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網軍」之發展過程

第三章 中共發展網路戰之經過

第二節 中共「網軍」之發展過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第二節 中共「網軍」之發展過程

一、理論探討

在中共有關網路戰理論研究方面,具有軍職身份的沈偉光堪稱第一人。1985 年沈偉光首度提出網路戰爭的概念,並撰寫出數萬字相關的學術文章。1987 年,

中共軍方《解放軍報》以專刋開始介紹沈偉光對網路戰研究的學術觀點,然而並 未引起廣泛的討論。時至波灣戰爭後,於 1995 年 12 月,在石家莊中共陸軍參謀 學院,邀集來自全軍的 30 多位高級專家研討。會議的題目是:「迎接世界軍事革 命的挑戰」,在這次的會議上,軍事專家們一致認為,一場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 核心的軍事革命浪潮,正在把世界各國的軍隊推向這場新的軍事革命的入口處。

中共軍隊也應該勇敢地迎接這場革命,走入新的軍事革命理論和實踐的殿堂。214 從此中共便開始積極投入如何打贏高科技的局部戰爭之研究。

1999 年,喬良及王湘穗二位中共海軍大校提出備受矚目的「超限戰」論點,

二人在書中表示,資訊技術的出現,為各種新、舊技術匹配使用,提供無限的可 能。在未來戰場,藉由網路將任何武器載台與資訊系統整合,可有效提升攻擊能 力。此外,利用駭客、媒體等非戰爭的行動,將成為未來戰爭的新構成因素,從 而打破戰爭與非戰爭、軍事與非軍事之界限。簡言之,所謂「超限戰」,即運用 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和非武力、軍事和非軍事、殺傷和非殺傷的手段達到戰爭的 目。「超限戰」旨在超越一切傳統戰爭形式,以各種方式打擊敵人。215

2002 年,曾任中共總參謀部四部部長載清民少將表示,網際網路時代,網 路成為國家的戰略命脈和戰略資源,一旦重要的網路陷入癱瘓,整個國家安全面 臨崩潰。網路戰手段將導致未來戰爭的平民化,攻擊目標由軍用網路拓展到民用 網路,一個國家網路建設越發達,對網路的依賴程度越高,受到網路攻擊的威脅 也越大。當網路戰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戰爭主體、客體涉及到廣大民眾,網路 戰向另一個方向發展,即形成「網路威懾」,當敵對雙方都具有確保侵入、破壞 對方網路的能力,就可以帶來雙向的網路遏制。另指出現代間諜手段的發展有一 個新領域,就是網際網路,電腦網路是機密集中的地方,因此網路正在成為一種 重要的間諜手段。216

2007 年,中共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及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長閔振范 少將及和研究員王保存少將指出,信息時代的主要軍隊形態為高素質、兵力少、

整體性強,並因應網路戰決定陸、海、空、天戰的勝敗,故部隊將來可能成立一 個新的軍種-「網軍」。217同年,中共學者楊世松表示,要確保軍事信息保障能力,

應組建統一和權威的軍事信息保障領導機構,從戰略的高度來統纜資訊保障工 作,制定宏觀的政策,協調各種關係,進行統一管理,統一保障,提高資訊保障 工作的整體效能。218

為了能有整合有關網路戰相關理論的研究,中共軍方於 2001 年至 2003 年 間,分別在鄭州、濟南、北京、南京、西安 5 大城相關的網路戰部隊或研究部門

214唐仁俊,〈中共信息戰之發展與限制〉,《空軍學術雙月刋》,第 619 期,2010 年 10 月,頁 31。

215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4 年,頁 81-83。

216載清民,《直面信息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 57。

217張黎,《構建信息化軍隊的組織體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 年,頁 37-42。

218楊世松,《軍事信息能力論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 年,頁 144-1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組建性質不同的研究中心,分別為:1.鄭州組:於濟南軍區建「網路戰」模擬研究 中心;2. 濟南組:於濟南軍區建立「網路戰」保密研究中心;3.北京組:於北京軍 區建「網路戰」作戰研究中心;4 南京組:於南京軍區建立「網路戰」情報研究中 心;5 西安組:於蘭州軍區建「網路戰」裝備發展中心。219將網路戰理論的研究系 統化,對中共發展網路戰理論的建構具有正面的效果。

二、科技研發 (一)科技技術規劃

中共自 1970 年代末期以來在經濟與科技方面的驚人成就,及是共軍推展現 代化與戰略方案的重要助力,例如,中共的電信市場能夠吸引國外資金挹注與引 進科技,並且促使本國的資訊科技欣欣向榮,進而直接影響共軍的指管通資情監 偵(C4ISR)的革命。220我國林勤經中將亦表示,中共早在 1980 年代中期已經開始 發展下一代戰爭的能力,並對當前信息戰裝備的研究,更是不遺餘力積極開創這 種戰爭武力。221

1986 年 3 月,由中共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等 4 位上書 中央軍委,要求中共建立《高技術研發綱領》成立「863 計畫」,這計畫對中共 建立現代化軍事具有深遠的影響。在「863 計畫」中,涉及資、電作戰領域有:

太空、網路技術、雷射技術及自動化技術。1996 年,中共宣布實施「超級 863 計畫」,規劃 2010 年前中共的技術發展綱要。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 展,中共提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加強面 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2006 年 10 月 10 日中共在北京召開國家重點基礎 研究發展計畫(973 計畫)專案,由中共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和副秘書長王志學出 席會議,並向專案首席科學長頒發聘書。2006 年,經過三輪專長評論,中共科 技部共批准 65 個專案立項。在信息領域,部署納米尺度矽集成電路器與工藝,

寬頻光纖與無線電信息網路中的光子集成與微納入電集成,瞄準智慧信息處理和 下一代網路等方面的基礎研究。222

此外,1995 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 2010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揭露,資訊產業被列入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戰略佈 局重要內容之一。223為使資訊戰能獲得更大之突破,2000 年 3 月中共國家主席江 澤民簽署一項名為「126」計畫(此一計畫包含 35 個主題項目於六大項目內),電 子訊息技術系統即被列作此一發展計畫中。224

隨著高科技戰爭的來臨,如何縮短與西方國家的科技距離,成為中共發展 網路戰必須要走的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表示,資訊化 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實施

219唐仁俊,〈中共信息戰之發展與限制〉,《空軍學術雙月刋》,第 619 期,2010 年 10 月,頁 31。

220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毛文杰(James C.Mulvenon)、譚睦瑞(Murray Scot Tanner)、蔡斯(Michael S.

Chase)、傅里林格(David Frelinger)、龔培德(David C.Gompert)、李比奇(Martin C.Libicki)、包克文 (Kevin L. Pollpeter),《中共對美國軍事變革之反應》(Chinese Responses to U.S.Military Transfor 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10 年,頁 20。

221林勤經,〈兩岸資訊戰力之比較〉,《全球防衛雜誌》,第 187 期,2000 年 3 月,頁 70。

222唐仁俊,〈中共信息戰之發展與限制〉,《空軍學術雙月刋》,第 619 期,2010 年 10 月,頁 34。

223張軍主編,《IT 戰爭》,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年,頁 245。

224林宗達,《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2 年,頁 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另據報導,中共陸軍師、團級指揮所及海軍各種艦船所使用的筆電,主要 廠商來自中共武漢數字工程學院。此外,全軍使用的筆電主要的廠商為航天科工 (CASIC)的二院 706 所。為防止網路洩密,軍隊和國家祕密單位的電子郵件加密、

安全系統也是 706 所研發重心。233綜合上述得知,中共為實現建設現代化軍隊,

打贏下一場資訊化戰爭,在科技方面投注相當心力。

(三)重要基礎設施

根據中共學者崔國平的透露,中共自 1996 年 6 月,在國家的「九五計畫」

中,建立 30 個省市的 CHINANET 骨幹網總長度 32,000 公里的信息高速公路。此 外,在 1998 年 8 月,歷時 8 年建設的全國 8 縱 8 橫光纖網建成。1999 年 3 月 31 日,中國通信信息網路開通,它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面向政府、企業、社會,

提供面方位多層次服務的通信專業信息庫。234此外,據報導,中共在國家引導和 支持下,北京、上海、寧波等城市均完成光網城市建設計畫,以提升通信網路頻 寬,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截至 2010 年年底,中共光纖線路已達到 9990,000 公里,

光纖網路覆蓋到全國所有城市、98%鄉鎮和 80%的行政村。235

國內戰略學者蔡翼先生曾指出,中共解放軍的軍用電話網路、全軍數據通 信網路及野戰綜合通信系統,已由代號為 975 號通信幹線工程完成專用光纖網 路、通信衛星系統、微波通信系統、短波無線電台及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網路組成,

使得中央軍事指揮機關與基層部隊,及駐沿海島嶼、邊與海防部隊的連繫大大提 升。236由中共學者潘小剛、周亞明、肖琳子等 3 人於 2009 年披露,到 2010 年,

中國信息產業市場規模預計將翻兩翻,資訊產業增加值佔 GDP 的比重將超過 8%,

成為支撐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產業。237

此外,1990 年 4 月,由中共國家計委、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 科學基金會、國家教委配套投資和支持的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 工程啟動,主要目標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等三個單位之關建設高速網 路,並建立一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於 1992 年全 部完成建設,1994 年 4 月 20 日正式開通以全功能訪問國外網路的專線。同年,

5 月 21 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注冊,

設立了中國自己的域名註冊器,1996 年 1 月全國骨幹網路建成並正式開通。238

2013 年 2 月,頁 3。

233山本進一、平可夫,〈中國陸軍數據鏈 使用更多加固式電腦〉,《漢和防務評論》,第 101 期,

2013 年 3 月,頁 49。

234崔國平主編,《國防信息安全戰略》,北京:金城出版社,2000 年,頁 94。

235高光耀、鄭從卓,〈我國光網城市建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未來與發展》,第 4 期,2013 年,頁 4。

236蔡翼主編,《崛起東亞-聚焦新世紀解放軍》,台北:勒巴克顧問出版社,2009 年,頁 143

237潘小剛、周亞明、肖琳子,《中國信息安全報告-預警與風險化解》,北京:紅旗出版社,2009 年,

237潘小剛、周亞明、肖琳子,《中國信息安全報告-預警與風險化解》,北京:紅旗出版社,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