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碩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碩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Copied!
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大學推廣教育學員參與動機、滿意度與 續學率研究 以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 中心為例

A Research of the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the rate of Continuing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Extension Education Center in Nan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系 所 別: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003032 江 淳 瑋 指導教授:賀 力 行 博 士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

(2)

i

大學推廣教育學員參與動機、滿意度與續學率研究 以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為例

學生:江淳瑋 指導教授:賀力行博士

摘要

有鑒於「終身學習」和「回流教育」的日益重要,本研究欲探討有關大 學推廣教育的學員其參與動機的滿意度,以了解並加以促進國人學習習慣,

有效建立起社會終身學習的宗旨。

本研究探討學員在參與推廣教育的學習動機的重要性,有效促進學員的 學習動機,可幫助其增加對學習的興趣與熱忱;再透過了解學習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間的關係,分析若學習動機高則學習滿意度亦高,若能提升強化學員 的學習滿意度則對於其學習後行為即續學率上有顯著的幫助。

故本研究欲從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學員的觀點找出影響其續學率的因素,

分析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學習後行為這些影響原因間的關連性與影響程 度,提供學術單位及實務界經營上的參考。

本研究愈探討之議題包括如下:

1. 探討在職人士參與大學推廣教育進修的學習動機,就不同背景下的學習動 機狀況。

2. 探討在職人士對於參與大學推廣教育進修的學習滿意度,就不同背景下的 學習滿意度。

3. 探討學員進修大學推廣教育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間的關係。

4. 探討學員進修大學推廣教育的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行為續學率間之關係。

關鍵詞:大學推廣教育、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續學率

(3)

ii

A Research of the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the rate of

Continuing Learning---A Case Study of Extension Education Center in Nan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udent :Chun-Wei Chiang Advisor : Dr. Li-Hsing Ho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and “Recurrent education” are more important in these years. The researches try to understand about the satisfaction of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nd try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habits.

That could be passable to establish the lifelong learning of the country.

The researches examine the important of learning motivation when students participate extension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ffectivity, and try to increasing the interest and zeal for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could be analyzing that when the motivation higher and the satisfaction will higher. The result is when we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at can enhance the rate of counting learning obviously.

We try to find thes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of counting learning form the point of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 after learning and cross affection.

The key issue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ed:

1. Examine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ng extension education.

2. Examine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ting extension education.

3.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4.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 after learning, the rate of counting learning of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Key Word:Extension education、Learning motivation、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rate of counting learning

(4)

iii

誌謝

研究所這些年來,承蒙指導教授賀力行老師耐心、悉心的指導,無論在 課業或是生活上均給予最大的支持,其謙沖且嚴謹的待人處事與治學態度以 及豐富且紮實的學識,皆令學生萬分敬佩,亦是學生學習的典範。能在恩師 的帶領下學習與成長是學生莫大的榮幸。

本篇論文的完成,感謝賀力行博士、許良僑博士以及陳鎮江博士等口試 委員於百忙之中撥空指導,提供諸多寶貴意見,使得本論文得以更加完善,

在此一併致謝。研究期間,亦感謝同事和朋友的關懷與幫忙,非常感謝你們 的支持。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感激之情非筆墨能形容。最後僅以本論文獻給曾 經關心、照顧我的師長、朋友以及家人。

江淳瑋 謹識於中華科管所 中華民國 96 年 2 月 1 日

(5)

iv

目錄

摘 要... i

Abstract ... ii

誌 謝...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流程... 2

1.4 研究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 推廣教育推行現況... 4

2.2 學習動機相關探討... 5

2.2.1 動機... 5

2.2.2 學習動機... 7

2.3 學習滿意度研究... 11

2.3.1 學習滿意度的定義... 11

2.3.2 學習滿意度的內涵層面... 13

2.4 學習後行為研究...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

3.1 研究架構... 18

3.2 研究假設... 19

3.3 研究對象... 19

3.4 研究工具與變數定義... 20

3.5 問卷預試流程... 23

3.6 資料分析方法... 23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5

4.1 人口統計變數基本資料分析... 25

4.2 效度與信度分析... 27

4.2.1 效度... 27

4.2.2 信度分析... 29

4.3 驗證研究假設...32

4.3.1 驗證假設 1... 30

(6)

v

4.3.2 驗證假設 2... 33

4.3.3 驗證假設 3... 35

4.3.4 驗證假設 4... 40

4.3.5 驗證假設 5... 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2

5.1 研究結論... 42

5.1.1 大學推廣教育學員因不同背景下的學習動機意義... 43

5.1.2 大學推廣教育學員因不同背景下的學習滿意度意義... 43

5.1.3 大學推廣教育學員學習動機越高,學習滿意度越高... 44

5.1.4 大學推廣教育學員學習滿意度越高,則學習後表現越好... 44

5.1.5 大學推廣教育學員的學習滿意度可以預測續學率... 44

5.2 研究貢獻... 45

5.2.1 學術界的貢獻... 45

5.2.2 實務界的貢獻... 45

5.3 管理意涵... 45

5.4 後續研究建議... 46

5.4.1 顧客關係管理策略實際應用... 46

5.4.2 後續行為觀察實證研究... 47

5.4.3 流失、轉換行為研究... 47

參考文獻... 48

附錄 1 問卷設計... 52

(7)

vi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2

圖2.1 購後評估模型 ...15

圖2.2 顧客不滿意的行為反應 ...16

圖3.1 研究架構 ...18

(8)

vii

表目錄

表2.1 動機定義一覽表 ... 5

表2.2 學習動機取向相關研究一覽表 ... 10

表2.3 學習滿意度定義相關研究一覽表 ... 12

表2.4 學習滿意度內涵層面相關研究一覽表 ... 13

表3.1.1 學習動機問卷設計題目 ... 21

表3.1.2 學習滿意度問卷設計題目 ... 22

表3.1.3 學習後表現問卷設計題目 ... 22

表3.2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方法彙整 ... 24

表4.1 有效回收問卷之學生別分佈情形 ... 26

表4.2 本研究之樣本結構 ... 26

表4.3 適合度檢定 ... 28

表4.4 學習動機因素分析表 ... 28

表4.5 學習滿意度因素分析表 ... 28

表4.6 學習後行為因素分析表 ... 29

表4.7 量表各變數之信度 ... 30

表4.8 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在學習動機上的 T 檢定摘要表... 31

表4.10 不同工作年資的受訪者在學習動機上的 F 檢定摘要表... 32

表4.11 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在學習滿意度上的 T 檢定摘要表... 33

表4.12 不同工作性質的受訪者在學習滿意度上的 F 檢定摘要表... 34

表4.13 不同工作年資的受訪者在學習滿意度上的 F 檢定摘要表... 35

表4.14 學習動機各層面對「教師教學」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36

表4.15 學習動機各層面對「課程內容」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37

表4.16 學習動機各層面對「人際關係」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37

表4.17 學習動機各層面對「學習效果」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38

表4.18 學習動機各層面對「行政服務」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38

表4.19 學習動機各層面對「學習環境」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39

表4.20 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的多元逐步迴歸綜合表 ... 39

表4.21 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表現的相關係數表 ... 40

表4.22 學習滿意度各層面對「學習後表現」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41

表5.1 研究假設實證結果 ... 42

(9)

1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有鑒於近年來科技發展迅速,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臨,在這樣一個知識領 導的時代,不斷的吸取新知對於人才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提昇自己的競 爭力,進而提供國家的競爭力,因此優質的「人力資本」成了國家最雄厚的 資產。

近年來,「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和「回流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

越益重要,行政院在民國八十三年成立教育改革審議會,針對全面教育改革 進行研究,並提出建立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社會的方向,行政院教改 會對終身學習的具體五大建議途徑為:1.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2.統整終身教 育的體系;3.配合從事學校教育的改革;4.建立妥善的回流教育制度;5.提出 有效的行政配合措施。可見由於教育思潮的改變,終生學習風潮已逐漸打破 傳統直線教育,而建立終身教育與回流教育成為我國重要的教育策略方針。

而各教育單位皆陸續成立「推廣教育」單位,正是創新發展及推動終身學習 最好的方式。

各大專院校等教育單位無不積極推動「推廣教育」,以期達到「終身學習」

與「回流教育」的目的,然而如何有效促進推廣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便成為 一大課題,學習動機是激勵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的重要因素【63】,

當學員具有強烈動機積極參與後,衍伸而來的滿意度,皆會影響學習後行為,

是否有重覆購買與口碑宣傳【62、69、74】,可瞭解一個學員是否充分達到 終身學習;以及推廣這樣的概念給其他人,形成全民的終身學習風潮。

故本研究以學員的觀點,試圖探討大學推廣教育學員參與推廣教育的動 機,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後行為的關係,以期協助教育單位擬定招生策略,

以提升教育水準與學校競爭力。

1.2 研究目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百年大業,了解學生的需求,進 而能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與學習滿意度,

這才是教育事業的宗旨與目標。

近年來,由於政府提倡「終身教育」與「回流教育」,促使推廣教育日漸 盛行,因此如何了解這些在職人士對於參與大學推廣教育的學習動機、學習 滿意度,以及學習後行為中,欲了解並擬定相關招生策略、教學方向,改善

(10)

2

教育的服務品質並提升教育水準,提升學校競爭力。

本研究欲從推廣教育學員的觀點找出影響其續學率的因素,分析這些影 響原因間的關連性與影響程度,提供學術單位及實務界經營上的參考。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述:

一、了解在職人士參與大學推廣教育進修的學習動機,以及其對於學習滿意 度的感覺。

二、研究學員進修大學推廣教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行為續學率間之關係。

三、探討學員對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續學率間之影響。

1.3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以下列的流程圖表示,並依此研究流程進行研究步驟。

研究動機

↓ 研究目的

↓ 文獻回顧

↓ 發展研究架構

↓ 建立研究假說

↓ 確立研究方法

↓ 問卷設計及發放

↓ 資料回收及分析

↓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1.1 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1)

3

1.4 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然在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上力求嚴謹小心,在資料的收集上力 求精確確實,但仍有未盡完善的地方,茲說明如下述:

一、本研究以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九十四學年度推廣教育學分班和市 民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故僅以該校推廣教育學員為研究結果去做推 論有其限制。

二、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收集樣本資料,此種方式相當依賴回答者對決 策前動機之確認與服務接觸時的回憶,然而「推廣教育」是一個較為長 期的『消費』過程,在消費的過程中,各學員對於學習動機、學習滿意 度、學習後行為的判斷,可能因為衡量時間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本研究對於可能影響學習滿意度及學習後行為之其他影響因素,並未全 盤加入考量,故其推論有其限制性。

四、本研究對於個人屬性的因為並未加入考量,如個人知識、背景、經驗等 個人因素可能影響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後行為,並未全盤加入 考量,因此在結果推論有其限制性。

(12)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推廣教育學員的參與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行 為之關係,首先就目前推廣教育推行現況做探討,再針對學習動機、學習滿 意度與學習後行為的文獻進行回顧探討,最後再針對其間關係作一彙整,以 為本研究的理論架構基礎,建立研究架構之依據。

2.1 推廣教育推行現況

大學推廣教育是指大學利用其目前現有的人力、物力、設施、設備及豐 富的研究、教學資源,以提供一般社會大眾繼續教育的機會。台灣的推廣教 育所指的是大專院校所辦理的推廣教育活動,其歷史可推溯到民國十一年新 學制以前,大學有預設提供補習教育【24】。政府遷台後,大學推廣教育一方 面拓展高等教育的就學機會,另一方面透過大學夜間部、進修部和推廣部的 設置,積極辦理推廣教育。

民國八十六年,教育部公佈「大學推廣教育實施辦法」,對大學推廣教育 的定義、課程、實施方式有明確的規定,大學推廣教育是指「依大學教育目 標,針對社會大眾所辦理學士以上程度之教學及提升大眾學識水準之各項教 育活動」(第二條);「大學開放的各種推廣教育班次,包括學分班及非學分班 兩類」、「大學推廣教育得採校外教學、遠距教學等方式」(第四條)。在學分 選修方面,規定推廣教育學分班學員修讀滿期,考試及格後,由學校發給學 分證明,若經大學系所入大學考試所錄取,所修的學分可以抵免(第六條)。

以台灣現在的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民間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仍十分高,學分 學程的提供將會成為一般成人到大學修讀的重要管道,而在推廣教育的非學 分課程中,由各校自行辦理,近年來開設的課程與參與人數的多寡皆無法得 知,建議教育部可匯整各校的開課資料,已得知國內大學推廣教育最新的發 展概況。

在我國發展大學推廣教育時,展望未來的趨勢,應該特別著重從立足點 出發,建議採先進國家的措施為借鏡,以免重蹈覆轍,而綜觀國內外的推廣 教育,歸納出今後推廣教育應努力的方向,像是政府應該重視大學自治法人 的地位,政府教育單位應該要強化整體政策的宣示、經費補助、協助大學好 好規劃推廣教育的實施,制定出推廣教育的規則與制度後,對於大學的推廣 教育肯定助益極大。而若大學能配合政府的政策,努力開拓社會大眾更多入 學進修的機會,促使非傳統學生的人數增加,以邁向先進國家教育大眾化的 理想目標,大學在推廣推廣教育的同時,應重視社區民眾的需求,以增加社 會在職人士入學機會,強調實用化與多樣性的學習內容,並規劃彈性、多元 的學習型態,致力於建立社區化終生學習的體系,以確立學校在社會中應扮 演的角色。再則推廣教育的權責單位必須要強調成人教育的專業化,在著重 行政與研究下,必須從規劃到評鑑都要相當注意,提供一流的師資與課程為

(13)

5

目標,此外透過專業組織與國內外相關推廣教育單位增進相互觀摩學習的機 會,透過會議或是學術研究彼此聯繫,實施專業化活動的交流【23】。

大學推廣教育將成為社會變化的催化力量,更重要的是大學推廣教育的 辦理,可以成為「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終身學習」、「回流教育」、「終 身教育」的保障與支柱。然而知識變遷快速,大學教育的趨勢是通識教育,

要全面提升全民的人力素質以培養優秀的人才,邁向科技文化島,瑞士洛桑 管理學院(IMD)指出提升競爭力的方式有大量投資於教育、勞動者的終身學 習、創造穩定的立法環境、著重行政改革的品質與時效、投資基礎建設。大 學推廣教育對於大量投資於教育及勞動者的終身學習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 色。台灣的大學推廣教育目前正建立穩固的基礎,以邁向終身學習的穩固社 會的基礎,以發揮服務社會大眾的功能,期望配合政府政策以有組織、有計 畫、步驟的方式,充實學習內涵,精益求精更加進步。

2.2 學習動機相關探討

2.2.1 動機

在探討「學習動機」之意義前,應先對於「動機」(motivation)有一了解,

因動機應是學習的動力來源,然而過去對於「動機」的定義過於廣泛,並無 一個普遍被接受的定義出現。Houle認為人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或是採取某 種活動,都應有其理由【53】。Kotler的研究中進一步認為,動機是一種被刺 激的需求,足以引發個人採取行動以滿足其需求。動機即是個體感覺需求 (needs)、促進行為(Drives)、朝向目的(Goals)以獲得滿足(Satisfaction)等環節 的重要促動因素【59】。此外,動機也是一種促使人們採取某種行為,以滿 足其某種需求的力量【6、62】。故以下先針對國內外各家學者對「動機」所 下的定義,整理如表所示:

表2.1 動機定義一覽表

學者 動機之定義

Houle【53】 人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或是採取某種活動,都應 有其理由。

Adams【34】 動機是來自降低所知覺到的不公平所引起的緊張 趨力。

Vroom【78】

動機乃是工作結果、價值、工具性聯結強度、期望 等變數間的關係,是人們為了得到所想要的賞酬而 做的努力。

(14)

6

表2.1 動機定義一覽表(續)

學者 動機之定義

Munn【67】

動機是個體內在的一種動力,如興趣、態度等,該 動力可影響行為並造成行為的改變。

Herbert【51】 動機是花費努力去滿足某一需求,或是達成某一目 的之行為歷程。

Loudon & Bitta【62】 動機是一種促使人們採取某種行為,以滿足其某種 需求的力量。

Schunk【70】 動機是指激起某種行為的過程以及維持該目的之 行為。

Kotler【59】 動機是一種被刺激的需求,足以引發個人採取行動 以滿足其需求。

瞿海源【31】

動機是用來解釋個體行為發生的原因或理由,我們 並不能直接觀察到他的存在,必須由個體表現出來 的行為推測而得。

張春興【10】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引 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作用。

林靈宏【6】 動機是一種促使人們採取某種行為,以滿足某種需 求的力量。

許士軍【12】

引發個體動機行為,是由於個體接受某種刺激而引 發需要,於是個體採取各種行為朝向目標,以獲得 滿足的促動因素。

黃玉湘【15】

動機是一種行為的內在因素,是由個人的內在需求 所引發的,以達到滿足需求的行為能力,故動機是 行為的原型,行為是動機的外在表現

顏金郎【32】

動機是驅使自己做某些行為或追求某些目標的一 種狀態或情境,或指協助個體選擇目標需求並使行 為朝向此目標需求的引發動力。

廖志昇【25】

動機是一種內在狀態,它引發、引導和維持個體的 行為活動,以達到或滿足某一需求之行為歷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概括而言,動機是一種內在的潛在需求,引發滿足需求的行為,根據上 述研究整理,不難發現各家學者對於動機的定義大致上可歸納出兩種看法:

(一)動機是因為個體想要滿足需求,而引發個體去努力採取行為的動力來

(15)

7

源;(二)動機是一種行為的內在歷程,由內在需求引發,達到滿足需求的行 為能力。綜合上述,本研究認為「動機是個體心裡的潛在需求,藉由需求引 發外在行為以滿足內在需求之歷程」。

2.2.2 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之定義

動機既是個體內在的狀態,它引發並引導個體的行為,以達成或滿 足個體內在需求之行為歷程。應用到學習上,「動機」可用來解釋學習 者引發維持某種學習行為,以達到目標,其涉及了興趣、需要、驅力、

誘因等現象【8】。張春興認為學習動機指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持續學 習活動,並指引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設定目標之內在心理歷程【10】。

Luterbach & Reighluth 研究如何提學員的學習動機,他們認為學習動機 是學習過程中激勵學員參與的重要影響因素【63】。

有鑑於此,在教育心理學上,學習動機必定是影響學習歷程之重要 影響因素,若在缺乏學習動機的情況下,學習行為是不會產生的,故國 內外專家學者對於學習動機取向的理論模型各有不同精闢見解,藉由了 解學習動機取向,期以了解學員引發之學習滿意度行為。

二、學習動機取向分析

學習動機並非單一因素,而是由數種動機組合而成的「動機取向」,

才能更加明確分析影響學習滿意度行為的心理因素,透過分析學習動機 取向類型,確實有助於建立學習動機理論模型,以解釋學習滿意度行為。

(一) Houle【53】---三分類型論(Three-way typology)

Houle是最早提出學習動機取向雛型的學者,針對住在芝加哥的 22位繼續參與教育課程的學習者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他們的參與 學習動機,根據訪談結果,將其分為三種動機類型,即為三分類型 論【53】:

1. 目標取向(Goal-oriented)---利用學習行為達到某種目標的手 段,而此項目標在學習者的心中是非常明確且具體的。

2. 活動取向(Activity- oriented)---參與學習的活動主要在於活動過 程中所帶給學習者的意義,與學習活動的目的或內容沒有關係。

3. 學習取向(Learning- oriented)---以追求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本身 作為參與學習的主要理由。

Houle的三分類型論可說為未來成人教育學習動機研究打開一

(16)

8

扇大門,引發後續的研究學者投入相關的研究領域。

(二) Sheffield【71】---繼續學習取向指數(CLOI)

Sheffield是第一個根據Houle的三分類型論做較有系統探討的 學者,他以Houle的學習動機為理論基礎,設計出一份成人參與學習 教育活動的理由量表,為『繼續學習取向指數』(Continuing Learning Oriented Index)。Sheffield針對美國八所大學中483位參與繼續教育研 習會的教育參與者施測,利用因素分析出五項繼續學習因素【71】:

1. 個人目標取向(Personal-goal orientation)---受測者參與教育活 動,目的在於達到特殊個人目標,例如升遷、文憑。

2. 活動意願取向(Desire-activity orientation)---目的在於追求社交 接觸,基於追求學習環境中的人際社交關係而參與,與學習活 動內容或目的並無關係。

3. 活動需求取向(Need-activity orientation)---參與教育學習活動是 基 於 活 動 中 可 帶 給 個 人 自 省(introspective) 或 內 觀 的 意 義 (intra-personal meaning);即為參加而參加,學習活動內容或目 的並無關係。

4. 學習取向(Learning orientation)---目的在於追求知識。

5. 社會目標取向(Social-goal orientation)---參與教育學習活動,主 要是在為社會或社區貢獻心力並提供服務。

(三) Boshier【42】---教育參與量表(EPS)

Boshier根據Houle與Sheffield研究結果之分類,彙整成『教育參 與量表』(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Scale, EPS)。Boshier針對紐西蘭三 家辦理繼續教育課程的機構,隨機抽樣233位成人學生進行施測,經 過三次轉軸因素分析後得到四個三級因素【42】:

1. 其他直接有關工作的進展(Other-directed advancement) 2. 學習取向(Learning orientation)

3. 自我對他人中心(Self verse other-centrednes) 4. 社交接觸(Social contact)

Boshier又針對加拿大三所辦理繼續教育課程的大學,隨機抽樣 242位參加夜間非學分課程的成人學生進行施測,得到五個動機取向

【42】:

1. 逃避或刺激(Escape or stimulation) 2. 職業進展(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17)

9

3. 社會服務(Social welfare) 4. 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 5. 認知興趣(Cognitive interest)

Boshier於1971年重新修訂『教育參與量表』為40個題項之五點 量表,收集了12191位受試者,經因素分析後得六個動機取向【42】:

1. 社交接觸(Social contact)---為滿足個人友誼上需求、結交新朋 友、結交異性朋友而參與學習

2. 社會刺激(Social stimulation)---為未來的生活而準備、紓解憂 悶,使在刻板固定的家庭與工作中,獲得暫時的休息。

3. 職業進展(Professional advancement)---欲在工作上獲得更高的 職位、職業進展並維持競爭能力。

4. 社會服務(Social Welfare)---為改善自我的能力,以便服務社區 與人群作準備。

5. 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為順從別人的要求、遵從權威 者的忠告、實現權威者的期待而參與學習。

6. 認知興趣(cognitive interest)---為求知而求知、為學習而學習,

以滿足其好奇心。

(四) Burgess【44】---教育參與理由(REP)

Burgess亦延續探討Houle(1961)的三分類型論學習動機曲巷之 概念架構,由300位成人教育者及1000位成人學習者之建議,以及相 關文獻中蒐集5772個參與學習的理由,經由成人學習者及兩組專家 判斷後歸納為70個理由,彙整成『教育參與理由』(Reasons for 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REP)之七點量表。Burgess針對美國聖路易 (St. Louis)地區的1046位成人學習者施測,共得七個參與理由【44】:

1. 求知意願(The desire to know)

2. 達成個人目標的意願(The desire to reach a personal goal) 3. 達成社會目標的意願(The desire to reach a social goal) 4. 達成宗教目標的意願(The desire to reach a religious goal) 5. 參與社會活動的意願(The desire to take park in activity) 6. 逃避的意願(The desire to escape)

7. 順 從 外 界 要 求 的 意 願 (The desire to comply with format requirements)

(五)黃富順【19】---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

(18)

10

黃富順採用「參與動機取向量表」對國中補校、空中商專、工 專進修補校、空中大學、大學夜間部或進修部、研究所進修班等1895 位成人學習者施測,其採用的量測工具是參考CLOI (Sheffield)、REP (Burgess)、EPS (Boshier)等量表,輔以實際成人學習者參與理由之調 查,編製成「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進行調查,研究結果有 六大學習動機取向【19】:

1. 求知興趣---基於求知的慾望與興趣而參與學習, 以滿足學習者 求知慾、獲取新知、增進知能、充實自己,以避免落伍。

2. 職業進展---基於學習者職業上之需要,工作上的升遷或加薪、

獲取文憑或資格,以求得職場上更好的發展等理由而參與學習。

3. 逃避或刺激---學習者為逃避煩惱或追求生活上的新刺激而參與 學習。理由可能為紓解煩悶生活、改變呆板而固定的生活方式、

填補生活空虛、逃避不如意的生活狀況等。

4. 社會服務---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主要是為了服務社會、解決社 區問題,故參與學習以增進自己服務社會人群能力

5. 外界期望---學習者因順從外界重要或權威人士之要求期望,而 參與學習活動,其反應理由常為順應他人要求,實踐遵從其權 威人士之要求與忠告、受到家人師長鼓勵、受到別人參與進修 的影響等。

6. 社交關係---學習者參與教育活動旨在發展或改進個人的社交關 係;顯示出參與者對社交接觸的需求,以及參與團體活動和結 交新朋友的意願。

往後的研究陸陸續續亦有學者朝向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研 究,其國內外學者相關的研究彙整如下表:

表2.2 學習動機取向相關研究一覽表

學者 研究工具 學習動機取向

Houle【53】 三分類型論 目標取向、活動取向、學習取向 Sheffield【71】 繼續學習取向

指數(CLOI)

個人目標取向、活動意願取向、活動需求取 向、學習取向、社會目標取向

Burgess【44】

繼續學習取向 指數(CLOI)

求知意願、達成個人目標的意願、達成社會 目標的意願、達成宗教目標的意願、參與社 會活動的意願、逃避的意願、順從外界要求 的意願

Boshier【42】 教育參與量表 (EPS)

社交接觸、社會刺激、職業進展、社會服務、

外界期望、認知興趣

(19)

11

2.2 學習動機取向相關研究一覽表(續)

學者 研究工具 學習動機取向

Beder【36】

成人參與有組 織教育動機量 表

知識的渴望、個人自我發展目標、職業進 展、社會或社區目標、外界的期望、尋求逃 避/刺激、經濟的需求、宗教的需求、家庭 的責任、參與或角色發展

黃富順【19】 成人參與繼續 教育動機量表

求知興趣、職業進展、逃避或刺激、社會服 務、外界期望、社交關係

蔡如婷【26】 成人參與繼續 教育動機量表

工作相關、社會期望、人際關係、興趣導向、

逃避或刺激、公司相關 黃美玲【17】 成人參與繼續

教育動機量表

自主性學習、求知興趣、改變生活型態、外 界期望、社交接觸、社會服務

施玉娟【7】

成人參與社區 大學之學習動 機量表

增進溝通、社交接觸、教育準備、職業進展、

家庭親密度、社會刺激、社會服務

陳志樺【13】

成人參與技職 繼續教育動機 量表

職業進展、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社會服 務、外界期望、社交關係、求知興趣

資料來源:【32】

2.3 學習滿意度研究

教育是一個國家提升競爭力最佳的方式,近年來世界各國的政府莫不投 入人力、物力、財力在提升教育的研究與發展上。學生對於教育單位的學習 滿意度正可用來解釋教育績效,了解學生對於學習的滿意度亦可提供教育單 位改進措施,提升教育績效。

2.3.1 學習滿意度的定義

「滿意」(Satisfaction)是指進行一項活動後所帶來的一種快樂的感覺,是 個人一個主觀的感受【30】。Vroom認為當個體獲得其所需求,將會感到滿足,

需求強度高時,獲得時會越滿意;反之,不能獲得時將越不滿意【78】。而 Knowles則認為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活動後愉快的感受與態度,這是 一種相當主觀的感受態度【58】。茲將國內外學者對於學習滿意度的理論觀點 整理如下表:

(20)

12

表2.3 學習滿意度定義相關研究一覽表

學者 學習滿意度定義

Knowles【58】、

Long【61】

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活動後愉快的感受與態 度

Tough【77】

滿意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覺與態度,「滿意」表現的 是高興的感覺或積極的態度;「不滿意」表現的是不高 興的感覺或消息的態度。「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對學習 活動或過程中的期望與需求獲得滿足。故學習滿意度 可以用來解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與參與學習的 結果。

Domer et al.【46】

將心理學上的差異理論應用到學習滿意度上,則認為 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是決定於學生的「期望水準」與「實 際所得的結果」相比較後的差異程度。差異越小則學 習滿意度越高,差異越大則學習滿意度越低。

Martin【65】

滿意是指個人獲得經驗的期望,以及所感受到該經驗 實際結果間的一致性,當感受到的等於或是超過期 望,則是覺得滿意;若感受到的低於期望,則是覺得 不滿意。

馬芳婷【9】

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生的期望、需求達 成,或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是態度,該感覺或 是態度的形成是因為喜歡該學習活動。

蔡明砡【27】

學生對學習滿意度係指參與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

這種感覺或態度表示學生對於學習活動的喜歡程度,

或是期望、需求獲得滿足,其目標達成的程度。

Binner, Dean &

Millinger【39】

學習滿意度是衡量教育課程成效的判斷標準,其可以 了解課程的缺失而加以改善,以增進學習者的權益,

雖然高滿意度不一定具有高動機,但是低滿意度絕對 多是低動機。

鄭田【28】 學員的學習滿意度是指對學習活動的一種感覺或態度 的反應,知覺其願望或需求的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各家學者的看法,歸納出對「學習滿意度」的涵義概指學習者 對學習過程的一種感覺與態度,而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期望,將能知覺獲 得滿足的程度。故本研究認為「學習滿意度」的定義應為:在推廣教育學習 過程中,對此學習過程的感覺或態度,以及對學習所能達到的需求或目的之

(21)

13

滿足程度。

2.3.2 學習滿意度的內涵層面

學習滿意度代表的是學生對於學習成效的知覺,國內外各家學者對於學 習滿意度依其研究主題不同均有不同的觀點,與不同層面的探討,故針對國 內、外相關成人學習者研究設計的學習滿意度構面彙整如下表:

表2.4 學習滿意度內涵層面相關研究一覽表

學者 研究主題 學習滿意度內涵層面

Betz et al.【38】

大學生學習滿意度 學生環境與設備、行政措施規 劃、教師特質、教學方法、學 習效果、同儕關係

Starr【76】

美國大學生之學習滿意度 學校環境與設備、學習效果、

行政措施與服務、人際關係、

老師與行政人員對學生的尊 重

Jaeger【56】

研究南佛羅里達州大學學 生學習滿意度

教師:教師的知能、準備課 程、對學生的關懷、公平、啟 發思考;課程:組織、內容進 度、習作的難度與數量 Mangano &

Corrado【64】

二年制大學學生學習滿意 度

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學業成 就、個人適應情形

Field & Giles【48】

商學研究所學生之學習滿 意度

教師的學術性啟發、同儕的學 術性啟發、參與學生行政決 策、人際關係、師生關係、計 畫活動的自由性、學業成就、

學習壓力

Hill【52】

研究所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行政人員與學生的關係、學生 間的關係、期望與現實間的差 距、學術滿足感、非學術面的 滿意度

McVeatta【66】 社區學院 師生互動、教師教學能力、教 材、教師特質

Behuniak & Gable

【37】

學生學習滿意度 教師的能力與知識、社交活 動、工作能力與發展、知能的 成長

(22)

14

表2.4 學習滿意度內涵層面相關研究一覽表(續)

學者 研究主題 學習滿意度內涵層面

Hynes【55】 心理表徵與學科別對成人 學習滿意度的影響

課程、教師教學、環境設備、

教職員工的態度

Binner et al.【39】

遠距教學滿意度之影響因 素

教師教學、技術、課程、課程 管理、教職員、支持服務、課 外聯結

Fujita-Starck &

Thompson【49】)

學分班繼續參與教育學習 者之滿意度

課程品質、機構氣氛、支援行 政系統、物理環境設備 Liegler【60】 大學護理教育學生學習滿

意度

學術啟發、設備與公共設施、

學生能力、同儕間社交關係

黃玉湘【15】

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 學習環境、學校行政、教師教 學、課程內容、學習效果、人 際關係

李麗美【4】 松年大學長青學員 教師教學、學校行政、學習環 境、師生關係、課程教材 魏銀河【33】 學生學習滿意度 教師教學、課程內容、學習環

境、行政服務

王全得【1】 推廣教育學習滿意度 教師教學、學習課程、學習環 境、學習效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有鑒於上述學術研究,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對於學習滿意度分析的層 面不盡相同,大多可以歸納出六個層面,其中「教師教學」、「課程內容」、「人 際關係」三者在學習滿意度的內涵層面上佔多數;再來是「學習效果」,而「行 政支援」、「學習環境」較少。綜合以上看法,歸納出之結果,將學習滿意度 分為六個構面:學習環境、行政支援、教師教學、課程內容、學習效果、人 際關係。

Tough認為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個體內心對學習活動的感覺與態度,這種感 覺或態度是因為學習者喜歡學習活動,或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其需求獲得滿 足,因此學習滿意度可解釋學習者參與學習的動機與結果【77】。王全得探討 高雄餐旅學院推廣教育技職班學習滿意度時發現,學習動機越強,其學習滿 意度越高【1】。Starr認為30歲以上的學生其學習滿意度感到較滿意,是因為 其強烈的學習動機認為學習是一種榮譽【76】。

故本研究認為學習動機越強烈,學生對於學習的滿意度應是隨著強烈的 動機而提升,相對的若學習動機越低,則其學習滿意度則越低。

(23)

15

2.4 學習後行為研究

過去的研究中,對於學習後行為並沒有一個專有名詞來定義,但是學者 對於購後行為確有比較精闢的見解,對應於學習後行為其意義具有異曲同工 之妙。故本研究以購後行為為基礎探討學生學習後行為表現,以『學習後行 為』來表示學生接受學習後的行為表現。

顧客滿意或是不滿意是針對一個特定的交易行為,在消費後所做的評 估,Day認為滿意度是對特定購買決策的購後評估【45】。而Engel研究消費者 的購買決策歷程,從對需求的確認、資訊的搜尋、方案評估、購買到購後評 估與處置,這一連串的行為形成一個消費循環,而消費者在購買後會針對該 行為進行購後評估,並產生購後行為【47】。Loudon & Bitta對於產品購後評 估的模式,認為一般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並非止於購買,而是依著產品的表現、

效果、績效可以評估消費者的購後行為,Loudon & Bitta認為消費者在購買 前會對產品存有期望,當期望與知覺成效一致或不一致的情況產生時,會有 滿意或不滿意的感覺【62】。

圖2.1 購後評估模型 資料來源:【62】

購買方案評估

購買

知覺績效 一致 / 不一致

期望

滿意 不滿意

(24)

16

Oliver針對滿意度提出『期望不一致模型(The Expectance Disconfirmation Model』,表示當顧客在購買產品時,會針對產品存在著期望,這些期望可以 分為:公平績效、理想績效、期望績效,而目前最常使用的就是期望績效,

其對滿意度的判斷是來自消費者對知覺期望績效與評估效果的標準做判斷比 較,有三種情況:實際的績效比預期好,即為正向;實際的績效與預期相同,

即為一致;實際的績效低於預期,即為負向【68】。故滿意度應是購前對產品 或服務的預期,以及消費者對實際績效知覺兩者相互比較而得的(Bateson &

Hoffman, 2002)【35】。

Spreng et al.、Loudon & Bitta、Peter & Olson 研究均發現,當顧客對產 品或服務感到滿意時,會產生情感上的連結,而產生如購後的偏好態度、較 高的購買意願以及品牌忠誠度等,進而衍生出重購行為或是口碑傳播行為

【62、69、74】。

但若消費者對於顧客對產品或服務感到不滿意時,則會有不同的反應模 式,可能不採取行動,也有可能採取直接、公開或是私下的行動(圖2.2) 【69、

72】。

圖2.2 顧客不滿意的行為反應 資料來源:【69】

不滿意

採取行動 不採取行動

私下行動 直接行動 公開行動

停止 購買

負面口 碑傳遞

抱怨 向製造商或零

售商尋求補救

採取法 律行為

向私人或政

府機構抱怨

(25)

17

Blodgett et al.指出顧客抱怨是一種動態的過程。當顧客在不滿意的時候,

會考慮是否提出補償,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因為成功機率、相關經驗、抗議的 困難度、個人特質、消費者本身的知識、該消費的重要性等因素影響【40】。

在消費者採取抱怨行 動尋求補償時,消費 者特別重視服務補救(Service Recovery)的公平性,Spreng et al.研究發現不滿意且抱怨的顧客若對服務補救 感到滿意,其重購意願比不能抱怨的人高,但若服務補救不滿意的話,則抱 怨者的不滿會提高。因此,服務補救會影響購後行為的口碑傳播與重購意願

【74】。

故顧客滿意度的評估會影響購後行為,應用到學習過程上,則學生的學 習滿意度會影響學習後的行為表現,當學生對於學習的滿意度高的時候,重 覆購買與正面口碑傳播的情形會大為提升;但若學員對於學習滿意度低的時 候,則會產生抱怨、要求補償以及負面的口碑傳播。

(26)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成人參與推廣教育的學習動機,以及他們在 學習後感受到的滿意程度與學習後的表現。一方面希望瞭解成人繼續學習的 關鍵因素,也希望提供給相關的教育單位做為參考的依據。

3.1 研究架構

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成人參與推廣教育動機的相關研究文獻,以及採用 自由反應問卷得到的初步結果,所欲研究的架構如下:

圖3.1 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個人背景

性別 工作性質 工作年資

學習動機 求知興趣 職業需求 自我發展 社交關係 逃避或刺激 符合他人的期望

學習滿意度 教師教學 課程內容 人際關係 學習效果 行政服務 學習環境

學習後表現 學習意願

推薦率

(27)

19

3.2 研究假設

根據以上的研究架構,本研究推演出以下幾項研究假設:

假設1:不同『背景』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1-1:不同「性別」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1-2:不同「工作性質」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1-3:「工作年資」的長短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2:不同『背景』的學員的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2-1:不同「性別」的學員在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2-2:不同「工作性質」的學員在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2-3:「工作年資」的長短在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3:『學習動機』越高,『學習滿意度』也越高 假設4:『學習滿意度』越高,『學習後表現』也會越好 假設5:『學習滿意度』可以預測『學習後表現』

3.3 研究對象

研究樣本為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的學生。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 中心目前推廣的課程包括八十學分班、市民大學等。八十學分班的學制為高 中職畢業學生就讀並修滿教育部核可的80個學分,即可取得專科同等學力。

而市民大學則是開放給一般社會大眾參與具有多元化的課程,增進民眾知識 與興趣的一種大眾教育的體制。

本研究的樣本為八十學分班220人,市民大學250人,共計470人。

(28)

20

3.4 研究工具與變數定義

本研究的使用工具為問卷施測。問卷的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學習動 機、學習滿意度、學習後表現等四部分。問卷編制主要是參考相關文獻與問 卷,並參酌自由反應問卷的結果修改而來,詳細說明如下:

一、學習動機量表:

本研究的學習動機量表主要是參考黃富順於民國74年所做的研究而編制 的「成人繼續教育動機量表」,並參酌自由反應問卷所蒐集來的文字質化資 料,找出重要概念,方便修改初步問卷內容。

自由反應問卷:自由反應問卷由兩題開放性自由反應題目組成,供學生 自由填寫,詢問學生有關來推廣教育學習的動機和覺得推廣教育最該重視什 麼面向。指導語為「當初來學分班(推廣中心)唸書的原因是什麼?」以及「你 覺得學分班給你什麼樣的收穫?」

自由反應問卷的分析是將每個人所填寫的反應做分類,分類的架構主要 是依據訪談分析後所得到的主要類別,若有無法歸入者,則再做第二次歸類。

由自由反應問卷所得到的初步分類架構包括四個:知識與興趣的滿足、

職業上的需要、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社交關係。再參考黃富順的量表面向 後,因為由自由反應的分類結果可以歸納至黃富順的動機量表面向,因此還 是以黃富順的六個分類面向為主,分別為:求知興趣、職業需求、自我發展、

社交關係、逃避或刺激、符合他人的期望。並依據這些面向編制出22題的題 目。

二、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的學習滿意度量表是參考相關文獻,包含黃玉湘【15】、魏銀河【33】

的相關研究所使用的問卷工具,彙整出六個有關學習滿意度的面向,並且依 據此發展出問卷題目。六個學習滿意度面向分別為:學習環境、教師教學、

課程內容、行政服務、人際關係、學習效果等,共編制出25題的問卷。

三、學習後表現

本研究的學習後表現,主要是指受試者是否願意繼續接受相關的課程即 續學率的狀況,與是否願意推薦他人學習,因此編製2題的題目。相關面向與 題目如下表3.1:

(29)

21

表 3.1.1 學習動機問卷設計題目

學習動機

面向 題目

1. 可以學到新的知識 2. 為了自己的興趣 求知興趣

3. 可以增進專業知識 4. 工作上的需要 5. 為了加薪

6. 為了取得更高的學歷 職業需求

7. 希望可以發展第二專長 8. 追求成就感

9. 自己的生涯規劃之一 10. 充實自我

自我發展

11. 因為人本來就應該活到老學到老 12. 可以結交到新的朋友

13. 可以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 14. 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社交關係

15. 跟著朋友一起來進修 16. 避免被社會淘汰 17. 可以轉移工作壓力 18. 打發空閒時間 逃避或刺激

19. 尋求心靈寄託

20. 符合親朋好友的期望

21. 受到上司、師長、家人鼓勵 符合他人的期望

22. 因應社會潮流對學歷的重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0)

22

表 3.1.2 學習滿意度問卷設計題目

學習滿意度

面向 題目一

1.老師的專業知識豐富

2.老師上課時能將內容講解清楚 3.老師上課進度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 4.整體而言,我對教師教學感到滿意 教師教學

5.課程內容是我有興趣的 6.課程內容符合我的學習需要 7.進修的課程內容豐富

課程內容

8.整體而言,對進修課程內容感到滿意 9.我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10.我和同學相處融洽 11.能和同學相互討論 人際關係

12.整體而言,我滿意在這裡唸書時的人際關係 13.學習後對於我的工作有幫助

14.學習後對於我的生活有幫助

15.學習後能夠提升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16.學習後有益我自己的生涯發展 學習效果

17.整體而言,我滿意學習效果

18.當我有疑問時,助教或行政人員能在適當時間 內回應我

19.助教或行政人員能提供我所需的相關諮詢 20.助教或行政人員態度親切、誠懇

行政服務

21.整體而言,我對行政服務感到滿意 22.上課地點的便利性

23.教室空間大小 24.學校教學設備 學習環境

25.整體而言,對學校學習環境感到滿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3.1.3 學習後表現問卷設計題目

1. 如果有機會,我會推薦親朋好友也來南亞進修

2. 未來南亞如果有相關的進修課程(或升學管道)我也願意參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1)

23

本研究調查問卷之內容設計是以Likert六點尺度為主軸進行,這是為了要 求調查意見之明顯差異性,故輔以六點尺度設計,避免受試者回答「無意見」

或「不知道」,所以本研究衡量受訪者對於各陳述句之同意程度,由「非常不 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給予1到6分。而問卷之設計則分為三大部份(見 附錄):問卷的第一部份主要在於瞭解受訪者的基本資料;第二部份則是希望 了解受訪者的影響學習動機因素;第三部分是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的滿意度以 及學習後表現狀況。

3.5 問卷預試流程

本研究於1月份進行自由反應問卷,在2月分中完成預試問卷。3月施測200 份的問卷作為前測,確定問卷的信效度後,在4月正式施測,共施測470位受 試者。問卷回收之後,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

在進行問卷之施測前,為確保問卷當中之用字遣詞,題目順序與意義之 適切性,本研究預先請五位南亞技術學院八十學分班的同學進行預試,以進 一步修正本研究問卷之完整性。而除了上述預試作業之外,本研究亦同時詳 加詢問五位填答人的客觀意見,並做相關之修正,以避免任何含混不清或容 易誤解之情形出現。

3.6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作為資料分析之工具,而所 使用的資料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敘述統計分析」、「多變量變異數(MANOVA) 分析」、「單因子獨立樣本T 檢定變異數分析」與「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多 元逐步迴歸分析」等。

「敘述統計分析」(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方面,本研究以次數分配表和 百分比法來分析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受訪學生的基本資料現況。此 外,本研究亦透過「多變量變異數(MANOVA)分析」以了解分析南亞技術學 院推廣教育中心學員學習動機之傾向,分析其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各因素 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以「T 檢定」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中的性別、職業、

工作年資在於參與推廣教育的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上的差異情形。再輔以「皮 爾遜積差相關分析」了解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學員參與學習的學習動 機各因素層面與學習滿意度間的相關情形。最後再利用「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了解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表現間多元關係與相互預測力。(詳見表 3.2)

(32)

24

表3.2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方法彙整

分析項目 分析方法 分析目的

受訪學生的樣本特性 敘述統計分析 瞭解現況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

與影響因素構面之比較

獨立樣本t 檢定

變異數分析 是否有顯著差異 各構面間的關連性 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

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確認各變數間的關連 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3)

25

第四章 資料分析

本章節依據前述第三章之研究架構,針對所回收之有效樣本進行深入的 統計分析。先就研究樣本特性進行描述及彙整;接著進行本問卷之信效度分 析,以確立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學習後表現之構面;接著比較各個背景 變項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滿意度上有無不同,並確立各項變數間的關連程度。

4.1 人口統計變數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共發放470 份問卷,總共回收 399 份,回收率為 83.1%。其中市 民大學的共回收245 份,佔最大宗比例;80 學分班的共回收 154 份。故可得 知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的學生分配狀況,市民大學的比例為多,詳細 問卷回收情形請參見表4.1。

由表 4.2 樣本結構方面,以女生的比例較高約佔 63%,可見目前在南亞 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中女性多於男性,這種分佈的狀況大致上與目前國內 男女人口比例相距不多,這也與江綺雯、黃益松、黃玉湘等研究中顯示女性 佔的比例大於男性的研究結果相同。

在年齡層上以 21~30 歲的受訪者較多佔 41%,其次是 20 歲以下佔 21.25%,佔比最少的是 50 歲以上的學生。故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大致 上以 21~30 歲的青壯年居多,為主要參與的對象,且有隨著年紀增長而下滑 的趨勢,這與陳志樺的研究是相輔的。

而其教育程度方面多在高中職以上,以高中職佔 75.3%為最多,專科 9.3%、大學及以上 12.5%,表示參與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的學生大多 在高中職以上,這與施玉娟以及黃玉湘的研究顯示以高中職至專科大學為主 要對象狀況相符。

在職業方面服務業與製造業兩者合計佔比約 50%,表示目前參與南亞技 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的學員多集中在服務業與製造、工程業方面,未來的企 業大多為服務業為導向,顧客至上,學習與顧客的互動符合顧客的需求故其 服務業者參與意願相當高。

工作年資方面,目前以 5 年以下的工作經驗者佔多數,表示目前在職場 上競爭的學員大多是新進社會的新鮮人,對工作充滿熱忱與衝勁,期望藉由 進修學習對工作有更好的幫助,故參與規廣教育中心的人數比較多。

(34)

26

表4.1 有效回收問卷之學生別分佈情形

學生別 發放樣本數 回收樣本數 回收率 佔總回收率

80 學分班 220 154 70% 38.6%

市民大學 250 245 98% 61.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2 本研究之樣本結構

類型 樣本數 百分比

男 122 30.6%

性別 女 277 69.4%

20 歲以下 85 21.25%

21-30 歲 164 41%

31-40 歲 62 15.5%

41-50 歲 39 9.75%

年齡

50 歲以上 24 6%

國小及以下 5 1.3%

國中 6 1.5%

高中(職) 301 75.3%

專科 37 9.3%

教育程度

大學及以上 50 12.5%

服務業 128 32%

製造、工程業 89 22.3%

公家機關 39 10%

金融資訊業 17 4.3%

職業

其他 109 27.3%

5 年以下 153 38.25%

6~10 年 68 17%

11~15 年 32 8%

16~20 年 25 6.25%

21~25 年 11 2.75%

工作年資

25 年以上 13 3.2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5)

27

4.2 效度與信度分析

在所有的研究中所用之衡量工具,必須具備良好的效度與信度,才能反 映出實際的問題與情況【16】, 因此本研究將就效度與信度兩方面來說明本 研究所使用衡量工具的適用性。

4.2.1 效度

效度(Validity)乃是指一種衡量工具的使用是否妥當或有無偏差,也就是 具有能真正測度研究人員所想要衡量事物的程度【16】,一般常見的效度包括 有內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 )與建構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

一、內容效度

一般內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 )是指問卷中所衡量的項目能夠涵蓋研究 主題的程度多寡,這是效度的邏輯類型,在於研究者主觀的判斷決定【5】;

本研究問卷內容中所有問項,均係整理過去探討學習動機、滿意度及學習後 行為的相關研究文獻,並在正式寄發問卷之前,先行邀請相關學生進行預試,

以避免任何含混不清或誤解之處,因此本研究的問卷應是具有相當程度之內 容效度。

二、建構效度

在建構效度方面,可由因素分析後的因素負荷量大小分兩方面來判斷,

包含收斂效度( Convergent Validity )與區別效度( Discriminant Validity ),其中 當所萃取的各構面中因素負荷量值越大,表示收斂效度越高;相對的,所萃 取出構面之外的因素值越低時,則區別效度越高【11】。

首先將問卷中49個變數進行適合度檢定,可先利用球型考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及取樣適切性量數(Kaiser-Meyer-Olkin, KMO)進行因素 分析前之適合度檢測。顯著的球型考驗表示相關係數適合進行因素分析;而 取樣適切性量數越接近1,則代表進行因素分析時所抽取共同因素的效果將越 好,Kaiser【57】便曾提出KMO值的決策標準:0.5以下為無法接受;0.7以上 為中度;0.8以上為有價值的,而0.9以上表示極佳。

表 4.3 中顯示 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值高達 0.919 > 0.5,且 Bartlett 檢定 法中的顯著水準小於0.05,因此表示本研究之問卷變項是適於進行因素分析 的。

(36)

28

表4.3 適合度檢定

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量數 0.919 近似卡方分配 12485.026 Degree of Freedom 1176 Bartlett

球形檢定

顯著性 .000

本研究分為三個構面來討論,分別是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後行 為三方面來討論,學習動機經因素分析的主成份分析後,共獲得六個主成份 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程度累積達66.981%(表4.4)。學習滿意度經因素分析的 主成份分析後,共獲得六個主成份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程度累積達73.264%(表 4.5)。學習後行為經因素分析的主成份分析後,共獲得一個主成份因素,可 解釋總變異程度累積達85.474%(表4.6)。且萃取出各構面的的因素負荷量多 大於0.5以上,因此具有收斂效度,而在萃取出構面外的因素值則皆在0.5以 下,因此亦具有區別效度。

表4.4 學習動機因素分析表

學習動機 1 2 3 4 5 6

R11 0.826

R12 0.680

求知

興趣 R13 0.744

R21 0.799

R22 0.757

R23 0.496

職業 需求

R24 0.424

R31 0.679

R32 0.788

R33 0.702

自我 發展

R34 0.489

R41 0.831

R42 0.489

R43 0.657

社交 關係

R44 0.592

R51 0.525

R52 0.666

R53 0.630

逃避 或刺

激 R54 0.729

R61 0.671

R62 0.739

符合 他人

期望 R63 0.78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7)

29

表4.5 學習滿意度因素分析表

學習滿意度 1 2 3 4 5 6

S11 0.819

S12 0.747

S13 0.670

S14 0.626

教師 教學

S15 0.672

S21 0.771

S22 0.763

課程

內容 S23 0.729

S31 0.759

S32 0.784

S33 0.774

人際 關係

S34 0.683

S41 0.759

S42 0.828

S43 0.749

S44 0.713

學習 效果

S45 0.424

S51 0.733

S52 0.854

S53 0.786

行政 服務

S54 0.636

S61 0.573

S62 0.697

S63 0.842

學習 環境

S64 0.79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6 學習後行為因素分析表 學習後行為 1

N11 0.925 學習

後行

為 N12 0.92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2 信度分析

信度( Reliability )是指一種衡量工具的正確性( Accuracy )或精確性 ( Precision )。信度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穩定性( Stability ),一是一致性 ( Equivalence & Consistency )【16】。

一、穩定性( Stability ):建立信度的一個方法是在不同時間點重複測試同一

(38)

30

群人,以比較兩次衡量之相關程度,即所謂「再測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上的限制,對於問卷之再測信度不擬進 行檢定。

二、一致性( Equivalence & Consistency ):所謂一致性乃是指對同一或是相似 母體重複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程度,本研究擬對影響大學推廣教育學 員學習行為的變數問項,使用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 ( α ) 值來檢定 各問項之一致性。

本研究採用 Cronbach’s α 值衡量量表之信度,一般而言,當 α 值大於 0.70 時,表示衡量指標的信度相當高,介於 0.35~0.70 之間表示可接受,而 低於 0.35 則為低信度。結果如表 4.7 所示。其中各變數之 值皆在 0.8 以上,

顯示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具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表4.7 量表各變數之信度

構面 Cronbach’s 學習動機 0.8890 學習滿意度 0.9445 學習後行為 0.819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經由上述的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量表在測量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 習後行為上具有效度,而且整份量表具有高度的信度。因此本研究的量表乃 一個良好的測量工具。

4.3 驗證研究假設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南亞技術學院推廣教育中心的學生做的調查,其假設 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探討不同背景的學員在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性 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4.3.1 驗證假設 1

假設1主要是在了解不同背景下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是否具有顯著的 差異性,背景因素包括有性別、職業、工作年資等。

假設1:不同『背景』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1-1:不同「性別」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39)

31

本研究以T檢定分析後,得知下表4.8顯示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在學習動機 上並無顯著的差異,經平均數比較後發現就整體得分而言,女性受訪者在學 習動機上比男性受訪者要高,這與Boshier、江綺雯、陳志樺等人的研究相同,

而黃玉湘研究中卻顯示學員的性別對於學習動機並無差異存在;顏金郎研究 中顯示男性受訪者的學習動機卻是大於女性受訪者的。由表4.8中又發現學習 動機的六個面向上面僅職業需求在男女的性別上有顯著的差異,其餘的皆沒 有顯著差異。因此假設1-1:不同「性別」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僅在「職業需 求」上有顯著差異,而且是男生的差異性大於女生的差異性。

表4.8 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在學習動機上的 T 檢定摘要表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顯著性 男 122 4.839 0.787

求知興趣

女 278 4.939 0.746 -1.21 0.225 男 122 4.383 0.962

職業需求

女 278 4.052 1.123 2.822 0.005 男 122 4.746 0.855

自我發展

女 278 4.853 0.767 -1.236 0.217 男 122 4.422 0.889

社交關係

女 278 4.515 0.888 -0.965 0.335 男 122 4.141 0.918

逃避或刺激

女 278 4.335 1.029 -1.785 0.075 男 122 3.972 1.086

符合他人的期望

女 278 4.152 1.210 -1.447 0.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2:不同「工作性質」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性質的受訪這在學習動機各面向的差異上是否達α

=0.05顯著水準,故本研究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分析不同工 作性質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是否具有差異性,結果如下表4.9所示。檢視不同 職業的受訪者在各學習動機層面上的差異狀況,經由表4.9的結果可得知,不 同工作性質的受訪者在「求知興趣」、「職業需求」、「自我發展」、「逃避或刺 激」的差異性上都達到顯著水準。利用F檢定區別學習動機中各面向的組間差 異與組內差異性,由表4.9中可得知,其中僅「符合他人的期望」、「社交關係」

這兩個面向較無差異性,其餘「求知興趣」、「職業需求」、「自我發展」、「逃 避或刺激」等面向上均有差異性。茲分析摘要如下表4.9所示。因此假設1-2:

不同「工作性質」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的為「求知興趣」、「職業 需求」、「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這4個面向。

(40)

32

表4.9 不同工作性質的受訪者在學習動機上的 F 檢定摘要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

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組間 11.175 4 2.794

求知興趣

組內 211.799 377 0.562 4.973 0.001 組間 30.738 4 7.684

職業需求

組內 415.697 377 1.103 6.969 0.000 組間 7.575 4 1.894

自我發展

組內 223.796 377 0.594 3.190 0.014 組間 5.783 4 1.446

社交關係

組內 298.838 377 0.793 1.824 0.123 組間 11.919 4 2.980

逃避或刺激

組內 374.377 377 0.993 3.001 0.019

組間 6.8 4 1.697

符合他人的

期望 組內 512.5 377 1.360 1.248 0.29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3:「工作年資」的長短在學習動機上有顯著相關

本研究分析不同工作年資的學員在學習動機上是否具有差異性,結果如 下表4.10所示。檢視不同工作年資的受訪者在各學習動機層面上的差異狀 況,經由表4.10的結果可得知,不同工作年資的受訪者在「求知興趣」、「職 業需求」、「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符合他人的期望」的差異性上都達 到顯著水準。利用F檢定區別學習動機中各面向的組間差異與組內差異性,由 表4.10中可得知,其不同工作年資的受訪者在學習動機的面向上具有顯著差 異性,其中「求知興趣」、「職業需求」、「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符合 他人的期望」這5個面向較具差異性,而「社交關係」這個面向上無顯著差異 性。茲分析摘要如下表4.10所示。因此假設1-3:不同「工作年資」的學員在 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僅有「社交關係」這個面向上無顯著差異性。

表4.10 不同工作年資的受訪者在學習動機上的 F 檢定摘要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

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組間 17.538 5 3.508

求知興趣

組內 166.477 296 0.562 6.237 0.000 組間 25.162 5 5.032

職業需求

組內 317.738 296 1.073 4.688 0.000 組間 15.343 5 3.069

自我發展

組內 174.313 296 0.589 5.211 0.00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Debentures are (3) loan capital and are reported as (4) liabilities part in the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No adjustment is required. If Cost > NRV, inventory is valued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no payment was made on the interest expenses for the bank loan in item (vi), the interest expenses should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Every sequence of n 2 +1 distinct real numbers contains a subsequence of length n+1 that is either strictly increasing or strictly decreasing.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ethod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usiness simulation system context: An experimental study. Four steps to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mputer attitudes, the digit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digital game attitude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gital game-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