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方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旨在以創設幼兒園的考量為前提,透過訪談家長為其子女選擇幼兒園 之相關議題,以了解家長對於幼兒接受學前教育之信念與期望,以作為設園規劃 與相關教育單位之參考。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章針對研究方法、研究對象選取、

研究場域、研究歷程、資料分析與整理,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針對回答研究問題的需要而衍生的一種蒐集分析資料的程序與 技術。為了達成觀察社會的實際工作,並將所得的社會資料作有系統的組織,個 案研究法為一可採行的研究方法。以一個整體的社會單位為對象,該單位可能是 一個人、家庭…或社區。」(王文科,2000:22,389~390)。本研究場域是設園 預定地的新竹縣希伯崙鄉,屬於偏遠邊陲地區的濱海農漁村落。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是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就研究派典而言,為質的研究(qualitative study)。質的研究方法主要特徵在於資料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歐用生,1989)。

也是描述的、統整的、自然式的、注重情境脈絡與參與者的觀點(participant perspectives)、是歸納的、有彈性的,不作價值判斷,著重於了解人們的觀點;

是人性化的,研究者親自去經驗人們的內在生活,也是學習的過程(黃瑞琴,1994:

23)。故此,研究者期盼透過深度訪談,探究家長對幼兒教育的信念與期望,了 解其心路歷程與生命經驗,以利設園的規劃參考。

由於「父母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會反映其信念和價值觀。」(Ellen &

Nancy,1997:9)。林惠雅(1998)也認為父母的重要決策反映了父母的信念,如:

幼稚園、學校的選擇等。為了探究家長對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信念,透過深度訪 談父母為子女選擇幼稚園之相關議題,以了解其培育子女的觀點與期望。另根據 表(1-3)本研究整理出父母為子女教育選擇或托育服務需求等相關研究,研究方法 多是量化研究,以問卷調查蒐集資料,研究發現的資料侷限於統計數字,難以呈 現內容與原因。在研究地理區域上,更少著重於資源不利之偏遠地區;本研究區 域之相關研究更是缺乏。Strauss 與 Corbin(徐宗國譯,1997:21)曾提出,「質化 方法適用於揭露並解釋一些在表面之下鮮為人知的現象,對於一些人盡皆知的事 也能採取新鮮又具創意的切入點,對於量化方法所無法鋪陳的一些細緻複雜的情

(2)

況倒也頗為得心應手」。幸曼玲(1996)也指出,片斷因素的收集並無法真正反映 出父母親的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故家長為子女選擇幼兒園時考量的因素是 什麼?家長個人家庭背景會影響其信念與抉擇行為?對該地區現有幼兒園的看法 等問題。透過質性研究可取得深入而豐富的資料,是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原因。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在新竹縣希伯崙鄉居住或工作之家有學齡前幼兒的家長,採立 意、雪球式抽樣以選取樣本。透過不斷認識資訊提供者,瞭解個案情況,以選擇 資訊豐富之個案進行深度研究,規模和個案則取決於研究目的(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147) 。首次受訪者的選取,是研究者請《百合姊姊》家人,引介所認 識的家長,經該幼兒就讀的園所老師介紹有意願、有時間配合、能清楚表達的家 長。再透過訪談家長熱心轉介其他家長,以進行面對面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

至於樣本需要多少?因質的研究中沒有關於樣本規模之明確規定,樣本規模 取決於想瞭解什麼?在現有資源及時間裡可完成什麼?(吳芝儀等譯,1995) 畢恆達

(2005:49)亦說:「要看研究發問的複雜程度、受訪者生命經驗的豐富性、研 究者的訪談能力…才能判定。若使用深入訪談,以經驗值碩士論文是 15 位。」研 究者則從相關研究文獻發現,樣本大小、家長職業與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等因素 會產生不同的研究結果。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目的與問題、資訊豐富的原則,衡量 研究者的資源與時間。於初探性研究(pilot study)階段訪談 7 位家長,從中挑 出可再深入探究者 3 位列入正式研究階段,正式階段共訪談了 15 位家長。

由於希伯崙鄉幼兒人數不多,卻呈現多元的家庭類型。在研究者想創設私立 之非營利幼兒園的前提下,盼能廣收希伯崙鄉一般經濟小康家庭的多數幼兒,也 能以優惠學費扶持家境困難的幼兒入園。因此,幼兒園招生必會接觸到不同家庭 類型的家長,其對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信念與期望,可能因個人背景不同而呈現 相異的面貌。所以,透過訪談各類型家長能全面概略了解其所需,也能真實反映 出希伯崙鄉此地區之不同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看法,以作為提供合宜的教育學習環 境、有利於親師關係建立與日後親職教育執行的參考。故綜觀上述考量,研究對 象的範圍設定如下:

(3)

1.正在就讀希伯崙鄉幼兒園之幼兒的家長:

涵括了就讀於希伯崙鄉公立幼稚園、私立幼稚園,以及鄉立托兒所之幼兒的家 長。這些家長的信念,可作為未來招收對象之家長可能持有的看法之參考。

2.低收入戶之幼兒的家長、離婚的單親外籍母親、父母離異之隔代教養的祖母:

希伯崙鄉因經濟匱乏有些弱勢家庭,如低收入戶、離婚的單親家庭,或由祖輩 照顧的隔代教養,這些類似家庭的子女都可能是未來設園的扶助對象。

3.目前尚未就學、即將入園之幼兒的家長:

幼兒目前在三歲以下,可能是未來設園的招生對象,或現已入園之幼兒的弟妹。

第三節 研究場域

新竹縣共有一市三鎮九鄉,希伯崙鄉位處新竹縣最北端(圖 2-1),在濱海邊 陲地區的農漁村落,屬於資源不利的偏遠地區。從當地火車站到達設園預定地的

《小和村》(化名)附近之研究場域,僅有唯一的交通工具,一天僅有六個客運 班次,有些受訪家長的住處或幼兒園並非站牌所及之處,交通相當不便。希伯崙 鄉因早期墾拓在沿海處而以閩南人為主,次為客籍人口。漁戶人口為新竹縣最高,

畜牧業為各鄉鎮之冠,是農作物主要產地。居民主要以農兼捕魚為業,後因西距 該鄉二公里的新竹工業區開發,工商日漸發展,勞工多以該鄉為居住地,鄉內也 有百餘家製造業工廠,年青一代均改而從事工商業活動,但仍秉持傳統思想,守 法勤儉且能刻苦耐勞。

圖 2-1 新竹縣各鄉鎮分布圖

資料出處:本研究參考新竹縣地圖繪製

(4)

739 園址

207

227

180

178 120

341 127

268 837 105

1041 302

在人口方面,研究者從新竹縣民政局希伯崙鄉戶政事務所(2005)統計資料,

得知該鄉至 2005 年 4 月,總人口數為 49532 人,人口密集度居新竹縣第四,人口 數有逐年增加趨勢。希伯崙鄉共有 13 村,但各村人口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靠近 新竹市鄉鎮的核心區,《小和村》總人口數為 3203 人,佔全鄉的 6.47%,位處非核 心區的沿海村落。此地並非研究者家鄉或學校,乃是《百合姊姊》的家鄉,因將 來有可能在此地設園而為本研究場域。研究者從詢問鄉公所以及綜合希伯崙鄉戶 政事務所(2005)統計資料,分析出希伯崙鄉 0-6 歲的幼兒有 4672 人,其中 4-6 歲有 2276 人。學齡前幼兒在全鄉的人口比例是 9.43%。以此推估各村幼兒人數,

算出了《小和村》應有 302 名幼兒(圖 2-2),幼兒人數並不算多,故鄰近村莊的幼 兒都是未來招生的延伸處,也是研究場域擴及的範圍。另從新竹縣教育網(2005)

查詢,得知全鄉目前有 14 家立案的公、私立幼稚園,以及 10 家鄉立托兒所,另 推估約有 12 家私立托兒所(含未立案)。而希伯崙鄉總體教育程度不高,高等教育 人力不足,十五歲人口高中職以上為 63%,表示未來年輕族群的素質已漸提昇。

圖 2-2 希伯崙鄉 94 年 4 月各村幼兒人數推估分布圖

資料出處:本研究整理並參考希伯崙鄉地圖繪製

(5)

此外,距離《百合姊姊》現有住家約 100 公尺附近,有一傳統的三合院老家 古厝,因人口增加與老舊不適居住,需要規劃重建以作為設園使用。此建地約 100 坪,三合院廣場空地約有 180 坪,需待辦理非都市土地變更為幼稚園設施使用,

以符合「幼稚園設備標準」。古厝周圍有大片樹林與種植蔬果的農地,附近 400 公 尺有一佔地約數十公頃的”古農美食休閒農場”;呈現亞馬遜雨林鳥類棲息生態環 境和稀有白化動物館,可作為自然生態的戶外教學。距離園所預定地約 1 公里,

有一處由兩旁濃密綠蔭構成的兩公里林蔭大道,俗稱”綠色隧道”,可林間漫步 或騎單車於其中,清新空氣、伴著蟬鳴,倘佯在森林浴中,身心得以紓展;可作 為幼兒騎單車遊玩之地。大道出口即是海邊,海灘可供幼兒玩沙與撿石頭貝殼,

為天然的沙坑,這些都是幼兒園可應用於戶外教學的自然場所。

第四節 研究歷程

「用深入訪談或參與觀察的研究方法,應儘可能描述與反省研究者如何進入田 野、研究者和田野的關係、研究者的社會角色以及實際的研究進行過程」(畢恆達,

2005:48)。因此,研究者為了熟悉當地家長語言及文化背景、環境概況等,透過 聯繫協調取得進入研究場域的管道,並隨著訪談過程的發展,逐漸和受訪者建立 關係。在對研究問題有較明確概念後,漸使訪談趨於正式。而進入研究現場與研 究程序的說明如下:

一、預備構思階段

研究者從 2004 年暑假首次接觸希伯崙鄉,住在《百合姊姊》家約一個多月時 間,透過日常生活中與人們互動,進行非正式觀察;並以照片編輯成影片,記錄 其環境、人文、生態;而對當地民俗文化、生活習性稍有了解。此期間研究者曾 與《百合姊姊》至當地鄉立托兒所代課過兩天,而發現當地幼教環境的貧乏。爾 後陸續接觸希伯崙鄉與修習研究所課程,製作了有關創設幼兒園的需求與評估報 告中,逐漸興起在當地辦教育的願景。開始思考並釐清研究者想要做什麼,以及 能夠做什麼研究,並初步構思與撰寫研究計畫。研究者也曾與《百合姊姊》於 2005 年 9 月至當地一幼兒園協助整理製作評鑑資料,從參與當地活動過程以及與其他 老師聊天中,略微得知當地幼教生態。

(6)

二、初探性研究階段(pilot study)

為了實際接觸研究對象,瞭解受訪者對訪談問題的回應,修改訪談題目與研 究方法嘗試,以聚焦研究問題與範圍。並深入探討相關研究文獻,對此議題有大 致了解,以利於進入正式訪談階段。研究者經由轉介認識鄉立托兒所、國小附幼 的老師,遞上「家長訪談邀請函」(附錄一),請老師代為邀請研究對象類型的家 長,取得意願後進入研究現場接觸師長,展開訪談工作。第一階段時程約在 2005 年 9 月到 10 月,分別訪談了 7 位家長。依受訪者時間限制與表達能力不同,每位 訪談一次,約 40~110 分鐘不等,訪談過程均全程數位錄音。在此訪談階段,有 4 位是比較屬於初次訪談問題的測試對象。其中的另外 3 位是因研究者發現這些家 長的信念描述豐富,能真實反映出希伯崙鄉家長的看法,對幼兒教育之議題也較 有興趣表達,並且配合訪談的意願甚高者,而邀請她們再度接受正式研究階段的 深入訪談。故初探性研究階段中有 3 位對象重疊於正式研究階段內,註解於第四 章(表 3-1)。

在首次接觸家長時,因園所老師顧慮家長不易接受陌生訪客,希望三位家長 一起訪談以熱絡氣氛。研究者姑且一試,拋出粗擬的訪談問題,讓家長自由發言。

卻發現此方式在時間有限下,難以針對個人回答再分別深入詢問,並考慮家長或 許有難言之隱,經衡量後仍採原設計之一對一訪談,再分別邀約家長訪談。

第一次與家長接觸,擔心鄉下家長能否善於表達而禱告依靠神。等到家長來了,由老師介紹 帶至園所餐廳。訪談過程中,家長反應卻出乎原先意料,很快就針對拋出的訪談議題彼此聊 了起來,打破了陌生而緊張的氣氛。本次訪談共進行了兩個多小時。訪談過程《小湘》(化 名)因自開安親班而提前離開,《小楓》(化名)則事後透露怕會在他人面前說錯話。因此,

覺得此訪談方式彼此易受影響,時間也不夠充分以觸及個人內心想法,還是覺得原本設計的 一對一訪談的方式較佳,而再邀約她們分別接受下次進行個別訪談。(訪談省思 941003)

三、正式研究階段

研究者透過初探性研究階段的研究方法嘗試與訪談問題修正,有助於訪談技 巧提昇、研究對象選擇與關係建立。在較為嚴謹與認真的自我要求態度下,把握 進入研究場域訪談的機會3 ,即邁入正式研究階段深入訪談。此時程約從 2005 年

3 由於研究者到希伯崙鄉進行訪談,必須趁《百合姊姊》在家的時間借宿於此。因《百合姊姊》代禱宣教士 的服事工作,常會機動性、不定時的往返國內外或其他縣市奔跑,也不知道一次出去會多久、何時會回家,

在無法掌握《百合姊姊》下次何時會在家的情況下,研究者必須把握能進入研究場域訪談的機會。因此,

經過幾位受訪者的訪談嘗試與修正問題後,在嚴謹的自我督促下,便將隨後的訪談列入正式研究階段。

(7)

10 月到 2006 年 6 月,參考前述學者等人(吳芝儀等譯,1995;畢恆達,2005)的 經驗見解,綜合衡量研究資料的豐富性,研究者的資源與時間。總共訪談了 15 位 家長,其中有 3 位是初探性研究階段中重疊併入此階段。因每位受訪者的表達能 力、速率與所遇之教養情境不同,遇有訪談內容不清楚需再澄清之處,則會再度 邀約直到資料充足。此外,在最後論文修飾時,遇到單一小問題需要請家長再補 足之處,則以電話訪談補問並錄音的方式補充說明。故每位訪談一到四次,每位 總共訪談約 60~210 分鐘不等。整個研究歷程規劃如下圖(3-1):

年份

月次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研究工作項目 6 月 9 12 3 月 6 月 9 12 3 月 6 月

接觸觀察研究區域

設園評估報告興起

辦學與研究動機

思 初步構思撰寫研究

計畫、文獻整理

初步訪談研究對象

修改訪談題目與研

究方法、文獻分析

研究對象選擇與再

度進行深入訪談

訪談資料的轉錄

分析與撰寫研究報

呈 現 研 究 結 果 與

論文發表

圖 3-1 研究進度甘梯圖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化資料是實證的,涉及用文獻載下真實事件、記錄人們說過的事物、觀察 特定行為、研究書面文件、或檢閱視覺影像(朱柔若譯,2000:609)。故本研究 主要蒐集資料方式,是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家長,以獲取研究資料。相關資料收 集方式則分別敘述如下:

(8)

一、資料蒐集方式

(一)訪談

訪談可能是最常被用來獲得資訊的方式,具有客觀性測驗、量表與行為觀察 所沒有的一些重要特質…最重要在於能探查問題答案的內涵與理由,是一種面對 面的人際角色互動,由訪談者詢問受訪者有關研究中設計好的問題,以獲得答案

(黃營杉、汪志堅譯,2002:410,412)。所以,質的研究強調在自然情境中訪問,

不因研究者預定問題而影響,是開放的、雙向的、非形式的過程,不受角色束縛,

且能隨時反省(歐用生,1989)。本研究採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depth interview)

來蒐集資料,其開放而彈性的優點,有時也令受訪者提出未預期的答案,有助於 資料收集。並將訪談資料轉譯為文字,分析整理資料後作成結論。此外,研究者 在訪談過程,遇及不知如何引導家長進入更深談話的瓶頸,便請教指導老師、閱 讀相關書籍、撰寫省思筆記,不斷從嘗試錯誤中修正與成長。

(二)觀察

觀察通常可得到由訪談資料中難以獲取的資訊,尤其受訪者保持沉默,或不 願在訪談中直接表達觀點的時候(高熏芳等譯,2001:113 )。為此,在訪談過程 中,研究者會觀察受訪者非口語的表達,例如:肢體動作或表情。若遇到訪談地 點是在受訪者家裡,則觀察其與家人的互動,家庭環境等,以記下對本研究有意 義的訊息。並於進入研究現場時,透過陸續在當地生活的日子,觀察當地環境、

文化、居民生活作息、風俗習慣、參與地方節慶等,以便對當地居民有更多了解。

(三) 文件應用與檔案紀錄

個案研究蒐集資料的來源有:文件的應用、檔案紀錄、人工製品…等(王文 科,2000:398)。研究者除了訪談家長之外,也從實地參訪當地朋友、與老師接 觸,並參與當地居民活動,幼兒園代課、協助整理幼兒園評鑑資料中,蒐集相關 幼兒園資料文件、幼兒園招生宣傳廣告單、拍照…等,以多元了解相關幼教資訊。

(四)省思筆記

深度訪談是一種有目的之談話,研究者要能自研究情境裏抽離出來,分析情 境時避免個人偏見,以搜集到真實(valid)可靠資料,需具備對社會人際關係的 觸覺(sensitivity),汲取經驗與理論知識解釋所見所聞,對所知保持一種分析上 的距離(徐宗國譯,1997:20)。因此,研究者藉由訪談時的自我省思,撰寫下省 思筆記(reflective journal),在檢討省思歷程中,反省是否具有彈性與開放

(9)

性、客觀性,以澄清、保持研究的價值中立。此外,也記錄訪談時觀察的家長反 應,有助於研究資料的完整性。

二、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即是工具

在質的研究中,研究者即是工具(the researcher is the instrument)。質 的研究效度,大部分關鍵在於進行實地工作者之技巧、能力和嚴謹地執行其工作 (吳芝儀等譯,1995:7)。「既然研究者是研究過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者影 響研究的進行與結果,因此,應對研究者的角色進行反省…有助於讀者對於資料 內容與分析的判斷,也可對今後其他研究者有所啟發。」(畢恆達,2005:48)。

為此,研究者在研究進行中,以謹慎態度搜集並檢驗資料、反覆詮釋資料,隨時 反省。但不同研究者對訪談、觀察等資料,因研究者個人經驗、背景與信念、敏 感度,以及學科訓練…等因素而有不同詮釋。故研究者信念的部分,則呈現於本 研究第一章的研究背景與動機裡。

(二)錄音

研究者在訪談進行中全程錄音,以保留訪問內容的完整和逼真性。在訪談前,

備有錄音功能的隨身碟,事先試驗以確保功能的正常運作。並於訪談前,遞上「家 長訪談邀請函」(附錄一)向受訪者說明錄音必要性與研究倫理考量,並尊重受 訪者隱私,於文本資料呈現時,所有出現的人物、幼兒園,皆以「化名」呈現,

以取得其同意與信任。訪談進行時則隨著受訪者的語意進行問答對話,偶爾會在 備忘錄紀錄重要字詞、事件,若遇疑點需澄清或深入瞭解時,則再次探詢受訪者。

(三)訪談大綱設計

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設計是依據本研究目的與問題,並參考相關研究文獻資 料,研究訪談大綱(幸曼玲,1996;張美麗,1985;葛小嫻,2000),考慮受訪者的 社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作為問題的建構與修飾。以及諮詢指導教授意見,形 成初步的訪談大綱。並於初探性研究階段,進入研究現場訪問家長時,發現家長 不易了解一些語意過於專業與抽象的問題,在訪談互動的嘗試中不斷修訂,並記 錄於省思筆記中,以作為改進的提醒:

首次接觸家長的訪談結束後,《小美》說:「原來訪談就是聊天阿,下次妳就跟我們說來聊一

(10)

聊就好啦,也比較輕鬆阿(笑)!因為”訪談”聽起來太正式了,會很緊張呢!」本次經驗 使我領會到在輕鬆氣氛下進行訪談,家長比較能暢所欲言。從訪談的家長反應中,發現原先 預擬的訪談大綱題目,有些不適切而必須修改。例如:有些語句有專業術語或太抽象,以至 於家長不太能了解還需加以解釋,就必須修飾的口語化一些。以及將家長不易回答的題目刪 除,並做一些訪談先後順序的調整。(訪談省思 941003)

因此,研究者依實際訪談狀況,根據家長所能理解並回答問題的難易程度,做 了問題內容修訂與順序的彈性調整,發展為本研究之半結構式訪談參考綱要(附 錄二),以作為訪談架構與談話的指引。

三、資料分析與編碼

「質的研究中,資料整理和分析是一個相互交叉、重疊發生、同步進行的過程。

及時整理和分析可對已搜集到的資料,獲得比較系統的把握,能為下一步資料搜 集提供方向和聚焦。」(陳向明,2002:367)。因此,研究者在離開現場後,將訪 談錄音與觀察、省思筆記,存成電子檔案,並盡速登錄 (coding),以掌握現場的 情境還原。由研究者親自轉譯(transcribing)成逐字稿,並以尋找研究主題 (thematizing)的資料分析方式,仔細閱讀與檢視資料,依其內容歸類分析的向 度,再進入詮釋階段。在處理資料時,將呈現相似主題的話題、意義或情感等資 料,透過文書處理程序持續地分類、編碼、修訂和歸納(黃瑞琴,1994)。同時把 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畫底線標示出來,註明資料來源日期及代碼編號。

訪談資料編碼方式為:第一個代碼「幼兒就讀園所的性質」,第二個代碼「家 長編號」,第三個代碼「受訪日期」,第四個代碼「檔案編號」。如(NK-1-941007-1):

幼兒就讀公幼之編號1的家長,於94年10月7日接受訪談的第一個檔案。以此類推,

其他代號列於(表2-1)。(訪談省思941003)則是:94年10月7日研究者撰寫的 訪談省思筆記。(S-941016-1):S是研究者與《百合姊姊》談話的資料記錄代號。

所有受訪者訪談原意與省思記錄資料,皆以新細明體字型,分別呈現於文本。

表 2-1 訪談資料代碼說明

代號 幼兒就讀園所的性質 代號 幼兒就讀園所的性質 NK 國小附設公立幼稚園(公幼) PK 私立幼稚園

NC 鄉立托兒所 HP 幼兒尚未入學的家長

(11)

另外,為了便於讀者瞭解受訪者口述的內容,以及非口語的表達,在訪談資 料的轉譯呈現上,另以符號標註。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列於下表 2-2:

表2-2 資料分析之內容符號的意義

符號 代表之意義 舉例

《》 受訪人物、幼兒園的化名 《百合姊姊》、《雅億》、《小愛》

( ) 研究者對受訪者肢體語言或 面部表情的描述

不知道耶!(笑)

〔〕 研究者對受訪者文意的補充 學習的還比這個〔公幼〕多啦!

「」 口述台語的部分 「對阿」那個還是我自己去看的。

… 研究者省略呈現的字句 不會管小孩子…只要考試考的好啦!

××× 聽不清楚的字句 他們怎麼處理就×××

~ 語句的延長與上揚 便宜阿~近近的阿~

四、資料的信度與效度

(一)資料的信度

信度(credibility)是指研究結果的一致性、信賴性和穩定性,質的研究者關 心資料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強調信度是記錄資料和研究情境中真正發生事情間的 符合度,而非不同觀察間的一致性 (歐用生,1989)。為此,在訪談對象選擇上,

包括多位不同屬性的家長,從不同向度蒐集資料,以使資料的獲得多元而豐富,

並趨於穩定與可靠(dependability)。以及向其他人徵求回饋意見,對於辨認偏見 或預設立場的效度威脅,是非常有用的方法(高熏芳等譯,2001:142)。研究期 間若遇困惑與疑問,則查閱研究文獻,並尋求不同意見的回饋,除了訪談的家長 之外,尚包括:對研究場域很熟悉的《百合姊姊》及其家人,研究所同儕、指導 教授等相互討論。並透過寫省思筆記,持續不斷自我反思,以保持研究價值的中 立,也仔細與謹慎的處理資料,以保有研究的確信性(trustworthiness)。

(二)效度類型與檢核

Maxwell(高熏芳等譯,2001:132)指出,效度(validity)是由許多用來排

(12)

除威脅的策略所組成的。就影響排除效度威脅與資料檢核方式,參考 Maxwell 之 解釋,說明如下:

1.描述

「描述是對所見與所聞的描寫,影響描述效度的主要威脅是資料的錯誤或不 完整」。因此,研究者在訪談時均全程錄音,有助較完整資料的收集,並轉謄為文 字。透過文本作逐字解說與低推論性描述,加上省思筆記與觀察研究現場之發現,

作具體而正確的陳述。

2.闡釋

闡釋之「主要威脅是沒有了解受訪者觀點,以及說某些話,做某些事的原因,

而強以自己的意識型態去做闡釋。…檢查此效度最重要方法是以嚴謹地、系統化 地理解受訪者對各事件的想法,而不是以自己狹隘的眼光來框限受訪者的言語和 行為。」因此,研究者在訪談中,儘量保持開放與彈性空間,讓受試者有足夠機 會表達觀點、澄清概念,並進行「參與者查證」,詢求相關資料意見。分別提供「家 長訪談檢核表」(附錄三),逐一請家長檢核,以確定訪談內容符合受訪者原意。

3.理論

研究者採用質化研究方法以達研究目的,主要精神不在於研究推論,而是透 過深度訪談、觀察、省思筆記,豐富的資料描述,留下可靠的檢核記錄,以提供 完整與正確結果,以真實呈現個案的原貌,對於研究場域與對象有更全面的深入 了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書之撰寫,始於公元 2003 年 8 月。當時,筆者申請了一年的教授休假,希望可以 寫一本書留作紀念。沒想到到了 2004 年 7

坐在門檻上。臉兒不很白,而雙頰自然紅潤,雙眼皮,大眼睛,看見人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 姊妹學校計劃 」自2004年開展以來,為香港的中、小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極不 滿意 1 公園綠地 3.85 26.92 34.62 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