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的界定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110-120)

第五章 注音符號中聲調的作用

第一節 文化的界定

「文化」這個名詞(culture),相對漢語來說,它是外來語,來自動字(culere), 是西賽羅(Cicero)開始使用,有耕耘、栽培、修理農作物的意思。泰勒(E.B.Tylor)

重新為文化下定義,說文化是一種複雜叢結的全體;這種複雜叢結的全體,包括 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任何其他人所獲得的才能和習慣。(殷 海光,1979:31)依文化學者的研究,文化這個概念已經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追 溯它的類型學上的起源,如(一)文化為一智識或認知的範疇:文化被理解為一 普遍的心態;(二)文化為一種更包容和集體的範疇:文化代表著社會中知識或 道德的發展狀態;(三)文化為一敘述和具體的範疇;文化被視為任一社會中藝 術和智識作品的集合體;(四)文化為一社會範疇:文化被視為是一個民族的整 體生活方式。(簡克斯﹝C.jenks﹞,1998:23~25)文化的詞義雖然古來說法紛紜

(貝克﹝C.Barker﹞,2004;李威斯﹝J.Lewis﹞,2005),但把它設定為「一個歷 史性的生活團體表現他們的創造力的歷程和結果的整體」(沈清松,1986:24)

總有方便指稱和收攝材料的好處。它還可以據理分出終極信仰、觀念系統、規範 系統、表現系統和行動系統等五個次系統。也就是說,文化在此地被看成一個大 系統,而底下再分成五個次系統。這五個次系統的內涵分別如下:終極信仰是指 一個歷史性的生活團體的成員,由於對人生和世界的究竟意義的終極關懷,而將 自己的生命所投向的最後根基,如希伯來民族和基督宗教的終極信仰投向一個有 位格的創造主,而漢民族所認定的天、天帝、道、理等等,也表現了漢民族的終 極信仰;觀念系統是指一個歷史性的生活團體的成員,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並由此而產生一套認知體系和一套延續並發展它的認知體系的方法,如神話、傳 說以及各種程度的知識和各種哲學思想都是屬於觀念系統,而科學以作為一種精 神、方法和研究成果來說也都是屬於觀念系統的構成因素;規範系統是指一個歷 史性的生活團體的成員,依據他的終極信仰和自己對自身及世界的了解(就是觀 念系統)而制定的一套行為規範,並依據這些規範而產生一套行為模式,如倫理、

道德等等;表現系統是指用一種感性的方式來表現該團體的終極信仰、觀念系統

和規範系統等,因而產生了各種文學和藝術作品(包括建築、雕塑、繪畫、音樂、

甚至各種歷史文物等);行動系統是指一個歷史性的生活團體的成員,對於自然 和人群所採取的開發或管理的全套辦法,如自然技術(開發自然、控制自然和利 用自然的技術)和管理技術(就是社會技術或社會工程,當中包含政治、經濟、

社會三部分:政治涉及權力的構成和分配;經濟涉及生產財和消費財的製造和分 配;社會涉及群體的整合、發展和變遷以及社會福利等等問題)等。上述這個定 義,當然不是沒有問題。如五個次系統既分立又有交涉,要將它們併排卻又嫌彼 此略存先後順序,總是不十分容易予以定位;又如表現系統所要表達的除了終極 信仰、觀念系統、規範系統等等,此外當還有呈現它自身,也就是由技巧安排所 形成的美感特徵,而這都在一個「表現」(將終極信仰、觀念系統、規範系統現 出表面來或表達出來)概念下被抹煞或被擱置了。(周慶華,1997:74-75)雖然 如此,這個定義所涵蓋的五個次系統,作為一個解釋所需的概念架構,確有相當 的實用性,所以這裡也就不捨得放棄了。(周慶華,2004:124-125)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是把注音符號所體現的文化特徵視為一個動態過程,

也就是把文化當作一個動態概念,而有別於靜態概念的界定。而所謂的文化演 現,就是指文化的表演呈現或演出現示它的多方資產。一般的文化界定者表示文 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或是傾向靜態概念,但都不出這範圍;而我個人是專取動態 性概念。至於文化的演現則是整體性的,就是用五個文化次系統「終極信仰、觀 念系統、規範系統、行動系統、表現系統」來呈現。這裡面又可分深層性文化和 淺層性文化:深層性文化是指觀念系統的世界觀;而淺層性文化則是指規範系 統、行動系統、表現系統。由於終極信仰已內在觀念系統中,所以才把觀念系統 中的世界觀視為深層文化,也因此才有辦法來區別各種不同的系統,包括稱西方 的創造觀型文化、東方中國傳統的氣化觀型文化、印度佛教的緣起觀型文化。

就世界現存的三大文化系統來說,彼此的特徵互有不同:在創造觀型文化方 面,它的相關知識的建構(及器物的發明),根源於建構者相信宇宙萬物受造於 某一主宰(神/上帝);如一神教教義的構設和古希臘時代的形上學的推演以及近 西方擅長的科學研究等等,都是同一範疇。在氣化觀型文化方面,它的相關知識 的建構,根源於建構者相信宇宙萬物為自然氣化而成;如中國傳統儒道義理的構 設和衍化(儒家/儒教注重在集體秩序的經營;道家/道教注重在個體生命的安頓,

彼此略有「進路」上的差別),正是如此。在緣起觀型文化方面,它的相關知識 的建構,根源於建構者相信宇宙物為因緣和合而成(洞悉因緣和合道理而不為所 縛就是佛);如古印度佛教教義的構設和增飾(如今已傳布至世界五大洲),就是 這樣。(周慶華,2001:22)而這就可以依上述的五個次系統分別增列內涵而標 出三大文化系統的特色:而由此也可見,三大文化系統的文化形式為一而文化實 質卻大有差別(詳見圖 1-2-5)。

注音符號可分物質性義涵與精神性義涵。當中注音符號能被我們所直接經驗 的聲、韻和調,這些統稱為注音符號的物質性義涵。而精神性義涵,所包括的不 出心理、社會、審美和文化範圍(詳見第三章)。精神性義涵有別於物質性義涵,

可以用文化來統括,所以本研究叫作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表示這精神性義涵是 由物質性義涵所蘊含透顯的。為什麼文化可以統攝精神性義涵?注音符號是人創 造的,只要是人創造的,它都具有文化性;而這裡講的文化義涵,是指深層的文 化義涵,就是世界觀。世界觀是在觀念系統裡,它是文化的最深層次。雖然它上 面還有一個終極信仰,但終極信仰已內在觀念系統,我們只要上溯到世界觀就可 以掌握文化的最深層次。換句話說,我們是用世界觀來統攝其他淺層的文化,而 構成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所以我們才會用世界觀區別其他文化系統(它們之間 的關係圖,詳見第三章第三節)。

語言因為人類的實踐方式的不同而形成許多的語族(董同龢,1987;宋光宇 編譯,1990);而這些語族又可以歸結出孤立語、屈折語和粘著語等三種形態。

所謂孤立語,是指它的中詞本身不能顯示跟其他詞的語法關係,它的形式也不受 其他詞的約束,因而具有孤立的性質。這種語言的主要特點是:在一個詞裡面只 有詞根,沒有詞態,詞的本身沒有變化,所以各種詞類在形態上缺乏明顯的標記,

句子裡詞和詞的關係透過詞序、輔助詞等語法手段來表示。這最顯著的例子,就 是漢語。所謂屈折語,是指當中詞除了表示詞彙意義的詞根,還有表示語法意義 的附加成分,詞根和附加成分結合得非常緊密。這種語言的主要特點是:依據內 部屈折和外部屈折來形成詞的語法形式。所謂內部屈折,是指替換詞根中的某些 音位,如英語的 foot(腳)是單數名詞,複數是 feet,它的單、複數就有元音 的交替 u──i。所謂外部屈折,一般是指詞尾的變化,如英語詞尾的-ly、-ed、

-s 等等;所謂粘著語,是指當中詞也具有表示詞彙意義的詞根和表示語法意義

的附加成分,但它們彼此的結合並不緊密,附加成分好像是粘附在詞根上似的,

所以叫做粘著語。這種語言的主要特點是:將具有一定語法意義的附加成分接在 詞根或詞幹上來形容語法形式和派生詞。如土耳其語動詞詞根 sev-表示愛,附 加成分-dir 表是第三人稱,-ler 表示複數,miš表示過去時,-erek 表示將來時,

那麼 sev-miš-dir-ler 就是「他們從前愛」的意思,sev-erek-dir-ler 就是「他 們將要愛」的意思。(北京大學語言學教研室編,1962:12、81~82、76~77)由 於有語言類型的不同,連帶也使得各類型語言中的語音和語法等成分互有差異。

在此所關係的語音部分,所體現異質的主要事實是:(一)音位(原音和輔音)

的發音特質:如英語的 r,跟俄語的 p 不同;華語實際上不存在 r,r 音譯為爾,

但爾的音標是 er。華語中也不存在邊音 I 及齒舌音θ等等;英語中則沒有華語 的知(zhi)、癡(chi)、日(ri)、尸(shi)。(二)內部屈折:如華語完全不具 備,英語則不完全具備。(三)聲調:如華語有平、上、去、入四聲以及平仄(仄 包括上、去、入)交替組合的規律,英語沒有。(四)重音:如英語有詞的重音 和句的重音,漢語只有句的重音。(五)音調法則:如英語有升調、降調、升降 調規則,華語中沒有升降調,升降的規則也不同於英語。(李瑞華主編,1996:

24~25)

至於聲母與韻母,是全世界各國大家都有的,除了少數聲母和韻母在世界各 國之間略有差異外,絕大多數的聲母和韻母都是各國所共有;但是以單音節文字 的特點來說,韻母在我國歌唱中的作用,的確與很多別的國家有所不同。在用單

至於聲母與韻母,是全世界各國大家都有的,除了少數聲母和韻母在世界各 國之間略有差異外,絕大多數的聲母和韻母都是各國所共有;但是以單音節文字 的特點來說,韻母在我國歌唱中的作用,的確與很多別的國家有所不同。在用單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