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Copied!
1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慶華 博士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研究生:何秋堇 撰

中華民國一○○年九月

(2)
(3)
(4)

謝 誌

喜歡語文的我,在因緣際會下,於 2006 暑假參加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舉辦的小說研習活動,因此與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結了深厚的緣,接著連續 三個暑假都在風光明媚的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進修,讓我在語文領域的專業 知識上又增加不少功力。這段期間,因身體微恙,差點要放棄,老師與同學的鼓 勵,讓我不顧一切奮勇向前。這個夢想,如今就要實現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首先,我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周慶華老師。周慶華老師手不釋卷,有豐 富的學識涵養,為了我們這群研究生,假日、深夜經常守候在所辦,好讓我們當 有疑難問題時,隨時可找到老師請益,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我們,還時時關心 我的身體健康,讓我心中充滿著感謝與感動,老師,謝謝您!

此外,感謝本校王萬象老師在我的論文審查和論文學位考試時,提供了寶貴 的建議,讓這本論文能更加周延完善。感謝蔡佩玲老師,她非常仔細閱讀我的論 文並給了我很多的鼓勵,提供參考書籍讓這本論文更加充實完整。感謝我的室友 們,璦玲、彩虹、銘娟、心銘、淑佳時常給予協助與關懷,我將銘記在心。

另外,最要感謝的是我的先生,先前是讓我有最大的自由讓我做我想做的 事,我生病後,跟我一起遠赴臺東,全心全力的照顧我的生活起居。讓我有如重 回學生時代,只有讀書、做學問,其餘的事都不用做的幸福感。

再來要感謝我的實習學生劉姮戀,這些時日經常載我到圖書館陪我一起念 書,聽我分享心得,載我回家。感謝我的同事雅玲分擔了我的工作,淑華幫我找 住的地方以及靖麗給我的協助與鼓勵。

最後,感謝支持我的媽媽、姊妹和乖巧懂事的兒子、女兒們,時時從電話那 頭傳來關心和鼓勵,你們是我精神最大的依靠。在工作、學業雙重壓力下,有了 你們的激勵與關懷,才讓我心無旁騖,快馬加鞭、全力以赴。

總之,因為有你們大家的鼓勵才成就了這本論文的產出,你們大家是完成這 本論文的最大動力!願將這種美好的感覺,與所有關心我的人一起分享。

何秋堇 謹誌 民國一 00 年九月

(5)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何秋堇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摘要

注音符號是引領孩子進入知識殿堂的鑰匙,是孩子探索各種知識的必備工 具,也是學習漢語的橋樑。注音符號是取自古文篆籀徑省之形,傳承中國文字聲 韻而來,形體上有中國文字學的根據,只要學會 37 個符號和 4 個聲調,就能拼 出所有的漢字。而譯音符號,不是中國本位的符號,禁不起時間的考驗,只能用 於一時。注音符號有它的特殊性,我們不能只著重注音符號的拼寫及發音等物質 性,還要去追溯注音符號更重要的精神層面,也就是去透視注音符號的更深知識 功用。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有所不同,如它所獨有的漢語聲調的功能就不僅辨義 作用,它還有挈情和美感等特殊作用。換句話說,注音符號帶有整體性的文化表 現,以致探討注音符號的文化內涵,自然就可以形塑一套認知注音符號的新理 論。而此套新理論所包括的注音符號的物質性、心理性、社會性、審美性和文化 性等層面,合而運用,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和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以及改善 文化創新的體質。

關鍵詞:注音符號、聲調、拼音符號、文化、文化演現

(6)

Cultural Evolu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Chiu-Ching Ho

Abstract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are the keys to lead chinese children into the edifice of knowledge,they also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children to explore variety domain knowledge, and the bridge of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Phonetic symbols are taken from classical [Zhuanzhou characters form] and inherited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rhyme. From the symbols form respect, they have theatrical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 As long as one familiar with thirty-sevens’ four tones, then he/she will be able to spell all of the characters.On Contrary, the transliteration symbols are not the Chinese-based symbols; they can only be used for a moment yet unable to last for long time.

Phonetic symbols have their particularity, we should not just focus on the material of phonetic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but we also need to trace the more important spiritual level of phonetic symbols, that is, to discover the insight knowledge of phonetic symbols and their function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Phonetic symbols and phonetic alphabet, such as their unique features of Chinese tones, they not only have the feature of differential sense of meaning but also embed the beauty and affection. In other words, phonetic symbols carry the integr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 in this case, when we explore the insight cultural contents of phonetic symbols, then we are able to create a new cognitive theory of phonetic symbols naturally. Once we integrate and apply this new phonetic symbols theory which including materi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esthetic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we are abl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deepe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Keywords: phonetic symbols, tones, phonetic alphabet, cultural, cultural

evolution and presentation

(7)

目 次

摘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注音符號 ……… 13

第二節 注音符號的功能 ……… 23

第三節 注音符號的文化性透視 ……… 29

第三章 注音符號 ……… 34

第一節 注音符號的由來 ………34

第二節 注音符號的物質特性 ………40

第三節 注音符號的精神性義涵 ………50

第四章 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比較 ………56

第一節 注音符號在發音上的特殊性 ………56

第二節 其他漢語拼音的問題 ………64

第三節 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優劣比較 ………75

第五章 注音符號中聲調的作用 ………80

第一節 聲調的界定 ………80

第二節 注音符號中聲調的心理/社會作用 ………88

第三節 注音符號中聲調的審美作用 ………93

第六章 注音符號的整體文化表現 ………100

(8)

第一節 文化的界定 ………100

第二節 注音符號/漢字的圖像化思維 ………110

第三節 聲調的氣化觀/家族倫常的制約 ………119

第四節 音聲高度文飾的綰結人情/諧和自然取向 ………125

第七章 相關研究成果的運用途徑 ………130

第一節 藉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 ………130

第二節 提供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憑藉 ………137

第三節 作為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 ………146

第八章 結論 ……… 155

第一節 要點的回顧 ………155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160

參考文獻……… 163

(9)

圖 次

圖 1-2-1 漢字字音結構圖 ……….6

圖 1-2-2 聲調的特殊性 ………...…..6

圖 1-2-3 本研究理論建構圖 ..………..……….….8

圖 1-2-4 文化五個次系統的關係圖 .…..………..9

圖 1-2-5 三大文化及其次系統圖 ...……….10

圖 2-1-1 五度標調法 ..…..…..………..……….………...21

圖 3-2-1 五度制調值標記 ...………....47

圖 3-3-1 語音符號的物質性、心理性、審美性、社會性、文化性的關係圖...…53

圖 3-3-2 注音符號的精神性義 .……….55

圖 5-1-1 聲調的物質性、心理性、審美性、社會性、文化性的關係圖 ...……87

圖 5-2-1 聲調心理作用的位置圖 . .………89

圖 5-2-2 聲調的社會作用位置圖 ...………91

圖 5-2-3 中西兩大語言系統有無聲調對比圖 ……….92

圖 5-3-1 聲調的審美作用位置圖 .………99

圖 6-1-1 注音符號的文化實演圖 ...………109

圖 6-2-1 中西方語文根源差異圖 .………114

圖 6-2-2「美」字的文化性 .………...117

圖 7-3-1 殷商若干重要字符的演變 .………..………148

圖 8-1-1 本研究理論建構成果圖 ……….159

(10)

表 次

表 2-1-1 國語聲母表 ……….…………17

表 2-1-2 國語韻母表 ………...…....18

表 2-1-3 華語聲調名稱 ………..……….…...…...…..22

表 2-2-1 漢語聲調表 ……….……….…...…...….26

表 3-1-1 注音符號的來源 ……….….….38

表 3-2-1 國語聲母表 ……….………...……..……42

表 3-2-2 國音韻母及結合韻表 ………45

表 4-1-1 注音符號與漢字的關係表 ………57

表 4-2-1 注音符號聲母與國際音標對照表 ………65

表 4-2-2 注音符號韻母與國際音標對照表 ………65

表 4-2-3 國語羅馬字聲母語注音符號對照表 ………67

表 4-2-4 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與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對照表 ………68

表 4-2-5 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對照表 ………71

表 7-1-1 97 年注音符號運用能力 ……….131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注音符號是引領孩子進入知識殿堂的鑰匙,是孩子探索各種知識的必備工 具,也是兒童學習國字的橋樑。孩子踏入校園,首先接觸到的是注音符號的學習,

學好注音符號不但能讓孩子廣泛閱讀,作為日後各個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會讓孩 子充滿自信,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要把語文學好,得靠大量的閱讀。閱讀越小培養越好,而剛進入小學所認得 的字有限,如何閱讀?這就要靠注音符號,只要學會37 個符號和 4 個聲調,就 能拼出所有的漢字;不但可以不需要藉助家長、老師的幫忙就可以自己閱讀,增 強語文能力、還可以隨時自我學習。

對一般的小孩來說,學注音符號被認為是又慢又長,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 看,學注音符號才是學正體字正確的一條路。會注音符號的小孩只要拿起任何一 本有注音的兒童讀物,自己就可以琅琅上口, 這種能力會深植在孩子的心底,

影響孩子一輩子的發展與成長。

一位旅居在德國的媽媽說:注音符號對臺灣的小孩來說很重要,對於海外的 小孩來說更重要,因為小孩在海外的環境要接觸中文,如果沒有注音符號的話,

他們很多字連讀都讀不出來,就算有人教過他們,但是在不常說、不常讀、不常 聽到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忘了。注音符號可以提醒他們這些讀音,隨時可以在家自 己複習。認不得的中文字都可藉助注音符號字正腔圓的大聲朗讀出來。而且只要 注音學得好,中文就不會被當地的語言發音所干擾。注音符號可以讓小孩精準的 發出正確的國語音調。(桂夫人,2009)

我們豐富文化的遺產保留在經史典籍中,要真正了解中國文化,就要讀懂古 書,而不懂得由注音符號去上溯古音,就無法真正了解古書的文意。古時候優美 的詩詞歌賦都是押韻的文章,唯有從古音去探尋,才能體會其中的鏗鏘之美。古 人的語言無法直接保留到現在,卻間接的刻畫在古籍的「地層」中。(竺家寧,

1989:3~14)如何去挖掘、探訪?中共簡化漢字,幾乎刪除了所有的變體字,

其餘的大幅度減少筆劃,使得無法閱讀比較古老、比較複雜的文言文字體,等於

(12)

把中國的歷史、文化都捨棄、切斷了。

西方人以他們自己文字進化的模式:「象形→拼音」,誤以為中國文字是象形 文字,是一種十分原始、保守、不曾進化的文字。那是因為他們對中國文字的認 識不夠,不知中國文字的演化選擇了一個與其截然不同的途徑:「象形→形聲」,

而不走西方化「象形→拼音」的路。漢字是不受時空限制的文字,歷時數千年,

其實一直在進化,不曾停滯,只是進化的方向和西方不同而已。中國文字屬於意 符文字,不但能表示發音,也能表示意義,這是「拼音文字」做不到的。(竺家 寧,1989:15)中國文字經過幾個世紀的變化,語音改變,因此得增加更多的意 符,逐漸喪失表音的特性,因此就需要有注音來幫助了解各字的發音。

古人的注音方法,有譬況法:十分抽象,如果不會唸,看了說明,仍舊不會 唸;直音法:用一個完全同音的字來注音,但如果沒有同音字,就無法注音了;

反切法:魏晉時期,用兩個字切一個字,上字取其聲,下字取其韻,比直音法進 步,但它還是有很多缺點,它用來作反切上下字的總字數,還是太多,一個人必 須先會讀一千多字,才能用它來讀其餘的字。(竺家寧,1989:58~60)而且聲韻 夾雜,用字分歧,增加聲韻,使得反切不易了解,使用不便。(張博宇,1976:

39)但反切法還是使用了一千多年,至今還有使用到。

外國人使用的譯音符號,都不是中國本位的符號,他們為了能快速的進入學 習場域,用自己熟悉發音符號拼讀中國文字,卻容易受到原來母語的干擾,使得 發音不夠精準、不夠正確。而且它沒有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作基礎,禁不起時間的 考驗,只能用於一時,不能長久存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 編纂,2002:453)對學習者而言,硬要用一種符號來學習兩種語言,可能產生 發音錯誤、混淆,矛盾和不正確的學習結果,可能因此半途而廢,抑或無法學好 中文。又試想,譯音符號無法拼出變音音值,如何呈現中國語言的聲韻之美?中 國文字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可區別漢字,具有辨義作用,其在發出陰、陽、上、

去四聲時,聽起來有非常明顯高低不同變化的調值、調域,尾音響亮,可以「撼 動人心」或「情意深長」的韻味,還有挈情作用,這與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處。除 了上述之外,更要了解漢民族所繫的社會/文化背景與西方創造觀型文化有所不 同。漢民族是屬氣化觀型文化,經常要對著「許多人」講話,需「攝眾聽取」來 喚起周遭一群人的「注意」!如今因為西方強勢文化的介入攪和而出現「精神渙

(13)

散」的現象,導致漢語聲調日漸「荒腔走板」。這種仿自創造觀型文化純為「我 手寫我口」的論調及其實踐,並未使氣化觀型文化中人的文化地位徹底的「向上 翻一番」。(周慶華,2008:150~157)

文字走向形聲比走向拼音有一點更有利的地方;就是形聲字不但能表示發 音,也能表示意義,它給人的information 是雙管道的,這點拼音文字做不到。

中國歷史上曾有兩次和高文化的拼音民族接觸,一次是印度的梵文(東漢到隋 唐);一次是近代的西方文字。前一次,我們接受了它的宗教、藝術、哲學、文 學,卻沒有接受它的拼音文字;後一次,我們接受了它的科技、制度、服飾……

然而文字的拉丁話卻徹底地失敗了。(竺家寧,1989:16)這個事實讓我們知道 以譯音符號來拼注漢字是行不通的。

學習語言一定要有一個精確的拼音系統。使用一種符號來標注兩種文字,如 果適用第一種語言,那麼對第二種語言,一定會欠缺一些符號,造成學習的困擾。

注音符號是專為拼注國語而設計的,它只適合拼注國語,不適合拼注其他的方言 或外語,如同譯音符號不適合拼注國語一樣。民國初年教育部為了統一國語,集 結了四十多位專家專為拼注漢字(國語)的語音而設計的一套「注音符號」,它 只有37 個注音符號和 4 個調號就可以拼出全部的漢字。注音符號是傳承中國文 字聲韻而來,字形是根據中國古字設計,有助中文的認讀和書寫,又能引發中文 圖像思考,幫助學習中國文字,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學好這套注音符號,

就能有效學習。注音符號也是標示國字讀音最好的一種方法,其方式最為簡單而 靈活,每一個音只有一個符號(不論聲母、韻母);每一個字音最多只有三個符 號,最少一個符號,就可拼寫清楚,且方便印刷。學會了注音符號,就可以利用 這些符號去學習國字,加強識字能力,幫助閱讀。注音符號使用至今已有八十幾 年的歷史,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問題,同時對語文教育有很大的貢獻。在還沒有發 現一套比注音符號更好的拼音系統前,是不該輕言廢除注音符號的。

要真正學習中華語文、中華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從注音符號學起。一個音號 系統的取捨,應該有科學的根據,絕不能單獨的由初期學習的方便來決定,它更 應該考慮後期使用的正確性與有效性。我們希望國際化,不是要廢除我們的文化

(廢除注音符號),身為中華的子民,怎可人云亦云,不加思索,為了國際化,

輕率的把我們文化的根拔除。所謂國際化、多元化,首先要先肯定自我的文化價

(14)

值,如果連自己的語言系統都要尾隨他人之後,先學異國語言系統,再來拼自己 的語文,這豈是明智之舉?搶救民族文化,承傳祖宗智慧的事業,不只是國家主 政者應該重視的大事,也是我們該有的使命感,應當盡心盡力去做的事。

雖然如此,注音符號所以被忽略,除了外來的強勢文化的壓迫,還有長期以 來國人都未曾深究它的特殊性,使得原所體現的一種蘊藉深長的文化質性闇默不 彰。因此,重新開闢檢視的管道,深入探討注音符號表徵的漢民族的氣化觀型文 化,也就有應時且能贏得或挽回民族尊嚴的意義和價值。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從事本研究的目的,可以分成主要的目的和次要的目的兩項。主要目的就 是要探討注音符號的文化內涵,而形塑一套認知注音符號的新理論。注音符號是 取自古文篆籀徑省之形,其中有 16 個是中國古代的簡筆漢字,例如:ㄅ是包的 本字;ㄉ像刀狀;ㄒ是下的篆文;ㄖ是太陽……注音符號在形體上有中國文字學 的根據,小朋友、外國人學習後,因而認識中國字的字形構造及寫法,幫助他們 認字、寫字,進而引起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是學習中國字入門的最佳途徑。我 們不僅是要學習者熟悉和會運用注音符號而已,還要去透視注音符號的更深知識 功用。一般研究者、學習者只著重注音符號的拼寫及發音等物質性,而忽略了注 音符號特別重要的精神層面,尤其注音符號中的聲調最常被忽視。在世界通用的 語言中,只有漢藏語系屬於聲調語言,而漢語更是聲調語言的代表。漢語是單音 節結構的孤立性語言,而其最特別的是漢語具有聲調,聲調不只有辨義的作用,

更是漢語中的「神」。(羅肇錦,1994:166) 漢語的語音都有聲調,這種聲調不 只是在本系統位居語音結構的「神」的地位,它還可以明顯的區別於異系統的語 言而顯示出自我文化印記的獨特性。漢語聲調的功能不僅是論說者所推及的跟訓 詁、歌謠、探尋字源、比對方音等層面相關而顯現的那些,它更可觀的是在氣化 觀型文化傳統中起著「挈情」的作用以及有所殊別於異系統文化傳統的「不思此 圖」。一樣帶有聲調的語言(如藏語、泰語、緬甸語、許多非洲土語和許多美洲 印第安語等),都不及漢語特別。漢語的聲調在整體上有「抑揚頓挫」的旋律感;

相對的其他帶有聲調的語言就沒有這種現象,而沒有聲調的語言則更缺少這一可 以「撼動人心」或「情意深長」的韻味。 (周慶華,2007:75~77)

劉復用動物來比喻一個漢字的字音,他把字音分成五個部分,分別為:頭、

頸、腹、尾、神,他抓住了漢語的特色。因為以「神」代表聲調,確實是神來之 筆,一個人的身體固然重要,但不賦予精神的話,這副軀殼只是一具行屍走肉,

有了精神以後才真正有生命。(羅肇錦,1994:164)

漢字的字音結構在聲調、聲母、介音、主要元音、韻尾五個因素,唯獨聲調 及主要元音是絕不可少的,其餘的可以自由選擇,這也是語言學界把聲調排在最 上頭的理由,更能看出聲調的重要。如圖所示:

(16)

聲調 韻母

韻 聲

母 介

音 主要 元音

韻 尾

圖 1-2-1 漢字字音結構圖(資料來源:羅肇錦,1994:165)

聲韻學家把它分成頭、面、頸、腹、尾、神六個部分,而且把「調」特別區隔開 來,主要用意就在表現它的特異性。現在呈現其詳細結構原貌再加以比對:

圖 1-2-2 聲調的特殊性(資料來源:羅肇錦,1994:166)

調 韻

頭|發音部 面|發音方 頸|韻

頭|介音

腹|主要元音|單韻 尾| 神

尾元音|複

輔音|聲隨

陰聲 塞音韻|入聲韻 鼻音韻|陽聲韻

(17)

次要目的就是我作為研究者的目的:希望透過這套認知注音符號的新理論 的建構,可以運用在提高語文教學上的成效和運用在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以及運 用在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

為了能順利達到這些目的,必須使用一些相應的方法。而這得先說明本研究 的性質:本研究基本上屬於理論建構的範疇;而有關理論建構的體例,周慶華《語 文研究法》一書有提出看法:

理論建構,講究創新。大致上從概念的設定開始,經由命題的建立 到命題的演繹及相關條件的配置等程序而完成一套具體系且有創意的論 說。(周慶華,2004:329)

依此論點,可以先將研究所涉及的概念整理出來。從論題開始,第一級次的 概念有:注音符號、文化演現。接著內文,第二級次的概念,主要有:物質性、

精神性、拼音符號、聲調、文化。概念一與概念二設定清楚後,接著要建立命題 和演繹以確定所要論述的方向。注音符號有它的特殊性(命題一);注音符號與 拼音符號有所不同(命題二);注音符號中最重要的聲調有特殊作用(命題三);

注音符號帶有整體性的文化表現(命題四)。而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提高 語文教學的成效(演繹一);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演 繹二);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演繹三)。

茲將「概念設定」、「命題建立」、「命題演繹」的發展進程圖示如下:

(18)

圖 1-2-3 本研究的理論建構示意圖

至於研究方法,指的是處理問題的程序或方式;必須先把問題解決,目的才 能達成。本研究經由理論架構的鋪陳,依據研究內容,在本研究第二章文獻探討 中,將運用現象主義方法檢討相關的成果。現象主義方法,是指探討所經驗的語 文現象的方法。(周慶華,2004:94-95)它的現象觀是指「凡是一切出現者,一切顯 示於意識者,無論它的方式如何」。(趙雅博,1990:311)在本研究中,我將使用「現 象主義方法」中的「現象觀」,利用五官、心靈去感受現實社會中的事物,將他 人的著作、研究,就我所能經驗的部分加以整理、分析和批判。但是相關於此論 點的著作很多,我無法全部讀到,只能依自己的經驗、能力範圍,儘可能將資料

理 論 建 構

概 念 設 定

1.注音符號、文化演現(概念一)

2. 物質性、精神性、聲調、文化(概念二)

命 題 建 立

1.注音符號有它的特殊性(命題一)

2.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有所不同(命題二)

3.注音符號中最重要的聲調有特殊作用(命題三)

4.注音符號帶有整體性的文化表現(命題四)

命 題 演 繹

1. 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提高語文教學上的成效。

(演繹一)

2. 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促進文化交流的深化。

(演繹二)

3. 本研究的價值,可以運用在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

(演繹三)

(19)

蒐集完整後進行整理、分析和批判,以導出我所論述的東西。第三章注音符號的 物質特性及精神性義涵則運用語言學方法搭配詮釋學方法。語言學方法,是指探 討語言的語音、語義、語法的方法。(佛隆金﹝V. Fromkin﹞等,1999);詮釋學 方法,是指探討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內蘊的意義的方法。在本研 究中是要用它來開展注音符號的物質性:聲、韻、調、發音與拼音方法以及注音 符號的精神性義涵。第四章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比較,將運用比較語言學方法 (趙蓉暉編,2006:244-256),將注音在漢語發音的特殊性與異系統語言的語音、語 義、語法作比較。第五章注音符號中的聲調,聲調是我們漢語成素中的一大特點,

也是每個字音不可缺少的,它始終是漢語的必要成分,是自然存在語音中的,此 將採用文化學方法。所謂文化學方法,是指評估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 物所具有的文化特徵(價值)的方法。(周慶華,2004:120)現今世界所存文化,

大體可分為創造觀型文化(西方)、氣化觀型文化(中國)和緣起觀型文化(印 度)等三大系統,透過跨文化系統間的比較分析,對於注音符號的詮釋將會從表 面的語言文字深入至根底的文化析理,才能使讀者進一步從文化的角度進行觀 察,更有助於教學者或讀者的理解。

周慶華在《語用符號學》中,對於世間不同的文化系統,整理出如下的論述:

大體上,世界存在的創造觀型文化(西方)、氣化觀型文化(東方)和緣起觀型 文化(印度)等三大文化系統,都可以依文化本身的創發表現所能細分為「終極 信仰」、「觀念系統」、「規範系統」、「表現系統」和「行動系統」五個次系統。(周 慶華,2006:46)此五個次系統彼此的關係,可以圖示如下:

圖 1-2-4 文化五個次系統的關係圖(資料來源:周慶華,2007:184)

表現系統…………行動系統 終極信仰

觀念系統 規範系統

文化

(20)

而將此五個次系統置入三大文化系統,則又可以將其各自的特色條列,如下圖所示:

圖 1-2-5 三大文化及其次系統圖(周慶華,2006:47)

除了「文化學方法」外,注音符號中的聲調還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 方法。心理學方法,原是指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方法,但在這裡是特指研究語文 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內蘊的心理因素的方法。漢語的聲調在整體上有

「抑揚頓挫」的旋律感,可以「撼動人心」或有「情意深長」的韻味(周慶華,

表現系統:不棄文學藝術(以解脫/寫實為 主)但僅為筌蹄功能

行動系統:去治戒殺 文化

創造觀型文化

終極信仰:神/上帝

觀念系統:哲學(如形上學、認識論、邏輯 學、倫理學等)、科學(如基礎 學科、技術學科、應用學科等)

規範系統:以互不侵犯為原則

表現系統:以敘事/寫實為主,擴及新寫 實、語言遊戲、網路超鏈結等 行動系統:講究均權、制衡/役使萬物

氣化觀型文化

終極信仰:道(自然氣化過程)

觀念系統:道德形上學(重倫理/重自然)

規範系統:強調親疏遠近 表現系統:以抒情/寫實為主

行動系統:勞心勞力分職/諧和自然

緣起觀型文化

終極信仰:佛/涅槃(絕對寂靜境界)

觀念系統:緣起/性空觀

規範系統:自求解脫/慈悲救渡

(21)

2007:77),這就牽涉到審美的感知,需要藉助「美學方法」來論述。所謂美學 方法,是指評估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具有的美感成分(價值)的 方法。(周慶華,2004:132)第六章注音符號的整體文化表現是運用文化學方法。

漢語中的聲調不只在本系統位居語音結構的「神」的地位,它還可以明顯的區別 於異系統的語言而顯示出自我文化印記的獨特性。(周慶華,2007:75)最後,

在本研究的第七章,希望經由注音符號的理論建構,提高語文的教學成效,促進 文化交流的深化,以及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因此必須利用到「社會學方法」, 以期能發揮更廣的功效,供予更多學習者參考。而所謂社會學方法,原是指研究 社會現象的方法,但在這裡是特指研究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物所內蘊 的社會背景的方法。它可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解析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 的事物是如何的被社會現實所促成;一個是解析語文現象或以語文形式存在的事 物又是如何的反映了社會的事實。(周慶華,2004:87-94)

本研究依循上述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如同周慶華(2004)所說的,只要有它 能夠發揮的功能,相對的就會有其侷限處,也會出現局部重疊,無法完全顧及研 究對象的各種層面;因此只能儘量以各種方法混合搭配的方式,使本研究更趨完 善。

(2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根據前節所提及的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可以概括出本研究所能討論的範

圍為:注音符號的由來及其物質性和精神性義涵(第三章);注音在漢語發音上 的特殊性及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比較(第四章);注音符號中聲調的心理、社 會性、審美作用(第五章);注音符號的整體文化表現,包括注音符號/漢字的圖 像化思維、聲調的氣化觀/家族倫常制約、音聲高度文飾的綰結人情/諧和自然取 向等(第六章);最後是把研究成果運用在提高語文教學成效、促進文化交流的 深化、改善文化創新的體質(第七章)。其中第四章到第六章的聲調,必須經由 不同的文化觀點(創造觀型文化、氣化觀型文化)來進行論述,藉以比較出世界 現存不同文化系統間「系統別異」的問題。

以上統稱為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也就是把注音符號所體現的文化特徵視為 一個動態過程,仿如是在「表演呈現」或「演出現示」它的多方姿采一般。由於 它向來少被發掘(即使有也不夠全面),以致才有本研究的初為發凡,希望可以 喚醒大家重新來重視注音符號的存在。

至於本研究的限制,對注音符號的物質性:聲、韻、調值、發聲器官及拼讀 方法不會太過深入去探討,因為本研究所著重的是大家所難以意識的注音符號的 文化演現部分,有關注音符號的物質性只要足夠提供「解釋所需」就可以了。

此外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注音符號的文化內涵而盡力形塑一套認知注音符號 的新理論,所以對於注音符號實際的理解應用方面只會列舉ㄧ些,而無意再去作 一般性的「實證研究」或實質性的「推廣應用」。雖然如此,這些略去的課題,

一旦有必要展開深為討論,都可以俟諸異日再行處理。

因此,所謂的研究限制,在本研究來說就稍微有別於其他研究的研究限制。

其他研究的研究限制,是指研究者該顧及而未能顧及的層面;而本研究的研究限 制,是指我作為研究者刻意略過一些不關緊要的課題。由於它也是可以多談而先 行避開,所以姑且就視為是本研究的限制所在。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注音符號

在進行本研究的理論建構前,先來檢討我所能掌握的既有的相關研究成 果,以便凸顯本研究的獨特處。而本節所要探討的是注音符號,包含「語音」、「拼 注漢字的演變」及「注音符號的聲、韻、調」三個部分。而在釐清注音符號的相 關研究後,對於本章第二節注音符號的功能部分,才得以進行相關文獻的檢視。

語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也是一種符號,這種符號是以聲音為標記,每 種標記都包含一定的意義。說話的人用聲音來傳遞訊息,聽話的人也透過聲音接 受信息。這種聲音就是語音。(程祥徽、田小琳,1992:1)人類的語音,是利用 呼吸氣流使聲帶顫動,再加上聲道的共振作用所形成的。(張正男,2004:19)

只有人說話的聲音才是語音,它有別於風吹、鳥叫、蟲鳴、流水……所發出的聲 音,語音有一定的意義,有共同普遍規律,有一定的發展路線,更有它的性質。

(羅肇錦,1992:23)語言是人類表達及溝通其意念、情感及慾望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本身的形式是一個符號系統;而這些符號則是人在自主而有意識的情形 下由「發音器官」所發出聽覺上的訊號。(謝國平,1989:8~9)許多論者就將語 音的性質從物理、生理、社會三方面來說:

(一)語音的物理性:當物體振動,產生聲波,傳送到的耳朵裡,就成為人 所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可以得到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個要素:

1.音高,是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生體在一定的時間裡所發生顫動的次數(頻 率),顫動次數越多,聲音就越高;相反的,聲音就越低。它和發生體的長短、

厚薄、鬆緊有很密切的關係。音高在漢語中的聲調、語調有著密切的關係。聲調 具有辨義構義的功能,我們說陽平調的時候,音波振動次數由少到多,音調就上 揚;說去聲調的時候,音波振動次數由多到少,聲調就下降。(程祥徽、田小琳,

1992:18)所以「媽」「麻」「馬」「罵」各不相同,主要是音高的差異。又例如

「優等──油燈」、「同意──統一」、「慶幸──情形」……都是靠不同的聲調來 區別它的意意。所以音高也是聲調語言最重要的辨義因素。語調,則可以改變句 子的語氣,例如「我錯了」末字唸降調,語氣是敘說。末字高揚,語氣是疑問。

(24)

然則,聲調不只有辨義的作用,還有其更深的文化意涵未提及(詳見第五章)。 2.音強,是聲音的強弱或重輕,它是由振動幅度的大小來決定。語音的強弱 與說話人說話時用力的大小有關,用力大時,呼出的氣流壓迫各發音器官的力量 強,音波振幅大,聲音就強;反過來,幅度小,聲音則弱。(程祥徽、田小琳,

1992:19)此外,還有「響度」和「盈耳度」是跟強度並行的。「響度」是聽覺 器官感受各種聲音的敏銳度,音越強就越聽得見。元音比輔音響度大,濁音比清 音響度大,擦音比塞音響度大,鼻音比擦音響度大;在元音裡,低元音比高元音 響度大,展唇元音比圓唇元音響度大。(鍾露昇,1971:31~32)研究國音,聲音 的響度也不可忽視。

3.音長,是聲音的長短,決定於顫動時間延續的久暫,發某個音從開始到停 止的總時間,在音樂上是用拍子來決定。在語音學上,元音比輔音的音長較長,

塞音比非塞音短促。(羅肇錦,1992:25)音長有表達情態的作用,當憂鬱、悲 痛、失望、猶豫、冷淡的時候,話會說得慢,字音也會拉得長一些;興奮、快樂、

激動、暴怒、慌亂、緊張、急迫話則說得快一些,字也會縮短。

4.音色,也叫「音品」,是指聲音的個性和特色,決定聲波的形式。造成不 同形式的原因有:(1)發生體不同;(2)使物體發聲的方法不同;(3)共鳴器不 同。語音中音色的不同,是因為發音器官及發音方法不同所造成的。(羅肇錦,

1992:25)

由以上四個音素,可以讓我們清楚的辨別聲音、字詞義及情緒的不同。尤其 音高、音強、音長三者常常並不孤立出現,尤其音強與音長的關係更加緊密。重 讀音節往往唸得慢一些,長一些。

(二)語音的生理性:語音是從人體發音器官發出來的,跟語音有關的器官 可以分兩類:一類是呼吸器官,呼吸器官的主要部分是肺,由肺部活動產氣流經 過喉頸、聲帶和口腔、鼻腔各部的調節,而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一類是發音器 官,人類的發音體是聲帶,這是使氣流發出聲音的最重要器官。人類發聲的共鳴 器是口腔、鼻腔、喉管。其中口腔為最主要,有唇、舌、齒齦、牙、顎、小舌等。

(羅肇錦,1992:26)我們說話,利用肺裡呼出來的氣流,經過喉頭、口腔或鼻 腔的時候受到節制,發生種種變化,因此形成種種聲音。

(三)語音的社會性:自然的聲音沒有意義,如果語音也僅是聲音,而沒有

(25)

語詞意義配合,就不能把意思傳遞給對方,所以語音必須借語詞意義,才能完成 語言的功能。然而,語詞的意義是社會所賦予的,是依社會約定俗成所構成的。

因此,我們分析語音不能不顧及這個社會的習慣和這個民族的特徵。(羅肇錦,

1992:28)語音經過社會的約定俗成後,才能成為共同溝通工具。語音系統也隨 著社會系統的不斷擴大而更漸精密,透過語言,社會進行思維溝通,傳遞文化。

語言和許多生理、心理現象緊密聯繫著。文字是從語音中發展出來的,文字 和語音總是有一種固定關係,只是這種關係的遠近不同,距離不同而已。在各種 文字中離語音最遠的要算漢字了。(王士元、彭剛,2007:123、153~154)

「漢語」是漢藏語系中的一部分,漢語在中國語言的版圖上所佔的區域最 廣;「國語」,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當地各種不同族群的方言與土語,為了對內達 成教育上的統一目標,對外代表一個國家的語言,必須由政策上規定出共同使用 的語言,此種代表國家的語言就稱為該國的國語;「華語」,是指對外代表中華民 族的標準語的名稱,以利於外國人學習語言所遵循的語音、語法、語詞、語用、

語義等的語言內容而言;「普通話」就是普通人大家都聽得懂,說得清楚,彼此 可以溝通交際的普通使用的語言。「漢語」、「國語」、「華語」、「普通話」四種名 稱,都是代表中國語言,加上文字上的意義,廣泛的說都是代表「中文」,只是 使用的場合、地點、立場不同而有所區別。(葉德明,2006:11~12)

中國文字從古至今都是方塊字,屬於意符文字。表意的功能較強,雖然「形 聲文字」有部分具有發音的「音符」,致使漢字具有表音的性格;但既成的字,

它的發音會隨時代而變,使語音發生了變化。到了漢代已經不容易從文字形體中 得標音的實用了。所以需要注音,從漢朝到現在,人們用各種方法來給漢字注音,

以便唸出正確的音。

漢代的注音符號有(萬獻初,2008;竺家寧,1989;陸依言編,1930): (一)譬若法:以某字音為主,再加上發音的說明,當作一個字的注音。

(二)讀若法:用一個讀音相彷彿的字,去說明某字的音。讀若的音很難準 確,尤其是聲調的準確度往往難定,所注只是彷彿的音,不大可靠。

(三)直音法:是以一個字來表明另一個字的讀音,其兩個字的音必須完 全相同。直音法比譬若法、讀若法高明多了。但是遇到同音字少的就無法注出。

(四)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來拼一個漢字的音。反切的原則是反切上字決

(26)

定聲母,也稱為「紐」;反切下字決定韻母和聲調,也稱為「韻」。反切的最大價 值,在幫助我們探討古音系統及其演化痕跡。但每個時代的音不一樣,每個時代 的人都用他們自己時代的音造反切,時代變了,這個反切就不準了。不管怎樣改 良,反切總有其侷限性,用漢字作注音符號,它只能是音素的代用符號,終究不 是純粹的音素符號。

(五)漢語拼音,用拉丁字母拼音。中共於文革時期所創,根據北京話為基 礎,採用16 個羅馬字母來拼音,所製定的符號。可以用在注「普通話」及一般 漢字。但中國文字是單音節為主,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與拉丁字母的語音結構基 本是不同的;中國同音字特別多,但音同字不同,才不致混淆不清。單純拉丁化 拼音文字要解決這個問題是無能為力的。

(六)注音符號:注音符號是採簡體漢字製成的,例如「ㄘ」就是「七」字。

民國以後,為了促進溝通,選定北京地區的語言為國語,它是由北方官話發 展出來的一種全民的語言。是十億中國人共同鎔鑄出來的,或多或少帶有各地方 的特色,所以它是超乎方言之上的共同語;並設計了注音符號,來幫助國音的統 一。注音符號是一種特定的符號,可以拼注標準國語的語音,是一種表示語音、

字音的工具。僅僅簡單的數十個符號加上四個聲調就可拼注所有的漢字。

注音符號是學習漢語的基礎,是認識漢字的橋樑。透過這套注音符號,就標 註出每一個漢字的發音,讓我們能正確的唸出它的音,以便達到傳達思想和溝通 情感的目的。

研究漢語,在分析漢語語音時,大都使用「聲母」、「韻母」、「聲調」這類的 術語來說明它,而不用「輔音」、「元音」這樣的名稱。原因是「聲母」在漢語裡,

以出現在每一個字的字頭為主,「韻母」則指字頭以外的部分。(羅肇錦,1992)

「輔音」在英文裡可以放在字首,也可以放在字中,更可以放在字尾,但不可以 當作「聲母」,這時就必須用「輔音」來代表比較合適。用漢語21 個聲母和 18 個韻母拼音,可以產生大約422 個音節,再乘以四聲可以得到 1,688 個音節。但 約有407 個音節在漢語中是沒有意思的;在語言中可以表情達意的音節只有 1,281 個。(葉德明,2006:16)

聲是指漢語語音前部有辨義作用的輔音。(張正男,2004:29)音節開頭的 是輔音叫聲母。聲母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位於音首;二是輔音。(程祥徽、田小

(27)

琳,1992:43)聲母也叫作前音,氣流從肺部裡出來,一開始就碰到某兩部分發 音器官的阻擋,那阻擋造成的聲音,跟意義的分辨有關係,我們叫它聲母。(鍾 露昇,1971:39)聲音是阻擋氣流的作用,也就是肺臟裡呼出來的氣,經過喉頭 和口腔時,受到發音器官某些部位的阻礙,所造成的聲音。(羅秋昭,2006:55)

聲符,凡是氣息從氣管裡出來,經過聲門,不顫動聲帶,受發音機關某部分的阻 厄而成的音,叫做聲。表示聲的符號叫做聲母,也叫聲符。聲符一共有24 個,

聲符中万π 丌广 3 個,在標準國音中不常應用,所以也可以說聲符只有 21 個。

聲符可以分雙唇聲、唇齒聲、舌尖聲、舌根聲、舌前聲、翹舌聲、舌齒聲七類。

(陸依言編,1930:15)輔音又叫子音,是由肺裡呼出來的氣流,在發音的通道 中,受到某兩部分的阻礙所造成的聲音。發音時聲帶不顫動,發出來的輔音是噪 音。例如ㄅ、ㄆ、ㄈ、ㄊ、ㄏ等。發音時聲帶顫動,發出來的輔音是樂音和噪音 的混合音。例如ㄇ、ㄋ、ㄌ、ㄖ等。「輔音」是語音學上通用的名稱,在分析漢 語時,習慣用「聲母」。所謂的「聲母」是根據輔音在音節中所出現的地位而說 的。聲母也叫「前音」。是一個音節開頭的輔音。(吳金娥等,2003:81)如圖所 示:

表 2-1-1 國語聲母表(資料來源:羅肇錦,1992:42)

實用順序 1 2 7 3 6 5 4

上阻 上唇 上齒 齒背 上齒顎 前硬顎 軟顎

發音部位

發音方法 下阻 下唇 舌尖 舌尖後 舌面前 舌面後

狀態 聲帶 簡稱

氣流 雙唇 唇齒 舌尖前 舌尖 舌尖後 舌面 舌跟

不送氣 ㄅ ㄉ ㄍ

塞 清

送氣 ㄆ ㄊ ㄎ

不送氣 ㄗ ㄓ ㄐ

塞擦 清

送氣 ㄘ ㄔ ㄑ

鼻聲 濁 ㄇ ㄋ (广) (π)

邊音 濁 ㄌ

清 ㄈ ㄙ ㄕ ㄒ ㄏ

擦 濁 (万) ㄖ

韻是指漢語語音後部的元音及其後所附的輔音。代表韻的注音字母是韻母,

(28)

在注音符號裡叫韻符。(張正男,2004:40)韻符又稱韻母,是指聲母後面的所 有音,包括單元音、複元音、輔音。(羅肇錦,1992:77)音節中除聲母以外的 部分稱作韻母(程祥徽、田小琳,1992:49);用來標韻的字母,在語音學上稱 它為元音。(吳金娥等,2003:29)韻母發音時,氣流從喉頭出來,使聲帶顫動 發出聲音,不受鼻腔的共鳴,不受任何阻礙,只受唇舌調節而形成的音,叫做韻。

韻母又稱元音,代表韻的符號,叫作「韻符」。(羅秋昭,2006:53)韻母也叫後 音,一個音節去調聲母,剩下的部分(調子高低升降不包括在內)就是韻母。漢 語韻母共有 16 個,另外還有 1 個空韻。(鍾露昇,1971:68)除了沿襲聲韻學傳 統反切的說法而來,稱為後音,能單獨發音,由聲帶顫動發出來的聲音,所以韻 母都是濁音,可以引起口腔的共鳴,氣流出入不受任何器官的阻礙或摩擦而出聲 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2002:149)一般韻母由韻頭、

韻腹、韻尾三個部分組成。韻頭(介音),ㄧ、ㄨ、ㄩ;韻腹,就是主要元音;

韻尾,在主要元音後面的輔音或元音。

依韻母的內部成分的特點來分,有:介音、四呼、結合韻、韻尾。如圖所示:

表 2-1-2 國語韻母表(資料來源:羅肇錦,1992:78)

複 韻 母 聲隨韻母

韻母

呼別 收ㄧ 收ㄨ 收ㄋ 收π

捲舌 韻母

開口呼 帀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結 合 韻 母 齊齒呼 ㄧ ㄧ

ㄚ ㄧ

ㄛ ㄧ ㄝ ㄧ

ㄞ ㄧ ㄠ ㄧ

ㄡ ㄧ ㄢ ㄧ

ㄣ ㄧ ㄤ ㄧ

合口呼 ㄨ ㄨ ㄚ ㄨ

ㄛ ㄨ ㄞ ㄨ

ㄟ ㄨ ㄢ ㄨ

ㄣ ㄨ ㄤ ㄨ

撮口呼 ㄩ ㄩ

ㄝ ㄩ

ㄢ ㄩ

ㄣ ㄩ ㄥ

依韻母的性質來分,有:單韻母、複韻母、聲隨韻母、捲舌韻母。當中單韻母,

是指由單獨所構成的韻母。共有8 個:

(一)舌面元音:ㄚ[a]、ㄛ[Ω]、ㄜ[γ]、ㄝ[e]、ㄧ[i]、ㄨ[u]、ㄩ

[y]。

(二)舌尖元音:空韻[ï]。

(29)

複韻母:是指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合而成的韻母。包括:

ㄞ[ai]、ㄟ[ei]、ㄠ[au]、ㄡ[ou]。

下面四個複韻母,都是三合元音,因為它們都是三個元音所組成的:

聲隨韻母:是指元音後面帶有輔音韻尾的韻母。這一類的韻母,都是在主要 元音後面附隨著聲母,所以叫「聲隨韻」。如:

(一)鼻聲隨韻:ㄢ[an]、ㄣ[en]、ㄤ[anŋ]、ㄥ[enŋ]。又可分為:

舌尖:

舌根:

(二)塞聲隨韻:塞聲韻尾國語裡沒有。

捲舌韻母,是指由元音及附隨的捲舌輔音所組成的韻母,這個韻母是由輔音 化成元音,所以又叫「聲化韻母」。如ㄦ[er]。

依韻母的內部成分的特點來分,有:

介音:從前面韻母表中,結合韻母的韻頭分布,可分三類,就是ㄧ、ㄨ、ㄩ。

這三個韻頭,可以前面與聲母相連,也可以後面與韻母相連,來完成拼音。它可 作為聲母與主要元音之間的媒介音,所以叫做「介音」。ㄧ、ㄨ、ㄩ當韻頭時,

前面沒有聲母,本身具有聲母的功能,把它們當半元音看待,這種具有元音又具 有輔音功能的音,叫做「介音」。

四呼: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開口呼:凡字音裡沒有韻頭(介 音),或主要元音不是ㄧ、ㄨ、ㄩ的,都叫「開口呼」。齊齒呼:凡字音裡的韻頭 或主要元音是[i]ㄧ的,都叫「齊齒呼」。合口呼:凡字音裡的韻頭或主要元音 是[u]ㄨ的,都叫「合口呼」。撮口呼:凡字音裡的韻頭或主要元音是[y]ㄩ 的,都叫「撮口呼」。「呼」是由韻頭(介音)和主要元音來決定的,與韻尾、聲 母沒有關係。

ㄧㄚ ㄧ ㄛ ㄧ

ㄝ ㄨ ㄚ ㄨ

ㄛ ㄩ ㄝ

ㄧㄠ ㄧ ㄡ ㄨ

ㄞ ㄨ ㄟ

ㄢ ㄧㄢ ㄨ ㄢ ㄩ

ㄢ ㄣ ㄧ ㄣ ㄨ

ㄣ ㄩ ㄣ

ㄤ ㄧㄤ ㄨ

ㄤ ㄥ ㄧ ㄥ ㄨ

ㄥ ㄩ ㄥ

(30)

結合韻:國語韻母除了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

ㄦ、ㄧ、ㄨ、ㄩ、帀17 個外,還有 22 個韻都是和ㄧ、ㄨ、ㄩ 3 個介音結合而成 的複合元音。可分四類:開口呼韻母、齊齒呼韻母、合口呼韻母、撮口呼韻母。

開口呼韻母:沒有韻頭(介音),而韻腹又不是ㄧ、ㄨ、ㄩ的韻母。齊齒呼韻母:

韻頭或韻腹是[i]ㄧ的韻母。合口呼韻母:韻頭或韻腹是[u]ㄨ的韻母。撮口 呼韻母:韻頭或韻腹是[y]ㄩ的韻母。

韻尾:韻尾是韻母中在主要元音後的音素。如「寶」這個字,音[bau],韻 母的主要元音是[a],那麼在[a]後的[u]就是韻尾了。韻尾大致可分四類:

開尾韻母:韻母的最後一個音素是主要元音,也是沒有韻尾的韻母,稱為開尾 韻。如:

元音尾韻母:韻母中在主要元音後跟著一個元音的韻母。只有[i][u]兩種。

鼻音尾韻母:韻母中在主要元音後有鼻音韻尾的,漢語中有[-m][-n][- ŋ],

現代國語只有[-n][- ŋ]。如:

塞音尾韻母:韻母中在主要元音後跟著一個塞音韻尾的叫塞音尾韻母。現代 國語都消失了。(羅肇錦,1992:78~83)空韻[ï],漢語中,有些音節只有聲

母,沒有韻母,稱為零韻母音節,而這類韻母自然是空韻,也稱為零韻母。(林 金錫、舒兆民,2008:40)

漢語裡除了有聲母、韻母兩個部分外,還有一個貫穿整個字音的高低升降,

它就是聲調,也叫字調。漢語的一個音節基本上就是一個漢字。聲調跟著音長、

音強都有些關係,但它的性質主要決定於高低,是由於發聲時聲帶的鬆緊。(羅 肇錦,1992:88)世界上聲調語言雖然很多,但是像漢語這樣每個音節都有固定 聲調,不但有高低的區分,還有升降曲折的差別,卻是不多的,可以說這是我們 特有的豐富的語言材料。(王士元、彭剛,2007:138)說漢語時,倘若聲調不對,

意思就有出入,差別很大。漢語語音的每個音節裡一定有韻母和聲調,這是漢語 語音音節的基本要素,而聲調是構成漢字音節不可缺少的語音要素。(葉德明,

2006:53)國音的聲調,是指字音或語音中聲音高低升降的曲線類別。對於漢語 ㄋㄚ ㄊ

ㄨ ㄔ

ㄍ ㄨ ㄚ

ㄕ ㄣ ㄉ

(31)

而言,聲調是重要的辨義條件。(張正男,2004:54)

隋唐以來的中古音韻書,都將語言根據不同的讀法分成平、上、去、入;作 詩詞時,又簡化為平聲和仄聲。仄聲包括上、去、入。唐釋處忠在《元和韻譜》

中說: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輕而遠,入聲直而促,較形象的描述了四 聲在聽感上的發音狀態。明釋真空在其〈玉鑰匙歌〉中說:平聲平道莫低昂,上 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也是從感覺上描寫聲調狀態。

民國初年,也有一個傳習字母歌:陰平聲浪直而平,陽平聲浪高而揚,上聲聲浪 彎而曲,去聲聲浪遠而墜,入聲聲浪短而促。平仄是基於詩詞格律的需要從音高 升降變化的角度對漢語聲調的再分類:平聲字音平直,不升不降不急促指中古的 平聲。仄聲,字音不平,或升或降或短促,指中古上、去、入。平聲與仄聲形成 鮮明的對照與反差。(那宗訓,1959:32~33)這樣字音聲調平仄交錯的高低變化,

就能夠讓詩句產生抑揚頓挫的韻律美感,使詩詞的節奏更加活潑。而現今受西方 文化的影響,歌詞中缺少了抑揚頓挫的韻律美感。

現在的漢語沒有入聲,古代的平聲在元代已分為陰平和陽平,而入聲則分化 至其他各調。聲調包含:「調值」、「調類」、「調型」、「調域」。調值,華語聲調表 現出來的高、低、長、短,音高的頻率代表聲調的高低度(實際相對的高低), 時間的長短代表聲調的長度。趙元任的「五度制調值標記法」:55:起頭高,完 的時候也高; 35 :起點中,到後來就升到最高; 214:半低起頭,低到最低,

再上來,不完全到頂高; 51 起頭最高,到後來就降到最低。(趙元任,1987:

60)如圖所示:

5 4 3 2 1

第一聲 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調值: 5 5 3 5 2 1 4 5 1

圖 2-1-1 五度標調法(資料來源:羅秋昭,2006:57)

(32)

調類,指聲調的分類,它是繼承古漢語的聲調系統而來的,有平、上、去、

入四個調類。而調型,則是指聲調進行的高度,或變或不變,或聲或降,如ˊ、

ˇ、ˋ。(張正男,2004:56)調域,乃指聲調的高低與長短的寬窄,主要決定 在基音的頻率,從聲調的最低音到最高音是基頻變化的範圍。在「五度制調值標 記法」中可以看出它的音高與長短的音域,在此音域內的我們稱它為調域。(葉 德明,2006:57)如圖所示:

表 2-1-3 華語聲調名稱(資料來源:葉德明,2006:59)

項 目 說 明

四聲名稱 第一聲 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調類名稱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四聲調值 55: 35: 214: 51:

調形符號 ᄀ

聲調符號 (-) ˊ ˇ ˋ

四聲音長 次短 次長 最長 最短

漢語聲調在調類、調值和頻譜等物質性的特徵上,論者都能有效的舉實析 理;但對漢語聲調更有著挈情的社會作用和特殊的氣化觀型文化背景,可據為區 別於它文化傳統中的語言,卻未能一倂深透,以致有關漢語聲調的「獨特性」就 無法進一步的予以彰顯。(周慶華,2008:7)

上述大部分都著重在講述注音符號的物質性,只有少部分對注音符號的心理 及審美功能略有所論述,但都缺乏文化功能的闡發,也就是沒有以文化的視角來 詮釋。而這正是本研究所要補強和致力闡述的地方。

(33)

第二節 注音符號的功能

說話的語音,是由喉頭原音在「聲道」受共振然後形成的。其共振作用會使 喉頭原音產生不同的共振音色,因此使得人類的聲音有許多變化;再加上聲帶鬆 緊所造成的高低音改變,更使得人類足以創造豐富的聲音藝術了。我們平常說的 話,除非有錄音機錄下來,要不然說過了也就沒有痕跡了。有了音標,便能打破 這些限制,用有形的符號,把語音保存下來。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唯一僅存依然保留「圖畫文字」特性的文字。(林惠勝,

1990)認識一個字,並不像常人想像那麼簡單,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字形要寫 得沒有錯誤;字音要唸得準確;字義要懂得意義。(賴慶雄,1990:75)象形文 字雖然不多,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我們會發現在上古時代的字形與現代的字形 之間已經有很明顯的差異;不過我們也看得出,這種差別只是書寫技術上的不同 而已,原則上這些象形字的構造歷代以來還保持著,完全沒有改變。(高本漢,

1978:12)注音符號大部分取自古文篆籀徑省之形,其中有 16 個是中國古代的 簡筆漢字,與國字有密切的關聯。(胡建雄,1987:6)例如ㄅ是包的本字、ㄆ是 持棍小擊、ㄊ是凸出、ㄩ是像張口狀……有它的形,也有它的音。從字源去了解 字的形、音、義,注音符號在形體上是有中國文字學的根據的,讓學習者因而認 識中國字的字形構造及寫法,幫助他們認字、寫字,是學習中國字入門的最佳途 徑。因此,注音符號可以幫助學習者認識漢字和寫漢字。

漢字的音節一般有聲母、韻母、聲調三個構成要素;韻母內部又分韻頭、韻 腹、韻尾。因此,有些音節具有聲母、韻頭、韻腹、韻尾、聲調五個部分,也有 些音節只有兩個、三個或四個部分。注音符號加上聲調就可以拼注所有的漢字。

漢字的音節最多四音素;每個音節都有元音,少則一個,多則三個。有的音節沒 有輔音;每個音節都有聲調。(羅肇錦,1992:103~104)

大多數西方國家的人民,他們所以感覺懂得一些中國語,是有用而愉快的,

實在有不少原因:世界上以中國語為母語的人佔了很大的比數;中國土地廣大而 且是貿易最重要的場所;中國語言的天地引起他們的興趣。(高本漢,1978:12)

有句俗語:「習得的語言愈多,精神的領域就愈廣。」因為多通一種語言,就能 多了解一種語言區域內所包括的文學、思想、藝術……等等。

(34)

語言是表現思想最有力的工具,我們期望從語言中,即便是極簡單 地,認識並了解一點中國人的心境。例子北平話,也就是官話的句子:

「趙縣城外有一家兩口人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婆跟他兒他家很窮常沒 有飯吃天天打柴賣錢得一點米肉度命」

從句子可以看出中國語言中最重要的特性。中國的語言是單音節的,

也就是每一個單詞只包含一個音節;同時它是孤立的,也就是說一個詞都 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形式,絕不會因為它和句中別的字的關係而改變。中國 語裡的虛字不是非用不可,不用它們,句子也一樣清楚明白。從語音的觀 點來看,中國話沒有複輔音。上面所舉的例子,所有的字,不是以元音收 尾,就是以 n,ng,r 收尾。雖然中國語語音不多,由於每一個字都有它的 聲調,而聲調對於一個語詞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輔音、元音的關係。把這種 語音不夠多的缺陷彌補了。(高本漢,1978:10)

中國文字同音異字特別多,同音詞在積極作用方面,人們固然可以運用它的 異義特性,倘能運用得當,可以造成文學趣味,也能使思想感情表達得生動具體、

含蓄深刻,達到一語雙關的目的。(賴慶雄,1990:23~24)如有一首歌謠:「雨 裡蜘蛛還結網,想晴(情)唯有暗中絲(思)。」當然,同音也有誤解的可能。

漢字「一字多音」,源自漢語同一音節的「聲調」變化。漢語一個音節可以 有多種聲調變化,表不同的意義,但文字製作卻只設計一個形體。如此一來,一 個漢字可以表不同的意義,文字製作的數量又可簡省,這是漢語的一個重要特 質。(盧國屏,2008:25)

漢語的每一個音節都分成聲母和韻母兩大結構,於是聲母相同的音節相銜接 的詞稱為「雙聲詞」、韻母相同的音節相銜接的詞稱為「疊韻詞」,它不是為了文 學而產生,通常在一般生活語言中就已經有很大數量。因為聲母相同或韻母相 同,所以在發音上具有連貫性、順暢性,發音也容易些;同時也有意義上相通或 貫連,這就是漢語「聲義同源」、「同聲多同義」的特質。它普遍出現在生活語言 中,它是一種語音與語義的自然結合;後來文學家刻意用於作品中。(盧國屏,

2008:30)

(35)

舌尖後,中元音ㄦ,是一個很特別的音,既不與別的韻母結合,也不與別的 聲母拼合,獨立成為捲舌韻。例如而、兒、爾、耳、二。把ㄦ附「兒尾」,產生

「兒化」現象的,稱「兒化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

2002:287、胡建雄,1987:27、234)

捲舌韻ㄦ,單用注音的,只有「兒、耳、二、而」等十多個字;可是把ㄦ作 詞尾用的卻很多。這類作詞尾的ㄦ化韻,「ㄦ」韻都跟前邊的字連接成一個音節,

使韻尾變成捲舌音,所以叫作「ㄦ化韻」。通常以自然口語為多。(鍾露昇,1971:

223)「兒」在詞尾,因為「兒化」而成為比詞彙上更高一層的音位。ㄦ化韻不但 可以使得音節響亮,而且語音顯得自然活潑,在語言中具有辨義作用。由於「兒」

詞尾「兒化」時,與前一音節合併成為國語裡唯一不成音節的語位。成為國語中 四個韻尾外的另一個韻尾。使得前音節產生變音現象,而成了附帶捲舌的「ㄦ化 韻」。把「而、兒、耳、二」等字列為「捲舌韻」,將附「兒尾」產生「ㄦ化」現 象的,稱「ㄦ話韻」。(胡建雄,1987:27)「兒」韻可以跟其他韻母結合起來,

使韻母發生變化成為捲舌韻母,叫作「兒化」韻。(羅肇錦,1992)一個音節與 兒音節合成一個音節的現象,稱作兒化現象。音節經過兒化,就會獲得捲舌的性 質;ㄦ在兒化音節不獨立成聲,只作音節的韻尾,用「ㄦ,[r]」來表示。(程祥 徽、田小琳,1992:86)兒化韻使得國音韻尾產生變化,使得許多不同音不同韻 的音節或單字,經過ㄦ化後變成了同音同韻的音節。例如「玩意兒」、「樹葉兒」、

「手印ㄦ」,「意」、「葉」、「印」三個不同音不同韻的字,ㄦ化後都讀成了「ㄧㄜ ˋㄦ」,成了可以押韻的同韻字。(胡建雄,1987:141)ㄦ化韻的作用,在聲韻 上形成了獨有的基本腔調,有的在歌諺中作韻腳,使不同韻的句子得到和諧。「兒」

詞尾,在國語語法和文學上的功能有:變義的功用;構詞的功用;嬌小可愛的功 用;使音節響亮的作用;壓韻的功用。(胡建雄,1987:71~72)「ㄦ」可跟其他 韻母結合起來,變更原來韻母的音色,成為一種捲舌韻母,叫作「ㄦ化韻」。「ㄦ 化韻」裡的「ㄦ」並非單獨音節,而是在音節末尾附加捲舌動作而產生韻變。「ㄦ 化韻」有下列幾種作用:確定詞性;區別意義;表達親切情感;形容細小東西;

增強口語色彩。(林金錫、舒兆民,2008:47)

國語的聲調有四個,分作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舊入聲字分入陰平、陽 平、上聲、去聲四聲中。但是入聲讀法還是應該兼存,因為諷誦前代的韻文,講

(36)

究平仄分明(平──平聲,仄──上、去、入聲),否則音律失諧,美感消減。(胡 建雄,1987:9)一般人聽到平仄,都直接以為是源自中國古典詩歌的格律,以 為平仄是一種古老的文化,事實上從唐代起的新體詩歌,因為使用固定格律創 作,所以比較容易為一般人所見所知;但是平仄的運用,其實在我們的周遭語言 環境中無所不在,它不是源於文學,而是漢語每個音節中固有的聲調。平仄其實 是漢語四種聲調的再歸類,漢語每一個音節都有聲調的差異,在古漢語裡是「平、

上、去、入」;現代漢語裡我們分為「一、二、三、四」,這些都只是代號。一般 不知道語音聲調的實際狀況,也就不容易從代號知道平仄。以下說明,就可以知 道平仄的語音意義:

表 2-2-1 漢語聲調表(資料來源:盧國屏,2008:31)

平仄 古漢語聲調 現代漢語聲調 聲調形式 現代漢語例字 一 音高形式沒有變化,且可以持續。 東、西、高、低 平 平

二 音高形式是持續上升的。 陽、房、時、梅 上 三 音高形式是先降後升,可以持續上

升。 水、火、勇、敢

去 四 音高形式是持續下降。 氣、勢、魄、力 仄

入 改讀其他四

個聲調 短促而無法持續。

此聲調類型,在 現代漢語裡消 失,但保存在各 方言中。

「平聲」是一種平緩或平緩上升的調型;「仄聲」是一種下降或及短促的調 型。於是二者有了音質上的明顯對比,在發音與聽覺上,可以呈現高低差異,抑 揚頓挫的效果,使得漢語的形式非常活潑且不單調。(盧國屏,2008:31~32)

成語,是語言重要的材料。成語的結構有「定型化」、「格式化」、「普遍化」

的傾向。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學過的成語不容易忘記,這是因為成語有獨特的 語言結構特點。它大都是由四音節組成的,音節與音節之間又形成了極和諧的關 係。成語裡還有一種獨特的形式,有些成語包含疊字詞或音節重複的成分,例如

「轟轟烈烈」、「歷歷在目」、「自暴自棄」、「得過且過」;上下兩截形成雙聲關係 的「琳瑯滿目」;疊韻關係的「孤苦伶仃」;上下四字「平仄平仄」直連,「風起

(37)

雲湧」;上下四字「仄平仄平」相連的「聚精會神」;「平平仄仄」相連的「標新 立異」;「仄仄平平」相連的「並駕齊驅」,以上種種表現了成語既整齊勻稱又錯 綜變化的語言特色。(賴慶雄,1990:234~236)

國語裡的輕重音是音量、音高和音長的相對變化。國語的重音是說話時遇到 了容易混淆或特別要緊的字詞,必須特別加強其字音,使人聽得明確或者特別注 意的。跟重音相反,輕聲是語音變輕,也就是比較微弱、字調的高低幅度縮小,

音長也縮短,其所呈現的語意,也跟重音相反,是不重要的字眼,甚至是需字類 的詞尾、助詞。輕聲的功用是調整語句中字詞的輕重以適合生理需要、省時省力 以提高信號效率,變化輕重增加語音的美感。(張正男,2004:64~70)在語句 方面,不能光從句型的表面結構來看,說話時的語氣、語調、輕重音不同時,語 義就會有很大的變化。例如「你為什麼來晚了?」這樣一句單純的問話,使用的 語氣不一樣,它可能代表疑問、關懷、責罵、抱怨四種不同的意義。心裡的重音 是為了「表情」。又如「我愛你」,就有很多不同的意義。三個詞就有三個重音,

再加上語氣、語調的變化,在不同的情境,代表不同的意義。國語的聲調與語調 的關係,語調就是抑揚頓挫的腔調。趙元任說:「語調跟字調可以並存,他們二 者的關係是個代數和。就是正加正越正,負加負越負,正負相消,看哪一個多一 點就往哪一邊。」(趙元任:1987:88)語調高,緊張、激昂用;語調低,悲傷、

失望;基本調,語氣平緩、情感平靜時用。(胡建雄,1987:220~225)

輕聲,是由原來的調形消失音長縮短而來的。輕聲通常在重音的後頭出現,

有時候連詞,兩個音節都輕讀。(鍾露昇,1971:120~121)國語裡有些字或詞 語連讀時,失去了原來的調值,變得輕、弱、短而含糊。這類字調叫作輕聲。輕 聲是國語裡特殊的變調,變調雖也有辨義作用,但不是主要的,所以它不算是一 個獨立的調類。國語只有四個調類,它們在單字裡有一定的長度,而且可以按照 一定的高低升降讀出來;而輕聲不能單獨存在,必須隨著前面的字調不同而改變 高低。輕聲輕重徐疾,配合自然,久而久之所形成的,因此必定優美而好聽。(吳 金娥等,2003:154~156)在國語中,每一個音節都有它的聲調,可是在一個詞 或一個句子裡,許多音節會改變原有聲調,變成較輕、較短的聲調,這就是輕聲。

(羅肇錦,1992:134)輕音不是漢語一切方言都具備的,只有北京話和北方某 些地區有輕音。輕音不屬於聲調的範疇,所以我們叫它「輕音」,不叫它「輕聲」。

(38)

聲調主要是音高的關係,輕音主要是音強的關係。輕音對元音的音色發生很大的 影響,它能使元音模糊化。輕音是語法現象,同時是詞彙現象。它和元音的關係 較深,和聲調關係較淺。(王力,2009:232~233)

上述論者儘管對注音符號的「表徵」多有揭發,但大部分都僅著重在注音符 號的物質性功能及審美的功能,以及有少部分針對注音符號的心理略有論述,但 都沒有以文化的視角來詮釋;以致何以漢語裡有這種注音符號,也就「莫知其詳」

且無法有效區別於拼音系統。而這也正是本研究要另闢途徑以「補其缺漏」的原 因所在。換句話說,正因為一般論者都不知道注音符號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才 激起本研究要在這個區塊有所貢獻。

數據

圖 1-2-3 本研究的理論建構示意圖  至於研究方法,指的是處理問題的程序或方式;必須先把問題解決,目的才 能達成。本研究經由理論架構的鋪陳,依據研究內容,在本研究第二章文獻探討 中,將運用現象主義方法檢討相關的成果。現象主義方法,是指探討所經驗的語 文現象的方法。(周慶華,2004:94-95)它的現象觀是指「凡是一切出現者,一切顯 示於意識者,無論它的方式如何」 。(趙雅博,1990:311)在本研究中,我將使用「現 象主義方法」中的「現象觀」 ,利用五官、心靈去感受現實社會中的事物,將他 人的著作、
圖 5-3-1 聲調的審美作用位置圖  這是說聲調的挈情作用,可以轉為作「溫慰人心」或「激盪人心」的審美訴 求,而使得聲調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本來在口說時,注意聲調變化已經可以「打 動人心」 ,現在進入詩詞歌賦裡更加講究聲調的調節,這無異要讓漢語的社會義 涵卯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味。它一樣是為挈情的,只不過這種挈情得接受者 提升審美能力來感應。  至於 5-3-1 中所缺的終極信仰和觀念系統內涵,將於第六章中填列,以見整 體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情況。換句話說,漢語因為有挈情需求,才發展出聲調來; 而聲調所領音
圖 6-1-1 注音符號的文化實演圖  後面三節,就要以「強化說明」的方式,來總述相關層面的文化演現要義, 包括「注音符號/漢字的圖像化思維」、「聲調的氣化觀/家族倫常的制約」和「音 聲高度文飾的綰結人情/諧和自然取向」等。 文化 終極信仰   觀念系統  規範系統   表現系統……………行動系統  聲調/心理作用 氣化觀型文化  社會作用 審美作用 氣化觀型文化    社會作用 道 道 文化作用 文化作用
圖 6-2-1 中西方語文根源差異圖(資料來源:周慶華,2011a:195)  自力神聖的,相應氣化觀而造帶圖像性如氣流布的文字,一切就由它來展開 生成典章制度、學術、文學和日常語用等自我富華的旅程。而它所搭配的聲調變 化和引伸/假借等衍繹現象,則又是直屬曲折,儼然是一個不斷煥發力量的生命 體。 (周慶華,2011a:194~195)  所以要先揭發既有的漢語研究都還搆不上「文化」的制高點,並不表示沒有 人已經注意到這個區塊,而是說他們所帶出的文化觀點也是空泛無效的。首先, 有關他們的文化限定就顯不出什麼「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umber of laser modes depends on how the cavity modes intersect the optical gain curve.. In this case we are looking at modes within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We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that unlike the pure potential case considered in [RW19], he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bulk decay of ˜u, we also need the boundary decay of ∇u due to

In a nonparametric setting, we discuss identifiability of the conditional and un- conditional survival and hazard functions when the survival times are subject to dependent

In Case 1, we first deflate the zero eigenvalues to infinity and then apply the JD method to the deflated system to locate a small group of positive eigenvalues (15-20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We further want to be able to embed our KK GUTs in string theory, as higher dimensional gauge theories are highly non-renormalisable.. This works beautifully in the heterotic

• Table 25.4 shows the usual symbols used in circuit diagrams... Resistors are color-coded for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