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中市明德女中100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第一次模擬考歷史科試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台中市明德女中100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第一次模擬考歷史科試題"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中市明德女中 100 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第一次模擬考歷史科試題

考試範圍 : 歷史 (3) 第 1 、 2 章 適用班級 : 普二 ( 社會組 )

一、單選題 : 每題 2分,共 100 分

1.「……我們決議:任何人不得被剝奪其尊奉基督教、或任何一自認最適合的宗教的機會……你們(各地方長官)應 該

知道,有關基督徒的一切禁令均已取消,今後凡欲崇拜基督教者,能自由並公開行之,不得受阻。……」請問:上 面

這段文字應該是何人頒布的?  (A) 君士坦丁  (B) 狄奧多西  (C) 查士丁尼  (D) 查理曼。

2.早期的阿拉伯人過著游牧生活,散居各處,沒有統一的政權。後來促使他們團結起來,迅速發展與擴張,在中世紀 建

立起輝煌的大帝國,其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 

(A) 宗教的動力  (B) 相同的血統和種族認同  (C) 追逐財富的野心 (D) 因為使用相同的語言。

3.在兩河流域,研究者發現約公元前八世紀的浮雕,上面留著鬍子、氣慨英勇的戰士、被刺穿的獅子和俘虜的行列的 景

象清晰可見。請問:這應是哪一個民族留下來的遺跡?  (A) 蘇美  (B) 波斯  (C) 亞述  (D) 埃及。

4.上古西亞兩河流域的民族與政治雖然複雜,但卻有其共通性,這是因為他們都繼承了哪一民族的文化遺產?

 (A) 蘇美  (B) 亞述  (C) 巴比倫  (D) 波斯。

5.有部經典寫道:「天神梵天為了繁衍人類,從自己的口、臂、腿、足,創造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不 同

的人類,謹守著不同的任務。」從內容判斷,這是哪一部經典? 

(A) 《吠陀經》  (B) 《大藏經》  (C) 《古蘭經》  (D) 《舊約》。

6.「史詩中,這位偉大的主角費了千辛萬苦去追逐世間的名與利,並找尋長生不老的仙藥,但最後依然如平凡人一樣,

敵不過神明的驅使,悲慘的接受死神的安排。」請問:如此的口吻,應是哪一地區的宗教看法? 

(A) 兩河流域  (B) 埃及  (C) 印度  (D) 中國。

7.定居於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區,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只是一個民族的名稱,其海上貿易獨步古代地中海地 區,並創造出二十二個字母,成為今日歐洲拼音文字始祖的是哪一支民族?

 (A) 腓尼基  (B) 猶太  (C) 巴比倫  (D) 馬其頓。

8.對於神話和傳說,抱持哪一種態度是比較正確的?  (A) 有參考價值,因為這是古人對於人類起源問題的思索  (B) 聽

聽就算了,那只不過是一堆充滿迷信和荒謬的說法  (C) 它是美麗而浪漫的童話故事,當作文學可以,歷史可不行 (D) 它是歷史的一部分,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9.在看完布萊德彼特主演的《特洛伊城戰爭》後,想更進一步知道「木馬屠城記」的歷史,閱讀哪一本書是最適當的?

 (A) 《荷馬史詩》  (B) 希羅多德的《波希戰爭史》  (C) 凱撒的《高盧戰記》  (D) 塞凡提斯《唐吉訶德》。

10. 希臘人為保存他們的歷史遺跡不遺餘力,但在這些神廟的斷垣殘壁背後,光輝的希臘城邦也遭逢過強敵的威脅。在 所

有抗拒的外敵中,希臘最引以為傲的是哪一場戰爭,因為它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肯定?  (A) 波斯、希臘戰 爭 (B) 特洛伊城戰爭  (C) 伯羅奔尼撒戰爭  (D) 馬其頓戰役。

11. 下列何者是希臘城邦形成的主因?  (A) 因為當地山海交錯、地形崎嶇,交通不便,適合小國寡民的政體  (B) 早 在邁

諾安和邁錫尼時代就是城邦,他們延續了歷史傳統  (C) 希臘人天性愛好自由,城邦的約束力小  (D) 那時希臘還在 氏

族時代,氏族領袖操縱國政,以貴族會議為核心,發展成城邦體制。

12.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在漫長的發展史上,羅馬也曾遭逢強大外來的挑戰。她在征服哪一民族之後,得以擁有 地

命題老師:顏崑智 校題老師:高俊卿

(2)

14.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使得希臘文化與西亞、埃及、波斯等文化融合,形成一種新的「希臘化文化」。請問:下列 何

者是希臘化時代的藝術風格?

  (A) 追求均衡、節制、理想  (B) 藝術大都是在紀念公共人物  (C) 傾向寫實、華麗、誇張  (D) 表彰城邦精神。

15. 西元二世紀以後,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漸沒落,但是在中亞卻大為盛行,主要是因為下列哪一王國大力提倡的結果?

  (A) 孔雀王朝  (B) 貴霜王朝  (C) 笈多王朝  (D) 吳哥王朝。

16. 自立國以來,與中國往來頻繁,大量接受儒家文化要素,包括文物制度、風俗習尚、農業技術、教育制度、文字系 統

等,是中國文化南傳代表的是指哪一國?  (A) 越南  (B) 緬甸  (C) 泰國  (D) 柬埔寨。

17. 犍陀羅佛像雕塑藝術帶有強烈的寫實技法,它用凸起的線條表現衣衫服飾的褶痕是受了何地文化的影響? 

(A) 中國  (B) 美索不達米亞  (C) 希臘  (D) 埃及。

18. 吳哥窟是世界八大古文明奇蹟的一員,由西元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所建的六百多座大小建築構成,它屬於哪一宗教 ?  (A) 大乘佛教  (B) 印度教  (C) 小乘佛教  (D) 喇嘛教。

19. 在蠻族入侵西歐以後,原先由希臘人與羅馬人所創造出來的古代文明遭到極大的破壞;在這段黑暗時代,古代文明 最主要得仰仗哪種人的保存?  (A) 教會及修道院裡的神職人員  (B) 蠻族裡的宮廷詩人  (C) 封建諸侯和騎士 

(D) 城 市裡的商人。

20. 在九世紀的第二波蠻族遷徙中,出現了以俄羅斯為首的斯拉夫文明。這些東歐新興民族在經考慮後,決定接受哪一 宗教?  (A) 波斯祆教  (B) 伊斯蘭教  (C) 天主教  (D) 希臘正教。

21. 這部法典又稱為《民法大全》( CorpusIurisCivilis ),被視為羅馬法的集大成者。由於這部法書重新整理自共和 到

六世紀止的法律和法學著作,因此被認為能夠反映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法律樣貌。請問:這是哪一部法典?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漢摩拉比法典》  (C) 《大英律令》  (D) 《拿破崙法典》。

22. 教會在五世紀時興起隱修運動,後來發展成修院制度,以提升教士的精神素質,提高教會的社會威望,在所有的修 院體系裡,以哪一個組織最富盛名?  (A) 道明會  (B) 基督長老教會  (C) 本篤會  (D) 浸信會。

23. 因為下列哪一件事,導致伊斯蘭教在穆罕默德死後正式分裂?  (A) 定都麥加或是麥地那的爭議  (B) 阿拉伯人擴 張路

線的辯論  (C) 《古蘭經》經文詮釋上的歧見  (D) 哈里發人選產生的方式。

24. 阿拉伯人在中古時代所建立伊斯蘭教世界,範圍遼闊,地跨歐、亞、非三洲。請問:最西到達哪一地區?  (A) 不 列

顛群島  (B) 萊因河及多瑙河一線  (C) 伊比利半島  (D) 義大利半島。

25. 日耳曼民族入侵後,西歐陷入了封建的封閉狀態,政治上是層次分明的封君與附庸關係,經濟上是自成一格的莊園 ,教會所領導的文化也顯得保守內斂;然而在經歷過哪件事後,封閉現象逐漸打開? 

(A) 文藝復興  (B) 地理發現 (C) 宗教改革  (D) 十字軍運動。

26. 安東尼想成為一名工匠,但在當時必須從學徒開始學習,在成為職工後,須通過「基爾特」的考核,才能成為獨當 一面的師傅。這種情形最早出現在歐洲史上哪一個時期? 

(A) 希臘羅馬時期  (B) 中世紀後期  (C) 文藝復興之時 (D) 工業革命剛發生之前。

27. 十四世紀歐洲面臨極大的災禍,當時歐洲許多的城市和鄉村,7,500萬人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這對於歐洲的經 濟

造成了長久且持續的影響,使得原先蓬勃發展的經濟生活因此減緩,人口減少造成勞工短缺,傳統的莊園經濟根基 也

因此開始產生問題,貧富差距所造成的衝突也開始在市鎮裡發生,直到十五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口逐漸從陰影中 復

甦。請問:這是由於什麼事情所造成的? 

(A) 英法百年戰爭  (B) 三十年戰爭  (C) 蒙古西征帶來的黃禍  (D) 黑死病。

(3)

28. 歷史上某一時期,甲乙雙方舉行效忠儀式:甲方向乙方保證,願以自由人身分,終身服事乙方,絕不脫離乙方保護 ,如有違背,願以金錢賠償;乙方則保證,宣誓之後,將終身保護甲方。這個效忠儀式最可能在何時何處舉行?

(A) 八世紀前期君士坦丁堡的皇宮 (B) 十二世紀中期法國北部的莊園 (C) 十六世紀後期英國南部的城堡 (D) 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南部的棉田。

29. 一位統治者自述其生平事蹟:「 19 歲那年,國家受到奸黨蹂躪,是我招募軍隊,打敗奸黨,才重建和平。元老院 選

我為執政官,控制所有權力,但我拒絕獨裁,不僅恢復了許多逐漸沒落的傳統,也為後代子孫立下許多典範。」這 位統治者最可能是:

(A) 亞歷山大大帝 (B) 羅馬將領凱撒 (C) 羅馬皇帝屋大維 (D)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

30. 一首詩描述古埃及的農業生活,提到以下特徵:甲、尼羅河定期氾濫,使埃及生生不息;乙、河水澆灌了沙漠,養 育肥美魚類;丙、河岸有牲畜覓食;丁、神廟定期舉行豐年慶典。上述哪項特徵最足以說明此詩所描述的是農業定

生活方式?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1. 西元前 3000 年以後, 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 建立政權。有些民族使用閃族語言, 有的則使用印歐語 言。

這些民族的語言雖然不同, 但此地區的文化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一個共通的重要 基

礎。這位學者指的是: (A) 使用鐵器 (B) 宗教統一 (C) 軍事技術 (D) 楔形文字

32. 一個延續千餘年的大帝國,以農業為立國基礎,其首都是歐洲地區及地中海世界最大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控 制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與文化往來。這個帝國是指:

(A) 亞述帝國 (B) 阿拔斯帝國 (C) 拜占庭帝國 (D) 神聖羅馬帝國

33. 佛教、耆那教與印度教都是從古印度的婆羅門傳統衍發而來。佛教與耆那教起源於對婆羅門信仰的反抗,而印度教 則主要是繼承、並改革婆羅門傳統而來。這三種宗教雖然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但仍共同接受婆羅門傳統的某些理念,

例如:(A) 輪迴思想 (B) 犧牲獻祭 (C) 素食精神 (D) 種姓制度

34. 某地,地主將耕地劃分為三大區塊,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為了恢復地力,休耕的土地種植豆科植物等綠肥。

農家使用地主提供的農具與牲口,共同耕作。村莊另有許多共同的設施,如馬廄、作坊、烤坊、牧場、林地及宗教 場

所。這種生活方式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A) 四世紀的埃及 (B) 七世紀的希臘 (C) 十三世紀法蘭西 (D) 十五世

紀的佛羅倫斯

35. 一位皇帝登基後,立志恢復古羅馬帝國的版圖,他先派軍征服北非,再回師進攻義大利,經過長久的戰爭,幾乎收 復西南歐地區。但因軍費支出龐大,難以維持,所以這位皇帝去世後,新征服的土地又落入日耳曼人之手。這位皇

是: (A) 屋大維 (B) 查理曼 (C) 查士丁尼 (D) 鄂圖一世

36. 一個地區的社會結構有時會因宗教信仰改變而發生變動。西元三世紀時,南洋群島出現信仰「甲」宗教的國家,受 其理念的影響,社會階級嚴明。西元五世紀後,「乙」宗教傳入,與「甲」宗教競爭,並於三個世紀後取代之而成

主流宗教。在新宗教影響下,該地區的社會階級泯滅。請問上述「甲」宗教和「乙」宗教分別為何?

(A) 印度教;佛教 (B) 佛教;伊斯蘭教 (C) 伊斯蘭教;基督教 (D) 佛教;印度教

37. 十二世紀時一位法蘭西的農民平日生活窮困,也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家園。但有一天,這位農民卻毅然將自己的家當 全部變賣,甚至低價出售,只為了籌措出外的旅費。請問這位農民離家最可能的目的是什麼?

(A) 參與英、法百年戰爭 (B) 參加十字軍東征 (C) 躲避黑死病的肆虐 (D) 加入新興的海上探險活動

38. 一位羅馬作家對時局有這樣的評論:「帝國之內一片昇平,官員的名號一如往昔。年輕一代曾目睹共和昔日面目者 少

之又少!」「國家已經脫胎換骨,昔日優美的道德已一絲不存。平等遭到剝奪,所有人都一股腦兒,仰望聽命於第一

(4)

量人口,這個城市又重新修復城牆,興建碉樓和防禦工事。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最可能原因為何?

(A) 北歐維京人入侵 (B) 日耳曼部落入侵 (C) 斯拉夫民族入侵 (D)阿拉伯各部入侵

41. 「如果上帝啟示獲利的機會,則選民必須遵循上帝的召命而用心追求。人雖然不可為私利而致富,但是可以為上帝 勞動而致富。」這最可能是下列哪一種人的經濟觀念?

(A) 隨商船到亞洲的耶穌會士 (B) 信奉伊斯蘭教的西域商人 (C) 源自喀爾文教派的清教徒 (D) 掌控東南亞金 融業的華人。

42. 歷史上某一時代農民的處境為:必須負擔力役和實物租稅,不能任意遷徙或從事其他行業。耕種時由地主提供農具 種子、牲畜,農民無法自行決定作物種類,也不得任意在地主的池塘中捕魚、森林中打獵。這是何時何地的情況?

(A) 二世紀初的雅典 (B) 十一世紀的法國 (C) 十六世紀的義大利 (D) 十八世紀的英國 43. 某博物館收藏一塊石版浮雕,如右圖。從浮雕的內容判斷,這塊石雕最可能

的來源是:

(A) 十六世紀初期探險家在安地斯山發現 (B) 十八世紀末葉軍隊遠征埃及掠奪所得 (C) 十九世紀中期科學家從克里特島挖出 (D) 二十世紀中期考古學家在吐魯番發現

(5)

44. 一本教科書描述某地區的宗教生活:「在這個地區,它一直是居於主流地位的宗教,現在仍是大多數人的虔誠信 仰。過去,年輕男人幾乎都按慣例,到寺院度過兩年時光,現在這樣做的人也很多。他們要剃光頭、披黃色袈裟、

討飯缽。成年以後,他們也要為正道做出許多犧牲。」這個地區盛行的應是下列哪一種信仰?

(A) 藏傳佛教 (B) 婆羅門教 (C) 大乘佛教 (D) 小乘佛教 45. 右邊是一幅古代希臘世界地圖,圖中哪一個地區是《荷馬史詩》故

事發生地與希臘科學思想萌芽的地方?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6. 「和與戰怎能由人類來決定?這事只能取決於神的意志。神同人一般,具有需要愛情與睡眠的弱點。而除了飢餓與 死亡外,凡是人類做的事,祂們都做,也都干涉。」下列哪一類人最可能持有這種觀念?

(A) 古代的希臘人 (B) 摩西時的猶太人 (C) 東征的十字軍 (D) 中古歐洲的騎士

47. 西元六世紀時,某些修會有「工作即祈禱」的原則,希望終止之前自虐的苦修行為。當時該會的修士藉以代替苦修 的工作為何?

(A) 繕寫書本,保存文獻 (B) 前往亞、非各地傳教 (C) 建立大學,培育人才 (D) 組織群眾,收復聖城

48. 西元前300年左右,一位雅典商人跟朋友談起自己的事業:「我發現自從亞歷山大東征後,我的生意蒸蒸日上,特 別是與波斯人的貿易,讓我賺進更多錢」。這位商人成功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由於埃及受到希臘人統治,使埃及商人無法與雅典商人競爭 (B) 雅典與波斯之間不再有政治藩籬,進行遠距離貿易更為便利 (C) 因為希臘的造船技術大為精進,使貨物的運送更為快速便捷 (D) 東征過程中發現新航路與貿易路線,使商人更容易進入東方 49. 以下哪一項最可能是歐洲中古商業組織行會所訂立的規範?

(A) 「每家應提供一人為領主的草地割草兩天,他能從領主那裡每天接受三餐。」

(B) 「從早晨到十點是讀書的時間。十時以後到下午五時前,個人要做指派的工作。」

(C) 「所有的成員可以接受生活上的必需品做為勞動的報酬,但不能接受錢幣。」

(D) 「本團體中任何一人,工作不得早於一日之始,或晚於教堂鳴鐘之時。」

50. 課堂上同學討論導致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其中哪一位同學的發言內容較為適當?

(A) 羅馬人生性保守,排斥希臘文化,未能有效吸收希臘文明養分 (B) 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發生長期的戰爭,嚴重耗損羅馬既有的國力 (C) 羅馬後期為排斥基督教的影響,鎮壓基督教徒,引起激烈反抗 (D) 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張過於快速,無法有效管理帝國和應付外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