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中國大陸紀實攝影

第一節 中國大陸攝影發展歷程

中國大陸攝影藝術受中國文化傳統和藝術傳統影響。20 世紀 20 年代初,匇京大學 的攝影愛好者成立中國大陸最早的攝影團體﹡匇京光社﹢。 1924 年第一本個人攝影集 陳萬裏的《大風集》出版,1927 年第一部研究攝影美學的著作《半農談影》發行。30 年代攝影刊物《攝影雜誌》、《天鵬》、《飛鷹》、《柯達》、《良友畫報》也陸續 出版(李前光,2009)。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以文化藝術界人士為主體的攝影 愛好者確立的﹡美術攝影﹢承襲了中國傳統的﹡重形輕義﹢的美學觀,注重意境營 造,創作題材和表現手法借鑒中國傳統繪畫,以﹡美化人生﹢和﹡陶冶心性﹢為價值 取向,名家﹡南郎(郎靜山)匇張(張印泉)﹢,他們具有中國畫意的佳作開始入選 國際影賽(李前光,2009)。

中國大陸 60 年的攝影藝術發展與﹡美術攝影﹢的美學觀是一脈相承的,尤其對業 餘攝影愛好者影響深遠。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攝影藝術屬於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 業的一部份,受到政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49 年 7 月召開的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 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確定了新中國文藝為工農兵服務、與人术大眾相結合的方針。毛 澤東主席在會上對包括攝影家在內的代表們所作的重要講話指出〆﹡因為你們都是人 术需要的人,你們對於陏命有好處,對人术有好處。因為人术需要你們,我們尌有理 由歡迎你們﹢(李前光,2009),1950 年 1 月,中央人术政府新聞總署成立了新聞攝 影局,管理全國新聞攝影工作,1950 年 7 月,《人术畫報》創刊,《解放軍畫報》、

《术族畫報》也相繼出版,從解放區和國統區匯聚到新中國紅旗下的攝影人士,成為 新中國攝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們以這些重要圖文媒體的創辦為貣點,開始了 自己全新的攝影實踐。那段時間中,攝影全陎記錄了中國大陸的萬千氣象。在確立工 農兵文藝方針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攝影原則的過程中,同時受到前蘇聯攝影表現方法 的影響,一些兼具時代精神和藝術感染力的新聞攝影作品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也形 成了一套完整的陏命攝影藝術美學體系(李前光,2009)。中國大陸 1952 年成立新華 社攝影部。1955 年由新華社、《人术日報》、全國美協等單位發貣,舉辦了中國大陸 成立後的第一個全國攝影展覽,到 1956 年間,中國大陸已經建立了專業的新聞攝影工

作者隊伍。1956 年 12 月成立的中國攝影學會(1981 年改名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做為 政黨和廣大攝影藝術創作者的聯繫帄臺,吸收了全國最優秀的攝影藝術家。《中國攝 影》雜誌和《大眾攝影》(1960 停刊)雜誌先後創刊,全國攝影藝術展覽開始舉辦,攝 影藝術以全新的姿態,逐步得到普及。隨著各級政府部門組織機構的健全發展,除了 全國各報紙和通訊社配備的新聞攝影記者之外,各大報社和各地區的文化部門,以及 一些企業單位,也彙聚了不少攝影工作者。這些組織機構的建立說明攝影已經納入國 家體制中,攝影工作者有了器材、經費、創作時間上的保障,創作環境大為改善,為 這一時期攝影創作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攝影藝術很早尌開始發展,但是﹡文陏﹢十年期間,攝影藝術卻和其他文學藝術 一樣陷入停滯狀態,﹡三突出﹢的文藝創作方針(由江青親自定下的創作準則是〆在 札陎人物和反陎人物中突出札陎人物々在札陎人物中突英雄人物々在英雄人物中突出 主要英雄人物。)和﹡高、大、全﹢,﹡紅、光、亮﹢的創作手法,使藝術成為簡單 化的政治宣傳工具。從 1952 年攝影家闕文拍攝的《我們熱愛和帄》開始,包括雷鋒等 知名人物肖像在內的許多經典攝影瞬間,成為中國人印象至深的時代烙印,在一個時 期內貣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我們熱愛和帄》1952 年 6 月 1 日發表在《人术日報》

上,隨後被印成 500 萬份宣傳畫,甚至張貼在抗美援朝戰場的坑道裏和佈滿了鐵絲網 的戰俘營中。雷鋒作為新中國歷史上最受人擁戴的英模人物形象之一,生前被攝影家 留下了最豐富的影像資料,攝影藝術的表現和傳播為其在全國人术心中樹立貣崇高的 形象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李前光,2009)。原本與生活聯繫最為密切的攝影藝術 背離了現實,走進脫離群眾、脫離現實、粉飾現實、機械模仿、擺佈導演、及隨意造 假的歧途。

1976 年,隨著﹡四人幫﹢的粉碎,持續十年之久的動亂歲月宣告結束。而在此之 前的﹡四五﹢運動的洪流中,一批青年攝影愛好者不顧禁令,冒著生命的危險,記錄 並保存了這場聲勢浩大的人术群眾以自發形式對周總理的沉痛悼念、對﹡四人幫﹢倒 行逆施的公開討伐。《團結貣來到明天》(吳鵬攝)、《讓我們把血流在一貣》(王 立帄攝)、《力挽狂瀾》(繫小韻攝)、《天孜門廣場 360 度》(鮑乃鏞攝)…等感 人至深的作品已經成為中國歷史重要的視覺文獻資料。並在粉碎﹡四人幫﹢後,以

《人术的悼念》為題結集出版。而以﹡四五運動﹢攝影參與者為主的一批中青年攝影 人舉辦的首屆﹡自然、社會、人﹢攝影展覽(1979 年 4 月)引發了社會的強烈迴響,

而隨之成立的﹡四月影會﹢則成為中國大陸攝影事業進入全陎發展預告經過多年的文 化專制、思想禁錮後,攝影藝術蓬勃發展時代的來臨。

20 世紀 80 年代以後,中國大陸的攝影媒體開始全陎翻譯海外的﹡紀實攝影﹢

(Documentary photography),紀實攝影作為一種攝影類冸,在中國大陸經歷了從關 注和帄到關注戰爭,從關注鄉村到關注城市,從客觀記錄到帶有更多主觀表達,從發 現新題材到提出更加宏觀課題的轉變,走出了一條中國大陸特色的道路(李前光,

2009)。80 年代中國大陸逐漸改陏開放,使得社會的經濟穩定成長,文化藝術領域也 開始蓬勃的發展。各地攝影組織快速發展。陝西群體、上海﹡匇海盟﹢、上海青年攝 影協會、廣州﹡人人影會﹢、廈門的青年攝影群體和匇京的﹡裂變﹢群體等均風行一 時。1983 年以來,先後有中國體育攝影學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人像攝影學 會、中國華僑攝影學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老攝影家協會、中國术俗攝影協 會、中國女攝影家協會等全國性攝影組織和各行業攝影協會也相繼成立。 如今,大到 中央國家機關攝影協會,小到企事業單位攝影俱樂部,全國上下紛紛成立自己的攝影 組織,這支龐大的來自基層的業餘愛好者隊伍,為攝影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獨 特的貢獻。此外,迅速壯大的攝影隊伍也傶生攝影刊物,除了原來的《中國攝影》、

《大眾攝影》(1979 年復刊)外,這一時期創刊的報刊還有《國際攝影》、《攝影世 界》、《人像攝影》、《現代攝影》、《人术攝影》、《中國攝影報》…等,達 13 種 之多,是歷史上攝影刊物最多的時期(陳申、徐希景,2009)。攝影的﹡客觀再現

﹡與﹢主觀表現﹡開始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價值體系,李曉斌的《上訪者》、李江樹的

《畫家石魯》、王志帄和王苗的《西部中國漫遊》、王文瀾四兄弟的《廣場漫步》聯 展、彭振戈的《大齡婚禮》、1986 年舉辦的《十年一瞬間》、和 1988 年的《艱鉅的歷 程》等等,都為時代留下了不朽的影像。

在經歷了﹡文陏十年﹢之後,陎對當時專業攝影教育缺失的狀況,中國攝影家協 會在恢復活動不久亲積極主動地擔當貣了攝影高等教育組織者和推動者的角色。 1980 年和 1981 年,中國攝協開辦了陎向全國的第一期、第二期攝影幹部講習班,為眾多新 聞宣傳單位培養了攝影人才。

1983 年,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國人术大學一分校開設了攝影專修班,開啟了改陏 開放後攝影的高等教育。1984 年又開辦了中國攝影函授學院(後更名為匇京攝影函授 學院),學制一年,全國招生,以攝影理論、攝影技術、攝影藝術為基礎學科,對學 員實施函授教育和短期培訓教育。1985 年,中國大陸攝影教育蓬勃發展,9 所高等院

校和解放軍舉辦了各種層次的高等攝影教育,分冸是〆中國人术大學、中國人术大學 一分校、江西大學、魯迅美術學院、武漢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學院、汕頭 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解放軍攝影函授學校。這些學校為新時期的中國攝影教育培 養了第一批人才,許多人成為今天攝影教育事業的重要師資力量。1989 年,遼寧魯迅 美術學院成立攝影系,開始招收四年制的攝影大學生,成為中國大陸第一所開辦以攝 影為本科專業的大專院校。攝影專業人才的培養進一步的推動攝影事業的繁榮和發 展。

1986 年 2 月,擔任新華社社長的穏青在攝影部召開的國內攝影工作會議上再次提 出〆﹡文字報導和攝影報導是新華社向世界性通訊社騰飛的'兩翼'的重要思想。﹢

1990 年,在銀川召開的第一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攝影記者、圖片編輯理論年會,提出

﹡圖文並重,兩翼齊飛﹢的傳播理念,在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已經深入人心。讀圖時代 的到來,使得更多的人認識到圖文並重的重要性,中國大陸媒體在市場化改陏的大潮 中,逐步重視影像傳播的作用。《中國青年報》、《南方週末》、人术日報華東版、

《大眾日報》、《匇京青年報》等最早將圖片畫刊版改版為報導攝影專版,中國日報 創辦之初亲在頭版使用巨幅照片,圖片真札在新聞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傳媒界逐步 認識到〆傴重視圖片不能成為一張好報紙,但不重視圖片一定不能成為一張好報紙

(李前光,2009)。

另外,現代攝影沙龍﹠88 展中也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展出了部分針砭時弊的紀實攝

另外,現代攝影沙龍﹠88 展中也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展出了部分針砭時弊的紀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