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國籍子女在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亦針對不同母親原屬國籍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進行單因子變異分析,

其結果說明如下:

1.就整體而言

表 4-16 呈現不同國籍子女自我概念之現況。為了解實際差異情形,經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表 4-17 呈現國籍對整體自我概念未達顯著水準。此結果與劉雅純

(2009)何緯山(2011)研究結果相異,何緯山是以全國為抽樣母群,而本研究 是以新北市、臺北市為母群,母群不同,是可能造成差異的原因。

2.各向度而言

為了解不同國籍在自我概念各向度之差異,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表 4-17

72

呈現國籍對各向度自我概念未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國籍之子女自我概念並無不 同。此結果與邱俐敏(2012)研究結果相同。

表 4- 16

不同母親原屬國籍子女自我概念之情形 n=543

表 4- 17

不同母親原屬國籍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n=543

向度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生理自我 8.49 4 2.12 4.53

心理自我 5.28 4 .71 1.85* 大陸籍>東南亞籍、本地

家庭

家庭自我 3.91 4 .52 1.84

學校自我 7.36 4 1.84 4.13* 本地家庭、大陸籍>東南

亞籍

整體自我 4.24 4 1.06 3.15

*P<.05,**P<.01,***P<.001

二、不同性別之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1.就整體而言

表 4-18 呈現不同性別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整體自我概念之現況。為了 解實際差異情形,經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4-19 呈現國籍、性別對「整體自我」未 達顯著水準,國籍*性別對「整體自我」亦未呈現交互作用。在性別對「整體自我」的 主要影響效果未達顯著,表示不同性別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整體自我概念

東南亞籍 中國大陸籍 本地家庭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生理自我 3.13 .65 3.33 .62 3.07 .71

心理自我 3.00 .83 3.24 1.18 3.03 .73

家庭自我 3.20 .78 3.38 .63 3.35 .72

學校自我 2.93 .64 3.16 .65 3.13 .68

整體自我 3.08 .55 3.30 .52 3.16 .60

73

74

*P<.05,**P<.01,***P<.001

75

七、不同年級之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1.就整體而言

表 4-20 呈現不同年級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整體自我概念之現況。為了 解實際差異情形,經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4-17 呈現年級對「整體自我」未達顯著 水準,表示不同年級學童之整體自我概念並無不同。此結果與王美華(2008)、何 緯山(2006)、林信言(2008)、莊家欣(2006)、蔡翠玲(2007)研究結果相符。

2.各向度而言

表 4-20 呈現不同年級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各向度之情形。為了 解不同國籍與年級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向度實際差異情形,經二因子變異數分 析結果,表 4-21 呈現國籍對「學校自我」的主要影響效果達顯著性水準,年級則對 於自我概念各向度皆未達顯著性水準,國籍*年級亦無顯著交互作用。國籍主要效 果,透由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本地家庭、大陸籍高於東南亞籍,表示本地 家庭、大陸籍子女之學校自我概念較東南亞籍子女佳。

本研究結果與黃立婷(2006)研究結果不同-認為不同年級在自我概念上有顯 著差異,究其原因,黃立婷是以三到六年級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而本研究是以 五、六年級的高年級學童為研究樣本,在年級上差異較小,因此施測對象的年級 差異,可能是造成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

76

77

*P<.05,**P<.01,***P<.001

78

四、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1.就整體而言

表 4-22 呈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整體自我概念之現 況。為了解實際差異情形,經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4-23 呈現家庭社經地位對「

整體自我概念」未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 整體自我概念上並無不同。此結果與王美華(2008)、莊家欣(2006)、熊淑君(2004)、

劉雅純(2009)研究結果相同。

2.各向度而言

表 4-22 呈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各向度之情 形。為了解不同國籍與家庭社經地位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向度實際差異情形,經二 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表 4-23 呈現國籍、家庭社經地位對「生理自我」、「心理自我

」、「家庭自我」、「學校自我」的主要影響效果未達顯著水準,國籍*家庭社經地位 亦無顯著交互作用。而後透由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發現在心理自我概念向度,中國 大陸籍高於本地家庭與東南亞籍。其餘向度在國籍、家庭社經地位的主要影響效 果皆未達顯著水準,且國籍*家庭社經地位亦無顯著交互作用,表示不同家庭社經 地位之本地家庭與大陸籍子女心理自我概念並無不同。

本研究結果與林世欣、熊淑君、莊家欣研究結果不同。推究原因可能是因為對 於家庭社經地位的定義不同。熊淑君(2004)提出家庭社經地位包含層面廣泛,

除了父母職業,還有家庭的經濟物質條件、父母教育程度以及家庭功能等。但本 研究只以父母的社經地位高的一方為標準,因此顯著性差異不大。

79

*P<.05,**P<.01,***P<.001

註:等級代號:一為低社經、二為中低社經、三為中社經、四為中高社經、五為高社經

80

表 4- 2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n=543

向度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生理自我 國籍 5.11 4 1.27 2.78

SES 1.79 4 .44 .97

國籍*SES 5.40 11 .49 1.07 誤差 239.30 524 .45

總和 259.60 543

心理自我 國籍 5.69 4 1.42 2.057* 大陸籍>本地家庭、東南亞籍 SES 9.72 4 2.43 .3.51

國籍*SES 10.50 11 .95 1.38 誤差 360.48 524 .69

總和 387.88 543

家庭自我 國籍 .18 4 .04 .09

SES 4.65 4 1.16 2.27 國籍*SES 12.07 11 1.09 3.14

誤差 266.99 524 .51 總和 28766 543

學校自我 國籍 1.48 4 .37 .85 本地家庭、大陸籍>東南亞籍

SES 2.52 4 .63 1.46

國籍*SES 8.70 11 .791 1.83 誤差 224.89 524 .43

總和 245.92 543

整體概念 國籍 1.05 4 .26 .80

SES 2.99 4 .74 2.27

國籍*SES 3.73 11 .34 1.03 誤差 171.44 524 .32

總和 184.62 543

*P<.05,**P<.01,***P<.001SES 為家庭社經地位

81

四、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1.就整體而言

表 4-24 呈現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整體自我概念之現 況。為了解實際差異情形,經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4-25 呈現國籍對「整體自我概 念」達顯著水準。而後透由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發現大陸籍顯著高於東南亞籍,表 示大陸籍子女之整體自我概念較東南亞籍子女佳。

2.各向度而言

表 4-24 呈現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向度之 情形。為了解不同國籍與母親教育程度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向度實際差異情形,經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表 4-25 呈現國籍對「心理自我」的主要影響效果達顯著水 準,國籍*母親教育程度對「生理自我」呈現顯著交互作用。而後透由 Scheffe 法事 後比較發現,在「心理自我」向度,中國大陸籍顯著高於本地家庭、東南亞籍。而 在「生理自我」向度,中國大陸籍*研究所顯著高於本地家庭*國中、東南亞籍*高中,

表示母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之中國大陸籍子女其生理自我概念較母親教育程度為 國中之本地家庭子女、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之東南亞籍子女佳。

為了更深入了解此現象,因此進行以下成對比較,將中國大陸籍*高中與東南 籍*高中分為一組、中國大陸籍*研究所與本地家庭*研究所分為一組,結果發現兩 組別皆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國籍是影響生理自我的重要因素。

82

83

*P<.05,**P<.01,***P<.001

84

四、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1.就整體而言

表 4-26 呈現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整體自我概念之現 況。為了解實際差異情形,經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4-27 呈現國籍、父親教育程 度對「整體自我概念」未達顯著水準。

2.各向度而言

表 4-26 呈現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向度之 情形。為了解不同國籍與父親教育程度地位子女在自我概念各向度實際差異情形,

經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表 4-27 呈現國籍對「學校自我」的主要影響效果達顯著 水準,父親教育程度對「家庭自我」的主要影響效果達顯著水準,國籍*父親教育程 度對自我概念各向度皆無顯著交互作用。而後透由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發現在「生 理自我」向度,中國大陸籍顯著高於本地家庭,「學校自我」向度,本地家庭顯著高 於東南亞籍。而父親教育程度對「家庭自我」的單純影響效果,是研究所顯著高於 高中(職)、國小以及大學、國中顯著高於國小,表示父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之子女 其家庭自我概念較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國小、大學佳;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 之子女其家庭自我概念較父親教育程度為國小之子女佳。

為了解此現象,因而從自我概念量表題項內容進行分析,從分析結果發現在「

家庭自我」向度中的第七題「我認為我的家庭溫暖」得分,父親教育程度為研究所的 子女顯著高於國小;第八題「.我和家人相處時有樂趣」得分,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

研究所的子女顯著高於國小;第九題「. 我的家人了解我」,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

研究所的子女顯著高於國小;第十題「. 我會主動關心我的家人」父親教育程度為研 究所的子女顯著高於國小、國中、高中。由上述題項內容分析結果可知,教育程 度為研究所的父親較國教育程度為國小的父親會主動關心、了解家人,且在與家 人相處時會營造出歡樂的氣氛。

85

86

表 4- 27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n=543

向度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生理自我 國籍 3.58 2 1.79 3.88

父教 3.09 4 .77 1.67

國籍*父教 4.29 8 .53 1.16 誤差 242.92 526 .46

總和 259.60 543

心理自我 國籍 1.76 2 .88 1.23

父教 4.16 4 1.04 1.46

國籍*父教 4.03 8 .50 .70 誤差 374.71 526 .71

總和 387.88 543

家庭自我 國籍 .26 2 .13 .25

父教 6.46 4 1.61 3.10* 研究所>高中(職)、小學

大學、國中>小學 國籍*父教 2.08 8 .26 .50

誤差 273.42 526 .52 總和 287.66 543

學校自我 國籍 3.80 2 1.90 4.34** 本地家庭>東南亞籍

父教 1.97 4 .49 1.12

國籍*父教 6.07 8 .76 1.73 父教 230.69 526 .43

總和 245.92 543

整體概念 國籍 .97 2 .48 1.45

父教 2.21 4 .55 1.66

國籍*父教 1.71 8 .21 .64

國籍*父教 1.71 8 .21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