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社團經驗和社團領導經驗 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社團經驗和社團領導經驗 1"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實施

本研究採用質的研究中現象學的研究取向,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探究大學社團 領導人心理社會發展。本章內容共分八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架構,第二節說明研 究參與者的選取和基本資料,第三節說明研究取向,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和工 具,第五節說明研究實施程序,第六節說明資料整理和分析的步驟,第七節說明 資料分析的信度和效度,第八節說明研究倫理的關注。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發展出以下研究概念架構(如圖 3-1-1),

此概念架構目的在於提供研究者研究的方向,以利研究的進行。此外,本研究架 構將成為資料蒐集的引導,並依研究架構作資料整理和分析,以統整和呈現資料 來建構結論。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社團經驗和社團領導經驗

1. 參與社團 2. 擔任幹部 3. 晉升領導 4. 領導社團

心理社會發展

1. 能力感的發展 2. 情緒管理的發展 3. 從自主走向互賴 4. 建立自我認定 5. 成熟人際關係的發展 6. 目標的發展 7. 整合的發展

(2)
(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本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的選取標準和人數、選取方式,和研究參與者 基本資料。

壹、研究參與者的選取標準和人數

在研究參與者的選擇上,質的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參與者必須是能提供「深度」

的資料為樣本標準,換言之,質的研究其研究參與者著重於資訊的豐厚內涵

(information-richness)(胡幼慧和姚美華,1996)。因此,質的研究不同於量的 研究運用隨機、分層或是其他統計機率的技術,以確定樣本的代表性,質的研究 運用的是理論取樣(theory sampling),其取樣原則傾向以經驗、理論的視角出發,

希望能藉由立意取樣(purposeful sampling)的原則得到具豐厚內涵的研究參與 者(胡幼慧和姚美華,1996;黃瑞琴,2003)。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的原則,尋 找符合條件且能提供豐厚內涵的研究參與者:

一、目前就讀於大學,年紀在 18 至 24 歲之間,擔任大學服務性社團領導人期間 曾親自規劃社團全體動員的活動。

二、認為社團領導經驗對自己的自我發展有重要影響者。

三、願意分享個人與研究主題相關之經驗,並願無酬接受研究者之訪談者。

Creswell(1998)歸納相關資料指出,現象學研究取向的研究參與者選取人 數在十個以內是合理的研究選取範圍,本研究為因應現象學研究法上需要豐富經 歷現象其具體經驗的研究參與者之需求,抽取符合選取標準的研究參與者,並以 資料豐厚為選取的主要考量,將選取十二名研究參與者進行研究。

(4)

貳、研究參與者的選取方式

且基於上述研究參與者選取標準,本研究選取研究參與者的方式如下:

一、首先透過大學課外活動組老師推薦、全國大專校院社團評鑑得獎社團、聯合 報大專青年服務獎得獎社團、各校社團評鑑得獎社團等管道選取符合上述三 個標準的大學社團領導人。

二、隨後以電話或電子信件聯繫適合且有意願的研究參與者進行研究,並請研究 參與者簽署訪談同意書。

三、訪談開始時透過研究參與者選取問卷(附錄一)作研究參與者符合選取標準 和資訊豐厚程度之再確認。

參、研究參與者之基本資料

研究者透過徵詢有意願的研究參與者後,開始進行正式訪談,在正式訪談 時,研究者會向研究參與者說明研究相關事宜,包括:研究者的身份與背景、研 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程序、訪談進行方式、資料使用方式,以及保密原則等。

在確定研究參與者同意後,才開始進行訪談。

在研究過程中,共計邀請前導性研究受訪者二人,正式研究參與者十二人,

基於研究倫理的考量,僅列出呈現在論文中研究參與者的基本背景資料,如:公 私立大學、年齡、性別、領導時間、訪談時間、訪談地點等,如表 3-2-1 所呈現 的,在研究參與者的姓名部分以英文字母為代稱,公私立大學各六位,年齡層分 佈由 18 至 20 歲,男女各六位,研究參與者的領導時間為一學期至二學期,訪談 時間皆約為兩小時以上,訪談地點皆以研究參與者所選定其方便、熟悉的地方為 主。

(5)

表 3-2-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研究參與者 公私立大學 年齡 性別 領導時間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A 公立大學 22 二學期 約 2 小時 宿舍交誼廳 B 公立大學 21 二學期 約 2 小時 課外活動組 C 公立大學 21 一學期 約 3 小時 校外咖啡廳 D 私立大學 21 二學期 約 2 小時 社團辦公室 E 公立大學 21 一學期 約 2 小時 校外餐廳 F 私立大學 21 二學期 約 2 小時 校內咖啡廳 G 公立大學 20 二學期 約 2 小時 校外咖啡廳 H 私立大學 23 二學期 約 2 小時 校內餐廳

I 公立大學 20 一學期 約 2 小時 校外咖啡廳 J 私立大學 21 二學期 約 3 小時 校外咖啡廳 K 私立大學 20 一學期 約 2 小時 校外餐廳 L 私立大學 22 二學期 約 2 小時 社團辦公室

(6)
(7)

第三節 研究取向

研究方法的決定取決於研究者所想要研究的問題性質,本研究主旨在瞭解大 學生社團領導人的心理社會發展是為什麼會發展和如何發展,這些資料皆不易藉 由結構化的量表取得,故較適合以深度訪談等質的方法來進行,故本研究的研究 方法採用質的研究法,希望能在自然情境下與研究對象產生互動關係,並經由研 究參與者本身的觀點來瞭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經驗與內在世界。

本研究依研究性質與目的而採用現象學的觀點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取向。在質 的研究方法中,存有許多不同的典範(paradigm),其應用上端視不同的研究問 題與目的而定,其中現象學的方法,是在沒有預設期望與立場的前提下,進行系 統性的了解,使生活經驗盡可能以整體呈現其本質(高淑清,2000)。

然而,何謂現象學?現象學主要強調描述「生命經驗(lived experience)」的 意義,此外,探索在人類經驗中具意向性的意識(consciousness)之建構亦為現 象學研究之重點(Creswell, 1998)。現象學著重搜查經驗的本質和不變結構,並 重 視 經 驗 的 中 心 根 本 意 義 和 經 驗 中 的 意 向 性 , 並 要 求 研 究 者 將 所 有 成 見

(prejudgments)懸置(epoche)一旁。將經驗「括(bracketing)」起來,信賴直 覺、影像和共同結構以取得經驗的圖像(Creswell, 1998)。簡而言之,現象學研 究的意義和特色特別重視以下幾個重點:(1)不預設立場,為把握現象本質而將 一切感覺「括」起來;(2)意向性,澄清主體意識之背後意義,加以具體描出;(3) 拒絕主客體之分,因有主體之經驗意義,客體之實體才得以被感知;(4)開放性,

不抱成見地讓研究參與者充分描述其經驗;(5)立即性,立即回饋研究參與者以 澄清真相、營造氣氛、促成合作;(6)同質性,本質由經驗描述中發現,此種結 構代表人類的共性;(7)獨特性重視研究參與者之獨特觀點,而非推論、控制、

類化研究參與者之經驗;(8)互為主體性,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交互涉入,合作 進行研究(高淑清,2000;潘慧玲,2004)。

(8)

以上現象學研究取向的意義和特色符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因為 研究者並不期待透過研究結果找到或預測某特定的因果關係,主要是希望能經由 研究者正確、生動與詳實的描述,瞭解大學社團領導人其社團經驗和社團領導經 驗的本質。是故選擇現象學研究為本研究之研究取向,以求能回歸研究參與者的 現象場域,與研究參與者在經驗述說中交會,進而能深入且整體地了解研究參與 者對社團經驗和社團領導經驗之主觀認知與看法,探索其社團經驗和社團領導經 驗之內涵和發展過程,及其心理社會發展之情況。本研究採取小樣本及深度訪談 的研究設計,以半結構型訪談大綱與探問技巧,來導引研究參與者。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節說明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深度訪談法,研究工具 係指參與訪談同意書、訪談大綱、研究日誌、訪談札記、研究參與者檢核表、效 度檢核表和錄音設備等工具。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藉由深度訪談法瞭解研 究參與者所體驗和感受的現象,並針對其內在世界的述說,對現象做突破性的檢 視,以蒐集研究資料。深度訪談法為一研究性的訪談,和一般會話不一樣的地方 在於研究者需專注於和研究參與者的會話(鄭瑞隆譯,2004)。

就研究者對訪談結構的控制程度而言,訪談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結構型,

研究者居主導地位,依事先設計具固定結構的問卷進行訪談;二、無結構型,沒 有固定訪談問題,研究者鼓勵研究參與者用自己的方式發表看法;三、半結構型,

研究者透過對訪談結構上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同時也請研究參與者積極參與(陳 向明,2002)。本研究採深度訪談法其主要目的在於為能瞭解研究參與者對社團 經驗和社團領導經驗,及其心理社會發展的現象作完整、充分的敘述,為了使訪 談能兼顧研究參與者有充分述說其體驗和感受到的經驗,以及使研究者能於訪談 時有效掌控研究脈動,故以半結構型的訪談大綱進行訪談來蒐集資料。

研究者在訪談時事先請研究參與者閱讀過訪談大綱,並於訪談前向研究參與 者說明訪談的主要目的和問題,訪談大綱的設計主要在於作為訪談時的導引以及 檢核所欲蒐集的資料是否有所疏漏,因此,於訪談過程中,為避免打斷研究參與 者的思考與表達的脈胳,和為了引發研究參與者陳述個人的經驗與想法,以豐富 研究資料的蒐集,研究者會視真實的訪談情況、研究參與者的反應,儘量循著研 究參與者的脈絡,但僅稍作適度的調整和提問問題的順序,以使訪談過程順利、

(10)

流暢,並在訪談中,依現象學研究取向的問題方針,針對與研究參與者社團經驗 和社團領導經驗及其心理社會發展之經驗密切相關的人事物、重要他人、所覺知 到的具體改變和具體情況,以及研究參與者如何受這些經驗影響等相關具體經驗 多加詢問,促使研究參與者充分描述所經歷的現象,以求蒐集到豐厚的研究資料

(潘慧玲,2004;Moustakas, 1994)。在訪談中,研究者對研究參與者的回答,

以鼓勵發表意見為主要應對方式,而訪談大綱也會因研究參與者的回應和建議,

而加以修改,總而言之,藉由訪談和研究參與者充分互動以完成最完整的資料蒐 集。

貳、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將利用訪談同意書、訪談大綱、研究日誌、訪談札記、研究參與者 檢核表、效度檢核表和錄音設備等工具進行研究。

一、訪談同意書

由於本研究主要是以深度訪談為蒐集資料的方法,為能順利的蒐集資料,減 輕研究參與者之疑慮,研擬訪談同意書(附錄二),說明研究參與者將接受訪談 的次數、時間,明白說明在訪談過程將需要錄音、資料的分析及呈現方式等,以 尊重研究參與者的權益。

二、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是蒐集資料的重要工具。在本研究中,為使資料蒐集完備、訪談過 程流暢、有效的掌握訪談方向,及在訪談情境中對有限時間的最佳利用,研究者 是採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為工具來導引訪談的進行。因此,研究者依據研究目 的、研究問題及閱讀相關文獻之後,擬定初步訪談大綱,與指導教授討論確定後,

作為前導性訪談之指引。在前導性訪談進行之後,根據訪談內容與訪談心得,針 對初步訪談大綱之部分訪談要項予以修訂為正式訪談大綱(附錄三),以作為正

(11)

式訪談之依據。

三、研究日誌

記錄工作進度、分析訪談逐字稿進行時之重要發現或研究過程中遭遇的困難 及反思,以供研究分析及討論時的參考。

四、訪談札記

訪談札記(附錄四)為研究者進入現象場訪談時所作的現場記錄,及訪談後 當天針對訪談時間和地點、研究者因觀察研究參與者情緒及非語言等訊息而產生 的客觀描述與主觀感受、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互動情況和訪談過程中的重要事 件、研究者個人的自我覺察以及反思和檢討等面向所做的紀錄,其具提醒研究者 下次訪談重點及注意事項之功能,並藉以檢討訪談的過程與內容,並輔助資料的 分析。

五、研究參與者檢核表

研究參與者檢核表(附錄五)為研究者對研究參與者訪談後,將訪談內容謄 成逐字稿,再交由研究參與者做檢核,以確認研究參與者的言語未被研究者誤解。

六、效度檢核函

效度檢核函(附錄六)旨在了解研究參與者在閱讀研究者所整理之訪談資 料,符合研究參與者內在主觀世界的程度,並作為資料效度檢核之用。

七、錄音設備

在訪談過程中,為了能完整記錄研究參與者所提供的資訊,研究者有需要使 用錄音設備協助記錄,以使研究者更能專注傾聽研究參與者的談話。在正式訪談 之前向研究參與者詳細說明錄音的目的及意義。

(12)
(13)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本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程序,研究程序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研究準備、

資料蒐集、資料整理和分析、資料統整和呈現(如圖 3-5-1)。

壹、研究準備

研究者在確定研究主題為大學社團領導人後,閱讀國內外文獻以形成研究的 主體概念,並結合研究背景形成問題意識,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蒐集相關文獻 並做整理後,開始尋求適合的研究方法,依據研究目的和問題,研究者採取現象 學取向的質的研究法進行研究。

確定研究方法後,邀請適合的前導性研究參與者進行前導性研究,前導性研 究邀請兩位符合研究參與者選取標準的大學服務性社團領導人,並藉由充分且積 極的互動,分析前導性研究中所蒐集到的資料,形成研究的主軸脈絡,並請前導 性研究參與者給予建議,對訪談大綱作適當的修正。

本研究因為欲增加分析的確實性和可靠性,故需要邀請和本研究者相同領域 的協同分析者協助研究者進行研究。協同分析者由研究者邀請,並經由指導教授 認可後,在資料整理與分析時協助研究者進行分析。

貳、資料蒐集

修正訪談大綱並確定研究主軸脈絡後,研究者透過大學課外活動組老師推 薦、全國大專校院社團評鑑得獎社團、聯合報大專青年服務獎得獎社團、各校社 團評鑑得獎社團等管道推薦符合本研究選取標準的研究參與者後,再由研究者以 電話或電子信件聯繫,並使研究參與者對研究者背景、研究動機和研究目的有初 步的瞭解,隨後再以電話聯絡願意參與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詳細說明本研究的 性質、個人權益、研究進行程序、訪問進行方式與保密原則等等。於第一次訪談

(14)

時簽署訪談同意書,正式成為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來蒐集資料,主要目的是在瞭解研究參與者 內在世界的觀點與感受。為使訪談能兼顧到提供研究參與者有較多的自由空間敘 述其內在經驗,以及在訪談情境中,有限時間內做最佳運用,研究者採用半結構 型的訪談方式進行訪談。訪談內容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指導教授討論,透 過相關文獻閱讀來擬定訪談引導的訪談主題與訪談範圍,其中訪談引導只單純作 為訪談中,確定與訪談有關的主題皆已包含其中。在訪談進行前,研究者將說明 研究目的與訪談進行方式,再取得訪談參與者的同意後開始。訪談開始前應先與 研究參與者約定訪談地點,希望是研究參與者的場域中進行,在取得研究參與者 同意後於訪談過程中全程錄音。

參、資料整理和分析

訪談結束後,謄寫逐字稿,並反覆閱讀,從中抽取意義單元,並加以歸納、

分析,將意義單元群聚化,接著決定主題。資料整理與分析的過程請協同分析者 與研究者一起進行。本研究的資料整理與分析於本章第五節將會詳加說明。

肆、資料統整和呈現

當資料中主題與概念逐漸清晰,便開始進行研究報告的撰寫。撰寫的過程 中,隨著資料分析的深入漸進,進行相關文獻的蒐集,並做反思修正報告以建構 結論。

(15)

圖 3-5-1 研究流程圖

確定研究主題,閱讀相關文獻

形成問題意識、選擇研究方法

進行前導性訪談

修訂成正式訪談大綱

邀請正式研究參與者

進行訪談,蒐集資料

畫出意義單元並驗證 謄寫逐字稿

閱讀文本,掌握整體感

相關意義單元群聚化

決定共同主題

撰寫研究參與者現象本質的描述文

回顧脈絡,撰寫綜合分析

研究準備階段

資料收集階段

資料整理分析

資料統整呈現

(16)
(17)

第六節 資料整理和分析

壹、資料整理

資料整理一共分為對研究參與者編號、研究日誌撰寫、訪談逐字稿謄寫、研 究參與者確認等四個部分。

一、對研究參與者編號

本研究中研究者的代號為 R,研究參與者則依訪談順序,分別以大寫英文字 母,如 A、B、C、D 等,來代替研究參與者的真實姓名。

二、研究日誌撰寫

本研究以研究日誌紀錄、整理訪談後,研究者針對當日研究主題所得到的體 悟與反思。

三、訪談逐字稿謄寫

本研究採錄音方式紀錄訪談內容,並於訪談後立即謄寫訪談逐字稿(格式如 附錄七),每份逐字稿的開頭標明研究參與者代號、第幾次訪談、受訪日期,如 表 3-6-1。

四、研究參與者檢核

將逐字稿內容交由研究參與者確認,修正誤解之處或刪除研究參與者不希望 被引用於論文中的資料。

(18)

表 3-6-1 訪談逐字稿謄寫範例

訪談主題 大學社團領導人心理社會發展

時間 2005 年 10 月 01 日 地點 宿舍交誼廳

編碼 訪談逐字稿 備註

R1-58:那這樣子你能對這一年來你的領導經驗作一個小小的總 結?

B1-58:影響跟改變,我覺得…發現自己真的有那個領導人的能 力,因為我一直覺得從小吧,從小學時候很強,就是擔任 班長,可是到了國高中,已經六年都是完全投入在課本,

就是考試上面,反而自己、一些自己的潛在能力都被蓋 住,就覺得在高中的時候會羨慕那些當班長的人,會敢出 來帶領的人啊,我覺得我都不敢,就那時候變得比較…很 自卑吧,就覺得一點能力都沒有,我只會唸書,到大一也 是這樣子的感覺。可是到了…經過就是社團這樣子的訓 練,我覺得讓我自己去發現自己的潛力,那我是可以做管 理的、做行政的,然後我也有那種企畫的頭腦,也可以去 帶活動什麼的,活動能力,然後以前就是…不覺得自己有 這方面的天分〔重〕。另外就是自己的個性有改變,因為 我以前是那種很內向,就是可能…陌生人啊我不會跟你講 話,我是那種可能會靜靜的站在角落的那個人,可是現在 反而不是,反而是有時候覺得對於陌生人有時候會…就受 不熟悉會不想要講很多話,可是該講的時候我會講話,反 而是會從角落裡走出來的人,對啊,這是自己個性上、能 力上的發現和改變。

R1-59:那你覺得你的能力有什麼發展?

B1-59:能力喔,我覺得我學習到的是企畫吧,就是…真的是用學 習到的,企畫就是因為辦活動嘛,然後需要我們去拉贊 助,以前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後來就漸漸學習到,從社團 週開始寫,後來指導老師跟我說:「哎呦,你寫的不錯。」

後來我就有一點信心,後來我們社長說:「哎呦,你寫的 不錯。」那我覺得能力上面被肯定。然後就在當社長一年 嘛,因為我們服務性活動很多,要拉也很多贊助,就是在 這邊慢慢學習,就是…把社上的錢變得比較多一點。再來 就是溝通能力吧…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溝通能力耶。

(19)

貳、資料分析過程

質的研究之資料分析過程為一種概念化的過程(conceptualized process)。研 究者需將一般性觀念逐步發展出具體的概念或主題(themes),進而運用對照、

歸納、比較方式發展出主軸概念(潘淑滿,2004)。本研究之資料分析過程擬採 用 Hycner(1985)所提出現象學取向之訪談資料的分析方法,並經過適當修正 以配合本研究之研究過程所需,本研究資料分析步驟一共分為七個部分。

一、謄寫訪談逐字稿,放入括弧和現象還原,並以整體感來聽訪談內容

將訪談錄音帶逐字逐句謄錄下來,同時也要盡可能記錄重要的非口語訊息的 溝通內容。研究者以開放的態度盡可能進入研究參與者的現象世界,以研究參與 者的觀點來瞭解其所談的意義,不要期待研究參與者會說什麼。在聆聽錄音帶的 過程中,研究者需全盤瞭解研究參與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因此研究者將會對整個 訪談內容做兩次及其以上的聆聽,對訪談稿做兩次及其以上的閱讀,注意語調、

重音等非口語訊息,以形成整體感(sense of the whole)。

二、描述出一般性意義單元,篩選相關意義單元

研究者詳細閱讀訪談逐字稿,用研究參與者原有的字彙,以第三人稱的方式 將其話語予以摘要及具體化的描述,並盡量接近研究參與者表達的原意,如表 3-6-2。

表3-6-2 第三人稱改寫範例

第三人稱改寫 逐字稿

A1-58-1:A 覺得因為社團發現自己有 領導人的能力。

A1-58-1:《社團》影響跟改變……發現 自己真的有那個領導人的能力。

A1-58-2:A 高中時很自卑,覺得自己 沒有能力,只會唸書,這樣的感覺直到 大一。

A1-58-2:……《高中的時候》很自卑 吧,就覺得一點能力都沒有,我只會唸 書,到大一也是這樣子的感覺。

(20)

為達摘要和具體化的描述的目的,依前後文的脈絡作判斷,捨去模糊不清的 敘述、主觀覺得多餘冗長的資料,或無意義的重複之字、詞、段落,再將能完整 表達一個概念的敘述視為一個單元,所得到的結果稱為一般意義單元(units of general meaning)。

接著篩選出和本研究之目的相關之概念或現象的一般意義單元,從分析過的 資料著手解答研究問題,篩選主要根據以下三個原則:一、相關性(relevance);

二、同質性(homogeneity);一致性(synchronicity)(潘淑滿,2004)。找出 的方式由研究者界定研究問題的詳細意義,並與一般意義相連結,以決定受訪者 是否針對研究問題加以回答與說明,所篩選出的結果稱為相關意義單元(units of relevant meaning),與研究主題無關和與現象無關的描述則不予紀錄,並注意單 一描述句在前後文的意義。

三、補足遺漏訊息,給予相關意義單元編號

確定相關意義單元後,根據訪談逐字稿前後脈絡關係,盡量以研究參與者的 陳述語句為依據,補足由口語轉為文字資料過程喪失的重要訊息,使得相關意義 單元更清楚、完整的呈現研究參與者所要陳述的內涵。再依據相關意義單元的呈 現順序,依序給予每個相關意義單元一個代號,以便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隨時檢閱 原句的脈絡情境,更清楚地呈現相關意義單元的意義。

四、將相關意義單元加以群聚,並為之命名

將所篩選的相關意義單元中有表達類似概念的相關意義單元歸為同一群 聚,加以群聚為類別,並為之命名。因為同一個相關意義單元的陳述句所要表達 的意義可能具有多重含意,因此一個陳述句可能同時出現在多個群聚之中。

五、從已命名的群聚中決定主題

從已命名的群聚中尋找相關的類別,萃取出其間共通的本質,確定為主題,

(21)

並給予主題命名,來表達這些群聚的本質(essence)。如表 3-6-3。

表 3-6-3 群聚和主題命名範例

主題 群聚 概念 相關意義單元

團康能力 A1-33-4:A 在寒假服務隊【a3】擔任團康的經驗,刺 激 A 覺得原來自己有天分【c1】。(941001)【p2/t2-1】

內向轉變 成外向

A1-58-4:A 的個性改變,A 以前很內向,是靜靜的站 在角落的那個人,現在 A 該講的時候就會講話,A 變 成從角落裡走出來的人,這是自己個性上的改變。

【c1/c5】。(941001)

A1-33-2:A 因為辦出遊【a4】後發現自己有企畫的能 力,會去寫企畫書、去拉贊助【c1】(941104)【p2/t2-2】

企畫能力

A1-59-1:A 覺得學習到企畫的能力,因為籌辦活動需 要 A 拉贊助,以前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後來 A 就漸漸 學習到【c1/c3】。(941001)

激發領 導、管理 能力

A1-16-1:A 覺得領導、管理能力,是 A 大二時獨自擔 任社團活動領導人【a2】被激發的【c1】。(941104)

【p2/t2-1】

激發領導 能力

A1-58-1:A 覺得因為社團發現自己有領導人的能力

【c1】。(941001)

A1-60-1:A 當社團活動【a2】領導人就覺得在溝通上 沒有做好,A 認為在當社團領導人一定要把溝通作好

【c1/c4】。(941001)【p2/t2-2】

A1-59-2:A 覺得溝通能力很重要【c1/c4】(941001)

溝通能力

A1-60-2:A 當領導人時很重視溝通【c1】(941001)

發現能力 A1-58-3:A 經過社團的訓練,A 覺得讓自己發現自己 的潛力,自己可以有管理、行政、企畫、活動等能力,

A 以前不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天分〔重〕【c1】。

(941001)

受到肯定 A1-59-1-1:A 從籌備社團活動時寫,社團指導老師庚 覺得 A 寫的不錯,因此 A 有信心,後來前社團領導人 學姐乙覺得 A 寫的不錯,那 A 覺得能力被肯定

【c1/c3/c5】。(941001)

對社團生 活感到滿

A1-63-1:A 覺得自己的社團生活有八十九分〔笑〕

【c1】。(941001)

建立自信 A1-5-2:A 覺得之後在社團慢慢建立自信【c1/c3/c5】。

(941001)【p1/t1】

(22)

六、以第三人稱改寫,撰寫研究參與者之描述文

按照研究對象資料所呈現的群聚與形成的主題,盡量引用研究參與者的語氣 話語,以第三人稱敘述的方式,撰寫成該研究參與者的描述文(附錄八),並將 描述文交給研究參與者確認,以檢核其符合個人經驗之真實程度。

七、回顧主題的脈絡性並撰寫綜合分析

將所有訪談單元作跨單元分析,把綜合分析得出的主題,置回研究的整體脈 絡背景中,以掌握現象本質,並撰寫綜合分析與討論、結論與建議。

(23)

第七節 資料分析的信度和效度

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不同於量的研究,檢核質的研究信度和效度的方 法,包括確實性(credibility)、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及可靠性(dependability)

等(胡幼慧和姚美華,1996;Creswell, 1998;潘淑滿,2004),本節共分為三個 部份做說明。

壹、確實性

確實性即為所蒐集資料的真實程度,為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需要觀察的(胡 幼慧和姚美華,1996),本研究以下列方式以增加資料之確實性:

一、限制研究參與者的背景,如性別、學校地區、社團屬性等,多元化的資料來 源,如訪談、服務資料、社團記錄等,而訪談地點皆以研究參與者熟悉的地 方為首選。

二、邀請相關領域領域的協同分析者,並透過協同分析者,在資料的分析、驗證 的過程中持續討論。研究者在邀請協同分析者上,以和研究者在學術上為相 同領域為其邀請原則,協同分析者由研究者邀請後,經由指導教授認可,在 資料整理與分析時協助研究者進行分析。協同分析者主要功能是協助研究者 抽取資料的意義單元和群聚概念的命名,避免分析過程中有主觀的偏誤。本 研究邀請兩位協同分析者協助,一為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 所研究生,曾修習質性研究、高等質性研究,其主要為檢核研究者在群聚命 名上主觀的問題。另一為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曾 修習質性研究,論文亦採現象學的研究取向和質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為檢核 研究者在資料分析上主觀的問題。

三、於訪談時錄音,並謄寫成逐字稿,輔以訪談札記與研究日誌,記錄訪談的內 涵、重要觀察及研究者的心得。

(24)

四、訪談後的逐字稿,將請研究參與者檢核有無不符合的地方,請研究參與者以 0%至 100%為指標做檢核,逐字稿符合的程度最高 99%,最低 90%(如表 3-7-1)。研究參與者並回饋研究者疏漏或不足的地方,讓研究者做修正和加 強資料之確實性。

表 3-7-1 訪談逐字稿之檢核

研究參與者 符合程度百分比

A 99%

B 99%

C 98%

D 90%

E 99%

F 90%

G 99%

H 90%

I 99%

J 99%

K 90%

L 90%

貳、可轉換性

可轉換性指研究參與者所陳述的經驗與感受,能有效做資料性的描述與轉換 成文字描述。本研究中研究者將訪談錄音帶謄寫成逐字稿,再與協同分析者逐句 檢視並歸納成意義單元,參照訪談札記與研究日誌,為群聚後的資料作厚實的描 述。研究者謄寫的逐字稿和研究參與者個人體驗和感受的描述文,都會交由研究 參與者檢核勘誤。其中個人描述文的部分,請研究參與者以 0%至 100%為指標,

主觀認定該篇描述文的符合程度,並寫下閱讀後的感想,描述文符合的程度最高 99%,最低 80%(如表 3-7-2),研究參與者並回饋研究者描述失真的地方,讓 研究者做修正和加強資料之轉換性。

(25)

表 3-7-2 描述文之檢核

研究參與者 符合程度百分比

A 99%

B 95%

C 85%

D 95%

E 80%

F 90%

G 95%

H 95%

I 95%

J 98%

K 90%

L 80%

參、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研究者個人經驗對研究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其意為研究者如何運 用有效的資料收集策略收集到可靠的資料(潘淑滿,2004)。在本研究中,訪談 者即研究者,本研究的深度訪談主要是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之間不斷對話與互動 的過程,藉由對話與互動以了解研究參與者的主觀經驗。因此,研究者的主觀經 驗與訪談技巧,將會影響蒐集資料的品質。為了避免研究者主觀經驗過度涉入影 響,研究者必須保持開放的心胸,聆聽對方的經驗而不加以作價值判斷,並且不 引導彼此對話的方向,同時亦須保有一個可接收、可覺知現象的敏銳心智,以一 個無目標導向的方式接收對方表達的任何訊息(高淑清,2000)如此方能對於研 究的客觀性與公正性有所助益。

另外,為了讓研究資料的蒐集能儘量符合研究的目的,且能貼近研究參與 者的真實經驗,研究者除了遵循上述的訪談原則外,也檢視本身所具備的過去經 驗與條件後,歸納出研究者本身的有利條件:

(一)研究者本身在大學時期自大一至大四皆參與過不同類型的社團,其中包括 藝術型、學術型、康樂型、服務型、聯誼型的社團,並在各參與社團中擔

(26)

任社團幹部,參與且領導社團活動的規劃,所以對社團參與和社團領導經 驗有長達四年的體認,並對大學社團的次文化有深刻的體認。

(二)質的研究者其個性特點需思維靈活,富幽默感,能夠容忍事物的不確定性、

多元性,且富有想像力,並具備善於捕捉自己的直覺與靈感的能力(陳向 明,2002),這與研究者本身特質有相合之處。

(三)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的年齡、背景相距不遠,在處理訊息上比較沒有溝通 上的問題,並且由於研究者個人的社團經歷,更容易與研究參與者產生同 理心。

此外,本研究自邀請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及資料分析等研究過程皆親 自完成,並根據錄音做反覆確認其非口語,和文字之真正意思,再和指導教授及 協同分析者等持續討論請益,且透過詳細敘述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及分析步驟來 證明本研究的可靠性。

(27)

第八節 研究倫理

參與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提供的是個人內在深層的感受與經驗,幫助研究 者蒐集到豐富而寶貴的資料,因此,基於保護且尊重研究對象的福祉考量,研究 者將留心並妥善處理以下的倫理課題:

壹、保密

在正式訪談前,向研究參與者說明研究的保密措施,包括基本資料的保密,

訪談資料的妥善保管與處理,而所有訪談中出現的真實姓名、學校名稱與任何可 能引發猜測研究參與身份的部分,在書面資料上一律做適度的修改,以達到保護 研究對象之隱私的原則。

貳、尊重

在訪談的過程中,確實尊重研究對象的任何決定,適時檢核當下的感受,給 予回饋與同理,若遇有令其感到不舒服的主題時,也尊重其不回答的決定。

另外,在研究開始時,研究者即先向研究參與者說明清楚,也徵求其同意並 簽署訪談同意書後才開始進行訪談,並於同意書中註明,若研究參與者想要終止 研究關係,隨時可以終止。

參、誠實

基於尊重研究參與者有「告知後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權益(潘淑滿,

2004),研究者將於進入正式訪談時,向研究參與者清楚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性 質、進行方式、及研究參與者可能的問題,並簡要說明研究者本身的背景,徵求 研究參與者的同意與建議後,並簽署書面的訪談同意書。

(28)

數據

表 3-2-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研究參與者  公私立大學  年齡  性別 領導時間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A  公立大學  22  女  二學期  約 2 小時  宿舍交誼廳  B  公立大學  21  女  二學期  約 2 小時  課外活動組  C  公立大學  21  女  一學期  約 3 小時  校外咖啡廳  D  私立大學  21  女  二學期  約 2 小時  社團辦公室  E  公立大學  21  男  一學期  約 2 小時  校外餐廳  F  私立大學  21  男  二學期
圖 3-5-1  研究流程圖   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主題,閱讀相關文獻 形成問題意識、選擇研究方法 進行前導性訪談 修訂成正式訪談大綱 邀請正式研究參與者 進行訪談,蒐集資料 畫出意義單元並驗證 謄寫逐字稿 閱讀文本,掌握整體感 相關意義單元群聚化 決定共同主題  撰寫研究參與者現象本質的描述文 回顧脈絡,撰寫綜合分析  協同分析者協助研究準備階段 資料收集階段 資料整理分析 資料統整呈現
表 3-6-1  訪談逐字稿謄寫範例  訪談主題  大學社團領導人心理社會發展  時間 2005 年 10 月 01 日  地點  宿舍交誼廳  編碼  訪談逐字稿  備註  R1-58:那這樣子你能對這一年來你的領導經驗作一個小小的總 結?  B1-58:影響跟改變,我覺得…發現自己真的有那個領導人的能 力,因為我一直覺得從小吧,從小學時候很強,就是擔任 班長,可是到了國高中,已經六年都是完全投入在課本, 就是考試上面,反而自己、一些自己的潛在能力都被蓋 住,就覺得在高中的時候會羨慕那些當班長的人,會敢出
表 3-7-2  描述文之檢核  研究參與者  符合程度百分比  A  99%  B  95%  C  85%  D  95%  E  80%  F  90%  G  95%  H  95%  I  95%  J  98%  K  90%  L  80%  參、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研究者個人經驗對研究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其意為研究者如何運 用有效的資料收集策略收集到可靠的資料(潘淑滿,2004)。在本研究中,訪談 者即研究者,本研究的深度訪談主要是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之間不斷對話與互動 的過程,藉由對話與互動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考試日期 106年1月20日(五)~1月21日(六) 考試科目 國文 英文 數學 社會 自然 考試科目 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

社團提供我們一個體驗失敗和嘗試錯誤的可 能。「No Pain, No Gain.」沒有這些挫折,我們

答:其實 XMind 我覺得有⼀一個不太好的地⽅方是他編輯的時候,其實我在做 專題的時候,我的架構圖也是⽤用

• 現在已經不是聯考時代了,不是三年擺爛,統測忽然黑馬衝

在出版社擔任總編輯的簡玉芬回想這段經歷,她當時的心情是非常 的驚訝,心想:「我的小孩是笨蛋嗎?」但仍忍住情緒,試著了解孩子

(一)學生中心:透過學生中心的方式促進學習 1.提供具體經驗和視覺方法研讀抽象概念與

我來到台中就讀大學後,積極的尋覓台中市有制度且招生團隊完善的補習班擔任招生工讀,以期讓自

(三) 美國著名領導力專家 John Maxwell 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