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軍在臺灣:冷戰下的日常生活(1951-197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美軍在臺灣:冷戰下的日常生活(1951-1979)"

Copied!
1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臺灣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美軍在臺灣:冷戰下的日常生活(1951-1979) U.S. Military In Taiwan:Everyday Life Under The Cold War (1951-1979). 詹孟桐 Chan Meng-Tung. 指導教授:陳翠蓮博士、范燕秋博士 Advisor:Tsui-Lien Chen, Ph.D. Yen-Chiou Fan, Ph.D..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June 2020.

(2) 戰爭中的日常生活:美軍在臺灣. 本論文獲得 「財團法人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學位論文獎助金」 僅此特致謝忱.

(3) 戰爭中的日常生活:美軍在臺灣. 本論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訪問期間完成」 僅此特致謝忱.

(4) 謝辭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詩篇:23-1)」感謝上帝,賜予我一 切之所需,讓我在撰寫碩士論文期間,不管是取材或是尋求資源都有從天父那來 的幫助。將榮耀獻給上帝。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是我踏入歷史學科的第 1 扇門。史學系教授與助教的照 顧與關懷讓我點滴在心。我時常厚臉皮地自詡是「史學系家喻戶曉的詹孟桐」, 大學 3 年有同學、夥伴和信仰陪伴我、帶給我許多歡樂的時光。陽明山鑾的翠 麗、氣候的無常養成我面對困難仍選擇勇敢向前行。每天上學、踏進校園時必定 經過的美軍宿舍是我們文化人的共同記憶。最終,也成為帶領我的碩士論文往那 條道路前進的基石。 師大臺史所是我的第 2 扇門,非常珍惜在所裡感受到的溫暖與打鬧。感謝陳 翠蓮老師對於我的愚笨總是不厭其煩地細細教導,每當我焦慮不安時願意聆聽我 的憂愁並且為我排憂解難。范燕秋老師是我的碩士論文第 2 位指導老師,感謝老 師讓我有機會從研究計畫中學習與成長。張素玢老師、張隆志老師、吳叡人老師、 陳志豪老師在課堂上與閒談中促使我有更廣闊、多元的思考經驗。同儕之間的閒 談不僅是研究生的日常、更是茅舍頓開的隨機按鈕。特別感謝同門姚惠耀,即便 他不需要我的肉償,他也總是好脾氣地被我騷擾。感謝維倫助教時常被我騷擾, 助教就像仙女般頻繁地幫助我。 如果說我的論文有最重要的突破又或是貢獻的話,那便是透過田野調查取得 口述資料。起初困難重重,特別感謝曾明財先生的幫忙,透過他的協助讓我找到 第 1 個受訪者。我要向每一位接受我的採訪的「美國工」們致謝,為了保護當事 人,在論文中我將多數的受訪者使用匿名。他們大而無私地幫助我,我深感歉意 無法以豐厚的物資回報他們,但是我希望透過這本論文能夠讓臺灣歷史研究、特 別是冷戰史、美援史等領域看見美軍曾在臺灣、看見臺灣有一大群與美軍互動頻 繁且深受影響的「美國工」。我希望這本論文能夠加入對「人」的關懷的歷史研 究行列裡,史學家的視角轉放在關注大眾如何在冷戰大結構中有血有肉地「活 著」 ,面對這些日常經驗用更細膩地態度品味。 最後,感謝鄭福田文教基金會提供本碩士學位論文獎助金。感謝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提供 1 年的訪問學員的寶貴機會。. I.

(5) 摘要 戰後,美國文化對臺灣的影響非常廣泛且深刻。目前學界針對美國與中華民 國兩者在政治上、外交上的討論已汗牛充棟,但是美軍與臺灣社會互動的研究卻 是少有人討論。為解決上述問題,本論文透過官方檔案、口述歷史、歷史報紙、 文學作品等材料,將視角放在臺灣社會生活史層面上,分析美軍的日常生活如何 滲透至臺灣大眾生活。 在中美政治操弄下,美軍在臺灣建立專屬美軍的空間提供美軍生活所需及休 閒娛樂,使得在臺灣服役期間美軍與其家眷仍然過著猶如在美國般地生活,而美 軍的美式日常生活成為臺灣社會追逐的目標。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與美軍交往的 臺灣人。此類臺灣人指在美軍公、私領域裡工作的臺灣人,分為兩種:第一種是 在美軍空間從事低階勞力的臺灣人,如美軍宿舍的幫傭、美軍俱樂部的服務生等 美國工;另一種是利用與美軍的人脈網絡發展高資本生意的企業家。他們皆是因 美軍駐臺形成的「美軍經濟」而生的美國工。然而,無論是低階勞動者或是企業 家都擺脫不掉由美式所領銜的消費文化。美軍駐在使臺灣社會受到軍事化影響成 為一個半軍事化社會。 本文口述資料充斥著對美軍不同的記憶,呈現出臺灣對美軍有著矛盾態度。 筆者將本章的口述資料分為官方記憶、社會記憶和群體記憶。官方記憶強調中美 同盟的政治意涵;社會記憶所呈現的美軍形象卻充滿犯罪;群體記憶毫不掩飾表 達他們對美軍的欣賞與讚嘆。美國工藉由與美軍的認識經驗得到對美軍正面的評 價,進而「生產」出他們的「美國觀」。這說明群體記憶為何一面倒地呈現美軍 的正面形象。 臺灣社會透過美軍理解美國,這個過程仰賴美國工扮演將美式日常生活「轉 介」出來臺灣社會的中介者角色。美國的軍事部屬波動臺灣大眾,美國駐軍對臺 灣的影響除了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外,同時也出現緊張關係。隨美軍來的美式消 費文化與習慣影響其周邊,透過中介者的轉介逐漸形成的地下黑市。臺北、高雄 的晴光與堀江市場誕生與擴張代表著黑市結構規模化,黑市問題無法獲得根本性 解決的關鍵在於美軍物資的炙手可熱。本文再檢視「劉自然事件」發現該事件的 核心問題除了冷戰結構性因素外,還存在著美軍/臺灣大眾/黑市三者彼此交融所 產生的半軍事化社會所延伸的問題。 關鍵字:美軍、美軍經濟、半軍事化社會、黑市、中介者、劉自然事件 II.

(6) Abstract After World War II, the culture of the U.S. influenced Taiwanese society extensively and profoundly. At present, there is a huge amount of academic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U.S. and the R.O.C. in Taiwan, yet there are not enough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U.S. military forces and Taiwanese society. In order to fill this gap, this thesis will take a perspective of Taiwan social history and reveal how the American lifestyle has been infiltrating the everyday life of Taiwanese. Analyzing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iwan social history. The research will solve these problems through extensive use of sources, such as archives, historical newspapers, oral history, literary works, etc. Under the political manipulation of the U.S. and the R.O.C, government in Taiwan, the U.S. military established some places which were exclusively offered to the U.S. military and their families, e.g. recreation facilities. These facilities allowed the U.S. military and their families to live the lifestyles in the homeland. The American lifestyle had also become the dream of many Taiwanese. The primary research object are the Taiwanese who had been entered in contact with the U.S. soldiers. Those were who had been serving in the American field or private field, 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Taiwanese in the U.S. base who served as low-level labor, like the “Amahs” in the BOT House(美軍宿舍), and waiters in the MAAG Officers' Open Mess(美軍俱樂部). The other category includes the entrepreneurs who were using the past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 military to develop their companies. The“U.S. military economy” therefore was formed by the U.S. military which were stationed in Taiwan. However, Those Taiwanese who had worked for the U.S. soldiers(美國工), whether the low-level labor or entrepreneurs, they were unable to get out of the consumer culture led by the Americans, Thus, Taiwanese society had becomes a “SemiMilitarized Society”,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militarization from the U.S. military. This study contains distinctive memories of the U.S. soldiers from several Taiwanese. This fact has shown that Taiwanese have contradictory attitudes towards the U.S. soldiers in that period of time. The collected oral history in the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sections:Official memory, society mem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The official memory emphasized political implication between the U.S. and III.

(7) the R.O.C. The society memory showed that the U.S. military has committed various types of crime. However, the collective memory made no secret to express their appreciation and admiration for the U.S. military. The Taiwanese who had worked for the U.S. soldiers (美國工) were mostly having positive experiences. They thus “produced” their own “"American view.”" The research result hence explains why collective memory always shows the U.S. military's positive images. Taiwanese society had been perceiving the U.S. through their military forces , and the process relied on “Mei Goo Gong“, also known as those who worked for the U.S. soldiers,(美國工)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intermediary”, delivering the U.S. daily lifestyle into Taiwanese society. Despite the U.S. military had brought positive benefits, they had also brought tensions to Taiwan economy at the tim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consumer culture, the black market was formed through the transfer from the Taiwanese intermediaries. The expansion of the Qingguang Market(晴光市場)in Taipei and the Jyuejiang Market(堀江市場)in Kaohsiung meant the appearance of Large-Scale underground economy structure. The key to this problem was not fundamentally resolved since Taiwanese were hysterically longing for the U.S. military supplies. In the end, this study reconfirms “'Liu Tzu-Jan Incident”' in order to discover this crux. The key figure of the incident contains the cold war structural factors, and also the social factors that blended the U.S. military / Taiwanese society / black market all together as well. Keyword:U.S. Military, U.S. Military Economy, Semi-Militarized Society , black Market, Intermediary , Liu Tzu-Jan Incident.. IV.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使用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四節 論文架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二章. 美國全球防禦政策下的軍事援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一節 美軍顧問團與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二節 在臺美軍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第三節 休息與復原計畫 REST AND RECUPERATION PROGR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第三章. 美軍在臺灣的活動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第一節 美軍宿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第二節 美軍娛樂設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第三節 美國學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第四章. 美軍與臺灣社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第一節 美軍與臺灣大眾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第二節 美軍與臺灣新興產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第三節 利益/衝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 第五章. 美軍與地下經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第一節 酒吧與相關產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第二節 黑市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第三節 「劉自然事件」與美軍物資黑市買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 第六章. 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 參考文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 V.

(9) 圖目次 圖 1- 1:研究對象示意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圖 2- 1:美軍協防太平洋組織關係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圖 2- 2:美軍顧問團組織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圖 2- 3: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組織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圖 2- 4:美軍協防司令部平面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圖 2- 5:樹林口空軍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圖 2- 6:臺北空軍基地平面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圖 2- 7:臺南美軍空軍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圖 2- 8:清泉崗基地地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圖 2- 9:第 1 批來臺渡假美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圖 3- 1:全臺美軍宿舍主要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圖 3- 2:BOT 租賃的美軍宿舍平面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圖 3- 3:陽明山美軍宿舍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圖 3- 4:陽明山美軍宿舍外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圖 3- 5:陽明山美軍宿舍內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圖 3- 6:臺中美軍宿舍周圍之路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圖 3- 7:臺中美軍俱樂部前門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圖 3- 8:私人租賃的美軍宿舍平面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圖 3- 9:海軍供應處平面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圖 3- 10:美軍顧問團長贈送會員卡給將經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圖 3- 11:北投高爾夫球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圖 4- 1:美軍基地報紙上的謝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圖 4- 2:海軍福利社頒發謝靜優良之獎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圖 5- 1:高雄酒吧街地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 圖 5- 2: 《時代雜誌》介紹臺灣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圖 5- 3: 「黑市」結構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 VI.

(10) 表目次 表 2- 1:美軍顧問團駐在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表 2- 2:駐臺美軍及眷屬人數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表 3- 1:美軍宿舍比較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表 3- 2:全臺美軍俱樂部分佈與從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表 3- 3:美軍俱樂部及消費對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表 3- 4:美國學校在臺分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表 4- 1:三人比較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VII.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臺墨綠色賓字號轎車,像一頭猛獸奔向小動物,把一臺破舊的腳踏車, 壓在雙街黃色警戒超車線的另一邊…原先的洋人和員警一道進來了,他 們抱著好幾個裝滿東西的袋子…三明治、牛奶、汽水、水果罐頭、還有 蘋果…阿發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種無憂無慮,心理一絲牽掛都沒有 的感覺,使它流露到他的臉上……1 《蘋果的滋味》描述一戶貧窮臺灣家庭裏頭的一家支柱阿發,他被美軍顧問 團高官的車撞傷。阿發雖然受傷卻很幸運地得到美軍金錢與物資的援助,一家人 的人生頓時得到翻轉,不僅生活從此無虞還可以享用買都買不到的美國物資。黃 春明藉由此案例似乎隱喻著一種臺灣的政經窘困,受到美援的幫助得以紓解。 美國援助包括「經濟援助」與「軍事援助」,黃春明作品提及的「洋人」即 是美國援外政策下派遣來臺「軍事援助」的美軍。黃春明描述的景象並非虛構也 非個案,自 1951 年始,臺灣的確有大量美軍在社會上活動。除了在文學作品可 以看到美軍在臺灣活動的痕跡外,臺北市近郊陽明山坐落一大群充滿異樣風情的 建築-美軍宿舍。 陽明山美軍宿舍群的「異國感」促使我繼續找尋臺灣各地的美軍宿舍,意外 發現不只陽明山上有美軍宿舍,臺中、臺南、高雄也有。美軍宿舍是 1950、60 年 代典型美式中產階級的建築風格,每一戶都有廣大的草坪、附有車庫,屋子裡有 一個壁爐、屋外連結一個與臺灣氣候不太相符的煙囪。各地伴隨美軍宿舍的有俱 樂部、福利社、學校,這些美軍單位在地方構成一個「小美國」。由此可見美軍 宿舍作為冷戰時期,臺灣與美國之間互動所留下來最經典的美援象徵。有美軍宿 舍之城市也表示當地也有美軍活動的痕跡,即使歲月流逝建築已非往昔,仍可想 像「小美國」過往的華美。 美國與中華民國兩者在政治上、外交上的討論已汗牛充棟,但是美軍與臺灣 社會互動的議題卻是少有人討論,值得進一步研究。本文將視角放在美軍與臺灣 社會生活史層面上,關懷美軍駐在臺灣的日常生活對當地居民的影響。本文旨在 說明美軍的日常生活如何滲透至臺灣大眾生活及影響。分成 3 個層次回答為何有 1. 黃春明,〈蘋果的滋味〉 ,《兒子的大玩偶》 ,(臺北:皇冠出版) ,2000 年。 1.

(12) 美軍、美軍基地駐在臺灣?美軍在臺灣密切接觸那些臺灣人?這些人如何想像美 國/人?這對臺灣社會有什麼影響?.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本論文主要探討美軍與臺灣社會之間的關係,針對本文相關研究主題,整理 出近年來學界對於戰後美國對臺課題,可分為下列 4 種。 第 1 種學界常關注的政治、外交、國防等議題,討論美國對臺灣的影響。目 前以研究「中美關係」的討論為大宗,強調戰後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的互動,隨 著中、英文檔案逐漸解密已累積相當數量的研究成果,較具代表性的有:張淑雅 的《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利用美國國家檔案分析冷戰初期美國 因韓戰戰場變化逐漸改變對臺政策。2林孝庭的《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 近代臺灣的形塑》,強調中華民國臺灣化並非歷史的直線性發展,乃是有戰後美 蘇意識形態競爭下及種種意外因素所導致的結果。3 「國防議題」的研究有,張淑雅的〈韓戰期間美國對臺軍援政策初探〉是臺 灣最早直接討論美國軍援的研究,但受限於資料因素此文仍只是淺談,不過卻顯 得意義重大。4陳鴻獻的〈1950 年代初期國軍政工制度的重建〉注意到國民黨與 美軍顧問團雙方在軍中政工制度的拉扯,在現實考量下國民黨政府只得選擇讓 步。5除此之外,Stephen G. Craft 的”American justice in Taiwan : the 1957 riots and cold war foreign policy”透過「劉自然事件」再檢視美軍顧問團在臺灣所受到的優 待之正當性。6以上的討論有助於系統性的理解戰後臺灣與美國在政治、軍事、外 交的互動。 第 2 種當前有學者注意到美國對臺影響力,除了政治還有文化輸入力量也不. 2. 張叔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新北市:衛城出版) ,2011 年。. 3. 林孝庭,《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 (臺北市:遠足文化),2017 年。. 4. 張淑雅〈韓戰期間美國對臺軍援政策初探〉 ,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 編, 《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第二冊) 》, 《國際關係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 社) ,1991 年,頁 468-510。. 5. 陳鴻獻,〈1950 年代初期國軍政工制渡的重建〉, 《國史館館刊》 ,第 42 期,頁 63-87。. 6. Stephen G. Craft, American Justice in Taiwan: The 1957 Riots and Cold War Foreign Policy, Lexington, Kentucky:(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December 9, 2015). 2.

(13) 容小覷。較具代表性的有:趙綺娜的〈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 (1951-1970)〉指出美國支助臺灣菁英拿美國獎學金出國深造,回國後在崗位上發 揮影響力,折射出美國文化在臺傳播的途徑與作用。7王梅香的《肅殺歲月的美麗 ╱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表 示美、蘇兩大陣營意識形態上的對抗戰場延伸至文學刊物上,現代主義的發展背 後有美國的權力運作。8可以看到以上研究注意到美國對臺灣的軟性影響,超越 過去歷史研究偏重的政治、外交史。 第 3 種當前以「美援」為題的討論已累積相當豐富的數目,或許是礙於資料 多寡使然,研究範圍多著重在美援的「經援」面向,針對臺灣的教育、農業、衛 生環境等方面的協助。較具代表性的有:吳聰敏的〈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表 示美國經濟援助雖使戰後臺灣經濟逐漸平穩,卻也影響往後臺灣經濟政策與走 向。9劉志偉的〈國際農糧體制與國民飲食:戰後臺灣麵食的政治經濟學〉注意到 臺灣人的飲食習慣從食米飯到麵食並非偶然,這個改變來自美援背後的美國國際 農糧體制大力的推銷小麥,藉此逐漸轉變臺灣傳統以米食爲主的飲食習慣。10郭 文華的〈美援下的衛生政策:一九六○年代臺灣家庭計畫的探討〉討論 1960 年 代臺灣節育政策背後蘊含著美援對臺灣政經的影響。11 傅麗玉的〈美援時期台灣 中等科學教育發展(1951-1965)〉表示在美國採取科學「和平滲透」非西方國家之 政策、臺灣的蔣介石接受胡適等人的言論欲採取「科學救國」,兩者結盟使臺灣 中等科學教育納進美援科學教育中。12以上的研究可以看見,個人或是家庭的選 擇並非完全出自於自由意識,看似「小習慣」的轉變其實背後還有更強大的政治 力參與其中。. 7. 趙綺娜,〈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1951-1970)〉 ,《歐美研究》 ,第 31 期,頁 79-127。. 8. 王梅香,《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 展之關係》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年。. 9. 吳聰敏,〈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 1 卷 1 期,1988 年,頁 145158。. 10. 劉志偉,〈國際農糧體制與國民飲食:戰後臺灣麵食的政治經濟學〉, 《中國飲食文化》 ,第 7 卷第 1 期,頁 1-59。. 11. 郭文華,〈美援下的衛生政策:一九六○年代臺灣家庭計畫的探討〉,收於李尚仁編, 《帝國 與現代醫療》, (臺北:聯經),2008 年,頁 325-365。. 12. 傅麗玉,〈美援時期台灣中等科學教育發展(1951-1965)〉,《科學教育學刊》,第 14 卷 3 期, 2006 年,頁 333-380。 3.

(14) 第 4 種討論「美軍基地」與周邊的影響。較具代表性的有:美國的 David. Vine 的《基地帝國:美軍海外基地如何影響自身與世界》作者粉粹美國以「維護 世界和平」來興建基地的表面之詞。作者直言美軍興建海外美軍基地對當地造成 環境與治安上的問題。13日本吉見俊哉的《親美與反美-戰後日本的政治無意識》 指出戰後以來日本對美國的接納形成日本美國化的問題。14陳中勤的《亞細亞的 孤兒:追尋美軍在臺灣的冷戰身影》則是注意到基地裡的美軍與外面臺灣女性的 互動。作者以民族主義的角度表達在冷戰下,美國與國民黨政權為了政治目的造 成臺灣社會出現許多「亞美混血兒」的悲劇。15除此之外,宋怡明的《前線島嶼: 冷戰下的金門》指出冷戰下的金門在政治操弄下被軍事化,金門的大眾日常生活 也被軍事化無所不在地滲透。16 隨著美、蘇冷戰對持加劇,美國派駐世界的美軍影響當地的政治、軍事,牽 動當地的社會與文化紋理。從先行研究瞭解當前冷戰史的討論已經從國家、國際 為歷史主體的討論逐漸將視角轉向大眾身上,將重點擺在「人」如何生活與回應 劇變的時代。其中以宋怡明的《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最為突出,他細緻地 描繪金門人如何在冷戰大結構下「生活」。然而,金門的日常生活軍事化並非獨 例,臺灣本島也出現與金門部分雷同之處。本文嘗試與宋怡明對話,說明冷戰下 臺灣大眾的日常生活樣貌,臺灣與金門的異同之處,旨在瞭解在美軍駐在臺灣時 期對臺灣日常生活的影響。當前研究美軍與臺灣社會的討論仍然空白,相關論文 至今未見,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與討論。. 13. David.Vine,林添貴譯, 《基地帝國:美軍海外基地如何影響自身與世界》,(臺北:八旗文 化) ,2016 年。. 14. 吉見俊哉,《親美與反美-戰後日本的政治無意識》,(新北市:群學出版),2013 年。. 15. 陳中勳,《亞細亞的孤兒:追尋美軍在臺灣的冷戰身影》,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5 年。. 16. 宋怡明,《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年。 4.

(1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使用材料 回顧前述的期刊、論文所使用的相關文獻資料,可以提供本文在釐清問題意 識時的基礎檢討。以下逐一說明研究對象、時間以及資料來源與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時間 本文主旨探討冷戰期間,美軍對臺灣社會日常生活中之影響? 本文所指的「美軍」有 3 種,第 1 種是派駐臺灣國軍部隊裡協助國軍的美軍 顧問團;第 2 種是中美雙方簽屬《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派遣協防美軍來臺協 防臺海的美軍;第 3 種是美國國防部提供 R&R 福利給在越戰的美軍,凡在越戰 工作超過 90 天即可獲得 5 天的假期前往指定國家渡假,此美軍又稱「渡假美軍」 。 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與美軍交往的「臺灣人」。此類「臺灣人」是指在美軍 公、私領域裡工作的「臺灣人」,分為 2 種,第一種是在美軍空間從事低階勞力 密集工作的臺灣人,如美軍宿舍的幫傭、美軍俱樂部的服務生等美國工;另一種 是利用與美軍的人脈網絡發展高資本生意的企業家。臺灣社會透過美軍瞭解美 國,這個過程仰賴美國工及企業家等人扮演著將美式日常生活「轉介」出來臺灣 社會的中介者角色。 研究時間範圍訂為 1951 年至 1979 年代。1951 年是美軍顧問團正式在臺灣, 到了 1979 年是美軍全面撤離臺灣。透過時間軸線呈現美軍與臺灣社會關係的內 涵變化。. 圖 1- 1:研究對象示意圖. 5.

(16) 二、資料來源與分析 本文採用歷史文獻分析法,以田野調查為輔。本論文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檔案 檔、口述歷史、歷史報紙等。所應用的史料包括以下: 1.. 檔案 本文檢視數個機構(資料庫)所藏的官方檔案,如「國防部檔案」可作為敘. 述美軍顧問團的規模化、組織化之過程。「國史館檔案」理解美方與臺灣高層的 互動;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所藏的「外交部檔案」爬梳中美雙方外交上的事宜; 「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美 國 國 家 安 全 檔 案 解 密 檔 線 上 資 料 庫 (DNSA)」作為本文閱讀美國檔案主要使用的資料庫,該資料庫收錄自 1945 年 至 2009 年美國外交及國家安全等機密檔案。綜合以上資料探討政府與美方的互 動中所隱含的角力與對抗,是極為重要史料之參考。 2.. 歷史報紙 本文使用美國與臺灣的刊物用以分析美軍對臺灣的想像及臺灣大眾對美軍. 態度。美國方面的刊物有美國國防部提供給美軍的刊物《Taiwan Report》。臺灣 的部分,《聯合報》、《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等報紙可以觀察在當時美國士兵 在臺灣的活動概況。 3.. 口述訪談與出版物 口述訪談的成果是本文的重要資料,透過口述訪談可以更加說明美軍與臺灣. 大眾之間的關係。筆者親自訪談的基地內的臺灣職員、美軍宿舍的「Amah」 、 「小 美國」周邊居民、商人等田野資料,可以勾勒出美軍在臺活動的輪廓。本文為保 護當事人個資,文中以匿名之方式書寫。 另外,《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藍欽使華回憶錄》等回憶錄,則 可彌補官方檔案上比較少見國民黨政府官員、軍人與美方官員之間的互動。已出 版的相關人物回憶錄中談論美軍的相關資料,如《港都酒吧街》 、 《大煙囪下的故 事》等則加強說明筆者礙於現實條件限制下,所無法訪問到的相關人物對於美方 的看法。 4.. 文學作品 透過在臺灣鄉土文學運動蓬勃發展時期生產出的作品,可以側面觀察駐臺美 6.

(17) 軍與臺灣社會日常生活。如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即直接描述臺灣社會底層的 勞工,對於美方高層救濟所贈物資的讚嘆與渴望,反應出美方的日常用品在臺灣 社會的稀有與珍貴。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則直接描繪臺灣社會的特種行 業籌劃如何迎接即將到來的大量美軍的酒吧業生意,顯示出臺灣人眼中美軍的形 象猶如財神爺般。由此可見,從文學作品可以看出美軍駐臺期間的強烈存在感, 他們的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也反映出臺灣社會對美軍的觀感。 5.. 影像與照片 官方機構典藏許多歷史照片。國史館藏有國民黨政府與美方官員的歷史照片. 等。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資料庫」保存新聞局的歷史老照片記錄美軍在臺灣興建 的硬體設施。透過影像窺探美軍在臺灣社會各地的活動樣貌。. 第四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分 6 個章節說明「美軍」駐臺之過程與。除去緒論及結論兩章,第二 章「美國全球防禦下的軍事援助」探討美國軍援臺灣的過程。本章說明美軍顧問 團和協防美軍其設立的法理依據和屬性,並還原美軍在臺北、臺中與臺南所興建 的美軍基地格局。第三章「美軍在臺灣的活動空間」說明專屬美軍的硬體建設分 佈與使用情況並說明美式空間對當地地區的影響。第四章「美軍與臺灣社會」透 過口述資料與歷史報紙等材料探討美軍與臺灣人的互動。藉由口述記憶分析官方 記憶裡的美軍救援的角色、社會記憶的美軍像是一個加害者的角色,在群體記憶 中美軍的形象又是一面倒的正面這 3 者的落差之原因。 第四章主要使用檔案、歷史報紙、口述資料來說明美軍在不同群體記憶中的 形象與影響。筆者為保護受訪者其隱私,其姓名等個人相關資料採取非使用本名 措施。第五章「美軍與地下經濟」採用 Peter.Gutmann 的「地下經濟」之概念探 討隨「美軍」駐臺而產生的地下經濟、社會文化問題。17隨美軍而來的美式消費 文化與習慣影響其地方周圍,因而形成晴光市場與堀江市場「黑市」誕生與擴張 的問題。此外,第五章再檢視「劉自然事件」發現該事件的核心問題除了政治、 外交因素外,還存在著美軍/臺灣大眾/黑市三者彼此交融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17. 李庸三等編, 《臺灣地下經濟論文集》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 年。 7.

(18) 第二章. 美國全球防禦政策下的軍事援助. 1951 年至 1979 年,美軍顧問團與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駐臺,在越戰期間也 有駐越南美軍來臺渡假。本章說明美軍在臺建立美軍基地及大量美軍在臺社會活 動之背景與目的。. 第一節 美軍顧問團與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 一、設立過程 美國援外政策大致可分為 3 個時期,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租借法案、戰後經 濟救濟的馬歇爾計畫,以及共同安全時期的援外法案。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透過租借物資給與盟國,以作戰所需的物資為主,目的 在盟友間合作的情況下贏得大戰的勝利。第二次大戰結束,另一波影響世界甚钜 的赤色勢力趁勢崛起。戰爭過後,歐洲社會經濟普遍惡劣,這種情況更被認為是 赤色勢力的溫床。是故,戰後美國提出〈歐洲復興計畫〉(European Recovevy Program)希望對於農村的經濟窘境、社會經濟的崩潰有所幫助,阻止共產勢力 滋長,馬歇爾計畫援歐成功之處在此。18 有別於戰爭時期以物資援助為主,戰後美國為阻止赤色勢力擴展,加強軍事 援助。為平息歐洲、亞洲國家內部與共產勢力的動盪,組織軍事顧問團派遣至故 國,提供受援國武器與軍事的協助。首當其衝的是援希土法案,希臘、土耳其在 大戰結束後的內部動亂,震動地中海。美國為安定東歐,從 1946 年開始非正式 軍事物資救濟。1947 年 7 月成立軍援希土法案,以 4 億美元換取安全的投資, 並派遣軍事人員組織顧問團機構協助清剿及軍事建設工作。19 隨著〈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成立,美國以 領導者身分負起長期對外的軍事援助,20 派遣更多的軍事顧問團至部分歐洲國 家。1949 年 10 月通過〈共同防禦互助法案〉,使得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圍堵政 策」在赤色勢力的周圍奏效。美國派駐當地多達 30 個軍事顧問團(表 2- 1),顧. 18.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顧問團之部),1981 年,頁 106。. 19.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顧問團之部),1981 年,頁 101。. 20.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顧問團之部),1981 年,頁 306-307。 8.

(19) 問團對該地區的軍事上協助與指導成為美國勢力的伸展,圍堵共產勢力蔓延。21 1950 年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下令派遣第七艦隊來 臺協防臺灣海峽,意在於阻止中共勢力蔓延跨海。1951 年 2 月,政府與美國簽 訂〈中美共同互助協定〉。由美駐華代辦藍欽(Karl L. Rankin)來函外交部,表 示美國「願意依照第 81 屆國會修正之第 329 號法案,供給中華民國以若干軍事 物資,用以防衛臺灣抵抗可能之攻擊。」由此看出 1951 年初美國對臺政策略顯 保守,即使韓戰已經爆發,仍只是給予軍用物資與經費等援助臺灣。即便如此〈中 美共同互助協定〉軍援使用也有幾點原則 : 1.. 中國政府將物資用於保持其內部安全正當自衛。. 2.. 中國政府須採取中美兩國政府就案商定之各項安全措施,俾美國政. 府所供應之秘密軍品、人員協助、及情報等不致洩露 或蒙受其他損害。 3.. 中國政府接受美國政府人員在中國政府管轄局域內依照本協定履行. 美國政府之責任,並給予適當便利,使其得以視察所施援助之進展,證 實所供應之物資確係用於原定用途,並執行依照本協定雙方應予同意之 任務。此項人員,包括臨時指派人員在內,在其對於中國政府之關係上, 構成美國駐華大使館之一部分,受美國駐華外交首長之指導與管轄。 4.. 中國政府對於依照上述規定所供應之物資或任何其他可能充作軍用. 之物資,無論其來源及其取得之時間或方法如何,如未事先獲得美國政 府之證實,證實該項物資,並非美國政府本身需要,亦非美國政府於推 行對外軍援計劃時所需要,既不得予以轉讓、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予以 處理。22 1951 年 4 月,美國國務院政策鬆動,決定加強援助臺灣,通過派遣軍事顧 問團(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縮寫:MAAG,後簡稱美軍顧問團) 來臺。同年 5 月 1 日秉持政策-「臺海中立化」不變的情況下,派遣陸軍少將蔡 斯(William C. Chase)23組織軍事援助顧問團來臺。同日成立美軍顧問團陸軍組、 21. 〈美國協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03。. 22. 〈美國軍事援助(四) 〉,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7-007。底 線為作者所繪。. 23. 蔡斯(William C. Chase)(1895-1986) ,陸軍少將,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少將畢業於美國布朗 大學(Brown University),先後在美國萊裡堡騎兵學校、本寧堡步兵學校、華盛頓陸軍作戰專科 9.

(20) 海軍組及空軍組。 顧問團在藍欽的授意下指導國軍共同協防臺海。24軍援抵臺對於政府在經濟 上、軍事上猶如雪中送炭。顧問團來臺主要宗旨與任務為「訓練國軍如何維護及 使用美援武器裝備。本團之派遣係根據去年遠東軍司令部福克斯將軍率調查組報 告書…」25美國除了派駐顧問團來臺灣外,也有派駐顧問團至其他國家,數目多 達 30 個。26 表 2- 1:美軍顧問團駐在國 歐洲 法國. 英國. 西班牙. 義大利. 希臘. 挪威. 丹麥. 荷蘭. 葡萄牙. 土耳其. 德國 非洲. 賴比瑞亞. 塞內加爾. 利比亞. 衣索比亞. 剛果. 馬利. 摩洛哥 亞洲 中華民國. 伊朗. 巴基斯坦. 南韓. 日本. 越南. 印度. 印尼. 柬埔寨. 沙烏地阿拉伯. 泰國. 菲律賓. 參考資料 : 〈美軍顧問團地位參考資料〉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5-085。. 另外,同時美國藉由經濟行動援助世界各國,作為配合美國的外交政策、軍 事政策與經濟利益所訂定援外政策的延伸。美國透過此政策的運作與世界反共勢 力團結一心。經協助盟國建立防衛力量,減少美國直接參戰之慮,以保障其安全,. 學院等校畢業。1943 年擔任第一騎兵旅旅長率領突擊隊馬尼拉,1945 年擔任第一騎兵師師長, 為美軍最先進入東京者且駐留東京,1949 年奉調返國擔任美國喬治亞州麥克菲森堡要塞之第 三軍參謀長。1951-1954 年期間在臺擔任駐臺美軍顧問團長。1955 年陸軍少將退役。〈美國協 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09。 24. 〈美國協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03。. 25. 〈美國協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03。. 26. 〈美軍顧問團地位參考資料〉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5085。 10.

(21) 避免引起全面戰爭之危機。美國的軍援政策基於 4 點原則: 1. 2. 3. 4.. 在符合美國外交政策及安全目標下,援助友好國家及其他國際組 織。 配合美國戰略目標與計劃,實施軍援方案。 供應受援國之裝備力求節約,以使美國負擔減輕。 所供應之裝備不得用於防衛以外之用途,且未經美國同意,不得出 售轉讓,美國得依需要情形得自行收回。27. 1951 年〈共同安全法案〉中的宗旨「經援技術合作與軍援併為一體用以增強 自由世界之集體安全。」28為國民黨政府與華府的軍事合作再次掀開序幕,為監 督且協助條約的施行,成立中美聯合委員會,政府與華府各派 3 人為代表,美方 代表其中兩人來自顧問團。29雙方的軍事互助合作直到中美斷交為止。 自 1951 至 1979 年,美軍顧問團基於執行共同安全方案的軍事援助,主要任 務是防衛臺海戰略安全,阻止中共武力跨臺,及協助國軍整建三軍、擴大編制、 爭取美援裝備、加強訓練充實戰力。顧問團提供國軍建議與有效支援,幫助中華 民國政府整頓三軍,逐漸邁向現代化軍隊的建軍任務,30美軍顧問團在臺期間對 國軍的整編,歸納出 6 大部分 (1)政治作戰(2)人事(3)情報(4)作戰(5) 後勤(6)計畫。31 除了美軍顧問團外,還有另一個成立略晚顧問團幾年成立的駐臺美軍組織- -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1953 年 5 月 26 日,在第 1 次中美協調會議上成立〈臺灣聯絡中心〉 (Formosa Liaison Center) ,這是一個美方與國府之間在軍事上溝通的管道。 〈臺灣聯絡中心〉 是一個當中共犯臺時,負責指揮美方與國府的作戰單位,負責指揮中美兩個作戰 指揮機構,聯絡中心指揮官由顧問團長兼任。1953 年 9 月在第 2 次中美協調會 議決定,負責「指揮美國協防臺澎之部隊之指揮官指揮部隊稱為『美臺灣防衛司 令部』 (Command Formosa Defense US)」,由美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史普敦(Felix 27.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顧問團之部),1981 年,頁 99。. 28.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顧問團之部),1981 年,頁 102。. 29.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顧問團之部),1981 年,頁 258。. 30. 鄧克雄等,《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 ,(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2008 年,頁 45。. 31. 孫建民、葉志清,《精銳勁旅─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專輯》 ,(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 室) ,2011 年,頁 151-152。 11.

(22) Budwell Stump)指定第七艦隊司令蒲賴德(Alfred M. Pride)為美臺灣防衛司令 部司令(Commander Formosa Defense Command United States)。32 九三砲戰後,於 1954 年 12 月,美方與政府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55 年 4 月第 3 次中美協調會議決議將〈臺灣聯絡中心〉改為美國聯合司令部(US Joint Headquarters) 即 是 前 美 臺 灣 防 衛 司 令 部 ( 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編制與名稱仍沿用〈臺灣聯絡中心〉 。爾後,1955 年 11 月停止使用 〈臺灣聯絡中心〉改稱〈美國防衛臺灣司令部〉 (或翻譯成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 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33. 圖 2- 1:美軍協防太平洋組織關係圖 參考資料 : 〈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 ,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這也是美國之前一直避免給予政府承諾,即使派駐顧問團來臺也僅只於在軍 事技術與物資上協助臺灣國軍,對於協防臺灣,美國起初遲遲未明確地表態。在 杜魯門時期,美國因政治顧忌不願意在軍事上與國民黨政府建立密切關係。1954 年臺海危機爆發後,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決定將臺灣納入美國防 禦全球計畫中,進而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使得美軍顧問團組織逐漸規模化。 協防臺灣的海軍與空軍部隊也進駐臺灣,負起共同協防臺海的防禦陣營中。美國 協防臺灣司令部的成立,意味著政府與華府正式成為盟友,使協防美軍、美軍顧 問團與國軍一同為了「共同的目標」合作,也因如此顧問團的人員編制大幅提升。 32. 〈美軍防衛臺灣司令部成立經過〉 ,國防部藏,1955-11-02,檔號:0041519。. 33. 〈美軍防衛臺灣司令部成立經過〉 ,國防部藏,1955-11-02,檔號:0041519。 12.

(23) 二、組織架構與任務 1951 年至 1979 年美軍顧問團引進美式軍事訓練到臺灣軍隊裡,提供國軍軍 事指導與協助,深厚地影響國軍制渡發展逐漸朝向美式化。 1951 年 5 月 1 日,美軍顧問團在臺成立。顧問團由團本部、陸軍組、海軍 組、空軍組組成,團本部為聯參制,團長與參謀長底下設有通信(情報) 、後勤、 國防大學(教育訓練)、作戰、人事、行政及軍法等組長。由陸軍少將蔡斯擔任 第 1 任團長。34 1951 年 5 月 1 日,陸軍組在臺北成立。海軍組分別設有組長及副組長各 1 人,此組參謀單位有科、處、組三級。分別是副官科;人事計畫編制副參謀長底 下設有訓練顧問、情報作戰、計畫與航空支援處等 5 處;後勤副參謀長底下設有 經理、通信、兵工、軍醫及運輸顧問 6 組。另有屬於各部隊之顧問組,分別是北 中南部地區顧問組、金門、馬祖外島地區顧問組及特種顧問組等 3 組。35 1951 年 5 月 1 日,海軍組在左營成立。海軍組分別設有組長及副組長各 1 人,下設左營海軍顧問組及海軍陸戰組等 2 個顧問組。左營海軍顧問組底下設有 通信、人事、訓練學校、後勤訓練小組及演習策畫辦公室。1951 年 6 月 1 日,空 軍組在臺北成立。空軍組下設組長及副組長各 1 人,空軍組長兼任第 327 航空師 (The 327th Air Division)指揮官,此單位直接受美國太平洋空軍第 13 航空隊管 轄,為美空軍在臺最高指揮官。36參謀長底下設有人事顧問與醫務顧問及人事、 電子通信、作戰、後勤、高砲副參謀長。組長負責訓練顧問組及二聯顧問組、三 聯顧問組、四聯顧問組、五聯顧問組等 5 組。37 美軍顧問團組織規模化,設立各式小組進入國軍各部隊及機關學校,不論是 陸、海空、三軍甚至深入進入臺灣北中南各地區與金門與馬祖地區等外島地區, 協助國軍在技術與觀念上的指導。美軍顧問團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國軍整軍、強化 戰力、保衛臺海安全。. 34. 〈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35. 〈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36 37. 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 《Taiwan Report》,1973 年,頁 13。 〈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13.

(24) 顧問團主要的任務在於協助臺灣軍中建立標準制度、援助武器與裝備、引進 美式軍事訓練。顧問團各小組進入機關學校、臺澎金馬各部隊協助軍隊訓練與整 編,藉由協助訓練的過程瞭解國軍將領的優缺點、軍隊人力、武器設備狀況等, 來評估美軍援的提供與使用。在美軍眼中,軍事訓練上最接近他們所要求的是孫 立人,而孫立人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校,受過美式軍事訓練。38. 圖 2- 2:美軍顧問團組織圖 資料來源:〈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美軍顧問團在來臺第 1 年即整理出國軍的戰力報告並提出建議方針,顧問團 認為臺灣陸軍的戰鬥力依照目前的編制、技術與訓練等之缺乏,對於近代作戰各 種技術應用上真正技巧、後方補給不足,實難表現其真正之防禦力量。估計目前 臺灣陸軍能力在激戰之下有組織的持續戰鬥將不超過 1 週。陸軍組長魏雷更不諱 言指出當前陸軍可以作戰者只有百分之 15。39為解決國軍現有體制的燃眉之急, 美軍顧問團針對國軍制度層面、裝備部分及軍隊整編給予建議。 建立制度訂定參謀組織作業程式。國軍原有有人事、作戰、教育、訓練、後 勤參謀組織與作業程式,難以因應三軍聯合作戰結合美軍聯盟作戰需要。國軍接 受美軍顧問團建議,除政戰部門外,參照美軍參謀組織,依據業務屬性,將參謀 區分為一般參謀與特業參謀。一般參謀設有人事、情報、作戰(教育訓練)、後 勤、計畫。特業參謀設有通信、工兵、兵工、運輸、化學、經理、軍醫等。分別 訂定參謀作業程式及標準作業規定。使情報蒐集、作戰情指揮管制、通信與聯絡、 38. 〈美國協防臺灣(三)〉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50-009。. 39. 〈美國協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10。 14.

(25) 人員補充、裝備更新、教育訓練、後勤支援、三段五級補給保養制度、醫療後送 等作業制度化、標準化。40 建立軍事學校教育制度。顧問團建議為提升軍隊軍人素質及軍事、統禦能力 及增進帶兵、練兵、用兵學能,成立三軍聯合參謀大學(國防大學前身)。改進 學校制度,針對陸、海、空三軍各科學生給予專業化訓練。自後國軍的軍事教育 採用美式教學方法與技術,參考美事作戰準則、教範,使用美軍提供的武器裝備、 教材、教具等。不僅如此,顧問團在國防大學也設有顧問組協助示範教學。41 整編三軍戰力。整編陸軍。顧問團將陸軍原有的 10 個軍、31 個師改編為 10 個軍、21 個師。42增援裝備,改進各部隊通信裝備、火炮、彈藥、救護車輛、新 型戰車等,提升陸軍部隊戰鬥力。整編海軍。顧問團協助成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擴編海軍陸戰隊為 2 個師,依照美國海軍陸戰隊編裝。藉由軍援增進裝備,增加 兩棲作戰登陸運輸艦艇、同時加強軍港、港灣、碼頭建設與充實油、彈、水、電 儲存裝備。 整編空軍。空軍以參照美國空軍戰術戰鬥部隊編裝為主,且擴編作戰聯隊、 空軍聯隊、偵察、照相及直升機部隊。另外擴編戰管通信部隊,充實戰管雷達、 通信、氣象設施、改善機場跑道、添增新式噴射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等,提 升空戰及空運能力。43整編聯勤部。依照顧問團建議將聯勤工程署底下的通信、 兵工、工兵、運輸、經理及軍醫撥隸為陸軍供應司令部工兵署保養組。44並針對 部隊環境衛生問題衍生出的傳染病及營養不良等問題,顧問團建議參造美軍食勤 方案編訂「國軍食品勤務方案」。 45顧問團派遣美營養小組來臺進行國軍體格檢 查、生化分析與食品勤務 3 種試驗,促成建立〈國軍副食實物補給實施方案綱 要〉膳食營養制度。46. 40. 鄧克雄,《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頁 46-47。. 41. 鄧克雄,《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 ,頁 51-54。. 42. 〈美駐臺軍援顧問團團長蔡斯少將報告「中國國軍之現狀」第 47 號〉, 《蔣中正總統文物》 ,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110703-00105-002。. 43. 鄧克雄,《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 ,頁 48-51。. 44. 〈奉核定本部撥編陸軍供應部司令部單位規定辦法仰令遵照〉 ,《聯勤撥隸陸軍單位交接 案》 ,國防部藏,檔號:44-107.5-1217-4-1-1-00003661。. 45.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陸軍顧問組)》,1981 年,頁 88。. 46. 〈頒布國軍副食補給暫時辦法〉, 《國軍主副食改革及食物補給辦法》 ,國防部藏,檔號: 15.

(26) 顧問團不僅調整軍隊軍事技術層面,也試圖改變國軍體系內既有的政工制 度。國民黨政府退到臺灣後,徹底檢討失去中國江山之因,原因之一歸咎於思想 鬥爭失敗。國民黨認為自身在各方面條件優於共產黨,卻因對內「思想教育」上 的不足,導致許多將領叛變或是被俘後迅速倒戈以致失去民心。47為避免重蹈覆 轍,蔣介石將政工局改制為總政治作戰部,命蔣經國為主任。從軍中挑選擔任總 政治作戰部的幹部稱之為政工。政工全面性地執行國軍非軍事訓練的部分,特別 是著重在於軍中的政治工作-思想教育。48 顧問團抵臺便對軍中存有蘇聯式的政工制度表示反彈。49尤其是顧問團認為 政工擁有「政治部主任其對主管之業務有其主動策劃及副署之權」,形同是軍隊 有 2 個指揮系統,此舉對於指揮作戰極為危險。50甚至,政治教育壓縮到軍事訓 練時間,更是讓顧問團不能接受。51在顧問團強硬的要求下,蔣經國下令取消政 工的副署權並且允許顧問團派遣顧問至政工相關單位。52 國軍接受美國軍援,解決技術上、裝備上的窘境,提昇國軍的防禦及作戰能 力,樹立顧問團在軍中的威信。然而,顧問團想更進一步調整軍中政工制度的部 分卻碰上軟釘子。雖說顧問團成功讓政治部取消政工的副署權,政工單位仍舊存 在國軍隊裡。由上述可見,經過顧問團的建議,國軍的軍事訓練已逐漸美式化, 唯獨政工制度,縱使在顧問團的建議下政工的權限有所限制,政工在軍隊中的影 響力仍不可小覷。可以想見,蔣介石對於美軍顧問團的軍援計畫是「選擇性」接 受,如同蔣介石在第 1 次答覆蔡斯團長的報告書所言「建議書各項,除政工制度 及聯勤部分,實為國軍目下最適合需要之制度外,其餘一切本人甚感高見之…」 53. 00050785。 47. 〈中央政工業務(一)〉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2-00014-003。. 48. 〈中央政工業務(一)〉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2-00014-003。. 49. 〈美國協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05。. 50. 〈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檔(三)〉 ,《蔣經國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10000052-012。. 51. 〈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檔(三)〉 ,《蔣經國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10000052-020。. 52. 〈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檔(三)〉 ,《蔣經國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10000052-024。. 53. 〈美國協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05。 16.

(27) 此舉顯示出蔣介石欲利用美式軍事知識及技術來改善國軍軍事制度與訓練 的不足之處,不過當顧問團觸及到政戰方面則被阻擋在外,導致美軍顧問團無法 徹底在國軍身心內外灌輸美式作風。國軍有別於美軍對於國家的忠誠度,仍是被 教育為先忠於黨。 1955 年 10 月,另外一個駐臺美軍單位─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在臺北正式成立。司令部是一個次一級的聯合司令部, 直接向美國太平洋總司令部報告,其成員由美國各武裝部隊所組成,主要任務是 根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第 2 條「為期更有效達成本條約之目的起見,締約國 將個別並聯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維持並發展其個別及集體之能力,以抵抗武 裝攻擊及由國外指揮之危害其領土完整與政治安定之共產顛覆活動。」依約來協 防臺澎地區。美國藉由協約第 7 條在臺灣成立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作為萬一臺 灣被攻擊時的美軍指揮中心。54 依據派駐臺灣的美軍手冊上表示,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的任務在於: 1955 年 11 月 1 日成立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最大的功用在於,一旦臺 灣發生軍事攻擊,該司令部會變成指揮總部,該總司令官將與中華民國 政府一同協防臺澎地區。萬一發生突發狀況的話,現役的 3 位指揮官將 向美國協防臺灣司令官報告,第 324 空軍隊長負責空軍指揮、臺灣巡艦 隊長負責海軍指揮、美軍顧問團團長負責陸軍指揮。55 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設司令官 1 人,及參謀長 1 人,底下設有人事行政、情 報、作戰、後勤、新聞發布與通訊等 6 處。該司令部在編制上不如美軍顧問團龐 大。司令部主要的功用是在臺澎地區有緊急狀況時給予適當的應變及指揮的單 位。當中共犯臺時,該司令部會啟動指揮作戰(功能)中美雙方軍事單位防禦臺 灣。由美軍顧問團團長擔任陸軍指揮官、327th 航空隊長擔任空軍指揮官、隸屬 第七艦隊下的臺灣巡艦隊長擔任海軍指揮官。當臺灣發生軍事攻擊時,由上述 3 位指揮官發動陸、海、空指揮與防禦計畫以協防臺灣。. 54. 〈美國協防臺灣(一)〉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8-011。. 55. 美國防衛臺灣司令部編,《Taiwan Report》,1973 年,頁 12。327th 航空隊長兼任美軍顧問團 空軍組長。臺灣巡艦隊長為第七艦隊司令兼美國協防臺灣總司令。 17.

(28) 且依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第 7 條「中華民國政府給予美利堅合眾國,接 受依共同協議之決定,在臺灣澎湖及其附近,為其防衛所需要而部屬美國陸海空 軍之權利。」根據協約第 7 條美國可以合法地在臺灣各地部屬專屬美國的軍事武 裝勢力,故臺北、林口、臺中、嘉義、臺南及高雄等地都有美軍基地。56. 圖 2- 3: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組織圖 資料來源:〈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三、駐臺美軍成員與地位 1951 年至 1979 年,在臺灣的美軍依時序分為 3 種不同類型的身份,不同身 分適用不一樣的地位認定。第 1 種是美軍顧問團、第 2 種是協防臺灣之美軍、第 3 種是渡假美軍。 美軍顧問團於 1951 年 5 月 1 日成立,海軍組、陸軍組也同日成立。空軍組 則是在 1951 年 6 月 1 日成立。顧問團本部底下設有陸軍組、海軍組、空軍組。 陸軍少將蔡斯團長率領第 1 批美軍顧問團來臺,隨行的有參謀長史陶德上校 ( John H. Stodter )、空軍負責人賴克托(Recton)、團長侍從參謀陳少校(Wah G. Chin) 、陸軍組長魏雷(John P. Willy) 、海軍組長彭克登中校(Chester E. Ponkerton) 、 佈雷吉中校顧問(Hall .Bridges)及其他軍官 4 名等共 11 人。57 自 1951 年至 1979 年,駐臺美軍在美軍顧問團的部分共有 14 任團長、16 任 參謀長、15 任陸軍組長、15 任空軍組長、12 任聯勤組長等,在美軍協防臺灣司 令部的方面,自 1955 年始共有 10 任總司令。 美軍顧問團分別進入國軍海、陸、空、聯勤各部隊成立顧問團小組,其工作 與任務主要是負責軍援事宜之協調與建議。美軍顧問團團長大多出身少將,蔡斯. 56 57. 〈美國協防臺灣(一)〉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8-011。 〈美國協防臺灣(二)〉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9-009。 18.

(29) 為首任團長,從第 12 任到最後 1 任的美軍顧問團團長湯普遜(Colone Hadley N. Thompson)則是准將或是上校的軍階。除了第 1 任蔡斯團長抵臺履新,須花費 較多的時間建立顧問團組織架構與工作以至於任期最久外,其餘團長多為 2 年的 任期,軍官與士兵多數也是為期 2 年。 美軍顧問團初來臺的前 2 年,美軍顧團約莫 588 人。581955 年顧問團人數已 來到 2800 人。59臺海危機後更是擴增至近萬多人。1959 年後美軍人數驟減 3 仟 人左右。越戰爆發後又迅速擴增兵力,來臺美軍人數將近萬人。60除此之外,1965 年因應「休息與復原計畫(Rest and Recuperation Program)」,在越南服役之美軍 來臺渡假,單年人次最高有近 5 萬人。1974 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直接指示,下令逐漸減少美國在臺的軍事人員與基地。61美國裁減駐臺美 軍,待 1979 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後,在臺美軍職員只剩 5、6 人處理必要工作。 駐臺美軍人數與地緣政治化有著緊密的連結。藉由駐軍數量側面觀察,在臺 海危機險峻時美軍人數有近 8 千人、達到第 1 次高峰。金門砲戰的緊張舒緩後, 美軍人數逐漸減少治 2、3 千人徘徊,原因除了臺海危機解除兵力也無須維持在 高峰外,這時候的美國政府正在面臨第 35 任正副總統選舉。美國政權從艾森豪 政府過渡至甘迺迪政府,在艾森豪執政晚期想要減少駐外兵力,但在新舊政權交 接之際,新政策仍須等待新總統決定。62 甘迺迪總統(John Kennedy)對臺政策顯然與艾森豪不同。他採取不堅守金 馬地區的態度直接影響駐臺美軍的人數。自 1960 到 1965 年間,駐臺美軍減少到 約 2000 到 3000 人徘徊,美軍因華府亞洲政策轉向有所調降。華府與國民黨政府 關係冷淡時,連帶影響對〈美軍地位協定〉之談判。 自 1966 年起駐臺美軍人數持續爬升。1968 年,駐臺美軍來到近 1 萬人、渡 假美軍近 5 萬人次,在臺美軍人數達到第 2 次高峰。越戰趨向激戰狀態,美軍在 越南戰線大量增兵,美國將臺灣作為補給與後勤的中繼站,在越南受傷的美軍被 58. 〈美顧問團人數已達五八八人〉, 《聯合報》 ,1952-07-11,第 1 版。. 59. 〈外交—蔣中正接見美方代表談話紀錄(十八) 〉, 《蔣經國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數位典藏 號:005-010205-00080-008。. 60. 〈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61.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1679100020 ,"Changes in U.S. Force Levels on Taiwan", March 14, 1974.. 62. 〈減少海外軍眷 美國三軍官員 抵制艾克命令〉 ,1960-12-05,《聯合報》 ,第 4 版。 19.

(30) 運送來臺休養。除此之外,美國防部給予每位駐越美軍渡假福利。這時的臺灣不 僅有派駐在臺的顧問團美軍、協防臺灣的美軍還有來渡假的美軍,種種原因促使 在臺美軍人數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 待尼克森上臺後,美國退出越戰並且解凍美國與中共之間的關係,1972 年 尼克森訪問中國為中美關係打開新篇章。不僅如此,尼克森還下指令裁減駐臺美 軍數量。基於上述可知,在臺美軍的人數、生活與全球政治、軍事局勢密切連結。. 20.

(31) 表 2- 2:駐臺美軍及眷屬人數表 顧問團軍官. 顧問團士兵. 協防軍官. 協防士兵. 小計. 眷屬. 渡假美軍. 合計. 1951. ─. ─. 0. 0. 0. 0. 0. 0. 1952. ─. ─. 0. 0. 0. 0. 0. 0. 1953. ─. ─. 0. 0. 0. ─. 0. 0. 1954. ─. ─. 0. 0. 0. ─. 0. 0. 1955. ─. ─. 0. 0. 0. ─. 0. 0. 1956. 2347. ─. ─. ─. 2347. ─. 0. 2347. 1957. 1902. ─. ─. ─. 1902. ─. 0. 1902. 1958. 598. 699. 423. 6009. 7729. ─. 0. 7729. 1959. 587. 677. 988. 5332. 7584. ─. 0. 7584. 1960. 546. 835. 311. 1466. 3158. ─. 0. 3158. 1961. 523. 594. 331. 1623. 3071. 2430. 0. 5501. 1962. ─. ─. ─. ─. 0. 6300. 0. 6300. 1963. ─. ─. ─. ─. 0. ─. 0. 0. 1964. 375. 425. 123. 2297. 3220. ─. 0. 3220. 1965. 371. 375. 286. 2495. 3527. ─. 499. 4026. 1966. 367. 377. 990. 5273. 7007. ─. 17186. 24193. 1967. 302. 284. 872. 6631. 8089. ─. 46063. 54152. 1968. 246. 206. 1067. 7511. 9030. ─. 45787. 54817. 1969. 215. 169. 1134. 7314. 8832. ─. 42975. 51807. 21.

(32) 1970. 171. 125. 1181. 6759. 8236. ─. 31946. 40182. 1971. 129. 72. 1051. 6466. 7718. ─. 18032. 25750. 1972. ─. 194. ─. 7634. 7828. ─. 3200. 11028. 1973. ─. ─. ─. ─. 0. ─. ─. 0. 1974. ─. ─. ─. ─. 0. ─. ─. 0. 1975. ─. ─. ─. ─. 0. ─. 0. 0. 1976. ─. ─. ─. ─. 0. ─. 0. 0. 1977. ─. ─. ─. ─. 0. ─. 0. 0. 1978. ─. ─. ─. ─. 0. ─. 0. 0. 資料來源: 顧問團、協防美軍及眷屬人數參考〈美軍在臺人數報表〉,《外交部檔案》 ,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渡假美軍人數參考交通部觀光委員會編,《觀光月報》 ,1969-1972 年。交通部觀光委員會編, 《觀光統計年報》 ,1971 年。 交通部觀光局編, 《觀光資料》 ,1971-2001 年。 說. 明:本統計美軍美軍及眷屬人數以《外交部檔案》為主,因目前《外交部檔案》只有 1958-1972 年間之統計,故本表格便依照檔案所呈現。渡假美軍根據. 交通部觀光委員會(局)之統計數字為主。. 22.

(33) 針對美軍身分及地位,國民黨政府與華府對於在臺灣的顧問團美軍、協防臺 灣美軍及渡假美軍之地位依任務與工作性質不同有所認定。 1951 年依照「中美軍援互助之換文」 〈1951 年 1 月 30 日到 2 月 9 日第 13 號 照會〉內的第 3 條的美人員界定: 中國政府接受美國政府人員在中國政府管轄局域內依照本協定履行美 國政府之責任,並給予適當便利,使其得以視察所施援助之進展,證實 所供應之物資確係用於原定用途,並執行依照本協定雙方應予同意之任 務。此項人員,包括臨時指派人員在內,在其對於中國政府之關係上, 構成美國駐華大使館之一部分,受美國駐華外交首長之指導與管轄。63 因此,此時的美軍顧問團團員受美大使管轄,顧問團皆屬於外交人員,享有 一切外交人員之優待,包括刑事豁免權、貨物免稅等,故對於美軍顧問團成員範 疇也有加以界定: 本協定所載左列用與,應瞭解為具有左開意義: 「軍事援助顧問團人員」應包括: 1.. 凡軍事人員奉派在軍事援助顧問團工作,長期專任或短期服務, 而具有穿著美國軍服之資格者;. 2.. 軍援顧問團之文職人員而為美國公民者;. 3.. 右述(甲)、(乙)兩款所列之軍人及文職人員之眷屬。64. 1951 年,根據美國國會修正之 329 法案,說明駐臺美軍顧問團成員與眷屬 視為美國駐華大使的一部份享有外交禮遇,在地位認定等同外交人員享有優待。 其次是協防美軍的地位界定。1954 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後,根據條約第 7 條: 關於在臺灣與澎湖諸島及其周圍,為了防禦所必要的美國陸軍、空軍及 海軍,基於互相同意所決定,中華民國政府許諾其配備的權利,美國政 府予以接受。65. 63. 〈美國軍事援助四)〉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7-007。底 線為筆者所標示。. 64. 〈美軍地位協定、中美雙方談判紀錄〉,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5-043。. 65. 〈美國協防臺灣(一)〉 ,《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6-00048-011。 23.

(34) 美方依條約派遣協防臺灣的美國部隊增加〈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美國第 13 航空隊〉 、 〈美國通訊特遣隊〉 、 〈美國海軍熱帶病第二研究院〉 、 〈海軍通訊中心〉 、 〈第七艦隊〉等協防臺灣的美軍。66協防美軍在地位認定上是屬於軍人非外交人 員與美軍顧問團人員不同。自 1955 年開始,政府針對〈美軍地位協定〉與美方 展開談判,直到 1965 年正式簽屬完成,花費 10 載。 1955 年雙方針對除美軍顧問團人員以外之美軍地位問題展開〈美軍地位協 定〉之談判。雙方對於〈美軍地位協定〉最大歧異在於「基地權利」 、 「免除稅捐」 、 「法權管轄」等 3 項,其中來回討論多次無法達成協議的爭議在於「法權」問題。 〈美軍地位協定〉討論花費 10 年,談判途中發生幾件影響協定的重大事件,1957 年的「劉自然事件」 、1958 年的金門砲戰、1960 年美國總統選舉以及期間在臺美 軍犯下強姦、縱火等事件,以至於協定遲遲未有定論。 談判過程,美國稱在各國的軍事協定上的慣例,及認為臺灣情勢有隨時發生 戰爭的可能。美國堅持須保留「對美駐軍人員之全部管轄權」 。67國府則繼續堅持 須依照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國家及日本間協定所採方式,其協定本身規定所謂 「共同管轄之原則(Concurrent Jurisdiction)」 ,試圖爭取談判空間。進入 1963 年 後,外交單位與美國務院的協定談判逐漸進入佳境,最後在 1965 年 4 月 12 日花 費 10 年的〈美軍地位協定〉正式生效,依照第 14 條內文表示美方與政府有權管 轄,對於在協定地區的美軍與其文職人員與家屬的犯罪行為。 第 14 條 一、在本條各項規定範圍內 甲、美國軍事當局對凡屬美國軍法管轄之一切人員在協定地區內的犯罪 行為,有權行使美國法律賦所賦予之刑事及紀律管轄權。 乙、中華民國當局對美軍人員或文職人員及其家屬在協定地區內犯罪而 其犯罪行為依中華民國法律應受處罰者,有權管轄……68 最後,渡假美軍來臺觀光,當局也須釐清渡假美軍的地位問題。美國參與越 戰愈深其駐兵數量也愈來愈多,美國國防部對於美駐外軍人提供一項福利─R& R 計畫(Rest and Recreation Program 休息與復原計畫),派駐在外的軍人服役超. 66. 〈美軍在臺人數報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6-071。. 67. 〈美軍地位協定案資料〉 , 《外交部檔案》 ,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5-057。. 68. 〈轉班美軍在華地位協定一份〉, 《美軍在華地位協定案》 ,國防部藏,檔號:00003124。 24.

(35) 過 90 天即可獲得 5 天的假期,可以前往美國防部合作的國家渡假,臺灣也在其 中。1965 年外交部甫與美國務院簽訂經過長達 10 年談判的〈美軍地位協定〉。 同年底,臺灣預計迎來數量龐大的駐越渡假美軍,雙方針對渡假美軍地位與優待 又再次開啟討論。 美方起初堅持渡假美軍如同顧問團比照外交人員之待遇,外交部拒絕並表示 若美方堅持的話即須另行協約,將拖延渡假美軍之權利。不過,若是將渡假美軍 納入甫簽訂〈美軍地位協定〉的第 7 條第 4 款入境者,即均受美國協防臺灣司令 部管束,並於必要時執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規定接受其命令。69外交部此舉 意在若來臺灣的渡假美軍受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管轄的話,萬一國共爆發戰爭, 在臺灣的渡假美軍必須要加入協防臺灣的戰線。這個方案是對雙方互利的解決方 式,既不用再經國會的同意,又可以如期迎接渡假美軍外,政府還可以對渡假美 軍有管轄權。於是雙方一致同意,無論是自關島或是越南等來臺渡假的美軍,一 概適用〈美軍地位協定〉。. 第二節 在臺美軍基地 根據 1951 年簽署的《中美互助條約》所界定美軍顧問團的權利,為使美軍 顧問團有效地執行職務合理需要,政府同意免費供應美軍顧問團與其人員,因執 行公務時所須使用之土地、建築、公用便利及車輛。701952 年起在全臺美軍聚集 人數眾多的地區陸陸續續興建基地、俱樂部等。美軍基地、俱樂部的土地屬於中 華民國並依照條約免費租借予美軍使用,也就是說美軍基地、俱樂部的所有權屬 於國家,但使用權則是屬於美方。 美軍顧問團編有陸軍、空軍及海軍組員,進駐臺灣軍隊協助與指導三軍使用 美軍援裝備與傳授美式軍事知識。除此之外,為了協防臺灣,美軍在臺有幾處作 業基地,由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管轄且隸屬美軍太平洋司令部(CINCPAC) 。協 助與指導三軍使用美軍援裝備與各種軍事知識。基地、俱樂部等隸屬顧問團的場 所都須有許可證才可進入,任何人都須遵守。位於臺北中山北路的海軍供應處 (Headquarters Support Activity,Taipei,HSA)是美軍在臺北最大的基地,此基地 性質在於提供美軍生活需要。在臺中、嘉義、臺南與高雄也設有規模略小、性質. 69. 〈駐越美軍來華渡假地位〉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5-113。. 70. 〈美軍顧問團在臺俱樂部〉 ,《外交部檔案》,中研院近史所藏,館藏號:11-07-02-13-05-012。 25.

(36) 不同的基地。 一、獨立基地 臺北有幾處美軍基地,美軍協防司令部(USTDC) 、美軍顧問團本部(MAAG HQ) 、海軍供應處(HSA) 、樹林口空軍基地(Shu Linkou Air Station) 、臺北空軍 基地(Taipei Air Station)。 日治時期起臺北即為政治與經濟重鎮,國民黨政府遷臺之後,臺北繼續維持 扮演政治與經濟重要角色,它本身已具有一切城市的機能與便利。顧問團選圓山 為基地,圓山原是臺北市政府欲興建運動場的預定地,但在美方堅持下也只能拱 手讓出。71顧問團堅持選擇圓山為基地的原因,不外乎看中其地理條件的優勢。 首先,美軍一律自松山機場入境,圓山與機場之間距離約莫 4 公里;其次,美軍 宿舍大多位於陽明山、天母,距離圓山約莫 10 公里,亦離美軍顧問團團長官邸 約 3 公里。因此,將基地設在四通八達之處,不僅減低舟車勞頓之累,還能便於 工作通勤。如此一來,每個美軍據點為 1 個節點,彼此連結構成「小美國」的社 會網絡。 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是一個獨立的基地,主要任務是協防臺灣與澎湖列島。 基地位原於臺北市中山北路上,面向基隆河處,基地內部主要有幾棟建築,讓美 軍在基地裡作業與休閒。圖中所指的編號 1 是宿舍、編號 3-4 是作業大樓、編號 5 是維修保養室。72另外,美軍顧問團是一支提供國軍在技術上與戰力上建議與 協助的顧問團,團本部坐落在臺北市信義路三段(現址為舊美國在臺協會),團 本部不像司令部有廣闊的基地,主要處理美軍行政事務。 另外,距離圓山基地約 26 公里的近郊──林口,有一處美軍空軍通訊基地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Shu Lin Kou Air Station),又稱樹林口基地,最早建於日 治時期。1955 年,美國空軍第 6987 組隸屬美國空軍安全局指揮部(The Command Of The United State Air Force Security Service 6987th )成立。樹林口基地佈滿雷 達,由美國空軍第 6987 組為美國航空部隊(The U.S. Aerospace Forces)提供通 信服務,美軍在此主要的工作是確保透過電子設備所傳輸的訊息安全地送往目的. 71. 〈臺北市都市計劃〉 ,(1953 年 02 月 21 日), 《臺灣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 件:臺灣省政府),典藏號:0044410022991007。. 72. 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編,《Taiwan Report》,1965 年,頁 55。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QUIPAMENTO SOCIAL A CARGO DO INSTITUTO DE ACÇÃO SOCIAL, Nº DE UTENTES E PESSOAL SOCIAL SERVICE FACILITIES OF SOCIAL WELFARE BUREAU, NUMBER OF USERS AND STAFF. ᑇؾ N

From the above- mentioned perspective, this research paper analyses Buddhist interaction in Taiwan and Hokkien; the ordination of Taiwanese Sangha in Kushan Mountain and, after the

(a) In your group, discuss what impact the social issues in Learning Activity 1 (and any other socials issues you can think of) have on the world, Hong Kong and you.. Choose the

These programmes are operated by 11 degree-awarding self-financing institutions registered under the Post Secondary Colleges Ordinance (Cap. 320) or statutory

This study will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logical education to discuss 788 characters that we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early Tang era, for highlighting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al purpose of this important work,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both Dau-shr'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Buddhist and the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how Master Shandao’s ideology develops in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Minds (the utterly sincere mind, the profound mind, and the

To convert a string containing floating-point digits to its floating-point value, use the static parseDouble method of the Double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