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

壹、中港合拍電影的政治經濟分析

一、 商品化:香港啟動中國大陸商業電影發展,合拍成為兩地電影市

場主力

1978 年,中國大陸推動改革開放,香港由於語言文化上的相近性,

率先取得赴陸拍片的先機,此後香港電影界北上拍片蔚為風潮。1990 年 代起,大陸開始推動電影體制改革,各國營製片廠走上大規模合拍的道 路。其中大陸與香港電影的合作,無論在數量、投資規模、製作水準等方 面都取得大幅提升,中港合拍片更啟動大陸商業電影的發展,使得大陸電 影成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真正具有市場交換價值的商品。

至 2013 年,中國大陸電影市場取得 217 億元的總票房,其中 127.67 億屬於國產電影,合拍片占其中六成,而其中大陸與香港的合拍片又占 68%。2013 年大陸國產電影票房前 30 名中,由香港導演執導的影片共有 14 部,合拍片已成為中港兩地電影市場主力。1

二、空間化:CEPA 簽署後,合拍帶動中港電影市場與合作空間擴大

2000 年以後,香港電影景氣低迷,年產量銳減,比起全盛時期減少 二百多部,年平均票房僅七、八億港幣。就在香港電影走下坡期間,許多 香港電影人開始選擇赴陸開闢新的市場。2

隨著中國大陸政策推動電影市場化與產業化,加上 CEPA 帶來更開放 的大陸電影市場,造就中港合拍片的發展前景。自 2003 年簽署 CEPA 以 來,香港與大陸的合拍片數目已增至平均每年超過 30 部,且票房成績亮 眼。2004 年 CEPA 實施前,大陸每年電影票房不超過 10 億元,但 CEPA 實施後,至 2013 年已攀升至 217 億元,票房總額 10 年增加 20 倍。2003 年, 中 港 合 拍 片 的 大 陸 票 房 只 有 2 億元,但目前合拍片已占據大陸電影

1 盧哲,「7 億到 70 億:香港電影北上十年」(2014 年 2 月 4 日),2014 年 2 月 24 日下載,《中 新社》,http://news.entgroup.cn/movie/0419344.shtml。

2 「香港電影業愈發內地化 業內稱合拍片救了香港電影」(2013 年 5 月 3 日),2013 年 11 月 5 日下載,《人民網》,http://hm.people.com.cn/BIG5/n/2013/0503/c42272-21355432.html。

市場的大半份額。3 因此 CEPA 實施後,隨著大陸電影市場對香港大幅開 放,為中港合拍電影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與商機。

三、結構化:中國大陸市場導向,純港產片難以存續

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 CEPA 後,藉由擴大與香港合作拍片,香港取得 在大陸的影片發行權,之後以大陸市場口味為取向,並以大陸資金為基礎 的製片計畫開始大量出現。

中國大陸與香港合拍,固然挽救香港電影的經濟危機,但另一方面,

香港作為亞洲電影製片中心的地位卻不復存在,對大陸的文化影響力大不 如前。如今以香港投資為主體的影片,仍需大陸方面的合作配合,為進入 大陸市場預作準備,造成電影必須同時面對香港和大陸觀眾的兩難抉擇。

同時為符合現行大陸電影審查的要求,往往會先行「自我審查」,將影片 可能產生問題的內容自行修剪或更動,為大陸市場上映製作刪改版,限制 香港電影的創作空間,使得合拍片的題材變得有所侷限。4

而一旦進入合拍,就很難再有純粹面向香港市場的港產影片出現,因 為香港市場與中國大陸市場相較實在太小,5 純正的港產影片也因此逐漸 式微,香港電影文化的主體性在合拍的過程中逐漸喪失。

貳、兩岸合拍電影的政治經濟分析

一、商品化:兩岸合拍在大陸市場取得票房佳績

1980 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台灣電影市場下滑,許多台灣電影業者將 製片重心與資金移往香港,促成 1990 年代兩岸合拍電影的發展。此一時 期,受限於台灣規定赴陸拍片不得有中國大陸資金,因此採取台灣全額投 資,或具有台灣背景的香港公司全額投資,邀請大陸優秀導演如張藝謀、

陳凱歌等執導合拍片,並在國際影展與市場上取得佳績,為大陸電影開拓 海外市場跨出第一步。6

3 「中港簽 CEPA 10 粵語港片可原汁原味在大陸放映」(2013 年 8 月 30 日)2014 年 2 月 5 日下 載,《鉅亨網新聞中心》,http://www.cnyes.com/life/Content/20130830/kh9rj0l8xs6qg.shtml。

4 石劍峰,「『中港合拍片』面臨衝擊」(2012 年 10 月 8 日)2014 年 1 月 23 日下載,《經貿研 究 》,http://economists-pick-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E5%9C%8B%E9%9A%

9B%E5%B8%82%E5%A0%B4%E7%B0%A1%E8%A8%8A/%E4%B8%AD%E6%B8%AF%E5

%90%88%E6%8B%8D%E7%89%87-%E9%9D%A2%E8%87%A8%E8%A1%9D%E6%93%8A/

imn/tc/1/1X000000/1X09PRXU.htm。

5 「 純 港 片 已 死 合 拍 片 成 主 流 」(2012 年 3 月 29 日 )2012 年 8 月 3 日 下 載,《 中 國 評 論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6 孫慰川,「改革開放 30 年海峽兩岸的電影交流與合作述評」,當代電影,2008 年 11 月,頁 66

- 67。

2010 年 兩 岸 簽 署 ECFA, 至 2013 年 止, 共 有 17 部 兩 岸 合 拍 片 在 中 國大陸上映,票房總計為新台幣 87 億 4,410 萬元,平均每部影片票房達 新台幣 5 億 1 千萬元,其中有 7 部影片在大陸票房過億元人民幣,排入賣 座電影之列。7 顯示目前兩岸合拍片在大陸市場具有相當的市場競爭力。

二、空間化:ECFA 簽署後,兩岸電影合作空間擴大

2009 年,台灣提出電影產業旗艦計畫,投入輔導兩岸合拍電影,計 畫增加到每年 10 部。2010 年兩岸簽署 ECFA,中國大陸放寬台灣電影進 入大陸市場可不受進口配額的限制,政策激勵兩岸電影合拍的進行。截至 2013 年止,兩岸合作拍片數量已達到每年 5 - 7 部之多,較以往數量明 顯增加許多。8

自 2010 年 ECFA 簽署後,兩岸電影市場交流較以往更加熱絡,無論 是台灣影片進口中國大陸,或是兩岸合拍影片的數量都較以往呈現明顯增 加的趨勢。從電影票房的收益顯示,兩岸合拍片確實更具備在大陸市場競 爭的優勢,也較容易為大陸觀眾所接受,激勵台灣電影業者赴陸尋求合作 拍片的機會。由於目前兩岸政策均鼓勵合拍,使得近年來兩岸電影合作項 目明顯增加,市場空間隨之擴大,前景可期。

三、結構化:兩岸文化差異,合拍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主要取向

兩岸文化差異,是現階段兩岸合拍電影的主要障礙之一。早在 1997 年,兩岸曾訂定兩岸電影開放上映的規定,雙方每年各訂有 10 部電影的 配額可在對方院線正式上映。儘管台灣每年維持開放 10 部電影進口配額 給大陸,但進口數量並未達到此一數目,原因即在於大陸電影在台接受度 甚低,票房普遍不佳。

惟兩岸電影一旦進入合拍,基於市場考量,未來片商投拍時會根據主 要市場去迎合觀眾,對於兩岸文化存在的差異,兩岸觀眾口味不同,如何 兼顧兩岸市場差異,恐怕是兩岸合拍時所面臨的一個難題。而從現實面來 看,未來兩岸合作拍片應該會以大陸市場為主要考量,這將是無可避免的 情況。9 而台灣電影未來有可能步入香港電影的後塵,在合拍中失去本身 電影的文化主體性,致使純以台灣市場為取向的影片失去生存空間。

7 魏伊婕,「2013 年台灣小品電影 賺到票房」(2014 年 1 月 30 日),2014 年 2 月 6 日下載,

《旺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30000525-260308。

8 「 台 灣 電 影 中 國 票 房 」(2013 年 9 月 24 日 ),2014 年 1 月 31 日 下 載,《 樂 多 日 誌 》,http://

blog.roodo.com/blue1989/archives/25710048.html。

9 「陳國富:兩岸合拍電影是未來趨勢」(2009 年 7 月 11 日),2010 年 7 月 15 日下載,http://

mag.chinayes.com/MagazineBase/M01/2517/20090701165102054.shtml。

參、中美合拍電影的政治經濟分析

一、商品化:合拍促成中國大陸電影與國際市場接軌

1987 年,「太陽帝國」赴上海開拍,展開 1940 年代以後中美雙方在 電影故事片領域的首度合作。10 1998 年,華裔美籍導演李安與中國電影 合作製片公司接洽影片「臥虎藏龍」的合拍,獲得合拍公司同意參與投 資。11 隨著該片在全球取得 2.05 億美元的票房成功,及在 40 餘項國際影 展中獲獎,將中美合作拍片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12 也取得進軍國際市場 的通路。

從 2008 年「神鬼傳奇 3」(陸譯「木乃伊 3」)作為中美合拍片上映,

此後一批加入中國元素的「好萊塢系」電影相繼推出,同時由於中國大陸 電影市場的高速成長,吸引好萊塢片商對大陸市場的關注,開始加快與大 陸電影的合作。13 中美合拍片因此搭上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順風車,藉由與 好萊塢合拍提高影片的商業價值與國際發行通路,展開與國際市場接軌。

二、 空間化:中國大陸藉合拍開拓國外市場,好萊塢則藉合拍進占大

陸市場,合拍促成市場與合作空間的擴大

中國大陸電影公司參與合拍,首要目的是獲利,另一項重要任務則是 經由合拍傳播中國文化,這是大陸電影業的基本任務。透過中外合拍,讓 國外導演、演員來講中國故事,使國外市場容易接受。因為合拍是經由多 種文化交融,使國內外市場接受度擴大,藉由合拍打開海外市場。

此外,由於中國大陸對於國產電影採取保護措施,規定每年進口的美 國影片不得超過一定數量,同時訂有 7、8 月份為國產電影保護月,限制 進口影片的放映。但好萊塢電影若以中美合拍片的形式進入大陸市場,就 可避開進口影片的數量限制,還可享有大陸國產片的分帳比例,14 好萊塢 為在大陸市場取得更大的票房分成,就不得不選擇以中美合拍的形式進入 大陸市場,選擇中國的題材,用一部分大陸團隊,拍攝在美國本土和大陸

10 「1979 - 1989.合拍為協拍」,電影,2012 年第 7 期,頁 62 - 63。

11 「1990 - 2000.合拍看華人」,電影,2012 年第 7 期,頁 64。

12 「『英雄』揭幕中國大片時代」(2002 年 12 月 26 日)2012 年 3 月 12 日下載,《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ch.yuwar/252637.htm。

13 吳雨,「電影合拍片:與好萊塢漸行漸遠?」(2013 年第 1 期),2013 年 11 月 5 日下載,《人 民文摘》,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3-01/01/content_1188966.htm?div=-1。

14 張漢澍,「好萊塢大打擦邊球 變味『合拍片』吸金中國市場」(2012 年 8 月 29 日)2013 年 10 月 12 日,《騰訊娛樂》,http://finance.qq.com/a/20120829/001029.htm。

都能同時販賣的產品,以合拍片形式進占大陸市場。15 對於中美雙方而 言,透過合拍是擴大市場空間與文化影響力的最佳途徑之一。

三、結構化:合拍傳達美國觀點,中國元素淪為配角

中國大陸原本期望透過中美合拍片把中國文化、中國價值觀輸出至全 世界,因此要求合拍片中敘述的必須是中國的故事。但實際上,國外投資 方認為,若合拍片以中國元素為主,將很難打進國際市場,為應付大陸官

中國大陸原本期望透過中美合拍片把中國文化、中國價值觀輸出至全 世界,因此要求合拍片中敘述的必須是中國的故事。但實際上,國外投資 方認為,若合拍片以中國元素為主,將很難打進國際市場,為應付大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