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結論 一、 循環系統常見的另有概念: 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第一節 結論 一、 循環系統常見的另有概念: 1"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雙重情境學習模式」是否能有效地協助學生於循 環系統之概念改變。本章主要依據第四章的資料分析結果彙整成本研究之結 論,並提出後續相關研究的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 循環系統常見的另有概念:

1. 「心臟的功能是清潔血液,因為血液由心臟出去是新鮮的,回 來是髒的,當然要清潔,沒有清潔血液心臟會很黑。」於本研 究中屬頑固之另有概念,無論何種教學模式似乎皆無法有效地 協助學生進行概念轉移。

2. 「血液運送許多物質,例如葡萄糖等養分,以供身體活動所需。

這些養分來自胃,因為胃吸收了吃進來的養分,直接進到血液 中,透過運送,供全身利用」

3. 「人體的血液,放大 500 倍來看,比較像珍珠奶茶(液體中有許 多顆粒物,這些顆粒包含血球),因為血液中除了水以外,還 有養分、廢物、抗體等顆粒存在。」

4. 「血液由血球和血漿組合而成,如果將我們血液中的血球完全

(2)

血紅素,所以讓血漿看起來是鮮紅色」

5. 「動脈和靜脈最大的區分在血液流動的方向,動脈由心臟出發,

所以一定運送乾淨的血出去,而靜脈則送髒的血液回到心臟。」

6. 「

,血液由右邊收回來心臟以後,直接流到心臟的左邊,再由心 臟的左邊出發,送到全身各個地方。

7.

血液為繞行身體一周,最後回到心臟,又因為頭部比較重要,

所以先到頭部,順序為:心臟→頭部→肩及手部→腹部→腳→

(3)

9. 「我們由食物中取得的養分在血液中是由紅血球攜帶的這句話 是對的,因為紅血球含有血紅素,可以攜帶養分」

10. 「白血球可以攜帶養分,養分多抵抗力就強」

二、 DSLM 教學歷程的概念改變

循環系統診斷測驗的結果說明雙重情境學習模式的概念改變效 果顯著優於傳統講述教學,利於概念的轉移、維持與持續地進步!

經過一系列 DSLM 學習事件的教學後,顯示每一事件擁有科學概 念的學生比例有增加的趨勢,擁有另有概念的學生比例則有下降的趨 勢,由此可見,DSLM 概念改變教學策略的運用有助於協助學生於循環 系統另有概念的轉變。

再者,透過多次地晤談實驗組對對照組的學生,經雙重情境學習 模式教學後,學生所持有之正確概念分數多於僅接受傳統講述教學的學 生。

綜合各種分析結果,雙重情境學習模式的教學確實有利於學生循 環系統的概念進行有效且穩固的轉移!!

(4)

DSLM 概念改變教學策略有別於一般傳統教學,多數教師對於科 學概念多有完整而深入的研究,然對另有概念卻未必有通盤的了解,

DSLM 的教學設計過程中使教師實際了解另有概念後方設計教學,對於 學生另有概念的概念改變較易對症下藥,此為 DSLM 概念改變教學策略 優點之一。

DSLM 的教學設計有兩大特色其一為多元化地融入各種概念改 變教學策略,如:衝突、類比、模擬實境….等,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方能 達成個別化、適性化的目標!!

其一為 DSLM 學習事件的設計能確實地引發並維持學生動機,

由於每一學習事件教學前教師的提問,可有效地引發學生概念改變的動 機、挑戰學生原本的科學信念,於此時已引起學生心智架構的不協調,

一旦提供學生新的心智架構,將具有最佳的概念改變成效;而教學後的 提問更可以再一次地澄清概念,再透過挑戰情境學習事件的設計,讓學 生再一次有機會應用所學,將新的知識架構擴充,透過一次又一次地強 化,無怪乎雙重情境學習模式利於促成學生於循環系統進行有效地概念 轉移!!

(5)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整個研究的過程與發現,提出以下幾點的建議,期盼能作為教師教 學、教材設計及後續研究的參考。

一、 就教科書編寫而言:

1. 學生循環系統概念建立的順序為:心臟、血管、血液、循環,

教科書編寫的順序宜配合學生概念建構的順序。

2. 學生不易建立「心臟具有清潔血液的功能」,教科書編寫者宜 強調心臟功能的統整。

3. 「血漿的顏色與功能」為學生於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觸連結的概 念,概念轉移不易,建議教科書編寫者宜將「冷凍血漿圖」「血 液沉澱圖」編入教科書,以協助學生進行概念轉移與連結。

4. 多數學生於學習前多具有「環遊式循環」的概念,甚至有部份 學生具有「多層環遊式循環」,即學生認為體內的呈同心圓式 血液循環,可能肇因於現行各版本教科書皆缺乏「人體血管分 佈圖」所致,亦因此學生亦不易建立正確的血管分支概念。

5. 縱然學生所持有之另有概念有個別差異,教師手冊中可列舉出 學生常見且頑固的另有概念。

(6)

二、 就教師教學而言:

1. 雙重情境學習模式概念改變成效良好,尤其適合低學習成就學 生的概念改變,教師可嘗試雙重情境學習模式的融入。

2. 完整之雙重情境學習模式教學具有六大階段,然後一般教師或 許不具有另有概念調查能力,亦有於教學中部份融入雙重情境 學習模式部份階段,譬如:教學前後的提問,亦有助於教師對 學生先備知識的了解、激發學生概念改變的動機以及教學後的 概念澄清。

3. 學生循環系統概念建立的順序為:心臟、血管、血液、循環,

教師教學的順序宜配合學生概念建構的順序。

4. 學生不易建立「心臟具有清潔血液的功能」,教師於教學中宜 協助心臟功能的統整與建構。

5. 「血漿的顏色與功能」為學生於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觸連結的概 念,概念轉移不易,建議教師可自行補充教科書所缺乏的「冷 凍血漿圖」「血液沉澱圖」,以協助學生進行概念轉移與連結。

(7)

7. 血液循環為學生不易進行概念轉移的複雜概念,教師於教學中 不宜同時教授肺循環與體循環兩個複雜的概念,宜待學生對於 體循環概念建構已穩固之後,再導入肺循環的概念。

三、 就未來研究的建議:

1. 雙重情境學習模式融入各種概念改變教學策略,集各家之大 成,而現今國內有關生物教學的相關研究,僅就生殖、遺傳及 真菌等概念的教學有所探討,雖然雙重情境學習模式適用於抽 象複雜概念的概念改變,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廣泛研究雙重情 境學習模式於其他生物概念概念改變的成效。

2. 另有概念的成因之一為教師本身往往不了解學生所具有的另 有概念為何,或是本身亦持有另有概念,國內尚缺乏相關研 究,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就教師對學生另有概念的認知程度以 及教師本身所持有的另有概念進行相關研究。

四、 就師資培育的建議:

1.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提出許多概念改變教學策略,建議師資 培育機構於師資養成過程中可加強職前教師概念改變教學策 略的訓練。

2. 師資培育機構可訓練職前教師養成另有概念調查之能力,以及

(8)

五、 就教師專業成長的建議:

教師研習中心可舉辦相關研習協助現職教師了解概念改變教學策 略、養成另有概念調查之能力以及常見另有概念的了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是一套 有組織、有 系統、有結 構的記錄和 文件。.. (二)可以顯 示教師在某

— 牛頓, 1643 – 1727 — Euler 關於這個級數的求和方法非常有創意是一個數學系學生應該具備的常識, 但事與願 違。 我在求學的階段並不知道這段有趣的歷史,

(二)每位學生接受巡迴輔導以每週一至兩次(每次一至兩節)為原則,惟

「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詞是當下宗教社會學研究中使用

样条插值的算例 三次样条的概念.

某班級做學生通車上學距離調查結果如下表,有 60%的男生、75%的女生通車上學的距離在一 公里內,且這些女生的人數比這些男生的人數多 6

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時,要適當引導學生了解聽、說、讀、寫的

教學任務: 學生對整本書閱讀 (從教學到匯報)有整 全而概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