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 網路素養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 網路素養之研究"

Copied!
1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俊華 博士

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 網路素養之研究

研究生:林宛瑜 撰

中華民國一0三年八月

(2)
(3)
(4)

《謝誌》

三年的暑假一晃眼即將結束,從懵懂徬徨的碩一,終於也熬到了生出論文成 果的這一刻,回想過程的點點滴滴,心中滿是感謝。

首先,感謝指導老師-魏俊華教授,在研究的路上,總是不厭其煩的殷殷教 導,在我裹足徬徨時,明確指引方向,讓我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每一步都能穩 健踏實,使我在灰心喪志時,重燃信心和希望。也感謝兩位口委-侯松茂教授及 范熾文教授,細心審閱論文並給予寶貴的意見,使我獲益良多,讓我在學術的領 域中更精進一步。感謝三位老師的教誨,以及三個暑假中臺東大學曾授課的老師 們,我將在教學的領域中貢獻所學,以報答師恩。

對於在桃園任教的我,臺東是如此的美麗而遙遠,若不是曾就讀臺東大學的 同事們不斷的鼓勵及幫忙,我想我也不會來報考,進而在這裡完成學業。因此,

感謝坤良、玉娟、慧玲、淑婷、虹伶、雪靜、雅琪、倩瑩、佩倫等學長姐;還有 協助問卷施測的柯朝勝老師、潘春香老師、潘桂芳老師、蘇麗文老師、李燕靜老 師;指導統計軟體的嬋娟、憶如;一同努力研究的雅君、碧淳、碧珠、又慈;還 有許多未提到名字的同事們,受你們照顧了,謝謝你們!能在錦興這樣的大家庭 裡任教,真幸福!

我最親愛的家人,謝謝你們總是默默的支持我,雖然能待在家的時間不多,

平時我們也都各分東西,很少能見上一面,但親情總是牽繫著彼此。謝謝老爸一 直容忍我這個任性的二女兒,我會一直努力的;謝謝大姐,這兩年妳辛苦了,妳 是我的楷模;謝謝老弟,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到桃園教書、在臺東攻讀學位;謝謝 老妹,常越洋連線給予我支持;還有天上的阿母和阿嬤,妳們是最遠卻最深的依 賴。

最後,感謝文休系的同學們三年暑假的陪伴,還有孟蓉、賢修、宜儒、昀宸 等夥伴,在研究的路上,有你們就不孤單。

再見了臺東!我將滿載這裡的美麗回憶,往下一站啟程。

林宛瑜 謹誌 中華民國一零三年八月

(5)

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 網路素養之研究

林 宛 瑜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文 化 資 源 與 休 閒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素養相關之情形,並探 討不同背景變項及不同網路使用行為在網路素養方面的差異情形,最後並探討網 路素養五個層面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研究的資料,問卷包含國小學童的基本資料、

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所含的網路技能、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資 訊評估等五個層面。以桃園縣國民小學學童五、六年級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 位隨機取樣的方式,發出問卷217 份,共得有效問卷199 份,問卷有效率91.71%,

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 for MicrosoftWindows 統計軟體12.0 版進行t 考驗、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桃園縣國小學童每星期上網次數以2~4次、時數1小時以上人數最多,上網最 常玩線上遊戲,最常使用電腦上網,普遍認為上網不會影響做其他事情。

二、桃園縣國小學童網路素養屬於中上程度。

三、桃園縣國小學童:

1.在網路技能、網路禮儀等層面及整體網路素養中女生表現優於男生。

2.在網路安全、網路法律、資訊評估、網路素養等層面及整體網路素養中,

六年級學童表現優於五年級學童。

3.家中有網路、父母常常使用網路的學童在網路技能層面表現較好。

4.父母會限制網路行為表現的學童,在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等 層面及網路素養整體中,表現較好。

四、桃園縣國小學童上網次數越多有越好的網路禮儀。使用網路時數越多的在網 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資訊評估、網路素養中表現較好。最常的 網路活動在網路技能、網路安全層面有顯著差異。在網路安全、網路法律、

資訊評估層面及網路素養整體層面中,上網不會影響做其他事得分高於會 影響做其他事的學童。

五、網路素養五個層面彼此均達顯著正相關。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做為主管機關、學校、師長及後續進 一步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網路素養

(6)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Behavior and Internet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elementary grades and high school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related situations Internet literacy and explore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network usage behavior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net literacy, Intern et literacy and explore the last f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levels.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research data, the questionnaire contains basic information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the network usage behavior situations and Internet literacy skills contained in the network,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etiquette, Internet law, information assessment of five levels.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and sixth gra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lass as a unit of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 217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199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questionnaires efficiency 91.71%, the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data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for MicrosoftWindows Version 12.0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ccess times per week to a maximum number of 2 to 4 times per week using the Internet a small number of When the above maximum number of Internet activity is most often done playing online games, the Internet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way of Computer access, the Internet will not affect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do other things.

2.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belonging extent of Internet literacy.

3.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Internet skills, Internet etiquette, such as literacy levels and the overall network of girls outperforming boys. In network security, Internet law, information assessment, literac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network and overall Internet literacy,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than fifth grade students. Home internet, parents often use the Internet in Internet skills level students performed better. Parents can limit the network behavior of children in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etiquette, leg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network and Internet literacy as a whole, the performance is better.

4.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have better access times more network etiquette. When using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in the number of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etiquette, Internet law, information assessment, network literacy in better performance. The most common network activity in a network of skill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network security. In network security, Internet law, and network-level information to assess the overall level of literacy, the Internet will not affect scores than do other things to do other things that affect children.

(7)

5. Internet literacy reached five fac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s a reference to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schools, teachers and subsequent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Internet literacy

(8)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假設………5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使用行為現況………9

第二節 網路素養的內涵與定義……… 10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和網路素養之研究………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8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47

(9)

第二節 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素養之現況分析…5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56

第四節 不同網路行為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65

第五節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相關情形………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75

第二節 建議………7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79

貳、西文部分………83

附錄

附錄一 桃園縣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問卷

(預試問卷)………84

附錄二 桃園縣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問卷

(正式問卷)………88

(10)

表 次

表2-1 網路素養的定義………13

表2-2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一覽表…………19

表2-3 網路素養及網路行為之相關研究………24

表2-4 性別變項和網路素養相關研究之結果………27

表2-5 年級和網路素養相關研究結果………28

表3-1 研究抽樣表………37

表 3-2 預試問卷專家效度名單………39

表 3-3 問卷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 40

表3-4 修改後預試問卷各構面信度分析……… 41

表3-5 預試問卷刪題後信度分析摘要表……… 42

表3-6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43

表4-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分析表……… 47

表4-2 研究樣本網路行為統計分析表……… 51

表4-3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量表各題之分析結果……… 52

表4-4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現況之分析摘要表……… 53

表4-5 不同性別國小學童網路素養 t考驗摘要表……… 57

表4-6 不同年級國小學童網路素養t考驗摘要表……… 58

表4-7 家裡有無網路的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 59

(11)

表4-8 開始使用網路時間的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60

表4-9 父母管教態度不同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61

表4-10 父母使用網路不同情形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62 表4-11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 63

表4-12 每星期不同上網次數的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66

表4-13 使用網路不同時數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67

表4-14 最常上網的活動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69

表4-15 不同上網方式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71

表4-16 不同網路控制能力的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表………72

表4-17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73

表4-18 網路素養五個層面相關係數矩陣………74

(12)

圖 次

圖2-1 資訊素養組成表………10

圖3-1 研究架構圖………34

圖3-2 研究流程圖………43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就研究動機和研究背景和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假設、研究 範圍與限制、名詞釋義等五節進行探討。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

壹、研究背景

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迅速普及,網路時代的來臨已是不可擋的趨 勢。根據資策會 FIND 長期進行「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定期觀測我 國各種網路連線服務之使用狀況。網路用戶數方面,截至 2012 年 06 月底 止,我國經常上網人口已突破 1,100 萬大關,為 1,104 萬人,顯示台灣上 網人口成長迅速,加上手機普及率大幅躍升,國人利用手機無限上網的的 便利性增加,網際網路的運用已經深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網際網路的 崛起,為人類帶來巨大的改變,除了資訊交換的功能,人們以往交流溝通 的方式也透過網路更加多元,網際網路的運用深入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如:

網路通訊軟體拉近人們的距離,增加交流的即時性;網路購物也改變了消 費型態,擴充了行銷管道;網路資訊立即性及無遠弗屆,真正做到「秀才 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網路娛樂媒體五花八門,吸引各年齡層的目光…網 路帶給現代人諸多生活上的便利,擴大了我們的人際關係與人生視野,但同時也 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有些人甚至會因為網路而受到身心的傷害。在台灣所有上 網的人口中,青少年佔了很大的比例,根據教育部針對學生「安全上網與資訊素 養」調查分析統計,超過 65%的四~九年級學生,於小學四年級前即開始接觸網 路。網路已成為現今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環,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9)公布

「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指出,全台已有超過 1580 萬人曾使用過網路,

12 歲以上之上網人口有 14,188,292 人,比前一年(2008)增加了 2.44%。其中 最常使用之功能依序是「搜尋資訊」(59.90%)、瀏覽資訊、網頁(48.45%)、收 發電子郵件(33.21%)、網路遊戲(21.92%)、聊天交友(16.90%)等等。所以依 據上述報告中可以發現,12 歲以下使用網路的人口數將近 170 萬人,再扣除年 紀太小不可能上網的年齡,國小學生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族群。

彭郁歡(2003)對青少年的休閒調查中,可以發現多年來蟬聯第一名的「看電 視」已經被「上網」所取代,尤其高居男生的休閒活動第一名,女生也有逐漸增 加的趨勢,顯示網際網路成了青少年日常生活重要的休閒活動。富邦文教基金會

(2009)「2009 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中指出,國小生中有超過 40%的受 訪學童擁有部落格,其中有些學童會每天貼文分享心情,更可看到學童的人際關 係延伸到網路中。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政府單位、民間團體及家長開始憂心網 路帶給學童負面效應與影響。

(14)

Chambers 認為「網際網路的基本建設和對人才的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指標」

(引自高希均,2003)。有鑑於資訊及網路的重要性及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影 響,教育部自 1997 年起,陸續推動資訊基礎教育建設計畫,2003 年開始正 式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將資訊教育列為六大重大議題之一,資訊教育自此正式 由國中延伸至國小。資訊教育議題的課程綱要建議將電腦課程安排在三至七年 級,建議三到六年級每學年上課節數為 16 節,第七年級 40 節。2008 年公布之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將基本理念、目標和學 習指標之間定義修改為一致:「本課程的設計首先著重在使學生瞭解資訊科技與 生活的關係,認識電腦硬體及操作環境,學習基本應用軟體的操作,以及網際網 路的使用。其次強調如何使用資訊科技工具有效的解決問題,並進一步養成學生 運用邏輯思維的習慣。最後引入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相關的議題,以養成學生使 用資訊科技的良好態度與習慣。」更建議增加資訊教育議題的授課時數,將三至 七年級的教學時數調整為 32 至 36 節。並於 2008 年訂定「教育部中小學資訊 教育白皮書 2008-2011」,以提升中小學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度與行 為,其中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涵蓋網路的軟硬體應用及網路應用能力;資訊技應用 態度包括合法、合理使用電腦的軟硬體及網路的正確觀念與行為 (教育部,

2008)。

教育部也開始重視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特地建置「中小學網路素養與 認知網站」,以減少網路偏差行為的發生,提供了「網路禮儀」、「網路倫理」、「網 路法律」等網路素養的相關知識與訊息,協助教師對「網路素養」能更深一層的 認識,也藉此能夠協助學生培養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並讓教師覺察可能因網路 不當使用而行為出現偏差問題的學生,提供他們專業協助的方法及管道,可見教 育單位對於學童的資訊能力及素養之培養日益重視。

貳、研究動機

一、網路帶來的問題

目前臺灣自國小三年級開始在學校接觸電腦相關課程,隨著學童使用電腦及 網路能力逐漸提升的同時,網路對學童學習及生活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且此時 期的國小學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人、事、物所影響,同儕的影響力逐件比老師及 家長來得大(石培欣,2000)。對於現今的青少年而言,網際網路的使用成了他們 娛樂及溝通方式的重要平台。林以政(2003)曾指出網路基於虛擬、即時互動、匿 名等特性,使得人們從原有的時間或空間的枷鎖得以解脫,人的思維在經過真實 與虛擬空間的穿梭變得不易為現有的物理時空所限制。尹玫君(2003)提到電腦的 誤用(misuse)及違法的事件逐漸的增加,因此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有關倫理 (ethics)和人類價值(human value)的相關議題,卻常常為人們所忽略。

近日從報章雜誌或網路等媒體報導看到許多青少年網路偏差行為出現頻率 增加,如網路誹謗、網路隱私侵犯、網路霸凌等不當使用行為外,層出不窮的網

(15)

路違法事件,使我們省思資訊時代的網路科技,對於資訊素養不足的青少年帶來 的不只是豐富且便捷的資訊交流,更可能會造成同儕間競爭追逐真實世界無法得 來的感官刺激,同時形成個人或群體偏差行為的溫床。在匿名虛擬世界中,青少 年常誤以為自己是網路中的國王,可以不受法律的約束,當自己觸犯了法律或道 德的規範時卻不自知。

研究者身為高年級教師,就這幾年對班級內學童的觀察,深感網際網路對於 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影響日益加劇,手機上網的便利性也提高高年級學童上網的普 及率,也使近年來網路犯罪的年齡層向下延伸,曾親身處理過學生在網路部落格 或臉書(facekook)及網路通訊軟體上,使用文字而引起的糾紛,無心觸法的學生 認為在網路上的言論不受拘束,留下侮辱、威脅他人的言論只要沒有屬名,就不 會被查出來是誰,沒有法律上的責任。然而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在網路上發表不法 言論,如對特定人或可推知之人發表具有侮辱、毀損名譽或信用的文字,侵害當 事人的人格或隱私權益,則有可能構成刑法公然侮辱罪(刑法第三百零九條)、

誹謗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條)、妨害信用罪(刑法第三百十三條)。

此外學生過度依賴網路來滿足各種需求,讓網路使用者排擠真實世界中的活 動,因而對網路更形依賴,加重了網路成癮。張春興(1994)指出,小學學童在求 學過程中若經驗到失敗較多時,難免會出現自貶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對生活中現 實的困難。另外,根據兒福聯盟 2011 年調查,處於課業壓力下 13-18 歲的青少 年,有高達八成以上的比率是因離家而失蹤;更有可能是受到網路影響所導致。

可見網路使用不僅便利的網路虛擬世界,成了在真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成就感的學 童躲藏的空間,轉而在網路中尋求認同感或刺激,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童有了網路 成癮現象。如不能控制對網路的成癮狀況,將造成隱性社會的問題,日後將付出 更大的社會代價。

依據上述之網路犯罪問題及網路成癮現象,研究者認為實在有必要了解學童 在網路上的使用情形,教育單位也應注重學生在網路素養上的提升,並避免網路 成癮所衍生的問題。並在網路的正負面影響取得平衡之際,幫助學童解決在網路 上的學習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導學生正確上網行為及具備良好網路素養 是教師及家長的重要工作,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目前相關研究欠缺

根據研究者研究後發現,國內針對網路行為及網路素養之相關研究,多著重 在大學生、高中生及國中生居多,例如台北都會區國中生網路行為、態度、素養 之統計分析(洪毓蓮,2002),臺東縣高中生網路素養、網路自我效能與學習網路 方式之相關研究(王日宏,2008),臺東縣高職學生網路態度與網路自我效能之研 究(蔡宗珍,2008),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陳佩 庭,2008),台南市國民中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之研究(陳佩珮,2011)

,以上研究皆以國高中生為主,其中以探究國中生之網路素養、網路效能、線上 遊戲、網路成癮的研究居多。

(16)

然而,資訊時代變化之快,使用網路的年齡層逐年往下延伸,國小高年級學 童使用網路的比例大幅提高,目前研究國小學童網路行為及網路素養的研究十分 欠缺。少部分以國小學童研究大多以單一縣市為主,且大多是研究臺東縣、屏東 縣等偏鄉地區之學童網路行為,如臺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及網路使 用行為之研究 (陳建長,2008),少有研究是針對快速轉型為都會區的學校國小 高年級學童做研究,因此研究者預針對桃園縣發展迅速的學校做研究範圍,了解 該地區學童的網路素養為何,和針對其他地區做的研究有何差異,此為本研究動 機之二。

基於以上兩個研究之動機,本研究將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及網 路素養的現況。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之現況,並探討 桃園縣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與網路素養之相關,以相關文獻作為理論基礎,藉由 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期盼能提供國內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研究具體探討的問 題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調查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

二、瞭解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之現況。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的差異情形。

四、探究不同網路使用行為的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的差異情形。

五、探討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五個層面間之相關情形。

貳、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為何?

二、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網路使用行為的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五個層面之間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假設

假設一、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網路素養會因性別、年級、家裡有無網路、開 始使用網路時間、父母對網路使用管教之態度、父母對網路使用參與之 程度等個人背景變項而有所差異。

假設二、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網路素養會因每週上網頻繁度、上網時數、最 常使用網路的方式、最常進行的網路活動、網路使用控制能力等不同網 路使用行為而有所差異。

假設三、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網路素養五個層面彼此間有相關。

(1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國小高年級學童

本研究所稱的國小高年級學童,係指桃園縣一百零二學年度,公立國小五、

六年級普通班之在學學生,不包括私立學校或是特教班、資優班等學生。

貳、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使用行為是指國小高年級學童每週上網頻率、經常上網時間、最常使 用網路的方式、最常在網路進行的活動、網路使用控制能力等方面之表現。運用 自編之問卷「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問卷」,調查高年 級學生的網路使用行為情形。

參、網路素養

本研究將網路素養分成網路技能、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資訊 評估五個層面:

一、網路技能:根據臺灣教育部資訊教育政策提及的五大基本核心能力如資訊科 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 用,其所導引出的學習內涵包含軟硬體的應用、資料的處理與檢索等即符合 網路技能一部分,具備網路基本功能的概念,並能透過網路搜尋檢索功能找 出特定資訊,且將資訊統整分析後來解決問題。

二、網路安全:具備網路安全意識,能理解簡單的竊聽、入侵、詐欺、惡意軟 體等網路安全威脅,保護自身在網路世界的安全及隱私。

三、網路禮儀:與他人網路上互動時,能保有禮儀並尊重對方,展現自己使用 網路的負責態度,避免帶給對方使用網路的不便及無意間產生 的誤解。

四、網路法律:了解並重視法律上網路使用之相關規範,尊重智慧財產權,不 以網路做為詐欺、誹謗、侮辱、猥褻、騷擾等工具,能正確使 用者使用網路資訊。

五、資訊評估:能判別網路資訊的權威性、正確度、合理性,並將資訊作篩選。

本研究主要以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問 卷」得分代表之,得分越高代表網路素養越高,反之得分越低,網路素養越差。

(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因受限於研究者之人力、物力、時間等客觀環境因素,無法將臺灣各 地區之學校全部包含在研究範圍之內,故為求客觀,將本研究之範圍及限制說明 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之設定對象是以一百零二學年度桃園縣蘆竹鄉錦興國小之五、六年 級學童為研究母群體,特教班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就研究變項而言

影響國中學生網路素養因素甚多,本研究中自變項只探討性別、年級、

家裡有無網路、開始網路使用時間、父母對網路使用管教之態度、父母對網 路使用參與之程度等六個變項。

三、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中依據文獻探討中的研究,綜合各學者及專家之看法,將網路素 養分成網路技能、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資訊評估等層面。

貳、研究限制

由於各項主觀與客觀因素,本研究受到下列的限制:

一、 就研究地區而言

本研究僅就桃園縣之錦興國小學生進行研究,無法顧及其餘縣市,因此 在研究結果的推論範圍也僅及於該校,在其他地區的推論上有所限制。

二、 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的對象為桃園縣錦興國小高年級學童,受限於高年級學童的答題 能力及意願,問卷的題數無法過多。研究結果如果要推論到其他年段的學童,

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確認,無法過度推論。

三、 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並以班級為抽樣單位,無法做到真正的隨機取樣,

加上人力與物力各方面的限制與因難,故研究結果必有一定程度的誤差之存 在,待往後研究補強。

(2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就臺灣有關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素養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與分析

,共計分為兩節,第一節探討網路使用行為的現況;第二節將先探究素養的定義,

及本研究認定素養的涵義;再探討網路素養之內涵及其相關之研究;第三節探究 網路素養及網路行為之相關研究之結果,並做歸納與整理。

第一節 網路使用行為現況

網路科技日新月異,網路的功能廣泛而便利。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所能進行 的功能也更多元化。因此對網路使用行為的探討相當廣泛,而網路行為即網路使 用者從事上網活動時的活動、上網的方式與上網頻率稱之。本研究擬就學童在網 路的使用次數、網路使用時間、最常做的網路活動、上網的方式等網路使用行為 做探討。

壹、網路使用的次數

根據白絲帶關懷協會所做的「2010 台灣青少兒上網安全長期觀察報告」中 指出,國小三、四、五、六、七年級青少兒在使用網路方面,只有周末假日使用 的比例最高,有34.5%,每天都用的有19.4%,一星期用一、二天的學生有15.3%,

一星期用三、四天的學生有11.7%,一星期用五、六天的學生有6.2%,不使用網 路的學生有13.0%。假日使用網路的行為,以佔了青少兒的三分之一以上。現今 有手機的青少兒比例增加,其上網的次數也會因此提高。

貳、網路使用的時數

國內研究者黃玉萍(2002)發現,將近半數的國小學童每天上網時數在一小 時以下。許怡安(2001)的研究指出,由於大多數國小學童開始接觸網路的時間約 在國小三年級,在學校開始接受資訊課程以後,從上網時數在 25 小時以上的比 例卻由五年級的2.5%上升到六年級的5.8%,可以看出隨著學生接觸網路時間的 增加。在「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顯示網路已成為青少 年使用最多的媒體,平均每週上網時數超過16 小時,顯示學生上網時數增加的 現象。

參、上網最常做的活動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9)公布「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指出,

全台已有超過1580萬人曾使用過網路,12歲以上之上網人口有14,188,292人,比 前一年(2008)增加了2.44%。其中最常使用之功能依序是「搜尋資訊」(59.90%)、

瀏覽資訊、網頁(48.45%)、收發電子郵件(33.21%)、網路遊戲(21.92%)、聊

(22)

天交友(16.90%)等等。而「2010 台灣青少兒上網安全長期觀察報告」指出,

學生最常上網交友聯絡(26.7%)、玩線上遊戲(25.1%),因此得知國小學童網路 活動是常和同學使用即時通聯絡,或是玩線上遊戲。

肆、最常使用網路的方式

交通部統計處 2005 年調查的「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分析」,國 內家庭上網比例約 67%,平均每 1.5 個家庭就有 1 戶成員曾上網,無時無刻都在 連線的 ADSL 寬頻上網方式更是主流,占了 82.8%,比 2 年前增加 23.9%,網速牛 步的電話撥接僅剩 7.4%;家庭上網費用平均每月 882 元。至於家中最常上網者 的上網行為部分,調查指出,高達 91%的受訪者都在家中上網,較 2003 年多了 5.4%;網咖上網相對降低了 3.7%,若與 2001 年網咖上網增加 6%相較,顯得民眾 對網咖熱度下降不少。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調查國人的上網地點,最常上網 的地點以「家中」為最多,其次為「工作場所」。而青少年學生使用電腦網路地 點也是以家裏和學校兩者為最大多數,近年來網咖的普遍設立,連線速度快且其 收費不高的情形下,也成為青少年上網常去的地點之一。2012 年台灣無線網路 使用調查報告在全國地區 12 歲以上且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之 1,949 位 受訪者中,使用 Android 系統,占 64.44%;其次為使用 iOS 系統,占 26.37%。

在全國地區 12 歲以上且擁有隨身連網設備之 2,533 位受訪者中,持有隨身連 網設備以「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相對次數:67.04 人次和 63.40 人 次)最多;其次為「平板電腦」(相對次數:26.73 人次)。根據以上資料顯示,

上網的方式變得便利、隨手可得,學童上網的方式更加多元,不再像以往侷限於 桌上型電腦。

第二節 網路素養的定義與內涵

不同時期各家學者對於「素養」有不同層面的解釋及定義,在研究「網路素 養」之前,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先了解「素養」為何,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對

「素養」的本質來加以了解,才能進一步了解「網路素養」的涵義。因此本節首 先探討「素養」的定義,由國內外各家學者的相關研究,整理歸納出本研究對素 養的定義,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壹、素養的定義

素養(literacy)乃源自拉丁文“literatus”,傳統對素養的概念著重在 能力的面向;其狹義的意義是指讀和寫的能力,乃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基本能力(倪 惠玉,1994)。傳統素養乃是指讀、寫、算的能力,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演進 而也有著不同的定義(Compaine,1984);素養的意義是動態演進的,隨著不同 的時地而改變(Anderson,1975)。

(23)

Levine(1986)認為測量「素養」的主要目標是去察覺個人是否有能力去符 合某種外在社會對於他們的要求,使其能處理書寫資訊及能力。

Lyman(1990)視素養為一個團體為其成員能達到其自我設定的目標而所需 的基本能力。

Irwin(1991)定義「素養」指的是個人讀、寫、說的能力,也是個人要執 行工作或生存於社會中,所需要的最基本計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亦是達成個人 目標、發展個人知識與潛能的能力。

Strassmann(1996)則提出素養是指「個人在他們文明之下進行溝通的能 力」,並且利用人類文明發展的四個不同階段來分析素養演變的過程,分別依序 為部落文化時期、農業時期、工業時期及電子時期,尤其最後電子時期,因應新 傳播科技的發展,如資訊網路的出現,需要有操作電腦的能力,使得電子素養開 始不斷發展,重要性日益提升(引自Hawisher&Selfe,1997)。

黃富順(1993)提出所謂的素養有兩層意涵,第一種是傳統識字的意思,指15 歲以上的國民具備基本讀書寫算的能力,並足以應付日常生活需求者;另一種為 功能性素養,是指個人擁有某些特定的技能,並能依自己的生活需要來設定目 標,以順應家庭、工作、社區等社會問題的解決莊道明(1999)。

吳美美(1996)指出素養是理解和外界作有意義溝通所需要的能力,不僅是一 種狀況,更是一種技能,因此具有認知、情意、技能等層面。

張一蕃(1997)將素養(literacy)認定為作為個人為了適應社會生活而必 須與外界做有效的溝通與互動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何志中(1999)認為素養是個人為了達到自我設定的目標,與外界作合理有 效的溝通與互動,以適應社會生活,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盧怡秀(2001)將素養定義為一個適應所生存的世代而需具備的各種能力,

而這些能力可分為幾個層次:愈低層次的能力可經由非正式學習獲得,目的是為 了養成個人基本的生活能力;愈高層次的能力則必須包含各領域正式與非正式的 學習累積而得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目的是為了成就個人並能造福他人。

許怡安(2001)指出素養一詞原指的是讀、寫的概念,但隨著科技不斷地發 展與更新,以及社會形態的變遷,素養的概念也隨之改變,並且吸收了更多新的 元素,拓展且豐富了素養的概念。

周苡靖(2004)除了從能力具備與否來看素養概念(讀、寫、說),「素養」一 詞還包括對自我認知瞭解、對群我價值的分析與團體的貢獻,或在日常生活中能 具強烈的學習動機,獲取外在資訊及知識的能力,能明解事理、還要具有道德感 及美感等另一深層的含義。

許玉霞 (2005)在研究中將素養定義為:

一、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個人在社會溝通之基本能力。

二、是一種變動的社會現象、是表示當時社會認可之知識、技能、情意與態度。

三、是對一個事物有其應用、批判與省思的能力,而對於個人生活能有所助益。

陳佩佩(2011)發現素養的意義已不侷限在讀與寫的能力,更是一種在自身

(24)

生活對事物有使用、省思、批判或應用的能力,當個人因應社會生活所需基本能 力改變,素養的定義與內涵便會有所不同。隨著不同的時地而改變,素養的意義 應是動態演進的,身處多元的社會與生活,每個人都該具備自己的素養能力,不 斷充實新的素養,才能享受新科技與新環境帶來的變化。

綜觀國內外學者對「素養」的定義,發現素養隨著人類文化的進步,不在只 有指讀與寫的能力,更提升到更高層次的生活能力,要足以解決多元社會的各項 問題,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因此,本研究將「素養」定義為「個人為適應社會而 不斷產生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達到持續且有效與外界互動的能力,除讀寫等能 力外,還包括吸收資訊、學習知識,進而內化後具有應用、批判、省思的作用。」

貳、網路素養的定義

「網路素養」(network Iiteracy)一詞於1994年由McClure正式地提出。

McClure認為網路素養是資訊素養的一部分,而資訊素養是由傳統素養 (traditional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literacy)、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及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四個層面共同組成,以圖2-1 表示:

圖2-1 資訊素養組成概念圖

資料來源:McClure, C.R.(1994).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118.

由McClure的資訊素養的組成概念圖(圖2-1)中得知,廣義的資訊素養為所有 解決資訊問題的能力,包含了傳統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及網路素養,最狹

資訊素養

解決資訊問題

的能力

傳統素養

電腦素養

媒體素養

網路素養

(25)

義的資訊素養是指傳統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及網路素養中央交集的部分。

其中「傳統素養」是指讀、寫、說、算的能力,著重於傳統圖書館利用教育;而

「電腦素養」指使用操作電腦的能力,包含對於電腦軟硬體的認識、電腦軟體的 應用技能以及電腦應用與社會的倫理問題;「媒體素養」則指使用不屬於文字印 刷式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並具有解讀、評析、傳播資訊的能力,包含認識各 種媒體資料的特性、會操作讀取各種媒體;「網路素養」指了解網路資源的價值,

並能利用檢索工具在網路上搜尋特定資訊的能力,並加以處理應用的能力,包含 網際網路功能瞭解、網路資源類型的應用,及資訊檢索策略的認識與應用。

McClure(1994)認為網路素養由知識與技能兩個內涵組成:

一、知識:

1.瞭解全球性網路的資源及服務的範圍與使用方法。

2.瞭解在解決問題時及日常生活中,網路資訊所能扮演的角色及使用方式。

3.瞭解網路資訊組成、管理及取得的機制。

二、技能

1.能利用網路上的搜尋工具取得所需的網路資源。

2.在特殊情況中,能藉由結合網路資訊及其他資源的巧妙處理方式來提昇網 路資源的價值。

3.能透過網路資訊分析、解答工作上或個人的問題以提高生活品質。

爾後的各家學者探討資訊素養的定義與內涵時,通常包含著網路素養及其他 素養概念,將網路素養當成資訊素養的一部分。以下整理出各學者對網路素養的 定義,最後歸納出本研究的網路素養的定義如表2-1。

表2-1

網路素養的定義表

專家學者 網路素養的定義

池增輝、張苑珍 (1999)

是運用電腦以進行網路資訊檢索的相關知識、技能與批判、創 造思考等能力,包括網際網路功能、網路資源類型以及資訊檢 索策略的認識和應用。

何文斌 (2001)

將網路素養定義為個人在資訊時代中,能應用網路資源來學 習、與外界做合理而有效溝通和互動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包 括了網路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三種層面:分別是網際網路 知識的了解程度(知識)、電腦網路軟硬體、網路操作及應用的 能力(技能)及對網路使用所持的看法(態度)。

(續下頁)

(26)

何志中 (2000)

內涵包括了對網路的基本認識、網路操作技能、網路倫理等問 題。並將網路素養定義為指個人在覺知資訊需求後,能利用網 路去檢索、評估、組織和利用電子型式資訊的能力,並認同網 路的價值,願意與人互動溝通,此外還必須能遵守網路倫理。

李德竹

(2000)

具備網路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而在網路化環境中,能夠順利操 作網路系統與檢索網路資訊資源,以解決問題。

林佳旺

(2003)

認為「網路素養」即是培養兒童網路資源使用的能力。

施依萍

(1997)

使用者對於網路媒介在技能層面的熟悉度與運用程度(技能層 面),使用者對於網路上資訊內容的認知(資訊觀),及網路 上功能的認知(溝通觀)。

高鵬 (1999)

有能力從網路上獲得資料,並能經過判斷成為有用的資訊,故 培育網路素養的具體目標就是培育具有上網技能的人,可以有 效找到其所需要的資料並能轉換成資訊解決問題。就教學上而 言可分為四點:

1. 瞭解網路的來龍去脈與應用原理。

2.學會上網的基本技巧,例如瀏覽器的使用、E-MAIL 的收發、

善用搜尋引擎等等。

3.網路的倫理和規範。

4.能將學到的基本技巧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上,以領悟更 多技能與心得。

張一蕃

(1998)

了解網路資源的價值,並能利用檢索工具在網路上尋取特定的 資訊並加以處理利用的能力。

許玉霞 (2006)

除具有一般網路基本的認識並會使用網路搜尋正確資訊外,也 應具備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常識等觀念,以及認知 到網路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許怡安 (2001)

提出電腦的操作技術並不等於網路素養,而應該只是網路素養 的一部分。定義網路素養為:一個人具有網路使用與資訊檢索 評估的能力之外,更應對網路的特性與影響有所認識,並能做 安全且合乎倫理規範的使用。

陳佩珮 (2011)

認定從認知、情意、技能三面向來看,除具備操作網路的基本 知能和技能外,應加入網路倫理觀念,同時能夠做出合乎道德 規範且安全的使用,並和他人做出合乎情理法的溝通與互動,

明瞭網路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做出適當的價值判斷。

(續下頁)

(27)

陳炳男

(2002)

係指一個人除了具備一般網路的知識,瞭解網路的意義、內涵 及發展趨勢外,並能在覺知資訊需求後,利用網路技能去檢索 相關知識,進而評估與重組資訊,建立正確運用網路資訊的態 度,且願意與人互動溝通,以解決個人生活週遭問題的能力。

康春枝 (1999)

在提到加強電腦及網路運用素養時,認為要注意網路公約的訂 定與遵守、網路資源的部分、網路資源的特色、網路搜尋引擎 及教學資源網站等五個部分。

陳雪華

(1996)

網路素養為個人能了解網路資源的價值,並能利用檢索工具在 網路上尋找取得特定資訊並加以處理、利用的能力,網路素養 應包括:

1.網路之基本概念。2.網際網路與臺灣地區網路之源起、發展 與現況。3.網際網路之功能。4.網路資源類型。5.全球資訊網 的介紹。6.檢索資訊之比較與檢索策略。

黃玉萍

(2002)

將網路素養定義為使用者瞭解對資訊的需求之後,在網際網路 的相關規範下,用正向的態度使用電腦網路取得所需資訊,以 解決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知識與能力。認為同時注重使 用網路的能力和規範,才算具備基本網路素養。

黃淑珠 (2000)

認為電腦網路素養是指對電腦網路概念的認識、軟硬體的瞭 解、網路操作能力、利用電腦網路資源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 能力、對網路所造成之影響的了解及網路倫理、網路禮儀的認 識。並將電腦網路素養分為三個構面:

(一)電腦網路的基本知識:包括電腦網路概論、電腦網路的 構成、電腦網路的通訊協定等內容。

(二)電腦網路的操作:查詢引擎的使用、檔案傳輸服務之基 本操作、網路線上溝通等內涵。

(三)電腦網路道德:電腦網路的安全、資訊智慧財產權的意 義、資料的保護等。

黃雅君

(2000)

以為資訊素養知能可包含圖書館、電腦、網路、媒體四方面基 本知識的瞭解程度。

劉駿州

( 1996)

包含以下三面向:(1)個人對使用網路的認知、評估、與需 求程度。(2)使用網路所需的技能,包括硬體的知識以及軟 體如語文符號系統的學習。(3)網路社群成員如何在網路上 遵循規則(倫理規範)與資訊或和其他成員互動。

(續下頁)

(28)

盧怡秀

(2001)

網路素養的內涵可依知識、技能、態度三個面向說明:

1.知識:包含上網所需的軟硬體設備與基本指令,網路的功 能、網路的特性、網路資源類型、台灣地區的網際網路發展現 況。

2.技能:能架構上網所需的軟硬體與操作網路的各項功能;能 檢索、存取與傳播特定資訊;並能藉以解答個人或工作上的問 題。

3.態度:在操弄網路資訊與使用網路溝通時能遵守網路倫理、

道德與規範,並能認同網路功能與正確評估網路資訊的價值。

韓享亨 (2000)

認為網路素養為網路社會公民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及了解 網路對人類生活的衝擊,以及生存在數位時代所應具備的基本 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經文獻探討,綜合各學者對網路素養的定義,本研究網路素養係指個人具備 使用網路搜尋資訊等知識和技能,進而評估網路資訊的價值,以遵守網路倫理、

道德的態度,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參、網路素養的內涵

一、國內外學者界定的網路素養內涵

早期學者多以電腦素養為研究主軸,著重電腦的知識和技能,如國內學者黃 慶祥(1984)認為電腦素養內涵係指五大項目:1.認識電腦 2.電腦操作 3.程式 設計4.學科專長 5.電腦輔助教學;洪榮昭(1987)指出電腦素養內涵係指八大 項目:1.應用 2.硬體知識 3.影響 4.限制 5.程式設計 6.數據處理 7.使用性 8.

價值與情感。黃孟元(1999)電腦素養內涵係指三大項目:1.認知:能了解電腦 相關的基本知識,以及電腦在生活、學習上的運用。2.情意:能樂於使用電腦,

對電腦具有正向的態度。3.技能:能具備電腦與相關設備基本的操作能力。

學者開始對於網路素養的研究偏重於個人對網路的認識和使用,陳雪華

(1996)分析網路素養應包括:1.網路之基本概念;2.網際網路與台灣地區網路 之源起、發展與現況;3.網際網路之功能;4.網路資源類型;5.全球資訊網的介 紹;6.檢索資訊之比較;7.檢索策略。

李德竹(1997)認為網路素養的內容涵蓋:網路的基本概念、歷史發展與 現況、功能、資訊類型以及全球資訊網的概介、檢索資訊的步驟和檢索策略等。

池增輝、張菀珍(1999)的研究中指出網路素養包括網際網路功能、網路資源類型 以及資訊檢索策略的認識和應用。

(29)

何文斌(2001)認為網路素養包括了網路相關的知識:對網際網路的認識程 度;網路相關技能:電腦網路軟硬體、網路操作和應用的能力;網路相關態度:

對網路使用所抱持的看法。

劉駿洲(1996)認為網路素養不僅僅包括資訊的利用和技能,其研究分析網 路社群與文化特性後,認為網路素養包含以下三面向:1.個人對使用網路的認 知、評估、與需求程度。2.使用網路所需的技能,包括硬體的知識以及軟體如語 文符號系統的學習。3.網路社群成員如何在網路上遵循規則(倫理規範)與資訊 或和其他成員互動。初步地將網路中的倫理規範及和互動規則納入網路素養中。

近幾年國內外學者認為網路素養的內涵大多包括認知、情意、技能三大面向。

國內施依萍(1997) 強調網路素養的定義應隨著網路科技與使用的特性納入新的 觀念及元素,認為以素養為出發點來看,與網路素養在技能層面相關的有「電腦 素養」與「科技素養」,與資訊內容層面相關的則為「媒介素養」和「資訊素養」。

具體指出網路素養的三個層面:

(一)技能面:指使用者對於網路媒介在技能層面的熟悉度及運用程度,亦 即使用網路的技術能力。

(二)資訊觀:指使用者對於網路上資訊內容的認知,包括使用者對於網路 資訊需求的強度、種類、資訊性質評估、資訊重要性的評估、

獲取資訊的效率及對於網路資訊的處理及應用…等。

(三)溝通觀:指網路上功能的認知,即使用者在使用網路時的社群認同互 動感、基本的人際關係及提問的能力。

何志中(2000)網路素養內涵係指:電腦與網路相關知識與技能,包括熟悉 電腦與網路操作,瞭解網路資源的特性、類別與分佈,並熟悉各種檢索資訊的技 巧,才能在網路中檢索資訊、綜合運用資訊,此外尚須注意網路安全、資訊倫理。

李文昌(2004)則融入電腦素養概念,將電腦網路素養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 電腦網路知識、技能及態度三部分。電腦網路知識包括學生能理解網路的發展、

功能與多樣性;電腦網路操作技能包括學生具有檢索與重組資訊的能力;電腦網 路態度則包括學生具有網路倫理及人際溝通互動等能力及網路禮節。

許怡安(2001)以媒體素養的概念出發,將網路媒體素養的概念區分為以下幾 個面向(1)網路使用能力;(2)資訊評估能力;(3)網路安全能力;(4)網路法律能 力;(5)網路禮儀能力。

美國Teicher(1999)針對兒童網路素養則提出Cyber-Smart 網路線上課程設 計,其課程主軸從五大層面延伸分別為網路安全(Safety)、網路禮儀(Manners)、

廣告與隱私權(Advertising andPrivacy Protection)、研究能力(Research)、

科技使用(Technology)。張芳綺(2002)所進行國高中網路素養課程設計則將網路 素養分成五個面向,並以建構其網路素養課程規劃:

(一)人際互動:瞭解網路交友的安全性、懂得網路禮節 (二)資訊評估:能分辨不良內容、判斷網站內容的可信度

(三)網路犯罪與法律問題:包含著作權、隱私權、毀謗罪、網路色情。

(30)

(四)電腦網路的資料處理與安全:瞭解電腦安全及個人資料的保護,並能 正確上網搜尋資訊

(五)網路對個人與社會帶來的影響:包含網路成癮、人際疏離、貧富差距 加大、西方文化的衝擊等。

吳怡貞(2005)在研究國小網路素養課程設計時,則是將網路素養內涵包含

「網路基本概念的認識與應用」、「資訊評估能力」、「網路犯罪與法律問題」、

「網路的倫理規範與安全」、「網路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共五個層面。

謝佩純(2005)在針對國中生研究中將網路素養的涵蓋範圍設定為網路交友 安全、網路禮儀、網路著作權、網路資訊評估能力、網路使用能力;許玉霞(2005) 則將網路素養分成網路技能、網路安全、網路禮儀、網路法律四個層面來調查偏 遠地區國小生網路素養情形。

陳佩珮(2011)在研究「國民中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時認為將網 路素養分成網路技能、資訊評估、網路安全、網路法律、網路倫理等面向,似乎 更能具體指出網路素養應有的內涵。

由上述學者的研究可知,近幾年對網路素養研究除了重視基本的網路知識技 能外,也都普遍認為對網路的使用應抱持正向的態度並遵守倫理規範。網路的安 全、合乎倫理的正向使用網路等議題,已逐漸為研究人員重視,不再片面肯定網 路使用技巧和知識為網路素養,而是兼顧了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的使用心態和遵 守社會規範的能力。

二、臺灣的資訊教育課程核心能力

教育部國教司(2008)依據最新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的設計(100 學年度實 施),資訊教育基本理念為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位國民具備運用資訊科技 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已為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傳統的讀、寫、算基本 素養已不足以因應資訊社會的需求,具備資訊科技的能力儼然成為現代國民應具 備的第四種基本素養。運用資訊科技工具可以迅速而廣泛的獲得資訊,提高個人 的學習效能與工作效率,更能增進與他人合作及溝通,並有利於個人主動學習與 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然而,資訊科技工具的運用也為人類社會帶來新的議題,

例如不當使用造成個人的身心傷害,智慧財產權的歸屬與侵犯,以及利用資訊科 技犯罪等。故而,培養學生有效的使用資訊科技工具,並瞭解資訊科技與人類社 會相關的議題,應是學校資訊教育的中心主題。資訊課程首先著重在使學生瞭解 資訊科技與生活的關係,認識電腦硬體及操作環境,學習基本應用軟體的操作,

以及網際網路的使用。其次強調如何使用資訊科技工具有效的解決問題,並進一 步養成學生運用邏輯思維的習慣。最後引入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相關的議題,以 養成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良好態度與習慣。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習 得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也可以將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運用於各學習領域 的學習,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益。

為實現上述理念,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涵蓋認知、技能與情意等向度,訂 定下列課程目標:

(一)導引學生瞭解資訊與網路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使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31)

(三)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與網路科技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

展示與溝通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邏輯思維的習慣,以有效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 的問題。

(五)導引學生瞭解資訊倫理、資訊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

(六)培養學生使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正確態度,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

增進合作、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育部將資訊基本學習內涵依各單元性質規劃為「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以及

「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等五類核心能力。

表 2-2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一覽表

核心能力 學習內涵 能力指標

1. 資 訊 科 技 概 念 的 認 知

電腦與生活 1-2-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電腦使用安全 1-2-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規劃使用電腦時 間。

1-2-3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體。

1-2-4 能正確更新與維護常用的軟體。

1-2-5 能瞭解資料安全的維護並能定期備份資料。

1-3-1 能認識電腦病毒的特性。

2.資訊科技 電腦使用規範 2-2-1 能遵守電腦教室(公用電腦)的使用規範。

的使用

作業環境 2-2-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

2-2-3 能正確使用儲存設備。

2-2-4 能有系統的管理電腦檔案。

中英文輸入 2-2-5 能正確操作鍵盤。

2-2-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

電腦硬體 2-3-1 能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件。

2-3-2 能操作及應用電腦多媒體設備。

程式語言 2-4-1 能認識程式語言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3. 資 料 的 處 理與分析

文書處理 3-2-1 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編修。

3-2-2 能操作印表機輸出資料。

電腦繪圖 3-2-3 能操作常用之繪圖軟體。

3-3-1 能操作掃瞄器及數位相機等工具。

簡報製作 3-3-2 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

多媒體製作 3-3-3 能使用多媒體編輯軟體進行影音資料的 製作。

圖表製作 3-4-1 能利用軟體工具分析簡單的數據資料。

3-4-2 能利用軟體工具製作圖與表。

資料庫管理 3-4-3 能認識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3-4-4 能建立及管理簡易資料庫。

(續下頁)

(32)

問題解決與規劃 3-4-5 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3-4-6 能規劃出問題解決的程序。

3-4-7 能評估問題解決方案的適切性。

3-4-8 能瞭解電腦解決問題的範圍與限制。

3-4-9 能判斷資訊的適用性及精確度。

4. 網 際 網 路 的 認 識 與 應用

網路與通訊 4-2-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

4-3-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4-3-3 能遵守區域網路環境的使用規範。

4-3-4 能認識網路資料的安全防護。

網路資源的運用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 網路資源。

4-3-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

5 . 資 訊 科 技 與 人 類 社

資訊倫理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5-3-1 能瞭解網路的虛擬特性。

5-3-2 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

5-4-1 能區分自由軟體、共享軟體與商業軟體的 異同。

資訊相關法律 5-3-3 能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

5-4-2 能善盡使用科技應負之責任。

5-4-3 能遵守智慧財產權之法律規定。

5-4-4 能認識網路犯罪類型。

正確使用網路 5-3-4 能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的方式。

5-3-5 能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原則。

5-4-5 能應用資訊及網路科技,培養合作與主動 學習的能力。

善用網路科技擴 大人文關懷

5-4-6 能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 觀念,善用資訊科技做為關心他人及協助 弱勢族群的工具。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教司,2013,12,5 檢索自 http://www.edu.tw/primary/index.htm

由教育部對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的五大核心能力及學習內涵可知,臺灣的 資訊教育除了培養學生的資訊技能、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等能力之外,還包括具備 資訊倫理、資訊相關法律等常識,進而善用網路科技擴大人文關懷。

三、本研究之網路素養內涵

經文獻探討,網路素養不再只是網路的知識和技能,隨著時代的演進,現代 的網路素養應將倫理規範,人際溝通互動技巧包含在內。根據近期學者對網路素 養的定義,加上教育部對資訊教育課程的核心能力界定,本研究將網路素養分為

「網路技能」、「資訊評估」、「網路安全」、「網路法律」、「網路禮儀」五 個層面。以下將網路素養的五個層面做詳細描述:

(33)

(一)網路技能

應能瞭解網路能提供什麼服務,使用功能有哪些,才能讓網路使用者進行合 宜適當運用。此外,網路造就現今資訊的流通與擷取更為便利,使得電腦網路操 作技巧,成為人民生活中必備的技能(李文昌,2004),盧怡秀(2001)指出網路 技能包含能架構上網所需的軟硬體與操作網路的各項功能;能檢索、存取與傳播 特定資訊;並能藉以解答個人或工作上的問題。再根據臺灣九年一貫資訊教育政 策提及的五大基本核心能力,其中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 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其所導引出的學習內涵包含軟硬體的應 用、資料的處理與檢索等也屬於網路技能一部分。網路技能即具備網路基本功能 的概念,並能透過網路搜尋檢索功能找出特定資訊,且將資訊統整分析後來解決 問題。

(二)資訊評估

資訊時代獲得資訊的管道讓人目眩神迷:書、雜誌、報紙、電視、電玩、電 子郵件、簡訊、即時通訊、網站、部落格、維基百科…。這些溝通工具和資訊來 源任我們處置,讓人感到刺激,尤其是網路上資訊五花八門、俯拾即是,但是有 太多的資料未經證實、篩選,網路謠言任意被轉貼傳播,或是不符合青少年閱讀 的色情暴力等訊息也不加管控的侵蝕著青少年兒童,人們能否善用這樣的環境,

環境複雜度使得我們需要「資訊評估能力」。 有鑑於此我國為因應網路普及和推 廣因而衍生的負面議題,成立臺灣學術網路危機處理中心(TANET) 不當資訊防制 小組,並訂定臺灣學術網路不當資訊防制計畫,將不當資訊分為色情、暴力、賭 博及犯罪四大分類,此計劃是針對不同年齡層學生,對瀏覽不當資訊或是可能造 成觸法行為給予正確的網路使用觀念及輔導,避免國中小學生藉由校園網路接觸 不當資訊(教育部,2003)。本研究之資訊評估即為能判別網路資訊的權威性、正 確度、合理性,並將資訊作篩選。

(三)網路安全

在目前電腦化和網路化的時代,駭客、網路詐騙、電腦病毒等問題日益猖獗,

駭客不再是只造成個人電腦的癱瘓,也會造成個 人生活上的極大不便,甚至隨 著高階智慧手機的盛行,個人隱私都因而被侵犯。Twitter、Facebook 等微網誌 成為病毒新寵,也顯示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更勝以往,加強個人電腦的資料完整 性、私密性及系統可用性顯得更為重要,李維倫(2003)對於網路使用者如何加強 個人電腦的網路安全,有以下三點建議1.注意隨時安裝修正程式2.加強個人防火 牆3.建立正確的使用習慣(加強帳號密碼的管理、不安裝或執行來路不明的程 式)。具備網路安全意識,能理解簡單的竊聽、入侵、詐欺、惡意軟體等網路安 全威脅,保護自身在網路世界的安全及隱私。

(34)

(四)網路法律

看似自由、無邊際的網路空間,處處充滿法律風險。缺乏法律素養的兒童青 少年,在網路上謾罵、非法下載、上傳偷拍的照片……,很可能觸法而涉及刑責。

網路言論、智財權、線上遊戲、侵犯隱私等是最常見觸法領域(親子天下雜誌 8 期,2009)。

親子天下(2009)一篇針對「一定要知道的網路法律」的文章,提到網路言論 觸法部分,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余啟民指出,時下青少年流行在部落格、聊天 室或BBS(電子佈告欄)發表言論宣洩情緒,有時甚至與其他網友打「筆仗」。

要是言論激烈涉及人身攻擊、辱罵,或是加油添醋傳播子虛烏有的事情,造成他 人名譽受損,都可能涉及觸犯刑法第三○九條的「公然侮辱罪」,或是第三一○

條的「誹謗罪」。刑法條文中,「公然」是指使不特定的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 的情況;「侮辱」則是指使人難堪為目的,以言語、文字、圖畫或動作,表示不 屑輕蔑或攻擊的意思,貶損當事人在社會上所保持的人格與地位。

非法下載音樂、資料而觸犯法律的例子層出不窮,根據台灣商業軟體聯盟的 調查,有八成以上的青少年會在網路上下載資料,其中近四成的青少年不知道所 下載的資料是否合法。財團法人著作權保護基金會分析青少年侵害著作權的案件 中,最常見的是在網路上分享或傳播音樂或影片,由於青少年未滿十八歲,被警 方抓到後都會移送少年法庭,其中最小個案是十一歲的國小學生。

網路線上遊戲日漸流行,愈來愈多人將連線遊戲中的寶物做為交易的對象。

由於這些寶物具備「價值」,引發的竊盜、詐欺案件也層出不窮。余啟民指出,

青少年在線上遊戲最常見的犯罪行為,包括利用他人的無線網路非法使用無線分 享器,或是在他人的電腦中植入「特洛伊木馬程式」,截取其他人的線上遊戲帳 號密碼,將他人的線上遊戲裝備財貨移轉至自己的帳戶。盜取他人帳號密碼的行 為,觸犯刑法第三五八條「無故輸入他人帳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之保護措施 或利用電腦系統之漏洞,而入侵他人之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如果未經同意移轉他人遊戲裝備財貨,

則觸犯刑法第三五九條「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設備之電磁紀 錄,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萬元 以下罰金。」

學生用行動電話偷拍他人非公開的活動或私密部位,觸犯刑法「妨害秘密 罪」,最重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用行動電話散播猥褻圖片,更觸犯妨害風 化罪,最重可處兩年以下徒刑。因此由上述可知,網路法律的重要性日益重要,

而本研究的網路法律是指了解並重視法律上網路使用之相關規範,尊重智慧財產 權,不以網路做為詐欺、誹謗、侮辱、猥褻、騷擾等工具,能正確使用者使用網 路資訊。

(五)網路禮儀

網路倫理是指人們在網路空間中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和規範。網路社會

(35)

是現實社會延伸,在網路環境下,人們言行更自由放鬆,一定程度上,網路空間 里表現出來的自我更接近真實自我,是自我內心的釋放與展現。不少青少年盲目 將個人主義推向極致。這些個人主義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擴散,引起社會高度重 視。網路社會中,不道德行為處處可見,正蠶食道德領域。網路上不道德行為表 現為:商業欺詐、利用網路散步虛假信息;製造大量垃圾郵件,造成網路堵塞;

利用網路散佈反動言論及一些黃、賭、毒等不良信息,擾亂社會秩序;網路犯罪,

利用病毒或者信息技術盜取他人密碼,給社會及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網路使人的 傳統的社會性人格發生嬗變,網民社會責任感弱化,人際關係淡化,忽視自己作 為社會人的存在,一味在網上欺騙別人,造成不利影響。這些不道德的行為被一 些人追捧,給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深深刺痛社會敏感的神經。

國外學者Hauptman和Motin(1994)提出十點基本的網路倫理規範:

1.不要製造資訊污染,在網路上留下錯誤的訊息。

2.應接納網路上各個不同的族群團體的主張及言論。

3.保障網路上資訊的隱私。

4.不侵犯個人的隱私權,不要侵入不屬於自己的檔案及隨意在網路上傳遞。

5.網路使用者應珍惜使用資訊網路。

6.尊重網路上的軟體著作權,在未經許可的情形下,勿下載受保護或未授權 的檔案及影像。

7.不要抄襲或剽竊他人的作品。

8.注重傳統學術性倫理,不要讓科學及社會科學上的錯誤觀念及欺騙行為,

滲入網路中。

9.避免使用網路錯誤引導他人意識觀念。

10.謹記網路上的溝通無法取代真實生活中的溝通。

許平福(2006)探討針對國小學童在使用網路上關切的倫理議題,包含網路匿 名言論、網路著作權、網路隱私權及網路禮儀共四項。莊道明(1998)歸納出有關 網路倫理規範構成的內涵有以下十點,有「網路言論規範」、「網路檢查與處份」、

「網路禮節」、「網路正義」、「網路著作權」、「網路隱私權」、「網路電子 郵件管規範」、「網路安全」、「網路資訊傳播行為規範」、「網路資源管理規 範」。我國國家圖書館的網站上也有介紹網路倫理的資訊,分成五個部份來討論,

有網路著作權、網路安全、網路隱私權、抵擋網路色情與網路禮節。

本研究對網路禮儀指與他人在網路上互動時,能保有禮儀並尊重對方,展現 自己使用網路的負責態度,避免帶給對方使用網路的不便及無意間產生的誤解。

數據

圖 次
表 3-4  修改後預試問卷各構面信度分析  構  面  問卷題項  Cronbach's α  網  路  技  能  1.我會使用搜尋引擎(如google、雅虎yahoo)查詢資料或圖片。  0.81 2.我會使用印表機,列印出文件。 3.我知道如何使用電子郵件收信、寄信。 4.在網路中,我會使用中英文輸入中英文字。 5.我能利用關鍵字「搜尋」我所需要的資訊。  6.我會利用網路搜尋到的資料,來完成報告。  7.我會用通訊軟體(如LINE)與朋友互通消息。  8.我會進入一些網路聊天室和人聊天。  9.
表 3-6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構  面  Cronbach's α  網 路 技 能  0.76  網 路 安 全  0.80  網 路 禮 儀  0.65  網 路 法 律  0.76  資 訊 評 估  0.70  網 路 素 養  0.75  伍、 編製正式問卷      問卷完成後進行預試,將施測結果進行項目分析、效度分析與內部一致  性α係數考驗,檢視信效度後,預試問卷中信度較低的四題題項刪除,得到  較高的α係數,修正為正式問卷共27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熟悉 MS-OFFICE

• 1961 年Lawrence Roberts使用低速網路線 將劍橋與加州的電腦相連,展示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的概念..

As to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on information ethics, students who get high, middle, and low scores on basic computer operation also perform differently 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usag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has provided a passageway to satisfy the need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Internet usage/online behavior and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