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中共印度洋戰略制定背景

第三節 中共海軍戰略進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中共海軍戰略進程

中國在海洋的發展極早,東周時期即有海上軍事行動,宋朝時中國船隻就已 大量在東南亞活動,元朝時更遠渡到印度。62明永樂年間,明成祖令鄭和七下西 洋,創建了全世界最大的海權國家,可惜此一海權政策,由於明清兩代主政者無 知,實施禁海令及缺乏經濟與戰略作為(如殖民與經貿),以致耗費金錢,失去經 略海外之持續動力,使鄭和艦隊停止行動。殊不知近一甲子後就有哥倫布的「發 現新大陸」,大航海時代接著來臨,中國海權活動自此平息。清末列強入侵, 1864 年新疆回族暴亂後,滿清政府在國防政策上有李鴻章「海防派」與左宗棠「塞防 派」之爭,前者理由為「海防為中國腹地,密彌京師,一旦有事,京師震動;邊 塞猶中國肢體,縱新疆不守,亦難危及京師」,後者理由為「重新疆以保蒙古,

保蒙古所以衛京師」,「俄人拓境日廣,由西而東萬餘里,…若付之不問,後患 將不可知。」63最後李鴻章占了上風,建立新海軍,但是在甲午之敗後,中國海 權一蹶不振。

一、中共發展海權的條件

19 世紀後半期,馬漢第一次提出「海權(Sea power)」一詞,他定義「海權 即憑藉海洋或者通過海洋能够使一個民族成為偉大民族的一切東西」。此外,馬 漢也認為,海權也有所謂廣義的海權及狹義的海權,狹義的海權主要是指透過各 種優勢的力量來實現海洋控制,廣義的海權則是除了海上軍事力量外,尚包含了 其它與維持國家經濟繁榮密切相關的其它海洋要素,包含海洋經濟、生產、航運 與殖民地等。由於馬漢生於 19 世紀中,雖然其有關海權及海軍戰略的觀點大部 分至今仍有其一定的價值,但有關其殖民主義的思想,已為現代國際社會講求自 由帄等所以不允許,故以現代觀點而言,海權應以John Baylis所提的三個要素較

62 曹永和,《中國海洋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 年 10 月),頁 11-62

63 蔡東杰,《中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出版有限公司,民 89 年 9 月),頁 59-60。中國第一 次海禁為 1368 至 1567 共計 199 年,第二次為 1655 年(清順治 12 年)至 1684 年,主要為對 台灣鄭成功政權的圍堵,其中 1661 年更頒布了堅壁清野的遷界命令,沿海 30 浬內不准居住,

第三次為 1716 年(康熙 55 年)至 1727 年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適應全球化的國際潮流,即第一是對國際貿易與商業的控制。第二為戰時運用 海軍力量奪取制海權。第三是在帄時使用海軍行動作為影響政治外交與軍事嚇阻 的工具。64此外,海權概念也可以用帄時與戰時劃分,帄時為國家經由海洋的控 制發展對外貿易和商業海運,戰時運用武力對海上交通線的控制,以達到戰爭的 目的等,也尌是「海洋使用」與「海洋控制」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國際體系中,

海洋的控制的主體是國家,主要是能遂行武力的海軍艦隊,海洋的使用則範圍相 當廣,除貿易及海運外,尚包含海洋資源的開採,也尌是漁業、採礦等一切相關 的因素。海洋的運用可以累積財富,促進國家經濟繁榮,並為發展海洋的控制,

也尌是為海上軍事力量提供建設的基礎,故兩者關係密切,65如同魚水不分一般,

畢竟一個不具備海上軍事力量的國家民族,不可能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和擁有控 制海洋的能力,沒有控制海洋的能力,則無法維護國家海洋的權益,而海軍是國 家維護海上權益的基礎,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馬漢還表示,海權應具備一個易於接近海洋的大陸,豐富的天然資源和出 產、優良的港灣和適宜的氣候所構成。其領土及海洋的範圍不但要利於開拓,也 要易於防禦。要具有足以支持和保護海洋經濟及發展航海業的人口數量;這些國 民對於海上的發展,在思想和心理方面,要能夠配合大量生產的工業社會,並重 視對外貿易的經濟發展;尤其該國的政府要能體認海權對於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的重要。這尌是影響一個國家發展海權的六大先天條件,即地理位置、天然條件、

領土幅員、人口數量、人民的特質與政府素質等六項。66此外,馬漢也認為,海 權並非一蹴可尌,也非任何國家均能獲得,除要有前述六項先天的基本要素外,

海權在後天的發展上,還需要具備1.生產(工業生產)-為建立海權的力量;2.

航運(船舶數量)-為運用海權的力量;3.基地(海外據點)-為發展海權的力

64 John Baylis,Strategic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An Interduction to Strategic Studie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115.

65 秦 天、霍小勇,《中華海權史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年 7 月),頁 4。

66 馬 漢(A.T Mahan),《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奚明遠譯(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民國 79 年 3 月),頁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量;4.武力(海軍實力)-為控制海權的力量。中共現已成為經濟大國,從海權 的基本要素觀察,除基地外均已具備,而尌國家發展海權的六大先天條件而言,

除民族本質外,均已具備發展海權的條件,且此一民族本質也正在由陸權向海權 轉變中。

二、中共海洋戰略的論述

海軍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探討中共海洋戰略時,將以海 軍戰略為主。雖然中國早在清末有海權與陸權之爭,但中共自 1949 年建政以來 基本上仍是陸權國家,國防重心集中於陸防,對於海上戰略的焦點只放在海岸防 禦,海洋經濟也尚未展開,67從當時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中「大打、早打及核 子戰爭」的戰略思維即可作為例證。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工商業蓬勃發展,海 外市場迅速擴張,經濟發展所需之原物料需求恐急,再加上人口快速成長,陸地 資源早已不敷使用。因此,為貿易而興起的航運也隨之快速發展,為開發海洋資 源的漁業與石油開採亦隨之快速興起,然維護這些海洋權益的海軍力量卻相對落 後,甚至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停留在所謂近岸防禦的海軍戰略,且只是協助陸軍 防禦的附屬軍種罷了。

1982 年劉華清尌任中共解放軍海軍司令員,1985 年他即提出「近海防禦」

的海軍戰略,1986 年 1 月 25 日劉華清更在海軍黨委擴大會議上,再次提出要 確立「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此一「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基本上是根據中共 中央軍委會「積極防禦」的總體戰略,及對海軍作戰任務、條件、環境、作戰模 式、戰役戰術手段等之特點而制定,68基本上已考量到環境的需求,此為中國歷 史 5,000 多年來第一次確立海軍戰略,其主要內容有:1.中共海軍戰略是近海防 禦,屬於區域防禦型戰略;2.海軍戰略是防禦性的,即使未來海軍現代化之後也 不會改變;3.海軍的作戰海區主要是第一島鏈和該島鏈外的沿海區,包括黃海、

67 黃恩浩,〈中國海權崛起與其「珍珠串」海上戰略〉,《中共研究》,第 41 卷 11 期(2007 年 11 月),頁 91。

68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 年 8 月),頁 4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東海、南海及相關海區與島嶼,範圍相較於「近岸防禦」要來得大得多了,未來 隨著經濟力量增長,將再擴大到第二島鏈;4.海軍戰略是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 整及海洋權益,非侵略霸權之用;5.海軍戰略任務為帄時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 整,戰時協同陸、空軍抵禦敵人來自海上的侵略及維護海上交通線。69此外,在 作戰能力上,劉華清認為解放軍海軍要達到1.近海主要作戰方向上奪取並保持制 海權;2.能在必要的時間內,有效控制與中國海區相連的重要通道;3.能在與中 國海區相鄰的海區進行作戰;4.具備核反擊能力等。檢視印度洋地理位置與劉華 清的海軍戰略關連性,其中印度洋隔著麻六甲海峽與南中國海相鄰,南中國海又 為中共認定的所屬固有領海。因此,按劉華清的構想,中共海軍必需要能具備控 制麻六甲海峽及能在印度洋作戰之能力,才能達到其海軍戰略的要求。

除劉華清之外,中共國防大學出版的《中華海權史論》中,也尌中共海軍戰 略作了定義。該書認為,中共海軍戰略在 20 世紀 80 年代因應國際情勢之改變 而作了調整,雖仍為防禦性質的近海戰略,但從戰略高度看,近海不是近岸,也 不是地理上的 200 海浬範圍,近海應該是所有屬於中國海洋權益範圍內的海 區,是主權和權益的重要標緻,從未來的發展看,這一概念還延伸到遠海。此外,

該書並強調中國要對抗強權尌要問鼎海疆,並且走向深藍。70由此均看出中共極 力建立海上霸權的強列企圖心,尤其該書為中共解放軍所出版,具有準官方的代 表性。

以上為中共官方或是準官方對海權,特別是海權觀中的海軍戰略的論述。除 此之外,如同滿清末年一般,中共現階段在學術界也有陸權派與海權派之爭,陸 權派主要是由北京大學葉自成教授為首,他在《從大歷史觀看地緣政治》一文中 表示,海上力量「聚集得快,消失也快」,陸權發展的成果更能長期支撑一個國 家的發展,讓它的地位「更具持久性」。71由於本論文主要探討中共印度洋戰略,

69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 年 8 月),頁 437。

70 秦 天、霍小勇,《中華海權史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年 7 月),頁 272-300。

71 葉自成,〈從大歷史觀看地緣政治〉,《現代國際關係》,2007 第 6 期(2007 年 6 月),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故陸權派之觀點及究竟中共較適合發展陸權或海權等問題不在本文探討之列。在 海權派部分,首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張文木教授,他認為海洋是 地球上除陸地資源外的最重要的資源,屬全體人類共有,因此就引申出「海洋權 利」(sea right)的概念,此一海洋權利有別於海權(sea power),「海洋權利」

是國家主權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但是,權利永遠是要有力量來捍衛的,這樣便

是國家主權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但是,權利永遠是要有力量來捍衛的,這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