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中文專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中文專書 "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從演繹不同樂器與風格之重奏作品過程,可發現詮釋上諸多窒礙,無論是琵

琶與古箏的融合中,音量與共鳴落差;琵琶與笛子的混合,點與線的協調;琵琶

與小提琴樂器之間,不同背景與音樂語法。演奏二重奏作品的過程反應出許多問

題,其根本為琵琶演奏養成在重奏方面多有不足,導致琵琶演奏者在面對重奏作

品時仍有許多能力必須加強。

本文第一章從『二重奏』一詞的定義開始,到現有作品的整哩,從作品出版

的數量了解琵琶重奏作品的現況,藉由作品的數量與使用情況,了解琵琶二重奏

的表演形式發展的現況。

第二章主要探討《月兒高》、《土風》兩首風格完全不同的琵琶與箏二重奏作

品,藉由分析這兩首作品,得知不同背景的作曲者,對於琵琶與箏這樣的組合,

如何應用兩個樂器在技巧、音色上不同的特色。琵琶與箏這兩個屬性相同的樂器,

在音色,技巧,音樂語法上都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對於改編作品與原創作品的詮釋,有不同的方式,《月兒高》是改編琵琶傳統

曲目,音樂風格成熟,主要以兩個樂器的觸弦、音色、殘想一致為基礎,增加不

同的詮釋。琵琶與箏的組合比琵琶或箏的獨奏,層次更豐富,音響更厚實,由兩

個樂器呈現的《月兒高》更顯大器。

由於音樂語法相容,許多技巧可以互通,詮釋比琵琶其他樂器的重奏容易。

但古箏的音箱大,殘響長,在二重奏的形式下,琵琶可能處於弱勢,音量的協調、

(2)

尾音的長度、滑音音成的一致性,都是《月兒高》詮釋的重點。

《土風》是原創作品,針對琵琶與古箏的特性創作,曲中有古箏的華麗、琵

琶的穿透力,呈現出兩個樂器不同的特色。許多強烈的節奏由古箏來演奏,可以

達到飽滿的音響較果,琵琶的快速音群也強調出樂器本身的特質。以人工調式創

作的作品,大量的臨時升降音,對琵琶來說,更能展現觸樂器的色彩。

演奏《土風》須特別注意音量的層次與強弱變化的幅度,在一個樂句中呈現

出『鬆』、『緊』的不同感覺。兩聲部彼此銜接也需要良好的默契,尤其慢板,樂

句在兩聲部之間來回,銜接必須使兩個樂器彷彿是一個樂器般,讓樂句進行順暢,

樂句之中的音質一致。琵琶要展現輪指速度的變化,積極的音色;古箏則要發揮

殘響的優勢,創造出空間感。

《土風》快板要與慢板有明顯的區隔,兩個樂器結實的音響達到作曲者要求

的粗獷。觸弦必須積極,使音色的顆粒性更明顯。慢板的速度自由,主要以音響

決定樂句的緊湊程度。快板速度必須達到每拍 140 以上。

從兩個不同風格的作品,得到琵琶與古箏的組合,有不同的詮釋與創作方式,

在二重奏的組合中,琵琶與古箏是協調性較高,問題較少的組合。

第三章主要討論琵琶與笛子的二重奏作品《綠》,這個組合在二重奏中並不多

見,原因是兩個樂器本身的差異較大,難以協調。琵琶與笛子,都屬於獨奏樂器,

較少使用於伴奏型態。兩個主奏的樂器,在二重奏作品中,主從關係經常互相衝

突。琵琶與笛子在音量上也很懸殊,琵琶雖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但傳遠不如笛子,

(3)

笛子在空間裡的震動,是琵琶無法與之比擬的。

在《綠》這個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者琵琶與笛子的特性有全面的了解。在

琵琶為主旋律的段落,笛子使用較多中低音域的長音,笛子高音區的滑彩段落音

量較強,用琵琶特色的技巧『掃拂』與之呼應,兩個聲部的音量堆砌出整個樂曲

的高點。

為避免兩個樂器的衝突與不和諧,笛子在音準上需特別注意,兩個樂器在音

量上也必須溝通協調,由於《綠》全曲只分段不分小節,樂句的劃分跟斷點也必

須特別注意,最重要的是,兩個樂器的角色要清晰,遠近不同的質感,也可以削

弱音量的明顯差距。

第四章主軸為《琵琶與小提琴的對話》,是本文唯一琵琶與西洋樂器的二重奏

作品。從三首中國民歌《無錫景》、《花兒》、《槐花幾時開》改編串連的琵琶語小

提琴二重奏的作品,琵琶與小提琴的二重奏,是非常特別的組合。作品中處處展

現作曲者黃曉飛的創作特色,將民歌主題的素材做了非常好的改編,節奏與旋律

音都做了大幅度的改變,但處處都可看見民歌的影子,民歌的特色也在曲中強調。

由於樂器背景不同,演奏上有許多語法不相容,對譜的解讀不同,詮釋的難

度是本文四個作品中最高的。從民歌改編而成的器樂作品,其重點在旋律的改編,

並不強調樂器本身的技巧。沒有太多指定的技巧,保留很多詮釋的空間,按照不

同的風格,本文做了不同的詮釋。

在《無錫景》中詮釋重點在小提琴的音色與換把,放鬆小提琴的弓毛使全曲

(4)

的音色較柔軟,增加換把的頻率,減少使音與音之間尖銳的感覺。《花兒》的詮釋,

將兩聲部的滑音盡量統一,改變小提琴上下弓的順序,使節奏感較為順暢。

《槐花幾時開》中為使小提琴接近譜上指定的山歌風,嚐試將小提琴的弓靠

近指板,找出較細的音色,但成果有限。由於《槐花幾時開》的四川風格較為直

接,琵琶的輪指輪素較快,希望詮釋出《槐花幾時開》中,直接大方的風格。

以上為本文對於四個琵琶與不同樂器二重奏作品的理解與詮釋,除了本文對

作品的分析與詮釋外,對於琵琶的二重奏,筆者認為關於琵琶二重奏,還有幾個

值得論述的問題,包括,一、重奏作品在琵琶演奏養成中的意義,二、重奏作品

在學習上的限制,三、重奏模式系統化教學法,四、琵琶重奏曲之應用等。

一一

一一、、、、重奏作品在琵琶演奏養成中的意義重奏作品在琵琶演奏養成中的意義重奏作品在琵琶演奏養成中的意義重奏作品在琵琶演奏養成中的意義

重奏在目前琵琶演奏環境中,二重奏作品的功能,主要以表演為主,為教學

目的創作之二重奏作品較為少見。觀察西洋音樂教育,以教學為目的二重奏創作

不勝枚舉,俗稱拜爾的德國鋼琴教本中就使用了教師與學生分別彈奏兩個聲部的

方式進行基礎教學。1 除 Vorschule im Klarierspiel Op.101 外、美國的 John

Thompsons 在 1936 年編籑的 John Thompsons Modern Course for the Piano 也有教學

的功能。該系列教本中為兒童設計有《為幼童的合奏教本》,可供學生與老師或父

母合奏。

十八世紀下半葉小提琴二重奏作品,已經譜遍使用於教學上,如巴爾托

1 拜爾(Ferdinand Beyer,1803~1863),Vorschule im Klarierspiel Op.101,教本出版約在 1850 年。

(5)

克的《四十四首二重奏》。中提琴教材中,更有將二重奏作品及練習曲作為教學

的重點者,Kreuz,Emil ,Select Studies for the Viola,Book-2中第一、二冊將其中

練習曲改編為二重奏練習曲。另外,Volmer,Berta ,Bratschenschule 則是利用二重

奏練習方式貫穿整套教本。不同難易的二重奏小曲穿插於教材中,並有部份練習

曲是小提琴與中提琴的二重奏。全方位中提琴教材 Fischer,Langey C, Tutors for

Viola. 中,亦包含二重奏練習。3

二重奏使用在教學上有許多的優點,《小提琴指南》 一書中提到二重奏使用

在小提琴教學上的優點。

除了促進準確的發音和讓學生在許多基本的技巧問題上進行練習之外,二重 奏還可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隨和一些,伴奏的第二小提琴聲部在節奏、

合聲、風格和表達的訓練上引導著學生。4 西方音樂家們正面肯定了二重奏在教學上的優點。

上述許多教材清楚表明重奏在教學上的意義與重要性,反觀國樂教學法,以

教學為目的編寫的重奏作品少,使二重奏未能普及的應用在琵琶的教學上。

將二重奏應用於琵琶教學上,筆者提出以下幾項論點。第一、琵琶這個樂器相對

於其他國樂器較難上手,學習不易獲得成就感,此情形又以兒童及初學為最。為

求提高學習的興趣,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簡單的二重奏設計,除增強趣味性之

外,同時可以增加師生雙方的連結,二重奏練習曲小品在西洋音樂教育中,大部

2 Select Studies for the Viola,Book-,London:Stainer&Bell,Ltd.,1912.

3 Fischer,Langey C,Tutors for Viola.(New York: Carl Ficcher,Inc),1937.

4Robin Stowell,《小提琴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VIOLIN),湯定九 譯

(台北:世界文物出版,1996),321。

(6)

分也是為初學者設計。

由於學習琵琶起步較難,此時聽覺訓練更值得注意,礙於左右手技巧進步速

度有限,學生對於節奏的概念,可能產生模糊或判斷錯誤,也可能受制於手部動

作不成,因而無法彈出正確節奏。此一情形若無法在初學時期獲得改善或控制,

將嚴重阻礙學生建立正確節奏感。

除了提高學習的興趣,二重奏在教學上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規範節奏。兩

聲部的練習,可以在節奏錯誤的當下立即發現,這一點在獨奏的練習較難以掌握。

以規範節奏為目的,可參考德國的 Klavierschule,Band ,Ⅱ,其中有給學生與教師

聯彈的教學方式。

…利用跟教師聯彈的四手用變奏去進行的。所有的主題和變奏曲,全部強調 第一拍,而且必須跟著打拍子,把節奏正確的把握。…學生的部份,雙手用 齊奏彈出同樣的音型,而且音域寫的也較窄,但運用拍子、調、速度和表情 等各種手法加以展開,如果包括教師的部份就成為要求高度技巧的樂曲了。5 此教本認為二重奏使用在教學上,其重點就在於著重培養良好節奏感。

除了技巧訓練外,筆者認為音色判斷敏銳度是學習琵琶另一項重點,並且有

必要在初學階段,審慎奠定判斷音色的能力。長期習慣於彈奏劣質音色而不自覺,

可能喪失判斷音色良莠之能力。為教師與學生設計二重奏練習,可有效於教學當

下,提供音色比較之對象。

重奏教學模式對於教學雙方皆具優點,教師便於掌握學生是否良好控制節奏

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學生即時辨別音色優劣。

5 邵義強,鋼琴講座二《世界的鋼琴教育與鋼琴教本》(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02),145。

(7)

二二

二二、、、、重奏作品在學習上的限制重奏作品在學習上的限制重奏作品在學習上的限制重奏作品在學習上的限制

目前現有的琵琶教材,以二重奏的方式編寫者為數不多,二重奏的訓練,主

要仍以樂曲作品為主要材料。台灣一般社團或學院專業課程中並未開設重奏課

程,僅開設合奏、絲竹室內樂等課程。重奏與合奏練習重點不同,且合奏有指揮,

琵琶在合奏中,重點主要在熟練分譜技巧,對於音樂處理則缺乏獨立思考。

重奏作品在合奏與獨奏課程使用機會少,作品本身即設定了難度,不同難度

的作品,適合不同程度演奏。二重奏作品難易度不均衡,使重奏訓練無法落實。

經由本文第一章的整理,可知琵琶重奏作品的現況。從這些作品中可見,以琵琶

為主的二重奏作品,合作的樂器有多種不同屬性,也有跟西洋樂器的二重奏,演

奏時須注意的問題比起西洋銅管、木管重奏更為複雜,學習過程中不曾著力於重

奏的練習,使得演奏重奏作品容易遭遇瓶頸。

以重奏作品為教材,必須以演奏者遷就作品的難度,這對教學來說並非是好

事。西方音樂教育是以演奏者程度為著眼點,為不同程度設計不同的二重奏教材,

這樣的方式才能確實做到循序漸進,達到二重奏訓練的目的,有趣、培養正確的

節奏感、以及強化聽覺。目前以教學為目的創作的琵琶二重奏教材較少,演奏作

品較多,是琵琶重奏系統化教學法的阻礙。

三三

三三、、、、二二二二重奏模式系統化教學法重奏模式系統化教學法重奏模式系統化教學法重奏模式系統化教學法

西洋音樂重奏教學方式已行之有年,國樂方面也已經可見,為二重奏教學法

所編寫的教材。另外,琵琶演奏者侯桂芝編著之《琵琶演奏藝術》中,也設計數

(8)

首二聲部練習曲,如《大紅棗兒送親人》二重奏、《二重奏節奏練習曲》、《小蘋果》

琵琶二重奏,這些都是為教學目的所編寫的重奏練習曲。

由上海民族樂團揚琴演奏家丁言儀編著的《兒童揚琴啟蒙》上冊,也應用類

似的教學方式,從最基礎的程度,設定給學生一人,邊敲邊唸,或可由學生敲,

教師唸拍子的方式,控制節奏。

進階增加一個聲部,有學生、教師、唸的三個聲部,教師的聲部較為複雜,

為了使學生在演奏之餘,有餘力注意節奏與音色,放慢手部技巧的進度,加強聽

覺的培養,由學生演奏較簡單的聲部,是合理且必要的。

《兒童揚琴啟蒙》上冊這本教材,對於琵琶二重奏系統化教學是為重要支持,

因其比侯桂芝編著的練習曲,更徹底落實於基礎教學,從零開始培養二重奏概念,

即二重奏系統教學之精神。上述教材顯示出國樂教學也適用二重奏系統教學法,

二重奏系統化教學在演奏訓練上,確有其價值與必要性。

筆者仍認為重奏系統化教學,可為琵琶的教學開創另一個方向,目前的琵琶

教學,以重奏為主的系統化教材尚未普遍,尚待努力。目前探討有關重奏系統化

教學的,有〈琵琶重奏藝術及其數學〉,6 作者李崑麗認為在學院中開設重奏課程

是必須的,除了在《音樂研究》發表論文〈琵琶重奏藝術及其數學〉外,也編著

《琵琶重奏研究與教程》一書,7 筆者則認為以李崑麗教授的論點延伸,重奏課程

6 李崑麗,〈琵琶重奏藝術及其數學〉,《音樂研究》2006 卷 1 期,119–120。

7 李崑麗,《琵琶重奏研究與教程》,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9)

應再向下紮根,從演奏的基礎開始。

參考西洋的重奏教學方式,其目的不在複製西洋音樂教學法,而是從嘗試中,

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二重奏系統化教學,其終點不在演出重奏作品,最大的價

值在於,培養演奏者靈敏的聽覺、面對不同表演形式的能力,並能有效從基礎上

解決重奏演奏詮釋上所遭遇之瓶頸。

四四

四四、、、、琵琶重奏曲之應用與創作琵琶重奏曲之應用與創作琵琶重奏曲之應用與創作琵琶重奏曲之應用與創作

目前琵琶相關的重奏作品,除了琵琶的二重奏或三重奏外,許多作曲者為琵

琶與不同的樂器創作重奏作品,或是作曲者創作的重奏作品中,琵琶為其中一個

主要的聲部。

近代琵琶重奏作品的應用與創作,大多是為了重奏表演形式,使用重奏作品

的表演團體,如 1985 年成立的「中國女子彈撥樂團」由揚琴演奏家李玲玲、琵琶

演奏家楊靖、箏演奏家林玲、三弦演奏家黃桂芳及阮演奏家魏蔚組成。許多作曲

家為這個重奏組合譜寫了不少樂曲,也發行《江清月近人》中國彈撥樂合奏專輯。

8 以彈撥樂器組合成的重奏表演團體,除了「中國女子彈撥樂團」之外,還有 1996

年成立的「卿梅靜月」古箏、琵琶、二胡、揚琴女子重奏樂團。

「卿梅靜月」演奏風格多變,亦嘗試與西洋樂器合奏,結合多媒體的表現形

式。1999 年「卿梅靜月」錄製了首張鐳射唱片-《夕影之詩》。9 除中國傳統樂

8 譚耀宗 監製,《江清月近人》,龍音製作有限公司發行,1993,CD。

9 中國唱片製作,《夕影之詩》,中國唱片化發行,1996,CD。

(10)

器組合外,琵琶演奏家趙聰嘗試琵琶與吉他的合作,發行《卡門》專輯。10

台灣具代表性的重奏團體,有 1991 年成立的「采風樂坊」,以中國傳統樂器

中最具代表性的六種樂器:胡琴、笛子、琵琶、古箏、揚琴與阮咸組成,琵琶在

其中也佔有一定的分量。台灣作曲家吳宗憲、旅德作曲家董昭民都為該團創作過

重奏作品。

目前新的琵琶相關重奏作品,大多為了表演目的而創作,經常使用重奏作品

的,除上述的演出團體外,一般的小編制的重奏表演形式,也經常使用含有琵琶

聲部的重奏作品。從重奏作品創作與使用的情況,以及以重奏為主要編制的演出

情形,可以看出重奏作品未來可能更廣泛的被使用。

本文從琵琶與其他樂器的二重奏作品分析與詮釋出發,整理出重奏作品的數

量,創作與演出的情形,進而將問題延伸至琵琶教學上。琵琶教學中疏漏之處,

是否能藉由二重奏的訓練彌補。二重奏的訓練,在整個演奏訓練中的價值,值得

重視。

琵琶重奏系統化教學法目前已有初步的嘗試,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發展的可

能,對於這個問題,本文僅作為一個開端,提供研究的方向,期望在未來的研究

中,可以看見琵琶重奏系統化教學法的更多研究成果。

10 普羅藝術 製作,《卡門》,中國唱片發行,2005,CD。

(11)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中文專書

中文專書 中文專書 中文專書:

于蘇賢。《申克音樂分析理論概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庄永平。《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蘇燕謀 譯(仙田尚久著)。《樂譜書寫法》。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5。

李妲娜、修林海、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 社,2002。

李純仁。《小提琴「凱薩」教本的研究》。台北:全音樂普出版社,2000。

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要》。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李景俠。《中國琵琶演奏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邵義強 譯。《世界的鋼琴教育與鋼琴教本》。台北:全音樂普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4。

邵義強 譯。《鋼琴初步指導的導引Ⅰ》。台北:全音出版社,1984。

邵義強 譯。《鋼琴初步指導的導引Ⅱ》。台北:全音出版社,1984。

修林海。《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許常惠譯(郭克朗著)。《對位法》。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72。

張錦鴻 編著。《和聲學》。台北:大陸書店,1980。

鄭德淵。《中國樂器學》。台北:生韻出版社,1984。

劉 沛。《美國音樂教育概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劉東升、吳釗。《中國琵琶史稿》。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劉詠華。《揭開中提琴教學法的奧秘》。台北:大陸書店,2005。

陳藍谷。《小提琴演奏之系統理論》。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01。

謝功成。《曲式學基礎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翻譯專書 翻譯專書 翻譯專書 翻譯專書:

Carl Flesch.《小提琴指法藝術》(VIOLIN FINGER ING)。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5。

Carl Flesch.《小提琴演奏之藝術》(THE ART OF VIOLIN PLAYING)。台北:黎明 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Robin Stowell.《小提琴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VIOLIN)。

湯定九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李崑麗。〈琵琶重奏藝術及其教學〉,《音樂研究》No.2(六月,2003):119–122。

(12)

滿園園。〈淺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二重奏的學習與意義〉,《中國教育科學 探究》No.6(2006):80–81。

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論文:

王逸超。〈小提琴演奏技巧–如何建立一套精準及有效率之音準系統〉。《弦樂 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輔仁大學音樂系所,2005):139–162。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 : : :

王雅芬 。〈法朗克 A 大調奏鳴曲小提琴版本與長笛版本之探討及鋼琴所扮演的角 色〉。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5。

莫書涵。〈史特拉汶斯基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協奏風格二二二二重奏之音樂分析與詮釋〉。輔仁 大學碩士論文,2005。

郭怡君。〈郭怡君小提琴獨奏會 (含輔助文件:從二二二重奏的創作型式探討貝多芬第二 九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編號四十七 “克羅采” 的風格及詮釋)〉。

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3。

黃韻秋。〈爵士樂融合台灣映象之研究---以《啟彬與凱雅的二重奏》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賴禹伶。〈柯普蘭:《為長笛與鋼琴的二重奏》之作品研究與詮釋探討/賴禹伶長笛 演奏會〉。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6。

黃孝媺。〈弦樂四重奏的早期發展─探討三重奏鳴曲至弦樂四重奏的過渡時期音樂 特徵〉。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2005。

張家綺。《左手獨立性彈法在現代箏曲中之運用》。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2006。

謝味蒨。《快速指序技法在現代箏曲上的應用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

2002。

樂譜 樂譜 樂譜 樂譜:

于紅梅。《二胡音樂會曲集(3)》。北京:新華書店,2005。

李光華。《琵琶曲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任鴻翔。《琵琶曲論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吳贛伯、項斯華。《中國箏譜》。台北:觀念事業文化有限公司,1987。

周國華。《中外名曲琵琶重奏曲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傅華強、沙里晶 編。《琵琶古箏二重奏曲集》。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

蕭興華。《中國箏曲》曲譜集(上)。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

李崑麗。《琵琶重奏研究與教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13)

網路資訊 網路資訊 網路資訊 網路資訊:

李崑麗。〈琵琶重奏藝術及其教學〉

http://www.wenhuacn.com/guoyue/article.asp?classid=75&articleid=5611.2008。;摘錄 於 30 October 2008。

http://big5.ccnt.com.cn/show/mingyuanrsh/m-xf-03.htm;摘錄於 5 Novanber 2008。

http://www.cyueqi.com/news_info.php?news_id=7171;摘錄於 5 January 2009。

http://www.ccom.edu.cn/;摘錄於 8 January 2009。

http://61.30.31.21/ec/echome.aspx;摘祿於 31 December 2008。

影音資料 影音資料 影音資料 影音資料:

中國龍企劃組合 製作。《情寄長白山》中國音樂家大系器樂篇。任詩傑實業有限 公司發行,1999,CD。

中國唱片製作。《夕影之詩》。中國唱片化發行,1996,CD。

香港龍音制作有限公司 製作。《黃河魂》王中山古箏專輯(二)。上海海文音像 出版社,2003。CD。

普羅藝術 製作。《卡門》。中國唱片發行,2005。CD。

譚耀宗 製作。《琵琶行》王超慧琵琶專輯。龍音唱片發行,1995。CD。

譚耀宗 監製,《江清月近人》,龍音製作有限公司發行,1993,C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動態時間扭曲:又稱為 DTW(Dynamic Time Wraping, DTW) ,主要是用來比

4.以年資辦理國民小學教師加註英語專長證書者,以本參照表為採認依據,不在本參照表之

參加者有權要求查閱和改正有關的個人資料,包括在支付費用 後索取表格內個人資料部分的副本。如欲改正或查閱本表格內 所填報的個人資料,可向教育局提出申請(地址:香港灣仔皇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8th UNWTO Asia/Pacific Executive Training Program on Tourism Policy and Strategy Bali (只有英文版). 參考案例 3「見補充資料 (5)

8th UNWTO Asia/Pacific Executive Training Program on Tourism Policy and Strategy Bali (只有英文版). 參考案例

印度教「大象與林伽」龕狀石構件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陳埭丁氏宗祠 ) ( 「萬人丁」寓意家族興旺 ). 明成祖勅諭 ( 清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