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腦神經科學發展的歷史大腦神經科學發展的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大腦神經科學發展的歷史大腦神經科學發展的歷史"

Copied!
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腦神經科學

發展的歷史

(2)

Mind - Body Problem

我們的靈魂,精神由何處湧來?

為了解決這問題,研究者不厭其繁 雜及費時的步驟,以有恒之熱誠及 科學之方法,從各方面反覆考證、

解釋、批評、討論、……

(3)

• 1879 年夏,西班牙的貴族業餘考古學家,馬爾 世里諾 (Marcelino S. de Sautuola) 在 西班牙 北海岸的一個岩洞內,發現在長 18 公尺,寬 9 公尺的洞頂,繪有野牛、馬、狼、鹿、獅子等

,這是 洞窟藝術 第一次被發現。

• 其後,陸續在西班牙北部、法國、意大利等地

,亦發現了一百多個類似的壁畫,尤其是以 19 40 年,在法國 道爾德紐區 (Dardogne) 的 斯克 (Lascaux) ,所發現的壁畫最為華麗,亦 人類最早的繪畫 ( 約紀元 20000 年前 ) 。

洞窟藝術

(4)

• 很久以前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居住在山洞 中。 他們利用動物的血在石壁上作畫,這 是最早的藝術創作,稱為「洞窟藝術」。

• 洞穴岩畫是距今 28000~10000 年舊石器時 代的人類藝術品。

• 主要位於西班牙北部和法國南部境內許多 洞窟裏的壁畫,其中以西班牙北部的阿爾 塔米拉 (Altamira) 洞穴壁畫最著名,距 今約一萬五千左右。

洞窟藝術

(5)

• 所描繪的題材主要 以野牛、馬、鹿等 動物為主,所畫動 物的線條簡練有力

、姿態生動,色彩 呈黑褐色,外加簡 單的明暗描繪,表 現出自然而粗拙的 風格。

洞窟藝術

(6)

洞窟藝術

• 科學家利用放射性碳 的測定技術,來測定 壁畫繪製年代,推斷 這些壁畫為距今大約 20,000 年前,舊石器 時代 的 克羅瑪儂人 (Cro-Magnon man) 所遺留下來的。

(7)

• 勒斯克洞窟內的一張圖畫,更引起考古學家 們的注意。 此圖中繪有一隻野牛,傍邊平躺 著一個人。 看來這躺著的人像個獵人,可能 想舉標槍刺殺野牛,但反遭野牛尖銳的角尖 所戮而喪生。 問題發生在躺在血泊中的獵人

,其身旁有一隻停在竿上的鳥。

• 許多研究古代美術的學者們,對這問題至今 仍激辯不休。 其中一派的說法認為,當時的 人已相信 肉體與精神心靈之存在。

洞窟藝術

(8)

這隻鳥代表什麼意義?

• 人在活的時候,靈魂留在肉體之內;而在 人死之後,靈魂即時變成 ,離開肉體

飛向未知之世界。

• 如果這種解釋是被接受,而又正確的話,

那麼當時的克羅瑪儂人已有「身心二元 論」的思想。

(9)

然而

人在活的時候,

精神、心靈 會位在

身體的那些部位?

(10)

心靈說相關考古證據

• 骨頭證據,約 4500~5000 年前。

• 開腦手術 (Craniotomy ─ surgical opening of the skull) : 雖然這是一種非常困難的手術方 式,但從 舊石器時代晚期與新石器時代 (la te Paleolithic and Neolithic) ,就有被使用。

• Trephination ( 環鋸手術 ) is the production of a hole in the skull, which was practiced widely thr oughout the ancient world. 可能與當時當地的 文化有關,環鋸手術的真正目的並不清楚,

但是應該是試圖要治療其精神疾病,大腦疾 病,或頭骨破裂。

(11)

• 現代的支持者認為有助於擴大意識狀態,且 是降低憂鬱、物質濫用、及精神官能症的有 效方法。

• 從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太平洋 的島嶼等地區的史前古蹟中,都有發現被用 器具挖開過的頭骨 (trepanned skulls) ,顯示 這種手術方式,在不同的人類文化中,早已 被使用 ( 有趣的是,在中國、越南、印度地 區,沒有此類似的人類頭骨被發現 ) 。

開腦手術 (Craniotomy)

(12)

• 早期的開腦工具,是用

黑曜石 (obsidian) 、石頭 (stone)

鐵 (iron) 、銅 (bronze) 作成的。

• 有些證據顯示,一個人在一生中有過 多次的開腦 ( 曾高到 5 次 )

開腦手術 (Craniotomy)

(13)

• 秘魯 (Peruvian) 文化 (300 B.C.) ~ 印加 (Inc a) 文化 (end in 16th A.D.) 提供了下列證據:

1. 由古蹟中所遺留下的頭骨,發現在各個部位都 有開刀的案例;

2. 有不同形狀的開刀傷口: 圓形、橢圓形、四 邊形、三角形、與不規則形;

3. 在不同年代有不同開刀與相關的工具:

如鑿子 (chisel) 、挖骨器 (osteotomes) 、 手術小刀 (scalpels) 、止血器 (tourniquet)

、繃帶 (bandages) 等

開腦手術 (Craniotomy)

(14)

心臟說

(cardiac / cardiocentric hypothesis)

• 在尼羅 (Nile) 河畔,曾經有過文化燦爛的 埃及王朝 時代 ( 距今約六千年前 ) 的學 者們,認為心靈就在我們的心臟中。

• 因為心臟與生命不能分開,有生命就有心 靈,心臟推動生命,但受心靈所控制。

• 心臟說受到許多學者的支持,延續很長的 一段時間。

(15)

心臟說的影響

• Empedocles (495~435 B.C. 哲學家 ) 主張,

所有的物質 (matter) 是由 fire, air, water, an d earth 所組成的,並相信 the heart was the source of the human behavior 。

• Aristotle (384~322 B.C.) 也認為 “心” 是 活躍且溫暖的 (very active and warm) ,所 以是 the source of thought and sensation 。 因為身體會產生熱量,且大腦的作用是 “散 熱器 (radiator)” ,主要是來冷卻血液 (cooli ng the blood) 。 ( 這個觀念現在知道是錯的 )

(16)

肝臟說

• 以 底格里斯 (Tigris) 及 幼發拉底 (Euphra tes) 兩河為中心,所建設的巴比倫 (Babylo n) 王國時 ( 約 4000 年前 ) ,以 肝臟說 取代心臟說。

(17)

腦部說

(cephalocentric or brain hypothesis)

• 文明不斷進步,到了希臘時代 ( 西元前五 世紀,約 2500 年前 ) ,雖然當時對於解 剖學的知識仍很缺乏,但心靈的寶座被認 為是在腦部。

• 主張此說的代表者,為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 (Hippocrates) (430~350 B.C.) ,最早以醫 療觀念影響人們,不認為行為異常是被惡 魔附身,是體內的不平衡所導致。

(18)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 主張是因為腦部的病變所造成,提出「心理 異常是因為體內四種液體 (body fluid) 不 平衡所導致」 ( 四液學說 - 血液、黑膽汁

、黃膽汁、痰 ) 。

• 他曾留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人因有了腦

,才可以思考,才可以見聞,知道美醜,可 以判斷善惡,感覺到快樂及不愉快 .. 」。

• 不但確認了精神存在於腦部,且說中癲癇 (Epilepsy) 是腦部發生「故障」而引起的。

(19)

希波克拉底認為:

• 大腦 是 智慧 所在的器官

(the brain – the organ of intellect) ;

• 心臟 是 感官 所在的器官

(the heart – the organ of the senses) 。

(20)

由一群醫生完成的 Hippocrates writings 中,曾經有下列的記載:

• 雖然對於相關的解剖知識仍很缺乏,透過 對病人細心觀察後所得到的結論,認為大 腦是靈魂或心理功能的所在位置;

• 對於大腦的討論,並透過對於癲癇病人的 研究,來示範腦傷的照料;

• 指出破壞大腦會造成,同側身體的僵直或 抽慉,與對側的麻痺無力。

希波克拉底的影響

(21)

柏拉圖 (Plato)

• 其後,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 把精神之寶 座,更擴展到脊髓部。 他把精神分為 「神的精神」及「人的精神」兩類:

「神的精神」係指產生理性、知性等 不滅之靈魂,宿於腦部;

「人的精神」係指產生熱情的動物性 心靈及產生食慾的植物性靈魂。

(22)

柏拉圖 (Plato)

• 熱情的 動物性心靈 ─

存在胸部的脊髓 ( 胸髓 ) 中,是被 心臟所控制。

• 食慾的 植物性靈魂 ─

存在腹部的脊髓 ( 腹髓 ) 中,受肝 臟之監督。

( 神、人、動物、植物的差別 )

(23)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s)

• 但柏拉圖的徒弟 亞里斯多德,與恩師觀點不 同,認為心靈在心臟,而腦部只是分泌黏液的 黏液腺,及調節體溫的一種「冷卻器」。

•   認為 心靈 (mind) :

— 具有思考 (thinking) 的功能;

— 與身體和感官 (sense) 沒有關連;

— 是不能被破壞的 (destroyed) ;

— 有不同感官方式 (separate sense modalities)

— 不同的感官形成知覺 (perception) 。

(24)

亞歷山大大帝 時代

(Alexander, 3

rd

Century B.C.)

• 當文明中心,從希臘移到尼羅河口的亞歷 山大城。

• 醫學權威:赫爾菲勒斯 (Helophilus) 及 伊拉希斯杜拉圖斯 (Erasistratus) ,解剖 了死囚的頭部,

• 發現腦內有腔室 ( 稱為“腦室” ) ,精神 寶座之思想亦有了新的發展,認為 腔室 就是精神所在地。

(25)

腦中腔室就是精神所在地

• 腦室就是精神所在地:

─ the brain is the site of intelligence ;

─ the middle ventricl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faculty of cognition ;

─ the posterior ventricle was the seat of

memory 。

(26)

大腦功能定位理論

• 最早大腦功能定位理論的記載文獻,是 1862 年在埃及金字塔中所發現的 Edwin Smith Sur gical Papyrus ( 草紙的記錄 ) 。 內容可追朔到 西元前十七世紀 ( 約 4000 年前 )

• 被認為是最早的 Scientific document ,內容包 括解剖上、生理上、與病理上的描述。

• 1930 年 Breasted 完成 Papyrus 的翻譯,証 實 brain ( 大腦 ) 這個字,首次出現在其中。

(27)

大腦功能定位理論

• Papyrus 包括了 48 案例的觀察與治療的描 述,當中有不少是屬於在頭部或頸部的外傷 的案例。 透過大腦受傷的人所呈現的症狀

,來描述大腦功能的所在位置,揭開了對大 腦功能的描述。

• 48 案例中的 8 位,直接與頭部及大腦的傷 害有關,除了日常工作造成的傷害外,其中 也可能因戰爭造成的。 這是透過研究戰爭所 造成傷害,對研究人類大腦與行為關係的最 早的描述 (the earliest recording of the study o f brain-behavior relationship) 。

(28)

大腦功能定位理論

• 另一件重要文獻 the Papyrus Ebers ,提到 了器質性因素會造成遺忘的問題

(a general recognition of organic causes of forg etfulness) 。 

• 其他古文明中,在底格里斯 (Tigris) 及幼 發拉底 (Euphrates) 兩河流域,亦發現西元 前 3000 年末期,就有行醫與手術治療的存 在。

(29)

大腦功能定位理論

• 古代的中國人、埃及人、希伯來人、希臘 人、羅馬人等,把異常行為歸因於有惡魔 附身,才會使人生病或行為異常。

• 用驅邪 (exorcism) 把邪惡的靈魂驅逐出 人的身體之外,使用的方式有巫術、祈禱

、唸咒語、鞭打、饑餓、灌藥、溺水、火 燒等,把身體弄得很不舒服的狀態,迫使 惡靈呆不住而離開人的身體。

(30)

腦室局限論

• 認為心智歷程或功能,主要是在腦室中

(The ventricular localization hypothesis)

• 羅馬時代,又有新的而且整體性的思想被重新考 慮求證。

• 那時候的中心人物是與希波克拉底並列,而被稱 為古代醫學之鼻祖的 加勒諾斯 (Galenus) (2nd Century A.D.)

• 認為:心智功能是由 大腦 (substance of the brain) ,而不是由腦室 (ventricle) 所引起。

(31)

加勒諾斯

• 提出:從腸內吸收的營養物,在肝臟內形 成所謂「自然之靈」 (Natural spirit) ,然後 被送到心臟,而與從肺部吸進來的空氣,

起了化學變化而成為「生命之靈」 (Vital sp irit) ,再送到腦部,經過蒸餾才成為「精神 之氣」。  

• 把人類的精神作用,歸納為 「想像」、「理性」、

「記憶」、「運動及感覺」等四類。

(32)

加勒諾斯

• 其中,想像、理性、記憶等,在腦實質內 被創造;而這些作用之表現,須靠腦室內 所貯存的「精神之氣」之推動,而表現於 外,成為身體與四肢等之運動及感覺。

• 這靈氣沿神經管送到肌肉,就會引起運動

;假如送到眼、耳,即引起感覺,可以看

,可以聽。

(33)

加勒諾斯

• 加勒諾斯嘗試去說明,大腦功能表現的內在 運作機制 (mechanism) ,他把所謂 “精神 作用” 的四類表現,實際上是透過 “神經 管” 將腦中的 “靈氣” ( 也就是:「想 像」、「理性」、「記憶」 ) 送達身體與 四肢,而形成運動與感覺。

• 雖然加勒諾斯沒有像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生 化的知識,但他已經能夠從 “機械論” 的 觀點,來說明大腦運作的機制,他真是一個 先知先覺。

(34)

加勒諾斯

•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加勒諾斯的看法,是與 流的思想與宗教主張相抵觸的,他的想法並沒 有被廣泛的接受。

• 不幸在加勒諾斯逝世後,由於其說法中的 the movement of brain is a passive or transmitted pul sation ( 規律的跳動 ) ,使其追隨者被誤導而認 為 大腦中的腦室藉由把腦液打入身體不同的 部位,而影響其功能

─ ventricle doctrine 腦室學說

(35)

腦室學說 (ventricle doctr

• 往後的年代,正值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 (~13

ine)

00 A.D.) ,有關這方面的論訴沒有太多新的 發展。 在這時代裏,不但求證之思想不發達

,反而導入歧途。

• 回教、基督教團體,亦以「加勒諾斯之思想 為異端」之理由,不允許「腦實質造成精 神」的思想存在,在宗教的影響力與教會人 士的推展,建立「所有精神,只能受在腦室 內的靈氣所驅使」之說法 ( 十六世紀的木雕 woodcuts (p.1 Fig. 1.2 & 1.4)) 。

(36)

腦室學說 (ventricle doc trine)

• p.1 Fig. 1.2 : Gregor Reisch (1504) 顯示,

有關嗅覺、味覺、視覺、與聽覺,都連接到第 一腦室前端的感覺集中處 (the senses of smell, t aste, sight, and learning connected to the sensus c ommunis at the front of 1st chamber) 。

• p.1 Fig. 1.4 : Magnus Hundt (1501) 不只是 顯示 腦室學說,同時也顯示腦神經、頭蓋骨 縫、與不同層次的頭皮 (cranial nerves, t he skull sutures, and the different laye rs of the scalp) 。

(37)

腦室學說 (ventricle doc trine)

大腦內部的三個腦室中:

• 最前面之腦室 ( 現今之左、右側腦室 ) ,司 掌有關感覺、想像的「精神之氣」 (1st chamb er : the seat of fantasy and imagination) ;

• 中央的腦室 ( 第三腦室 ) ,則司有關思考、

理性的「精神之氣」 (2nd chamber : the seat of cognition and estimation) ;

• 在最後之腦室 ( 第四腦室 ) ,內則有記憶和 運動之「精神之氣」 (3rd chamber : the seat of memory) 。

(38)

精神寶座之研究

• 十六世紀及十七世紀中,大家所公認的精神

,靈氣在腦室內部存在之想像圖,可以藉由 它來充分表示,黑暗時代對「精神」之研究 心得之貧乏。

•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終於結束了中世紀黑暗時 代。 在這新文化運動中,對於所有的古代科 學,逐步加以考證、解釋、與辯駁。 因此對 於精神寶座之研究,亦進入一新的境界。

(39)

文藝復興運動 ( Renaissanc

e)

• 領導醫學界之主要角色,是有近代解剖學元 祖之譽的 魏薩利斯 (Andreas Vesalius)

• 認為大部份的哺乳類與鳥類,有相似的大腦 結構,唯一差別只是大小而已,且人類的腦 袋是達到最大的程度。

• 1543 年出版 Brain anatomy (De humani corp oris fabrica and Epitome, p.1 Fig. 1.5 & 1.6)

代表 Renaissance 主要精神,並被視為建立 現代觀察與研究最具影響力的因素。

(40)

魏薩利斯 (Andreas Vesalius)

• 藉由觀察的方式,驗証以前的假說,反對加 勒諾斯派的學說:大腦中的腦室藉由把腦液 打入身體不同的部位,而影響其功能 ─ 腦 室學說,因此魏薩利斯的 anti-Galenism 受 到 Galenical teaching 支持者很大的壓力。

• 雖然魏薩利斯對於腦構造及解剖學基礎的貢 獻極大,但對於精神之寶座所在的論述,卻 踏不出腦室局限論思想的範疇。 因此在 struc tural neuroanatomy 上知識增加了,對於大腦 功能的知識,並沒有增加太多,此一現象延 續至二十世紀。

(41)

笛卡兒 (R. Descartes)

• 除魏薩利斯以外,對於心靈之寶座,持有 特異看法的有笛卡兒 ( 法國哲學家與數學 家, 1596~1650) 。

• 笛卡兒是一位徹底的機械論者,對於宇宙 萬物均以獨特的機械論解釋。 因此對於精 神產生之機制,認為大腦中央的 松果體

(Pineal gland)

,是精神所在地方 ( 松果體 為一內分泌腺,分泌多種荷爾蒙 ) 。

(42)

Descartes' illustration of mind/body dualism.

Inputs are passed on by the sensory organs to the epiphysis in the brain and from there to the immaterial

spirit.

(43)

笛卡兒 (R. Descartes)

• 在松果體中的靈氣,通過松果體周圍之神經 管輸送到肌肉,而松果體在頭內因傾斜角度 改變,被輸送的靈氣的分量亦有所不同,引 起各種肌肉之運動。

• 感覺神經管內有連絡感覺器與松果體的極細 小的線狀物,而外來的刺激進入感覺器後,

通過線狀物到松果體,刻記其印象成為「記 憶」。

(44)

笛卡兒 (R. Descartes)

• 笛卡兒雖然有獨創的見解,但他也還相信 靈氣是在腦室內存在的。 總而言之,當時 之靈氣存在說,都被包括在限於腦室內的 腦室局限論之內。

(45)

靈魂所在

• 對於靈魂的所在 (the seat of the soul) ,其 他的學者也有不同的主張:

Willis– 在 the corpus striatum ; Vieussens– 在 the white matter ;

Lancisi – 在 the corpus callosum 。

• 十七世紀後半到十八世紀初期,有些學者 試著去找尋靈魂的所在,主要是利用 推論 (speculation) ,而不是用臨床觀察或實驗

的方式。

(46)

• 東方只在宗教觀念及宇宙觀念之內,才有心靈

、靈氣之存在。 這觀念否定了腦,認為精神寶 座存在於心臟及其他內臟等器官之內。 例如

「神在心,魂在肝,精在腎,魄在肺,志在 脾」等的說法。

• 無論東方人及西方人,對於精神依附在內臟器 官的觀念仍牢不可破。 現在我們亦以「心臟」

這名詞代表心靈、精神所託之內臟。

• 其他如「柔腸寸斷」、「忠肝義膽」、「郎心 如鐵」、「息怒肝火」、「肝膽相照」等等,

都以內臟表示其精神、心靈之主司。

東方人的思想又是如何?

(47)

大腦皮質局限論之萌芽

• 十八世紀後,很多人對人類腦室的構造及功 能發生疑問。 因為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

( 如貓、狗、老鼠等 ) ,雖亦有腦室,但絕不 會像人類一樣的有高等精神活動。 於是學者 們轉而對腦實質部分發生興趣。

• 十八世紀,德國的醫生 加勒 (Franz Joseph Gall , 1758~1828) 從小就對於頭部之形態 與才能、性格之關係特別感興趣。 長大後就 讀醫學,得到解剖學者 斯布雷海默 (Johann Spurzheim, 1776~1832) 之協助,

(48)

骨相學 (Phenology)

• 於 1796 年在 維也納 創立了骨相學 (Phe nology) ,與腦室學說相對抗 (p. 1 Fig. 1.7 與 另一圖像 ) 。

• 加勒認為精神之寶座在 腦表層的皮質 (cor tex) 上,才能發生它特有的功能。 他把精 神分為二十七種特質 (traits) ,而各種精神 分布在大腦皮質不同的區城,也就是說腦的 不同部份掌管不同的心理功能 ( 非人類的 動物則有 19 種特質 ) 。

(49)

骨相學 (Phenology)

• 如果某種精神特別優越,就會使該精神所在 的皮質特別發達而隆起,頭骨亦因皮質之發 達隆起,受到壓力而只得向外突出。 相反 地,某些才能特別低劣,那麼該皮質因發育 不好,便較為凹陷,頭骨也就會凹陷下去。

• 因此透過研究一個人頭骨的外形,就可以推 測其才能與性格。

(50)

骨相學

例如

• 頭頂骨成尖形者,表示「老頑固」;

• 後頭骨向後突出者,表示常有「煩惱」、

性格「急燥」;

• 頭骨周圍很大,表示性情特別殘忍;

• 眼睛較大者,對於語言方面特有才能等等

(51)

骨相學

• 骨相學主張,精神的大腦皮質局限論之構想

,與當時宗教觀念,精神絕不會在由大腦皮 質這種物質內產生 互相不容。

• 因此奧地利政府禁止這觀念之推展,加勒不 得已遷到法國巴黎求發展。 很幸運地,加 勒的骨相學在巴黎成為一熱門的學術課題。

• 依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是一件很不科學、

可笑的事 ( 缺乏科學証據,且描述都是含糊 不清的 ) 。 但當時卻被認真又熱烈地討論。

(52)

骨相學

• 骨相學刺激了對於 anatomo-clinical data 細 心的記錄與關聯,形成了大腦功能定位 (br ain localization) 的觀念

― foundation of modern neuropsychology

• 由先前認為是單一的 “ soul” → 多個、

特定、個別的心理功能

“ faculty psychology

& discrete localization ― divided mental

processes into a number of separate, s pecialized abilities” 。

(53)

加勒的主要貢獻

• 人有不同的心理功能 (faculties) ,存在於大腦 不同的 centers 或 organs 之中;

• 這些 centers 由較低層神經功能延伸而成的;

• 雖然是個別的 (discrete) ,這些 centers 彼此 間有互動聯結;

• 重視大腦皮質 (cortex) ,是心理功能所在;

• 腦幹 (brain stem) 是 vital forces 所在;

• 智力特質是座落於兩大半腦內不同部位;

• 兩大腦半球是有連接的 commissures ,主要是 corpus collosum 。

(54)

骨相學

• 加勒由觀察提出對 “字” (words) 的記 憶力,是座落在 frontal lobes 。 曾經研究 過兩個病例,提出 frontal lobe lesions 會 引起 memory loss for words 。

• 由於骨相學沒有太強的科學支持証據,很 快的就沒落了,也影響到加勒對於大腦科 學貢獻的地位。

(55)

主觀 →實証

• 法國生理與解剖學者 弗勞倫斯 (Marie-Je an-Pierre Flourens,1794~1867) 強烈反對並 批評加勒的骨相學,是很主觀,且是用事 後分析方式求証的 (subjective and pos t hoc analyses) 。

• 主張採用實証方式,利用非人類動物手術 實驗,研究切除大腦造成個體行為上的影 響。

(56)

弗勞倫斯 (equipotentiality)

• 弗勞倫斯以鳥類作實驗對象,發現在不同 腦的部位作切除 (ablation) ,都會有 reco ver 的現象,提出 equipotentiality 的觀 察。

• 認為不同部位的大腦,具備相同的潛力或 能力。 可以經由訓練而發展出,原先由其 他部位所負責的功能。

(57)

弗勞倫斯 (equipotentiality)

• 提出 the holistic theory of brain function

― mental functions are not dependent upon p articular parts of the brain but, rather, that it f unctions as a whole 。

• 雖然弗勞倫斯不認為 the nervous system w as a homogeneous mass but he did believe tha t it operated in a concerted, integrated fashion, unlike the theory of discrete localization ( 支 持 the concept of cortical equipotentiality) 。

(58)

弗勞倫斯的貢獻

• 以實驗結果,確信精神發生在大腦皮質;

• the holistic theory of brain function ― equi potentiality ( 大腦皮質功能均等 )

• 發現小腦與動作協調有關;

• 延腦 (medulla) 與個體的 vital functi ons 有關。

• 把當時一度熱門的骨相學推翻。

• 奠定現代神經科學的基礎。

(59)

• 德國生理學家高茲 (Friedrick Goltz, 1834

~1902) 贊同弗勞倫斯的觀點,進行以狗及 貓作大腦皮質切除的實驗,並觀察到只有 切除的大小,而非切除的部位,會影響到 動物的行為,因此認為大腦皮質並沒有區 分特定的認知功能 ( 支持 equipotential ity) 。

支持 equipotentiality

(60)

• 十九世紀初期,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支持大 腦皮質功能均等 (equipotentiality) 的概 念。

• 英國的生理學家費爾 (David Ferrier, 1843~

1928) ,採用高茲所使用的實驗方式,發現以 狗及猴子為對象,切除大腦皮質後的行為觀察 結果,與 cortical equipoentiality 的概 念不符合。 費爾的切除特定大腦區域的結果

,支持感覺與動作功能是座落於特定大腦部位 (localization) 的說法 。

不支持 equipotentiality

(61)

• 德國生理解剖學家

富禮吉 (Gustay Fritsch, 1838~1927) 及

精神科醫師 希姬 (Eduard Hitzig, 1838~190 7)

証實了狗的額葉與正常動作的產生是很有關係 的,提出與 equipotentiality 概念不同的看法 (1870 年發表,見下面 “實驗腦生理學” ) 。

• Finger (1994) states that the work of Frit sch and Hitzig successfully overturned the theory of cortical equipotentiality ( 推翻 大腦皮質功能均等的概念 ) 。

不支持 equipotentiality

(62)

布伊約

(Jean-Baptiste Bouillaud, 1796~188 1)

1825 年內科醫學者 布伊約 認為

• 大腦功能是有特定的位置所在 (cerebral fu nction to be localized; eg., 特定的腦傷可以 造成一側肢體的麻痺,但不是另一側 ) ;

• 前葉是語言的中樞 (anterior lobe was the c enter of speech) ;

• 舌頭有多種功能 (eg., speech, mastication)

,由大腦不同的部份所負責 (an effector c an have more than one center that control its actions) 。

(63)

• 布伊約 對 加勒的骨相學 極力支持,他相 信骨相學,而拿出五百法郎之獎金,公開支 持骨相學,並徵求證明人類言語構成中樞在 額葉的實驗。

• Bastian (1869) 認為有字詞的視覺中樞 (visu al word center) ,字詞的聽覺中樞 (auditory word center) , kinesthetic center for the tongu e, kinesthetic center for the hand. 並認為這些 中樞 (centers) 是有相連接的,在大腦不同 部位的損傷,會造成不同的症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撥款 目的/對象 申請辦法 中史科如何用? 運用津貼指引 學校發展津貼. /整合代課教 師津貼/擴大 的營辦開支整

第二種為專門論述西方印刷字體發展史的著作,目前具代表性例如前節所 述,哈佛大學出版的 Daniel Berkeley Updike《Printing Type: Their History, Forms and

•三個月大的嬰兒在聆聽母語時,大腦激發 的區域和成人聆聽語言時被激發的區域一

結合夥伴協作學校,與大專院校、出版社及電 子學習平台機構組成專業協作社群,以資訊素

校內活動篇 --- 歷史學會活動 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

鑒於課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多 年來透過不同途徑,蒐集各界對歷史課程及教學等方面的意見,課程發展議會於

歷史科課程綱要 (1996) 歷史科修訂課程 (第一次諮詢稿).

按圖索證 ────從圖象考證近現代中國的歷史發展 初中及高中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圖片集:徐宗懋藏品選 初中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