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Infinite Series)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Infinite Series)"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Infinite Series)

目錄

11.1 數列 . . . . 108

11.2 無窮級數 . . . . 114

11.3 積分審歛法 . . . . 117

11.4 比較審歛法 . . . . 118

11.5 比例審斂法 . . . . 120

11.6 根式審斂法 . . . . 121

11.7 交錯級數 . . . . 122

11.8 絕對收斂與條件收斂 . . . . 123

11.9 冪級數 . . . . 130

11.10冪級數的運算 . . . . 132

11.11函數的冪級數表現 . . . . 133

11.12Taylor 級數及 Taylor 多項式 . . . . 134

11.13冪級數之應用 . . . . 137

(1) 無論就人或機械而言多項式是最自然的。 線性逼近定裡是用一次式來逼近; Simpson 法是用二 次式估計積分。

(2) 介紹無限數列與級數的概念。

(3) 介紹無限級數的各種審斂法。

(4) 介紹 Taylor 級數的概念。

(5) 介紹冪級數之各種應用。

11.1 數列 (Sequences)

(i) 介紹無限數列的斂散性。

(ii) 介紹無限數列極限的計算。

(2)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1 數列

(iii) 介紹無限數列的典型例子。

(iv) 介紹一些無限數列的性質 。 數列定義

定義 11.1.1. 數列 (sequence) 是一個定義在正整數 N 上之函數。 若此函數為 f, 我們常將 f(n) 記為 an 。 數列可記為 {a1, a2, a3, . . .}、{an} 或 {an}n=1。 其中 a1 稱為首項(first term), an 稱為 第 n 項。

[註] 一個數列可以由函數圖形來瞭解其性質。

數列的例子

例 11.1.2. (1) an =

n, {an} = {1,√ 2,√

3, . . . ,√

n, . . .}。

(2) bn = (−1)n+1 1n, {bn} = {1, −12,13,−14, . . .}。

(3) cn= n−1n , {cn} = {0,21,23,34, . . . ,n−1n , . . .}。

(4) dn = (−1)n+1, {dn} = {1, −1, 1, −1, . . . , (−1)n+1, . . .}。

例 11.1.3. 一個數列不一定須要從 n = 1 開始定義。

(1)

n(−1)n(n+1) 3n

o。

(2) ©√

n− 3ª

n=3。 (3) ©

cos6 ª

n=0

例 11.1.4. 求一般項 an 的公式: 其前幾項是 ©3

5,−254 ,1255 ,−6256 ,31257 , . . .ª

[註] 這不是一個正確的 “數學題目”。 例如: 前幾項是 {1, 2, 3, 4, . . . }, 但 an= n4−10n3+35n2 49n + 24 滿足此條件。

例 11.1.5. 有一些數列並沒簡單的定義公式:

(1) 數列 {an}2016n=1900,其中 an 是西元 n 年元旦的人口數。

(2) 數列 {7, 1, 8, 2, 8, 1, 8, 2, 8, 4, 5, . . .}, 其中 an 是 e 的小數展開式中, 小數點後第 n 位。

(3) 數列 {an}, 其中 an 是第 n 個質數。 質數定理 (Prime Number Theorem): 令 π(x) 為小 於 x 的質數個數, 則 π(x) ∼ ln xx

例 11.1.6. 以遞迴公式定義的數列, 是給定頭幾項, 再利用前幾項, 由遞迴公式 (recursion for- mula) 求出下一項。

(1) a1 = 1, an= an−1+ 1 。 (2) a1 = 1, an= nan−1

(3) 牛頓法: x0 = 1, xn+1 = xn− (cos xsin xnn−2x−x2nn) 。 此數收斂到 sin x − x2 = 0 的根。

(4) Fibonacci 數列: a1 = 1, a2 = 1, an+1= an+ an−1

(3)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1 數列

數列的極限

定義 11.1.7. (1) 一個數列 {an} 若滿足 ∀ ² > 0, ∃N 使得若 n > N 則 |an− L| < ², 則稱 {an} 的極限 (limit) 為 L。 可記為 lim

n→∞an= L或 “當 n → ∞, an→ L”。

(2) 若極限存在, 我們稱該數列收斂 (converge), 否則稱為發散 (diverge)。

(3) 令 {an} 為一數列。 若對任一數 M, 均存在 N, 使得 ∀n > N ⇒ an > M , 則稱 {an} 發散 到無限大 (diverges to infinity)。 記為 lim

n→∞an =∞, 或 an→ ∞。

(4) 若對任一數 m, 均存在 N, 使得 ∀n > N ⇒ an< m, 則稱 {an} 發散到負無限大 (diverges to negative infinite)。 記為 lim

n→∞an =−∞, 或 an→ −∞。

例 11.1.8. (1) lim

n→∞k = k。 (2) lim

n→∞

1 n = 0。 (3) 若 r > 0, lim

n→∞

1 nr = 0。 (4) lim

n→∞

√n =∞。

例 11.1.9. 討論數列 {rn} 的斂散性。

例 11.1.10. 數列 {1, −1, 1, −1, . . . (−1)n+1, . . .} 為發散。

[註] 一個發散數列不見得發散到正或負無限大, 如 {1, −2, 3, −4, 5, −6, . . . } 及 {1, 0, 2, 0, 3, 0, 4, . . . }。

數列極限的基本性質

性質 11.1.11. 若 {an} 及 {bn} 為兩收斂數列, c 為常數。 則 (1) lim

n→∞(an+ bn) = lim

n→∞an+ lim

n→∞bn。 (2) lim

n→∞(an− bn) = lim

n→∞an− lim

n→∞bn。 (3) lim

n→∞c· an= c· lim

n→∞an。 (4) lim

n→∞anbn= lim

n→∞an· lim

n→∞bn。 (5) 若 lim

n→∞bn6= 0, lim

n→∞

an

bn = nlimlim→∞an

n→∞bn。 (6) 若 p ∈ R 且 an> 0, lim

n→∞apn=

³

nlim→∞an

´p

。(若 p < 0, 則要求 lim

n→∞an 6= 0。) 例 11.1.12. 求以下各極限:

(1) lim

n→∞(n52)。 (2) lim

n→∞(n−1n )。

(4)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1 數列 (3) lim

n→∞

4−7n6 n6+3。 (4) lim

n→∞(n−√

n + 1√

n + 3)

例 11.1.13. 若 a0+ a1+ a2+· · · + ak = 0, 求 lim

n→∞(a0

n + a1

n + 1 + a2

n + 2 +· · · + ak

√n + k)

例 11.1.14. (1) 若 a, b 為相異正數, 求 lim

n→∞

an+1+bn+1 an+bn

(2) 若 {an} 為正項數列, 且 logn+1an= 1 + (n+1) ln(n+1)1 , 求 lim

n→∞

an

n

定理 11.1.15. (1) 令 {an}, {bn} 為實數數列。 若對大於某數 N 的所有 n, an≤ bn 均成立, 則

nlim→∞an ≤ lim

n→∞bn.

(2) (三明治定理, 夾擊定理, Sandwich Theorem, Squeeze Theorem) 令 {an}, {bn}, {cn} 為 實數數列。 若對大於某數 N 的所有 n, an ≤ bn ≤ cn 均成立。 假設 lim

n→∞an = lim

n→∞cn = L, 則 lim

n→∞bn= L例 11.1.16. (1) 若 lim

n→∞|an| = 0, 則 lim

n→∞an= 0。 (2) 若 |bn| ≤ cn, 且 cn → 0, 則 bn → 0。

(3) 若 lim

n→∞an= 0, 且 {bn} 為有界, 則 lim

n→∞anbn= 0。 [註] 若 lim

n→∞|an| 6= 0, 則 (1) 不見得成立。

例 11.1.17. 求以下各極限:

(1) lim

n→∞

cos n n

(2) lim

n→∞(−1)n 1n

定理 11.1.18 (數列的連續函數定理, The continuous function theorem for sequences).{an} 為一實數列, 且 an→ L。 若 f(x) 是一個函數, 在 an 上均有定義, 且在 L 連續, 則 f(an) f (L)

[註] 連續的條件是必要的。 例: 令 f(x) = bxc, an = n−1n , 則 lim

n→∞an = 1, 但 lim

n→∞f (an) = 06=

f (1).

例 11.1.19. 求以下各極限:

(1) lim

n→∞

qn+1 n

(2) lim

n→∞21n (3) lim

n→∞sin¡π

n

¢

(5)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1 數列

定理 11.1.20. 若 f(x) 定義在區間 [n0,∞)上, 且 {an} 為一數列滿足 an = f (n), ∀n ≥ n0, 則

xlim→∞f (x) = L⇒ lim

n→∞an = L.

[註] 此定理逆敘述不見得成立。 例如 lim

n→∞sin nπ = 0,但 lim

x→∞sin xπ 不存在。

例 11.1.21. 以任意方法求以下各極限:

(1) lim

n→∞

ln n n 。 (2) lim

n→∞

ln n2 5n2 。 (3) lim

n→∞

2n 5n。 (4) lim

n→∞(1 + xn)n。 (5) lim

n→∞(n+1n−1)n 。 (6) lim

n→∞xn1 , (x > 0)。 (7) lim

n→∞xn , (|x| < 1) 。 (8) lim

n→∞

n

n。 (9) lim

n→∞

n

n2。 (10) lim

n→∞

n

3n。 (11) lim

n→∞

xn n!。 (12) lim

n→∞

n!

nn

例 11.1.22. 求以下各極限:

(1) lim

n→∞

tan−1n n 。 (2) lim

n→∞n sinn1。 (3) lim

n→∞

ln n ln 2n。 (4) lim

n→∞(ln(n + 1)− ln n)。

例 11.1.23. 對那些 r 值, 數列 {nrn} 為收斂 ? 升降性與有界性

定義 11.1.24. (1) 若 an< an+1 ∀n ≥ 1, 則 {an} 稱為上升數列。

(2) 若 an≤ an+1,∀n, 則稱 {an} 為非下降數列 (nondecreasing sequence)。

(6)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1 數列

(3) 若 an> an+1 ∀n ≥ 1, 則 {an} 稱為下降數列。

(4) 若 an≥ an+1,∀n, 則稱 {an} 為非上升數列 (nondecreasing sequence)。

(5) {an} 為上升或下降數列, 則統稱為單調 (monotonic)。

(6) 若存在 M, 使得 an < an+1,∀ n > N, 則稱 {an} 為終極上升 (ultimately increasing) 數 列 。

定義 11.1.25. (1) 若 存在 M, 使得 an ≤ M, ∀n, 則稱 {an} 為有上界 (bounded above), 且 M 稱為上界 (upper bound)。

(2) 存在 N, 使得 an ≥ N, ∀n, 則稱 {an} 為有下界 (bounded below), 且 M 稱為下界 (lower bound)。

(3) {an} 有上界且有下界, 則稱為有界數列 (bounded sequence)。

(4) 若 M 為上界, 且沒有任一個比 M 小之數為 {an} 之上界, 則 M 稱為最小上界 (least upper bound)。

(5) 若 N 為上界, 且沒有任一個比 N 大之數為 {an} 之下界, 則 N 稱為最大下界 (greatest lower bound)。

例 11.1.26. 以下為非下降數列:

(1) {1, 2, 3, . . . , n, . . . } (2) {12,23,34, . . . ,n+1n , . . .}, (3) {3, 3, 3, . . . }。

其中 (1) 有下界, 沒有上界, (2) 有界, 且 1 為最小上界。

例 11.1.27. © 3

n+5

ª、© n

n2+1

ª 為下降數列。

11.1.28. 實數完備性 (Completeness Axiom): 若 S 為 R 的非空子集, 且有一上界, 則必有最小 上界。

[註] 有理數 Q 不具完備性, 例如: S = {x ∈ Q|x2 < 2} 有上界, 卻沒有最小上界。

定理 11.1.29. (單調數列定理 monotonic sequence theorem) (1) 一個非下降數列收斂的充要條件是它有上界。

(2) 若非下降數列收斂, 則它收斂到最小上界。

[註] 此定理之反例:

(1) 並非有界數列必收斂, 例如 {(−1)n}。

(2) 並非單調數列必收斂, 例如 {n}。

例 11.1.30. 定義數列 a1 = 1, an+1= 3a1n,求 lim

n→∞an例 11.1.31. 討論數列 {an} 之斂散性, 其中

(7)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2 無窮級數

(a) a1 = 2, an+1= 12(an+ 6)。 (b) a1 = 10, an+1 = 12(an+ 6)。

(c) a1 = 2, an+1= 2 (an+ 6)。

例 11.1.32. 令 a 及 b 為正數, 且 a > b。 定義算術平均數 (arithmetic mean) 為 a1 = a+b2 , 幾 何平均數 (geometric mean) 為 b1 =

ab。 同時, 定義 an+1 = an+b2 n 及 bn+1 =

anbn 。 證明:

(a) an > an+1> bn+1 > bn 。 (b) 證明 {an} 及 {bn} 為收斂。

(c) 證明 lim

n→∞an= lim

n→∞bn,此數稱為算幾平均數。

例 11.1.33. 令 a1 = 1 及 an+1 = 1 +1+a1

n 。 證明 lim

n→∞an=

2。 因此

2 = 1 +2+11 2+···,此 為連分數展開 (continued fraction expansion)。

11.2 無窮級數 (Infinite Series)

(i) 定義無窮級數如何求和。

(ii) 定義無窮級數的歛散性。

(iii) 介紹無窮級數的一些典型例子。

(iv) 介紹無窮級數的一些基本性質。

例 11.2.1. 如何求 1 − 1 + 1 − 1 + 1 − 1 + · · · ?

[註] Guido Ubaldus 自認為證明了神的存在, 因為 “something has been created out of nothing

”。

定義 11.2.2. (1) 給定一數列 {an}, 則 a1+ a2+ a3+· · · + an+· · · 稱為一無窮級數 (infinite series), 其中 an 稱為級數的第 n 項。

(2) 令 sn = Pn k=1

ak, 則數列 {sn} 稱為部份和數列 (sequence of partial sums), 其中 sn 稱為第 n 個部份和。

(3) 若數列 {sn} 收斂, 且 lim

n→∞sn = s,則稱 P

n=1

an 收斂 (converges), 且 s 稱為此級數的和, 記 為 P

n=1

an= s。 若數列 {sn} 發散, 則稱此級數為 發散 (diverges)。

註 11.2.3. (1) 將一級數加入有限項或去掉有限項, 可能影響其和, 但並不會影響其歛散性。

(2) 只要保持級數各項的順序, 重新設定各項的指標並不會影響其歛散性。

例 11.2.4. 級數 P

n=1

an 的部份和為 sn= 3− n2−n, 求 an 及和 P

n=1

an

(8)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2 無窮級數

級數之例

例 11.2.5. 幾何級數 (geometric series) P

n=1

arn−1, 其中 r 為公比, a 6= 0。 若 |r| < 1, 則此級 數收斂到 1−ra ;若 |r| ≥ 1, 則此級數發散。

例 11.2.6. 求下列各級數的和。

(1) P

n=1 1 9

¡1

3

¢n−1

,

(2) P

n=1

(−1)n5n 4n ,

(3) 5 103 +209 4027+· · · , (4) P

n=1

22n31−n ,

(5) 將一球從高 a 公尺處擲下。 每當球落地後, 反彈的高度為落下高度的 r 倍 (0 < r < 1)。 求球 往返的總距離。

(6) 循環小數 5.23232323 · · · 。 例 11.2.7. 求 c 值, 使得 P

n=2

(1 + c)−n = 2 。

例 11.2.8. 曲線 y = e10x sin x, x ≥ 0, 繞 x-軸旋轉成一串珠子。

(a) 求每顆珠子的體積。

(b) 求整串珠子的體積。

定理 11.2.9. (瞭望法, telescoping) 給定數列 {an}, 則級數 P

n=1

(an− an+1) 收斂的充要條件是

nlim→∞an 存在。 且收斂時, 其和為 a1− lim

n→∞an例 11.2.10. 求下列各級數的和。

(1) P

n=1 1 n(n+1) , (2) P

n=1

lnn+1n ,

(3) P

n=1

3n2+3n+1 (n2+n)3 , (4) P

n=1 1 n5−5n3+4n

例 11.2.11. 給定 a1, a2, 定義 an = 12(an−1+ an−2), 求 lim

n→∞an例 11.2.12. 求下列各級數的和。

(9)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2 無窮級數

(1) P

n=1

n2 ,

(2) P

n=1 n+1

n ,

(3) 1 + 12 + 12 +14 + 14 +14 +14 + 18 +· · · + 21n +· · · , 其中 21n 有 2n 項。

例 11.2.13. (a) 證明 tan12x = cot12x− 2 cot x 。 (b) 求級數 P

n=1 1

2n tan2xn 之和。

例 11.2.14. (a) 證明: 對 xy 6= 1, tan−1x− tan−1y = tan−1 x−y1+xy, 若左側介於 −π2π2 之 間。

(b) 證明一個對應於 cot−1x的等式 。 (c) 求 P

n=0

cot−1(n2+ n + 1) 之和。

例 11.2.15. 調和級數 (harmonic series) P

n=1 1

n 為發散。

例 11.2.16. 證明, 若 n > 1, 調和級數的第 n 個部份和不為整數。

定理 11.2.17. (1) 若 P

n=1

an 收斂, 則 lim

n→∞an = 0。 (2) (發散判斷法) 若 lim

n→∞an 不存在或不為 0, 則 P

n=1

an 發散。

[註] (1) 此定理之逆敘述不見得成立, 例如 P

n=1 1 n

(2) 此推論只能用來判斷級數之發散性, 對於級數之收斂性毫無助益。

例 11.2.18. 判斷下列各級數的歛散性。

(1) P

n=1

n2 ,

(2) P

n=1 n+1

n , (3) P

n=1

(−1)n+1 ,

(4) P

n=1 n2 5n2+4

例 11.2.19. 若級數 P

n=1

an(an6= 0) 收斂, 則 P

n=1

1/an 如何?

級數運算

(10)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3 積分審歛法

定理 11.2.20. 若 P

n=1

an, P

n=1

bn 為收斂級數, 則

(1) P

n=1

can= c P

n=1

an

(2) P

n=1

(an+ bn) = P

n=1

an+ P

n=1

bn

(3) P

n=1

(an− bn) = P

n=1

an P

n=1

bn

註 11.2.21. (1) P

n=1

(anbn) = P

n=1

an P

n=1

bn 不見得成立。 例如: an= bn1

2

¢n

(2) 發散級數的非零倍仍為發散級數。

(3) 若 P

n=1

an 收斂, P

n=1

bn 發散, 則 P

n=1

(an± bn) 必為發散。

(4) 即使 P

n=1

an, P

n=1

bn 均為發散, P

n=1

(an± bn)仍可能收斂。 例如 an= 1, bn=−1, ∀n。

例 11.2.22. 判斷下列各級數的歛散性。

(1) P

n=1 3n−1−1

6n−1 , (2) P

n=1 4 2n , (3) P

n=1

h 3

n(n+1) + 21n

i 。

正項級數

定義 11.2.23. 若一級數的各項均為非負實數, 則稱之為正項級數 (series with positive terms)。

定理 11.2.24. 一個正項級數 P

n=1

an 收斂的充要條件是它的部份和數列有上界。

11.3 積分審歛法 (Integral Test)

(i) 我們先考慮所有項均為非負的正項級數。

(ii) 以下將介紹一連串的審斂法, 首先是積分審斂法。

定理 11.3.1. (積分審歛法, integral test) 令 {an} 為一正項級數。 若 f(x) 為定義在區間 [N, ∞) 上的連續、 正值、 遞減函數, 且 f(n) = an, ∀n ≥ N, 則 P

n=1

an 與瑕積分 R

N f (x)dx 同歛散。

(11)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4 比較審歛法

定理 11.3.2. (積分審歛法之餘項估計) 設 f(x) 在 x ≥ 1 上為連續、 遞減、 正值函數, 且 an = f (n), P

n=1

an 收斂。 令 sn 為此數列的部份和, s 為級數和, 且 Rn= s− sn, 則 Z

n+1

f (x)dx≤ Rn Z

n

f (x)dx,

sn+ Z

n+1

f (x)dx≤ s ≤ sn+ Z

n

f (x)dx.

例 11.3.3. (1) 判斷 P

n=1 1

n2+1 之歛散。

(2) 判斷 P

n=1 ln n

n 之歛散性。

定理 11.3.4. (p-級數) P

n=1 1

np 收斂的充要條件為 p > 1。

例 11.3.5. 分別求 p 值, 使以下級數收斂:

(1) P

n=3 1

n ln n(ln ln n))p 。 (2) P

n=1

pln n

(3) P

n=1

¡p

n n+11 ¢

例 11.3.6. (a) 利用前 10 項的和估計 P

n=1 1

n3, 並估計誤差。

(b) 若要誤差小於 0.0005, 則要估計到第幾項?

例 11.3.7. Leonhard Euler求出 P

n=1 1

n2 = π62, 試利用此結果求 P

n=1 1 2(n+1)2 。 [註] P

n=1 1

n4 = π904

例 11.3.8. 令 tn= 1 + 12 + 13 +· · · +n1 。 證明數列 tn 的極限存在。

[註] 此極限 γ 稱為 Euler 常數, 其值約為 0.57716 。

11.4 比較審歛法 (Comparison Test)

比較審歛法

定理 11.4.1. (比較審歛法) 令 P

n=1

an 為一正項級數, 則:

(12)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4 比較審歛法

(1) 若存在收斂的級數 P

n=1

cn 使得 an ≤ cn, ∀n ≥ N, 則 P

n=1

an 收斂。

(2) 若存在發散的正項級數 P

n=1

dn 使得 an≥ dn, ∀n ≥ N, 則 P

n=1

an 發散。

例 11.4.2. 判斷下列各級數的歛散性:

(1) P

n=1 5 5n−1 。 (2) P

n=1 ln n

n 。 (3) P

n=1 1 2n2+4n+3 。 (4) P

n=1 1 n!

(5) 5 + 23 + 17 + 1 + 2+11 +4+12 +· · · +2n+1

n+· · · 。 例 11.4.3. 利用前 100 項的和來估計 P

n=1 1

n3+1,並估計其誤差。

極限比較審歛法

定理 11.4.4. (極限比較審歛法, Limit Comparison Test) 設 an, bn > 0, ∀n > N。

(1) 若 lim

n→∞

an

bn = c > 0, 則 P

n=1

an 與 P

n=1

bn 同歛散。

(2) 若 lim

n→∞

an

bn = 0, 且 P

n=1

bn 收斂, 則 P

n=1

an 收斂。

(3) 若 lim

n→∞

an

bn =∞, 且 P

n=1

bn 發散, 則 P

n=1

an 發散。

例 11.4.5. 判斷下列各級數的歛散性:

(1) P

n=1 2n+1 n2+2n+1 。 (2) P

n=1 2n2+3n

5+n5 。 (3) P

n=1 ln n n32 。 (4) P

n=1

1+n ln n n2+5 。 (5) P

n=1 1 2n−1

(13)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5 比例審斂法

例 11.4.6. (1) 若正項級數 P

n=1

an收斂, 則級數 P

n=1

ln(1 + an) 如何?

(2) 若正項級數 P

n=1

an收斂, 則級數 P

n=1

sin(an)如何?

(3) 若正項級數 P

n=1

an 及 P

n=1

bn 均收斂, 則級數 P

n=1

anbn 如何?

11.5 比例審斂法 (Ratio Test)

定理 11.5.1. (比例審斂法, d’Almbert) 令 P

n=1

an 為一正項級數, 且設 lim

n→∞

an+1

an = ρ, 則:

(1) 若 ρ < 1, 則 P

n=1

an 收斂。

(2) 若 ρ > 1 或 ρ 為無限大, 則 P

n=1

an 發散。

(3) 若 ρ = 1, 則無法下結論。

例 11.5.2. 判斷以下級數之斂散:

(1) P

n=1

n4+3n3+2n2+4n+5

3n

(2) P

n=1

(n52−2007n24+100n−90) ln n

n32

(3) P

n=1

n3+3n−1 n2+5 。 (4) P

n=1 πn+5

en 。 (5) P

n=1 (2n)!

n!n! 。 (6) P

n=1 nn

n! 。 (7) P

n=1 4nn!n!

(2n)! 。 (8) an =

½ n

2n n 為奇數

1

2n n 為偶數 。 例 11.5.3. 級數 P

n=1

an 定義為 a1 = 1, an+1 = 2+cos n

n an, 判斷 P

n=1

an 的斂散 。

例 11.5.4. 求正數 k 及 ` 之值, 使得級數 P

n=1 (n!)`

(kn)! 收斂 。

(14)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6 根式審斂法

例 11.5.5. 證明 P

n=1 nn

(2n)! 收斂, 並導出 lim

n→∞

nn (2n)! = 0。 例 11.5.6. 令 P

n=1

an 為正項級數, 且 rn = an+1a

n 。 假設 lim

n→∞rn= L < 1。 令 Rn 為 n 次餘項 。 (a) 若 {rn} 為下降數列, 且 rn+1 < 1, 證明 Rn 1−ran+1n+1

(b) 若 {rn} 為上升數列, 證明 Rn a1n+1−L例 11.5.7. (1) 考慮級數 P

n=1 1

n2n, 利用 s5估計此級數和, 並求其誤差 。 (2) 求 n 值, 使 sn 的誤差小於0.00005 。

11.6 根式審斂法 (Root Test)

定理 11.6.1. (根式審斂法) 令 P

n=1

an 為正項級數, 且設 lim

n→∞

n

an = ρ,則:

(a) 若 ρ < 1, 則 P

n=1

an 收斂。

(b) 若 ρ > 1 或 ρ 為無限大, 則 P

n=1

an 發散。

(c) 若 ρ = 1, 則無法下結論。

例 11.6.2. 判斷以下級數之斂散:

(1) P

n=1

¡ 1

1+n

¢n

(2) P

n=1

¡2n+3

3n+2

¢n

(3) P

n=1 n2 2n 。 (4) P

n=1 2n n2 。 (5) an =

½ n

2n n 為奇數

1

2n n 為偶數 。

(15)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7 交錯級數

11.7 交錯級數 (Alternating Series)

定義 11.7.1. 若 bn ≥ 0, ∀n, 則 P

n=1

(−1)n+1bn 或 P

n=1

(−1)nbn 稱為交錯級數 (alternating series)。

定理 11.7.2. (交錯級數審斂法, Leibniz 定理) 若一交錯級數 P

n=1

(−1)n+1bn, bn≥ 0 滿足以下兩 條件, 則為收斂。

(a) {bn} 為下降數列。

(b) lim

n→∞bn= 0。

定理 11.7.3. (交錯級數估計定理) 若交錯級數 P

n=1

(−1)n+1bn 滿足上定理的二條件, 且其值為 L, 則以 sn 為估計值所造成的誤差 Rn 滿足 |Rn| = |sn− L| ≤ bn+1

例 11.7.4. 判斷下列級數的歛散:

(1) P

n=1

(−1)n+1

n

(2) P

n=1

(−1)n4n3n−1

(3) P

n=1

(−1)n+1n3n+12

(4) P

n=1 n cos nπ

2n

例 11.7.5. 若 n 為奇數, bn = n1; 若 n 為偶數, bn= n12 。 判斷級數 P

n=1

(−1)n−1bn 的斂散性 。

例 11.7.6. 以 s8 估計 P

n=0

(−1)n 12n 之和, 並估計其誤差。

例 11.7.7. 估計 P

n=1 (−1)n

n! 精確到小數第三位。

例 11.7.8. 令 hn 及 sn 分別為調和級數及交錯調和級數的部份和數列。

(a) 證明 s2n= h2n− hn 。 (b) 利用 Euler 常數證明 P

n=1

(−1)n−1

n = ln 2 。

(16)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8 絕對收斂與條件收斂

11.8 絕對收斂與條件收斂 (Absolute Convergence and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定義 11.8.1. 給定一級數 P

n=1

an (不一定是正項或交錯), 則

(1) 若 P

n=1

|an| 收斂, 則稱 P

n=1

an 為絕對收斂 (absolutely convergent)。

(2) 若 P

n=1

an 收斂, 但非絕對收斂, 則稱 P

n=1

an 為條件收斂 (conditionally convergent)。

定理 11.8.2. (絕對收斂審斂法) 若 P

n=1

|an| 收斂, 則 P

n=1

an 收斂。

例 11.8.3. 判斷以下級數為絕對收斂, 條件收斂或發散:

(1) P

n=1

(−1)n+1

np , p > 0 。 (2) P

n=1

(−1)n+1 (ln n)n p

(3) P

n=1

(−1)n n3n3

(4) P

n=1 sin n n1.1

例 11.8.4. 令 bn 為正項數列, 且收斂到 12, 判斷級數 P

n=1

(−1)nn!

nnb1b2···bn 的絕對收斂性 。 例 11.8.5. (a) 若級數 P

n=1

an 為條件收斂, 則級數 P

n=1

n2an 為發散。

(b) 若級數 P

n=1

an 為條件收斂, 則級數 P

n=1

nan 如何?

重組定理

定義 11.8.6. 一個級數的重組 (rearrangement), 就是將級數的各項改變次序。

定理 11.8.7. 若 P

n=1

an 為絕對收斂, 而 {bn} 為 {an} 的重組, 則 P

n=1

bn 也是絕對收斂, 且 P

n=1

an= P

n=1

bn

例 11.8.8. 判斷 1 − 14 161 + 19 +251 +491 361 641 1001 1441 +· · · 之歛散。

定理 11.8.9. (重組定理, Riemann rearrangement theorem) 若 P

n=1

an 為條件收斂, 則必有一 個 P

n=1

an 的重組, 使其和為任意給定的實數或發散。

(17)

第 11 章 無限級數 11.8 絕對收斂與條件收斂

例 11.8.10. 已知 1 − 12 + 13 14 + 15 − · · · +(−1)nn+1 +· · · = ln 2。

(1) 證明 1 + 13 12 +15 + 17 14 +· · · = 32ln 2。 (2) 將級數重組使其收斂到 1。

(3) 將級數重組使其發散到 ∞。

綜合例題. 判斷下列級數為絕對收斂、 條件收斂或發散:

(1) P

n=1 n−1 2n+1

(2) P

n=1 n2 n3+1

(3) P

n=1 n+n2 1+n+n4

(4) P

n=1

(−1)n(n2+2n+4) (n+1)(n+2)(n+3)

(5) P

n=1

1+(−1)n n2

(6) P

n=1 1 1+2+3+···+n

(7) P

n=1

¡ 1

n2 n13¢ (8) P

n=1

¡ 4

3n−5 6n+18 ¢ (9) P

n=1

(−1)n¡ 1

3n−5 4n+11 ¢ (10) P

n=1

n3+1 3n3+4n2+2

(11) P

n=1

5

n18+2n15−3n11+4n9−6n7+11n5+4n2−1 n9−n5+23n2+n+17

(12) P

n=1 (−1)n

4n

(13) P

n=1

n+1 n−1 n

(14) P

n=1

¡n−√

n2+ 1¢

(15) P

n=1

(−1)n¡√

n + 1−√ n¢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第五條之一附表修正草案對照表 修正規定現行規定說明 附表 評點項目內容及等級點數 學歷博士學位三十 碩士學位 二十 學士學位 十 副學士學位

(2)依評選項目表所列之評選項目、權重、配分標準評分。評選委員之評分以 100 分為滿分,平均 70 分(含)以上者為合格分數,惟如出席評選委員之過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且數理實作評量成績達參加複選學生平均數負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

Cauchy 積分理論是複變函數論中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有了 Cauchy 積分理論, 複變 函 數論才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 並且導出一系列在微積分中得不到的結果。 我們先從 Cauchy

以下簡單介紹魔術三角形: 如圖 1, 若三角形每邊有 三個數且數字和都是定值, 稱為 3 階 (傳統) 魔術三角形; 如圖 2, 若每邊有三 個數且較大兩數和減最小數的差都是定值, 稱為

[對數律 law of logarithm] 給定 x, y

前一章我們學過了一次函數,本章將繼續延伸到二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函數圖形為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