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評估

第一節 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9

第五章 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評估

2006 年 10 月安倍晉三訪問中國,一改過去歷來日本首相上任後優先訪問美 國的慣例,在訪中期間提出兩國應建立「戰略互惠關係」的倡議,在政治意識形 態上,安倍屬於自民黨保守派,然而其著眼在現實利益上擴大與中國的經濟交 往,期望兩國政治關係的穩定,避免影響經濟合作。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日本 對於中國出口市場日益依賴,小泉因為參拜靖國神社導致兩國政治、民間關係的 低盪將會危及日本經濟成長的動能。

經濟外交一直是戰後日本外交的核心,與此同時在防衛上依靠美日同盟作為 區域安全的基石。2009 年民主黨上台後,除了延續自民黨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 框架,鳩山時代的「小澤路線外交」更一度主張日-中-美三國應該呈現等邊三角 的關係,138嘗試戰略上更加強化與中國的合作,然而隨著 2010 年 4 月解放軍海 軍艦艇與自衛隊在海上的對峙、9 月的釣魚台船隻衝突事件,日中關係又跌入新 低點,日美同盟則因為中國的外在軍事威脅重新獲得強化。

戰略互惠關係的構築除了代表兩國關係邁入了新的里程,兩國的競爭與合作 影響著區域以及國際政治的走向。本章嘗試評估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持續發展的可 能性,並分析對東亞地區可能造成的影響。

第一節 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1968 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以日本為首、亞洲四小龍、東協 和中國居次,如同雁群般起飛的雁行發展模式。139日本在過去一直是東亞區域整 合的領頭羊,其所倡導的雁行發展理論是以日本為頭,亞洲四小龍居次,中國以

138這一派觀點以小澤一郎及鳩山由紀夫為代表,除了獨立自主外交外,小澤和鳩山更嘗試政治家 取代官僚來主導外交政策,改變過去外務省北美局與防衛省所主導的對美協調外交。

139蔡增家,「互惠性的夥伴關係:1972 年後台日經濟關係的發展與轉變」,何思慎、蔡増家主編,

七二年體制下臺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2009 年),頁 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0

及東協居後的產業發展模式。1985 年日本在美國的壓力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後,日圓急速升值,造成其國內生產成本過高,產業外移,居頭的日本 將過剩的資金以及部分技術移轉到發展中國家。

而在當時的中國正急需要日本的技術與資金,而日本則需要中國廉價的勞力 與原料,日中之間呈現的是垂直型的上下游產業鏈關係,雙方經貿呈現相互依 賴。然而日本在 1990 年代陷入了失落十年,中國經濟在 1992 年鄧小平南巡後卻 開啟了另一波的投資熱潮,中、日兩國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縮小,後雁行時代中 國市場成為了東亞經濟發展的動能。2001 年 5 月 18 日日本在內閣會議中通過經 產省的通商白皮書,內容第一次指出以日本為領頭雁的東亞經濟雁行陣態時代業 已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以東亞為舞臺的大爭時代。140

2010 年中國的 GDP 首次超越日本越居世界第二,東亞地區首次出現兩強並 立的局面,結構權力上的變化使得外交政策制定者勢必要有所變革。141

一、東亞經貿合作與競爭

日本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曾提出亞洲國際貨幣基金的構想,但受限於 美國的反對而作罷。2000 年在中國的積極主導下,2000 年 5 月東協加三財長會 議在泰國清邁舉行,會議中提議各國建立雙邊貨幣清算機制(currency-swap)協定 以避免亞洲金融風暴的危機再現,美、澳、紐均不包含在內,而 IMF 在隔年後 才願意給與背書,142日中兩國在清邁倡議的出資比率是相等的。143

中日兩國在東亞地區分別居於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兩國在東亞 GNP 的總額超過六成以上,因此在東亞區域整合中兩國是最重要的核心,然而雙方在 東亞區域主導權上卻存在著競爭關係。

2002 年 11 月朱鎔基與東協簽訂 CAFTA 沒多久,小泉緊接著趕赴新加坡,

140「2001 年版通商白書」,經濟產業省,

http://www.meti.go.jp/report/tsuhaku/h13/index.htm

141Inoguchi Takashi ,Japan’s Asian Policy: Revival& Response(New York: Palgrave, 2002), p.103.

142Kent E.Calder and Francis Fukuyama eds, East Asian Multilateralism – Prospects for regional stability (Maryland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08) , p.32.

143魏玲主編,東亞地區合作:2010(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年),頁 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1

在新加坡演講中重申日本與東協的合作角色,並立即提議與東協建立 EPA,日本 認為中國與東協簽訂 FTA 將會使日本與東協的關係陷入不利的戰鬥位置,東協 成了中、日兩國互爭主導權下獲益的小國集團。

日本也意識到其在東亞地區的主導影響力已大不如前,由其是在東亞區域整 合腳步上,中國成了其區域領導的競爭者,2005 年的東亞高峰會在日本的堅持 上,紐西蘭、澳洲、印度加入其中淡化了中國的影響力。144雙方在東亞區域展現 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2008 年 4 月第一次日中湄公河政策對話在北京舉行,日中在戰略互惠關係 的框架下展開區域合作,2009 年 10 月日中兩國在外相會談上達成共同開發湄公 河的協議,同月的日中韓首腦會談上面,達成建構東亞共同體的長期目標。145方嘗試在區域經濟展開合作而非競爭。

日本強化在經貿上的戰略互惠關係,並將東亞共同體作為其經貿外交的戰 略,2008 年 5 月 6-10 日訪問日本期間,日中雙方簽署《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 互惠關係的聲明》中便指出,日中要促進東亞區域合作,共同建設繁榮的亞洲,

146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東亞經濟的崛起與美國的衰退,日本在經濟成長低迷時,更 須依賴中國為主的東亞市場出口和原物料進口作為成長的動能。

2009 年 9 月民主黨鳩山由紀夫內閣上台後,提出建構東亞共同體的概念,

這樣的概念在小泉時代便曾經提出,然而卻因為日本與中國、韓國關係的低盪而 無法具體落實,2010 年 5 月中日韓展開就締結 FTA 的共同研究,參與人員包含 了政府、產業界、和學界人士。147民主黨期望藉由擴大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關係在 東亞區域整合上與中國展開合作。雙方在過去是互補的垂直供應經貿關係,日商 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進行生產再回銷回日本與他國,然而中方在與外資

144Mingjiang Li eds.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sia(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p.158.

145外務省編,外交青書 2009(平成 21 年版)(東京:外務省,2010 年),頁 30。

146張季風主編,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經濟卷(1978-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

頁 153。

147劉江永,「邁向東亞共同體之路:合作與創新—新形勢下的綜合性戰略思考」,外交評論,2010 年第 2 期,頁 57-6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2

合作,藉由技術的轉移與提升,中方在電子、通訊等高階產品也開始與日本產品 競爭,今日中日在經濟面向呈現又合作、又競爭的關係,148然日方在節能、環保 等領域仍握有領先技術,在全球汽車、半導體等產業鏈當中也居上游地位,149然 而當兩國經濟實力越相近時,雙方可能發生的經濟摩擦也會越來越多,1502010 年 9 月的釣魚台衝突事件,中國對日本實施了管制出口稀土與呼籲觀光客停止訪 日的經濟制裁,引起了日本經濟界的恐慌,中國風險(China risk)開始被廣泛討 論,當日本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以及重要戰略物資,兩國關係的趨惡,將連帶影響 日本經濟的發展,菅直人上台後,不再提出鳩山東亞共同體的口號,反而轉而積 極加入美國倡導的泛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並稱其為第三次開國。151 然而對比日本對美出口市場比率的日益下滑,2010 年日中貿易總額突破 3000 萬美元大關,日本對中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未來日中戰略互惠關係仍 將以經濟外交作為核心,152過去日本中國政策一直是政經分離的基調,但是隨著 台灣議題、歷史議題和主權的紛爭,兩國關係日益政治化,153經貿外交不再僅僅 是單存的經濟層面更牽涉到兩國國內政治與民族主義的走向,而雙方敵對的民族 主義也將影響東亞經貿區域整合的展開。

胡錦濤時代展開的對日新思維外交,雖然不再將歷史問題是為兩國關係的核 心,著重強化雙方在能源與節能科技的合作,然而在面對國內高漲的反日民族主 義以及軍方強硬派的抬頭,胡錦濤在面對如釣魚台列島、台灣等核心利益議題 時,必須展現強硬立場已回應民意。154

小澤一郎在《日本改造計畫》中提到,日本必須盡可能促進中國的穩定與發

148張蘊嶺,「経済のグローバル化のもたらすチャンスと挑戦」,毛里和子、張蘊嶺編,日中関係 をどう構築するか(東京:岩波書店,2004 年),頁 188。

149紀碩鳴,「核災蝴蝶效應全球產業鏈斷裂」,亞洲週刊,2011 年 4 月 17 日,頁 20-25。

150毛里和子著,徐顯芬譯,中日關係—從戰後走向新時代(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年),

頁 180。

151劉江永,「中日關系:波瀾疊起與應對之道」,世界知識,2011 年 02 期,頁 22-24。

152前原誠司,「経済外交を軸に開かれた国を目指す」,外交,第四期,頁 10-13。

153Kenneth B. Pyle, Japan Rising: The Resurgence of Japanese Power and Purpose(New York: Public Affairs,2007), p.315.

154蔣立峰主編,二十一世紀中日關係發展構想(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頁 1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3

展,因為中國對日本來說存在著重要的經貿利益,155 基於經貿合作仍將是雙方 戰略互惠關係存在最多戰略合作可能的區域,同時經貿的互賴也使得雙方在政治 以及軍事衝突不至於擴大。

二、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對台灣的影響

日本在台灣問題的立場建立在 1972 年的日中建交聯合聲明上,目前日、台 關係以交流協會和亞東關係協會為對口單位,日方以政經分離原則,與台灣維持 民間往來關係,被稱為七二年體制。156

台灣問題是與歷史認識問題連結在一起的,對中國的政策決策者而言,台灣 是 1895 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從其手中拿走的領土,1998 年 8 月江澤民在第

台灣問題是與歷史認識問題連結在一起的,對中國的政策決策者而言,台灣 是 1895 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從其手中拿走的領土,1998 年 8 月江澤民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