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半軍事化社會」的大眾

美軍駐在臺灣形成一個「半軍事化社會」,使在美軍周邊流動的大眾無論是 語言、價值觀或文化等受其影響,對部分的人來說足以改變其一生。宋怡明在其 著作《前戰島嶼:冷戰下的金門》表示金門是一個被塑造出來的軍事化社會。在 冷戰的政治意識形態對立之下,將金門塑造出一個自由、民主的前線島嶼。他指 出金門以戰地政務制度的行政管理使軍民界線模糊、改變既有的經濟網絡、甚至 是金門人的日常生活、情慾、宗教也被納入軍事當中管控,故宋怡明認為金門是 一個從上到下被軍事所掌控的社會。本文認同面對軍事化應採取更廣義的理解,

不僅要考慮軍隊對社會的影響,還要思考軍事利益、價值與理論對社會生活的滲 透。282

金門是一個從上到下完整的軍事化社會,金門人直接地受到中華民國政府與 軍方的控制。雖說臺灣也有受到軍事化的影響,但是臺灣與金門在本質上有些不 同之處。藉由調查,筆者認為臺灣屬於「半軍事化社會」(Semi-Militarized Society)。 兩者的區別在於在制度與身分上。美軍與臺灣大眾身分涇渭分明,雙方各自被美 國及中華民國法律所管控,特別是軍、民界線分明。不過宋怡明所提出的軍事化 社會特徵也有幾處出現在臺灣。金門與臺灣最大的共同之處在於美軍駐臺延續的 美式生活滲透至臺灣社會,使得臺灣大眾/社會受到冷戰軍事決策的影響。此舉 正如宋怡明所言:「軍事化的觸角延伸至地方社會,冷戰和地緣政治便在日常生 活的不同面向中無所不在。」283藉由筆者的調查認為本文美軍駐臺灣時期稱為「半 軍事化社會」。本文透過田野調查及口述訪談說明美軍來臺對臺灣社會之影響。

美軍來臺為當地創造出「美軍經濟」有基地內的臺灣職員、美國工、小商人

282 宋怡明,《前戰島嶼:冷戰下的金門》,頁 4。

283 宋怡明,《前戰島嶼:冷戰下的金門》,頁 314。

109

及新興企業家等,這些人的日常生活與美軍緊緊相繫,前三者屬於「低階美力」、 後者屬於「半支配者」。屬於「低階美力」的社群多半來自臺灣社會底層,在戰 後教育及經濟條件不足下成長,他們運用僅剩人脈關係找到在美軍基地或是美軍 宿舍的工作,雖然是低階的勞力卻得到高於當時社會白領階級的薪資報酬。美國 工是第一線見識到美式日常生活的群體,他們看見美國的富裕並嘗試效仿美式日 常生活。

新興企業家與前者有些許不同,具有幾處特殊性,他們多半出身軍旅又因美 國軍援緣故與美軍交友密切,這些人脈關係使得他們的社會資本上高過低階美 力,讓企業家的角色處於支配(領銜)與低階(消費)之間的「半支配者」。企業 家看出臺灣大眾對於美國物質渴慕的心態,加上政策的推波助瀾,企業家能夠轉 而利用此心態、機會來達到創業與獲利的機會而成為「半支配者」。「半支配者」

可以改造並販賣出臺灣傳統產業無法推出的商品「飲水機」、「麵包」躍為新興企 業家。即便兩者獲利懸殊,但無論是低階美力或是新興企業家都脫離不了由美國 物質與消費文化領銜的消費型態。

美軍駐臺除了創造美軍經濟外,美軍基地、宿舍、俱樂部、福利社及學校等 美軍空間,也改變周邊的地貌。美式文化透過居住樣貌、透過交通方式、生活方 式等展現美軍空間周圍臺灣人。美軍的進駐改變當地的地貌注入一股美式風貌。

尤其是美軍宿舍帶給臺灣人對於建築新的想像進而牽動地景的變化,開始興建一 棟棟現代感的建築豪宅(House)。臺灣大眾回應美軍需求,因此形成一波依賴美 軍維生的小商人。呼應建築與環境學者馬克.季連(Mark Gillem)的說法。他把 這些象徵稱為「市郊的表像」。他認為美軍影響周遭的生活讓地主國見識到美國 文化並把地方經濟改造成以反映美軍消費習慣為導向。284這也表示美軍駐臺對於 當地社會經濟的滲透。

美國對外政策影響美軍駐軍人數。美軍駐臺人數多寡也深受全球政治局勢影 響波及到當地「美軍經濟」發展。當兩岸局勢危險時,協防臺海的美軍人數激增,

自然更加帶動美軍經濟的提升。但是當衝突局勢稍緩美軍人數便下降,自然也牽 動市場經濟興衰。受雇於美軍基地的臺灣職員、或是創造專為美軍消費的生意、

又或是藉由美軍人脈所成立的企業,這些產業、市場興衰與依附美軍息息相關,

美軍駐入臺灣使新的軍事化經濟-「美軍經濟」興起,美軍力量進入臺灣社會後 對當地社會有著多樣性影響。這也表示「半軍事化社會」除了透過政治的特殊介

284 David Vine,《基地帝國:美軍海外基地如何影響自身與世界》,頁 57。

110

入外,同樣在經濟上也會產生轉變。美軍與中介者讓軍事化滲透至臺灣日常生活 中。

四、 謎樣之槍:「劉自然事件」再探

1957 年「劉自然事件」作為戰後臺灣與美國關係最緊張的時刻,本文嘗試回 答雷諾為何槍殺劉自然。根據劉自然家庭成員平時的言行舉止、交友狀況與消費 型態來窺看劉自然與雷諾彼此關係。透過周遭的友人的說法表示他們倆人其實彼 此相識,劉自然私下進行美軍物資買賣也是眾人皆知的事實,不僅如此劉奧特華 也表示她知道他先生曾經透過雷諾購買小孩的物品。如此一來,雷諾之所以會槍 殺劉自然並非是雷諾所言「偷窺說」,2 人似因為私下買賣美軍物資而起糾紛不 幸釀下悲劇。

美軍來臺創造許多商機但同時也帶來隱憂。美國對於它所援助的國家豪不吝 嗇地展現美國的政治、軍事、教育、醫學等項目的成果,希望藉由文化與專業的 交流調教受援國成為一個「小美國」以便於與美國合作無間,此舉具有強烈主動 性。美軍執行任務期間不僅帶來美式軍事知識,也帶來美式物質與文化。美軍將 美式日常生活移植臺灣,連帶的也將美式消費文化帶來臺灣。在臺灣尚在實行進 口管制的時候,擁有美軍物資在臺灣人眼中極為欣羨。物以稀為貴之下美軍物資 成為昂貴的符碼,經濟條件無虞的人爭相購買卻限於法律規範只能非法取得,因 此在美軍基地附近出現「黑市」文化。

照理來說只有美軍及軍眷有資格購買美軍物資,但是美軍基地與臺灣社會界 線分明,物資仍是有辦法穿過隙縫流出去。美軍物資流出去集中在黑市進行不合 法的 2 次買賣,黑市結構中「美國工」、「基地職員」、吧女等扮演極關鍵角色。

透過那些與美軍有共同生活的群體,他們受到美式物質與消費文化的影響成為

「中介者」並挾帶著地利之便滿足黑市需求。

黑市的形成是國民黨政府與美方意料之外,雙方都積極地想要控制黑市但是 成效不彰,最大的原因在於美軍物資在市場的價值高居不下。對於美軍物資提供 者來說,在利潤與風險衡量之下,冒險作黑市買賣仍是值回票價,以至於在臺北、

高雄美軍基地周邊聚落各自出現黑市,晴光與堀江市場。美軍物資的高利潤不僅 使黑市買賣興起,但此活動同時也帶來危險。美國軍援階段性的解決國民黨政府 的燃眉之急,軍事上的協防舒緩臺灣社會對戰役的緊張亦帶來經濟效益,但同時 也在社會上增添些許摩擦。製造出龐大的「美軍經濟」產業,不論是合法或非法 活動,將這些人牽扯不清、利益交織的關鍵在於駐臺的美軍。

111

冷戰時期美國的圍堵共產政策,採取對西太平洋地區國家的政治干預,臺灣 是其一。美軍來臺後幾乎同時黑市也隨即而生。黑市是美國與西太平洋地區軍事 合作下的副產品。臺灣的崛江、晴光市場因著地緣政治而產生,在軍事化下蓬勃。

當美軍與駐在國雙方經濟條件差距甚大又要在當地維持美式生活時,構成黑市的 要素便浮現出來。「當地經濟轉以美軍消費為導向」意思是無論南北距離、地域 的差別,空間一旦納入為美軍工作、生活的範疇內,周邊即產生變化以美式物質 與消費文化來帶領。我們可以看到美軍對生活的滲透、對社會的影響。

黑市的影響有多麼廣泛?以回答雷諾開槍射殺劉自然來窺探一二。據相關檔 案劉自然的妻子與友人皆指出雷諾與劉自然關係匪淺,兩人有私下買賣美軍物資 之實再加上劉自然的時常欠債等因素,表示兩人因美軍物資私賣、黑市問題起爭 執,最後不幸釀下悲劇。起初臺灣社會大眾對於該事件的「美軍物資的錢財之爭」

議論紛紛,輿論都在劉自然與雷諾黑市買賣糾葛中打轉,但是美軍事法庭判決出 爐後隨即又被「審判不公」聲浪淹沒。輿論的轉向或許是國民黨政府希望將「劉 自然事件」解釋成「中國人赤手空拳被美國人欺負了」,藉此製造國人對美國的 憤慨趁機取得更多政治籌碼,以至於劉自然與雷諾的走私美軍物資的輿論並沒有 成為該事件的討論主軸。本文再檢視「劉自然事件」發現該事件的核心問題除了 冷戰結構性因素外,還存在著美軍/臺灣大眾/黑市三者彼此交融所產生的社會問 題。

五、 研究侷限及未竟之業

戰後臺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醫學、教 育各方面深受美國的影響。美國對臺灣的影響包羅萬象,本文旨在探討美軍對臺

戰後臺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醫學、教 育各方面深受美國的影響。美國對臺灣的影響包羅萬象,本文旨在探討美軍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