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文獻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第四節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有助於確定論文研究重心,並助了解他人如何研究類似的問題,吸 收寶貴的經驗與防止同樣錯誤,25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如下:

(一)超限戰與不對稱作戰

1.1999 年,中共二位空軍大校喬良及王湘穗提出備受矚目的「超限戰」。書中 表示,隨著資訊技術的出現,戰場空間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陸、海、

空、天,延申至「人造空間」,作戰人員不再是職業軍人,而開始呈現出「平 民化」傾向,作戰手段將超越傳統範圍的新戰爭型式,除傳統戰爭手段外,

同時也包括貿易戰、金融戰及新恐怖主義網路戰。戰爭的目的,從武力手 段強迫敵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轉化為用一切手段,包括暴力及非暴力、軍 事和非軍事、殺傷及非殺傷等手段,以滿足自己的利益與安全。26故「超限 戰」旨在超越一切傳統戰爭形式,以各種方式打擊敵人,並強調了技術在 未來戰爭的重要性,以不流血手段達到傳統戰爭不可能達到的效果。

2.資訊戰與不對稱作戰

(1)2000 年,美國專研中共軍事專家柏理斯(Mark Burles)及夏勒斯基(Abram N.Shulsky)兩位學者發表論文〈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認為,中共現今 發展的網路戰最為與眾不同,乃在強調對敵人之資訊或電腦系統發展「軟」

攻,以作為不對稱戰略的基礎,而這種戰略最主要的就在對付一個比自己 擁有更為強大傳統軍軍力的敵人。27

(2)2005年,林宗達先生在其專書《以劣勝優-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作戰》指出,

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作戰,為充分瞭解敵方使用資訊戰手段,從而找出其 弱點,做為發動攻擊準備,以達極小傷害、獲致極大成果的以劣勝優之法。

但因資訊系統本身存有系統脆弱性和易毀性,從戰略、作戰角度來看,過 份依賴資訊及網路的國家,相對而言,也亦遭網路戰攻擊的脆弱性也就提 高。28故中共認為美軍過於依賴資訊科技與裝備,將嚴重成為軍事弱點,針 對這個軍事強國的致命缺陷,發展信息戰爭相關作戰的武器系統,以摧毀 美國所依賴的龐大精密的網路系統,達到以劣勝優,以小搏大之目標。

(3)2012年,我國國防大學林明武上校在《國防雜誌》所發表的〈國軍應用「通 資電」科技於不對稱戰力之研究〉指出,面對來自太空、空中、地面、水 面以至水下等多維的威力,我國應以網狀化作戰的先進概念為核心,運用 通資電不對稱戰力,發揮資訊優勢,進行不對稱戰力之建構,達成以小搏 大、避實擊虛、以弱擊強的目的。29

(4)2013年,中華戰略協會梁華傑先生在其論文〈資訊時代戰場如何優劣轉換及

25《軍事論文研究方法教材》,國防大學陸軍指參學院,頁 26。

26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4 年,頁 111-129;188-196。

27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共動武方式》,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2000 年,頁 69。

28林宗達,《以劣勝優-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作戰》,台北:晶典文化出版社,2005 年。頁 52-59。

29林明武,〈國軍應用「通資電」科技於不對稱戰力之研究〉,《國防雜誌》,第 27 卷,第 4 期,2012 年 7 月,頁 88-8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以小摶大〉強調,資訊化戰爭的戰場主動權,係為精準快速掌握戰場資訊,

無論是集中兵力或火力都必須依賴即時的資訊。故無謂是制空權或是制海 權都必須奪取制資訊權,掌握資訊化戰爭的優劣轉化之機,發揮主觀能動 性,才能趨利避弊,揚長避短。此外,處於劣勢或相對較小的一方,也可 藉由發展網路戰以削弱敵的優勢。30

(二)美國網路戰之發展

1.2001 年,美國阿爾吉拉(John Arquilla)、朗斐德(David Ronfeldt)二位在主 持的「網路及網路戰」(Networks and Netwars)研究報告指出,網路的興起 意味著非國家行為者擁有了權力,也意味經由網路交戰的衝突可能日漸增 加。此外,以網路為基礎的衝突與犯罪型態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現象。網路 戰行為者將屬非國家行為,由無政府組織之電腦駭客發起,最終將演變成

「新層次戰爭」(neo-cortical)及「認識論」(epistemological),網路戰以迷 惑、誤導百姓對其文化、社會及政府本質的基本信仰為目標。31

2.2008 年,美國學者阿米里特德(Leigh Armistead)在其著作《資訊作戰》

(Information Operation)一書指出,資訊作戰為影響敵方資訊及資訊系統,

同時保己方資訊與資訊系統所採取的行動。32

3.2010 年 ,美 國 公佈 《 四年 期 國防 總檢討 報 告》 (Quadrennial Defense Report,QDR),該報告指出,美國必須改善在反制網路空間威脅方面的能 力,積極培養更多的網路專家,以防護及保衛其資訊網路安全。同時,也 投資購置及開發最新的科技,使美軍部隊能在各種狀況下使用網路空間。

網路指揮部將主導國防部資訊網路的運作與防禦,在獲得指示後,執行全 方位的網路空間軍事行動,並加強與國土安全部合作,以強化網路戰反制 能力。33

(三)網路科技與網路戰

1.2010 年,中共學者東鳥在其專書《中國輸不起的網路戰爭》表示,首次把 網路攻擊手段引入戰爭的是 1991 年的波灣戰爭。該場戰爭戰前,美國中央 情報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將伊拉克從法國購買的防空系統使用的印表機晶 片換上染有病毒的晶片,使伊拉克防空指揮中心主電腦系統程序錯亂,進 而指揮失靈。其次,在 2007 年愛沙尼亞戰爭期間,俄羅斯藉由電腦病毒入 侵銀行網路伺服器,致法無法使用信用卡消費,最後到 2009 年,北韓藉由 網路病毒,使韓國國會、國防部、外交部及主要媒體《朝鮮日報》等網站 分布式拒絕服務,無法上網。34故網路戰的運用階層從軍事提升至國家安全。

30梁華傑,〈資訊時代戰場如何優劣轉換及以小摶大〉,《尖端科技》,第 352 期,2013 年,12 月,

頁 93-97。

3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約翰.阿爾吉拉(John Arquila)、大衛.朗斐德(David Ronfeldt),《網路及網 路戰》(Networks and Netars:The Future of Terror,Crime,And Militanc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2003 年,頁 1-17。

32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阿里斯德(Leigh Armistead),《資訊作戰》(Information Operation),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2 年,頁 26。

3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10 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10 年,頁 99-100。

34東鳥,《中國輸不起的網路戰爭》,北京:中南出版傳媒集團,2010 年,頁 41-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2.2012 年,美國學者沙卡良(Paulo Shakarian)在其所著〈震網—掀起網空戰 爭軍事革命〉專文表示,2010 年伊朗核電廠遭電腦病毒(Stuxnet 震網)攻 擊,其影響結果至少拖後伊朗的核計畫至少兩年。Stuxnet 病毒將成為史上 第一個可直接破壞現實世界中工業基礎設施的病毒,此舉代表美國成功開 啟網路戰的新時代。35

(四)中共網路戰的發展與能力

1.中共最早提出資訊戰的專家是沈偉光,並被譽為中共的「資訊戰之父」,在 1990 年出版名為《資訊戰》乙書指出,『資訊戰』為毀壞敵方的電腦系統,

擾亂和摧毀其資訊接收和傳遞機制,乃至金融、電信、能源、交通等,一 切與戰爭有關的網路系統,從而使敵方軍心動搖、民心大亂而喪失作戰能 力。無聲無息的『資訊戰』還可採用隱蔽或公開的形式,以電腦駭客、電 腦病毒、電磁脈衝、微波光柱和鐳射光束等為武器,在敵方毫無知覺或無 法防備的情況下實施。36

2.目前西方最重視的共軍資訊戰專家是戴清民少將,他曾任共軍總參謀部通 信部部長、總參謀部電子對抗與雷達部部長,軍隊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 主任等職。2002 年,在其主編《直面信息戰》乙書披露,網路已成為國家 的戰略命脈和戰略資源,一旦重要的網路陷入癱瘓,整個國家安全將面臨 崩潰。網路攻擊能力,將是未來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指標。此外,

當網路戰涉及到廣大民眾,即形成一股網路威懾力量,當敵對雙方都具有 侵入、破壞對方網路的能力,就可以帶來雙向的網路遏制,只有形成一定 的網路進攻能力,才能有效遏制資訊發達國家的威懾。另外值得一提為「網 電一體戰」,此種作戰理論為一種全新的作戰思想,將「電子戰」和「網路 戰」兩種手段綜合運用,對敵電子化和網路化的資訊系統進行攻擊,才能 最大限度保證己方對資訊的獲取和利用。37

3.張蜀平

曾任中共「國防總裝備部」軍用電子元器件合同管理辦公室主任張蜀平,

在與禚法寶、王祖文合著的專書《直面信息化戰爭》中表示,網路戰應分 為兩大類,一類是戰略網路戰,另一類是戰場網路戰。平時戰略網路戰是 雙方不發生大火力殺傷破壞的戰爭情況下,一方對另一方的金融、交通、

電力、民、軍網路系統,以病毒、邏輯炸戰、駭客等手段實施攻擊。另戰 場網路戰,則區分狹義和廣義戰場網路戰兩種,狹義為攻擊、破壞、干擾 敵軍戰場資訊網路和防護我方資訊網路的作戰行動,廣義為網路中心戰,

軍隊所有偵察系統、通信聯絡、指揮控制及各種器裝備整合在一起,網路 是作戰行動倍增器。38

35保羅·沙卡良,〈震網——掀起網空戰爭軍事革命〉,《空天力量雜誌》,2012 年 10 月,頁 35-37。

36沈偉光,《資訊邊彊-無影無形的第五邊彊》,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年,頁 36。

37載清民,《直面信息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 57-60。

38張蜀平、禚法寶、王祖文,《直面信息化戰爭》,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年,頁 97-9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4.楊世松

2007 年,中共學者楊世松在其著作《軍事信息能力論》一書中披露,網路 戰的資訊技術和核心裝備是用錢買不來,必須組織有關專長,集中力量聯 合攻擊,以提高資訊保障核心技術。另外要加快軍事資訊保障基礎設施,

建設網路監管中心及應急處置中心,對電腦病毒及駭客進行有效防範及網 路定時安全檢查,遭網路攻擊時,第一時間進行反擊,確保我方網路系統 能正常運作。39

5.張黎上將、閔振范少將、王保存少將

2007 年,中共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主編,及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 究部長閔振范少將及和研究員王保存少將在共同撰寫的《信息化軍隊的組

2007 年,中共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主編,及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 究部長閔振范少將及和研究員王保存少將在共同撰寫的《信息化軍隊的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