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Copied!
5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對蒐集資料做分析與詮釋,第一節為 RAS 發展模式的建 構,第二節為 RAS 中互動類型的分析;第三節為不同性別學習者在線 上互動的比較。

第一節 RAS 發展模式的建構

本節旨在建構 RAS 的發展模式,並以教學者和學習者的角度來看 RAS 的發展歷程,做為理解社群及線上互動關係的基礎,由於 RAS 以 人治為主,以下先就以「團體」的角度,由不同的「事件」為核心,

記錄社群事件發展的始末,以及呈現團體互動的脈絡,來說明 RAS 的 發展過程及發展模式。

一、 RAS 發展過程

和一般由正式課程洐生的學習社群不同,RAS 沒有正式課程,其 發展並未明顯經歷 Salmon(2000)所述的五個階段-可接近性和引起 動機、線上社會化、資訊交換、知識建構和社群發展,在 RAS 中,五 階段未全部或依序發生,有時甚至是同時且持續發生,如「可接近性」

早在社群登錄時就已不是問題,而代表「社群發展」的學術爭辯或私 下聯誼也不是在最後才發生,而是和線上社會化、資訊交換和知識建 構一樣持續出現,只是其發展的程度因群體對事件的反應而有差異;

另一方面,成員也沒有像 Brown(2001)所述,經時間催化後自動地經

三階段發展出夥伴關係-在線上結成朋友、成為社群的一員,及產生

夥伴的情誼,其熟悉度、信任感和認同等是經由「事件」的催化,才

導致社群和互動的發展,以下就以 RAS 全員的團體角度,說明固定的

視訊會議、突發事件、面對面社交活動及專案任務等事件促使社群發

展和互動的連續歷程。

(2)

(一) 每週五固定視訊會議

RAS 的成立是由教學者所主導,成員的加入多是教學者的要求,

被動加入的成員在 RAS 成立初期沒有強烈的參與動機,在彼此不知道 對方存在、互不熟悉,以及內在動機不強的狀況下,互動根本無從發 生,但是在每週五固定集會中,由成員輪流擔任主持人和點名制度的 影響下,成員開始有機會和別人對話和互動,在長時間的互動經驗累 積後,和其他成員保持互動關係成為習慣,固定聚會成為社群發展的 基石,這種定時定點的線上互動也讓成員產生深刻的社群臨場感,以 下分就其對社群發展和互動的影響做說明。

1. 固定聚會讓成員產生線上認同和參與動機

對成員而言,初期加入教學者主持的 RAS 成為一種「社會交換」

的行為,而且是教學者與他們個人間個別的交換,教學者指導他們論 文,同時,他們支領研究助理的月薪,都成為他們參與 RAS 的推力與 拉力,但他們與同儕間的互動在初期並不頻繁,每個人都像一隻孤 雁,對社群的認同也不強烈,然而,每週五固定頻率的互動不但讓成 員間連結起來,使 RAS 成員與他人產生區隔,也讓他們產生「此時此 地」的社群感,之後透過同儕觀摩學習,成員漸漸增加互動的次數和 程度,在傾聽、閱讀和對話的過程找到同質者,並與其發生連結,建 立關係,成員 sh 回憶其認同的過程時提到:

…[對 RAS]一開始沒有什麼認同感。(因為你加入是老師叫你加入的?)

對。所以有點被逼的,但是後來會覺得說老師很用心在經營,也是很多同 學很用心在上面,所以就會跟進。…我覺得它(週五視訊會議)多少會營 造一個團體的向心力。…[信任感]就是在禮拜五發言的時候,或者是有 時候會有一些文字訊息的時候,就可以知道說這個人的可能是一個很熱心 的人,你就可以去尋求解決的。…嗯,就是從他講什麼話就多少可以判斷 他是一個怎麼樣(個性)的人耶。但是你知道他很認真在做,然後就會漸漸 去認同這個人、這個團體。…會很佩服他,大家都是在職的,就會覺得說 他怎麼有辦法做到這樣子。…(提供一個學習楷模嗎?)對。 (i940205sh)

(3)

每週五固定進行的同步視訊會議,從完全不熟到對其他成員的想 法和工作進展感到興趣,成員不但累積對彼此的感受和了解,也對 RAS 整體產生社群感,關於社群感形成的過程,成員 je 提到:

(哪些活動讓你產生社群感?)一開始還是從每週的視訊,感覺上大家還 是聚集在一個地方,那後來就是說成員之間有比較熟的,除了專業方面的 支持也是會有平時的關心,或是我們在工作上面的問題可以互動。…我覺 得我對每週大家要報告的主題都會有好奇心,會想要知道說這是什麼,為 什麼他會想要作這個,把他當作研究主題,或是說現在有什麼新的研究主 題,或是觀點是我沒有的。 (i940127je)

每週五固定聚會在教學者設計中原有二個層次的意涵,一是要營 造共同集會討論的場域,形成社群感,二是監控和管理個人學習成 效。而成員們在固定時間和情境的催化下,累積參與社群的共同經驗 和感受,這種固定的互動時間和場域讓他們有別於其他非成員,社群 感在固定的聚會頻率中漸漸形成,同時,也讓個人對社群和其他成員 產生初步的認同感,另一方面,成員在參與過程中,透過傾聽和觀察 同儕的見聞和思路,引導他們的動機由外控轉變成內控,變成學習的 動力,同時也是繼續參與 RAS 的助力,當成員認同 RAS 做為一學習社 群,固定出席聚會並參與討論時,見賢思齊的同儕支持,以及集體的 強制力就浮現來推動他們繼續參與此社群。

2. 固定聚會強化社會和教學臨場感

RAS 是教學者和學習者共享的線上學習社群,社群內的學習是一

種奠基在網絡關係上的「交換行為」 ,交換的不只有認知層次上的想

法或知識,更有社會關係的信任和資源,視訊會議的中三種臨場感的

分佈情形可以說明固定聚會對成員的影響。

(4)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觸發 事件

探索 整合

決議 情意回

應 開放

溝通 團體凝

聚 設計組

織 促進言

談 直接

教學 其它

臨場感類別

圖 4-1-1 同步視訊會議內臨場感次數分配圖

圖 4-1-1 顯示九次視訊會議中臨場感的次數分配,在 1420 則以 主題為分析單位的口語和文字訊息中,認知臨場感類有 177 則

(13%)、社會臨場感類佔 816 則(57%)、教學臨場感類有 390 則(27%),

而其它類佔 37 則(3%),其它類意指傳輸等技術性問題,如「沒聲音, 聽不見你說什麼…」等。

整體而言,在三種臨場感出現次數中,依序為社會臨場感、教學 臨場感及認知臨場感,這顯示同步視訊會議中社會臨場感的重要性;

而在所有的次類別中,前三高依序為開放溝通、促進言談、情意回應 和團體凝聚,其中,情意回應和團體凝聚次數相同,這結果顯示在視 訊會議討論中,成員在此時段間存有熟悉但不親密的特性,因為成員 傾向做無風險性的溝通而非以自我揭露的「我」或團體性的「我們」

來開啟或回應議題,這種社會臨場感所顯示的 RAS 社會距離影響到認 知臨場感的展現。

另外,認知臨場感中的觸發事件和探索都還停留在無風險表達的

階段,因為它們不會危及人際關係或無關知識的證成,更不用冒糾正

別人錯誤的風險,如「我聽說…」或「好像是…」 ,但是一旦進入整

合和決議的階段,發言者要具備專業的能力和經驗知識,另外,該成

員必須在社群內已累積一定的地位或形象,前者讓他的發言具有一定

(5)

效力,後者讓他有立場來做整合或決議,在 RAS 中這種成員並不多,

導致教師或主持人必須促進言談,不停地拉攏有能力回答者進場回 覆,或是以直接教學做意見仲裁,這都造成教學臨場感高於學習者的 認知臨場感。

然而,認知臨場感在 RAS 視訊會議的比例偏低,可能是因為認知 過程連續性的和脈絡性的,但本研究擷取的視訊會議只是認知過程的 片斷或部分,不能代表學習結果,另外,認知臨場感類別出現次數未 必代表學習品質,但是可以由學習者的主觀感受來追蹤其認知發展,

成員 je 在提到視訊會議對其學習是否有助益時,她提到:

應該是有幫助,因為每週報告是不同的人,如果是遇到比較相近研究主題 的時候,從中可以學到某些東西。另外還有一個比較不是在於專業知識的 方面,每週參加視訊的時候,你都可以感受到每位成員都一直是在有進度 當中,對自己會有一些壓力,會有一些 push,[你覺得它是一個助力?]當 然,…一個就是說共同學習,就像我剛講的我們可以在有自己的基礎之後,

透過這樣的一個團體讓我們學習的比較快速,看事情的角度或方向會有些 不同,那這是團隊學習的好處。另外一個就是我剛有提到的,透過成員這 樣的互動會有一種鼓勵或是 push 的力量。(i940127je)

成員的回饋反映學習有社會和教學面向的催化,包括同儕的支持 和教學者的要求規範等,視訊會議對 RAS 成員而言是交換資訊和建立 關係的空間,未必是知識建構的直接發生地,但是卻是解決問題或合 作學習的基礎點,因為觸發事件和探索而引起的更深層的討論,形成 下一波的觸發事件,造成學習的機會和知識建構的循環,這一點可以 由教學者另外安排一對一的面談,以及成員將週五問題的相關資訊在 會 後 貼 在 線 上 論 壇 中 發 現 , 以 線 上 論 壇 的 一 則 訊 息 「 好 網 站 E-learning(b930426ji)」為例:

http://www.cetis.ac.uk/ 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 裡面專欄文章實

(6)

在很不錯,都很有見地,CETIS represents UK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standards initiatives including…(b930426ji)

這則訊息沒有人回覆,但卻有 335 次觀看次數,這樣的資訊交換 行為起因於前一週的週五討論中,成員提及需要一些關於技術方面的 專文及期刊,而成員 ji 將其所知貼在線上論壇中分享,RAS 中的訊 息交換或知識建構過程並不會隨著問題解答而終止,其多次的觀看次 數顯示它在不同時間一再被點閱以超連結到網路上的資料庫,因此,

知識建構的歷程未必隨視訊會議的結束而終止,有時,團體學習的結 束反而是獨立學習的開始。

綜言之,週五視訊會議這種定時定點的團體學習對 RAS 很重要,

一方面是藉由問題討論讓散佈在各成員間的知識可以被重組和創 造,達到知識建構的目的,另一方面,則是藉由共時和共地性,強化 對合作關係的管理,營造成員間的關係和 RAS 的社群感,讓「互惠」

和「互助」成為 RAS 的文化,定期聚會可形成社群的連結。

(二) 突發事件

由於 RAS 成立之初是以同校同系所的碩博班學生為主,這種以舊 有的人際脈絡延伸出來的新關係,因為同質性高,所以很容易形成專 業話題的熟悉感,此時,教學者在「同質」的基礎上發揮線上帶領的 功能,在成員間及事件間創造共同性的話題和互動機會,讓成員線上 社會化的機會瀰漫在各個事件和時間點中,在突發事件的衝擊和後續 話題的催化下,形成成員間的夥伴關係和對社群的認同,這種不定期 或突發事件激發社群的連結力,也增加互動的頻率和程度,以下分就 其對社群發展和互動的影響做說明。

1. 突發事件促成成員間的夥伴關係和同儕學習

突發事件意為非在社群原有的教學活動規劃,但卻引發成員討論

或參與的事件,以 2004 年 3 月教學者張貼參加學術研討會後的心得

(7)

分享「AINA2004 記實(b930331y)」為例,在學術心得和私人情感的 分享模式下,教學者的以身作則,引發成員的回應與仿傚「關於 AINA2004 論文集(b960423ji)」、 「1

st

Plugfest in

Taiwan(b930504ji)」、 「長榮研討會之心得報告(b930514s)」及「今 天聽完 WELT2004 後的感想(b930707k)」等,這些都是成員個別參加 學術研討會後的回饋與反應,原先教學者對不定期學術活動的處理,

已經形成社群的不成文規範,如果有成員沒有遵守,教學者會出面誘 導其發佈心得感想。

另外,這種不定期舉行的學術活動也有為相同興趣的成員牽線配 對的功能,以 2004 年 5 月和 7 月線上論壇留言次數增多為例(圖 2-4-7) ,其原因在成員就讀的系所,辦理一系統學術講座,這些原本 定位在個人參加經驗的研討會,在教學者的引導討論和堅持參與成員 發佈心得下,成員間滋生共同的話題和經驗,同時,在其他成員的回 應和閱覽中,也累積對彼此的熟悉度,以現今網路科技無遠弗界的狀 況下,要搜尋專業知識或線上聽講並非難事,但要找到同好能討論卻 不容易,RAS 正好滿足成員在學術討論的需求,同儕學習的機制成為 個人學習的支柱,成員 w 說:

[RAS 對您學習的助力]就是第一個你有討論的對象,第二個你得的 feedback 會是比較迅速的。大概是這兩個部分。…因為畢竟有一個這樣的 group,這樣的機制才會去 push 你繼續往前走,如果說不是透過集體制的 學習方式,可能每個人不管是工作或是課業上的關係,會有一些怠惰。所 以如果說是集體的力量來學習,當然會比較有影響力 (i940127w)。

突發事件讓成員體會到加入社群的好處,在資訊浩瀚的學術領域

中,合作學習的策略好過單兵作戰,成員對學術性事件的處理和回

應,表面上是以口頭或文字進行簡易分享,然而,實際上是累積自己

在社群的人氣和信任感。

(8)

2. 突發事件引發社會臨場感

突發事件後續引起的話題討論也會形成社群凝聚力,以 2005 年 1 月發生的連線國外講者和危及學習者畢業權益的突發事件為例,前 者是在排定的週五視訊會議中突然邀請國外講者,英國

Staffordshire 大學電子商務系主任 Prof. Phil Weston 對 RAS 成員 講述「線上學習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for e-learning)」,

成員的反應和回饋提及因此類事件的結合而產生共同經驗和 RAS 共 同記憶,圖 4-1-2 為當時即時聊天室文字對談的節錄。

編號 時間 代號 訊息內容

1 00:57:43 k Hi! Welcome~(嗨!歡迎。) 2 00:57:51 b hello~~~:D(哈囉。開口笑臉。) 3 00:58:01 f Hello(哈囉。)

4 00:58:07 f nice to meet you(很高興見到你。) 5 00:58:15 d welcome, prof. phil(歡迎,菲爾教授。) 6 00:58:20 v hello^^(哈囉。眉開眼笑。)

7 00:58:31 l good evening, prof. Phil.(晚安, 菲爾教授。) 8 00:59:57 y Phil is gentleman from UK(菲爾教授是位英國來

的紳士。)

9 01:00:23 su nice to meet u(很高興見到你。) 10 01:02:07 y e-business(電子商務。)

11 01:02:20 y you are boss(你來主導。) 12 01:02:22 d 這是特別的體驗..

13 01:03:11 y Go ahead to report your research(報告你的研究。) 14 01:03:20 y use freehand(用自由手寫版)

15 01:03:49 t Ontology(本體論)是最熱門的,看這幾年的博碩士 論文的蓬勃發展就知道

16 01:04:31 l http://www.staffs.ac.uk/(大學網址) 17 01:05:08 su 組一團去參觀 ^_^(眉開眼笑。)

18 01:06:12 y Civil engineering(土本工程。) 19 01:06:39 y EMBA(工商管理。)

20 01:06:51 y Fellow of the RICS 1992(1992RICS 的會員。) 21 01:07:42 y He went to Saudi arabia several years ago(他

幾年前去了沙烏地阿拉伯。)

22 01:08:00 y Director of e-Businees(電子商務科主任。)

(9)

23 01:25:36 y internet gives power to small busniess company(網路提供小型商業公司能量。)

24 01:27:13 y SME (small/medium size economics)(小/中型經濟) 25 01:28:44 y how small company changes due to ICT(由於資訊

通訊科技的關係,多少小型公司因而改變。) 26 01:30:02 y no social presence at internet(網路上沒有社會

臨場感。)

27 01:31:32 f 請問英國的經濟發展主力為何?

28 01:33:48 y AI(人工智慧。)

圖 4-1-2 即時聊天室節錄(c940107)

在圖 4-1-2 這段即時對談中,成員在主講者進場,紛紛以打招呼 表示歡迎(訊息編號 1,2,3,4,5,6,7 及 9) ,因為是 RAS 第一次以同 步影音與國外教授對談,成員表現出驚喜(訊息編號 12) ,接下來在 主講者口語發表的過程中,教學者(y)以文字輔助介紹主講者的相關 資料,並摘要敘述內容(訊息編號 10,11,13,14 及 18 到 26) ,來協 助成員有參與感和臨場感,成員在聽講的過程中也提供輔助資料來補 足資訊的落差,協助其他成員跟上來(訊息編號 16) ,在口語發表完 成後,成員分別用口語和文字發問(訊息編號 27) ,這次突發的事件 讓整個會議活化起來,並在學習者的心中留下深刻感受。

另一突發事件因涉及 RAS 成員權益,因而引發熱烈討論,在線上

論壇的訊息往返間,全員都知道這件事,並透過訊息的回應和意見的

回饋,RAS 成員產生「休戚與共」的夥伴感。事情起因為系所畢業規

定的修改,成員 k 張貼「天啊!○○所在搞什麼…(b940116k)」的訊

息後,引發一連串的回應與討論,如 y 提供事件始末,及 b 回應要去

找所長等,後續 m 發表「修改提案(b940121m)」整合成員的意見準備

向系所提案修改關於論文指導教授的規定與限制,圖 4-1-3 為討論串

內回應的部分內文。

(10)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部分內文

1 1/21/11:04 am m 請各位學長姐們提供意見:首先我們不是要 攻擊別人,而是以講道理的方式來提出此議 案,沒道理的合法議案只是加速本所的危機 機率而已...

2 1/21/11:24 am y I go with m's opinion.(我贊成 m) 3 1/21/04:58 pm t m 寫得很棒喔!

4 1/25/09:16 am mezzo 看了一下○○大學和○○大學的資料,並不 限制由本系所的老師擔任…

5 1/25/10:51 am m 原來我們的意見,都有人在聽耶,新的規定(不知道是不是定案了,至少網頁公佈了)

6 1/25/11:24 am b 要是可以把共同指導這項拿掉的話那會更美好…

7 1/25/12:12 pm t 共同指導是沒關係,不過"經本所所務會議…"

圖 4-1-3 非同步線上論壇討論串節錄(b940121m)

在上述的突發事件中,成員形成共同的經驗,也產生的共同的話 題焦點(訊息編號 2,3 及 4) ,同時,也第一次體認到「團體的力量」

化成行動時,可以改變他們的現況(訊息編號 5),這些不定期或突 發事件對 RAS 的助益在於團體凝聚力的形成及群體的活化,形成共同 的經驗後,進而累積成朋友的關係,這種熟悉感和凝聚感讓成員自願 地互惠地協助對方,有助於日後的合作學習及達成共同目標。

(三) 面對面的社交活動

RAS 因為是以同校或相關科系學習者組成的社群,發展初期並沒

有排定面對面的聚會,在幾次同步視訊會議後,成員間雖然因為同質

性,包括共同興趣或話題而形成熟悉感,然而,在電腦媒介溝通的環

境中要培養社群間的接合劑「信任感」仍有困難,此時,面對面的社

交聚會能夠將彼此關係具體化,依照實體世界中與人相熟的歷程,面

對面互動是人際互動中建立信任感的管道之一,所有非語言的或個人

感受的資料都被赤裸地呈現,同時,面對面的經驗被添加至線上互動

的經驗中,形成下次互動的信任感或合作關係的基礎,這種面對面的

社交活動鞏固社群內的合作關係和成員間互動的信任感,以下分就其

對社群發展和互動的影響做說明。

(11)

1. 面對面社交活動鞏固社群的關係網絡

和線上互動相比,面對面互動提供較多的非語言線索,經由實體 所見或所聞,將相互的感受具體化,進而確立彼此關係,以 2004 年 10 月因慶祝教學者升等,和 2005 年 1 月舉辦的期末聚餐為例,在這 二個全員社交的活動前後,線上論壇的留言增多,回覆和討論也較平 常熱烈,成員 t 在回想這些社交聚會的功用時,他說道:

我覺得平常要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機會很少,第一個[功用]就是可能凝聚面 對面的東西;第二個當然是學術性方面的張揚,…[好處比如說]人家說「見 面三分情」啊,見面的話當然你本來一些隔閡可能就會不見,我私底下的 經驗就是我們在教育局有一群人在開發系統,我們也會常常聚餐啊,久了 之後就很熟啦。有時候你說一群人要去分配工作,可能比較不好分配,份 量有大有小,可能就會有一些疙瘩在那邊,可能你常吃飯,那種感覺大家 就會變成很好的朋友啊,多作一點少作一點就變成比較沒有那麼關心。…

吃完飯後也不一定親暱啦,只是感覺就不是陌生人,也不是說比較親暱,

只是可能去對同一件事情處理的觀點就會比較不一樣。…也不一定是去體 諒他啦,就是說反正他是好朋友或自己人。(i940127t)

然而,對地理距離較遠或者身具多種生活角色的成員來說,無法 參與面對面社交活動也就拉遠與社群的距離,如成員 sh 在線上論壇

「對 RAS 的建議(b931227y)」的討論串中回應:

對我而言,我在 Group 內由於距離的關係,與成員的交集較少...在情感的支持上的確較為薄弱...幸好有 a,jo,f 及 y 的關心... 所以還能跟 Group 有所連結... 其

他人就都不是很熟了...(不過,這應該是我自己的問題吧...) 但 Group 內的每個人都是很好的人... 有問題的時候,大家總是會很熱情的回應...(b941228sh)

由於成員 sh 和 a、jo 及 f 都住在外縣市,要參加面對面社交活

動並不容易,她覺得她和社群的連繫並不強烈,而能讓她繼續留下來

的拉力是和她一樣,居住在外縣市,以及具有前後期同學關係的 a,jo

和 f,他們在社群外仍有面對面的機會,因而形成次級支持團體,至

(12)

於那些沒有面對面的成員,則只能靠其它事件激發或個人特質中的熱 心回饋,才能開始建立關係。

對社群發展而言,面對面的社交活動提供成員建立關係的機會,

這種關係來自於同質性,包括共同的或類似的背景、話題、經驗或是 成人生命角色等,當同質的面向愈多,彼此的社會距離就愈小,再加 上線上互動經驗的累積等,成員間的連結愈強,有助形成熟悉感,教 學者以社交事件為引,來催化成員間的共時性和共地性,讓成員對 RAS 產生「此時此地」的社群臨場感。

2. 面對面社交活動強化互動的信任感

在信任感方面,成員間依過去對對方在線上活動的軌跡、互動的 經驗和相似的興趣等條件下,形成初步的熟悉感,熟悉感不一定要以 面對面為基礎,透過電子郵件、msn 或回應後所產生的交集也可以形 成熟悉感,重點是雙方有沒有「共同處」 ,成員 k 說:

其實我應該在裡面算是,我自己觀察,我自己應該算是跟每一個成員算是 比較熟一點的。像 t,不是很熟但是就是瞭解這樣子,像 jo 我曾經去台南 找過他,我們曾經為了一個 paper 努力過這樣子,然後 d 我就比較不熟,

因為他作的東西差太遠。那像 c、w 跟 m 他們是因為我們本來是同一班,因 為我休學嘛,所以多多少少都認識,而且我們又曾經有一門課修同樣的,

所以都滿熟的。…不一定[要見過面]!…有一些經驗是我們作的東西,

研究東西有一點交集,平常可能在 MSN 或透過 e-mail 就會比較熟。

(i940128k)

然而,對全新成員來說,若先前無實體接觸做基礎,信任感的形 成就仍得依靠面對面互動的機制,b 為 RAS 成立半年後才加入的成 員,他對信任感的建立時提到「見面」的重要性,他說到:

因為暑假那時候的 meeting 我還不用報告,是到開學以後。…我還是覺得

(13)

是在開學以後,在暑假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見到裡面的成員,開學以後都 要來學校上課,因為我在學校時間還滿多的。對,就實際看到這樣子。我 覺得[對建立信任感]滿重要的。因為你在網路上,比方說留言之類的,

沒有辦法那麼瞭解,可是你見到這個人,像我之前就會跟二年級一起走出 去吃中餐啊。(i940128b)

綜言之,線上認同和社群感凝聚等社會化現象是成員與 RAS 循環 相融的過程,透過線上互動軌跡的觀察、電腦媒介溝通往返經驗的累 積和人際關係的連結,都可以形成熟悉感和社群凝聚感,並為下階段 的合作和社群感奠基。

(四) 專案任務

RAS 成立的目的之一在利用同儕支持的學習,完成國科會專案、

產學合作案及國際研討會 ICALT 2005,這些共同的目標,讓不同成 員有相互支援和合作的機會,將原本成員各自獨立學習的狀態,改為 任務導向學習和團體學習的狀態,並強化資訊交換、經驗分享和知識 建構的過程。這種特定目的的專案任務不但引導社群發展成知識共享 社群,也讓成員的互動進入以任務導向學習的知識建構,以下分就其 對社群發展和互動的影響做說明。

1. 專案任務引導社群發展次團體合作關係

在專案討論區的訊息是專業化的及問題導向的,只有直接關連的

成員才會在那些區域進行資訊交換和互動,訊息或資訊的接收對象是

特定具有該項專業知識的成員,但因成員負有完成國科會專案的時限

和參與會議的要求,這些使得他們必須上 RAS 與他人保持互動和基本

上的友好關係,以 RAS 資料匣內訊息的數量統計為例,可以看出共同

的目標或任務導引出 RAS 成員在資訊交換和互動行為偏好,顯示 RAS

發展偏向任務導向,而非社交/情感導向,表 4-1-1 呈現 RAS 架構內

訊息數量。

(14)

表 4-1-1 RAS 內訊息數量

RAS 架構 討論

串數

有回應的討 論串數

回應的總 訊息數

線上論壇 393 159 447

週五視訊會議投影片 125 57 125

產學合作專案 45 29 93

ICALT 2005 (先進學習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 116 18 50

RAS 系統維護 16 8 29

成員個人資料增修 11 4 20

CRMS(教材庫管理系統) 63 38 123

Ontology(本體論) 18 7 14

Webservice(網路服務) 16 6 15

SCROM(共享教材物件模式) 21 4 7

SSS(簡易教材順序) 7 4 5

Data mining(資料探勘) 11 1 2

以討論串數和被回應的討論串數相比較,討論和回應較熱烈的區 域依序為「產學合作案」、 「教材庫管理系統」和「簡易教材順序」,

顯示出成員對這三個主題區特別主動地發表意見或提供資訊,相反 地,討論最不熱烈的區域依序為「資料探勘」 、 「先進學習科技國際學 術研討會」及「共享教材物件模式」 ,顯示成員在此三區多為單向瀏 覽資訊而少有雙向互動;若以有回應的討論串數和討論串內回應的總 訊息數來看,每則被回應的討論串中所含訊息數較高的依序為「RAS 維護」、 「教材庫管理系統」及「產學合作案」 ,即這三區中的訊息被 回覆後,所引起後續討論及回應的比例較高,顯示成員對此三區的訊 息較密切注意且願意「接棒」討論。

對社群而言,成員各自帶有不同的旨趣來參與社群活動,造成其 張貼的次數及區域有很大差異,在線上論壇「對 RAS 的建議

(b931227y)」的討論串中,成員 je 提及影響她張貼和回應的原因:

我也覺得 subgroup 的方式比較好,因為對我個人來說在 RAS 上 post,確實有如 y 說的怕自己的問題小題大作。而另外有一個問題則是對發表的人來說,如果 post

上去如果無人回應,則可能減少發表的次數。但是對於回應的人來說,如果和自己的方向差距太遠,則可能插不上話,只能閱覽看看。但如果以 subgroup 的方式,

(15)

成員間相關性提高,則以上那些狀況則可能減少。這是我個人的淺見,當然在回應成員的的文章部分,我確實該檢討,以往總是看而少回應,應該改進。

(b931228je)

je 認為次團體讓同質者有共同話題,次團體成員間相關性高,

同時,認知差距較少也比較可能有共同的話題,才能有動機和能力去 回應別人的訊息。除了依專業知識形成的次團體「教材庫管理系統」

和「簡易教材順序」外,另一個討論和回應較熱烈的是「產學合作案」 , 成員 k 回想他和 w 合作的經歷時說到:

(

有那個案子的合作作引這樣子?

)

對!…跟別人合作會有幫助啊,你會比 較快的瞭解更多東西。像 w 作的東西我本來也不知道,透過跟他合作我很 快的知道他在做什麼。…因為我們剛有提到老師一兩次有留時間給研二讓 他們報告,那他們報告我就聽到,所以我就大概知道他在做什麼,那後來 又有案子的合作就更清楚了。(i940128k)

沒有專案合作前,成員 k 透過週五固定聚會中的報告瞭解 w 目前 工作的內容和進度,但是並沒有實際互動的動機, 「專案任務」成為 他們合作關係的觸發事件,讓他們討論的話題聚焦,並拉近彼此距 離,形成合作關係。也就是說,RAS 內專業知識為主的次團體以及與 專案型的任務導向學習,讓成員間有相互討論和密切互動的機會,進 而產生合作關係和社會連結。

2. 專案任務助長任務導向學習和知識建構

除了「任務導向學習」對 RAS 成員較有吸引力外,在線上論壇的 討論串內也可以看到問題解決和知識建構的過程,以圖 4-1-4,2004 年 5 月 23 日的討論串為例,成員 k 在跑某一段程式碼時出問題,他 先張貼主題為「奇怪,我的 Resin 最近很不穩(b930523k)」的訊息,

並附上錯誤說明(訊息編號 1) ,緊接著在 24 小時內有四位成員回應,

第一位提供成員 d 也曾遭遇相同問題的資訊(訊息編號 2),而提供

(16)

問題解決的可能方向,第二位成員 m 直接提供問題解決方法(訊息編 號 3) ,第三位成員 o 分享個人經驗知識(訊息編號 4),而最後成員 d 則總結上述意見並提出解決方法(訊息編號 5)。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內容

1 5/23/09:21 pm k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遇過這樣的問題,同一段 程式碼跑不起來,然後把其中的一部份 /* */

起來後,就可以跑,接下來再把/* */拿掉,

又可以跑了.... ,不過多跑幾次後,就又 掛了,而且是整個 Resin 都掛掉...煩

~~~

2 5/23/11:04 pm y It is same issue as d's case. Can o or sm to make it done?

3 5/23/11:38 pm m 試試看 try{ } catch(Exception e){ } 4 5/24/03:41 pm o 上學期要交物件導向分析的作業時有遇過類

似的問題.. 我是把 OS 重灌就好了(蠻爛的方 法)…

5 5/24/03:57 pm d 這應該是最治本的方法. but..這樣的方式不 知道可以多撐多久時間? 畢竟重灌實在有夠 花時間…

圖 4-1-4 非同步線上論壇討論串節錄(b930523k)

圖 4-1-4 的討論串顯示成員進行批判思考和知識建構的歷程,由 呈現問題、資訊的交換、意見的聚合與連結,到測試與解決之間,有 交換、澄清、整合和應用的過程,以及額外資訊的介入以提供高層次 認知的持續發展,這種認知臨場感上的互動多含有「反詰」與「探索」

的語氣,即在對模糊事物間的討論,尋求問題本質相關資訊或可能的 解釋,這種多人對同一個問題的探索,有助於進行批判思考以合作建 構知識和認知臨場感的發展,反映出非同步線上互動中進行批判思考 和同儕合作學習的可能。

再以產學合作案中的討論串為例,在 2004 年 10 月 4 日「與襄理

會談記錄」中,圖 4-1-5 顯示成員 jo 對專案做工作記錄讓所有夥伴

可以知道任務進行狀況,同時也提出工作分配和問題(訊息編號 1),

(17)

並要求其它合作夥伴 a,b 及 d 的回應(訊息編號 2) ,而成員 a,b 及 d 也分別在訊息編號 10,3 及 9 做出回應,而訊息編號 1 中所提的問題 被 b 和 w 跳過,一直到 d 才回答(訊息編號 5) ,同樣地,w 提出的問 題(訊息編號 4)雖然沒有即時被 jo 解答,但後起的 b 接力回答(訊 息編號 7) ,在任務導向的討論中,問與答常常交錯進行,後續回應 者在接棒討論的過程中也將關於此任務的相關資訊一併閱覽,有助於 想法溝通(訊息編號 6 和 9)和實際見面前形成暫時性共識。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內容

1 10/04/12:18 pm jo 背景說明:早在 SCORM1.2 時,就已經在 RTE 的文件上…需求:希望將 1.2 的教材轉成 1.3.1…工作分派:需求 1 由 a 及 jo 協助完 成…

2 10/04/12:22 pm jo 請相關人員回應一下,如果沒看到的人我會 再個別通知,a,b,d 我自己…先回應啦 3 10/04/02:37 pm b b…已看到囉

4 10/04/04:24 pm w w…也看到了,但要連到那一台機器去修改, 帳號,密碼等資訊是否可一起提供呢?

5 10/04/08:07 pm d 收到~~ 但第三點可以說清楚點嗎? 我不清 楚 RTE 有哪些權限控管,這樣要怎麼做 CRMS 對 RTE 的對映呢?..@@..另外,照以上這麼說, 要修改成 MySQL 的語法是暫時不能做了..

6 10/05/12:48 pm jo d 所提…因為針對的是…所以希望在 CRMS 登 入時同時決定 RTE 的權限,如果是 admin 進入 可以註冊和刪課,如不是,僅能看,同時,他們 也希望改成 mySQL,不知您所說暫不處理的意 思是???

7 10/05/09:51 pm b w 我有 PO 出來,你可以用 VNC 進來的,萬一當 機請告訴我

8 10/05/10:02 pm w 看到了,謝謝 b!!

9 10/05/10:51 pm d 喔,我意思是…我的想法是改成 MySQL 的部分 應該要等到所有程式都確定了,再來改資料 庫…Thanks for jo's reply...

10 10/07/08:55 am a 這星期六我會在嘉義加班,但我會在約定的 時間內抵達,至於地點以大家方便的地點為 主

(18)

圖 4-1-5 產學合作案討論串節錄(931004)

在歷經共同事件和時間的累積後,RAS 開始被成員納入生活脈絡 中,在訪談時成員提到已養成每週五視訊上課和固定上 RAS 瀏覽最新 消息的習慣,同時,加入 RAS 也改變他們原有的學習策略,轉以文字 陳述來表達己知,加上動機的強化、線上社會化和資訊交換的持續發 展,知識建構的能力也在社群互動模式愈來愈固定後逐漸增強。

但學習者和社群連結的強度關鍵在教學者的投入和領導風格,成 員 w 在提到什麼因素讓他繼續留在 RAS 時,他提到:

RAS 的成員至少都是…同性質是一個,大家也是屬於比較積極的,另外一個 就是活力也強一點,資訊也比較多,我覺得這部分會是我留在 RAS 主要的 動機。所謂的活力是說我們每個禮拜五有一個固定的會議,至少每個人的 folder 或是每個人的留言版都會有訊息,因為可能某些人會因為某些因素 不常上去,但是我覺得大多數的人還是在瀏覽訊息的,所以其實大家的凝 聚力還是都在那裡的。…其實只要你每次去瀏覽的時候拉到最下面,就會 知道現在上線的人有哪些。我會看一下現在有哪些人,所以應該有滿多都 是有在瀏覽的;…一個是他[教學者]比學生更有熱情,另外一個是他會去針 對每一個人的,他比較會去細心的 see 到每個人的,不管是去協助他或是 導引他,讓他不會在研究的時候迷失方向。…從他的研究產出、每天上線 時間、每次的 k-12 會議啊,這些都可以知道老師很有熱情。他對於每個人 的,幾乎從研究論文到畢業論文階段的話,他可能對每個研究生要求,他 可能需要固定時間的 meeting,他會看你的進度等等,這是我觀察的部分,

也是以前學長、學姐的部分…。(i940127w)

綜上所述,RAS 的發展是經由事件和時間的累積,或因合作任務

而開展的夥伴關係,讓經驗分享和知識建構變成可能,並在分享和互

助過程中擴大關係網絡,進而產生社群感,成員由初期的被動加入到

後面能主動參與有二個重要的中介變項,首先是教學者的激勵,對

(19)

RAS 成員而言,他的定位是教師和促進者,他在線上論壇的張貼的討 論串量達 266 則,回應訊息總量為 79 則,都是所有成員中最高的,

因為成員的留言或線上動態可以得到快速的回應,也讓學習者感受到

「熱情」和「被激勵」 ,雖然沒有實體接觸,在線上環境中,高頻率 的張貼和快速的回應就詳細展現了教學臨場感;其次是同儕的激勵,

在線上環境中,同儕支持學習不一定發生在實質的互助行為中,也在 見賢思齊的感受,看似靜默、無人看守的線上學習社群,透過各版面 中悄悄增添的文件和文字蘊釀著社群感和社會臨場感, 「教學者的指 導」和「同儕的支持」這些隱而不顯的感受在資訊交換和知識建構前 就已開始運作,並影響 RAS 的運作和發展。

二、 RAS 的發展模式

綜合 Salmon 和 Brown 的模式來解釋 RAS 的發展過程時發現,因

科技工具或系統平台、社群宗旨和目標、學科知識和成員特質的不

同,而導致 RAS 並沒有如同上述二模式一樣的順利發展,然而,本研

究發現 RAS 的建立必須奠基在二人以上的團體,以知識獲得和知識貢

獻為核心,所以其發展模式應由以教學者、學習者和同儕的組成的團

體角度出發,以個體在定位、特質、動機和關係脈絡下的互動為核心

概念,由環境、社會、學習和科技的面向切入,線上學習社群就在人

際因素的交互作用中發展,如圖 4-1-6,整張圖可視為金字塔的鳥瞰

圖,中間的圓為社群發展的起源,類似金字塔的頂端,由中心向外擴

散,現將此模式核心概念和發展面向說明如下。

(20)

圖 4-1-6 線上學習社群發展模式

(一) 核心概念

受到建構論強調社會文化脈絡的影響,本模式以網絡的概念呈 現,其中的核心是團體而非個人,即二人或二人以上組成的集合體,

其身份可以為教學者(以「師」代表)、學習者(以「生」代表)和 同儕(以「儕」代表)的組合,團體內的成員各自帶著不同的動機、

關係網絡、定位和特質組成社群,這四個因素交互作用,並在環境、

社會、學習和科技的脈絡底下,由核心出發,在向外擴展的同時帶動

社群的建立,然而,社群的發展是有機成長而非人工想像而成,若遇

成員動機弱或是不擅分享的個人特質,交互作用下會造成 RAS 停滯或

呈偏態發展,前者如因為沒有任務導向的學習機會,導致成員停留在

知道對方存在的線上社會化,但不會進入到夥伴關係,後者如成員特

質偏好口語溝通或利用系統平台來做資訊交換或社交功能,而導致經

(21)

驗分享或知識管理的缺乏。

四個面向相互作用組成 RAS 發展的網絡,每個面向各又分出三層 次,這三個層次可同時發生,但外層需以前二層為基礎,社群的發展 並非全有或全無,但有層次和程度的差異,所以層次間以虛線表示,

而中間的實心黑線代表教學者管理和控制,教學者的角色在此模式中 並沒有特別被凸顯,但其功能並沒有被忽視,教學者透過身處 RAS 核 心,對成員特質、關係、定位及動機的掌握,教學者利用四條實心線 來聚攏 RAS 在環境、科技、學習和社會面向的發展,尤其在教學環境 的設計、鷹架學習的輔助、互動言談的促進和互惠文化的培養等,RAS 中可以看見教學者的手無所不在,從主導、控制、協助和領導,社群 中教學者必須視不同情境來鼓勵合作,包括學習環境的設定、系統平 台的運用、實務合作的學習及社群感的凝聚等,環境、科技、學習和 社會四個面向的連結愈密切,則教學者所需的操控力愈小,反之,當 不同成員間的定位、特質、關係和動機與教學者所預期的方式不一致 時,則教學者所需花的操控力愈多。

由成人學習的觀點來看學習者並非白紙,他們在進入學習場域前 就已帶著各自的「動機」和「特質」 ,動機如特定學習成果或自我實 現等,特質包括學習型態或思考模式,如閱讀型、視覺型、互動型或 實作型等;另外,女性主義教育學的後結構模式觀點則提供「定位」

和「關係」的概念,因為師生間對彼此的定位和關係,會牽涉到彼此 的角色和權力,進而影響到學習如何進行和知識如何建構的過程, 「動 機」和「特質」雖然屬個體先備的條件,但在「定位」和「關係」的 互動脈絡下也會隨之調整,成員愈多,要相互調適的部份愈多,此時,

成員會各自尋找和在這四個因素中和自己同質性較高者為伴而形成 團體的雛形。

RAS 成立後開始以循環深化的方式來運作,首先,成員登錄個人

資料開始利用 RAS 進行資料管理,並同步進行線上社會化、資訊交換

和獨立學習,這四個步驟並無特定順序關係,可同時發生且會持續不

斷,其內涵不因社群人數變動或社群擴展而改變;其次,因實體印象

(22)

和線上社會化累積的熟悉感讓成員進入第二循環的發展,包括以 RAS 進行經驗分享、任務導向的學習、知識管理,以及發展夥伴關係,第 二循環的發展前提是教學設計必須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或學術活動 的刺激,否則夥伴關係無從產生,若前一循環的線上社會化程度或熟 悉感不深,也會影響經驗分享和知識建構的程度;最後,在線上社會 化和夥伴關係形成強連結後,成員在每週固定的視訊會議互動進行團 體學習,此時 RAS 成員較能發揮互助和互惠精神,提供批判性的見解 來促成知識的建構,同時利用 RAS 以線上互動進行合作關係的管理。

(二) 四個面向

此模式參考 Salmon 及 Brown 的社群模式,以 RAS 在發展歷程所 發生的事件和現象來修正,模式是以 RAS 成員為核心,包括教學者和 學習者所組成的群體,在共同旨趣下互動地調整自己的定位、動機、

關係及特質,並利用 Goodrum、Dorsey 和 Schwen(1993)提出的社會 科技觀點,本研究將影響 RAS 發展的模式由群體為中心向四個面向-

環境、科技、學習及社會發展,社群在四個向度的交互作用及連結中 向外擴展,教學者必須要為社群的下一步發展舖線,就像蜘蛛網一 樣,而教學者則是操控四條經線來引導及助長社群的運作,現將四個 面向的內容分述如下:

1. 環境面

線上學習環境無法提供實體教室,但 RAS 區隔出不同學習情境來

符應學習需求,包括「資訊交換」、 「經驗分享」和「知識建構」 ,而

此三者的區隔除了教學者原先的設計外,還包括學習者後來使用時對

環境的定位。資訊交換意指成員願意將手邊的資訊提供給對方,交換

的場所為公開的「線上論壇」或私人的個人資料匣;經驗分享意指成

員能主動分享個人經驗知識,分享的場所為公開的「視訊會議」 ;而

知識建構意指成員經資訊交換和經驗分享到合作解決問題的學習過

程,知識建構可能為私下的學術討論或公開的「專案技術專區」 ,RAS

區隔空間讓學習對象和資源分流,由表 4-1-1「RAS 的訊息流量」發

(23)

現,成員的訊息流向和環境規畫並不一致,而掌握成員由資訊交換、

經驗分享到知識建構的關鍵在於成員間的親近和信任感,成員 t 提 及:

[親近的關係如何建立]比如說平常在 k-12 上面的聊天嘛,那比如說他看 起來感覺起來比較隨和一點,開個玩笑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啦。那有一些 學弟妹就跟他比較不熟一點,講話可能會比較謹慎小心一點用詞。…有時 候會主動,比如說需要什麼樣的資料需要他們提供,我會主動寫 e-mail 跟 他們聯絡。…如果是交換資訊的信任感,其實我普遍都很信任,因為我覺 得這個東西比較不會去害怕這個東西會流出去或怎樣,比較少去注意這些 啦!如果是人際的,我覺得還是要面對面的相處,而且要有固定的次數頻 率。…我的社群感應該是跟著老師才是最大的關鍵。其他人應該也是這樣 子。(i940127t)

成員會自行運用社群不同的環境規畫(k12)和媒介(email)來進 行學習或互動,但其中的關鍵仍在於成員間有由固定頻率互動經驗累 積而成的信任和親近感,成員間才能由單純的資訊交換,進到經驗分 享或知識建構,另外,教學者的領導也不容忽視。

2. 科技面

針對 RAS 設置資訊交換、經驗分享和知識建構等環境,分別提供

「資料管理」 、 「知識管理」和「合作關係管理」的功能,如週五視訊

會議投影片或個人資料匣,但成員可自行組合搭配用來進行知識管理

或合作關係的管理,前者為相關事件軌跡或知識的累積,如產學合作

專案或 ICALT 2005,後者則除專業經驗知識外,還可以找到擁有該

項經驗的成員,如資訊技術專區個人資料,由圖 4-1-5「產學合作討

論串」 可以發現,成員 a,b,d,jo 和 w 連繫、討論和決議的過程,然

而,驅動學習者由資料管理、知識管理到合作關係管理的動力為同儕

的推力,成員 a 提及:

(24)

(加入 RAS)過了一年之後,我覺得如果有影響,應該是對社群裡面的人更 (熟),因為它還有 meeting 嘛,所以有讓(我)領域範圍比較擴大,…(個 人資料匣)可以讓你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只是看你要怎麼去抓。它讓我 認識更多領域的人,也可以讓我透過文章看到他們的東西,或是聊天方式 可以讓自己的整個生活圈擴大,因為我自己的生活圈可能就是教書,和周 遭這些人。那我覺得是滿特別的,假如沒有這樣的一個社團存在的話,基 本上我們 meeting 可能就在找老師,可能就是跟老師互動,不會再跟其他 人互動。那你可以看到其他領域,或許你看不懂聽不懂,但是你知道目前 有這些東西正在跑,等於是增廣見聞。(i940124a)

成員提及在她與其他成員較熟識後,她開始利用線上聊天擴展自 己的關係網絡,並透過視訊會議、個人資料匣或其它技術專案區的資 料來吸收新知,基本上,科技是中立的,其被運用的程度視成員的動 機和同儕的表現而定。

3. 學習面

RAS 中提供「獨立學習」 、 「任務導向學習」和「團體學習」的機 制,由新手加入 RAS 的過程中發現,成員在未建立線上認同或熟悉感 前,多會觀察其他成員的團體學習而進行獨立學習,直到有專案合作 或問題解決的機會,才能藉由任務導向學習建立個人在 RAS 中的關係 網絡及地位,之後其在團體學習的層次才能因 RAS 其他成員的認同,

而強化社會連結,其間,依個人的學習目標,獨立學習仍繼續進行,

以產學合作案中的討論串為例: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內容

1 08/12/10:51 am jo socrm 1.3.1 修正檔案 mypackage.zip 請注 意,因為用到此目錄下的功能有很多,所以 測試請保留原始資料,並逐步測試,或我下

(25)

週去 nknu 計中 4F 再 check 我有事本週五

(8/13)不能上線,請利用 RAS 或 email 或 0929○○○○與我聯絡, soryy sorry ...

2 08/12/10:53 pm jo zip 傳不上去,再來一次 3 08/12/10:57

am

jo 修正檔

4 08/12/11:01 am

jo 修正檔三

5 08/23/06:25 pm ji 目前用 4F crms 產出的 CP 丟到 RTE 1.3.1 錯 誤訊息如下, 麻煩 jo 看看囉. ERROR:

cvc-id.2: There are multiple occurrences of ID value 'R1'. line: 282, col: 94 6 08/24/08:32 am jo 努力測試中。努力測試中。努力測試中。努

力測試中。努力測試中。努力測試中…

7 08/24/11:12 am d hi jo: 我有寫 email 到您的 icemail,不知道 您有收到嗎?

圖 4-1-7 產學合作案討論串節錄(930812jo)

此討論串是產學合作案底下的對話,成員 jo 首先報告任務進度

(訊息編號 1),接下來訊息 2,3 及 4 則是他依此任務,進行獨立學 習的結果分享,而成員 ji 接力並察覺問題(訊息編號 5),讓 jo 進 入問題解決的學習循環中(訊息編號 6) ,最後非此專案的成員 d,則 透過電子郵件提供自己意見而解決問題,對話終結(訊息編號 7),

在此專案問題的基礎上產生連結的對話,讓成員 jo 由獨立學習,到 與 ji 的任務導向學習,再到與非專案成員的 d 合力解決問題,完成 團體學習的循環。因此,學習者由獨立學習、任務導向學習到團體學 習的要點在於任務和事件等機會的媒合。

4. 社會面

RAS 在社會面的發展可以區分為「線上社會化」 、 「夥伴關係」和

「社群感」等三層次,成員由個別的認同、對彼此的認同,到對 RAS

的認同,RAS 成員間的社會關係奠基在實體基礎、線上互動經驗的累

積,及對對方線上留言或資料匣的印象,經由合作專案或共同事件的

(26)

催化,產生熟悉感及信任感等對 RAS 認同的現象,之後經特定事件的 連結而形成強連結的夥伴,並透過 RAS 來管理經營其關係,進行產生

「同一掛」的社群感,以成員 c 個人資料匣的討論串為例: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內容

1 01/23/10:53 am c 同一份教材,用同一個教學理論,但採用不同 的模組(樣板的組合)來教,實驗結果來推哪 一個模組較適合該教學理論,工作大約可分 成 8 個步驟:1.搭配一個教學理論…

2 01/23/02:10 pm y Yes, you are right. i had asked Jo to support you fully and good luck to you.

您那麼聰敏與好強的個性,相信您會在時間 內完成的.

3 01/23/11:31 pm f 是的,比起我,c 是超級積極與努力的 4 01/25/05:11 pm c 很抱歉那天失態了,其實我是因為實在無法

負荷一個人在同樣長的時間裡要同時做兩個 人做的事,我並非針對任何一個人,只是就事 論事,希望不要引起同學的反感…

5 01/25/05:57 pm y 只要一切坦誠以對,RAS 成員就一切沒關係 了...No hurting anyone.. 我是站在父親的 立場來看小朋友的,他們有一天會讓您值得 一看的,畢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之中,作父母 的也很快樂的.

6 01/25/09:28 pm t 喔, c 現在小孩子沒在身邊喔?!不然怎麼可 以打那~麼多的字, 其實大家都可以了解您 的情形,平常放輕鬆~ 做研究時在ㄍㄧㄥ起 來就好了, 偷偷告訴您, 今年我也被我兒子 搞出來幾根白頭髮了, 所以彼此彼此, 不要 太在意了!

7 01/26/09:48 am c 學長,我人在學校,沒有寒假啦,怎麼可能孩 子在身邊,只有晚上才會在身邊,我會寫這麼 多,我老公說那表示我可能還在噴火,害他都 不敢給我澆水,聽得我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

我想問題並沒那麼難,與其一直在那裡擔心, 不如早一點去做比較實際,我想開了,也謝謝 老師體諒與鼓勵,我也想好好趁寒假衝一些 進度.

(27)

圖 4-1-8 成員 c 個人資料匣討論串節錄(940123c)

成員 c 在自己的個人資料匣留下最近一次團體聚會的工作記錄

(訊息編號 1) ,然而在該次聚會中,她因家庭、工作和課業的負擔 而有無法勝任的痛苦,也連帶對其他夥伴及工作分配重申自己的想 法,成員 f 也是該次聚會的成員之一,他立即表達對 c 的安慰(訊 息編號 3) ,隨後 c 對當天的表現致歉並再做說明(訊息編號 4),除 了教學者的安撫(訊息編號 2 及 5)外,非該次聚會的成員 t,也以 自己和 c 同樣為人父母的立場,鼓勵 c 全力以赴別太在意(訊息編號 6) ,成員 c 和 f 因屬同一專案而有工作夥伴關係,而 c 和 t 又因同理 心而產生夥伴關係,而教學者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讓夥伴關係和社 群感因此事件而累積,因此,學習者由線上社會化、夥伴關係到社群 感的催化劑在於彼此對突發事件的處理。

綜上所述,RAS 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連續體的概念,體現線上社群 互動和學習的歷程,包含點出情境學習的文化脈絡、邊際成員往核心 移動,以及女性主義教育學的互為主體性等,RAS 以教學者和學習者 的組合為核心,因應不同成員的特質、關係、定位和動機的交互作用,

在教學者對環境、學習、科技和社會面的設計下,在事件和教學者的 教學設計下,RAS 順著網絡發展的軌跡,但此模式呈現的是理想化的 社群發展模式,若成員間在定位、動機、關係及特質的互動產生變化,

也會影響到社群的發展方向,整體而言,成員因參與動機和投入程度 不同決定其與 RAS 的連結,當團體互動的密度愈高連結愈強,成員關 係會愈緊密,社群會像密度高的豆干,內部自有相連結的束縛力,教 學者所耗費的精力可相對降低,相反地,後者像豆腐,內部連結力鬆 散時,教學者要用四條線提起它時就要耗費相當的精力,正如

Berge(2005)所說,在線上學習中舉足輕重的不是傳遞系統,而是教 育本身。

第二節 RAS 的互動類型分析

(28)

本節旨在探討 RAS 中的互動類型,為了解電腦媒介溝通為基礎的 線上互動和學習歷程,利用 Garrison 及 Anderson(2003)的「探究模 式」的架構,以認知、社會和教學臨場感來分析 RAS 同步視訊會議中 的互動類型,以及三者間的關係說明如下。

一、 認知臨場感

認知臨場感分為觸發事件、探索、整合和決議四個類別,在 RAS 週五的視訊會議方面,認知臨場感方面的呈現方式通常是由成員對報 告內容提出疑問或質疑,其他成員就自己的經驗或記憶中的資訊提供 建議或假設性的回答,再由較有經驗或專業能力的成員聚焦或整合問 題可能的答案,交由提問者後續自己做測試時的參考而形成暫時性的 解決,表 4-2-1 為視訊會議中認知臨場感的次數百分比,四個類別次 數依序為觸發事件、探索、整合和決議。

表 4-2-1 同步訊視會議中認知臨場感次數百分比

類別 次數 百分比

觸發事件 93 0.53 探索 53 0.30 整合 25 0.14

決議 6 0.03

表 4-2-1 中觸發事件所佔的比例(53%)最多,原因在於 RAS 並沒

有固定的教材內容,每次是由學習者自選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的技術

文章或論文做報告,報告時由於是口語配合事先做好的投影片做報

告,報告者會先敘述背景問題,最後以開放討論來終結報告,此時其

他成員接手提問及討論,但由於口語速度不一,只要傳輸不穩,或說

得較快,有些重點一下就被忽略,所以成員會分別就自己不清楚或誤

解的部分提出疑問,如圖 4-2-1 中訊息編號 3,另外,也會就假設性

問題詳加詢問(訊息編號 9 和 12) ,以確認問題的範圍及修正錯誤概

(29)

念。

其次為佔百分之 30 的探索,由於視訊會議是針對特定研究主題 做報告,並非每個成員都熟悉該領域的知識,因此,能夠提供不同意 見或實務知識的成員有限,成員不會對不熟的主題做出無依據的判斷 或說法,所以,這一類別的對話多以資訊交換為主。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內容 編碼 型式

1 00:38:12 m b 你可以翻到第 16 頁嗎?大家有看到第 16 頁嗎?

23 口語

2 00:38:32 b y 22 文字

3 00:38:33 m 我想問的是左邊是一個 tree,右邊是不 是這一個的網頁,你把別人的網頁直接 拉來變成自己的網頁,這樣是否算違法?

我們那天在討論這個

11 口語

4 00:38:34 k y 22 文字

5 00:38:57 b 侵權嗎? 11 文字

6 00:38:59 w 基本上應該只是做註記並沒有把它當 作…,我只是跟 bookmark 一樣,去交際 這個網站的位置然後來做分類而已,並 沒有將所有內容加入,

12 口語

7 00:39:21 d 開新視窗就沒有 12 文字

8 00:39:23 m 我的意思是說這整個是你的網頁嘛,可 是這個東西是別人的,你把別人的拉進 來好像…就我知道好像會,可能要想想, 我的建議是這樣

12 口語

9 00:39:57 b 左邊是書籤的結構,右邊是實際的網頁, 若有一天網站把網頁移掉的話,會有怎 樣的情況?

11 口語

10 00:40:15 w 目前還沒有去這網站是否存在,不過技 術上是可以做得到的,目前若無則會呈 現找不到網頁,

12 口語

11 00:40:19 b 因為目前網頁汰換率…,可能今天在,可 能下個月就到別的地方了

13 口語

12 00:40:34 y 如果自動化會遭受到何種困難 11 文字 13 00:41:02 w 它移到哪裡我可能沒辦法知道,可以知

道的是這個網站是否已不存在,若已不

13 口語

(30)

在就在前面的地方不做顯示,技術上就 只能這樣

14 00:41:25 t 其實只要有login管制的話, 智財權就 可以用"合理使用"來解釋!

14 文字

15 00:41:42 m 是的 22 文字

圖 4-2-1 視訊會議逐字稿節錄(c941001)

以圖 4-2-1 為例,訊息編號 6 及 7 就是個人未經證實的想法,或 腦力激盪的建議(訊息編號 8)等資訊;最後,整合(14%)和決議(3%) 佔的比例最少,原因有二:一是 RAS 成員研究主題偏重實務,在建議 還沒有測試或做跑出結果前,所有的意見都只能是建議,而不是最終 的解答,除非成員能提供確切實證或方法(訊息編號 14) ,否則成員 提供的整合性答案都只是暫時性的假設(訊息編號 11 及 13) ,二是 整合資訊需要時間,但視訊會議上的問答都是即時性的,不容深思或 實作後再做回應的時間。

由於視訊會議同步口語和文字的特性,所有線上討論都是即席問 答,成員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有所準備,在認知臨場感上只能達到 釐清概念或是假設性的提問來對話,要再提出深入性的問題或解決方 式需要更多的時間思考或實作,因此,觸發事件和探索的比例較高於 整合和解決,此研究結果和 Garrison, Anderson 和 Archer(2001)不 同,他們研究文本為基礎的視訊會議,結果為觸發事件佔 8%、探索 佔 42%、整合佔 13%、解決佔 4%及包含行政與社交的其它類佔 33%,

其可能的解釋為 RAS 研究主題特性技術性高,非該研究主題的成員根 本無法「探索」,只能以觸發事件當敲門磚,另外,和該研究相同的 是後二階段偏低,顯示深思需要時間的蘊釀,才能達到認知的「批判 性思考」或「高層次思考」 ,如成員 f 對自己一直擔任聆聽者,而沒 有加入討論的原因是:

[你在討論時擔任的角色]喔…,聆聽者。…就一直聽他們在講而已啊。[沒 有加入他們的原因是因為對主題不熟?]對,他們講的我都還可能在吸收的

(31)

階段。(i930129f)

根據社會建構論,知識的建構需要批判性思考和意義協調的過 程,然而,在上述的研究結果中,討論往往在觸發事件及探索後即告 終止,進入整合和決議階段的討論非常少,也就是說,在 RAS 的同步 線上討論中找不到知識在一個半小時內的討論被建構的明顯證據,在 上述言談節錄片斷中,「資訊交換」和流動是可見的,但是學習者現 有 的 認 知 結 構 沒 有 改 變 , 而 是 添 加 其 它 資 訊 , Kanuka 和 Anderson(1998)認為這種互動是一種學習者間的「社會交換」 ,然而,

知識建構需要反思的時間,而這段過程也未必能以口語完整呈現,所 以研究結果並不意謂學習沒有發生,因為學習者間在討論的過程中,

在自己已知的基礎上,透過別人的發問和自己的澄清過程,不但再次 整合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更進一步獲得別人的觀點或解決方案,學 習者原本的認知架構是否修正或調整並不得而知,但是在討論過程 中,藉由挑戰既有信念和診斷錯誤概念,對學習者而言是一種在已存 的知識庫上做添加,而這正是引導學習者個人進入高層次思考的必備 條件。

二、 社會臨場感

社會臨場感分為情意性的回應、開放的溝通和團體凝聚三個類 別,在視訊會議中,社會臨場感的互動通常涵蓋主動問候、附議他人,

及以情緒符號自我揭露等,雖然有時發出的訊息並無特定對象而造成 無人回應,但仍製造出個人正在參與中的社會臨場感,表 4-2-2 為社 會臨場感的次數百分比,三個類別依序為開放性的溝通、團體凝聚及 情意性的回應。

表 4-2-2 視訊會議中社會臨場感次數百分比

類別 次數 百分比

情意性的回應 154 0.19

(32)

開放的溝通 507 0.62 團體凝聚 155 0.19

其中,以開放性溝通所佔的比例最多(62%),這種回應別人先前 提過的話或「別人的」感受,來表達自己贊成、讚美或同意的風險最 低,但是收獲最大,因為它們多為應和前一則訊息,是一種直接的回 應或建設性的添加,前者如訊息編號 3 回覆編號 1 後,訊息編號 4 根 據前面二人所述,繼續再做回應,而後者如訊息編號 11 附議編號 10,

開放性溝通的無風險性在於前面已有人起始溝通,後面再回應者猶如 錦上添花,但是卻具有強烈的社會臨場感,因為只有專心聽講的成員 才能「即時」做出「適當的」回應,回應時間的無延宕強化「你現在 在那裏和我交談」的臨場感,如線上投票時若有人無法立即表示意 見,會馬上被質疑人在哪裏;另外,團體凝聚和情意性的回應各佔 19%,前者屬於以集合代名詞「大家」、「每個人」或「我們」來建 立關係和凝聚社群感,如圖 4-2-2 中的訊息編號 1,2 和 10,後者則 是自我揭露表達情緒或感受,藉此交流情感(訊息編號 14 和 15)。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內容 編碼 型式

1 00:04:48 ch 大家好!今天輪到我報告,可上傳檔 案了嗎?

23 口語

2 00:04:56 y Hi, everyone(嗨,大家) 23 口語 3 00:05:02 b ch 說他今天也有要報告 22 文字 4 00:05:05 k 今天有 2 個人嗎? 22 文字

5 00:05:11 y yes 22 口語

6 00:06:00 k 大家晚安[無聲,上傳資料] 23 文字

7 00:06:11 g 晚安 23 口語

8 00:06:24 je 晚安 23 口語

9 00:06:28 f 大家晚安 23 口語

10 00:08:16 je k 你有沒有 webcam 拍你女兒借我們看 一下

23 口語

11 00:08:23 y ok 22 口語

12 00:08:26 k 沒有耶 22 口語

13 00:08:32 je 可惜 22 口語

(33)

14 00:08:41 k :) 21 口語 15 00:08:51 je 應該很可愛喔 21 口語 16 00:09:05 k 那當然囉... 22 口語

17 00:09:06 l 像爸爸或媽媽 22 口語

圖 4-2-2 視訊會議逐字稿節錄(c941028)

由於視訊會議中的口語只容許同一時間內一對一的互動,其他成 員要有參與感則需透過文字表達,開放性溝通比例最高的原因有二,

一是它可即時補充口語不足,二是所傳達的臨場感強烈,其餘凝聚式 回應(訊息編號 6)或無特定對象的情意性回應(訊息編號 14),這 些一系列表面上相關的獨白,看起來雖然失焦,但它們累積成線時,

有時又比脈絡化的對話來得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在資源或關係交換的 過程中,累積信任感和熟悉度,進而建立關係及社會臨場感。

在上述研究結果中,開放溝通出現遠多於情意性和凝聚性的回 應,造成討論「熱鬧」的景象,開放性溝通是一種對現有訊息的無害 添加,有聚集人氣、湊熱鬧和帶動團體動力的功效,學習者發生此種 訊息不只在舒緩自己與他人在議題上認知的差距,更在縮短人際間的 社會距離,因為視訊會議為 RAS 團體學習時間,規範個人由傳統的獨 立學習轉向團體討論,連帶地,學習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進入團體 的網絡內,以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同,而同步視訊會議正提供這樣建立 社會關係的平台,除了積極地回應外,學習者也會運用情意性的自我 揭露和團體凝聚性的呼籲來引起共鳴和連結感,這種看似平凡的對話 和回應可以增強人際關係的密度和強度,以為後續合作的基礎,也就 是說,以社會/情緒性的溝通來支援任務導向的溝通。

三、 教學臨場感

教學臨場感分為設計與組織、促進言談和直接教學三個類別,教

學臨場感多由教學者所提供,有時也由主持人或 RAS 中資深成員產

(34)

生,在討論冷場、失焦、爭議不休或系統不穩等突發狀況時,教學者 就會出面干涉、控制場面或評估言談的有效性,這種互動的多傾向提 供解釋性或診斷式的回饋,表 4-2-3 為教學臨場感的次數百分比,三 個類別依序為設計與組織、促進言談及直接教學。

表 4-2-3 視訊會議中教學臨場感次數百分比

類別 次數 百分比

設計與組織 88 0.23 促進言談 266 0.68 直接教學 36 0.09

其中,以促進言談所佔的比例最多(68%),原因是在 RAS 在開視 訊會議時少有成員會啟動網路攝影機,僅憑語音講解,有時會因聲 調、速度或音量而導致部分資料糢糊難辨,因此教學者或主持人常會 在報告者講解的過程中,以文字將報告概念或重點呈現在即時聊天室 中讓全員能掌握報告內容及進程,或是在報告終結時,鼓勵發言,如 圖 4-2-3 中的訊息編號 9 及 10。

編號 時間 成員 訊息內容 碼別 型式

1 01:13:32 y leave and re-enter again 31 文字 2 01:13:55 a 我只有看前面 4 頁,在評估部份… 21 口語 3 01:19:33 y 像 d,我不是說公開跟大家講,很早就

跟他講一定要在 5/14 前弄出來,結果 他在 5/13 晚上才送出,老師一大早幫 他改的…你一定要留一些餘地給別 人,至少在 5/11 或 12 日要有初稿,

31 口語

4 01:20:48 d 老師抱歉... 21 文字

5 01:26:44 y m 維護的很辛苦,大家就同心協力的把 文章送上來,

23 口語

6 01:26:53 m 大家辛苦了 23 文字

7 01:36:13 y 例如我跟 sh 一起把文章弄好,sh 寫作 的看法也會不一樣,老師就像機器把 鷹架架起來,讓你們能夠成長,所以一 次都要比一次寫得更好

33 口語

數據

表 4-1-1  RAS 內訊息數量  RAS 架構  討論 串數 有回應的討論串數  回應的總訊息數  線上論壇  393 159  447  週五視訊會議投影片  125 57  125  產學合作專案  45  29  93  ICALT 2005 (先進學習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 116 18  50  RAS 系統維護  16  8  29  成員個人資料增修  11  4  20  CRMS(教材庫管理系統)  63  38  123  Ontology(本體論)  18  7  14  Webs
圖 4-1-6  線上學習社群發展模式  (一) 核心概念  受到建構論強調社會文化脈絡的影響,本模式以網絡的概念呈 現,其中的核心是團體而非個人,即二人或二人以上組成的集合體, 其身份可以為教學者(以「師」代表)、學習者(以「生」代表)和 同儕(以「儕」代表)的組合,團體內的成員各自帶著不同的動機、 關係網絡、定位和特質組成社群,這四個因素交互作用,並在環境、 社會、學習和科技的脈絡底下,由核心出發,在向外擴展的同時帶動 社群的建立,然而,社群的發展是有機成長而非人工想像而成,若遇 成員動機弱或是不擅分享
圖 4-2-3  同步視訊會議節錄(c930507)
表 4-3-3  個人資料匣與線上論壇訊息數量統計表  個人資料匣  線上論壇  成員  張貼  回覆  張貼  回覆  a  120  31  1  2  b  78  26  13  41  c  70  91  2  7  d  71  126  6  41  f  59  33  6  10  je  21  22  0  6  ji  64  83  12  26  k  73  40  14  45  m  116  88  18  53  sh  65  63  0  9  sm  46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laire: 「感覺好一點嗎 Catherine: 「是啊。」.. Claire:

參賽者甲:我是第一次參賽的大文。我覺得主辦單位單憑問卷的問題,按照我

當然,儘管根據以往的經驗,某個問題的解決看似比較容易,但通常事先不會知道困難

我是一個很喜歡將事情拖延至最後一刻才做 的人。記得有一次,有一份作業,老師讓我們三天

覺得自己在這浩瀚的天地間,是如此的渺小不起眼,不管別人把我踢

主持人 為什麼?. B1

除了上述的現象外,每讀三 次 infinity 就會循環,更讓 我覺得 infinity circle 這個 名字取得真好。..

除了上述的現象外,每讀三 次 infinity 就會循環,更讓 我覺得 infinity circle 這個 名字取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