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其他漢語拼音的問題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74-85)

第四章 注音符號與拼音符號的比較

第二節 其他漢語拼音的問題

譯音符號依它的功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為研究語音而設計的,例如國 際音標。是世界各國語言學家共同採用的一套標準記音符號,這種符號適用於記 錄各國的語音,每個符號有著固定的音值,不因國家不同而發音不同;另一類是 中文的譯音符號,這類符號是為了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方便而制定的。因為中文是 方塊字,不是拼音文字,對那些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國人來說學習中文常不得其門 而入,於是將中文的發音,依其母語的音值一一記下,整理一套羅馬字母,作為 拼音符號藉以認識中文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2002:

389)

國際音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語音符號,這種符號只能代表它自己本 國的語音特質,卻不能作為一種標準符號用來研究其他國家的語音,因為它代表 的因素範圍是有限的。如漢語、德語中都有ㄩ、y 音,而英語中沒有,那麼就不 能用英語字母來表示中文的發音。人們為了要研究各種語言的問題,就必須從繁 複的世界語言中歸納出一些共同的音素,制定出一套精確的音標。這種音標真正 代表單一的音值,讓全世界的語言學家可以共同使用,來標注各類的語音,這就 是國際音標。現在通行的國際音標,是在十九世紀末法國人巴西(P. Passy)、英 國人鍾斯(D. Jones)等人所提倡的,在 1888 年正式公布,以後時加修改。這套 音標可以應用在各國的語言上作譯音符號,各國的語言不同,倘若是使用國際音 標標注,就可以明瞭其所代表的音值。國際音標制定的原則是以羅馬字母(拉丁 字母)小寫的印刷體為主。如[a]、[b]、[d]、[e]、[f]、[h]、[i][j]等。還 有以羅馬字母大寫的形式小寫的尺寸,如[R]表示法語的[小舌 r];羅馬字母 的書寫體如[a]表示[後 a];借用其他字母,如丹麥字母[γ]可以用來代表 我國語音中的「ㄜ」;羅馬字母倒寫,如「倒е」[ə]表示「央、中、展脣元音」

就是國字輕聲「了」、「的」、「吧」的元音;羅馬字母變形,如[ŋ]可以表示國 音中的舌根鼻音韻尾,

[ç]可代表國字「西」的前輔音;附加的符號,如鼻化元

音[ã],字母上的[~]是表示鼻化,[t]下面的[︹]是齒音化,[t]上面的[]

表示送氣記號,長音記號[:]。國際音標的每一個─符號只代表一個音,不能 代用,因此不會有混淆的現象。研究語音學、記錄各種語音、比較各類語音上的

異同、推展語音學在社會人文科學上的功用,必須藉國際音標作為工具;國際音 標是幫助學習發音的工具。音標的優點是表裡如一,用音標記音,沒有模稜兩可 的問題。為了更切合我們的需要,按照國際語音協會的規定,把這套音標略加調 整,增加了具有漢語特色的送氣符號[]以及塞擦音[t ç]、[t ç]、[tş]、[tş]、

[t s]、[ts]。國際音標的聲調採用趙元任設計的五度制座標法。(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2002:390~397)

表 4-2-1 注音符號聲母與國際音標對照表(改自資料來源:羅肇錦,1992:42)

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它原來是古拉丁文的字母,源出於希 臘,形成於羅馬,所以也叫羅馬字母。拉丁字母隨著羅馬軍隊征服廣大土地,歐 洲國家都採用拉丁字母為文字符號,又隨著傳教士傳到世界各地。(鬱乃堯:

2008:195)國語羅馬字,是注音符號第二式(原名為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1892 年至 1918 年有盧戆章等八位熱心推行國語運動的學者,各自制成一套譯音符 號,推展國民教育,因這些符號太過繁複難學,又始終停留在知識分子的小圈內,

有的又不合音理。雖然沒有流傳下來,卻奠定了中國人利用羅馬字母編寫注音符 號的基礎。1918 年注音符號公布後,有些語言學家以仿照西洋教士所創的羅馬 拼音符號來代表漢字,或輔助漢字發音。其中錢玄同、趙元任、周辨明、林語堂 等學者都各自創造了一套羅馬字母或符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趙元任的國語羅 馬字。教育部在 1925 年組織「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以錢玄同、趙元任、

黎錦熙、林語堂、劉復、汪怡、周辨明等七人為委員,從事羅馬字母的議定,歷 時一年,開了 22 次會議,擬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於 1928 年正式公布,

國語羅馬字於是成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1940 年國語推行委員會決議改名為

「譯音符號」。國語羅馬字逐漸發展為國內各中文字典內注音、人名、地名等的 標準譯音符號。制定原則:(一)一個符號可以有兩種以上的讀法: 1.h:(1) h 代表ㄏ;(2)代表濁音聲母(ㄇ)m、(ㄋ)n、(ㄌ)l、(ㄖ)r 的隂平調號;(3)

代表單韻母(ㄚ)a、(ㄛ)o、(ㄜ)e、(ㄝ)è 的去聲調號。2. j:(1)與 i 連讀 為ㄐㄧ;(2)與 y 連讀為ㄓ。3.l:(1)代表ㄌ;(2)代表ㄦ化韻尾。4.r:(1)代 表ㄖ;(2)代表開口韻的陽平調號。5.y:(1)代表ㄧ、ㄩ陰平以外的形式 yi、yu;

(2)代表空韻帀;(3)代表ㄞ、ㄟ去聲時的調號。(二)一個符號有兩種形式:

1.ㄧ:(1) 單獨用陰平調時是 i ,陽平、上聲、去聲調時是 yi ;(2)當作介音,

陰平、上聲、去聲調時是 i;陽平調時是 y。2.ㄨ:(1)單獨用,陰平調時是 u,

陽平、上聲、去聲調時是 wu;(2)當作介音,陰平、去聲調時是–u,陽平調時 是-w,上聲調時是-o,作結合韻母韻頭在陽平、上聲、去聲調時都是 w。3.ㄩ:(1)

單獨用,陰平調時是 iu,陽平、去聲調時是 yu,上聲調時是 yeu ;(2) 當作介 音,陰平、去聲時是–iu,陽平時是-yu,上聲調時是-eu。(三)用濁音字母當清 音不送氣的音 b──ㄅ、 d──ㄉ、 g──ㄍ。(四)聲母不獨用,如詩──shy、

資──tzy 。(五)加聲調字母算字形的一部分,不加聲調調號。(六)合詞連寫。

(七)音節重疊時以符號代替:1.以 X 代表重疊的音節,如天天 tiantian 改為 tianX 。2.以 V 代表隔一個音節的重疊,如翻一翻 fan i fan 改為 fan i V 。3.以 VX 代表兩個音節都重疊,如商量商量,shang liang shang liang 改為 shang liangVX。(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2002:401~404)

表 4-2-3 國語羅馬字聲母語注音符號對照表(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2002:404)

b-(ㄅ) p-(ㄆ) m-(ㄇ) f-(ㄈ) (v-)(万)

d-(ㄉ) t-(ㄊ) n-(ㄋ) l-(ㄌ)

g-(ㄍ) k-(ㄎ) (ng-)(π) h-(ㄏ)

j(i)(ㄐ) ch-(i)(ㄑ) (gn-)(广) sh(i)-(ㄒ)

j-(ㄓ) ch-(ㄔ) sh-(ㄕ) r-(ㄖ)

Tz-(ㄗ) Ts-(ㄘ) s-(ㄙ)

聲調:(ㄧ)陰平,不加符號,用基本的形式,如八 ba、趴 pa、發 fa;在濁 音聲母 m、n、l、r 後加 h,如媽 mha、那 nha、拉 lha、扔 rheng。(二)陽平,在 開口韻 a、o、(ㄜ)e、(ㄝ)é、ai、ei、au、ou 等後面加 r,如拔 bar、婆 por、河 her、孩 hair、誰 sheir、豪 haur、軸 jour;在聲隨韻母 an、en、ang、eng 的主要元 音後面加上 r,如盤 parn、晨 chern、旁 parng、橫 herng;在濁音聲母 m、n、l、r 後的韻母保持原狀,如麻 ma、拿 na、仍 reng;單韻母 i、u、iu 作單韻母注音時 改為 yi、wu、yu,如移 yi 鼻 byi、無 wu 毒 dwu、余 yu 局 jyu,作介音時改為 y、

w、yu,如銀 yn 琴 chyn、唯 wei 國 gwo、圓 yuan 裙 chyun。(三)上聲,單元音 與聲隨韻母中的主要原因雙寫,如把 baa、也 yéé、只 jyy;(ㄞ)ai、(ㄠ)au、(一 ㄚ)ia、(ㄨㄟ)uei、(ㄩ)yu 等音中的介音或韻尾──i、u 改寫為 e、o,如海 hae、好 hao、贾 jea、悔 hoei、與 yeu;(ㄧㄝ)ie、(ㄟ)ei、(ㄨㄛ)uo、(ㄡ)

ou 等音中的主要元音雙寫,如且 chiee、給 geei、火 huoo、口 koou:結合韻母單 獨注音,無聲母時,i 改為 ye,u 改為 wo,iu 改為 yeu,如雅 yea、偉 woei、雨

yeu、但「也」用 yéé,「我」用 woo。(四)去聲,單韻母(帀)y、(ㄚ)a、(ㄛ)

o、(ㄜ)e、(ㄝ)é、(ㄧ)i、(ㄨ)u、(ㄩ)iu 等音後,加上 h 作為調號,如志 jyh、炸 jah、綽 chuoh、這 jeh、借 jieh、意 yih、勿 wuh、玉 yuh;韻尾

為–i、–u、–n、–ng、–l 等音時,各依次改為–y、–w、–nn、–nq、–ll,

如塞 say、晝 jow、站 jann、正 jenq、二 ell。(五)輕聲,用基本形式,不加任何 符號,如上頭 shangtou、房子 farngtz 及ㄦ化韻,(ㄚ)a、(ㄛ)o、(ㄜ)e、(ㄠ)

au、(ㄡ)ou、(ㄤ)ang、(ㄥ)eng 等韻及其結合韻在讀隂平調時,後面直接加 上「l」為ㄦ化韻尾;有 i、n 韻尾的(ㄞ)ai、(ㄟ)ei、(ㄢ)an、(ㄣ)en 等韻,

以「l」代替 i、n,如孩兒 harl、味兒 well、乾兒 gal、根兒 gel;(帀)y、(ㄧ)i、

(ㄩ)iu 等韻,在原韻後加 el,如事兒 shell、印兒 yell、雨兒 yeuel。原先公布的 譯音符號,音四聲拼法變化複雜,若干聲母及韻母符號也不合歐美人士拼音習 委員會編纂,2002:404~446)

表 4-2-4 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與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對照表(資料來源: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2002:447)

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單韻1

-i,yi,-y,-u,wu,w-,-iu,yu a o e é weng-ung

撮口呼 ㄩ ㄩ ㄩ ㄩ

拼音方法:(ㄧ)聲母符號 b、d、g、j-(i)、j、tz 為清音不送氣;p、t、k、

ch(i)、ch-、ts-為清音送氣。(二)舌面前聲母與翹舌聲母符號雖同為 j-、ch-、

sh-,但舌面聲母僅可與細音韻母「i」、「iu」拼音;而翹舌聲母不能與「i」、

「iu」拼音,所以 j-、ch-、sh-的後面一定沒有「i」、「iu」的音,因此不會混淆。

(三)空韻「帀」有二式,在翹舌音,寫作「r」;在舌齒音,寫作「z」。(四)

聲母翹舌音 jr、chr、shr 及舌齒音 tsz、sz 與其他韻母拼音時,應節略其符號中已 有的空韻「r」或「z」。(五)捲舌韻母「ㄦ」的拼法是 er。如「兒」拼作「ér」;

但在拼寫ㄦ化韻時,僅須在該ㄦ化詞韻母符號後加「-r」表示,省略「e」字母。

(六)結合韻母符號「ㄨㄥ」與聲母拼音時為-ung。(七)非開口呼韻母,例如 單韻母ㄧ、ㄨ、ㄩ等單獨使用時為 yi、wu、yu;與其他聲母拼音時為–i、-u、-iu;

當作結合韻母的前音出現時為 y-、w-、yu-。(八)單韻母「ㄝ」符號單獨使用 時作「é」;與ㄧ、ㄩ拼音時則作「e」。(九)四聲調號採用以公布通行的注音

符號第一式所用的,隂平「-」、陽平「ˊ」、上聲「ˇ」、去聲「ˋ」,加注 在韻母的主要元音上端;不加任何調號者為輕聲。(十)採用詞類連書時,倘若 前後二音節有相混可能的,以隔音短橫「-」加在其間,作為音界線。(十一)

我國人名譯音,依照我國姓名習慣,姓在前,名在後,不只一字者,二字音節間 應加音節線。(十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第一個字母應採用大寫。(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2002:449~450)至於它的缺失,則 將詳述於本章第三節。

漢語拼音由中國大陸教育部於 1958 年公布,並於 1963 年三次審定普通話異 讀詞,1979 年出版《現代漢語辭典》作為標準音的根據。這套符號採取 25 個羅 馬字母作為拼讀漢字的發音符號,並在國際語音學會註冊登記,取代從前的威翟 式符號,方便在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符號制定的原則:(一)用 25 個羅馬字母來 表示各種中國的聲母和韻母,把聲母與韻母拼合為音節,用音節來給漢字注音,

聲母、韻母是音節的組成部分,字母是用來表示聲母、韻母的符號。(二)一個 符號可以有兩種以上的讀法。如 1.i:可讀作元音「ㄧ」,如七 qi;舌尖後空韻[i],

如吃 chi;舌尖前空韻[i],如茲 zi。2.e:可讀作元音ㄜ,如遮 zhe;ㄝ,如接 jie。

如吃 chi;舌尖前空韻[i],如茲 zi。2.e:可讀作元音ㄜ,如遮 zhe;ㄝ,如接 jie。

在文檔中 注音符號的文化演現 (頁 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