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般性適應 (general adjustment) 、工作性適應 (work adjustment) 及互動性適應 (interaction adjustment) 等三類。一般性適應 (general adjustment) 指的是跨國工作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專業人士跨國工作的適應問題

在本節筆者將先介紹跨文化適應的定義,及跨文化適應的相關理論。接著探 討跨文化適應的層面,最後探討跨文化適應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並討論跨文化 適應對工作滿意度可能發生的所有影響。

一、跨文化適應

跨國工作者由於與工作所在國家擁有不同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因此在生 活習性及態度上難免有所差異,而這些跨國工作的專技人員在接受不同文化的衝 擊下,能否順利完成工作,所憑藉的不只是專業素養或是管理能力,還包括是否 能有良好的跨文化適應情形。所謂跨文化適應

(cross-culture adjustment)

即為個人

在變換環境時所做的心理調適,使其能在工作或非工作方面減少衝突壓力,在心 理上增加舒適感及自在感

(Aycan, 1997; Caligiuri, 2000)

許多學者認為,跨文化適應為一種多重構面

(multidimensionality)

的概念

(Black, 1988, 1990; Black & Stephens, 1989; Morley & Flynn, 2003)

,而可以區分為

一般性適應

(general adjustment)

、工作性適應

(work adjustment)

及互動性適應

(interaction adjustment)

等三類。一般性適應

(general adjustment)

指的是跨國工作者

對地主國的氣候、食物及居住環境在心理上感到舒適的情形;工作性適應

(work

adjustment)

指跨國工作者,在不同的工作價值、期望及標準下,心裡感到自在的

情形;而互動性適應

(interaction adjustment)

則是在地主國文化下不同的溝通風 格,以及外籍人士與地主國人民間的人際互動調適的情形

(Black & Stephens, 1989;

Black, 1990)

二、工作適應相關理論

工作適應

(work adjustment)

的定義,係指就業者的能力與需求,能和工作環

境做適當的搭配,能主動學習與培養能力及興趣,克服工作上的困難,並且於工 作當中獲得成就與滿足感

(Hershenson, 1981)

。工作適應是一個職場角色合度的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程,也是個人和其工作環境的一種互動關係,在這互動和過程中人們努力去和工 作環境達成和諧一致,取得協調的工作滿足感,此所謂「環境」,包括人(自己、

同事、主管、被服務者、社區鄰里)、事(工作安排、工作負荷、專長吻合、興 趣相符)時(工作時間、輪班制度、任職期限、年資長短)地(都市或鄉村、週 遭環境、場所安全、交通便捷性)物(設施設備、後勤支援、專業協助)等項目 的綜合條件而言(黃梓松,

2004

)。

(一)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最早是由

Dawis

Lofquist

1969

年『

Adjustment to Work

』一書中提出

(Dawis & Lofquist, 1984)

,他們認為個人與工作環境的互動要 達成協調一致性,工作環境接收個人的技能以完成工作任務,因此個體的工作性 格和工作環境需相互整合為和諧關係,當個人進入工作環境時,其行為會導向迎 合工作環境的要求,相對的,工作環境也必需給予個人工作表現適當的回饋,諸 如薪資、福利、地位、人際關係和工作空間等報償,個人的能力回應工作環境的 要求,個人與工作環境即為相互滿足,達到一致性,當彼此都相互達到滿足的最 基本要求的互動過程即可稱為「工作適應」。基於此一致性,明尼蘇達工作適應 理論基本論述為:

1.

工作適應是指在工作期間,個體對目前工作的外在滿意與內在滿足的程度。

2.

外在滿意指個人所具備的技能,能符合工作環境的要求。

3.

內在滿足是指工作環境的回饋系統能滿足個人的需求,並提供個人技能在工 作環境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

4.

外在滿意能適度的調節外在滿意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間的關係。

5.

內在滿足能適度的調節外在滿意與技能要求兩者之間的關係。

6.

個體如果被迫離開工作環境,可是基於外在滿意之關係。

7.

個體如果是自願離開工作環境,則可與內在滿足有關。

8.

外在滿意和內在滿足與工作持久有密切關係。

9.

工作人格和工作環境必需相互契合,才能維持工作持久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預測個人工作適應情形,可用工作人格與工作環境的程度來測量。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重要的要素,包含個人的工作人格、工作環境與測量 工作適應的指標等三項。以下就各要素逐一說明(Dawis & Lofquist, 1984):

1. 工作人格

所謂「工作人格」,可分為人格結構(Personal structure)及人格類型(Personal style)二種。「人格結構」是指個人在與刺激情境互動時所反應出來的才能和表現 而言,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為技能(能力)和價值(需求)二部份;「技能」是 指處理與工作相關的技能,對工作中的刺激、輸入、處理與輸出的過程所產生的 反應。「價值」係指個人在工作中所企望的價值感,可歸納成成就、舒適、地位、

利他、安全感和自主性等六個向度,包括能力的使用、成就感、積極性、權力、

組織政策的執行、認知、獨立、道德價值、報酬、責任感、協同合作、創造性、

安全感、社會服務、社會角色、與上司的關係、督導以及多樣性的工作條件等二 十項工作需求。

「人格類型」係指個人與工作環境互動時,面對外在環境刺激而產生反應的 類型,可分成四大類型:敏捷、速度、節奏和耐力。敏捷是指個體再賀工作環境 互動時,產生反應的快慢程度;速度則是者個體所花費的努力與心力程度,也就 是個體工作的積極性;節奏是指典型的、習慣性的速度,通常可以用穩定的、周 期性的以及多變的來形容;耐力則是指個體在和工作環境互動時,持續產生反應 的長度,例如和工作環境互動越久,代表個體的耐力越高。

2. 工作環境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把工作環境分成二大部分:即工作環境結構與工作環 境類型,工作環境會伴隨個體的工作人格而來,由於二者之互動而產生相對應 性,故工作環境結構會隨著個體的工作人格對工作技能有所要求,而工作組織本 身的增強模式能提供並滿足工作者的需求。在工作環境的類型上,同樣會隨著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體的工作人格有所反應,亦分為敏捷、速度、節奏與耐力四種類型。個體有密不 可分的關係,同時也是影響個體工作適應的重要因素。

3.

工作適應測量指標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在工作適應測量指標採內在滿足

(satisfaction)

、外在 滿意

(satisfactoriness)

及工作恆久性

(tenure)

來測量。內在滿足是一種內在的滿意指 標,個體評鑑工作本身以及外在的工作環境是否能滿足其心理要求。外在滿意則 為外在的滿意指標,即個體所具備的技能是否能滿足工作環境的要求。工作恆久 性即為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維持工作的情形,包含三種持久的狀態:

(1)

同一職

位與工作上的持久;

(2)

同一組織中任職的持久;

(3)

從事某一職業的持久。

綜上所述,此理論主張以工作滿意與工作持久的情形當作工作適應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