物以其形象來說明枯槁之象及精神不滅之 境。

二、 花的意境

花及詩常被人用來抒發一己的感受,由佛教的思想傳入之後,不少詩人在詩 中也加入了佛性思想,正如花被喻為十二因緣般,因看花而悟道或體悟無常、空、

苦真理的有元朝,妙湛:「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捻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此詩以比丘穿著芒鞋去尋找春天,說明人人都具有佛性,不 假外求,修由觀察自己開始。

又唐,白居易做:「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 風開智慧花。」空,是宇宙的真理,若能悟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會

(10)

在文字表面及有形物質上執著。

以花來勸世或砥礪的,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直饒熱得人流 汗,荷池蓮蕊也芬芳。」梅花在寒冬中越冷越開花,蓮花在酷夏中,越是開放越 是芬芳,人生唯有在逆境中經過一翻磨練,才能焠鍊意志,轉逆境為順境。

三、借花喻境

本次研究以花來喻世界喻人生,因為花與人生及佛教有密不可分的因緣,歷 代的禪者有許多是由看花賞花中得到啟示,佛菩薩也與花有著種種的因緣關係由 於這樣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想見花具有的「清淨佛心」;從花對佛法的諸多隱 喻及故事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的體悟,這是花具有佛教說的的「般若智慧」;從 花的各種譬喻中我們看到了花具有佛教中所提到的「善巧方便」讓我們多方面的 思考;從花提升心靈及環境的品質中我們看到了花的「莊嚴精神」;從花對詩人 的啟示中我們看見了花給予人「禪心悟性」的聯想;從花的功能來說,他不但可 以救人、可以食用也可以當做禮品,也是花具有的「慈悲布施」;從人對花造型 的喜愛,將之作為藝術及紋飾我們可以看見花的「永恆生命」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又提出〈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同一時期,慈航法師則在南洋新馬 創辦《人間佛教》雜誌(圖見下頁 1947

為此,我體會大師這本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即是要從本懷

所謂宗教方法,是指 宗教幫助人實現心靈超越 的方法。不同的宗教,其 宗教方法也是不同的。基 督宗教的宗教方法可稱之

論文寫作指導 釋覺興 佛光山國際學部英文佛學院 佛教史、英文、國文 釋覺培 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教經典研究、佛門禮儀 釋覺機

這是我最喜歡的版本,因為空間有限,一下子擠著四十

《百喻經》是一部以寓言故事作譬喻演述佛法義理的佛教文學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較為

星雲大師演講中常提到「我是佛」的觀念,在佛學理論中談「眾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