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 導數的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3 導數的應用"

Copied!
38
0
0
顯示更多 ( 頁)

全文

(1)

3 導數的應用

(2)

3.8 指數成長與遞減

(3)

指數成長與遞減

在自然生態中,許多量的成長或遞減速率都與這個量本身的 大小成正比。例如 y = f(t) 代表某種動物或者細菌在時間 t 的 數量,而很合理的,其變化率 f’(t) 應與數量 f(t) 成正比,也 就是 f’(t) = kf(t) ,其中 k 為常數。

在適當條件下(不受空間/生長環境的限制), f’(t) = kf(t) 這個 數學方程式所給出的模型,的確能在短期內正確地預測 f(t) 的數量。

(4)

指數成長與遞減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關於核物理:放射性物質的質量耗散速 度與該量成正比。

或者在化學反應中,單一相異分子間的化合反應也會與濃度 成正比。

在財務上,存款的數量在複利計算下,其利息的增加速度也 會與其數量成正比。

(5)

指數成長與遞減

如前所述,一般而言一個物種在時間 t 的數量 y(t) ,其變化 率正比於其數量 y(t) 。

其中 k 為常數。

這樣的方程式跟模型一般稱為自然生長律 (law of natural growth, 當 k > 0) 或者自然衰變律 (law of natural decay, 當 k < 0) 。

由於這牽涉到變數 y 跟其微分 y‘(t) ,因此這樣的方程式被稱

(6)

指數成長與遞減

這個自然成長律方程的解不難想像:我們可以想的是,哪一 種函數的微分剛好是它自己乘上一個倍數?答案就是指數函 數。

我們可以寫下指數函數的形式 y(t) = Cekt 其中 C, k 均為常數,

微分後有:

y(t) = C(kekt) = k(Cekt) = ky(t)

(7)

指數成長與遞減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任意有這樣形式的函數 y = Cekt ,便會是 dy /dt = ky 的解。另外常數 C 的意義,我們可以從這裡觀察

y(0) = Cek 0 = C

其便是 y 在 t = 0 的初始值。我們之後會證明這樣的解,在 某種意義下會是唯一的解:

定理 微分方程式 dy/dt = ky 的唯一解為以下這樣的指數函數

(8)

族群數量的成長

(9)

族群數量的成長

至於代表變化律跟族群數量的比值,另一個常數 k ,我們把 方程式改寫成這樣:

此時這個常數:

成長率除以其族群數量是一個常數 k ,我們特別將其稱為相 對成長率 (relative growth rate).

(10)

族群數量的成長

從成長率除以族群數量的比值是一個常數的角度來看,與其 說族群生長率正比與其族群數量的規模,我們可以改一個說 法:這個族群的相對生長率是一個定值。

而此時,對於相對成長率為 k 的族群,其滿足族群成長模型 的解為指數函數 Cekt ,此時的 k 便是指數中時間 t 的係數,

表示族群數量對時間的指數成長。

(11)

族群數量的成長

舉例說明,考慮這樣的方程式

時間 t 的單位為年,相對成長率 k = 0.02 ,表示族群數量的 (瞬間) 相對成長率為每年 2% 。

若族群數量在時間 t = 0 時為 P0 ,則我們可預期的族群數量 解為

P(t) = P0e0.02t

(12)

範例一

世界人口在 1950 年時是 2億5600萬,而在 1960 年時是 3 億 400 萬,試以此數據建立 20 世紀世界人口數量的模型。

(假設族群的生長率正比於族群數量,並不考慮其他因素)

試問相對生長率為何?並利用此模型預測 1993 年以及 2020 年時的世界人口數目。

解:

首先我們以年為時間 t 之單位,並訂 t = 0 代表 1950 年。

另外我們以十萬為人口數目的單位,則有 P(0) = 2560

P(10) = 3040

(13)

範例一 / 解

根據假設,我們有微分方程式 dP/dt = Kp ,此時我們帶入兩 年的數值 :

P(t) = P(0)ekt = 2560ekt P(10) = 2560e10k = 3040 估算得

cont’d

(14)

範例一 / 解

因此年相對成長率為 1.7% ,而我們建立起來的模型為 P(t) = 2560e0.017185t

以此估計 1993 年的人口數量:

P(43) = 2560e0.017185(43)  5360 (十萬) 而以此估計 2020 年的人口數量:

P(70) = 2560e0.017185(70)  8524 (十萬)

cont’d

(15)

範例一 / 解

下圖一繪出這個模型預估整個二十世紀人口數量的圖形。

另外圖形中的點代表實際的世界人口數目。我們可以發現在 1993 年時,預估數目跟實際數目還算穩合,但到了晚期,

甚至到 2020 年,估測的數目便有稍稍偏離。

cont’d

人口數量 (十萬)

年份(1950過後)

(16)

輻射物質衰變

(17)

輻射物質衰變

輻射物質會自發性衰變。令 m(t) 代表輻射物質自初始質量 m0 衰變經過時間 t 之後的質量,則其相對衰變速率為

也就是, m(t) 滿足方程式,

其中 k 為負常數。

(18)

範例二

物理學家常用半衰期的描述來代替物質衰變的速率。

已知鐳-226 的半衰期是 1590 年,試問

(a) 試寫下最初有 100 毫克的鐳-226 在經過 t 年衰變後剩下 質量的函數 m(t)

(b) 求 1000 年過後的剩餘質量(四捨五入至最近的整數位毫 克)

(c) 何時會衰變剩下 30 毫克?

(19)

範例二 / 解

由方程式 dm/dt = km 以及初始質量 m(0) = 100 ,我們直接 帶入通解得到

m(t) = m(0)ekt = 100ekt

接著我們要利用半衰期求得衰變速率 k ,考慮到經過 1590 年後只剩下一半的質量,因此 m(1590) = 50 ,於是

100e1590k = 50 可得

取自然對數得到

cont’d

(20)

範例二 / 解

於是我們得到方程式

m(t) = 100e–(ln 2)t/1590

由於 eln 2 = 2 ,我們可以改寫函數為 m(t) = 100  2–t/1590

cont’d

(21)

範例二 / 解

(b) 帶入 1000 時可估算 (按計算機)

m(1000) = 100e–(ln 2)1000/1590  65 mg (c) 計算當 t 為何時有 m(t) = 30 ,即

100e–(ln 2)t/1590 = 30 或 e–(ln 2)t/1590 = 0.3 取自然對數,可得到:

=>

cont’d

(22)

輻射物質的衰變

利用繪圖軟體可以劃出 m(t) 的圖形,同時我們也可以去看 m(t) 與水平線 m = 30 的交點,觀察是否吻合前面估算的數 值 2762 年。

(23)

牛頓的冷卻定律

(24)

牛頓的冷卻定律

關於物體的冷卻,牛頓觀察到:物體冷卻的速率,正比於該 物體跟室溫的溫差。(也或者,物體在溫水中加熱的速率。)

我們令T(t) 表示物體在時間 t 時的溫度, Ts 表示物體所在環 境週遭的溫度,則我們可以將此冷卻定律寫成以下的微分方 程式

其中 k 為一常數。

(25)

牛頓的冷卻定律

注意到這個方程式與前面兩個方程式的不同,在於其變化的 速率是跟溫差有關,因此多了一個常數 Ts 在裡面。

但我們可以令新的變數 y(t) = T(t) – Ts ,則此時方程式變成

於是我們可以利用前面推導的公式解,來計算這個問題。

(26)

範例三

將在室溫 72F 下的一瓶汽水放入溫度為 44F 的冰箱中,在 經過半小時後,汽水的溫度降至 61F 。試問:

(a) 另外再經過半個小時後,溫度為何?

(b) 汽水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冷卻到 50F ?

(27)

範例三 / 解

(a) 我們假設 T(t) 為經過 t 小時的溫度,冰箱環境溫度 Ts 為 44F ,根據冷卻定律

另外定義 y = T – 44 ,於是有 y(0) = 72 – 44 = 28 ,改寫方 程:

y(0) = 28

根據公式解,我們有

y(t) = y(0)ekt = 28ekt

cont’d

(28)

範例三 / 解

根據條件, T(30) = 61 ,計算得 y(30) = 61 – 44 = 17 ,代

28e30k = 17

取自然對數,估計冷卻速率常數:

 –0.01663

cont’d

(29)

範例三 / 解

因此

y(t) = 28e–0.01663t

T(t) = 44 + 28e–0.01663t

T(60) = 44 + 28e–0.01663(60)

 54.3

可之若再經過半個小時,汽水溫度的估計值為 54 F 。

cont’d

(30)

範例三 / 解

(b) 希望 T(t) = 50 ,解方程式:

44 + 28e–0.01663t = 50

估計再 93 分鐘左右,汽水便會冷卻到 50F 。

cont’d

(31)

牛頓的冷卻定律

注意到在前例中,當時間 t 趨近無窮大:

這個結果也就是預期汽水會逐漸趨近到環境溫度 44 F ,函 數圖形如下

(32)

連續複利問題

(33)

範例四

假設現在有 1000 元的投資,每年會有 6% 的利息收入,以 複利計算。我們可以計算第一年後,這筆投資會成長為

1000(1.06) = 1060 而第二年後則成長為

[1000(1.06)]1.06 = 1123.60 更進一步,經過 t 年後,其總值則增加為

1000(1.06)t

一般來說,總量為 A0 的投資,假設獲利率為 r ,則經過 t 年 以後這筆投資會增長為

A (1 + r)t.

(34)

範例四

若我們將一年分為 n 期,每一期結算一次複利,則此時利率 便為 r/n ,而一年過後便剛好是第 n 期結算,第 t 年過後則 是第 nt 期結算,則此時這個結算後的值為:

舉例說明,年利率為 6% 的投資,三年後的計算結果為:

$1000(1.06)3 = $1191.02 ,若每年計算一次複利

$1000(1.03)6 = $1194.05 ,若每半年計算一次複利

cont’d

(35)

範例四

$1000(1.015)12 = $1195.62 ,若每一季計算一次複利

$1000(1.005)36 = $1196.68 ,若每月計算一次複利 甚至若我們考慮每天計算,則有:

我們觀察到,當複利週期短,結算的次數多,最後獲得的利 息會跟著增加。若我們考慮取 n  ,也就是想像複利的 結算是不停連續不斷的計算,則此時第 t 年過後結算的值,

便會是以下這個極限

cont’d

(36)

範例四

其中,中括號 [ ] 內的極限會收斂至自然底數 e 。

(其中 m = n /r )

cont’d

(37)

範例四

於是在連續結算複利的情況下,年利率為 r 經過 t 年複利後 的結算值為

A(t) = A0ert 我們對此函數微分可得

這個式子的意義也就是說,在連續結算複利的情況下,投資 增加的速率會正比於其當下結算的投資額。(錢滾錢!!)

cont’d

(38)

範例四

回到先前的範例,若考慮 1000 元在年利率 6% 的情況下,

連續時間結算複利,在三年過後這筆投資的錢將會增值到

A(3) = $1000e(0.06)3 = $1197.22

注意到雖然仍比每天複利得到的 1197.20 要多,但這個值非 常接近。

cont’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生成函數 (generating function) 是藉由冪級數中的係數來呈現數列, 是研究數列性質非 常有用的工具。 他能用於解很多不同類型的計數 (組合)

通常都會置入指數的概念,讓人誤以為指數的發明是先於對數的。但從

一群數值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值稱為眾數,通常用 Mo

本文前兩部分引入階梯函數、 脈衝函數與廣義函數, 利用運算數學的思路來求得函數的傅 立葉轉換。 第三與第四部分則利用在轉換域的關係式, 進而避開直接由定義去做的繁複計算來 求解。 尤其是求

修訂數字 百分率 百分點 少於. 絕對數值為零 不適用

 美國許多城市也有少數族裔的社區存在,如 黑人區、唐人街、義大利人區,這種少數族

由於以往在計算當年對外貿易指數時,是以過去一年同季作為基期,因此,除了報告期指數

從思維的基本成分方面對數學思維進行分類, 有數學形象思維; 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直覺 思維三大類。 在認識數學規律、 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

機器常數machine epsilon,以ϵmach表示,其值為1和比 1大的最小浮點數之間的距離。以下表格為IEEE 754浮點 數標準中各部份所佔的位元數: 精準度類型 符號部分 指數部分

2-1-1 複變數的概念.

這兩個問題所牽涉到的極限類型是一樣的,而我們特別把這 種割線斜率的極限稱為導數 (derivative)

二次導數 f‘’ 對函數 f

從幾何圖形上來看,所有指數函數,在 (0,1) 的切線斜率恰 好為一的函數也只有惟一一個,因此

他所測量了相對成長率 (dP/dt)/P 大約為 0.7944 ,而環境容 量上限大約為 64 。.

如果函數是由基本函數所組成,至少需要注意:分式函 數分母會等於 0

相對應的,由於這些函數可以跟雙曲線上的點做對應,所以 稱為雙曲函數,其中主要的奇組合稱為 hyperbolic sine 雙曲 正弦函數,偶組合稱為

先看 lim h-&gt;0 (sin h)/h ,這個極限值其實也不是很明顯,但透

對於給定的一個 x 值,經過某一對應方式後得到「唯一」的 y 值,這種對應方式我們稱 為函數,其中 x 是自變數,y 是應變數。. 而在表

由於 A 為方陣, 其 row 的個數和 column 的個數皆為 n, 此時很自然地可以將 Theorem 3.4.2 和 Theorem 3.4.6 相連結得到 invertible

理解並欣賞幾何的性質可以透過坐標而轉化成數與式的 關係,而數與式的代數操作也可以透過坐標產生對應的

將一群統計資料由小而大排成一列,則中位數(Me)前段數值之中位數稱為第 一四分位數(Q1),中位數(Me)後段數值之中位數稱為第三四分位數(Q3),而中

由於傳統線性函數型態之邊際價值固定且等於其估計係數,因此本研究分別

從以上得出木虱癭的形成對於青果榕整體的生長、繁衍以及數量都有正面的影響。但得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