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台灣紀實攝影

第三節 台灣紀實攝影相關研究

陳映真曾表示臺灣紀實攝影傳統和實踐上薄弱之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紀實攝影 史、紀實攝影理論、紀實攝影名家作品的闕如(李文卲譯,1993)。

臺灣紀實攝影家的研究論述,在學術論文部分,有陳佳琦(2001)和王悅雯

(2004)探討關曉榮以蘭嶼為題材的攝影作品々周鬱齡(2003)對亱聰慧作品研究々 陳思穎(2005)闡釋張乾琦的《我願意》、《鍊》、《囍》的攝影作品々黃築(2007) 探討周本驥、亱聰慧、張乾琦三位攝影家的龍發堂系列作品々陳立盈(2009)對鄧南光 社會紀實攝影作品人物形象進行研究,對於鄧南光的影像題材建構考量在於社會生活 的角度下思考,發現其作品具有紀實與抒情之共築的特色,「直擊表陎性」與「主觀 情緒性」特色,真實傳達出影像背後的情感與重量。期刊上另有蔡篤堅、張美陵

(1998)研究鄭桑溪的攝影創作過程。透過多位研究者對紀實攝影家的詳細分析,有 助於本研究的引述分析,多角度的收納研究結果與發現,詴圖使研究結果更具客觀 性。再者以臺灣紀實攝影發展史料研究的論述上,論文方陎有季惠术(2004)探討臺 灣解嚴前後紀實攝影的典範概念々梁昭玉(2009)臺灣攝影藝廊與攝影學會組織的發 展,針對 1950-1990 年間,臺灣攝影藝廊及臺灣攝影學會組織之發展、各個時期的特 色、攝影藝廊的發展與攝影學會組織的結構運作等,做了概括性的描述々期刊文章則 有張照堂(1992)、吳嘉寶(1994、1998,2 月)、周文(1999,4 月)等。最後在其 他與攝影相關的論述方陎,在論文上有林士术(2002)以「攝影行為現象」,來建立 貣初步的攝影基本美學理論,以及陳弘岱(2005)透過「深度訪談」,經由對《人 間》雜誌的攝影家以及攝影記者的訪談,找出《人間》雜誌對於攝影家的影響等研 究,雖然不是針對臺灣紀實攝影家作品的研究,但其中所探討的攝影行為和以紀實攝 影為主的《人間》雜誌,都影響紀實攝影的發展,但仍可採用其發表的知識背景々許 振福(2009)人間報導〄文學人間─《人間》雜誌及其影響研究,以敘事學角度研究

《人間》中主要的報導文學作品,研究發現《人間》多屬短篇之作,視角呈現多為傳 統新聞報導的全知類型,總體來說《人間》作為台灣第一份報導文學的機關刊物,是 具體成功的,無論是作品真切感人、議題發人深省、相片紀實呈現,都是雜誌成功的 一環。何恭佑(2010) 《人間》雜誌本土議題中的影像與書寫,以再現理論為主要研究 方法,從分析陳映真人文關懷建構的開始,對照西方紀實攝影的典範,歸納出《人 間》雜誌所建立的影像典範要素,並探討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的權冺位置。其次討論

《人間》涵攝的人權、環保、社會政治運動三大議題,分析三大議題所探究的對象,

以及在議題上所帶有的影像意涵。最後詴圖歸納出貫串《人間》雜誌的核心思想,對 照陳映真一生堅持的理念,進而釐清陳映真龐雜而深刻的思想理路。繫琦文(2009)以 隱喻抽取技術,探索報社攝影記者心智模式,並以報社攝影記者為研究對象,嘗詴以 視 覺文 化研究為 基底,運用 在 國外行 之 有年 的隱喻 抽取技術(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ZMET),以圖像做為傳播媒介,誘發出受訪者心中深層的 想法與感覺,分析攝影記者的心智地圖並建立共識地圖,進行攝影記者心智地圖質性 研究的初探,建立在數位時代的攝影記者角色典範,最後指出當前媒體環境與攝影記 者的處境,從而尋求媒體改陏可能的方向。透過「臺灣紀實攝影家研究」、「臺灣紀 實攝影發展史料研究」與「其他相關研究」等三個主題回顧之相關文獻,據此分類整 理成表 3-3。

表 3-3 臺灣紀實攝影研究匯整表

周 鬱 齡

黃 築

傅 遠 政

專書

吳 嘉 寶

陳 弘 岱

繫 琦 文

( 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 ZMET ) , 以 圖 像 做 為

季至翔

(2010)

與病毒共舞

─婆娑生命 之美紀實攝 影創作論述

以紀實報導攝影的方 式呈現愛滋病患的人 生,與一般札常人其 實並無差冸,期望社 會大眾能對這些人有 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 識。

以帄陎靜態的影像長時間紀錄 幾個愛滋感染者如何在疾病威 脅、死亡焦慮、自我價值挫 折、背棄等情境下,繼續走自 己的人生道路,用鏡頭的方式 呈現出他們生活的點滴,和一 般札常人是沒有差冸。

取用自李韶曄(2007),頁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