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環境教育之內容分析-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環境教育之內容分析-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環境教 育之內容分析-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

賀雅蓉

摘 要

目前環境教育在小學的課程所採取的教學方式並非單科教學,而是在無法增加環教教育單獨授 課時數下,以融入各領域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環境教育融入社會領域中進行教學有其可行的契機,

故本文採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以環境教育97課綱中五大教學課程目標,來分析教育部 2008年公佈的九年一貫97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中的環境教育內涵,並以第二學習階段-國小中年 級為例。

分析結果顯示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在第二學習階段中,其基本理念中包含了環境教育的相關 內涵-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及環境行動經驗等五 項內容,應證了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與環境教育觀念內涵相近;而對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所做 的環境教育內涵分析,兩者在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的目標有許多相近的概念;環境教育第二學 習階段能力指標融入社會領域第二學習階段的能力指標主要以社會學習領域的「人與空間」、「人 與時間」、「意義與價值」、「權力、規則與人權」、「生產、分配與消費」、「科學、技術與社 會」等六個主題軸為主,佔了社會領域九大主題軸的一半以上。

由上可知,將環境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中進行教學是適合且可行的,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加入 環境教育概念融入社會領域的教材,加深加廣使教材具豐富性,也易讓學生學習社會領域時能夠就 自己周遭的環境感同身受,加深學習印象。

關鍵字: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環境教育、內容分析

台中市健行國小老師

(2)

壹、前言

校園環境教育的實施,除了永續校園的建 造及相關活動的舉辦之外,也以環境教育的課 程形式融入教學之中。九年一貫課程將環境教 育列為七大議題1之一,其課程目標在於培育學 生具有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 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 驗,這五項目標當中,第一、三屬於情意層面,

第二項係屬於對環境的認知層面,第四、五項 屬於技能行動層面(張子超等,1999;許美瑞,

2003)。

對學生而言,影響其環境意識與價值的相 關因素主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此 三者有正面的,亦有負面的,但一般而言,無 論知識、態度、預期行為和參與行動,學校的 影響都是正面的(黃朝恩,2002)。環境教育在 小學的課程所採取的教學方式並非單科教學,

而是在無法增加環教教育單獨授課時數下,以 融入各領域的方式進行教學。以目前國小環境 教育融入領域課程的實施研究來看,大多以融 入自然學習領域2進行教學的研究為主,但其實 根據高明智(1997)分析自然、社會與健康教 材中關於「自然資源與人口」之課文內容發現,

在「自然資源與人口」27 個概念中最適合社會 科教學的有17 個;而郭金水(1998)調查「環 境責任概念」對於國小課程實施環境教育的適 用性中指出,「環境責任概念」適用融入的科目 以社會科最適宜(引自陳念慈,2003,p36)。

1 九年一貫 97 課綱將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 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列為七大重大議題。

2 吳柏菱(2005)進行環境問題專題探究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 環境典範之影響研究;陳榮錦(2006)國小六年級實施環境倫 理教學之行動研究;鄭淞仁(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價值 觀與環境行為之研究-以「昆蟲與環境」教學活動為例。

雖然這些研究只根據單一環境教育概念作調 查,但由其結果可發現,環境教育融入社會領 域中進行教學有其可行的契機。再者,根據皮 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國小中年級的學生,是屬 於道德他律期,其價值觀尚未形成,是建立良 好價值觀的好時機,所以研究者將試著依九年 一貫環境教育的目標來分析社會學習領域的課 程綱要,並以第二學習階段-國小中年級為 例,來瞭解社會學習領域中有關「環境教育」

的相關內涵,並以此做為發展環境教育融入社 會學習領域教學設計的參考依據。

貳、文獻探討

一、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九年一貫社會學 習領域教學的實踐過程

關於課程綱要針對環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 學習領域教學的實踐過程,大致可分為下列三 個階段,研究者以表1 來呈現:

(3)

表1 環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實踐過程

階段 措施 成果方向

1.1988 年,教育部第一次公布「國民中小學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為了讓學生瞭解社 會脈動、體驗社會現實,進而養成關懷社會、

貢獻社會的態度,在實施要點中,提到了「有 關兩性、環境、資訊、家政、人權、生涯發 展等六大議題如何融入各領域課程教學。」

的內容。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第一次將環 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規定。

(一)

1992-2002 年

2.2000 年公布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

未再出現環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 程教學的相關文字敘述。

環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只 是個空泛的概念。

(二)

2003-2007 年

1.2003 年 1、2 月,教育部公佈七大學習領域正 式課程綱要,並在3 月 31 日公布環境教育議 題課程綱要,制定了基本理念、課程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融入七大學習領域與十大基 本能力之對應表、主要內容等項目。

1.明確指出了環境教育議題的能力指標 與 社 會 學 習 領 域 能 力 指 標 的 對 應 關 係,使得環境教育議題的課程設計有 一可遵循的依據。

2.同一時期公布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 要並沒有提到環境教育議題如何融入 社會學習領域進行教學的相關內容及 文字。

3.環境教育議題雖然已經有了明確的能 力指標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做 對應,但其實際的教授過程仍是基層 教師依其教育專業來設計課程實施教 學,教師是否有依照環境教育議題能 力指標進行課程設計,則需進行實地 調查才能明確得知。

(三)

2003 年迄今

2003 年公佈環境教育議題課程綱要後,各界對 於其他重大議題如融入媒體素養、海洋教育、

微調後的環境教育議題分押註式3及增 列能力指標式4兩種直接融入在社會學

3 如能力指標 1-3-8「瞭解交通運輸的類型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係。」在其押註處則註明「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的生活環境和人文的生活環 境。交通運輸除了陸上與空中交通運輸之外,不能忽略與海洋、水上有關的運輸方式和工具,例如可教導學生如何「辨別各種船舶的種 類與外形」,並探討「漁船、貨船、休憩與觀光用船舶、軍用船舶及港口的功能」。」利用押註方式說明此能力指標與海洋教育之關係(林 聖欽,2012)。根據林聖欽(2012)的整理,直接將環境教育議題以押註式方式融入於社會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課綱中的只有「7-2-2 認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受損、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其押註內容為「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關懷河流或海洋生物與 環境,養成愛護生物、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態度,並參與河流或海洋環境的維護,如淨灘、淨溪等。」,與之相關的議題除環境教育外 亦包含了海洋教育,而在其他階段以押註式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綱中的尚有「1-3-10」、「4-1-1」、「9-3-4」。

4 如「1-3-12 瞭解臺灣具備海洋國家發展的條件及優勢。」,即是在社會領域綱要中新增加與海洋教育相關的能力指標(林聖欽,2012)。

以增列能力指標方式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在社會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課程綱要中的則是沒有,在其他階段以增列能力指標方式融入社 會學習領域課綱中的也只有「5-4-2」(林聖欽,2012)。

(4)

人口販運、永續環保等議題認為需要融入在課 程綱要中,且教學現場對於能力指標的解讀產 生疑義,故教育部於2006 年成立「課程綱要研 修小組」,進行課程綱要微調,並於2007 成立

「課程綱要審議小組」,最終在2008 年公佈微 調後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

習領域的課程綱要之中。雖然環境教育 議題已另列課程綱要,直接融入社會學 習領域課綱中的並不多,但仍是一大變 革。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0;楊朝祥,2000,轉引錢清泓,2001;林聖欽,2012

依林聖欽(2012)年對重大議題融入社會 學習領域的課程教學所論,他認為直接將重大 議題融入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綱之中,則是反應 這些議題必須出現在教科書的內容編寫中,而 非只是教師另外設計課程來實施教學,因此他 認為重大議題直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中,比起 重大議題另外設計課程綱要,反而在課程的實 踐性要高的許多。此說法雖然有跡可循,但以 環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學而言,其直接 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綱中的仍是極少數,欲實 施環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仍應 以「環境教育議題課綱」為依據來設計環境教 育與社會學習領域的整合性教學目標來進行教 學,才能完整實踐環境教育議題的精神。因此 研究者將探討微調後的環境教育 97 課程綱 要,並將試著依九年一貫97 課綱中的環境教育 目標來分析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綱要,並以第 二階段為例,來瞭解社會學習領域裡有關「環 境教育」的相關內涵,以做為發展環境教育融 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設計的參考依據。

二、九年一貫 97 課綱環境教育議題

(一)環境教育97 課綱基本理念探討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97 課程綱要之環 境教育這個議題中,提出了三大基本理念,第 一個即是「響應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國際

的環保與行動始於 1972 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 會議(Conference on the Human nvironment, 1972)發表「人類宣言」,開始促使人類注意環 境的問題,也啟始了人類與自然環境良性互動 的新紀元。接著在1983 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 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關切環境保護與經 濟發展兩個議題,使得人類對環保的內涵由對 自然環境的關懷,擴充到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 關懷。爾後「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亦在1987 年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宣言,呼籲全球對自然環境與弱勢族群 的認同與關懷。而在1992 年聯合國召開地球高 峰會(Earth Summit)時,更通過了舉世矚目的

「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把永續發展 的理念規劃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強調對未來世 代的關懷與對自然環境資源有限性的認知,及 對弱勢族群的扶助。由此可見,隨著環境災害 的頻傳,讓全球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開始 在乎對環境的衝擊程度。而追求平等、減少弱 勢族群受害,並追求環境資源永續經營的環境 正義思維與行徑,也為國際社會所正視。臺灣 是地球的一部分,自然無法脫離地球環境而生 存,因此「地球太空船」的思維觀念我們必須 體認。國中小的教育兼負起傳承與啟迪的功 能,將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列入課綱的基本

(5)

理念是恰當的,希冀透過教育的功能,讓國人 從小培養「永續發展」的觀念,為社會、國家 及地球環境能奉獻一己之力。

基本理念的第二項提及「含括個人發展、

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的豐富內涵」,環境教育藉 由個人對環境問題所應負責任的覺知,積極正 面環境態度的養成,然後主動的參與環境行 動,以瞭解並促進自我的發展;其次將國際所 關切的社會正義與環境正義的議題納入,更將 環境教育的目標導向社會層面;而人與自然的 層面,自然環境的資源保育、污染防治與維護 管理更是環境教育根本的關切。由上可知,環 境教育包含「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 自然」三個層面,而這也正好呼應了九年一貫 總課程之教育目的,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等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 身學習的能力。

基本理念的第三項提到要「符合教育改革 的理念」。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中 曾提及:教育改革理念有1、教育鬆綁 2、學習 權的保障3、父母教育權的維護 4、教育專業自 權的維護,用以達成教育現代化的方向(人本 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為主 要目標。環境教育的融入教學課程對學生的情 意學習而言,藉由對環境的關心,關懷社會中 的弱勢族群與自然環境中的弱勢物種,進而關 懷整個地球環境生態,可成全高尚的人格情 操,符合「人本化」的教育改革方向;對學生 的認知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除了具獨特的概念 架構,更具跨科際連結的知識體系,擁有一個 整體性與豐富性的內涵;對學生的行為學習而 言,環境教育重視日常生活中具體呈現的現象 或問題,經由生活中議題的探討與解決,達成 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符合了「科技化」與

「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方向;而對學校與教師 而言,環境教育為新興的領域,其內涵概念仍 持續發展,需要學校與教師主動關切與合作學 習,因而可藉由科際整合與教學自主,提升教 育體制內的活力,這是表現了教學「民主化」

的一面;在教學的內涵上而言,環境保護議題 是國內外所關注的焦點,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應 作適度的回應,九年一貫課程中保留環境教育 融入的空間與彈性,正可以表現此課程的「國 際化」與現代性。由上述的探析,環境教育融 入九年一貫各領域中實施,達到了教育現代化 的方向,在基本理念上頗符合「教育改革的理 念」。

(二)環境教育97 課綱課程目標之探析 環境教育之課程目標,希望教學者能透過 各種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能充實學生環境永續相關的知識,能讓學生對 人與環境的互動有正確的價值觀,並在面對地 區或全球性環境議題時,能具備改善或解決環 境問題的認知與技能,以建立學習者的環境行 動經驗,使之成為一具有環境素養之公民(教 育部,2008)。環境教育 97 課綱中的教學課程 目標有五項,研究者將之整理如下(教育部,

2008):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

排序、空間關係、測量、推論、預測、分析與 詮釋),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 知,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 感性。

2.環境概念知識

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

(如:全球暖化、河川污染、核污染、空氣污 染、土石流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永

(6)

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 機會與行動(如:溫室氣體減量、資源節約與 再利用、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等)。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 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 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

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 展。

4.環境行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 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 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 力。

5.環境行動經驗

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 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 能力,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 感。

這五項教學課程目標,可分為「認知」、「情 意」與「技能」三方面(如圖1),研究者認為 透過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的教學,才能健 全環境教育,使學生具備環境素養,產生積極 正向的環境價值觀,進而達成環境教育的終極 目標。所以研究者亦將以此五大教學課程目標 為基準,來探究社會領域課綱中所含的環境教 育相關內涵。

圖1 環境教育教學課程之目標概念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課程綱要(2008);高翠霞、張子超(2008)

瞭解(認知) 關懷(情意) 實踐體驗(技能)

環境概念 知識

環境覺知與 敏感度

環境行動 技能 環境價值觀

與態度

環境行動 經驗

具環境素養公民 環境教育教學課程目標

(7)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分析教育部九年一貫 97 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 域中的環境教育內涵,並以第二學習階段為 例。教育部所公佈的「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8),公佈了七個學 習領域與七個融入議題的課程綱要,其中的社 會學習領域,提供了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 段能力指標、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 關係、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與實施要點等六 項,另外還提供了五個附錄(「社會學習領域」

九大主題軸及其內涵、「社會學習領域」部分能 力指標的補充說明、「社會學習領域」情意目標 的補充說明、「社會學習領域」單元教學活動計 畫示例、「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 課程計畫示例)。

內容分析法必須釐清分析的單元與判斷的 準則(張子超,2002)。本研究分析的單元是社 會學習領域97 課綱,判斷標準則是環境教育五 大教學課程目標,本研究判斷準則經觀察者信 度5分析後,羅列判斷準則細項如下:

一、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教育部,2008)

(一)第二學習階段重要概念:覺知人與環境 的關係。

(二)其對應之能力指標:

1-2-1 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 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

5 即觀察員之間,對相同的事實記載是否一致的程度。本研究判 斷標準經 2 位中年級教師(其一為三年級級任導師,教授社會、

國語、數學,12 年教學經驗;另一位為四年級社會科任教師,

18 年教學經驗)進行內容分析,結果具一致性,故本研究判斷 準則具觀察者信度。

內心感受。

1-2-3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 的變遷。

1-2-4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二、環境概念知識(教育部,2008)

(一)第二學習階段重要概念:認識及探究環 境問題。

(二)其對應之能力指標:

2-2-1 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 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2-2-2 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形成的原 因,並探究可能的改善方法。

三、環境價值觀與態度(教育部,2008)

(一)第二學習階段重要概念:體認及熱愛自 然生態。

(二)其對應之能力指標:

3-2-1 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 價值。

3-2-2 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 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3-2-3 尊重不同族群與文化背景對環境的 態度及行為。

四、環境行動技能(教育部,2008)

(一)第二學習階段重要概念:收集資料研究 環境問題。

(二)其對應之能力指標:

4-2-1 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 訊蒐集環境資料。

4-2-2 能具體提出改善週遭環境問題的措 施。

4-2-3 能表達自己對生活環境的意見,並傾

(8)

聽他人對環境的想法。

4-2-4 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 綠色消費行為。

五、環境行動經驗(教育部,2008)

(一)第二學習階段重要概念:學習及參與社 區或社團的環保活動

(二)其對應之能力指標:

5-2-1 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關懷弱勢 族群等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活動經驗。

5-2-2 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 經驗。

肆、結果與討論

九年一貫課程 97 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 中,以第二學習階段來看,無論基本理念、課 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及分段能力指標與十 大能力指標之關係,都有與環境教育相關的敘 述,也是環境教育融入的機會。其分析結果如 下:

一、「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中具環 境教育內涵的分析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97 課綱中,社會學 習領域的基本理念涵括(一)學習社會學習領 域的理由。(二)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三)

統整的功能。其具環境教育內涵的分析如下表 2:

表2 「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中具環境教育內涵的分析

「社會學習領

域」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內容重點 基本理念中具環境教育內涵的分析 學 習 社 會 學 習

領域的理由

個人不能離群而索居,教育則是協助個 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 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此,

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乃是國民教育階段 不可或缺的學習領域。

「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 程」,從覺知環境、瞭解環境,接著願 意付出行動去改善環境。因此研究者認 為此基本理念符合了以下的環境教育 內涵:

(一)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目標中的「覺知人與 環境的關係」重要概念。

(二)環境概念知識目標中的「探究環境問題」

重要概念,而要探究與改善環境問題前 也必先具備一些相關知識,才有能力去 探究與改善。

(三)環境行動技能目標中的「評估解決環境 問題的方法」重要概念。

(四)環境行動經驗目標中的「規劃及執行環 境行動」重要概念。

續下頁

(9)

「社會學習領

域」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內容重點 基本理念中具環境教育內涵的分析 社會學習領域

的性質

(一)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 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 的知識領域。

(二)社會學習領域將人的生活環境分 為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四大 層面。人的生存、生計、生活與 生命四大層面彼此互有關連,而 社會學習領域正是整合這幾個層 面 間 互 動 關 係 的 一 種 統 整 性 領 域。

(一)「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符合「環境覺 知與敏感度」目標的「覺知人與環境的 關係」重要概念。

(二)「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 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明白點出「環 境概念知識目標」的範圍。

(三)人的生活環境中的「生命」層面,涉及 每一個生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與「環 境價值觀與態度」目標中的「愛護及尊 重環境」、「體認及熱愛自然生態」等 重要概念吻合。

統整的功能 社會學習領域強調統整的功能,其統整 的功能主要有四項:意義化、內化、類 化、簡化。

(一)意義化:與「環境概念知識」中「認識 及瞭解環境議題」有異曲同工之處,任 何事物經過認識與瞭解才能將其意義 化。

(二)內化:與建立學生「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相似,將對環境的知識及態度內化成為 自己的環境價值觀。

(三)類化:談及「知識若經過內化,則個體 在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便易於觸類旁 通,廣加應用。」此與「環境行動經驗」

中的「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 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 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的內涵吻合。

(四)簡化:可應用於「環境行動技能」,教 導學生辨認環境問題及評估可採取的 環境行動後,學生日後遇到相關問題,

便可簡化行動、對症下藥。

資料來源:研究者歸納整理

由上表可知,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中 包含了環境教育的相關內涵-環境覺知與敏感 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 行動技能及環境行動經驗等五項內容,應證了

社會學習領域與環境教育之間確實有著密切的 關聯,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與環境教育觀念 內涵相近,是適合環境教育切入的好時機。

此外,社會領域強調「統整」的功能,統

(10)

整課程強調將知識應用到具有個人意義和社會 意義的問題和關心上,在這些問題的脈絡中,

知識被重新定位,學科領域的界線被消除,而 強調參與的計畫、脈絡化的知識、真實性的爭 論以及統合的知識,能提供不同學生廣泛的接 近知識(歐用生,2000)。社會領域整合人的生 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四大層面(教育部,

2008),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與自然環境;生計 則和社會有關;人的生活脫離不了社會;而人

的生命除了依附自然環境之外,更掌握在自己 手中。環境教育包含人與自己、社會及自然三 個層面的內涵,所以人的生存、生計、生活與 生命四大層面自然脫離不了環境。故社會領域 與環境教育之間是適合以統整的方式加以融 合,設計教學活動來讓學生學習,以收事半功 倍之成效的!研究者以圖 2 來說明「社會學習 領域」基本理念中所具有的環境教育內涵。

圖 2 「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中具「環境教育」概念的分析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

由圖 2 可清楚看出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理 念都具有環境教育內涵中「環境行動經驗」的 概念,「環境行動經驗」是將對環境的行動經驗 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 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學校

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教育部,2008)。

這說明了社會領域的最終理念是統整學童的生 活經驗進而促進對整個生活環境的熟悉與認 同,而對整個社會盡一己之力,這點和環境教 育的最終目標-實踐環境倫理,出發點都是以

(11)

社會環境的最大利益為主而進行個人守護、改 善社會環境的行動,本質上而言,兩者有著異 曲同工之妙。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中具環 境教育內涵的分析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97 課綱中,社會學 習領域有十項課程目標(教育部,2008):

(一)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 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二)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 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 重要性。

(三)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四)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 觀。

(五)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 度。

(六)培養瞭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

(七)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 能力。

(八)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 能力。

(九)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十)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 資訊之能力。

以上十項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根據社 會學習領域課綱中的歸類,第1 至 3 條目標偏 重認知層面,第4 至 6 條目標偏重情意層面,

第 7 至 10 條目標偏重技能層面(教育部,

2008)。研究者根據環境教育五大教學課程目 標來分析,「環境概念知識」是教導學生瞭解生 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 的影響;並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

(教育部,2008),這與社會學習領域目標的第 1 至 3 條均有提及要瞭解有關「環境」的知識、

與認識「環境」問題、及瞭解其對「文化」之 間影響並認識「環境保護」等相關環保知識的 重要性,此兩者在認知層面上的內涵類似,都 認為要具備相關的環境知識,才能進一步去解 決社會與環境上的問題。因此將環境教育融入 社會學習領域中進行教學,在認知層面上的目 標概念是相呼應的。

而就社會領域第4-6 條目標來看,是屬於 情意方面的目標,環境教育五大教學課程目標 中「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及「環境價值觀與態 度」是屬於情意方面的指標,依課綱中對「環 境覺知與敏感度」的定義為:經由感官覺知能 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 覺知,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 敏感性(教育部,2008)。其中「培養學生對各 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和社會領域目標第 4 條「培養對本土的關懷」理念是相通的,學 童有了對家鄉環境的關懷,才會對家鄉環境的 各種破壞及污染有所覺知,因此透過社會領域 目標的達成來實踐環境教育目標,這也是環境 教育融入社會領域的契機所在。另,課綱對「環 境價值觀與態度」所下的定義為:藉由環境倫 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 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 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

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教育部,

2008)。此定義中「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 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這即 是社會領域目標中的「培養負責的態度」,對環 境有了「負責」的態度,才會以「正面積極」

的心態去對待所處的環境。而社會領域目標「培 養對本土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也正呼應了

(12)

環境教育目標「環境價值觀與態度」中的「欣 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因此由上 述社會領域與環境教育中的情意目標來分析,

兩者也是有著共同的目標方向,對於環境教育 融入社會領域應是頗能契合的。

最後在社會領域的第7-10 條技能層面的 目標來看,「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 題的能力」、「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 實踐的能力」、「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 力」及「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 理資訊之能力」這和環境教育的技能層面目標

「環境行動技能」及「環境行動經驗」則有多 處不謀而合。「環境行動技能」教導學生具辨認 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 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 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環境行動經驗」是 將學生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 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 能力,這二項環境教育目標均是要培養學生透 過表達、溝通及合作來做理性的價值判斷,進 而採取行動解決環境問題,這也正好呼應了社 會學習領域技能層面的目標。

由以上對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所做的環 境教育內涵分析,兩者在認知、情意與技能三 方面的目標有許多相近的概念,對於環境教育 而言確實是融入的好時機,若能在兩者能力指 標的概念上加以統整規劃並設計課程教學,則 對於社會領域與環境教育在目標的達成上或許 會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具環 境教育內涵的分析-以第二學習階 段為例

社會學習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分為九大主

題軸、四個學習階段。社會學習領域九大主題 軸分別為(一)人與空間(二)人與時間(三)

演化與不變(四)意義與價值(五)自我、人 際與群己(六)權力、規則與人權(七)生產、

分配與消費(八)科學、技術與社會(九)全 球關連。由此九大主題軸勾勒出社會學習領域 的能力指標,並於第一階段國小一至二年級,

第二階段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國小五至 六年級,第四階段國中一至三年級,四個階段 中來實施。

本研究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來進行能力指 標的分析。九年一貫97 課綱中,社會學習領域 第 二 學 習 階 段 的 能 力 指 標 如 下 ( 教 育 部 , 2008):

1.人與空間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2 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 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2-4 測量距離、閱讀地圖、使用符號繪製簡 略平面地圖。

1-2-5 調查居住地方人口的分布、組成和變遷 狀況。

1-2-6 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合人類聚居生活 的需求。

1-2-7 說出居住地方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 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

1-2-8 覺察生活空間的型態具有地區性差異。

2.人與時間

2-2-1 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 歷史變遷。

2-2-2 認識居住地方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 賞地方民俗之美。

(13)

3.演化與不變

3-2-1 理解並關懷家庭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調 適。

4.意義與價值

4-2-1 說出自己的意見與其他個體、群體或媒 體意見的異同。

4-2-2 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 現象。

5.自我、人際與群己

5-2-1 舉例說明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具 有參與群體發展的權利。

5-2-2 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可能和他人 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

6.權力、規則與人權

6-2-1 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權力如何影響個 體或群體的權益(如形成秩序、促進效 率或傷害權益等)。

6-2-2 舉例說明兒童權(包含學習權、隱私權 及身體自主權等)與自己的關係,並知 道維護自己的權利。

6-2-3 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如家庭和學 校班級)所擁有之權利和所負之義務。

6-2-4 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別、族群、

階層等)文化與其他生命為何應受到尊 重與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6-2-5 從學生自治活動中舉例說明選舉和任期 制的功能。

7.生產、分配與消費

7-2-1 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

7-2-2 認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受損、消失、

再生或創造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

7-2-3 瞭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換 算,因此發明貨幣。

7-2-4 瞭解從事適當的理財可調節自身的消費

力。

8.科學、技術與社會

8-2-1 舉例說明為了生活需要和解決問題,人 類才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8-2-2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 類生活和自然環境。

9.全球關連

9-2-1 舉例說明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如何 影響本地的文化和生活。

以上九年一貫97 課綱中,社會學習領域第 二學習階段的能力指標共包含了 27 項能力指 標,研究者將社會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的27 條能力指標根據九年一貫 97 課綱中環境教育 的五大教學課程目標為依據,並配合學習階段 以環境教育第二學習階段能力指標內容(教育 部,2008)為主來做歸類分析。本研究參酌九 年一貫環境教育97 課綱中「環境教育議題能力 指標融入七大學習領域與十大基本能力之對應 表」(教育部,2008),並配合九年一貫十大基 本能力,得到以下的應對關係。茲將社會領域 第二學習階段與環境教育第二學習階段的能力 指標對應表及其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整理如 下表 3,此能力指標的對應表也可做為環境教 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課程設計的 依據。

(14)

表3 環境教育第二階段能力指標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之對應表 九年一貫基

本能力

社會學習領

域主題軸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 可融入的環境教育第二階段能力指標 4.表達、溝通

與分享

人與空間 1-2-2 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 式。

1-2-3

1-2-4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 境的變遷。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 響。

6.文化學習與 國際瞭解

人與空間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 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 達對家鄉的關懷。

1-2-3

1-2-4

2-2-1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 境的變遷。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 響。

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 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9.主動探索與 研究

人與空間 1-2-5 調查居住地方人口的分布、組 成和變遷狀況。

1-2-3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 境的變遷。

6.文化學習與 國際瞭解

人與時間 2-2-1 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 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1-2-3

5-2-2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 境的變遷。

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 的經驗。

1.瞭解自我與 發展潛能

意義與價值 4-2-1 說 出 自 己 的 意 見 與 其 他 個 體、群體或媒體意見的異同。

4-2-3 能表達自己對生活環境的意見,並 傾聽他人對環境的想法。

9.主動探索與 研究

意義與價值 4-2-2 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 中感興趣的現象。

3-2-1 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 的價值。

5.尊重、關懷 與團隊合作

權力、規則與 人權

6-2-4 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 別、族群、階層等)文化與其他 生命為何應受到尊重與保護,

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3-2-1 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 的價值。

9.主動探索與 研究

生產、分配與 消費

7-2-2 認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受 損、消失、再生或創造 的情形,並能愛護資源。

1-2-4

2-2-2

4-2-1

4-2-4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 響。

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形成的 原因,並探究可能的改善方法。

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 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 之綠色消費行為。

(15)

九年一貫基 本能力

社會學習領

域主題軸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 可融入的環境教育第二階段能力指標 8.運用科技與

資訊

科學、技術與 社會

8-2-2 舉 例 說 明 科 學 和 技 術 的 發 展,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 境。

1-2-3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 境的變遷。

資料來源:研究者歸納整理自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 97 課程綱要

依照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課綱融入社會學習 領域對應表來看,環境教育第二學習階段能力 指標融入社會領域第二學習階段的能力指標主 要以社會學習領域的「人與空間」、「人與時 間」、「意義與價值」、「權力、規則與人權」、「生 產、分配與消費」、「科學、技術與社會」等六 個主題軸為主,佔了社會領域九大主題軸的一 半以上,可見環境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之間的 相關程度,更證明了將環境教育融入社會學習 領域中進行教學是適合且可行的。而由上表環 境教育融入社會領域的對應表來看,其融入社 會領域的主題軸主要以「人與空間」主題軸為 主,可融入在三條社會領域能力指標中學習。

「人與空間」強調環境的變化對人類在政治、

經濟、社會與文化等生活型態上的影響;及人 類對空間的利用相對的也會改變環境,產生保 護或破壞作用。這和環境教育強調的認識環境 空間、認同環境空間,及保護、改善環境空間,

均是強調整體環境空間與人類之間的關聯,故 對於環境教育而言,此三條社會學習領域指標 可以和環境教育指標相互融合來設計教學課 程,讓學生得到相關的概念。

而其他可融入指標的社會領域主題軸「人 與時間」,是指出價值觀念、社會制度和經濟活 動隨時代而變遷,也影響了時代與環境的變 遷。學童藉由察覺生活環境的改變,來體會與 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能學習為後代的子

孫思考「永續環境」的必要性。對於學童而言,

這種「人與時間」的環境改變,不單是社會領 域所要察覺的事實,對於環境教育上的環境價 值思維亦是重塑的好時機!

而在社會領域可融入環境價值教育指標的 主題軸「意義與價值」中,點出人類探究意義 的對象,除了本身之外,也應包括自然及超自 然等環境,而意義是對各種價值的再反省,可 在不同的時空中不斷地被重塑。這正好也是實 踐環境價值的切入點,藉由環境價值課程的實 施,讓學童重新思考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進而 試著建立學童與環境之間正向積極的環境價值 觀。在社會學習領域主題軸「權力、規則與人 權」中也明白點出隨著社會的變遷,兒童權、

學習權、隱私權、環境權等各種新興權利,需 受到社會的重視,當各種權利發生衝突時,個 人與社會須依時空及情境進行評估與取捨。這 和最近國際所關切的社會正義與環境正義的議 題相呼應,更將環境教育的目標導向社會層 面,開始重視環境權、動物權、動物福利等相 關議題。而「生產、分配與消費」主題軸中亦 指出經濟活動可能會引發社會與環境問題,因 此須受公共政策的管理與調節,而這種管理與 節制除了政府立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民眾覺 知自己行為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而發自內 心去執行對環境有利的行動與消費。所以人類 生產、分配與消費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是息息相

(16)

關的。

最後,社會領域可融入環境教育指標的主 題軸「科學、技術與社會」裡,更強調了人類 須透過組織、行動、立法以因應科技應用所帶 來的社會變遷,包含自然環境的保護、個人權 利和公共利益的保障。唯有建立人類對環境正 向的價值觀,人類才會發自內心以行動來保護 週遭環境。所以在享受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 的便利生活之餘,人類應該對自然環境抱持更 謹慎的態度,擁有文明先進的生活之外,也能 保有永續發展的環境!

由上述社會領域與環境教育相關主題軸的 內涵來看,此六大主題軸的內涵強調了人與環 境間之互動關係與其倫理價值,這與環境教育 的五大教學課程目標有許多契合之處,也說明 了兩者之間的關連性,以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而 言,的確是環境教育融入的好時機,是適合將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及環境教育第 二階段能力指標對應分析所擷取出相關的概 念,發展成整合性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 實施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社會學習領域 其餘三個主題軸「演化與不變」、「自我、人際 與群己」與「全球關連」,依九年一貫環境教育 97 課綱中「環境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七大學 習領域與十大基本能力之對應表」來看,在社 會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中並未列出與之融合 的環境教育能力指標,但是以研究者看來,環 境教育能力指標中的「1-2-3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 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這是和社會環境的 演變有直接影響,和「演化與不變」主題軸是 能呼應融合的,但是在對應表中卻未見;另外,

研究者也認為環境教育的範圍包括整個生態環 境,人類從生態環境中滿足需求、獲得滿足,

在尋求滿足的過程中,間接也會影響「人際與

群己」的關係;此外,環境教育議題是一個「全 球性」的議題,單一社會環境上的改變也會間 接影響其他區域的環境變化。所以從以上論 述,研究者認為在社會學習領域第二學習階段 與環境教育第二階段能力指標對應中,此三個 社會領域主題軸與環境教育之間是有直接或間 接的影響的。

而由表3 看九年一貫基本能力的達成,由 於重大議題採融入學習領域教學,因此社會學 習領域已對應的十大基本能力,則環境教育議 題亦理當對應之(教育部,2008)。由上表可知,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所對應的十項 基本能力中與環境教育相關的有第一項基本能 力的「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第四項基本能力 的「表達、溝通與分享」,第五項基本能力的「尊 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第六項基本能力的「文 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第八項基本能力的「運用 科技與資訊」,第九項基本能力的「主動探索與 研究」,包含了九年一貫課程中六個基本能力,

可見實施環境教育融入社會領域,對於九年一 貫課程基本能力的培養是可達成的。而其中第 九項基本能力「主動探索與研究」,在環境教育 融入社會領域學習後在此能力的達成有三個部 份之多,應證了環境教育要學習的不只是引發 學生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更重要的是建立與 環境互動的正確價值觀,並在面對地區環境議 題時,能具備改善或解決環境問題的認知與技 能,以建立學習者的環境行動經驗,使之成為 一具有環境素養之公民。而第六項基本能力「文 化學習與國際瞭解」也佔了融入學習後能力達 成的兩個部份,這說明了環境教育除了認識、

認同與改善自己週遭的環境,環境教育的學習 亦是符合國際潮流的,這是全世界所必須認識 與瞭解的課題,而這也與九年一貫環境教育97

(17)

課綱的基本理念回應「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

相呼應。

伍、結論與建議

不論是從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課程 目標、第二階段能力指標及與十大基本能力的 對應分析來看,都顯示社會學習領域與環境教 育在相關概念上的相容性。這和九年一貫課綱 中,環境教育五大教學課程目標的主要學習內 容可以 100%融入於社會學習領域的建議是相 呼應的;而和前述所論及高明智(1997)及郭 金水(1998)的研究結果也相符。教師可以因 地制宜加入環境教育融入社會領域的教材,加 深加廣使教材具豐富性;也易讓學生學習社會 領域時能夠就自己周遭的環境感同身受,加深 學習印象,所以環境教育融入社會領域的教材 設計是可行的,透過教學活動方式可收到事半 功倍之效果。

但是值得留意的是,以環境教育議題融入 學習領域而言,目前課綱中的「環境教育議題 能力指標融入七大學習領域與十大基本能力之 對應表」應是教師實施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課程 設計的主要依據,但其中的適切性與否?尚需 要實際依此對應表設計融入課程,並進行教學 之後才能評斷了。

此外,環境教育在社會領域中有許多融入 的契機,本研究礙於版面及字數僅做第二學習 階段的分析,後續相關研究可進行其他階段的 能力指標對應與分析,以一窺環境教育融入社 會學習領域的適切性與全貌。

陸、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吳柏菱(2005)。進行環境問題專題探究教學對 國小六年級學童環境典範之影響研究。國立 臺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李遠哲、張京育(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 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專案研究報 告(教改檔案CN05)。臺北市:教育部。

林聖欽(2012)。重大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 課程設計-以地理為例。中等教育,63(2),

6-31。

高翠霞、張子超(2008)。環境教育 97 課綱的 修訂及傳達的意義。九十八學年度臺中市辦 理永續環境教育教學觀摩研習手冊(56- 63)。

張子超(2002)。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領域環境價值之內容分析。環境教育學 刊,創刊號,83-93。

張子超、王鑫、周儒(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研究-環境教育課程綱要研究 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草 案)---社會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重大議題。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臺北:教育部。

許美瑞(2003)。環境價值的概念分析。環境教 育研究,1,51-80。

郭金水(1998)。國民小學學生環境責任概念之 研究。臺北師院學報,11,251-286。

(18)

陳念慈(2003)。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環境 議題融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榮錦(2006)。國小六年級實施環境倫理教學 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朝恩(2002)。價值教學在地理教育的應用與 成效評估。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0,105- 125。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鄭淞仁(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價值觀與 環境行為之研究-以「昆蟲與環境」教學活 動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錢清泓(2001)。有地無位、有名無實?:九年 一貫重大議題課程實施困境之探討。國教學 報,13,1-17。

二、網路資料

高翠霞(2008)。缺半的環境教育-環境教育,

需從學校鏈結到社區。環境教育電子報。

2012 年 8 月 3 日,取自 http://www.csee.org.

tw/modules/evennews/index.php?action=news cribe。

楊朝祥(2000)。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教育願景。

2012 年9 月3 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

(19)

The Nine-Year Curriculum and Social Learning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Content Analysis - Second Learning Phase

He,Ya-Jung

Abstract

Currentl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teaching method is not adopted the single subject teaching, but can not be increased under the ring a few private lessons to teach education, ways to integrate all areas of teaching. Becaus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o the social realm has its practical teaching opportunity, so this article using content analysis, 97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lesson outline of the five goals, to analyz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8 published nine-97 Social Studies syllabu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the second stages of learning - a small country in the year as an example.

Analysis showed syllabus learning social studies in the second phase, which includes the basic concept underlying connot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environmental conceptu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attitudes, skills, experience and environmental action environmental action five elements, etc., should permit the basic concept of social studie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 similar connotation; while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goal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ent analysis made both goals in the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skills in three areas there are many similar concept;The second stage of learning ability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o the social sphere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ability to learn the main indicators of "Man and Spac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learning, "Man and Time", "the meaning and value,"

"power, rule and human rights",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heme six ax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social sphere of the nine themes of the shaft.

From the foregoing,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is appropriate and feasible, teachers can join the local condi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into teaching social areas, deepen to make teaching a richness, but also easy for students to learn when the social sphere able on their own surroundings empathy and deepen learning impression.

Key words: Nine-year curriculum, social studi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ent analysis

數據

表 1  環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實踐過程  階段  措施  成果方向  1.1988 年,教育部第一次公布「國民中小學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為了讓學生瞭解社 會脈動、體驗社會現實,進而養成關懷社會、 貢獻社會的態度,在實施要點中,提到了「有 關兩性、環境、資訊、家政、人權、生涯發 展等六大議題如何融入各領域課程教學。」 的內容。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第一次將環 境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規定。 (一) 1992-2002  年  2.2000 年公布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 未再
表 3  環境教育第二階段能力指標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之對應表  九年一貫基 本能力  社會學習領域主題軸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  可融入的環境教育第二階段能力指標  4.表達、溝通 與分享  人與空間 1-2-2  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  1-2-3 1-2-4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 響。  6.文化學習與 國際瞭解  人與空間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 達對家鄉的關懷。  1-2-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hance our staff’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encourag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hance our staff’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encourag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hance our staff’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encourag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課題  感動一刻  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科目  視覺藝術 ..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 商業、營商環境和全球一體化 策略和管理— 核心學習元素.. 單元 K7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提供一個框架讓學校自行規劃和發展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