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第一節為本研究總結,第二節針對本研究的結論提出建議。
第1節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利用 TIMSS 2003 學生測驗成績與學生問卷資料,分析 學生對學習科學的信心、價值觀及學生課堂活動。本節分為兩個部 分,第一部分針對我國八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自信心及科學價值觀 之分析結果做一歸納,第二部分乃針對不同信心取向的學生所進行的 理化課堂活動之分析結果做一整理:
第一部份、我國八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自信心及科學價值觀分析結論
一、 四類型學生在四題信心題的答題分布達顯著差異。
四題信心題的組間比較結果:「低成就」有兩題未達顯著差異(題 三:理化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之一;題四:與理化有關的事我學得很 快);「中低成就」僅有一題未達顯著差異(題二:我覺得理化比較難,
其他同學卻覺得比較容易);「中高成就」四題皆未達顯著差異;「高 成就」四題皆達顯著差異。因此除了題二以外,其它三題題目組間的 比較以「高成就組」與「中低成就組」具有顯著差異。
二、 成就高的學生相對於成就低的學生對學習科學的信心較高。
成就高的學生相較於成就低的學生對學習科學擁有較高的信 心。「中高成就組」及「低成就組」因為有太多選項未達顯著差異,
因此組間的比較以「高成就組」及「中低成就組」為佳。
三、 四類型學生在七題價值觀題的答題分布達顯著差異。
四類型學生在七題價值觀題的答題分佈雖達顯著差異,若要進行 組間選項的比較,必須藉由標準化殘差值做判斷。七題價值觀題的組 間比較結果:「低成就」有五題未達顯著差異(題五、題七、題八、
題十、題十一)、「中低成就」有六題達顯著差異(題七未達)、「中高 成就」有六題未達顯著差異(題五、題六、題八、題九、題十、題十 一)、「高成就」七題皆達顯著差異。因此題七以外的題目,以「高成 就組」與「中低成就組」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
四、 成就高的學生相對於成就低的學生對於科學的價值觀較高。
成就高的學生相較於成就低的學生對於科學的價值觀較高。「中 高成就組」及「低成就組」因為有太多選項未達顯著差異,因此組間 的比較以「高成就組」及「中低成就組」為佳。
五、 八年級學生普遍認同「我認為學理化對我的日常生活有幫助」。 研究結果發現,各組學生在題七(我認為學理化對我的日常生活 有幫助)回答「很同意」及「有點同意」的百分比總和皆明顯大於回 答「很不同意」及「不太同意」。由此可知我國八年級學生普遍認同
「我認為學理化對我的日常生活有幫助」。
六、 我國八年級學生在未來從事職業時,反而不是很喜歡從事運用到 理化的職業。
各組學生在題十(我喜歡從事運用到理化的職業)回答「很同意」
及「有點同意」的百分比總和竟然小於回答「很不同意」及「不太同 意」。表示我國八年級學生學生在未來從事職業時,反而不是很喜歡 從事運用到理化的職業。這樣的結果研究者猜測:或許是因為現在的 年輕人價值觀念的轉移,盡崇拜一些偶像團體,因此導致這些學生在 未來選擇職業時,反而不是很喜歡從事運用到理化的職業。
七、 科學學習成就偏高的學生生不是很認同「我需要把理化學好才能 得到我想要的職業」。
研究結果發現,「高成就組」在題十一(我需要把理化學好才能 得到我想要的職業)回答「很同意」及「有點同意」的百分比總和 與回答「很不同意」及「不太同意」(52.2%>47.8%)相差不大。
「中高成就組」回答「很同意」及「有點同意」的百分比總和甚至 小於回答「很不同意」及「不太同意」(38.6%<<61.4%)。這樣 的結果可以和題十(我喜歡從事運用到理化的職業)一起討論,科 學學習成就偏高的學生生在未來從事職業時,反而不是很喜歡從事 運用到理化的職業,同時也不是很認同「我需要把理化學好才能得 到我想要的職業」這個敘述,建議未來可以做更深一層的探討。
第二部分、不同信心取向的學生理化課堂活動分析結果整理
一、 傳統教學活動的映證。
正、反向組組內百分比分佈都有接近 50%以上的學生課堂上「從 來沒有過」對全班報告結果;50%以上的學生「幾乎每節課」都在聽 老師講課。由此反映出傳統化的教學活動,學生只要去上課,老師則 負責授課,學生很少有上台報告的機會。
二、 不同信心取向的學生課堂教學活動達顯著差異。
上理化課時,幾乎在每一個教學活動項目上(「對全班報告結 果」、「聽老師講課」除外),對於學習科學信心較高的學生(正向組)
回答「幾乎節課」及「約有一半的課」之百分比顯著高於信心較低的 學生(反向組);回答「有些課」及「從來沒有過」的百分比顯著低 於信心較低的學生(反向組)。
「對全班報告結果」此教學活動項目,正向組選擇「有些課」的 學生人數百分比顯著高於反向組。「聽老師講課」教學活動項目,反 向組選擇「約有一半的課」學生人數百分比顯著高於正向組。
以上結論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
1. 學生對於學習科學信心的高低會反映在課堂活動進行的時間上。
2. 高信心的學生相較於低信心的學生偏向於回答「幾乎每節課」及
「約有一半的課」。
3. 低信心的學生相較於高信心的學生偏向於回答「有些課」及「從 來沒有過」參與教學活動項目。
4. 低信心的學生「約有一半的課」進行「聽老師講課」教學活動之 百分比顯著高於高信心的學生。
5. 低信心的學生「有些課」進行「對全班報告結果」教學活動的 百分比顯著低於高信心的學生。
三、 不同信心取向之組內百分比分佈似乎有一規律性存在。
依據學生在上理化課時,參與十四個教學活動項目的分析結果,
歸納為下列幾點:
1. 正向或反向組學生參與十四個教學活動項目之組內百分比最大的 選項幾乎分佈於「有些課」;組內百分比次大的選項幾乎分佈於「約 有一半的課」。
2. 各組都有接近 50%以上的學生課堂上「從來沒有過」對全班報告結 果;50%以上的學生「幾乎每節課」都在聽老師講課。
四、 各組「從來沒有過」及「曾經有過」活動排名亦有規律性。
根據研究結果,各組組內前五名「曾經有過」的活動有:聽老師 講課、看老師示範實驗或演示探究活動、平時考或小考、做實驗或進 行研究、以小組方式做實驗或進行探究。各組組內排行前五名「從來 沒有過」的活動有:對全班報告結果、在課堂上就開始做家庭作業、
學習科技對社會的衝擊、自行形成可供檢驗的假說或預測可能的結 果、設計及規劃實驗及探討活動、檢討家庭作業。以上結果顯示,教 學時數的調配上,老師並沒有辦法帶完所有的活動,因為學生未來必 須面臨升學考試,因此理化課堂活動乃以老師在台上講課為主。
第2節 第二節 建議
依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的建議:
一、 傳統教學活動的省思。
根據分析結果,不管學生對於科學學習信心高或低,各組組內百 分比分佈都有接近 50%以上的學生課堂上「從來沒有過」對全班報告 結果;50%以上的學生「幾乎每節課」都在聽老師講課。由此反映出 傳統化的教學活動,學生只要去上課,老師則負責授課,學生很少有 上台報告的機會。建議未來老師在進行理化教學時,可以考量此篇文 章的分析結果,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安排學生上台報告的機會。
二、 對於科學學習信心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多付諸關懷。
根據分析結果,信心低的學生相較於信心高的學生偏向於回答
「有些課」及「從來沒有過」。造成學生對於學習科學信心較低的原 因通常很複雜,建議老師們可以對於這些低信心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 懷。而在教學的過程,教師如何瞭解學生在活動中究竟學到哪些知 識?劉安彥(2003)指出:在學校從事教學的老師,通常都有將近三 分之一的時間花在考試和評量上面。一個優秀的老師,應當運用各種 不同的方式來評量學生學習的行為,以作為老師改進專業工作的依 據,一方面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成就,另一方面則檢討老師個人的 教學效率。
三、 教師授課方式可以知識實用性、生活化的概念為主。
本研究發現成就偏低的學生普遍認同「我認為學理化對我的日常 生活有幫助」,建議教師可以此點為優勢,加強學生知識實用性的一 面,在課堂上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理化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
四、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參考本研究的資料。
根據研究資料指出,各組組內排行前五名「從來沒有過」的活動 有:對全班報告結果、在課堂上就開始做家庭作業、學習科技對社會 的衝擊、自行形成可供檢驗的假說或預測可能的結果、設計及規劃實 驗及探討活動、檢討家庭作業,其中各組第一名皆為對全班報告結 果。教師未來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或許將這些「從來沒有過」的活動 納入考量,以改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老師講課的教學模式。
五、 未來可以分析教師問卷,併同本研究結果一起討論。
本研究僅以參與 TIMSS 2003 八年級學生問卷分析為主,未參閱 教師問卷之答題狀況。建議未來可以分析教師問卷教師們答題之結 果,併同本研究結果進行更深一層的探討,例如:學生的科學學習成 就與教師問卷間的關聯性為何?
六、 成就分組難以界定。
統計上,將學生依成績高低(連續變項)進行成就分組(類別變 項),分組的依據很難去界定,建議未來做此類別性資料分組統計考驗 的研究,可以尋找文獻上適當或者較好的分組方式作為分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