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鑑別度低的試題:以鑑別度低於25 為界。

在文檔中 大學指考試題探討 (頁 22-27)

1.學者整理出土文物,甲遺址有數量不多、用轉輪製成的陶器;

乙遺址只發現數量可觀的骨製器具,如骨針等;丙遺址有少量 穀子和大量的各種動物骨骸 o 這三個遺址的先後川頁序是:

已j 乙一丙一甲 但)甲一乙一丙 (c)丙乙甲 仍)乙甲丙

(92仆, P45 D15)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 r 主要考察古代文明發展的先後順 序。」 37看似極為容易的題曰,但何以考生只有45% 的答對率?

檢視依據現行課程標準及各版本的敘述,除T 三民版♂南一版、

康熙版述及舊石器時代的文明表現外,其餘版本大都從新石器時 代開始,且對於新石器敘述亦偏重中晚期發展,是以考生面對此 試題會比較生疏,所以全體答對率只有45% '且鑑別度亦只有 的 %0 此種看似簡單的試題,卻造成學生回答的困難,應該是一種 與課程標準不符的現象,個人以為,如此試題不宜以「石器時 代」遺址為指標,並排列先後順序,這種歷史現象的試題應儘量 減少。

2.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著述各異,但都是因應社會變遷,各自提出 挽救時弊的主張。墨子主張國家庭、「節用不要浪費o 孟子 強調劃定土地經界。商草央主張閉關草萊,制定仟陌。對於以上 三位學者的主張,以下說明何者較為適當?

(A)三者立論相同,都站在維護統治者利益的立場

37 謝 ilk達等、編, {92 指定科目考試一試題與解析丰、列一史地篇},頁 9 。

大學拈考試題探討一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301

(B) 三者立論相同,都是基於維護農民利益的立場

正i三者立論互異,但同樣是以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做考量 (D) 三者立論互異,且不是根據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做考量

( 92-9 . P56 D22)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 I 主要在考驗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思想 與農業之關係'並認為考生只要知道墨子與孟子及商缺立足點之 不同,便可回答一大半。」38然而,就課程標準與各版本的敘述幾 乎都未提及「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型態。此題考生似乎採刪除 法作答,如此對正常的歷史教學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當然,如 果加上中國文化史所學的內容,學生應該要理解「小農經濟」的 特色 o

3. 目前發現的中國新石器農業遺址,時間較早者,聚落內除了某 個大型牙含外,鮮少其他類型的建築遺址。但是,時間愈晚的 遺址,除了諸類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著數量不等 的小型建築;而且越到後來,這種小型建某的數量越多。關方f Jl:r.一變化,以下說明何者最為適當:

(A)族長權威的萎縮 (B)族長權威的搪張 (c)財產公有制強化 也j私有財產制萌芽

( 93-16 . P69 D14)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 I 冒在測試考生對考古資料的判讀能 力。」此題針對中國新石器時代作f 一番描述,透過題幹的敘述 欲測驗考生對新石器時代不同階段的特色有所認知,這是一種不 錯的命題方式;但此題與九十二年的題目有重複出題的現象,是 以此題答對率雖然不是很高(69%) ,但是鑑別度卻是相當低(只

38 謝政達等編, {92 指定科目考試 試題與解析~列一史地篇} ,頁 11 0

302 韓靖宇 歷史教育第 15 期

有 14) ,高低分數群的學生對此段的認知似乎是頗有「英雄所見 略同」的感覺,學生只要多練習 l 考古題應該可以回答 o 個人以為 新石器時代所佔課程標準的比例很少,且那個時期的文化表現與 特色,教師必須使用較長的時間解釋,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 下,不知教師是否可以解釋清楚。誠如莊德仁老師在其論述中表 達,時數嚴重受限的情形,教師如何能解釋清楚這些「抽象」的 概念? 39

(二)難度為中,有鑑別度的試題

這是較為容易設計的題型,只要命題教授願意用心體會,參 考大考中心所做的各項資料,相信要設計出如此的題型應該比較 容易 o 個人以為命題者嘗試設計如是的題目時,必須放下自己的

知識,仔細翻閱課程標準與各家版本,如此才不會出3見「事與願

遑」的現象。

I.一篇文章說: I 那一年,土耳其人已經攻下了開羅,控制了地 中海沿岸許多地方。葡萄牙人剛剛在澳門建立商業據點,也開 始把火器賣到日本。這時 11妾,歐洲人還紛擾不安,為了儀式的 問題爭吵不休 O 英格蘭的國玉給第六次婚,他的前幾個妻子,

下場都不太好。」這篇文章最適當的標題應是:

(A)<十字軍東征見聞錄〉 也1< 世人所知的 16 世紀〉

(C) <康熙十五年) (D) <明治維新紀要〉

( 94-25 . P68 D44)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 I 本題旨在測試考生之時代感,考驗 其能否將相關歷史現象歸納於時間序列中。」40個人非常欣賞如此

39 莊德仁, (從高中歷史科拍考試題與教材探討教學時數成少課程內容改變的合 理性> ' {歷史月刊} 203 ( 2004.12) .頁 108-1100

40 曾佩芬等編, {94 指定科目考試 試題與解析舟、列一史地篇} (臺北:大學入

大學指考試題探討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303

的題型,考生可以依據題幹中所提供的資訊判斷,此題題幹中可 供資訊有三:土耳其人控制地中海沿岸、葡萄牙人到中國、日本 貿易、英王多次結婚離婚。這些資訊對學生而言,應該都還熟 悉,且選項較不具誘答力, A 選項措 11 至 13 世紀的史實 ;C 選項 康熙皇帝為十七世紀後期帝王 ;D 選項則為十九世紀中葉史事 o 這三選瑣的時間點學牛-應該都很清晰,且此題的內容學生必須整 合,否則學生無從作答,是以此題有 68% 的答對率,日高分數群 同學遠優於低分數群同學(89 : 45) ,如此較高的鑑別度,可見 高、低分數群學生的學習是有別的,我們期盼未來考題能多設計 如是的題目。

2. 長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後農業發達,一向是糧食輸出區;但明末 以來,卻需仰賴外地輸入糧食。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最有關?

已i 改種煙j齊作物,造成糧作不足 (B)戰亂頻仍,農業生產遭到破壞 (C)水利失修,造成糧食生產減少 (D)新作物傳入,飲食習慣漸改變

( 96-22 ' P50 D55)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 I 此題旨在測試考生對明清經濟史發 展大勢的認識。」 4l 這是設計得不錯的題目,且明清經濟發展本就 是新版本的重要精神,各版本均提及此時經濟發展的特色,教師 講授時無論是經濟分工或「湖廣熟,天下足」的轉變,都應該會 是課程內容的重心所在。此題雖只有50% 的許對宰,高分數群考 生有高達 79% 答對,但低分數群考生僅有24% 的答對率,是以

學考試中心.2005) ,頁 16 ,

41 蕭次融等編, {96 指定科目考試一試題與解析象列一史地篇}(臺北:大學入 學考試中心,2007) ,頁的。

304 韓靖宇 歷史教育第 IS 期

有相當高的鑑別度(55) ,這是筆者所期盼的優良試題。筆者發 現有關明清經濟發展的試題,考生的普遍答對率都不錯,這可證 明高中歷史教育隨著歷史研究的改變而轉向,同時學生的學習亦 有相當的成果。

3. 某個時期學術思潮發生重大變化,不僅逐漸形成強調個體、重 視個性解放的文學風氣,文學脫離了經學而獲得獨立;另一方 面,史學也不再是經學之附庸,形成了後來正史經籍志裡經史 子集的圖書分類方式。這應是指哪個時代?

(A) 秦 j莫 過i魏晉 (c)唐宋 (D) 明清

( 97-29 ' P43 046)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此題旨在測試考生對每一個時代學

術特色的瞭解。」 42此題文字敘述清晰,正如解析中表達「題幹中

『強調個體、重個性解放』為魏晉時代的特色。」這對於社會組 的同學,研讀高三中國文化史內容後應該更清楚的理解。但是此 題全體考生只有 43% 答對,且高分數群同學的答對率只有68% ;

相對的低分數群的同學僅有 22% 的答對率,且有 35% 的同學選 擇「唐宋 J , 26% 的同學選擇「明清 J '足見一般的學生對學術 思想的發展與各朝代的特色仍然認識不清,無從辨別秦漢、魏 晉、唐宋、明清之學術思想有何特色,這是高中歷史老師教學所 應該注意者。著重文化思想的敘述,是 84 課程標準的特色,然 而,課程標準發展至 97 年度已經有七年之久,何以在如此的試題 中還是無法展現出來?這應該是老師教學中所應該補充加強者。

4. 中國史上,曾有西北邊境官員向朝廷報告緊急軍情,皇帝即刻 召集宰相及相關長官共商對策。由於宰相無權調動軍隊,乃由

42 林秀慧等編, (97 指定科目考試 試題與解析急列一史地篇~ (臺北:大學入 學考試中心. 2008) ,頁 161 0

大學拈考試題探討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305

主管軍事的長官提出作戰方案,由主管財政的長官調度後勤物 資,經皇帝裁決後,才調動軍隊增援前線。以上場景最可能發 生於何時:

(A) 漢代匈奴侵入山西 ιi 宋代西夏入寇吹西

(8) 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0) 明代蒙古入侵河套

( 97-34 , P50 058)

依據大考中心的解析 I 此題旨在測試考生是否瞭解古代中 國相權的演變,及各朝代皇帝與宰相互動的情形。」這種「君權 與相權」的關係原為課程標準的準則,亦為課程講授的重心(歷 史上冊第四章,大一統帝國的規制與運作),尤其社會組同學,

在高三中國文化史教材中,更有一節「政治制度」論及我國君相 權關係的演變,但是全體考生50% 的答對率,令人擔憂o 此題與

在文檔中 大學指考試題探討 (頁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