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者反思

一、 中文部分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 理學研究,6,354-376。

人間通訊社(2016)。佛光山歷史上的今天-11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lnanews.com/news/%E4%BD%9B%E5%85%89%E5%B1%B1%E6

%AD%B7%E5%8F%B2%E4%B8%8A%E7%9A%84%E4%BB%8A%E5%A4

%A9-11%E6%9C%8824%E6%97%A5.html

中華民國之風草文教協會(無日期)。服務項目。取自

http://www.fra.org.tw/layout/chservice_1.aspx?currentPage=1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9)。援外政策白皮書。取自

http://www.mofa.gov.tw/Upload/RelFile/2173/80240/%E5%A4%96%E4%BA%

A4%E9%83%A8%E6%8F%B4%E5%A4%96%E6%94%BF%E7%AD%96%E7

%99%BD%E7%9A%AE%E6%9B%B8.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2)。援外及國際合作業務。取自 http://www.mofa.gov.tw/cp.aspx?n=04C56C01805EA949

文馨瑩(1990)。 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 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王振軒(2006)。非營利組織與公共關係。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4),1-26。

王增勇、陶蕃瀛(2006)。專業化= 證照= 專業自主?應用心理研究,30,201-224。

台灣世界展望會(無日期)。國外服務。取自

https://www.worldvision.org.tw/04_work/domestic.php?m1=201&m2=202&m3

=0&m4=0

台灣世界展望會(無日期)。緣起與發展。取自

http://www.worldvision.org.tw/01_about/about.php?m1=1&m2=26&m3=0&m4

- 143 -

=0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無日期)。服務大世紀。取自 https://www.ccf.org.tw/?action=ourservices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無日期)。歷史沿革。取自 https://www.ccf.org.tw/?action=about_history&did=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2012)。社會工作研究倫理守則。取自 http://www.tasw.org.tw/p1-news-detail.php?bgid=4&gid=11&nid=315

外交部(無日期)。台灣 NGO 世界版圖。取自 http://www.taiwanngo.tw/files/11-1000-106.php?Lang=zh-tw

外交部 NGO 雙語網(無日期)。台灣 NGO 世界版圖。取自 http://www.taiwanngo.tw/files/11-1000-106.php?Lang=zh-tw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無日期)。2015 年度報告。取自

https://www.eden.org.tw/downloads/file_detail/file/eden2015.pdf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無日期)。2016 年度報告。取自

https://www.eden.org.tw/downloads/file_detail/file/eden2016.pdf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無日期)。服務源起。取自

https://www.eden.org.tw/pages.php?level1_id=JCUyIyE=&level2_id=JCUxMiM h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無日期)。里程碑。取自 https://www.zhi-shan.org/about/milestone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105 年 國 人 赴 海 外 工 作 人 數 統 計 結 果 。 取 自 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2426&ctNode=6395&mp=4

江素慧(譯) (2007) 。普世人權: 理論與實踐(原作者:J. Donnelly) 。台北市:

巨流圖書公司(原著出版年:2003)

吳宗樹(2014)。援助?發展?歐洲大市場【線上論壇】。取自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25/article/1348

- 144 -

官有垣、邱瑜瑾 (2003)。台灣民間組織與政府在國際援助 事務的角色探析:現 況調查及其政策意涵。中國行政評論,12(2),55-90。

林柏宏(2011)。我國非政府組織對外援助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 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 U0023-2208201113421000)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2017)。38 期會訊。取自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wnIgcBNSpJcLTk3bUNmRFZiY2M/view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紐約勵馨婦幼關懷中心(無日期)。About us。取自 http://www.gohny.org/whatwedo.html

財團法人國際發展合作基金會(2015)。認識國合會。取自

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2293&CtNode=29782&mp=1

馬宗潔(2011)。壓迫概念之認識:以服務新移民工作者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 工作學刊,15(2),39-77。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 究,(16),225-285。doi:10.6254/2001.16.225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台北:麗文文化。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

35,87-120。

莫藜藜(2016)。社會工作實習制度的精進-- 以臺灣各大學社工系學士班為例。

社區發展季刊,(155),242-255。

陳麗欣(2009)。台灣社工大學畢業生專業勝任能力完備性與機構實習成效之研 究。復興崗學報,(96),155-186。doi:10.29857/FHKAJ.200912.0007

傅從喜、林宏揚、黃國清、李大正、陳儀、楊家裕、謝秀玉、黃曉薇(譯)(2009)。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原作者:A. Rubin & E. Babbie)。臺北市:心理。(原著 出版年:2009)

- 145 -

彭淑華(2016)。臺灣社會工作教育之發展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 (155),86- 98。http://www.ccswf.org.tw/files/7100/18/%E5%AD%90%E9%A1%8C4--2%E5%BD%AD%E6%B7%91%E8%8F%AF%E8%80%81%E5%B8%AB.pdf 游美貴(2012)。反思與實踐—連結多元文化的社會工作教育。臺灣社會工作學

刊,(10),97-118。doi:10.29814/TSW.201207.0003 黃昆輝、張德銳(2000)。選擇性知覺。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746/

黃筱雅(2010)。跨越藩籬,用心築夢—國際援助服務者的蛻變與追尋(碩士論文)。 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 U0001-0302201012105300)

楊國涼(2005)。我國非政府組織援外與扶貧之研究:以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 為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2627141688130969615

萬育維、陳秋山(譯)(2006)。社會工作實務的全球觀點(原作者:C. S. Ramanathan

& R. J. Link)。臺北市:洪葉。(原著出版年:1999)

葛傳宇(2004)。國際合作發展法草案評析。育達學院學報,(11),45-78。

詹火生(2007)。台灣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經驗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20), 21-29。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增家、徐劭昀(2014)。 如何培養國際觀。 國家文官學院 T&D 飛訊,200,

1-16.

鄧湘漪(2003)。進出邊境:以台灣某國際援助發展組織為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4303653441933293707

鄭怡世(2006)。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分析:1949-1982(博士論文)。取自 http://hdl.handle.net/11296/pr6656

- 146 -

鄭怡世(2007)。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分析:1949-1963 年「社會部所從事的 工作」與「美式專業社會工作」雙元化的社會工作認識。社會政策與社會工 作期刊,11(1),153-197。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