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人類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文化人類學"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

文化人類學

授課者:戴伯芬(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助理教授)

連絡電話:02-29052757

網址:tpofen@yahoo.com.tw 一、課程目的

分布於世界上約有數千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從數萬人到數百人不等的族群,共 同構成了這個世界多彩多姿的人類文明,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越來越有更多的機會 行旅各地,接觸與認識這個世界不同的民族與不同的習俗,讓我們隨文化人類學的 課程,進入世界多元的原住民社會中,流覽人類學家深入蠻荒雨林的民族誌,並踏 尋冒險家進入沙漠極地的遊記,了解不同族群的不同面貌。

文化人類學是社會學系學生的一門基礎訓練課程,目的在培養學生具有文化觀 的思考分析力,以及現實觀察的田野能力。課程分為二個部份,第一學期是對於理論 的綜覽,以及田野工作能力的培養;第二學期則介紹文化人類學的各個專題,並練 習以團體的方式實際進入田野進行深度訪問,希望透過分組的田野實習,讓同學們 可以在團體中學習觀察分析的能力,並培養互助合作與集體討論的精神,同時可以 把理論分析與關懷的對象放在本身成長的週遭環境。

二、課程安排

文化人類學為一學年的課程,課程的設計分為二部份:上學期著重文化人類學一 般性的概念介紹,讓同學了解文化人類學的基本概念、田野準備工作,並安排一次 原住民博物館的參觀活動,熟悉與認識台灣與中國的少數族群。本學期開始,會以 萬華區做為田野調查的工作地點,展開長達一學期的調查工作,希望同學可以藉一 學期的田野工作,來練習團隊的調查工作,並學習訪談的技巧;下學期則進行文化 人類學的專題介紹,探討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領域、理論思潮,由各組根據上學期的田 野經驗發展研究主題,進一步與理論進行對話。除了學期中的分組討論學習外,兩 個學期的期末皆安排進行各組的口頭報告,並要求繳交書面的成果報告,藉以訓練 同學口頭與書面報告的能力。

本學年選擇由人類學者Conrand Phillip Kottak著的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 性的探索(徐雨村譯,2005)為教本,為了增加理論的思考深度,推薦同學自行以澳 洲人類學家基辛(Kessing)所著的文化人類學與人類學與當代世界中譯本當作輔 助教材。而為了彌補學科訓練與現實分析的落差,除了中文與英文翻譯的教科書外,

每一個主題都儘可能附上相關的台灣本土人類學研究論文,做為補充教材,讓學生 除了熟習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理論外,也可以從台灣本土的研究出發思考,進一步了 解台灣社會的現實問題。

三、課程要求

1.請於上課前先行閱讀指定的教材內容,以及打"**"之必讀補充 教材。

(2)

2.上課有任何疑問者,請隨時舉手發問。

3.各小組可依田野的需求,另行約定討論時間。

4.成績評鑑

1)期中報告 40%=20%書面報告成績+15%口頭報告成績+5%互評     形式:4人為一組針對萬華社區進行調查訪問。

    期中報告在學期末進行,在報告之前一週須繳交POWERPOIN給助教,始 得上台報告,未於前一週繳交者,口頭報告成績一律八折,至上台前仍未準備繳交 者,該口頭成績一律以50分計算。

2)期末考試 30%

3)平時成績 30%=10﹪期中作業成績+10﹪助教成績+10﹪期末自評。

※如有特殊狀況的學生,請另外與老師交換意見。

四、授課大綱

(一)參考書目

◎ 主要教科書:

1. Conard Philip Kottak著(2005)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 索》,桂冠出版社。

2.Howard,Michael.C 著(1993),李茂興,藍美華譯(1997)《文化人類學》,弘智出 版社。

2.Keesing著,張恭啟譯,a.《文化人類學》(1989).

b.《人類學與當代世界》(1989).

3.莊英章等著,《文化人類學》(1992),空中大學。

4.Ember Carol R & Ember Melvin,Cultural Anthropology(1988), Prentice Hall.

5.Nanda,Serena(1991),Cultural Anthropology,4ed.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5ed.Prentice-Hall press.(1990,6ed.)

◎其他參考書目:

李亦園編著(1974)《文化人類學選讀》,食貨出版社。

林美容(1989)《人類學與台灣》,稻香出版社。

林惠祥著(1966)《文化人類學》,商務出版社。

許烺光著,張瑞德譯(1991)《文化人類學新論》,聯經出版社。

陳國鈞著(1991)《文化人類學》,五南出版社。

黃應貴著(1982)《詮釋與見證:當代人類學家》,正中出版社。

莊銻昌與孫錫明編著(1992)《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架構》,淑馨出版社。

劉其偉編著(1991)《文化人類學》,藝術家出版社。

衛惠林著(1979)《社會人類學》,商務出版社。

徐正光,林美容主編(1999) 《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編》,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

(3)

徐正光,黃應貴主編(1999) 《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回顧與展望編》,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

(二)課程進度 0.1討論課程介紹及分組

1.請描述你( 妳)曾經經歷過的異文化現象。

2.請確定分組名單。

主題一 導論:何謂文化人類學?

**Textbook,ch1.

*Keesing,a,ch1.

*Kanaaneh Moslih(1997)‘The“Anthropologality“ of Indigenous Anthropology, Dialetical Anthropology,1-21.

主題二 應用人類學

**Textbook,ch2.

*謝劍著(1989)應用人類學,桂冠出版社。

主題三 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Textbook,ch3.

*Keesing,a,ch1.

**楊國樞等著(198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ch10、ch18,東華出版社。

**蔣斌(1986)〈反省式民族誌與社會學質化方法:二個研究傳統的文獻評述與討 論〉,《考古人類學刊》51(2):106-28,1986。

**陳美華(1999)〈反思「參與觀察」在台灣漢人宗教田野的運用:一個女性佛教 研究者的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335-367。

**劉斌雄(1996)〈臺灣的田野是無盡的寶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 刊》80:19-26。

**文崇一(1996)〈我在民族所做社區研究的經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 刊》80:15-18。

*基辛著,張恭啟譯, 〈人類學的情境與倫理〉,《思與言》18(3):247- 266,1980。

*王嵩山(1996)〈人類學、原住民知識與行動:一個初步的討論〉,《人類與文 化》31:122-135。

主題四 當代人類學的理論思潮 **Textbook,ch2.

**莊英章,ch2。

*黃應貴著(1982),《詮釋與見證:當代人類學家》,正中出版社。

(4)

*莊銻昌&孫錫明編著(1992)《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架構》,淑馨出版社。

【11.5繳交研究計畫大綱】

主題五 文化

** Textbook, ch4.

*Keesing, ch3.

主題六 族群與種族

**Textbook, ch5.

*Keesing, ch2.

主題七 語言與溝通

**Textbook, ch6.

*李莎莉等, 〈語言田野有感〉,《人類與文化》99-101,1982。

*李壬癸, 〈從語言的證據推論台灣土著民族的來源〉,《大陸雜誌》(59,1):1- 14,1979。

主題八 謀生方式

**Textbook, ch7.

觀看影片:猶山節考

主題九 經濟人類學 **textbook ch7.

   **徐正光,〈經濟人類學的若干問題〉,選本,PP89-118。

   * 陳茂泰著, 〈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社,民75年。

* 黃應貴, 〈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 化論文集》,民國七十五年,聯經出版社。

   * 黃應貴, 〈共享與經濟:東埔社與梅山的例子〉, 《東埔社布農人的 社會生活》ch2,中研院民族所。

主題十 政治人類學

  政治制度一:政治組織  政治制度二:法律與衝突     **textbook ch12,13。

   **莊英章, 《人類學的政治理論》,選本,PP153-188。

**黃應貴著,〈台灣土著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 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社,民75年。

**劉文雄,〈台灣原住民族運動路線之初步探討〉,原住民文化議論 文,1994年。

*衛惠林,〈台灣土著社會的部落組織與權威制度〉, 《考古人類學刊》

25:71-92。

*李亦園, 〈台灣土著社會的部落組織與權威制度〉, 《台灣土著民族的 社會與文化》:381-394。

* 徐正光,《政治人類學》,黎明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主題十一 親屬人類學

(5)

親屬人類學二:婚姻制度 **textbook ch8,ch9.

*Keesing著, 《文化人類學》,ch8。

  * 陳其南編, 《婚姻、家庭與社會》,允晨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

* 黃應貴,'家庭', 《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ch5,中研院民族所,民國 七十一年.

**石磊,〈影響親屬結構的幾個基本因素〉,選本,PP119-128。

**劉斌雄,〈親屬稱謂研究的發展〉,選本,PP139-152。

**Keesing著,《文化人類學》,ch7。

*衛惠林,〈論繼嗣群結構原則與親關係範疇〉,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 會文化論文集》,民國七十五年,聯經出版社。

*Robin Fox著,石磊譯, 《親屬與婚姻》,黎明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主題十二 宗教人類學 **textbook, ch12。

**Keesing著,《文化人類學》,ch13。

   **李亦園著,〈宗教人類學〉,選本,PP239-246。

* 劉斌雄、胡台麗著,《台灣土著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中研院民 族所,民國七十四年。

*黃應貴,〈宗教變遷〉,《東埔社布農人社會生活》ch2,中研院民族所。

*林美容, 《人類學與台灣》,稻香出版社,1989。

*李亦園著, 《台灣土著的信仰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 一年.

主題十三 性別

**Textbook,ch11.

**Keesing,"人類學與當代世界",ch4。

**張長華, 〈婦女人類學簡界〉,《人類與文化》17,民國七十一年。

*黃美英, 〈貧窮與歧視間的掙扎:台灣原住民婦女的都市經驗〉,原住 民文化會議,1994年。

*李悅端與柯志明, 〈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業社區 為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期,1994年。

主題十四 藝術

**Textbook,ch13.

主題十五 當代世界體系     **Textbook, ch14.

*翁玲玲, 《麻油之外:婦女坐月子的種種情事》, 稻鄉出版社, 1994。

主題十六 殖民主義與發展、文化交流與存續

**Textbook, ch15~1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學中國文學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部分的學習材料

本課程除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外,還着重加強文學、中華文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學校要求學生於 上課期間一律住 宿、除可讓學生 專心課業外、更 可藉此機會接受 朝陽精神與文化 薰陶、成為守法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文學 文學 文學 文學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學習 學習 學習.. 學習 過程 過程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