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八頭里仁協會的社區文化關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八頭里仁協會的社區文化關懷 "

Copied!
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八頭里仁協會的社區文化關懷

1990 年代初期,台灣社會已開始重新省思共同體、文化、產業與草根民主 的整合,其整合的動力除了日益蓬勃的社會力量外,民間社團的成長,更是其 中關鍵的一環。除了本身的自我覺醒,政府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鼓勵,也致使 這些民間組織積極從事社區文化重建的工作。作為北投地區文化建設的積極參 與者,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創造了輝煌的成果。本章即以八頭里仁協會為例,

說明民間社團與社區文化重建的關係。首先,探討其成立與組織運作;其次,

就其文宣刊物《北投社》進行內容分析;最後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倡議與 籌建,觀察社區型文史工作團體在公共議題倡導中的角色。

第一節 創立緣起與組織運作

一、成立緣起

如前所述,台灣社會在威權統治解體後,文化的禁錮亦隨之消解。社會大 眾對於地方文化的關懷,有了發展的空間,民間社團也紛紛投入地方文史工作 的整理與研究。表現在教育方面,則是對地方史的重視和鄉土教育的興起

1

。此 乃因過去台灣在「大中國主義」意識形態的箝制下,一般民眾對台灣本土的風 土民情,所知有限。直到 1990 年代中期,受民主化、本土化運動的衝擊,鄉 土教育才找到了立足的空間

2

。鄉土史是鄉土教育的一環,鄉土更是民眾生活最

1就台灣教育史的觀察,鄉土教育自1897 年至今,已有百年之久。最初僅限於日人學童就讀的小 學校,1922 年,台灣的公學校也開始重視鄉土教育。唯在日本統治後期,由於處在戰時體制下,

鄉土教育漸漸受到限制。二次大戰之後,國民黨政府深懼台灣本地力量的興起,尤其是在長達 38 年的戒嚴體制下,教育受到嚴重的扭曲,鄉土教育並無發展的空間,與台灣有關的教育內容,

只有在官方的目的下始能出現。引自溫振華,<鄉土教育與新世界觀>《台灣時報》,第3 版,

1995 年 6 月 30 日。

2由於台獨運動的興起,中華民國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成立,以對抗台獨意識的擴張,強調台灣 與大陸的關係。台灣史便以鄉土史的面貌,透過該會活動的推廣,漸漸受中小學教師的注意,

而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為此,教育部也預計從1996 年 8 月起,在國中一年級課程中加設《認

(2)

97

為密切與熟悉的地方,透過對鄉土史的認識,讓民眾對居住的土地產生認同與 關心,進而培養人與土地的倫理關係。

學者杜正勝從歷史教育的觀點,看本土文化的意義之所在。他表示,地方 歷史是幼童認識世界的開始,而後及於國家或世界的歷史,對於文化與歷史的 理解,鄉土是一個根基…,藉由歷史的書寫與教育,引發「愛鄉愛土」的感情,

即是期望鄉土歷史作為歷史教育的具體呈現

3

。因此,唯有透過鄉土教育的推動 與終生學習,和社區文化的經營,讓當地居民更加了解昔日的歷史與人文發 展,進而關心自己的家園,凝聚社區意識,建立地方的認同感。

1995 年初,北投國小資優班師生進行鄉土活動教學時,無意間發現北投 公園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上章曾經提及, 「北 投溫泉公共浴場」 ,興建於日治時期,台灣光復後,為民眾服務社佔用,而以

「中山堂」名之。根據古蹟專家林衡道表示,這棟英國鄉間別墅風格的建築,

在台灣近代建築及北投溫泉發展史上極具代表性意義

4

。但是,這座深具歷史 意義的建築物,卻即將因台北市都市計劃之「北投纜車規劃案」而面臨拆除的 命運,在惋惜之下,北投國小師生向公部門提出一封保存「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的陳情書。整個陳情的工作從北投國小老師蔡麗美起草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整建成溫泉博物館請願書>開始,很快地在北投國小師生中產生了熱烈的回 應,並積極的將簽署書帶回社區,希望藉此發動更多北投居民的連署,喚起北 投居民對「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的歷史記憶,以及對北投溫泉文化的認同

5

雖然,整個陳情過程遭遇到若干挫折,但是這股熱愛鄉土文化的情懷,深 深地感動了居住在北投的一些人,他們在 1995 年 9 月 24 日,籌組成立了「台

識台灣》一科,分成歷史、地理、社會三篇教授。而在小學部分,也擬由地方自行編撰鄉土教 材。引自溫振華,<鄉土教育與新世界觀>《台灣時報》第3 版,1995 年 6 月 30 日。

3杜正勝,<歷史教育的改造>《聯合報》,1994 年 1 月 23 日,引自氏著《台灣心 台灣魂》(高 雄,河畔出版社,1998),頁 140-142。

4洪德仁,<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的期望與芻議>,《北投社》特刊《台灣溫泉情結》,八頭里 仁協會、北投社雜誌社、碩英文教基金會出版,1998 年 6 月,頁 60。

5「1995 年 3 月,資源班老師帶我去看一座破舊的公共浴場,聽了學生陳述「溫泉博物館」的夢 想,打動我的心,於是我起草了一份『溫泉博物館』的陳情書,請老師、學生簽名。」蔡麗美,

<跟著夢走>,《北投社》,第10 期,1998 年 12 月,頁 13。

(3)

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據當時起草請願書的蔡麗美老師表示: 「我把這份陳情書 交托給北投在地人洪德仁醫師,這些平日熱愛鄉土的叔叔、伯伯、阿姨受到孩 子們的感召,撼動他們的心靈,匯集了一股強大的行動力;於是在 1995 年 9 月 24 日,成立了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6

。」

籌備期間,當時擔任國大代表的許陽明建議以北投古名之一,平埔族人稱

「北投」 ,為閩南語音譯-「八頭」為協會命名;而「里仁」則是在協會成立 時,由理事長洪德仁建議的,係取自《論語》中「里仁為美」一詞,希望建立 一個安居樂業、美滿快樂的社區

7

。」換言之,八頭里仁協會的成立,是因應 民眾對於「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的保存需求而產生的。

大體而言,八頭里仁協會的組成是由一群「在地」熱心人士所自組的社團,

亦即民眾「自發性」所成立的民間組織。而協會成立的初衷,是希望能促成北 投居民對社區的關懷,並珍惜自己的鄉土、發掘地方的歷史人文、增進社區倫 理與親子關係。因此,協會揭橥三大宗旨,即為提倡社區關懷、發揚社區倫理、

推廣保健常識,而協會努力的方向,便是全力推動北投鄉土教育的紮根與結合 地方的資源,進行社區營造工作的推動。如曾任理事長之陳慧慈所表示,八頭 里仁協會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努力營造社區與地方教育、文化結合,透過整 合社區資源、維護社區文化資產,以提供學校與社區舉辨活動之所需

8

二、協會的組織

協會的組織大致可分為叁部份:會員、理監事與委員會、志工。

(一)會員

八頭里仁協會的會員資格,依據協會章程第七條規定,「凡設籍本市,年 滿二十歲,贊同本會宗旨,經會員二人推薦者,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通

6蔡麗美,<陳情的故事>,收錄於《北投地方史-教育篇》(台北,北投文化基金會,2001),

頁51。

7許陽明,《女巫之湯》,(台北縣,新新聞文化,2000),頁 42。

(4)

99

過,並繳納會費後,為本會會員。」

協會自 1995 年成立至今,會員人數約略在 80-100 人左右。現任理事長楊 俐容表示,協會最需要的是認同協會理念,與關心北投社區永續發展的市民,

倘若組織的成員過於龐大,不僅造成聯繫上的困擾,對協會事務的推動亦不盡 完善。再則,亦恐因協會若有重大決議案,必須經過會員大會之決議時,則需 要以會員過半數之出席,及出席人數過半數之同意才可行之。

因此,協會採取非常謹慎之態度,希望關心社區事務的市民,能先對協會 有初步認識之後,並認同協會的創辦宗旨與理念,才依協會章程之規定的程序 加入協會,一起為社區的未來努力

9

(二)理監事與委員會

八頭里仁協會是由一群社區熱心人士為了保存「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凝聚 地方民眾的力量,一起營造社區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所共同籌組成立。唯成立之 初,由於搶救古蹟的急迫性,因此,便以第一任理事長洪德仁為領袖,亦即採 取「菁英領導」的方式帶領團隊工作,而以保存「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為協會 成立之初的工作主軸。因此,協會成立之初的核心成員,主要便以環繞著北投 國小老師蔡麗美為主的人際網絡,包括其親戚、同事、朋友、社區熱心人士,

以及熱心公益的社區精英人士

10

。如(圖 5-1.1)。

8筆者訪問、紀錄,陳慧慈口述訪談紀錄,2005 年 4 月 8 日,八頭里仁協會。

9筆者訪問、紀錄,楊俐容口述訪談紀錄,2005 年 4 月 8 日,八頭里仁協會。

10其關係網絡為,蔡麗美是創會理事長洪德仁之弟媳,洪德俊為洪德仁之胞弟,而陳慧慈則是 洪德俊任教於中央大學的同事,楊俐容是陳慧慈的太太。

(5)

圖 5-1.1 八頭里仁協會成立之初的核心成員網絡

洪德仁家族網絡

蔡育寶 (家管)

洪德仁 (耳鼻喉科醫生)

蔡麗美

(北投國小老師)

洪德俊

(中央大學老師)

洪慧華

(北投國小老師)

親戚 朋友 同事網絡

蔡奮鬥 詹儒宗 謝明海 (地方熱心人士)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

陳慧慈 (中央大學教師)

戴秀芬 何裕成 游原正 (北投國小老師)

資料來源:引自張莞珍, 《社區組織建構社區學習網絡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社區大 學和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為例》 (台灣師大社教系博士論文,2003),頁 325。

這種菁英式的領導方式,在某一方面而言,確實掌握了時間與行動效率展 現了具體的成果,達到成立之初的階段性任務。如 1995 年到 1998 年協會完成 的工作有: (1)「溫泉博物館」的整建工作,並列為三級古蹟;(2)規劃「北 投溫水親水公園案」 ; (3)反對北投公園興建纜車車站案; (4)推動社區鄉土、

人文、藝文等學習活動等。

社區人士網絡

(6)

101

由於協會表現甚為突出,亦獲得外界不少的肯定。如 1997 年,榮獲入選行 政院文建會主辦的「全國社區博覽會」十五個參加的社區組織之一,更成為全 國各社區組織、團體、學術單位,以及外國參訪學者的觀摩對象

11

。另外,自 1998 年起,協會也接受政府機關委託辦理一連串的專案或計畫。例如:衛生署 委託辦理的「新舊北投健康社區營造」專案、教育部委託辦理的「台北市北投 區學習型社區」營造計畫,並配合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提供九年一貫課程中

「鄉土、人文、自然生態」相關教材需要…等等。

唯在另一方面,由於協會部分同仁便宜行事,致使協會受到外界的質疑,

認為協會是─個封閉-有效率、疏離-菁英的團體

12

。因此,自 1998 年年底,

隨著北投溫泉博物館整建完工後,亦即實現了搶救古蹟,並使之活用的階段性 目標後,協會決定將組織加以調整與轉型

13

。遂將協會過去封閉式、菁英團體 模式予以開放,藉以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程度為目標

14

此一轉變,正如一直關心協會發展的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的管碧玲副教授 所言,一般民間社團的發展,有四個成長階段(或生命週期) :草創時期、贏 得社會大眾支持時期、管理營運時期、結構官僚時期。八頭里仁協會已經經歷 了草創時期,並由於過去的努力與經營,已贏得廣大民眾的肯定與支持。但隨 者協會能量的增加,在社會的期許與協會成員的自我成長、超越的要求下,組 織必須有所調整。她殷切期望協會即早規劃,以強化組織運作的功能,並以更 開放的管理營運模式,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讓社區居民充分感受到相互的支 持,進而倚靠協會自主性的力量,與政府或社會其他部門平等溝通、協商與成 長,以建立協會永續經營的機制

15

11洪德仁,<北投溫泉風情-全國社區營造博覽會側記>,《北投社》,第6 期,1997 年 6 月,頁 24-25。

12洪德仁,<蛻變遨翔>,《北投社》,第9 期,1998 年 8 月,頁 9。

13唯此時協會仍存在若干困擾,有待釐清與因應。例如:政治人物在社區工作的角色、《北投社》

雜誌社期望建立全體制、協會未來的經營管理將以北投溫泉博物館成敗為關鍵、以及如何落實 民眾參與的精神…等等。洪德仁,<新故鄉的遠景>《北投生活家園》,(台北,光寶文教,2000),

頁107-109。

14洪德仁,<蛻變翱翔>,《北投社》,第9 期,1998 年 8 月,頁 9-10。

15管碧玲,<非營利組織之經營>,《北投社》,第9 期,1998 年 8 月,頁 10-12。

(7)

如前所述,協會於是針對組織架構予以改革。首先,增加理監事的人選。

從第一屆的 13 人,增加到第二屆的 18 人,一起共同協力推動會務發展

16

。另 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理、監事的名單中可以發現,從初期借重外來人才,到 後來逐漸以經營北投地區的聯絡與整合為方向,成員也逐漸朝向「在地化」發 展。再則,由於試圖營造一個屬於當地居民的社區組織,協會自成立以來就一 直與北投地區的國中小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同時,協會也努力朝向落實擴大參 與的目標,與社區的家庭主婦,產生更為密切的互動關係。上述現象的轉變,

可由前兩屆理監事名單的變化得到應證。 (如表 5-1.1、5-1.2)。

表 5-1.1 八頭里仁協會第一屆理、監事名單(1995-1998 年)

姓 名 頭 銜 職 業 備 註 洪德仁 理事長 耳鼻喉科醫師

陳慧慈 總幹事 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

王漢洲 理事 醫師

王炳元 理事 眼科醫師

陳榮祥 理事 商 飛瑞公司副董事長

碩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黃元興 理事 牙科醫師 台閩語系研究室負責人

茄冬台文雜誌發行人

許陽明 理事 國大代表

溫振華 理事 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設籍文山區

楊俐容 理事 家庭主婦 台大心理學碩士

潘蓬彬 理事 畫家 政戰學校美術系教師

趙薏苡 理事

謝明海 理事 商 北投社雜誌總編輯

林秀珍 後補理事 教師 洪慧華 候補理事 北投國小教師 康錦卿 候補理事

羅曼莉 常務監事 許清田 監事 范振武 監事

資料來源:八頭里仁協會網頁;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2003.2.23)。

16第一屆理、監事人數共13 人(10 位理事,1 位常務監事,2 位監事),到了第二屆的理、監事 人數增加了五位,共18 位(13 位理事,1 位常務監事,4 位監事),另增設一位財務。

(8)

103

表 5-1.2 八頭里仁協會第二屆理監事名錄(1998-2001 年)

姓 名 頭 銜 職 業 備 註 洪德仁 理事長 耳鼻喉科醫師

陳慧慈 總幹事 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

林秀珍 財務 教師

詹儒宗 理事 農

楊俐容 理事 家庭主婦 台大心理學碩士

潘蓬彬 理事 畫家 政戰學校美術系教師

陳榮祥 理事 商 碩英文教基金會董事

謝明海 理事 商 北投社雜誌總編輯

黃元興 理事 牙科醫師 台閩語系研究室負責

茄冬台文雜誌發行人

劉美諄 理事 家庭主婦

洪德俊 理事 中央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洪德仁胞弟 溫振華 理事 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設籍文山區

顏麗兒 理事 家庭主婦 曾任逸仙國小家長會

羅致民 理事 家庭主婦

洪愛釵 理事 家庭主婦

洪慧華 理事 北投國小教師

吳蓓芬 候補理事 家庭主婦 設籍淡水鎮

謝梅英 候補理事 家庭主婦

沈瑞絲 候補理事 家庭主婦

張麗惠 常務監事 家庭主婦

蕭淑映 監事 家庭主婦

吳翠屏 監事 畫家 小胖美術工作室

王炳元 監事 眼科醫師

丁玉嬋 監事 家庭主婦

陳啟迪 候補監事 公務員

資料來源:八頭里仁協會網頁;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2003.2.23)。

隨著協會業務的日益繁重,以及為了強化學習的理念、擴大會員和居民的

參與,協會在 1999 年時,進一步規劃組織內部的組織運作方式,一方面強化

協會委員會的功能,另一方面進行任務的分工。各委員會則以參與式工作坊的

方式,自行推選負責的成員,共同議決發展的方向、活動方式與策略、執行等

功能,期望發展出由下而上的學習和擴大參與的運作模式,以奠定協會永續經

營的根基。同時也成立志工組織,期望經由居民、志工及協會成員的實際參與

(9)

與學習,帶動家庭與社區的學習與奉獻,共同促進社區的和諧與進步

17

。 協會的五個委員會分別是: (1)鄉土人文委員會;(2)親職教育委員會;

(3)編輯暨出版委員會;(4)保健教育推廣委員會;(5)志工志願服務委員 會。每個委員會設置主任委員一人,各自負責相關的社區事務。其任務分別為:

(1)鄉土人文委員會:持續參與鄉土人文的研究與自然資產的保護,並藉著 社區領導人才研習課程、CIS 設計活動、北投民謠採集訓練、整理、研究、出 版、創作及發表和社區藝文才藝表演的舉辦,落實社區營造及造人的理念; (2)

親職教育委員會:積極推動學習型社區和組織輔導志工團與藝術教育、說故事 人才、情緒教育等社區教育種籽隊,協助推廣書香運動及舉辦各項輔導工作、

青少年活動和親職講座,而最終的目標希望能成立「青少年夢的專線」提供諮 詢服務,以營造和樂的社區; (3)編輯暨出版委員會:繼續編輯暨出版《北投 社》雜誌、編輯暨出版專輯或專書和建構網際網路系統; (4)保健教育推廣委 員會:積極參與社區健康營造和舉辦健康講座; (5)志工志願服務委員會:推 動社區志願服務理念,鼓勵社區居參與「周休二日貢獻社區十分鐘」活動,共 同營造北投家園

18

八頭里仁協會的組織結構經過此一改革,已從過去「菁英領導」轉變為「核

心小組團隊領導」的方式,組織的領導風格也由過去寡頭式獨裁領導,朝向落 實為扁平化、分散式的合作領導模式。唯決策的贊同與執行,仍需由理事長裁 決後交由會員大會表決通過。亦即協會的領導者仍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

19

。如 創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 「作為一個團體組織的領導人,不一定要做火車頭的 角色,應扮演三種角色,分別是「委託者」的角色、 「資源協調者」的角色和

「公關」的角色

20

。」因此,協會的領導者係兼具「委託者」 、 「資源協調者」

和「公關者」的多重角色。

17洪德仁,<學習、生活的北投>,《北投社》,第12 期,1999 年 6 月,頁 3。

18洪德仁,<學習、生活的北投>,《北投社》,第12 期,1999 年 6 月,頁 3。

19張莞珍,<社區組織建構社區學習網絡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和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博士論文,2003),頁 326。

20洪德仁,<十年為期 願北投長青-從社區學習到北投憲章的構想>《第一屆地方文史工作者

(10)

105

2005 年 3 月,協會第五屆新、舊理事長交接,新上任的理事長楊俐容更加 自我期許。她表示上任之後的首要之務,即是健全協會的組織運作,並改善協 會的體質,以開創更深更廣的社區共作範疇。於是,在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議程中,對協會章程第十八條的規定進行修改,亦即將副理事長由目前一人增 加為二人,以協助理事長綜理、督導會務的推動與進行。

另外,各委員會的編組也略有變動,除了延續過去的親職教育委員會、鄉 土人文委員會的編制之外,發覺若要營造更為優質的社區環境,則有賴於社區 居民的積極參與和公共政策的配合。據此,協會議決增設社區議題工作小組的 編制,並由前任理事長陳慧慈先生負責,希望能發揮監督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 行,以期落實市民主義與社區主義的精神。除此之外,也將強化公共關係委員 會的功能,以更為積極的態度,建構協會對於社區營造的理念,並彙整北投社 區的實務經驗,期盼能提供另外一種思維與模式,分享給其他同樣關心這片土 地的社區團體,以供參考

21

。以下將八頭里仁協會組織圖示如下: (圖 5-1.2)。

研討會論文選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台灣研究基金會),頁142。

21楊俐容,<生命中的道德時刻>,《北投社》,第35 期,2005 年 3 月,頁 4-5。

(11)

圖 5-1.2 八頭里仁協會組織圖(2005 年)

會 員 大 會

理 事 會 監 事 會

理事長

總 幹 事

資料來源: 《北投社》 ,第 35 期,2005 年 3 月,頁 4-6。

(三)志工團隊

志工是組織的生命力,許多非營利組織若沒有志工,便無法執行服務方案 與工作的任務

22

。社區型民間團體的人力資源,除了有限的組織的幹部(成員)

22台灣社會志工制度的推行,除了社會富裕與教育普及因素,人民有較多的餘力奉獻社會外;另 一方面,則由於台灣社會變遷快速和社會日趨複雜,而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尚 需民間力量的參與投入,才能彌補政府科層體制處理問題與需求的不足之處,以增加彈性、效 率、公平等的解決之道。陳定銘,<非營利組織志工招募與甄選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

1999 年 3 月,頁 13

副理事長

社 區 議 題 工 作 小 組

親 職 教 育 委 員 會

鄉 土 人 文 委 員 會 公

共 關 係 委 員 會 財

(12)

107

與會員之外,實有賴志工的協助。事實上,八頭里仁協會成立志工組織的目的,

除了協助推動協會的業務外,更期望經由社區居民志工及協會成員不斷的實地 從「做中學」 ,經由個人和團體學習,帶動家庭與社區的學習和奉獻風氣,共 同促進家庭和樂、社會和諧的氣氛

23

協會志工的主要來源有兩方面,其一是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義工的時候,

與北投地區其他非營利組織在資源及人力上互相支援合作:另一是自己培養的 義工團隊,這些義工都是經過學習課程培訓後才進行服務的

24

。協會對於志工 培訓一貫採取的策略和方法是,先學習到專業的知識與經驗,然後再回饋到社 區服務,以達到「學習-服務」的雙向循環過程。同時協會的成員也一致體認,

「人」才是整個社區營造、終身學習的中心,惟有社區居民的參與、學習、創 新和表現,才能發展出反省檢討、接納異見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協會為志工所特別開設的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列舉如下

25

1.北投文史導覽志工隊:其任務為導覽解說工作、協助規劃與執行鄉土人文 研習營課程、協助推動社區義務勞動活動。訓練課程包括有初級的北投文化生態 課程、志工服務理念、導覽技巧的介紹;進階課程有專業知識、活動方案的籌備 與執行。

2.社區教育與輔導志工隊:其任務為協助規劃與執行親職教育研習營課程、

參與青少年築夢專線、協助規劃與執行青少年活動、協助規劃兩性平權與提升婦 自覺的課程及活動。訓練課程包括有初級的基本輔導和人際溝通技巧、志工服務 理念;進階課程有輔導和人際溝通技巧、自我探索、團體動力(必須完成初級課 程且有服務實績者) ;高級課程有團體領導技巧(必須完成初級與進階課程,且 有服務實績者,須經協會推薦) 。

3.社區藝術種籽媽媽志工隊:其任務為增進對自我及兒童繪畫的了解,學習

23洪德仁,<學習、生活的北投>,《北投社》,第12 期,1999 年 6 月,頁 3。

24筆者訪問、紀錄,吳慧瑜口述訪談紀錄,2005 年 4 月 8 日,八頭里仁協會。

25參閱洪德仁等著,《北投生活家園》(台北,光寶文教,2000),頁 90–91;《北投社》,第 13、

15 期。

(13)

透過自我及孩子的藝術創作來了解自我及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創作;提昇 藝術鑑賞能力、瞭解自我、增進社區的文化氣息;規劃與執行社區藝文活動。訓 練課程包括有初級的藝術原理與實務、繪畫技巧入門、志工服務理念;進階課程 有團體領導技巧、繪畫創作等。

4.一般志工隊:其任務為協助整理資料、繪製活動文宣海報、協助各項活動 的作業、輔助行政工作。訓練課程包括有初級的北投鄉土人文課程、志工服務理 念與方法;進階課程有團體領導技巧、活動方案的規劃與執行、志工服務實務分 享等。

5.社區說故事媽媽志工隊:其任務為鼓勵婦女關心、參與社區,培養為孩子 說故事的風氣;營造書香社區,使學習成長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提供孩子適當的 人格成長環境。訓練課程包括有選擇與收集故事題材的技能、童謠與鄉土教材的 應用、說故事的輔助技巧,故事延伸活動設計、討論技巧;團體帶領技巧、兒童 心理發展、故事表演及成果分享技能。

6.EQ 教育媽媽志工隊;其任務為增進社區婦女對 EQ 教育的了解、從自我學 習成長中成為兒童及青少年的良師益友、協助社區青少年及兒童發展 EQ 能力、

提供孩子適合的人格成長環境。訓練課程包括有認識感覺與情緒的差異,了解情 緒發展的個別差異;了解影響情緒的因素、分辨主觀與客觀、理性與非理性想法;

駁斥非理性想法,建立理性想法的技巧;情緒教育活動帶領技巧、活動演練等技 巧。

7.健康社區志工隊:其任務為加強志工服務理念和保健議題知識、協助推動 健康社區營造之相關活動、繪製活動文宣海報、協助社區規劃健康營造方案。訓 練課程包括有認識社區健康營造的內涵及其重要性;學習各項保健、營養、潔牙 的相關主張、知識和方法;進行各社區之間的觀摩與交流活動。進階課程有設計 及推動各種社區健康營造活動課程的技能。

總而言之,八頭里仁協會秉持志願服務的精神與理念,推廣各類志工培訓課

程與研習,而學員則必須於結訓後,參與社區服務 3 小時以上。其最終目的即是

(14)

109

希望社區能活動起來,以家庭為基礎,並落實於社區的志願服務,共同分享學習 與付出的喜悅,營造更為舒適的美麗家園。

三、協會的社區工作運作模式

如前所述,八頭里仁協會在創辦之初係以保存「北投公共浴場」為議題主

軸,並以創會理事長洪德仁為主的核心網絡,形成一種「菁英式」的領導方式,

由核心團隊將各項重要議題進行研商之後,再由協會成員或志工協助完成任 務。 1998 年底,隨著溫泉博物館的啟用,協會第一階段任務已告完成。八頭里 仁協會的核心組織成員深感菁英式的領導方式,無法因應會務的擴張,遂將協 會的任務進行分工,從過去「精英領導」轉變為「核心小組團隊領導」的方式,

組織的領導風格也由過去寡頭式獨裁領導,朝向落實為扁平化、分散式的合作 領導模式進行各種會務的推動。

社區型的民間社團其運作模式除了內部組織的建構與協調外,其外部的公 共關係網絡之建立,實為其推動社區各項活動及動員的根基。事實上,也唯有 建立良好的資源網絡,與整合地方資源的能力,才能實現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完 成使命,進而促進社會公義。八頭里仁協會秉持成立的宗旨,要為北投的發展 與建設進一分心力的理念,適與當時市長陳水扁所提倡的「市民主義」精神相 契合,因而獲得不少公部門的鼎力協助與資源贊助,舉凡從倡議「北投溫泉公 共浴場」改建為「溫泉博物館」 ,以及後來在鄉土人文、自然生態、溫泉文化、

社區活動的營造,八頭里仁協會都有亮麗的表現

26

。如協會與北投社雜誌社共 同規劃的「北投溫泉親水公園」計畫案,甚至榮獲 1996 年度台北市市政府頒 發的「優良都是設計獎」 。

在眾多社區活動中,尤以協會與北投社雜誌社共同策劃,於 1996 年 4 月 7 日舉辦的「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催生」的「戀戀溫泉」溫泉文化園遊會,即為 最佳實例。八頭里仁協會特為此催生一案,積極動員協會成員與志工,邀請了

26陳水扁,<市民參與 改造台北>,《北投社》,創刊號,1996 年 2 月,封面內頁。

(15)

北投地區共 27 個非營利社團與學校來共同主辦,並受到北投鄉親與各界的關 注與支持

27

。當天溫泉文化園遊會假北投公園舉行,估計超過一萬名的鄉親與 民眾湧入,在當地社區團體組織及學校熱情的展演中,共同進行資源的動員、

成果的分享與活動的參與,熱烈地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催生,同時也為北投社 區的未來注入一股新生命

28

。協會一向抱持廣結善緣及共同推動社區文化營造 的聯盟觀念,並以學習的態度、採用彈性的因應措施,而能與社區其他團體組 織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網絡。

另外,八頭里仁協會為了喚起民眾對健康的自我責任,增進社區民眾對維 護健康的共識,亦配合行政院衛生署推動的社區健康營造工作。 1996 年起,即 以創會理事長洪德仁,以其醫生的身分與人脈關係,積極結合社區醫療保健資 源,並積極邀請北投區當地開業的醫師、藥師、護理人員等,成立「北投厝邊 好醫師聯誼會」 ,鼓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舉辦認識兩性系列活動、小小實習 師營、保健系列演講等,促進健康生活理念的推廣活動,以推動社區健康營造

29

。另外,協會在推動「社區健康營造」活動時,除了充分結合當地社區醫療 資源,以全力推廣社區健康工作內容與目標的宣導,也同時透過文宣刊物-《北 投社》 ,開闢一「社區健康營造專欄」 ,以達到宣傳社區健康理念,及落實健康 的社區生活。

如前所述,八頭里仁協會推動各項社區活動時,不僅與當地社區組織團體 或機構,產生良好的互動關係,共同進行社區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更在活動的 計劃過程中感受到「人」才是做重要的資產,於是除了繼續發掘社區的資源與 特色,亦要同時著手提升組織內部的專業能力。因此,如何融合學術單位的資

271996 年「戀戀溫泉園遊會」,主辦單位包含: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紳士 學苑北投學院和天母學院、中央社區發展協會、台北市八芝蘭協會籌備會、士林獅子會、士林 晴天登山會、中華民國專業都市改革組織、北投社雜誌社、北投青商會、北投郵局、台灣民俗 北投文物館、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財團法人碩英文教基金會、台北市醫師公會、西田社布袋 戲基金會、桃源國小暨家長會、逸仙國小暨家長會、關渡國小暨家長會、清江國小暨家長會、

北投國小暨家長會、義方國小暨家長會、文化國小暨家長會、大屯國小暨家長會…等。《北投社》, 第2 期,1996 年 5 月,封底。

28洪德仁,<戀戀溫泉 戀戀台北新故鄉>,《北投社》,第 2 期,1996 年 5 月,頁 5。

29洪德仁,<要活就要動-新舊北投區社區健康營造經驗分享>洪德仁等著,《北投生活家園》

(16)

111

訊資源、專家學者的人力資源、及專案研究計劃的資源,一方面可使組織內成 員得以成長;另一方面使社區各項活動的推動更為周延,並建構以「工作–學 習網絡」相輔相成的學習網絡亦成為協會的發展重點。

為此,協會在 1996 年 9 月辦理第二屆「認識北投研習營」時,即結合師 範大學歷史系、地理系、台灣大學地理系、文化大學建築系、文建會和中央研 究院史研所與北投區國小等資源共同辦理。其講座與課程內容如下: (表 5-1.3)

表 5-1.3 八頭里仁協會第二屆「認識北投研習營」講座與課程內容

資料來源: 《北投社》 ,第 2 期,1996 年 5 月,封底內頁。

(台北,光寶文教,2000),頁 58–69。

日期 時間 主講人 職 務 課 程 內 容 1996.9.14 14:15

--15:45 陳其南授 文建會副主委 談終身學習 1996.9.14 16:00

--17:30 溫振華教授 師範大學歷史系 淡水河流域的歷史 1996.9.15 9:00

--10:30 陳國章教授 師範大學地理系 北投的古地名探索 1996.9.15 10:45

--12:15 劉益昌老師 中研院史研所副

研究員 台北的史前文化 1996.9.15 14:00

--15:15 詹素娟老師 中研院台史所研

究助理 台北的平埔族舊址 1996.9.15 15:30

--17:00 李乾朗教授 文化大學建築系 北投的傳統建築 1996.9.21 14:00

--15:30 林俊全教授 台灣大學地理系 台北的地質與地形 1996.9.21 15:45

--17:15 王正宗先生 自來水處溫泉股

股長 北投的溫泉 1996.9.21 9:00

--10:30 周素卿副教

授 台灣大學地理系 從台北都會區發展 看北投都市發展的

特色與方向 1996.9.22 10:45

--12:45 溫振華教授 呂鴻文、

許嘉寶老師

師範大學歷史系

北投國小 以鄉土為素材的資 優生教學:北投國 小的經驗(座談會)

1996.9.22 14:00

--17:00 陳慧慈副教

授 中央大學土木系 北投溪溫泉鄉之旅

(戶外教學)

(17)

由上表得知,八頭里仁協會辦理活動時,不僅能充分運用專家、人力資源 的挹注,並進一步建立極佳的學術界網絡。如師大歷史系溫振華即為協會創會 理事之一,陳慧慈則為協會總幹事與《北投社》的編輯委員之一,其他如李乾 朗、周素卿、陳國章、詹素娟、劉益昌等人,也都曾是「北投社雜誌社」的顧 問群。因此,協會若有任何專業上的需要,這些專家學者亦能提供協助與支援。

正如師範大學林振春指出: 「社區團體夥伴們,在熱心舉辦各項活動,提供社 會服務之餘,更要隨時想到如何藉由活動的推動與參與,讓自己有機會凝聚共 識,匯集繼續學習成長的空間,營造永續經營的根基

30

。」

另外,與社區學校建立良好的關係網絡模式,亦是八頭里仁協會在推動社 區學習活動、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的最佳途徑與資源。八頭里仁協會的成立可溯 自於北投國小資源班在進行鄉土教學時,提出一封改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為「溫泉博物館」的陳請書。因此,與北投地區國中小都有相當良好的互動與 合作關係。例如與北投國小、文化國小、逸仙國小、大屯國小、新民國中,一 起合作進行溫泉文化及生態導覽活動,並由社區媽媽義工隊進駐校園,進行 EQ 教育、說故事、藝術教育等輔助教學活動,並推動社區青少年「生命教育」

等相關活動,皆能與社區學校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互動。

為了配合教育改革運動所推行的「九年一貫」課程,需要鄉土自然、人文 相關教材,協會亦有計劃地將材料蒐集及集結成書,並邀集社區國小教師參與

「北投文化生態學院」的課程,進行口述歷史研究、生態資源田野調查,以及 參與地方文史、古蹟、產業發展研究的志工培訓,共同進行鄉土教育材料的蒐 集與編定工作。因此,極受當地社區學校的認同與支持。

除了上述公共關係網絡的建立之外,由於根植於社區的組織在人力上較為 短絀,與經費上的不充裕,一般都會透過舉辦活動以吸引媒體的注意,或主動 撰寫新聞稿、上廣播電台或接受電台訪問等方式,以達到宣傳的目的。換言之,

30洪德仁、楊俐容,<在歡喜中學習-社區團體與學習型社區建構的實務>,洪德仁等著,《北 投生活家園》(台北,光寶文教,2000),頁 46。

(18)

113

即以最經濟的途徑,透過傳媒的報導,強力聚焦社會大眾的注意力,進而達到 有效宣傳與倡導理念的目的

31

八頭里仁協會最初的活動主要都是圍繞著喚起北投民眾對鄉土的認同。協 會為了吸引媒體的報導,有專人負責提供新聞稿及相關溫泉文化資訊,以做適 時且有效的報導與宣傳。如推動溫泉博物館的整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的催 生、北投文化導覽活動以及出版「北投,我的家!」系列叢書…等,都受到媒 體的熱烈報導。其中在平面媒體部分,國內的報紙、刊物與雜誌,如中央日報、

中時晚報、玉山社出版社等,以及《北投社》定期出刊等;視訊媒體部份,包 括電視廣播媒體的報導,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製作的「打造新故鄉節目」 、 台灣電視公司頻道播出「北投!我的家」 、TVBS、台北電台、日本 NHK 電視 台、佳音電台、警察廣播電台、綠色和平電台等,均曾製播有關協會的活動,

並報導八頭里仁協會在北投進行社區營造的成果。

此外,協會也透過有線電視製播北投溫泉專輯,以進行行銷工作。例如:

中國電視公司的「鄉土有情」節目,曾介紹協會的成立宗旨與活動,以及北投 溫泉文化導覽等;噴射機社區電視台也曾以每天一小時共計十天,持續播放協 會舉辦的「認識北投研習營」的活動課程與內容

32

。總而言之,協會充分運用 上述各項資源並加以整合,無非是希望透過推動鄉土人文與教育的活動方式,

喚起社區民眾對北投文化的再認識,以激發社區居民的愛鄉情懷。

四、協會的經費來源

民間團體自主力量的養成與培養,有很大部分要靠組織健全的財務規劃

31大種傳播媒體是非營利組織倡導政策理念,教育大眾的有利工具。透過傳媒的報導,才能強力 聚焦社會大眾的注意力,進而達到以下四種預期的效果:(1)可將單一事件導引到公共議程中,

引起廣泛的關注與政策的實質討論;(2)讓社會大眾更明瞭問題的真相與癥結之所在;(3)促 使政府官員對於問題的分析判斷,有更為敏銳全盤的認知與更縝密周詳的考慮;(4)可提升非 營利組織的聲勢,使其在法案或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更具有影響力。引自江金山,<公共利益團 體影響公共政策之研究: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 論文,1985),頁 112。

(19)

33

。台灣一般民間社團(組織)的財源大致有:社會捐款、政府補助、服務收 費、基金孳息、會員會費、聯合勸募補助等,而其中又以捐款收入為組織經費 主要來源

34

。八頭里仁協會的經費來源,依據八頭里仁協會組織章程第 31 條規 定,其經費來源如下: (一)入會費:新台幣五百元。 (二)常年會費:新台幣 壹仟元。 (三)政府機關之補助。 (四)會員捐助收入。 (五)基金及其孳息。 (六)

其他收入。其經費來源,亦和一般民間社會福利機構類似,除了會費的固定收 入之外,大致可歸納為下列三種

35

1. 募款

由於會員的會費收入有限,協會在辦理各項社區活動時,多靠募款支應 之。主要募款的對象包括: (1)參與活動的學員及其親友;(2)或由協會主動 向社區的獅子會、扶輪社、基金會、企業進行募款。並在《北投社》雜誌內頁 中羅列出捐款者與捐獻金額,或則是辦理各項社區活動時,將之列名為協辦單 位或共同主辦單位,以示感謝。

2. 小額捐款

第二種經費的來源是小額的捐款。主要包括:(1)參與學習活動的學員,

在活動結束後,將保證金捐給協會; (2)擔任活動課程的師資或專業人員捐出 鐘點費與稿費; (3)協會的理監事或會員再得知協會辦理活動有赤字時,主動 捐款以平衡收支; (4)有合作經驗的組織,給予的不定時、不定額的捐款; (5)

32《北投社》,創刊號,<本會成立迄今活動記要>,1996 年 2 月,頁 28。

33管碧玲,<非營利組織之經營>,《北投社》,第9 期,1998 年 8 月,頁 12。

34學者曾對台灣民間社會福利機構、慈善團體和基金會,進行的「民營化推動現況」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民間社會福利機構主要的經費來源,如下表:

經 費 來 源 排 序 百 分 比

社會捐款 1 39.9%

政府補助 2 28.7%

服務收費 3 11.7%

其他 4 9.0%

基金孳息 5 5.2%

會員收入 6 4.8%

聯合勸募補助 7 0.5%

資料來源:施教裕,<民間福利機構團體因應民營化之現況、問題及策略>,《社區發展季刊》, 第80 期,1997,頁 41。

35筆者訪問、紀錄,吳慧瑜口述訪談紀錄,2005 年 4 月 8 日,八頭里仁協會。

(20)

115

其他熱心人士的捐款。

由於協會辦理各項社區學習或展覽活動時的全心投入與認真規劃,獲得不 少社區居民的認同與贊助,甚至成了協會長期的合作夥伴。例如:錫口扶輪社 便長期支持協會辦理社區音樂會活動。當他們參加協會所舉辦的活動時,知道 協會財源有了困難,又覺得從課程中獲益良多,或被協會的活動所感動時,有 時候就會有比較大額的捐款,一次三萬、五萬的捐獻

36

3. 公部門申請專案計畫費

第三種經費來源是採取與其他組織合作推行某方案所獲得的經費。這一類 經費來源普遍方式是,由協會負責活動的設計,而合作的對方則提供金錢上的 支持。其中包括: (1)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助社區營造相關學習活動企劃 案; (2)教育部補助成立台北市「北投區學習型社區」專案;(3)台北市文化 局補助辦理各項鄉土、文化研習活動、古蹟人文等出版品計劃; (4)台北市都 發局補助開辦社區營造與都市規劃課程; (5)內政部衛生署補助「北投區健康 社區營造」推動計劃案…等等,這些都是與協會合作,共同辦理活動及提供主 要經費來源的機關。

如上所述,協會辦理各項社區活動時認真規劃,獲得不少社區居民的認同 與贊助,願意慷慨解囊捐獻與付出。以下將 2000-2004 年度八頭里仁協會的經 費來源,表列如下: (表 5-1.4)

表 5-1.4 八頭里仁協會經費來源表(2001-2004 年度) (單位:元)

經費收入 年度

科目 2001 2002 2003 2004

入會費 1,500 (0.13%) 12,000 (1.14%) 2,500 (0.29%) 3,500 (0.29%)

常年會費 46,000 (3.94%) 62,000 (5.91%) 5,600 (0.64%) 55,000 (4.54%) 捐款 744,137 (63.80%) 562,449 (53.63%) 717,650 (82.24%) 1,069,665 (88.27%)

專案計畫 369,797 (31.71%) 377,084 (35.95%) 80,000 (9.17%) 60,000 (4.95%) 其他收入 4,835 (0.41%) 35,297 (3.37%) 66,928 (7.67%) 23,600 (1.95%) 合計 1,166,269 (100%) 1,048,830 (100%) 872,678 (100%) 1,211,765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八頭里仁協會 2001 年至 2004 年會議手冊。

36筆者訪問、紀錄,陳慧慈口述訪談紀錄,2005 年 4 月 8 日,八頭里仁協會。

(21)

依據上表所示,八頭里仁協會在經費的來源主要是仰賴各界的捐款。專案 計畫主要指的是行政院文建會每年贊助《北投社》的費用。而為了服務更多的 民眾與推廣社區營造活動,協會也承辦政府推動的社區營造計畫。上述的專案 計畫收入,即有部份是政府所提撥的補助金。但是,協會並不會特意配合政府 的政策,而是協會決議開辦什麼課程或活動,在著手規劃之後,才向政府提出 申請補助

37

。大體而言,協會努力朝向財務狀況的合理化目標,亦即要做到公 部門的財力補助,占所有財務收入的二分之一以下,甚至更少。而財力資源的 來源多元化,對於協會的自主權自有相當的裨益。

五、協會的活動

如前所述,硫礦、溫泉是上天賜予北投最大的恩賜。此外,北投也擁有豐 富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等資產。因此,協會推動的各項活動,不僅希望讓北 投居民重新認識北投溫泉的繁榮與滄桑,並透過北投溫泉親水公園的興建、北 投溫泉公共浴場的整建,帶動溫泉文化的重建,以凝聚社區意識,同時提高社 區生活素質。的

協會成立以後,雖然業務日益擴增,然其創立之初的宗旨並未做太大幅度 的調整,只是每隔一兩年的階段性任務會略有所不同

38

。以下試就八頭里仁協 會成立以來重要活動分類略述如下(如:表 5-1.5)

表 5-1.5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重要活動表(1995 年至 2004 年)

類 別 年 度 與 活 動

搶救古蹟

*1996 年,推動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指定古蹟案、推動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2000 年,針對「陽明山國家公園纜車新建工程」進行探討與抗爭。

*2000 年,進行「反對陽明山纜車站設置北投公園」之陳情、演說及連 署活動。動員反對纜車興建,為「保存北投公園綠地」發動演說及連署

37筆者訪問、紀錄,楊俐容口述訪談紀錄,2005 年 4 月 8 日,八頭里仁協會。

38協會創立之初,其宗旨為提倡社區關懷、發揚社區倫理與推廣保健常識,自2002 年起,協會 宗旨略作調整以推動社區服務為旨,取代了過去推廣保健常識的任務。

(22)

117

運動與社

區公共議 題參與

書。

*2001 年,探討關懷社區「公共藝術」設立及景觀考量問題。

*2003 年,舉辦北投公園 90 慶生會–催生北投水道公共衛生系統古蹟。

*2003 年,推動「反纜車救公園」連署活動。

*2004 年,參加 NGOs 環境會議提出反對高山纜車及北投纜車興建。

關懷鄉土 人文活動

*1996 年,承辦「戀戀溫泉」園遊會,舉辦有關溫泉文化的系列活動。

*舉辦「認識北投研習營」 (1995)、「鄉土調查訓練營」、「兒童台語藝 文研習」 、「北投史蹟解說志工培訓(1998)」、「社區文化志工培訓

(1999)」、「北投地區文化導覽志工培訓(1998)」等研習活動。

*1996 年,出版《北投社》季刊,推廣鄉土素材。

*陸續出版「北投風情系列」書籍,包括:戀戀溫泉、北投溫泉之旅、

戀戀北投、台灣溫泉情結、戀戀北投溫泉(1997)、北投我的家。

*辦理「兒童彩繪溫泉鄉美展」 、 「溫泉鄉溫馨音樂會」 、 「元宵節花燈 踩街活動(1997)」、「水稻文化節(1997)」、「北投史蹟之旅活動」、「北 投親子美術活動(1998)」、「北投走透透(1999)」等藝文活動。

*1999 年 4 月起,每月舉辦一場「北投我的家音樂會」,推動各項社區 藝文活動。

*1999 年,進行社區鄉土人文及自然生態資料之紀錄和彙整工作。

*2001 年,參與北投林泉里「搶救楓樹與林蔭大道」活動。

*2002 年,協助教育局舉辦兒童節北投老街踩街活動。

*2003 年,辦理生態教育種子志工培訓課程。

*2003 年,假北投公園舉辦「北投公園 90 歲生日快樂」活動。

*2004 年,辦理北投水道種子志工培訓課程、參與天母水道祭推動北投 水道連署活動。

關懷家庭 倫理及青 少年成長

*1999 年,推動「生命教育」及辦理「社區婦女學苑」課程。

*1999 年,辦理「認識兩性研習營」、 「認識青少年研習營」 、 「春風少年 自信營」 、 「少年鄉土義工訓練營」和「春風少年生態營」 、 「媽媽讀書會」 、

「親子遊學園」 、「青春向前行-二十一世紀生命教育種籽人才培訓課 程」 、「社區媽媽劇團」 、「社區讀書會」等活動。

*2001 年,開辦 EQ 教育種子人才培訓、八頭書影沙龍、e 世代父母自 我成長團體、大手牽小手讀書會和社區劇團人才培訓課程,推動社區各 項親子學習活動。

*2002 年,與新民國中合辦「青春不留白-如何做好國中生涯規畫」親 子研習活動。

*2003 年,親子綠色生活地圖製作活動。

*2003 年,與北投國小、大屯國小、文化國小合作,推動 EQ 教育。

*2004 年,推動社區防止家庭暴力方案。

學習型 社區計劃

*1999 年,社區婦女人才培訓、讀書會領導人培訓、社區 EQ 教育種籽 人才培訓、社區說故事種籽人才培訓、親子影像讀書會、心靈撫慰電影 體驗營、社區博物館巡禮、親山親水大自然體驗營、社區學習義工人才 培訓。

*2000 年,受教育部委託辦理「台北市北投區學習型社區」專案、推動 各項社區種籽人才培訓活動、共同推動社區終身學習。

*2001 年,舉辦學習型家庭「親子 EQ 嬉遊」活動。

(23)

社區健康 營造計劃

*1996 年,成立北投厝邊好醫師聯誼會,舉辦認識兩性系列活動。

*1999 年,建構健康社區加油站網絡。

*1999 年,「社區健康營造」正式起步走,並推動相關社區健康學習及 活動。

*2000 年,「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成立。

*2003 年,與林泉里合作「社區防災體系」方案。

參與國內 外各項社 區營造及 社區學習 研討會發 表社區經

*1997 年,以「北投溫泉風情」入選「全國社區博覽會」。

*1997 年,在「社區終生學習國際研討會」,發表「戀戀溫泉新故鄉-

八頭里仁協會推動社區終生學習的經驗」。

*1998 年,參與「台灣在地文史工作研討會」,發表「溫泉鄉之愛鄉土 文史研究與社區互動的實務經驗」 。

*1998 年,參與「上海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溫泉鄉之社 區營造:台灣與日本的案例」。

*1999 年,參加「全國在地社團社區總體營造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

「北投!我的家」。

*1999 年,舉辦「北投社區營造研習會」。

*1999 年,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優質社區經驗交流研討會」 ,發表「社 區鄉土刊物甘苦談-以《北投社雜誌》為例」 。

*1999 年,辦理「日本教育生活體驗座談會」。

*1999 年,參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的「學習型社區座談會」。

*1999 年,參與「社區終身學習營」,發表「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學習 案例介紹-NPO 與社區營造」。

*1999 年,參與「第七屆國際志工協會亞太地區會議」,發表「尋夢的 親子志願服務-以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為例」 。

*1999 年參與「一九九九台灣學習型社區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社 區團體與學習型社區建構的實務」 。

推廣生命 教育

*2000 年起,推動生命教育種籽人才培訓和讀書會活動。

*2001 年,推動「青春向前行-二十一世紀生命教育」計劃。

*2001 年起,積極在社區和學校推動「生命教育」的各項學習活動。

*2003 年,邀請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兒童劇「三個願望。」

*2004 年,香港港大同學會小學師生來訪分享生命教育推動經驗。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洪德仁等著, 《北投生活家園》 ,台北,光寶文教,2000,頁 215-223;八頭里仁協會 2001-2005 年會議手冊;張莞珍, 《社區組織建構社區學習網絡 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和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為例》 (國立台灣師大社會教 育學系博士論文,2003),頁 316-318。

由上表各項資料顯示,協會辦理的類別舉凡有搶救古蹟運動與社區公共議 題、關懷鄉土人文系列活動、關懷家庭倫理及青少年成長,以及推廣生命教育;

積極參與的類別有教育部的學習型社區計劃、衛生署的社區健康營造計劃,以 及參與國內外各項社區營造及社區學習研討會發表社區經驗等。

而再依此表深入分析得知,八頭里仁協會自 1995 年成立至 1998 年間,主

要是致力於推動北投「文化、歷史、文物」等工作任務。當初的構想是以推動

(24)

119

溫泉、地熱景觀資源為主題的「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計畫,並發掘地方文 化資財,如寺廟、石拱、碑、舊道…等等,創造出北投的特色。於是,在全力 推動溫泉博物館的認定與整建工作的同時,並從事北投鄉土歷史人文資料的彙 整,以期喚起社區民眾及各界人士對北投的認識。另外,協會同時也推動「北 投溫泉親水公園改造計畫」 ,也獲得不錯的殊榮

39

為了進一步激發社區居民的愛鄉情懷,協會亦辦理一系列關懷鄉土人文的 活動。例如舉辦共五屆的「認識北投研習營」 、 「鄉土調查訓練營」…等等活動,

希望透過活動以發掘、整理、研究北投的鄉土人文、自然生態的素材。協會也 定期出版《北投社》雜誌,分贈給北投地區國民小學老師,做為鄉土教學的輔 助教材。另外,辦理老照片說故事巡迴展,推動指定古蹟、保存歷史性建築,

以規劃整體的北投溫泉文化意向。以及舉辦一系列的兒童、青少年為主的親子 活動。希望透過各種多樣化、溫馨又好玩的活動,滿足成長中孩子的需要,並 讓社區裡的婆婆媽媽們有參與的機會,以促進社區互動、營造鄉土的認同感。

1998 年底起,隨著溫泉博物館的啟用,協會已經完成其成立之初的階段性 工作。之後協會為了持續關懷社區的未來與經營,積極推動為期一年的北投家 園營造計畫-「北投!我的家」 。其具體活動如: (一)在街坊、公園推動社區 藝文活動; (二)落實終身學習:安排親職講座、讀書會、藝術欣賞、健康講 座; (三)青少年專線和活動營; (四)推動社區志願服務與舉辦社區研討會

40

。 此一計畫乃是協會體認到理想家園和社區營造工作,必須切實落實於居住的土 地上,生活的品質和「人」的價值才能有所提昇,於是建構以溫泉文化為特色 的生活家園,及揭開「造人」的社區營造理念。

協會自創會以來,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始終是以北投居民關切的歷史人文

39二個計劃皆已有一些進展:「北投公共浴場」於1996 年 4 月 2 日,經台北市市政會議通過,

提報為三級古蹟。「溫泉親水公園案」,則由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聘請郭中端建築師及堀迅 憲二教授進行規劃,已完成細部規劃及工程細部施工圖的設計,預定耗資五億餘元經費。並由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進行規劃與興建,於1996 年榮獲台北市政府頒發「優良都市設計獎」。八頭 里仁協會則負起監督的角色和意見提供者,協會成員也不定期與兩位教授聚會,共同討論改造 事宜。 40洪德仁,<北投!我的家>,《北投社》,第10 期,1998 年 12 月,頁 4。

(25)

資產的保存為基礎,進而追求人的改造,以及落實終身學習,建構一個理想的 家園為願景。因此,協會遂將終身學習、志願服務與社區發展政策融合,建構 新時代特色的學習型社區,期能發展出由下而上的學習和擴大參與的運作模 式,可以適應環境的需求,及奠定社區永續經營的根基。據此,協會自 1999 至 2000 年的工作目標,即是透過「社區健康營造」和「學習型社區」兩大計 畫,營造更為舒適的家園,將社區營造的理念往家庭和社區紮根,以提升「社 區藝文生活」 。

關懷健康、推廣保健,營造健康社區,一直是八頭里仁協會的宗旨之一。

協會希望透過宣揚六大健康議題,以健康補給站方式,配合志工訓練將自助式 健康教材推動到社區家戶,並確實達到社區總動員,健康生活一起來的目標

41

。 當時並配合行政院衛生署推動的社區健康營造工作計畫,於是自 1999 年 12 月 起,協會便積極參與「社區健康營造計畫」的推動,進行社區健康促進理念的 宣導與活動,也有相當具體的成果表現

42

。協會期盼透過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 建置,建構社區參與與永續經營的基礎,喚起民眾對健康的自我責任,並配合 相關醫療機構和協助政府落實衛生政策,共同籌措社區健康營造的資源,創造 一個健康的生活家園

43

為了提升社區藝文生活,營造更為舒適的家園,協會自 1999 年 4 月起,接 受行政院文建會指導,每月舉辦社區音樂會及藝文展覽,並培訓志工及成立劇 團,至各校服務及演出,以及推動家庭和社會教育,推廣「學中做,做中學」

的理念。由於受到當地學校的熱烈支持與協助, 1999 年協會榮獲「台北市推展 終身學習績優團體」 ,以及教育部「第一屆推動終身學習績優團體獎」等殊榮。

到了 2000 年,協會的工作重心略作了改變,以推動「生命教育」為主軸,

41所謂六大健康議題是指:健康飲食、健康體能、防治菸害、防治檳榔危害健康、個人衛生、安 全用藥。

42例如:(1)規劃志工培訓課程;(2)建立社區健康營造諮詢電腦網路;(3)結合社區合格、有 意願的醫療保健機構、人員和衛生所,建構社區健康加油網站;(4)成立社區健康營造諮詢專 線;(5)辦理其他相關活動例如:健康講座、座談會、音樂會、路跑活動等。洪德仁等箸,《北 投生活家園》(台北,光寶文教,2000),頁 61-65。

43洪德仁,〈健康營造起步走〉,《北投社》,第 14 期,1999 年 12 月,頁 3。

(26)

121

並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志願服務。2000 年 9 月,台北縣八里國中學生命案,及 11 月一位小學女生自殺,每天新聞報導則出現層出不窮的青少年暴力事件。有 鑑於此,協會決定結合社區居民的志願參與,共同推動社區生命教育,並擬定 2001 年「青春向前行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計畫,並同時進行義工的 培訓計畫

44

。同年 2 月,教育部也宣佈當年為「生命教育年」,並提出「生命教 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重要宣示。協會秉持「里仁為美」的理念,傳播「珍 愛自己,尊重別人」的生命教育理念,亦即希望能人人能珍愛自己的生命,及 體會生命的意義,走向自我實現的人生

45

。於是,便以這兩個方向,作為協會 從 2001 年起的工作重點方向。

如前所述,協會自 2001 年起,除了延持續推動生命教育與親職教育,同 時也鼓勵家庭的參與社區事務與協助弱勢團體。唯此時協會成員亦體會到,社 區的議題若是大家都漠不關心,那麼「冷漠終將讓自己受傷」 。前協會理事長 陳慧慈沉重的指出, 「獨善其身」的作法並無法帶來真正的自由,因為走出家 庭之外,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會受到其他家庭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46

。於是,

協會將積極推動「社區議題」的關注,期望社區的事務能成為民眾的話題,並 讓話題凝聚成社區居民的共識,進而產生力量,而讓這股集結起來的力量,改 善或解決居民生活上所面臨的問題,如:纜車問題、溫泉博物館經營問題、社 區青少年的犯罪問題、家庭功能不彰的問題…等等。

整體而言,八頭里仁協會自成立之後,結合社區在地的力量,推動「北投 溫泉公共浴場」保留為古蹟,並整建為溫泉博物館,以及溫泉親水公園的規劃…

等等,北投的意象已從過去的風化區,轉型為極具風情與文化的社區。並積極 推動各項鄉土人文和自然生態的學習活動,帶動社區居民參與、互動與學習,

均有不錯的成果。如 1997 年入選行政院文建會主辦的「全國社區營造博覽會」

44事實上,早在1998 年底推動「北投生或家園」營造時,協會就已經體認到應該強化青少年對 生命教育的重視,也陸續辦理過「春風少年自信營」、「春風少年生態營」與青少年「親山親水 體驗營」等活動,並廣獲好評。

45楊俐容,〈珍愛自己,尊重別人〉,《北投社》,第 19 期,2001 年 3 月,頁 4。

46陳慧慈,<冷漠終將讓自己受傷>,《北投社》,第 22 期,2001 年 12 月,頁 3。

(27)

15 個參與團體之一,同年榮獲台北市政府頒贈「社區發展工作優等獎」、7–

Eleven「社區相互牽成獎」,1997、1998 年榮獲北投國小頒贈「熱心鄉土教學」

獎狀、1998 年協助台北市政府辦理「三級古蹟北投溫泉浴場」再利用,規劃為

「北投溫泉博物館」獲頒「惠我市政」獎牌、1999 年榮獲教育部推展終身學習 績優團體、2001 年度台北市政府推展家庭教育績優團體、2002 年更榮獲教育 部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團體等。以上各項殊榮都是協會獲得各方的肯定與支持的 表現。

六、八頭里仁協會的衍生團體及其活動

1998 年底,北投溫泉博物館即將開館之際,協會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但 是約在同時,協會也面臨重大的轉折。協會面臨第一次分裂,由於協會部分成 員對於博物館營運方式存有不同的看法,而在運作的過程中發生成員假借協會 名義向外界募款的情況。因此,經過理監事會的決議,決定排除部分成員的理 事資格,並解除《北投社》原發行人的職責

47

。這些成員在解除職務後,在 1999 年成立了「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 ,其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從事古蹟的指定與推 展的工作。在 2000 年時,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為了推動「北投石保育區」的 工作,又成立了「北投生態文史協會」 ,以此作為與政府對口的單位,與生態 文史工作室並行,其負責人皆是陳林頌

48

到了 2000 年,八頭里仁協會再度面臨第二次的衝擊,協會的創會理事長洪 德仁因為結社理念上的差異

49

。另外籌組了「北投文化基金會」 ,繼續進行社區

47<我們為什麼要和許陽明先生劃清界線>,《北投社》,第 10 期,1998 年 12 月,頁 29。

48「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網址:http//www.eoomuseum.org.tw/。

49「文史工作室或許有學派、史觀、理念的差別,在和平或翻臉的狀況下,出現自立門戶、分分 合合的生態變化;但是,理念之爭固然是因素之ㄧ,更具體的說,分、合、消、長變化的導火 線,往往是自於『資源』、『舞台』爭奪傾軋。過去,政府與廟宇是兩個主要資源、舞台供應者;

最近及可見的未來,財團法人基金會及學校民間企業團體,扮演新興資源者舞台提供者,已愈 明顯。」引自趙家麟,<八O 年代文史工作室的興起及變貌>,網址:http:

//weber.tn.edu.tw/c02/page7-08-4.htm。

數據

圖 5-1.1 八頭里仁協會成立之初的核心成員網絡                    洪德仁家族網絡      蔡育寶          (家管)      洪德仁      (耳鼻喉科醫生)          蔡麗美  (北投國小老師)         洪德俊 (中央大學老師)            洪慧華  (北投國小老師)                                                                                 親戚
表 5-2.3《北投社》雜誌第 10 期至 32 期的類目分布表        類  目    出  版    日  期  期別  鄉土人文 社 區 營 造  社 區 話 題  幸福人生 法律專欄 專題報導 社區健康營造 學習型社區 八頭里仁的主張 人物專 訪  學習型家 庭  生命教 育  其他 總 計  10  1998.12 2 2 5 2 2 0 0 0 0 0 0 0 2 15  11  1999.3 3 4 0 7 1 4 0 0 0 0 0 0 0 19  12  1999.5 7 2 0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五章 多項式.

第五章 多項式.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 “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北京女學生成立的一個愛國組

2A 與健康、社會 關懷、個人與社 會福祉有關的結 構性議題. (4) 家庭問題,例

俄國的學者從 1957 年開始研究整理這些文獻,直到八十年代公布 於世的有五十件,之後整理出 488 件,然後拼合成 375 個序號,到

‹ Namespace 關鍵字, 它會將所定義的名稱 區域化, 只有在該區域時方能看到在該區 域中所定義的名稱, 因此其許可同樣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