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 P2P 網絡借貸金融消費者保護現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第二節 中國大陸 P2P 網絡借貸金融消費者保護現狀

第一項 徵信系統

作為風險控制核心的徵信系統一直是中國P2P 網絡借貸行業的難題。首先,從徵信市場 大環境來說,區別於英美的以商業徵信機構為主導的徵信系統,中國的徵信體系是以政府主 導的央行徵信系統為主的。百行徵信於2018 年 5 月 23 日在深圳揭牌開業,是中國唯一一家 獲得個人徵信業務許可的市場化公司。其主要從事除了銀行、保險、證券等業務以外的個人 徵信業務,作為央行徵信系統的補充。中國的徵信系統並不完善,仍有4 億人沒有信用紀錄

116在配套的法律法規方面,2013 年 3 月國務院制定的《徵信業管理條例》作為第一部徵 信業法規開始實施,2013 年 12 月由中國人民銀行通過的《徵信機構管理辦法》配合《徵信 業管理條例》開始施行。但是上述規定還存在很多法律空白以及不完善之處,例如對P2P 網 絡借貸平台在開展業務時就個人信息安全管理和隱私保護管理方面就未進行規定。很多平台 為了獲取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在採集過程中違反《徵信業管理條例》之規定,侵犯信息主體 的隱私權益,這導致信息安全問題日漸突顯現。2015 年 7 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 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互聯網金 融配套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徵信機構申請徵信業務許可。同年12 月銀監會起草《網絡 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提出監管部門負責建立網絡借貸行業中央數據庫

,網絡借貸平台需按照要求向該數據庫報送並登記債權債務信息,並且加強與金融信用信息 基礎數據庫運行機構、徵信機構等的業務合作,依法報送、查詢和使用有關金融信用信息。

2018 年 4 月,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徵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強調個人信息保護

,做好徵信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保護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但以上規定對於P2P 網絡借 貸行業徵信的改善並未起到太大的作用。

在2019 年 9 月前,中國絕大多數 P2P 網絡借貸平台無法接入中國央行的徵信系統,這 些年來中國P2P 網絡借貸行業從整體上來說一直游離在徵信系統外,2015 年央行開放了一 部分融資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的徵信接口,與之直屬或關聯的P2P 網絡借貸平台趁此機會接

116央行征信系統採集9.9 億人信息,網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4-24/doc-ihvhiqax4733019.shtml(最後瀏覽 日期:2020 年 5 月 2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入了央行的徵信系統,如陸金所(已於2019 年底關閉了 P2P 業務)。117還有一小部分滿足 資質審查的P2P 網絡借貸平台可以接入央行徵信中心下屬公司的網絡金融徵信系統,但數量 非常少。央行徵信系統無法接入的P2P 網絡借貸行業接入百行徵信的也不多,截止到 2019 年9 月接入百行徵信的平台也僅有 56 家。118其餘的絕大多數P2P 網絡借貸平台對借款人的 風險核查只能憑借風控人員的主觀評價和平台自己的一些調查。這樣一來,金融消費者與 P2P 網絡借貸平台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使得雙方無法建立信任,為了吸引 P2P 網絡借貸交 易的金融消費者,很多P2P 網絡借貸公司不得已只能引入傳統抵押擔保等傳統方式降低借款 人逾期還款的風險,這種行業風氣導致越來越多的金融法消費者在進行P2P 網絡借貸交易時 往往會更加關注平台本身「剛性兌付」的承諾,而不在意借款者的信用評分,造成P2P 網絡 借貸行業的惡性循環,「剛性兌付」承諾在P2P 網絡借貸平台不能承受之後也只能選擇犧牲 金融消費者利益。再次,P2P 網絡借貸公司之間也沒有進行信息共享。例如想要接入上述的 央行徵信中心下設的網絡金融徵信系統,P2P 網絡借貸平台需要無償提供自己平台的信息數 據。但信息數據是各網絡借貸平台的的核心資產,處於行業競爭壓力下的網絡借貸平台自然 不原意共享自身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整理的用戶數據。這使得很多存在惡意欺詐心理和過度 負債的「老賴」借款人難以得到有效的防範。119雖然之前P2P 網絡借貸行業成立自律組織要 求平台分享信息,部分P2P 網絡借貸平台也與其他平台進行合作,共享借款人信息。但效果 並不明顯,也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壞賬率居高不下,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現象更加凸 顯。2018 年以來,中國 P2P 網絡借貸行業開始進入清退和轉型階段,投資的資金是否安全

,能否得到退出市場的P2P 網絡借貸平台的全額兌付,金融消費者的財產安全權和依法求償 權能否得到保障成為金融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為了加大P2P 網絡借貸行業的整治力度,加速 P2P 網絡借貸平台的良性退出,加大對 P2P 網絡借貸領域借款人失信懲戒力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依據《徵信業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在 2019 年 9 月 2 日聯合發佈《關於加強 P2P 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對於P2P 網絡借貸納入徵信系統做了全面的安排,這幾半年多來,P2P 網絡借貸行業在 徵信方面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首先,《通知》明確地支持運營的P2P 網絡借貸平台接入央行

117P2P 征信體系初成,潛在規模將超千億元,網址:https://www.weiyangx.com/125545.html(最後瀏覽日期:

2020 年 4 月 13 日

118 監管圍剿逃廢債,已有56 家 P2P 接入百行征信,網址:https://www.wdzj.com/news/yc/4935016.html(最後瀏 覽日期:2020 年 4 月 13 日)

119 114 文。

122 20 多家 P2P 接入央行征信,網址:https://www.wdzj.com/zhuanlan/guancha/17-13947-1.html(最後瀏覽日期:

2020 年 4 月 29 日)

123《關於加強P2P 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第二條。

124重錘惡意逃廢債,網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054972757524708&wfr=spider&for=pc(最後瀏覽日 期:2020 年 4 月 15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信用信息的重視程度,有利於培養借款人之信用意識,促使P2P 網絡借貸行業合法合規之發 展,對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於目前P2P 網絡借貸平台在接入央行徵信系統還處於試行階段,避免不了存在 問題。第一,P2P 網絡借貸平台想要接入央行的徵信系統,並不是可以直接接入,而是需要 要獲得P2P 網貸機構所在的當地省金融辦和央行分中心審批,但部分地區的金融辦對轄區內 P2P 網絡借貸平台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審批積極性不高。現在正在運營的平台還有 300 多家

,目前成功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也只有幾十家,占比只有10%左右。其次,要在獲得借款客 戶授權的前提下才能對相關借款數據進行上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還要求P2P 網絡借貸 平台報送所有符合要求的歷史存量數據,新增數據報送要滿足T+1 時效125。這樣來看,可能 對於已逾期不還款且信用等級低的P2P 借款人的督促效果欠佳。126且《通知》畢竟是中國 P2P 清退時期的一個過渡性的規定,日後還是要以立法方式繼續完善徵信法律體系,這對於 P2P 網絡借貸行業之長遠的發展和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具有長遠意義。

第二項 P2P 網絡借貸金融消費者保護監管制度 第一款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體系

中國大陸目前沒有專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對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規範散見 於各金融行業的監管法律條文中。2013 年新修的《消費者保護法》增加了提供金融服務的 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和說明義務,對於金融消費者是否可以直接適用《消費者保護法》,

目前存在爭議。2013 年 11 月,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 導意見》,其中概括性地列舉了金融消費者的基本權利。中國P2P 網絡借貸行業的法律主要 由原銀監會制定,2016 年 8 月出台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成 為中國第一部針對P2P 網絡借貸行業的監管法規,此後原銀監會以此為基礎制定了《網絡借 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以 及《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指引》,構成了中國關於P2P 網絡借貸監管的「1+3」常態化法律體 系。127《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是一部「基礎」的規範,明確了 P2P 網絡借貸平台的性質為信息中介機構,對 P2P 平台登記備案、信息披露以及資金存管都 做了原則性規定,採取負面清單的方式列舉了P2P 網貸平台禁止行為和借款人的禁止行為,

125 T+1 時效:假設有借款人在平台逾期,那麼第二天平台將會上報徵信系統,第三天該信息便會在央行徵信報 告中顯示。

126 接入央行徵信是良方嗎,網址:https://www.weiyangx.com/35198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0 年 4 月 16 日)

127田傑、趙源、王淑敏,行業合規與P2P 網貸平台發展:促進或抑制,金融監管院,2019 年第 9 期,頁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中國目前採取「一行兩會」分業監管之框架,且採取審慎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為同一 機構的模式。中國證監會和原保監會分別在2011 年設立了證券投資者保護局和保險消費者 權益保護局。中國人民銀行和原銀監會分別於2012 年設立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以及消費 者保護局。2018 年銀保監會取代了之前的銀監會和保監會,設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以 上均屬審慎監管機構內設的專門從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職能部門,級別低,並且其只能負責 該監管機關內部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中國銀保監會內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職能是:

研究擬訂銀行業和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總體規劃和實施辦法。調查處理損害消費者權益 案件,組織辦理消費者投訴。開展宣傳教育工作。128其他兩個內設消費者保護局對於金融消

研究擬訂銀行業和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總體規劃和實施辦法。調查處理損害消費者權益 案件,組織辦理消費者投訴。開展宣傳教育工作。128其他兩個內設消費者保護局對於金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