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碩士論文"

Copied!
1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Thanatology and Health Counsel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以傷療傷 — 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生命經驗與助人工作探究. Suffering and Healing — the Life Experiences and Helping Work of a Christian Spiritual Care Provider. 陳建萱 Chien-Hsuan Chen. 指導教授:方俊凱 博士、李佩怡 博士 Advisor: Chun-Kai Fang,Ph.D., Pei-Yi Lee,Ph.D.. 中華民國 111 年 5 月 MAY , 2022.

(2)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Thanatology and Health Counsel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以傷療傷 — 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生命經驗與助人工作探究. Suffering and Healing — the Life Experiences and Helping Work of a Christian Spiritual Care Provider. 陳建萱 Chien-Hsuan Chen. 指導教授:方俊凱 博士、李佩怡 博士 Advisor: Chun-Kai Fang,Ph.D., Pei-Yi Lee,Ph.D.. 中華民國 111 年 5 月 MAY , 2022.

(3)

(4) 誌. 謝. 執筆至今,深深要感謝的是時刻賜與我呼吸氣息的創造主,也是我親愛的天 父。自 2012 年在我一邊撫育喪父的二子、一邊進到醫院從事傳道及關懷工作、 一邊繼續肩負海外宣教的使命時,是您看顧我一家平靜安穩,尤其面對 2020 年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造成億萬人傷亡的災難,使我能透過實體及網路 集結眾人之力來撫慰療癒海內外的受苦者,不再被童年喪父後所遭受的欺凌、嘲 諷與惡待……深陷在自卑、沮喪與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感謝您-不輕看、不撇 棄、不遺忘我,透過各樣方式來安慰、鼓勵及疼惜我,知道自己看似踽踽獨行, 卻有您相伴同行,時常垂聽我的禱告,讓眾人認識您的大能、您的憐憫與慈愛, 也使我開始明白您多年忍心見我遭遇各樣苦難與熬煉,為的是塑造我成為一位溫 柔貼心的撫傷者,使過往的大小傷痕及苦楚可以轉化為療癒人心的敷藥。 感謝指導教授:方俊凱博士-是師者,也是醫者,很有耐心的指導首次撰寫 論文的我,也發揮精神醫學及安寧療護的專業,經常同理包容我在醫院的工作職 責與繁忙,能使我如期畢業應該是他最開心的事,終於能卸下長久的心頭重擔。 感謝校內指導教授:李佩怡博士-常在她溫暖的笑臉與問候中紓解我緊繃的 狀態,也因她細緻的觀察與回應下使我幾度潸然落淚,確認我的淚腺還在。 感謝兩度在疫情升溫中冒著染疫風險,不辭辛勞遠道從嘉義基督教醫院趕來 主持口試的周恬弘副院長,以及校內口試委員:曾煥棠教授的精闢見解、吳庶深 副教授多次的鼓勵與肯定,皆使我受益良多,倍感榮幸。 感謝小阿姨-當年專程來探望考上商學院的我,強烈建議我有機會就改讀心 理相關系所,觀察我從小就具備關懷陪伴人的特質,願意耐心聆聽長輩們的苦水, 擅於分析、安慰並給予中肯建議,盼望有朝一日我能發揮所長。這一席話有如頒 給我一座獎盃,雖擺放內心二十多年,終於獲得真實的畢業證書。 感謝當時任職東華大學心理系的賈紅鶯教授-特地撥冗前來醫院找我,雖聽 我吞吞吐吐地訴說心志,卻一臉歡喜地鼓勵我付諸行動,釐清我本以為的困難,.

(5) 感動於我臉書上的關懷紀錄與心得,認為內容頗富學術價值,有助高齡化社會的 需要,促使我勇敢築夢踏實。 感謝曾在醫院共事的胡家祥社工師-完全忽略我這位大姐口中多次的「不可 能!」從提供本校研究所甄試資料、數次催促我去報考、提供考前指導、撥冗全 程陪考、高喊我在錄取兩名的限額下一定會金榜題名,甚至突然出現在我的畢業 典禮送花、拍照,加入接待研究計畫口試委員的行列,直到在最後論文口試時, 因公染疫無法到場,在可惜之餘卻無損我對你這位大功臣滿滿的感謝。 感謝研究所學伴:丁詠恬醫師及林雅惠專科護理師,生死學課程讓來自三家 醫院的我們成為一組,不僅同心協力完成大小報告獲得優異成績,也接續相互督 促、勉勵逐一完成了論文。深深被妳們在疫情嚴峻時仍調班請假來協助我論文口 試所感動,真是讓人見證了我們生死與共的情誼。 感謝遠方的 James—在我殫精竭慮、忙碌奔波的日子裡,常因您傳來的好文、 笑話、影片……特別是您孩子的攝影佳作,一解我在工作及撰寫論文的疲累。也 謝謝您像爸爸一樣常叮嚀我留意飲食與運動的重要性,使我健康仍未染疫。 感謝支持我的家人,包括:視我為家人的病人與家屬、常為我禱告的醫院團 契與海內外基督徒。與您們相遇是啟發、更新我生命的開始,如良師益友幫助我 攀爬出原有的喪親泥沼,逐一克服觸景傷情,勇敢無懼地穿梭在生死中。 感謝兩個乖巧的孩子—深感和你們在疫情威脅中仍可以靜靜地對望、對坐各 自完成學業,雖彼此偶見皺眉苦思,卻是我們相倚相伴的幸福時光! 無法盡訴的感謝……轉求天父加倍賜福在各地溫暖人心的您們,期盼將來有 一天能在無憂無慮無淚無傷的天堂裡永遠歡聚,在愛中滿得喜樂平安!.

(6) 以傷療傷 - 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生命經驗 與助人工作探究 陳建萱 摘. 要. 本研究是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也是醫院基督教神職人員,採用自我 敘說研究方式,根據 Riessman(1993)探究過程,透過五個層次:「專注於原 始經驗」、「敘述經驗」、「謄寫經驗」、「分析經驗」及「閱讀經驗」來整理分 析過去五十年(1972-2022)如何在童年喪父、中年喪夫所遭逢的苦難帶來各 種心靈創傷與靈性掙扎,直到在醫院從事靈性關懷工作(2012-2022 迄今)發現 透過自己與耶穌基督的創傷歷程有助撫慰療癒病人及家屬,實現全人醫治的 效果。 在研究過程中,正逢 2020 年新冠肺炎(Covid-19)開始肆虐全球並造成 前所未有的傷亡,在防疫政策下,更凸顯出本土靈性關懷工作者仍未被正確 的認識與看重,甚至被排除在醫療體系外,因此促成本研究目的-幫助更多 人認識靈性關懷的工作內容,了解其需要性、重要性及必要性,有助減少國 人喪親之痛,促進國人身心靈健康。. 關鍵字:心靈療癒、自我照護、基督教、喪親之痛、靈性關懷. i.

(7) Suffering and Healing —the Life Experiences and Helping Work of a Christian Spiritual Care Provider Chien-Hsuan Chen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Christian spiritualist and hospital Christian cleric uses the self-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organize the divisions based on the Riessman (1993) inquiry process through five levels:”focus on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narrative experience,” “transcription experience,” “analytical experience” and ”reading experience.” Analyze how the suffering of the grief of father-loss in childhood and middle-aged widows in the past fifty years(1972-2022)has brought about various psychological traumas and spiritual struggles. Working in spiritual care in hospitals (2012-2022-present), she has found that her traumatic journey with Jesus Christ helps to soothe and heal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achieve the fruits of holistic healing. In the study, just as Covid-19 began ravaging the world in 2020 and causing unprecedented casualties,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policy highlighted that local spiritual care workers were still not correctly understood. Attention is even excluded from the medical system.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help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of spiritual care, its needs,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and to help reduce the pain of grief. Promote the health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soul.. Keywords:Bereavement, Christianity, Self-Care, Spiritual Care, Spiritual Healing. ii.

(8)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 無可逃避的傷痕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一、深觸我心的淚痕…………..…………………………………………….1 二、負傷療癒的路徑………………….….………………………………….2 三、療傷助人的召喚力….…………………………………………….…….4 第二節 研究動機.…………...………………….…………...………………….8 一、探究喪親受苦歷程……………….……………………………………..8 二、探究減少喪親之痛的關懷……….……………………………………..9 三、探究關懷工作的內容與困境………………………..………………...11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15 第四節 名詞解釋……………………………………………………………...16 第五節 研究方法……………………..…………………………………….....18 第二章 殤情黑洞 第一節 滴血的十字架…………………………...……………………………22 第二節 被霸凌的苦日………………………………………………………...29 第三節 黑暗肆虐四境………………………………………………………...33 第四節 失去愛笑的臉………………………………………………………...36 第三章 清創傷口 第一節 死亡荊棘纏繞………...……….……………………………….…..…39 第二節 再經喪親事件…………………………………….……………..……46 iii.

(9) 第三節 深陷靈性掙扎………………...………………………………………56 第四節 與子相依為命…………………………...……………………………62 第四章 撫傷療癒 第一節 揮別失志症候群………………………………………………..…….70 第二節 如鷹展翅上騰……..…………………………………………….……74 第三節 照護心靈的處方箋..…………………………………………….……83 第四節 走進幸福大飯店…….………………………………………………..96 第五章 死地重生 第一節 逃無可逃的呼召.….…………………………………………...……102 第二節 迎向全球疫情風暴………………………………………………….107 第三節 堅守心靈急診室…………………………………………………….113 第四節 傷痕化蝶共舞……………………………………………………….117 第六章 神奇的醫治 第一節 撫慰的釘痕手……………………………………….………………122 第二節 陪伴形單影隻……………………………………….………………128 第三節 修復醫病關係……………………………………………………….133 第四節 讀懂你的心苦….……………………………………………………143 第五節 有愛就有神蹟….……………………………………………………147 第七章 永恆的福樂 第一節 進入永生之道……………………………………….………………153 第二節 天國再相見………………………………………….………………155 第三節 仰望十字架………………………………………………………….160 第四節 當祢找到我………………………………………………………….16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74 iv.

(10) 外文部分……..……………………………………………………………….175. v.

(11) 圖. 次. 圖 1-1. 讚美之泉9 詩歌:深觸我心……………………………..……….………5. 圖 1-2. 受邀至各機構傳講…………………………………………..…….....…….. 6. 圖 1-3. 深觸我心臨床關顧技巧與臨終關懷工作坊簡章………..…...……….….7. 圖 1-4. 2012-2017 任職於基督教醫院工作內容………….………………… …12. 圖 1-5 2017-2022 任職於非基督教醫院工作內容…………………………... ..13 圖 4-1. 失志症候群自我評量表 ….………………………………………… …71. 圖 4-2. 詩歌:在呼召我之處 ……………………………………….………… 72. 圖 4-3. 詩歌畫面:在呼召我之處………………………………………...… …73. 圖 4-4. 詩歌:如鷹展翅上騰…………………………………...…………….…74. 圖 4-5. 小兒子讀幼稚園小班畫過新年…………………………………...….…85. 圖 4-6. 台灣東海岸………………………………………………………………86. 圖 4-7. 跟天父打卡………………………………………………………………86. 圖 4-8. 檢視心靈水庫………………………..……………………..……………87. 圖 4-9. 1/4 責任………….………..……………….………………………..........91. 圖 4-10 時鐘療法………………………………..……………………………......92 圖 4-11 心房大掃除…………………………………………………...………….93 圖 4-12 在基督教醫院的工作座位……………………………..……..…………95 圖 4-13 詩歌:幸福………………….……………………………………..….…97 圖 4-14 詩歌:永活在我心…………………………………………………..…..98 圖 5-1 「約拿的天空」建築一樓實景…………………..……………………..105 圖 5-2 「約拿的天空」建築地下一樓實景………………………….………...105 圖 5-3. 防疫期間給牧師室志工團隊的貼文………………………...……...…111. 圖 5-4. 牧師室卡片型簡章……………………………………………..………116. 圖 5-5. 研究者四十年磨難..………………………..…………………..………117 vi.

(12) 圖 5-6. 研究者十年臨床關懷經驗………………….………………………….119. 圖 5-7. 安寧日講座簡報內容………………………………………..…………120. 圖 6-1. 淋巴按摩………………………………………………………………..125. 圖 6-2. 握病人的手……………………………………………………………..127. 圖 6-3. 家庭會議溝通流程…………..…………………………………………136. 圖 6-4. 救贖詩歌集:天父必看顧你……………………………………..……138. 圖 6-5. 讚美之泉 14 詩歌:恩典之路…………………………………………139. 圖 6-6. 詩歌:相信有愛就有奇蹟………………………………………….….147. 圖 6-7. 病人家屬經歷神蹟奇事的 Line 貼文…….……………………………150. 圖 6-8. 小梅媽媽生命見證簡章……………………..…………………………152. 圖 7-1. 羅東聖母醫院安寧病房………………………..………….……….…..158. 圖 7-2. 詩歌:當祢找到我…...…………………………….………….……….165. 圖 7-3. 2018 尼泊爾大地震………………………………………….…………166. 圖 7-4. 接生尼泊爾男嬰………………………………………………………..167. 圖 7-5. 尼泊爾山區……………………………………………………………..170. 圖 7-6. 宣教歷程………………………………………………………………..171. 圖 7-7. 詩歌:你是唯一,改版歌詞………………………………..…………172. vii.

(13) 第一章 緒論 無可逃避的傷痕 人的一生,逃無可逃的,就是死亡將臨。 離世的人,就此畫下苦難的句點。 送行的人,就此劃下心痛的傷痕。 以為只是一道,可惜,卻不然…….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深觸我心的淚痕 望著正在參加「深觸我心」臨床關顧技巧講座的學員們;有白髮斑斑的長 輩、有來自各行各業的上班族、有青春洋溢的學子,有的是基督徒、有的是非 基督徒,有的來自教會、神學院、協會、長照機構的人員,有的想加入講員所 帶領的基督教志工團隊在醫院裡關懷病人及家屬,有的是醫護人員、安寧團隊, 有的是廣電媒體記者,有的是喪葬禮儀公司,有的是重症病人家屬或失親者…… 等等。儘管來自許多不同的背景,對講員來說(也是本文的研究者),每一位學 員都是天父所疼惜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被祂帶來這裡,除了學習講員的自我 照護、臨床關懷技巧與案例分析,也是在進行一場「以傷療傷」的團體心理治 療〜從講員敘述每項技巧背後的傷心往事與療癒目標時,同時輕輕觸及了學員 們的心靈創傷。當兩者的傷痕在相遇、相知中進而產生相惜,使原本緊緊戴上 的堅毅面具逐漸鬆綁,怯怯地揭開隱藏許久的傷痕,並鼓起勇氣放膽傾瀉壓抑 多時的悲傷與罪疚感,無需顧慮的拿取早已擺在一旁的面紙擦拭奔流不停的淚 水,進而透過講員的實務操作,讓學員們體驗在被關懷、被鼓勵、被安慰中經 歷清創傷口與醫治療癒,有助透過這次經驗與所學習的技巧,繼續照護自己的 身心靈,也願意再去幫助其他的受傷者,如此便達到了講座的宗旨與目的。 每回講課後常有不同的人走向我,除了請教困難照顧的問題,大多是來自 喪親者揭露深藏多年的遺憾與自責,尤其是親人死於意外、自殺、太晚發現病 兆、懊悔當時所作的醫療決策或責備自己堅持救到底卻無法忘懷親人慘不忍睹 的死狀。也曾有幾次看到學員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的神情,當下就是給對 方一個溫暖的擁抱,任憑她的淚水滲透我的衣衫形成一小片雲朵直到心滿意足, 我沒有再問她發生什麼事,畢竟許多事情問清楚了,又如何呢?想起那些臨終 1.

(14) 病人虛弱到無法言語,若能夠毫無顧慮的盡情大哭一場,比什麼都痛快!這往 往也是主要照顧者的心聲,也曾經是我的…… 有一種悲傷,用笑容展現,而非哀哭流洩, 直到遇到負傷者,才願意揭開深及見骨的血淚。 有一種血淚,隱藏在靈魂,而非眼目所及, 直到遇到倖存者,才願意揭露深藏在心的傷口。 傷痕,有如一把萬能鑰匙, 可以穿過一層又一層斑斕的布幔, 輕輕開啟一道又一道沉重的城門, 直到看見蜷縮一角的小小孩緊緊摟著自己 發顫的枯瘦身軀、無助無力的眼神、憂傷絕望的臉孔, 帶著落寞的枷鎖在漫長的風雪暗夜裡,等候天明…… 那,就是,躲在心門內的我。 如今看著不少人壓抑淚水、掩飾傷悲過生活,除了有著同為過來人的不捨, 也盼望本文像曾經舉辦過的一場場講座可以安慰到更多躲在心門內的小小孩, 甚願他們在療癒後可以成為更多人的安慰者。. 二、負傷療癒的路徑 若非主動揭露自己乖舛的生命歷程,眾人難以想像在講台上充滿自信、幽默 風趣、柔中帶剛的講員有著從掌上明珠淪為玻璃彈珠般的際遇,從喪父後開始遭 人排擠、欺凌、輕視,不知何時才能覓得安心之處的苦境,於是為了保護自己, 只好在再的把自己偽裝的更好、隱藏的更深,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壓抑過度、過 久,讓淚腺早已萎縮失去功能,常常想哭卻哭不出來。特別是面對長期背離所 願的人生,慶幸,這十年逐漸走出一條負傷療癒的路徑,可以供每位負傷者參 考,讓原本以為不堪回首的過去,可以轉化為安慰醫治人心的良藥,不再自舔 傷口、白白受苦。 過去,我曾經滿懷決心的跟一位基督徒說:「我應該是無神論者吧!如果硬 要我去選擇信哪一個宗教,那我最不可能信的就是基督教!」後來,我竟然成 為基督教神職人員已經十多年了。 過去,我非常抗拒到醫院探望病人,除了消毒酒精味常引起我頭暈目眩, 2.

(15) 病人的口臭與體味有時隔著口罩仍需憋氣以對,加上 0 擔心與對方互動時說錯 了什麼,使我除了惶恐不安,表情僵硬,也怕再面對生離死別的場面,難以遏 抑淚水,所以能不去就不去,後來,我竟然在醫院從事靈性關懷工作已滿十年。 過去,我曾望著基督教醫院外牆的十字架說: 「天父啊!什麼時候我們可以 不用再來醫院了?求您醫治我先生吧!他這樣活著真是太辛苦了!」豈知,不 久他安息主懷,四個月後我為了給予兩個孩子穩定的家庭生活,勉強接受神學 院院長的建議及醫院院牧的邀約,前往醫院應徵全人關懷部傳道一職,沒想到, 竟然被錄取了,當下十分懊惱天父故意在捉弄我-何以認為我可以帶著悲傷愁 苦穿梭在先生病逝的醫院裡關懷安慰病痛之人?何以認為我可以在長期經歷禱 告不蒙垂聽後還能帶著信心去幫人禱告?怎是狠心強拉生不如死的我回到先生 被惡疾凌虐致死的地方呢?唉……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盡遇上難以理解的困境 且非瞬時可以解決的,後來,才知這是清創醫治我新舊傷口,也是培育我成為 醫院關懷助人者的地方。 過去,以為自己不具醫護背景,有何條件能在醫院任職呢?直到擔任內外 科加護病房、呼吸治療室及血液透析室的關懷師及輪值急診室時,看到不少人 重蹈當年我一家面對疾病及醫療無知的苦境,並承受後續生離死別的衝擊與傷 痛,這才發現到提供醫療諮商、生死教育與靈性關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只是 身為第一線關懷師在工作期間能夠接觸到及幫助到的家庭實在有限,時常思想 若自己的學經歷具備講師資格,可以像預防醫學經常向社會大眾推廣及建立基 礎觀念,不用等到一家面對疾病及死亡威脅才匆忙應對,帶來不少遺憾與痛苦。 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經離開校園二十多年又非畢業於生命或心理相關科系,要實 現夢想有如飛天摘星的遙不可及與荒唐,實在沒有勇氣跟任何人說,沒想到過 了幾個月我便神蹟似的通過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的甄試,也意外地被推 薦到附近非基督教醫院的牧師室任職,再次驚訝自己又被帶回另一個傷心地- 是陪伴先生檢查並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開始住院治療三個多月的醫院。 過去,在非基督醫院牧師室的福音志工隊前去病房探訪就開始積極傳教, 有時引起病人及家屬的不滿向護理人員申訴,後來,牧師(也是主管)請剛到 任的我在年度志工培訓中主講病房探訪注意事項,在場獲得熱烈響應與肯定, 並安排時間請我負責培訓將原團隊轉型,使更多病人及家屬可以得到適時的關 懷與適切的幫助,不僅大幅降低被申訴的次數接近 0,也使不少人清楚教義後想 3.

(16) 成為基督徒並委託牧師室籌辦喪禮。在主持基督教喪禮中也發揮團體悲傷輔導 的功能,使帶著傳統宗教觀念的喪親者在聽到基督教對疾病與死亡的定義後, 知道往生者真的是走往永生之道了,從中得著不少安慰,也緩解不少悲痛,有 助盡早恢復正常生活,不再重蹈我和原生家庭多年的喪親苦路。 過去,我曾在房間裡哭嚎著說: 「天父啊!我可以不要再上台講話了嗎?每 次看到一些人在交頭接耳、掩嘴嗤笑,我就擔心自己說錯話了嗎?開始焦慮下 台後又要被批評了嗎?可以幫我換一個都不用說話的工作嗎?我好想躲起來, 躲到沒有人的地方!」後來,自從到醫院工作及舉辦培訓課程,隨著大家的口 耳相傳,使我經常受邀到不同單位演講,也陸續被報社、雜誌、電視台、全球三 千六百萬以上聽眾的廣播電台所採訪,深感雖尚未從研究所畢業取得碩士學位卻已 快速實現夢想,也看見更多人需要被撫慰,也需要被教育。 上述的種種經歷使我一再面對「自我形象的低落」、「擔憂群眾的眼光與評 價」、「面對鏡頭的恐懼」,也一再持守「榮神益人」的信念與目標去一一克 服。也因為在預備不同的受邀單位所給予的不同演講專題中,無意間逐步整理 自己的生命歷程、關懷技巧與源由:如何從無知到專業、從無助到助人、從孤 單到關懷眾人、從處處受傷到一一療癒、從躲在角落到服務全球,發現過去每一 滴在心靈中、在黑夜中、在角落中的淚水竟可以化為醫治良藥,帶給更多人一 些撫慰、一些盼望、一些力量,有助卸下一些重擔與一些遺憾能夠繼續往前走, 可以走在苦盡甘來的路徑上,可以走進聖經啟示錄第二十一章所記載的:沒有 悲哀、哭號、疼痛、不再有死亡的新天新地裡,讓那曾經歷人性善惡冷暖並遭 受十字架酷刑的耶穌基督用他的釘痕手溫柔的擦去我們所有的眼淚與悲愁,給 予我們全人的醫治與永恆的平安喜樂。. 三、療傷助人的召喚力 在培訓及傳講的需要下,使我開始留心觀察自己的關懷助人模式、壓力調 適、心靈照顧、團隊合作與信仰生活,進而發現在傾聽與關懷中常翻攪出過去 壓抑在內心的傷害、憂悶、委屈與困惑……還有遺忘多時的痛苦事件,讓我回 顧當時的感受,有助體會眼前受苦者的壓力與情緒,用更精準的語彙來描述及 確認他的心境與困境,使對方在被理解下願意揭露長期掩藏的苦楚呈現本我與 真我,有助我帶著他從新的角度、新的眼光、新的詮釋與有盼望的生命之道, 4.

(17) 讓受困的身心靈可以找到新的出路以致重獲自由、重新得力並逐漸安然以對, 我也因此深得安慰,為曾經受苦的歷程獻上感謝,這是讓許多怯於回到醫院的 喪親者感到驚奇和感動的,也會激勵他們願意帶著傷痕一起來關懷助人。 後來,我將所累積的臨床經驗整理歸納為講座的主題大綱,包括: (一)助人者自我關顧技巧。 (二)臨床關顧的預備工作。 (三)認識病人與家屬的困境及需求。 (四)如何跨越宗教關懷病人與家屬。 (五)臨終關懷技巧與因應不同宗教家庭成員。 (六)治喪模式與注意事項。 並以一首感動許多人的詩歌:「深觸我心」成為講座的名字及主題曲,也因歌詞 出處來自聖經經文-常被引用來為身心靈得醫治、得平安的禱告詞,有助學員 背誦與應用。. 深 觸 我 心 耶穌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痛苦。 耶穌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因祢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 因祢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完全得醫治。 感謝耶穌,我的救主,我得平安,我得醫治。 我的耶穌,愛我的主,祢的恩典,深觸我心。 詞:游智婷 Sandy Yu. 曲:曾祥怡 Grace Tseng 讚美之泉 9. 圖 1-1 讚美之泉 9 詩歌:深觸我心 在講座中安排詩歌,也是要向學員介紹及體會唱詩歌的益處-不單是基督 徒向神敬拜感謝的方式,而是可以促進身心靈健康,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範 考特教授(Prof. Fancourt)的研究結果,提到人們在唱歌時好比是進行多項運動, 不僅使身體中的壓力荷爾蒙下降,帶給內啡肽荷爾蒙變化直接影響個人情緒, 也會在加入合唱團後,增加社交互動、減少孤獨感,有助改善失智症及身心疾 患的病情。此外,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詩班成員在每次排練後, 在他們體內一種名為 IgA 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了 150%,在一次公開演出 後更是增加了 240%,證實了唱詩歌具有療效,無不令人稱奇。 5.

(18) 由於我主要以口述方式來回答問題或製作簡報檔傳講授課,所以經常被人 建議及鼓勵我可以出書或編輯一本指導手冊,有助推薦給個人或團體參考應用 及培訓人才。對我而言,若有更多人願意複製臨床關懷模式與技巧,也是實現 我多年的心願,因為自進到醫院工作越能深刻感受到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到我國 已從 1993 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 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 2025 年邁入超 高齡社會的老化社會,在死亡率節節攀升的情況加上 2020 年發生新冠肺炎 (Covid-19)在人為疏失下已造成世界各地 5 億多人口染疫、600 多萬人口死亡, 截至 2022 年 4 月我國也有 230 多萬人染疫、2200 多人病逝,直到如今各國仍未 有效控制,改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型態,使疾病與死亡前所未有的貼近每日生 活,早已深深帶給眾人壓力、威脅與衝擊,這對於生死教育尚未普及、對靈性 關懷仍未被看重、在防疫規範下靈性關懷師被排除在醫療院所外、對預立醫囑 始 2019 年元月才實施及推廣的社會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代表著有近千萬家庭 正受疾病所苦、正因喪親而悲,同時,也正在影響著下一個世代。使身為喪親 者與關懷助人者的我不禁心憂、心急與心繫此況,深盼藉著本文讓眾人認識一 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如何透過個人的受苦經驗及信仰來協助病人及家屬迎向疾 病、死亡與喪親的挑戰,使所敘述的字裡行間產生所謂的「召喚力」,我詮釋為 曠野中的呼喊、黑暗中的微光、苦難中的救贖,使聽到的、看到的、迫切需要 的,無論是處在什麼景況,凡深感自卑、疲乏、癱軟的都願意再次睜開眼、張 開耳、使個力,好就近這聲音、這光、這幫助者,使陷入泥沼中的生命有機會 脫離困頓的心境與環境,讓斑斑傷痕轉化為珍貴的創作品,不僅提升受苦的意 義與價值,也吸引更多人來探索與尋找,在共鳴與共享中拓展新的視野、啟發 新的靈感、產生新的行動力與新的生活,有機會從受傷者成為療傷者。. 圖 1-2 受邀至各機構傳講 6.

(19) 圖 1-3 深觸我心臨床關顧技巧與臨終關懷工作坊簡章. 7.

(20)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一、 探究喪親受苦歷程 拖著一身疲憊走出每日萬人穿梭的醫院,習慣性地深嘆一口氣後,佇足在門口 一角抬頭仰望天空,又見一抹彎月與兩顆小星星高掛在夜暮裡,似乎天父提醒著我 要記得微笑,勉強擠出上揚的嘴角後,不到一秒,又忍不住發出悶了許久的哀嘆一 聲又一聲,內心很不捨地又送別了一位病友,儘管他終於結束了生命所有的苦難, 但是這歷程真是艱辛,期盼他記得到天國代我問候眾多的親朋好友,相信他往後的 日子一定會過得很好的。而我,仍繼續帶著天父給予我神職人員的職份以靈性關懷 的方式和過來人的經歷穿梭在不同病人及家屬的人生災難現場中,幫一個,是一 個! 「回家吧!」內心對勞累發酸的雙腳發號施令,才往前走了幾步,再次看見在 醫院花園旁有位家屬與輪椅上的病人並肩而坐,沉默也沉重地看著街上川流不息的 車潮,想起十一年前我和先生也曾坐在同樣的位置、同樣的神情,如今,還能感受 到當時無奈又無力的呼吸氣息,除了失魂落魄地看著大家下班回家,偶見車內驚鴻 一撇的笑臉竟成為利劍狠狠的刺痛我們的心,後悔太晚發現能夠平安、健康的回到 自己的家竟是平凡中最不平凡的幸福生活,從未想過這悄然乍到的惡疾竟使我一家 四口瞬間失序失控,甚至分散三地,宛若霎時被推落到人間煉獄,忍受虐心苦刑的 癌症治療,切盼著神蹟降臨,可以即刻推開死亡的威脅,只是天不從人願,我仍重 蹈當年母親的苦路成為了寡婦。 常言道: 「人生如戲亦如夢。」確實在無數次的清晨,當我緩緩睜眼甦醒時, 多盼望所處的日子就像噩夢一場,消失不復返,然而,在起身換裝梳洗時,常 忍不住嘆息著〜又要繼續上演「苦旦」人生了。儘管從未爭取過這個角色,卻 意外的在九歲喪父後,無從選擇的粉墨登場,且在四十歲時又意外的喪夫,多 了十二歲及不滿三歲的孩子一起陪演。 在傳統戲曲中介紹「苦旦」這角色的特徵是:「通常為中年婦人,受了很多 的苦難、貧困及折磨等等考驗的古典傳統女性,所穿的顏色不鮮明,常給予人 沉重、嚴肅、賢淑、舉止端莊、有大家風範的印象,擅長:『哭調。』」諷刺的是, 我從一開始上台就擅長〜壓抑情緒,假裝堅強,不願在人前掉淚,似乎是母親 的翻版,也同時在重演她所遭遇的一切〜. 8.

(21) 一樣是在童年時期喪父,寡母需要擔負家計撫育孩子。 一樣是遇到先生在上班中突感身體不適前往急診室就醫。 一樣在先生檢查後疑似惡性腫瘤,在醫師的建議下,緊急北上就醫。 一樣是立刻聯繫熟悉的親友請託照顧孩子,一家分離三地。 一樣是迅速打包行李陪伴先生前往北部教學醫院治療。 一樣是經歷一年多的艱辛療程,仍不敵癌細胞凶狠的擴散全身,直到病逝。 一樣是成為寡婦,獨力撫育孩子,忍受眾人對單親家庭的刻板印象。 和母親所不一樣的是,她在喪夫時是一般民間傳統宗教信仰,舉行傳統喪 禮進行土葬。認為苦難來自因果循環、前世今生、業障多寡、功德厚薄、風水 好壞、八字重淺等。死後有孟婆湯、陰曹地府、十八層地獄、投胎、輪迴轉世 等。 我在喪夫時是基督教信仰,以基督教喪禮治喪進行火化。認為苦難來自撒 旦的引誘攻擊、人厭棄神的誡命律例或是從神而來的試煉與裝備。死後有最後 的審判,得以讓世上曾遭逢的不公不義得以申冤。凡信耶穌基督者在認罪悔改 後得以赦免進到天堂永享福樂。 上述相較的過程來自本身從研究所課程中認識各宗教如何看待苦難和死亡, 以及了解各國的生死教育,促使我去探究從母親、我及我的孩子,一家三代所 經歷的喪父事件,如何應對苦難、死亡與治喪?如何調適悲傷、失落、內疚等 情緒?以及如何承受家庭經濟、人際變化及社會地位等等衝擊?發現到一位母 親的抉擇、態度與情緒將會深深影響著家庭氛圍及家庭成員,也影響了受苦受 傷的深淺度,若能使她一家跳脫原本的角度、框架與定義,將會有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心境轉化,也會帶來療癒的效果。. 二、探究減少喪親之痛的關懷 朵卡(K. J. Doka)曾提出「剝奪悲傷的權利」 ,不被社會所允許的悲傷族群, 包括:男性、小孩、老人、專業人員、宗教人員等。換言之,只剩部分女性可 以盡情發洩悲傷。 回想在籌備父親喪禮期間,當時九歲的我除了被親友誤解為是不懂得死亡、 不曉得哀哭的孩子,也忍受童伴們的疏離,其實,我已從動植物中認識死亡, 因不想增加母親的愁煩,所以不想哭,加上當時童伴們因我招手才怯生生地走 9.

(22) 向我,提到他們的父母警告說:不可以跟我玩,也不可以靠近靈堂,免得有鬼 魂跟著他們回家。我驚訝的說: 「怎麼可能!我爸人很好的,才不會變成鬼魂!」 對方不僅不信,還學著當時熱門的殭屍電影片像殭屍一樣雙手打直跳給我看, 引來大家一陣嘻笑戲謔後,每張笑臉卻成為我的刺痛與難堪,自此不再與他們 互動,冷漠以對,於是我的悲傷不僅來自喪父、不被親人所理解,也來自同儕 的錯待,並承受社會傳統死亡觀念與禁忌阻絕了所需要的關懷與陪伴,使內心 傷口更加惡化,從原本一道喪父的傷痕,又被劃傷了更多處,往往只能暗自落 淚與忍受,即使過了三十一年,再遭喪夫的衝擊,仍然面對不友善的社會環境, 有如當年母親中年喪夫遭人輕視怠慢的翻版。 至於我的四位兄長,有的在外島當兵、有的剛考上大學、有的在外縣市讀 五專、有的讀國中。在喪父後,我們很有默契地不願觸及母親的傷心處,所以 「爸爸」這兩字幾乎消失在家裡,也因大家的報喜不報憂,所以難有機會去關 心對方。直到我預備撰寫本文時,正逢父親病逝四十年,決定鼓起勇氣問了兄 長們當年的心情及如何調適?有的說,不相信父親已經死了,多年來經常在往 來的人群中尋找他的身影。有的說,當時剛考上大學,有學長姐主動來關心他, 帶他去教堂撫慰心靈,因此信了耶穌。有的說,因在外地念書,無法替家裡分 擔什麼,覺得很內疚,所以就更認真把書念好,拿獎狀回家讓媽媽開心與放心。 有的說,在家裡當乖小孩,但是在學校就是憤世嫉俗、耍流氓,很氣老天爺怎 麼讓樂於助人的父親得了不治之症,好心卻沒有好報,後來去學畫畫才慢慢除 去了暴躁與血氣。聽了每位兄長面對生離死別的喪親歷程,除了心疼,也看見 年逾六十歲的兄長默默拭淚,不禁感嘆所處的社會為何剝奪男性的悲傷權利, 更加深了他們心靈的重創與孤立感。 當 2022 年 3 月得知美國精神醫學會把「喪親之痛」正式列入《精神疾病診 斷與統計手冊》命名為「延續性哀傷(Prolonged Grief Disorder)」,也就是持續 性的、過度延長的哀傷狀態,包括: 1、自我認同崩潰,如:感覺一部分的自己死去了。 2、對該名亡者的死去出現懷疑感、不肯相信。 3、避開任何會提醒自己亡者已逝的訊息。 4、對亡者的離開有強烈情緒反應,如:憤怒、悲慟、苦楚,情緒處於麻木狀 態。 10.

(23) 5、重新回歸生活出現困難,如:社交障礙、很難培養興趣、無法計劃未來。 6、感覺到人生沒有意義。 7、強烈的孤獨感,如:覺得孤單、與他人無法產生連結。 回想自己是花了多少時間及自我照護的方式來一一緩解喪親之痛的狀態, 假如當時有基督徒關懷師來病房關懷我們並協助說明,正如筆者所擔任的角色, 相信可以減少不少負面情緒與遺憾,包括: 1、讓家屬認識臨終病人通常會呈現哪些身心靈狀態,知道如何從旁陪伴照顧, 避免在無知、誤解中增加對方的痛苦,造成日後的內疚與自責。 2、若病人的病情無治癒的可能,可以引導病人與家屬卸下顧慮、偽裝,有助 雙方早日坦誠溝通,多點時間討論安排將臨的生離死別。 3、多了解病人及家屬在治療期間受到哪些衝擊與影響,探究焦慮、恐懼與不 安的來源,提供適切的關懷、諮詢與連結社會資源,有助減少迷思、擔憂 與喪親之痛。. 三、探究靈性關懷工作的內容與困境 常有人問我:「當初妳為何想要從事醫院靈性關懷工作?」、「發現這份工作 非常的不簡單,常常要關心很多的人,那麼誰來關心妳?」、「當妳所關心的病人 死了,妳會如何調適心情?」、「這份工作很有挑戰,妳如何裝備自己?」、「當 面對這樣的病人,妳會怎麼關懷?」其實,會問上述問題的人已經留意到這份工作 不是光憑一份熱心助人或想傳教的心志就能夠勝任的。 憶起我在面對先生病情日趨惡化時,曾想過未來該如何一肩挑起經濟大樑撫養 兩個孩子長大成人,然而無論擬定多少方案,卻從未想過在他病逝四個月後,我會 從對醫療一無所知的病人家屬成為在醫院從事關懷助人者,並在十年期間從領取神 學院畢業證書到一一領取安寧緩和教育學分證書、靈性關懷師認證書、醫院靈性關 懷實習督導聘書、病人自主權利法講師、醫學倫理委員會聘書及在空中大學社工學 分班及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進修取得學位。 我也從未想過自己的職稱,在踏入基督教醫院工作三個月後,因院方配合國家 醫療政策規範在安寧緩和照顧團隊新增「宗教師」或稱「靈性關懷師」,使原本 的「傳道課」更名為「關懷課」,職稱從「傳道」變成「關懷師」。由於職稱沒有 加上「靈性」,因此省去跟大家解釋何謂:「靈性」,並可以簡單的跟對方介紹自 11.

(24) 己:「您好!我是關懷師,來關心您的。」這句開場白常帶給病人、家屬驚奇與驚 喜,快速建立友善的關係,有助提供適切的關懷與協助,實踐了全人醫療的理念。 成為關懷師後感到困擾的是該如何釐清心理師、社工師的工作範疇,曾詢問醫 護人員如何判別病人的情況要找哪類人員,他們說:「其實也常弄不清楚,所以就 問病人、家屬想找哪類人員來協助?後來發現多數人想找關懷師,因為問他們要不 要找心理師來,他們認為沒有心理問題。若找社工師來,他們擔心同住病房的人會 以為他們是低收入戶,覺得沒有面子。當不知道該找心理師或社工師,就先找關懷 師來幫忙。」從這回覆中,讓我從「關懷」來協助「需要被關懷」的人,回顧從 2012—2017 在基督教醫院擔任關懷師的工作內容,整理如下:. 12.

(25) 2012-2017 基督教醫院關懷師工作內容 一、 關懷區域: 急診、門診、婦兒科、復健科、內外科病房及加護病房、呼吸照護病房、血液 腫瘤科、健康檢查等。 二、關懷部門: 上述科別、檢驗科、生理診斷科、醫技部、發展部、財管部等。 三、關懷病人與家屬: (一)一般例行性: 1、關懷新住院病人及家屬。 2、參加家庭會議。 3、接受院內醫護人員轉介,提供心靈照護。 4、評估個案需要轉介給社工、心理師、身心科醫師。 5、臨終關懷、哀傷輔導。 6、基督教崇拜、慶典、禱告、決志、受洗、治喪、婚禮等。 (二)特殊性: 因個人特質、關懷技巧及關懷個案不受任何宗教背景等影響,會接到護理 師、安寧團隊、社工、院長特助(處理醫療糾紛)轉介特殊個案,比如: 1、與病人和家屬說明 DNR(不實施急救復甦術)、器官捐贈、氣切、拔 管、安寧等。 2、關懷醫療糾紛個案及家屬。 3、引導病人和家屬臨終道別。 4、陪伴及協助家屬面對病人臨終及離世。 5、陪伴及關懷器官捐贈家屬。 6、陪伴及關懷自殺及自殺傾向個案。 7、流產、引產、子女出世後夭折之婦女及家屬。 8、自動出院後治喪事宜。 四、關懷員工及眷屬: 1、員工及眷屬關懷輔導。 2、與護理部、心理諮商師成立新進護理人員心靈團體,一期為三個月,隔週 一次 1.5 小時,有效降低離職率並獲得高度好評,得以續辦。 五、支援長照機構關懷工作: 除關懷員工及其眷屬、社區社工督導轉介關懷個案,另外包括:送餐、獨居老 人、居家照顧、日托中心成員、兒童早療中心、重障養護中心住民等心靈關懷及課 程活動。 圖 1-4. 2012-2017 任職於基督教醫院工作內容 13.

(26) 2017 年下半年因考取研究所並被推薦至非基督教醫院牧師室任職,該醫院除 了有 2896 床,3000 多位員工,也是在 2011 年 5 月我陪伴先生前來就醫治療三個 多月的醫院,筆者於 2020 年 4 月承先啟後負責牧師室所有服務項目,包括: 2017-2022 (迄今)非基督教醫院牧師室工作內容 一、 關懷區域:全院 二、關懷部門:全院 三、關懷病人與家屬: (一)一般例行性 1、關懷新住院病人及家屬。 。 2、接受院內醫護人員轉介,提供心靈照護。 3、評估個案需要提供醫療諮商及轉介。 4、臨終關懷、哀傷輔導。 5、基督教崇拜、慶典、禱告、決志、受洗、治喪等等。 (二)特殊性 依所關懷的病人及家屬之需要,進行: 1、與病人和家屬說明 DNR(不實施急救復甦術)、器官捐贈、氣切、 拔管、安寧等。 2、關懷醫療糾紛個案及家屬。 3、陪伴及關懷器官捐贈家屬。 4、陪伴及關懷自殺及自殺傾向個案。 四、關懷員工及眷屬: 建立同質性較高的小組,於週間中午及晚上,進行一週一次或每月一次的聚 會,進行關懷、禱告、研讀聖經、輔導等。 五、受聘為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 參與在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會議、活體器官移植倫理評核。 六、負責牧師室關懷志工團隊培訓、督導。 七、不定時受邀前往教會、機構、協會、公司演講及培訓。 圖 1-5. 2017-2022 任職於非基督教醫院工作內容. 當舉家搬遷來北部時,有機會與其他院所人員交流,原以為自己的工作內容與 關懷模式跟大家是一樣的,可以去關心各科的病人、家屬、員工,並與醫療團隊有 好的分工合作,然而當我聽到一些非基督教醫院通常將靈性關懷工作委外給宗教團 體,該醫院的醫護人員對靈性關懷師的認識侷限在安寧病房負責臨終關懷的,並提 14.

(27) 到:「曾有病人及家屬看到靈性關懷師,發現原來是法師、牧師或修女,立刻崩潰 大哭,認為自己真的是沒救了、快死了,所以醫師才請宗教人員來關懷,好協助病 人及家屬預備辦喪事。」我聽了甚為驚訝與難過,當下與他們表達: 1、靈性關懷師不是被侷限在安寧團隊裡只關懷臨終病人及家屬,而是可以關懷所 有病程的病人及家屬,包括:看似身體健康,但心靈需要撫慰的員工。 2、靈性關懷師若直接從靈性去關懷,不太容易讓人在缺乏信任關係下表明靈性的 真實狀態,往往是從關懷對方外顯的困擾後,才願意揭露對內心的擔憂與害 怕。 3、有的醫院稱「靈性關懷師」為「宗教師」,一開始便詢問病人是什麼宗教,接 著安排相同宗教的關懷師來關心對方,然而國人多半沒有真正隸屬哪一個宗 教,通常是隨著親友、同事有樣學樣,在面臨死亡威脅時,往往不知該如 何自處,尤其是無神論者,因此,有的醫院不採用「宗教師」的職稱。 4、有的醫院以為靈性關懷等同於宗教,並不了解靈性關懷師的養成教育、認證制 度與專業能力,於是交給不同宗教志工團隊來負責。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最 需要關懷安慰病人、家屬及安定員工的心靈之際,卻暫停靈性關懷服務,由社 工師來代理,讓眾人繼續誤解靈性關懷就是宗教人士的宗教行為。 上述情況正是台灣靈性關懷常發生的問題,有如馬偕醫學院賴允亮教授所說: 「從台灣發展安寧療護以來,我們發現民眾及醫護團隊都把靈性關懷落在宗 教範疇,但真正的靈性關懷不是如此。」也有人說: 「台灣發展安寧療護觀念 近 30 年,在眾多專業醫護人員的努力之下,無論是身體的疼痛控制,或者心 理的哀傷撫慰、社會關係的支援,品質水準已不輸歐美先進大國。惟獨在靈 性關懷的部分,仍處於有待努力的沙漠地帶。」 綜合上述經歷,本文將從一位基督徒靈性關懷師敘述在基督教及非基督教醫 院的工作內容與困境,有助讀者看重及了解如何善用這職類人員的專業,使其發揮 更大的助人效益。. 15.

(28)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一)有助臨床助人者及喪親者參考及運用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如何善用生 命經驗與自我照護技巧來協助正在面對疾病與死亡威脅的人,有助減輕 焦慮與悲痛,促進療癒。 (二)有助醫療照護體系及社會大眾了解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如何跨越宗教 進行關懷助人,並知道如何善用此職類人員成為病人、家屬及醫護團隊的 幫助者。 (三) 有助基督教神職人員、一般信徒參考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如何關懷陪伴在 靈性掙扎下的基督徒及非基督徒,避免造成二度傷害。 (四)有助長照機構、關懷協會及禮儀社參考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在傳講生前 預備、臨終關懷及協助治喪等內容。 (五)有助一位基督徒關懷師,也是研究者本身透過本論文完成榮神益人的心 志。. 二、研究問題 (一)記錄及探究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各種靈性傷口與療癒過程。 (二)記錄及探究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如何自我靈性照顧。 (三)記錄及探究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養成及工作內容。 (四)記錄及探究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對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關懷技巧。 (五)記錄及探究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如何傳講生死教育與協助喪親者治 喪。 (六)記錄及探究一位基督徒靈性關懷師透過本研究方法的心得與收穫。. 16.

(29) 第四節 名詞解釋 茲將本研究所提及之重要名詞定義如下: 一、以傷療傷 本研究所定義的「傷」,指的是心靈上痛苦、苦難的經歷、令人痛苦的事, 以英文:「Suffering」來詮釋之。 本研究所定義的「療」 ,指醫治心靈痛苦,得以康復、痊癒,以英文: 「Healing」 來詮釋之。. 二、基督教 本研究所定義的「基督教」為基督新教,有別於廣義涵蓋天主教、東正教等教 派經馬丁路德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反對教宗關於購買贖罪券換取 上帝赦罪的教導,公開指出教會的腐敗,引起全歐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 興起,以聖經為上帝的唯一啟示,不設立教宗等,避免因人的權力慾望擅自竄改真 理。. 三、基督教靈性關懷師 本研究定義的「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為畢業於基督教神學院,在醫院裡以「靈 性關懷師」或「關懷師」職稱擔任靈性關懷工作,工作範圍不受限於安寧病房。因 目前各醫院聘請「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條件不一,有以下情況: (一)畢業於基督教神學院為必要條件,在教會曾擔任過牧師或傳道為優。 (二) 基督徒,有穩定教會生活,經教會神職人員推薦,畢業於一般大學宗教系。 (三)基督徒,有穩定教會生活,經政府單位委託民間單位培訓、認證的靈性關 懷師。. 四、基督教神職人員 本研究定義的「基督教神職人員」分為:牧師、傳道師(一般簡稱:傳道) 。 信徒經教會神職人員推薦考取眾教會所認同的神學院後,畢業後稱為「傳道」, 可前往教會或基督教機構應聘。傳道在教會任職 2-3 年後,符合申請按立為牧 師(簡稱:按牧)資格,經教會同意及推薦,根據所屬宗派條例組成考牧團進 行面試,通過審核後,教會訂定日期舉行「按牧禮拜」,在會眾的見證下經考牧 17.

(30) 團按手祝福禱告成為牧師。 有些宗派限定男性神職人員才能成為牧師。基督教醫院和機構通常不會舉行考 牧及按立牧師。. 五、靈性掙扎 Pargament(2007)界定靈性掙扎是指靈性處在失去方向與緊張的狀態,對 神產生懷疑與質問,需要尋找新的途徑重新認識神。同時指出三種靈性掙扎, 包括: (一)人際的靈性掙扎:與人因宗教議題或人際關係產生衝突。 (二)個人的靈性掙扎:在與宗教有關的議題上產生自我懷疑。 (三)人與神間的掙扎:對神生氣、覺得被神拋棄、懷疑神的愛、覺得神不存 在或認為神在懲罰他。 有研究指出靈性掙扎會影響心理健康,增加沮喪、焦慮、憂鬱、自殺意念等。 (Ano & Vasconcelles, 2005; Exline, Yali, & Lobel, 1999; Exline, Yali, & Sanderson, 2000; Pargament et al., 2005) 也有研究指出有些人遇到重大事件後靈性掙扎,雖有不 良的身心影響,但在靈性上卻有正向的成長。(Pargament, K. I., Smith, B. W., Koenig. H. G., & Perez L., 1998). 18.

(31) 第五節 研究方法 一、採用自我敘說研究方法 採用「自我敘說」(Self-narrative)研究方法的原因,除了見到 Neisser(1994) 所提的:經驗中的「歷史自我」 、敘事中的「感知自我」 、文本中的「記憶自我」、 詮釋中的「反思自我」與閱讀中的「重構自我」,這歷程在我關懷病人與家屬的 對話過程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筆者不單只是想在生命書寫過程達到反思、察覺、體驗與衝突中看見 自己的「過去經驗」重新了解自己(邱珍琬,2012) ,而是更多期盼能達到 Denzin (1989/1999)所提的「深厚描述」敘說標準:不只是報導事實,還包含行動背 後的意向、意義、行動的脈絡與條件、行動的發展與演進,讓「深厚描述」超越 事實與表象,刻畫出個人在經驗中的細節、脈絡、情緒、聲音、意義,並喚起個 人的情緒性與自我價值感,使研究者生命經驗裡的關鍵事件與轉折點可以呈現出 來,繼續強化個人的正向積極力量,也可召喚更多人留意與重思生命中每個事件 所帶來的衝擊與傷害,不單只是受苦後留下一道傷痕,而是透過這道傷痕更加細 心、貼心與耐心地去善待自己並安慰陪伴同受苦的人,甚至勇敢地成為吹哨者使 眾人遠離險境,預防重創。 為此,當我請教指導教授方俊凱老師,也是多年擔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 部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安寧療護中心主任,以及請教聯合指導教授李佩怡老師; 現任本系教授兼主任、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理事長,非常感謝在 專業領域中與我生命經驗有切身研究的兩位師長暖心支持我採用此方式來進行 研究,他們深知台灣在基督教靈性關懷的質性研究仍需要醫院臨床關懷助人者多 多的提供,有助充實文獻,供人參考運用。 深深期許本論文可以進而發揮 Annette Simmons(2007)所提出: 「我是誰」 、 「我為什麼在這理」 、 「願景」 、 「教導」 、 「實現價值觀」 、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等 這六種故事的影響力,她的故事思維除了被微軟、NASA、花旗銀行、時代雜誌、 19.

(32) 華府智庫爭相學習,也直接證明了在自我敘述研究中的研究者、研究參與者和讀 者三者間若產生緊密連結與強烈廣大的共鳴時,將會促進專業行動(Heath, 1994)、 提升教育專業實務(Eisner, 1991)以及轉化系統(Norum, 2000)的發展與果效。. 二、研究歷程 研究者從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來訂定研究目的,以此確認研究主題及研究方 法並開始撰寫研究計畫。 主題以「以傷療傷」來帶入一位喪親兒童如何在成長歷程中承受喪父後所遭 致的各樣衝擊與累累傷痕,直至中年後又遭逢先生罹癌病逝,從照顧癌末病人的 家屬成為獨力撫養二子的寡婦,並在喪禮四個月後回到先生病逝的醫院擔任基督 教靈性關懷師、五年後又回到先生被治療的醫院擔任主責牧師室的神職人員以靈 性關懷模式帶領基督徒志工團隊服務病人及家屬等。 副標題以「一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生命經驗與助人工作探究」,研究者試 圖透過本論文增加社會大眾對基督教靈性關懷師的認識與了解,特別是突破對 「基督教靈性關懷師只適合關懷基督徒」的刻板認知,以及工作範圍只限於「安 寧病房」與「臨終關懷」的框架限制,其中也在敘述如何從反基督教到成為以基 督教教義來關懷安慰扶持醫院中的負傷者。 研究初期:著重在研究主題、問題與目的所需要的相關資料進行蒐集,包括: 個人心情日記、臨床工作經驗與心得、演講稿、培訓教材、受助者及學員的心得、 新聞媒體採訪報導、相關文獻、重要他人之討論等等。 研究期間:透過所蒐集的資料依年代順序進行整理與分析,從無助的喪親兒 童到中年在醫院擔任關懷助人工作,採以Clandinin與Connelly 所提出的「個人經 驗法」為例,以四個焦點方向:內在狀況、外在狀況(又稱現實狀況)、回顧與 前瞻來書寫,來了解「以傷療傷」的過程與應用的方式。 研究後期:參考結構心理學的要點來進行回顧與省思,其要點:人類的意識 是由 主觀的部分:內在萌生的情感(Feeling)與衝動 (Impulse),與客觀的部分: 20.

(33) 來自於外界的思想(Idea)所共同組成。透過自我觀察,又稱「內省法」,從個體 本身的觀點陳述自身意識經驗及研究其自覺的經驗。 研究結果與討論:盼藉由研究歷程中的反覆閱讀、省思與調整,呈現有系統且 不繁複地的研究結果與討論。. 三、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採 Riessman (1993)探究過程,透過五個層次: 「專注於原始經驗」、 「敘述經驗」 、 「謄寫經驗」 、 「分析經驗」及「閱讀經驗」來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使研究者的「自我」從「主體化」到「客體化」。 (一)專注於原始經驗 透過歷史資料回顧歷史事件,讓自己專注在原始經驗,使歷史中的我有機會重 現在自己面前。本研究將重現研究者各階段生命傷痕的歷史事件,比如:童年喪 父經驗及中年喪夫經驗如何影響研究者的家庭、經濟、自我形象、人際關係、價值 觀與信仰等等。 (二)敘述經驗 採以Clandinin與Connelly所提出的「個人經驗法」為例,以四個焦點方向: 內在狀況、外在狀況(又稱現實狀況)、回顧與前瞻來書寫。 (三) 謄寫經驗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有影音、報紙、刊物、書信、卡片、作業、心得及網路 上互動資料,會擷取摘錄並謄寫,同時因顧及研究倫理—保密與隱私原則,會進 行匿名、修飾與改寫。 (四)分析經驗 藉著分析原始經驗中的「歷史自我」 、敘事中的「感知自我」 、文本中的「記 憶自我」,經過反思的生命,有助找到生命經驗的意義與價值,增進對生命經驗 的欣賞與思維創新,以此形成「分析後的敘事文本」 ,呈現詮釋中的「反思自我」。 (五)閱讀經驗 21.

(34) 當讀者閱讀文本時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建構出與研究者不同的意義與詮釋, 此情況乃出自於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歷程,其實,當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內與同 樣的文本交會,也可能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所有文本的意義都是變動的,換言 之,研究者所建構的真實只對特定詮釋社群有意義,沒有一個永恆的觀點,但是 透過再次閱讀,產生新的詮釋、新的意義、新的價值並有新的展望,如此不會讓 過去的我決定現在的我,有如使過去「廚餘」變成現在的「養分」,可預見未來 的我會更美好。. 22.

(35) 第二章 殤情黑洞 創傷,彷彿是一顆原子彈爆炸, 雖然倖存, 但留下一個巨大的坑洞, 即使小心掩藏、試圖忘記,卻一輩子受到輻射所苦。 〜 宮地尚子(Naoko MIYAJI),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 〜. 第一節 滴血的十字架 從鏡中看到自己的頸項上掛了一條十字架項鍊,總會想起爸爸在基督教醫院 的臨終景況,那一晚在急診室所發生的畫面,深深烙印在我和家人的腦海裡。 一、惡疾衝擊一家的平靜 時光回到快滿八歲的我,爸爸在商業職業學校教書教到一半,突然昏倒在講 台上,引起一陣騷動後被救護車送到家裡後方的基督教醫院急診室。我在放學後 被舅舅載去探望已轉到普通病房的爸爸,只見親友滿面愁容的聽著醫生解說病情 並建議爸爸轉到北部大醫院治療癌症,因為大家在問答討論中有許多我聽不懂的 醫療術語,加上爸爸已虛弱不堪闔眼入睡,我悄悄地走出病房看著走廊上各樣的 聖誕節佈置,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基督教,從牆面上的掛畫裡看了耶穌基督的生 平事蹟,對於他出生在馬槽、死在十字架上和升天復活的畫面印象深刻,就在一 知半解下,默默地對他說:「這位神明啊!醫生說我爸爸得了癌症,他病得很嚴 重,求祢保佑他、醫好他,我很怕他死掉,因為我還有四個哥哥,媽媽一個人要 怎麼養五個小孩呢?拜託祢幫幫我們,如果爸爸病好了,我會買很多好吃的來拜 祢。」從祈求的用語中,便可知我家是一般傳統拜拜的宗教信仰,凡遇農曆初一、 十五及其他祭祀節慶,我都是媽媽的小幫手;一起去傳統市場採買、在廚房預備 三牲四果、送到三樓的神明廳擺齊相關祭品、叫全家人上樓拜拜到最後負責燒金 紙和收尾的工作。 那晚和家人從醫院返家,我第一次躺在沒有爸媽陪伴的雙人床上,整夜輾轉 23.

(36) 難眠,只敢偷偷掉淚,這也是我第一次獨自面對暗夜的恐懼並成功壓抑住內心的 滔天駭浪。害怕黑夜,是因為媽媽在家開設針織補習班,一邊教學生如何操作針 織機器、一邊接廠商的外銷訂單幫忙代工,也自製一些毛線衣、毛線帽販售貼補 家用,為了展示毛衣成品,爸爸去買了三組塑膠模特兒來擺放,愛捉弄我的小哥 謊稱這些假人到了晚上會變成鬼怪來捉我,他還常躲在衣櫥、浴室及轉角暗處嚇 唬我,使我疑神疑鬼,不敢獨處,若是睡到一半發現父母不在身旁就會哭個不停, 大我十二歲的大哥經常陪我坐在樓梯口等爸媽回家,爸爸見我難以克服恐懼,只 好把所有的塑膠模特兒又賣回店家,可是我仍然膽小如鼠。 正當我擔憂爸爸的病情時,突然聽到媽媽打開一樓鐵捲門回家了,我開心地 喊了她一聲,以為爸爸已經好轉出院了,她發現我還醒著便打開了蚊帳凝重地跟 我說: 「明天中午媽媽要搭救護車陪爸爸去台北治病,我們會有一段時間不在家, 妳已經國小二年級了,長大了,要開始學會照顧自己了。明天就照常去上學,放 學後就好好寫功課,記得前陣子爸爸還帶妳去領嘉義市模範兒童獎喔!還跟阿公 說妳都是拿第一名的!妳真的很優秀,所以要勇敢!要學會獨立!不可以半夜起 來就一直哭喔!」「嗯嗯,那您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沒想到我這一問,她眼 眶一紅便哽咽地說:「不知道,可能要住院幾個月,媽媽會找時間回家看看你們 的,有空也會打電話回來,妳不用擔心,妳先睡,媽媽要去準備行李了。」深夜 媽媽雖然背對著我躺臥,卻因她強忍著淚水使身體微顫下讓我從睡夢中清醒了, 由於不知該如何安慰她,只好繼續閉眼假寐,內心宛如狠狠地被浸泡在鹽酸中。 清早我望著母親弱小的身影帶著不捨與沉悶的心走出家門,直到放學後我聽 到有人在煮晚餐,以為她還沒去台北,甚至不用出遠門,我充滿期待的走進廚房, 結果看到才高中三年級的二哥正在炒菜,小哥因看到桌上的菜餚苦笑著說:「蛋 炒飯、蛋花湯,還有高麗菜炒蛋!怎麼都是蛋啊!」雖然小姑姑親送了水晶餃和 酸辣湯,小舅舅也來探視我們,但是無法取代全家七口人經常圍著餐桌洋溢歡笑 的畫面,一場惡疾有如山洪暴發瞬間將一切破壞殆盡,到如今仍無可修復。 再次看到爸媽已是一個半月後了,姑丈和姑姑開車載著剛放暑假的我和小哥 24.

(37) 去醫院探視,當他們看到我們並沒有預期的驚喜,反而是媽媽一臉憔悴的述說整 晚沒睡,忙著處理爸爸的右腿腫瘤出血,她擠了快一臉盆的膿血,才讓爸爸退燒 了。看著虛弱的爸爸似睡不語,直到媽媽沉默了,才睜開眼睛向站在病床後端的 我招了招手,要我走到他身邊,並請媽媽從矮櫃裡拿了一本新書給我,我看了看 書名: 《基督山恩仇記》 ,一時無法明白爸爸為什麼要送這本書給我,媽媽說這是 她推著輪椅帶爸爸出去散散心,正好看到有人擺了書攤,爸爸知道我愛看書,特 別挑了這本來送我,讓我聽了好感動,也很感謝他培養出我閱讀的習慣。沒想到, 四十年後,我在醫院關懷一位病人時,她除了欣喜看到我,也將正在閱讀的書介 紹給我,我一看,心中一震,除了驚訝看到一模一樣的書,也因作者的一句話: 「唯有經歷過不幸的人,才能體會出真正的快樂。」-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基督山恩仇記》,使我內心翻騰不已,似乎感受到爸爸在治療期間的哀嘆,面 對「癌症」就像書中的邪惡角色,因著私慾與嫉妒便興起了歹念,寄了一封謀反 匿名信破壞了男主角原有的意氣風發與幸福生活,隨即將他打入了地牢被關在暗 無天日的黑獄裡,天天折磨著他的身心靈,可惜爸爸無法像男主角有逃獄反抗的 機會,只能任憑癌細胞一一剝奪侵占。. 二、少了一條腿的爸爸 當爸爸經歷辛苦的療程終於可以出院返家,一路上的舟車勞頓,使他雙手撐 著拐杖一進到家門便往床鋪休息,他不忘把我找來,原來是擔心我能否接受他的 外觀改變了,特別是少了一隻腿,於是他先跟我解釋:為了不讓癌細胞擴散到其 他身體部位,他的右腿已經截肢了,替代的是義肢--人造的假腿,請我用手按一 按膚色的鋪棉外觀,接著他要脫掉義肢了,問我敢不敢看,如果不敢看,就遮住 眼睛。我說:「我不怕。」於是他把那又重又長的右腿義肢脫下來,讓我瞧瞧裡 面長什麼樣子,請我摸一摸,又問我敢不敢看他右腿截肢後縫合的傷疤,我點點 頭,他慢慢地解開了包在大腿上的束帶及繃帶,我指著交叉成十字狀的截肢疤痕, 問他還會不會痛?他說已經不痛了,但是要時常練習用義肢走路,所以大腿會有 被擠壓磨擦後的紅腫和瘀青,我看了十分不捨,不知道該說什麼,他見我沒有一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5 圖2- 1父母後設情緒理念之理論架構 引自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Volume 6, Number 4, 2012, Pages 417– 422 情緒教導型的父母對於幼兒情緒能力、心理社會適應和同儕關係有較佳的影 響。在探討父母後設情緒理念和幼兒情緒能力的相關研究中,以69名平均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