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騰文化含有民族的智慧與美感,是族群文化的表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圖騰文化含有民族的智慧與美感,是族群文化的表徵"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結論

壹、創作心得

生長在一個原住民文化與現代生活交會共存的環境中,經常

感觸人與自然、文化與生活之間的互動關係:原住民文化可以不 必剝離於現代科技之外,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無需對立;透過科 技的運用與現代設計的觀念,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可以得到 更有利的發展。

圖騰文化含有民族的智慧與美感,是族群文化的表徵。布萊 森(Bryson)認為符號是游移在意識形態與物質基礎之間。而台 灣原住民在近百年來,與外族接觸和政權統治等影響,族群文化 意識與物質經濟瀕臨崩潰,圖騰記號近乎淪為博物館保存的古物 與觀光產業的招牌。在政策性推展原住民文化計畫下,喜見原住 民藝術家已嘗試突破既有的圖騰框架,並試圖吸收新文化與應用 現代科技,而現代設計亦不乏採借原住民圖像記號,相信藉此良 好互動可以豐富創新台灣多元文化的風貌。

劉其偉認為,從原始藝術中可以探掘藝術最原初而又最內在 的本質。現代繪畫的創作,尤其以原始主義或表現主義,在審美 的要素中,「神秘感」(subtle)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超現實繪 畫在求取人類「想像力」與「邏輯性」的解脫,以及反對推理的

「原始思維」,而原始社會有靈觀的神秘屬性,正是這個珍貴的 -81-

(2)

要素之一。自然民族獨特的審美觀與野性的思維,在在都能喚醒 現代藝術創作者內在的原始本能與潛意識,激發出想像力與創造 力。

作為設計創作的意義,在於將人類、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各 種記號現象進行再構成和再創造,以增進人類的相互理解、社會 的良好互動與滿足生活心理的需求。以達悟族圖騰記號作為本次 創作的主題,嘗試解構圖騰記號的元素之後再構成創作,以現代 視覺呈現,期望能不失達悟族的文化語意及增進社會對原住民文 化的關照與欣賞。

族群文化乃主體性的意識,運用文化符號的設計形式應當關 懷其主體性,而個人的設計意識形態亦應建立在尊重文化主體的 基礎上。在多次進入達悟族人的生活場域中,認知海洋民族對於 生命與自然的哲理非同於台灣本島的原住民族群,更非身為客體 的我所能領悟。此次創作以蘭嶼達悟族文化記號為主題,當不能 替代主體發言,但做為客體對異文化的欣賞,希望能在主題對象

、設計者與傳達觀眾之間找到一個創作表現的平衡點。

貳、創作之永續計劃

設計在追求生活的形態、機能、構造、資訊、環境、文化、

社會、倫理等相互間的適切關係。設計在追求創意與生活環境的 最佳形式。近年來台灣本土意識逐漸提高,各項文化建設政策從 -82-

(3)

本土文化出發,呈現出台灣本土文化之美。而面對世界設計潮流 的演進,社會意識不斷演變,如何發展族群文化的魅力,汲取傳 統精神,注入現代設計觀念,以建構新時代文化的內涵與哲理,

使原住民文化視覺符號具有時代感和前瞻性,將是延續本次創作 應用之未來展望。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其中一支,是台灣史前文化的繼 承者,而各族的文化面向更是多元豐富。為能深入了解族群的文 化內涵,此次創作應用以單一族群(達悟族)為限,而台灣多元 的原住民族群文化仍有許多值得研究設計的發展空間。希望後續 能逐一探討各族文化符號以應用於視覺設計,促進大眾對原住民 文化的認識與欣賞,並建構個人的文化記號設計觀。

參、結語

原住民文化不啻是台灣文化的資產,也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 藏。文化資產反映出人類族群生活的智慧與民族的特色,各國莫 不重視並竭力保存。文化資產包含有形的生活器物、部落建築、

民族藝術及人文景觀等等,因於外在形式難免受到時代變亂或自 然毀損而破壞;無形的文化資產如禮儀祭典、社會制度、理念宗 教等等,在主流文化與時代變遷的衝擊下也面臨了式微和散佚的 威脅。扶持台灣原住民文化弱勢,是生活於台灣的人民倫理道德 的實踐。

-83-

(4)

達悟族孤立於台灣外海,以往或有以活的文化標本加以保存 達悟族傳統文化之說,然以尊重主體與族群發展而言,文化乃是 族群共同意識的生存歷程與生命價值,時代的意義與族群的命運

,當由主體做詮釋與發展。政治政策的干預與經濟強勢的壓迫,

對於弱勢族群文化反倒是一種野蠻的行為。

以達悟族文化符號為主題作為個人視覺傳達設計之創作應 用,乃因於達悟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中保有最傳統的文化生活,希 望個人的創作能於欣賞異文化之餘,引起設計人對台灣原住民文 化的重視與關懷,使台灣原住民文化藉以視覺傳達設計的強力放 送,得以在人類民族文化的舞台傳承發揚。

-8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敦煌患文雖然是禮懺法門的應用文書,有點格式化與過分老套的語言形式,但是卻保存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在不影響主流課程結構下,接納和 認識學生的不同文化背境,有效地 把不同學生族群的文化元素(如節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