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此類試題大都屬極易且鑑別度低

在文檔中 大學指考試題探討 (頁 63-69)

但如此的試題個人以為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並喚起學生學 習歷史的興趣,在大考的試題中是不宜太少。

1.臺灣許多人名為「太郎」、「次郎」或是「敏郎」等,這些人 如此命名之背景為何?

(A)唐代對人多以「郎」稱之,臺灣沿襲此傳統,亦稱人曰「郎」

(B) 繼承清代閩南地區的習俗,年輕男子稱「郎 J 女子稱「娘」

(c)日本殖民統治初期的暫時現象,有人積極日化便以「郎」自稱 世}應該是皇氏化時期受到日本政府鼓勵,以日本方式為子女命名

( 93-1 . P86 D25)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此題旨在測試考生能否瞭解日據時

期推行的『皇民化』運動對臺灣人民生活的影響。」lOH高達 88%

的答對率,且無論高、低分數群的同學都有相當高的答對率

(96% 、 71%) ,足見近年來強調臺灣史的教育是有所成的。日本 統治臺灣三階段的歷史,是認識日本殖民統治的重要概念,學生 從國中歷史教育開始應有深刻的認知,且此題以「太郎」、「次 郎」為題幹,學生可以容易辨識出「皇民化運動時期」的特色。

2. 1860 年代以後,臺灣政治經濟重心逐漸由南部轉移至北部,其 主要原因為何?

(A) 南部米糖生產下降,經濟蕭條,造成人口往北移動

108 曹亮吉等編, {93 指定科目考試一試題與解析~列一史地篇} ,頁 9 。

342 韓靖宇 歷史教育第 15 期

(8) 南部多颱風與地層下陷,天災頻傳,迫使人口外移 (C) 北部移民來源、複雜,經常發生變亂,必須駐兵鎮壓 也};l~部發展茶與樟腦,山區大舉開發,經濟發展快速

( 96-9 • P96 DI0)

此題正如上一題,亦屬於畫灣史的基本題.1860 年臺灣開 港,北部地區生產的茶葉、樟腦成為當時臺灣外銷主要商品,尤 其茶葉的輸出,幾乎全在北部地區,這個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建立 在學生腦海裡,因此此題的答對率相當高,全體考生高達96% 答 對,且高分數群同學 100% 的答對,而低分數群同學亦有90% 答 對,這是屬於極易的題目,故高低分群組均可以答對,是以沒有 鑑別度可言。但筆者還是以為,不要以為如此簡單的題目,就不 再命如此的題型,如是基本型題日,就是要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信心。

3. 一位臺灣士紳為慶祝戰爭結束,寫了一副對聯:I 四百餘里提 9身已去復返;五十一年婷僕垂死重生o J 這位士紳要慶祝的是 哪一事件?

(A) 臺灣民主國成立之際,慶祝臺灣脫離清朝統治 (8) 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了俄國,成為亞洲強權 (C) 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戰勝,一躍成為世界強權 也}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臺灣回歸中華民國

( 96-23 • P93 D19)

這亦屬於臺灣史的基本觀念題.93% 的考生答對,且高分數 群同學有 100% 的答對率,說明大部分同學對於臺灣史的分期應 該是瞭解的,日本統治臺灣五十一年,是以題幹中對聯所云:

「四百餘里擺闊己去復返:五十一年脾僕垂死重生。」給於考生 解答的線索,是以答對宰相當高。

大學指考試題探討一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343

總、計 96 年度有許多的基本觀念題,超過 75% 答對率的題目 有 14 題,且多選題的答對率更高於往常,因此當年度的各標均提 升許多,這是筆者教學多年來所願見到的現象,但是可惜的是 97 年又恢復往常的『難度.J] ,造成考生的痛苦與失望,這是我不樂 見到的現象。筆者以為 I 試題讓考生得高分, "有何不可?我們 何以認定學生拿高分就是「沒有水準』的題目,畢竟這是一份為 六萬多名考中所命的題目,並非只為『歷史系』招生所為。」

(二)基本型題目且有鑑別度的題目

如此的試題是非常難設計的題目,因為既是基本型,就應該 大部分考生都能認知,是以如是的題目少見於指考試題,以下兩 題為例:

I. 1990 年 f泣,有一位作家在〈一種逝去的文學?>的文章中說:

「那邊要統,這邊要獨。『漢~ w 賊』早已兩立 w 敵』

「我』正在言歡。四十年前的神聖使命,成了四十年後的今古 奇觀。」此一「逝去的文學」所指為何?

(A)古典文學 (B)鄉土文學

正i反共文學 (0)現代主義文學

( 96-3 ' P86027 )

此題亦應屬於臺灣史的基本題,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在文 學上以去除日本文化影響其第一要務,並積極推動「反共文

學 J '所以民國四、五十年代的文學幾以「反共文學」為主,其

他如「懷朔:文學」、「鴛鴦蝴蝶言情文學」等,只是作為部分作 家不滿的宣洩管道。如是觀念是每一家版本都會述及的歷史事 實,且教師亦應會詳述此一文學趨勢,所以此題對高中歷史教育 而言應該非常重要,而考生極高的答對率,說明了近年來「臺灣 史」教育推廣的成功。筆者以為女II 是的命題應多出現在歷史考科

344 韓靖宇 歷史教育第 15 期

中,不要因為答對率高,、鑑別度低而降低如此基本觀念的題目 數。命題不要擔心學生得分高,如此基本觀念的題目本就可以幫 助學生建立讀歷史的信心。

2. 一份西方的航海日記記載來臺貿易的情景,指出:海岸多沙 丘,叢林散布。如能取得木材,過方 f 在;巷口南側築域,以便控 制船抽出入。據漢人言,每年有日船二、三艘來此,向土人購

買鹿皮。也有中國船隻載來綱純織物,與日人交易。這份日記 最可能是:

(A)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探勘絲澳所寫 但i十七世紀荷蘭人探勘安平時所寫 (c)十八世紀英國人探勘淡水時所寫 (D) 十九世紀法國人探勘基隆日守所寫

( 96-36 . P84 D30)

這亦是一題臺灣史的基本觀念題,根據個人統計96 年度臺灣 史題目占有 18%的分數,而有四題基本型的題目(3、9 、鈞、 36 題) .居其中幾近一半,筆者以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比例。

二、中度的題目

中度題目泛指全體考生有 70-45%的答對率,這類的試題命題

最為容易,個人大致將此類試題區隔丟面有鑑別度與鑑別度低兩種 類型。

(一)鑑別度低的試題

l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曾於 1624 到 1662 年間占領臺灣,建立殖 民政權。 1662 年,鄭成功才驅逐荷蘭人,建立明鄭政權。這兩 個政權經苦壹灣時,有何相似之處?

(A) 為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均將土地收歸公有

大學指考試題探討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345

(B) 均對原住民採安撫政策,不採武力征服策略 {Q均重視對外貿易,尤其對日本、南洋之貿易 (D) 為充裕府庫,均在臺灣各地問;巷,並抽重稅

(97-3.P62 D19)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表示,-本題冒在測驗考生能否瞭解大

航海時代來臨後,臺灣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的關係 o 」 l 的

就答對率而言,學生應該普遍瞭解此一歷史事實,62% 的答對率 高低分數群同學均超過﹒半答對(70 : 51) ,是以鑑別度較低 o 但若以近幾年不斷強調臺灣史教育而言,個人以為答對率仍屬稍 低,因為其他三項選項都有嚴重錯誤,土地政策、原住民政策、

開港問題這都是臺灣史為課程標準與教師授課的重心所在.I高分 數群同學對前兩項政策的認知,就其選擇的比例而言(土地政策 有 13% 、原在民政策則有 14% )似乎偏高,這訊息透露出,-學 生對這兩項政策的認知是有所不明。」這也間接告訴我輩執教於 高中者,應該注意將來授課的內容。至於低分數群同學則各有 15% 、 24% 選擇這兩項,足見此選項對高低分數群同學還是具有

誘答力。

2. 1880 年代,一位臺灣官員向政府指陳:為達「方便商務,振興 經濟,貫穿南北,神於海防,輸送兵員,防止變亂」之目的,

希望能進行比一重大建設。請問:比重大建設所指為何?

(A) 興建貫穿南北的公路,~統 (B) 廣建;巷口以建立環島航運 (C) 疏竣南北河川以開鑿運河 ill}興建貫穿南北的鐵路*統

( 97-10 . P63 D20)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表示,-本題旨在測驗考生對清領時期

l 阱林秀慧等編, {97 指定科目考試一試題與解析,~列一史地篇},頁 153 。

346 韓靖宇 歷史教育第 15 期

在臺推動的新政與政治局勢關聯的認識。」 l lo如此重要的觀念,

我們從 63% 的答對率,與不高的鑑別度 20 '可見臺灣史上一些重 要觀念是不錯的考題,而考生作答亦證明近年來重視臺灣史教 學,是有所成的。

3. 上課時,老師希望同學對十九世紀英國怡和洋行淡水分行的歷 史做一小論文,要求同學自行蒐集材料,以便閱言賣。有四位同 學各自提出選擇材料的構想。下列哪位同學的構想應最能掌握 怡和洋行的歷史?

已i 甲生想以該洋行的檔案為主要材料,因為這些檔案最能說明

當時公司的學運

(8) 乙生想利用該洋行職員的回憶錄,因為這是當事人留下的一 手報導,最可信

(C) 丙生想、訪談淡水地區的者老,因為這些人目睹洋符管運,所 做的口述最翔實

(D) 丁生想以當時各種報章雜誌為主要材料,藉以目奈解並掌握該 公司的不同風貌

( 97-23 . P39 024)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表示,-本題旨在測驗考生是否知道史

料蒐集的基本方法及對於史料性質的分析與運用。」lll 歷年來提

到有關史料蒐集、分析的題目,學生的答對率一定偏低,果然此 題只有 39% 的答對率,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幾年來試題的磨練高 分數群同學的答對率有所進步,此題高分數群同學有51% 的答對 率,超過-半的高分數群同學答對,應該象徵。種進步;但是D 選項是一極具誘答力的選項,全體有38% 的考生選擇此項,高分

liD 林秀慧等編, {97 指定科目考試一試題與解析象列一史地篇)),頁 156 。 川林秀慧等編, {97 指定科目考試一試題與解析舟、列一史地篇)).頁 160 。

大學拈考試題探討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347

數群同學有 34% '相對的低分數群同學則有的%遠高於選擇正確 答案的同學 (27%) 。從此選項比例分析,學生對於「史料」的認 識還是相當有限,學生似乎無法瞭解原始(一于)史料的客觀 性,與回憶錄之間過度主觀意識的區別;再則學生對於當時臺灣 報章雜誌不知,是以有 38% 同學選擇了 D 選項,這都是我輩執教 歷史者所應該注意,但「高中有那麼多的時數論及『史料蒐集與 分析、整理」嗎? J

(二)中度且有鑑別度的試題

這是較為容設計的題型,只要命題教授願意用心體會,詢問 高中老師,參考大考中心所做的各項資料,相信要設計出如此的 題型應該比較容易。個人以為命題者嘗試設計如是的題目時,必

這是較為容設計的題型,只要命題教授願意用心體會,詢問 高中老師,參考大考中心所做的各項資料,相信要設計出如此的 題型應該比較容易。個人以為命題者嘗試設計如是的題目時,必

在文檔中 大學指考試題探討 (頁 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