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四節 、 中正紀念堂沿革與發展現況

一、組織沿革

民國 103 年 4 月的中正紀念堂內,一位背著像機的陸客對著一面告示牌拍照,

同行的友人問他:「您在拍什麼呀?」,攝影者回答:「他們(中華民國)已經 103 年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才 64 年而已。」,上述對話彷彿印證英國學者 John Urry(2002)所提「觀光客的凝視」的論述,他認為一個地方之所以被選擇凝視 是因為人們對該處有所期盼;凝視對象的建構仰賴符號(signs),而且觀光旅遊 也可以說是一種蒐集符號的過程(葉浩譯,民 96,頁 22-23)。中正紀念堂對陸 客之吸引力,不僅在於眼力所及的人文景觀、建築特色,更重要的是在此保存蔣 中正總統這位在民國關鍵年代牽動國際關係人物的史蹟、文物,與中國大陸的歷 史情結;戰後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證明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事實,

以及見證台灣民主化發展的成果。

蔣中正總統 64 年 4 月 5 日逝世後,為緬懷領袖,在政府和民間群策群力、

捐輸集資下,行政院成立籌備小組,決議選定當時為陸軍總部的現址,並撥用國 有土地興建中正紀念堂,經甄選海內外建築師之設計後,於 65 年 10 月 31 日動 土,69 年 4 月 5 日正式對外開放。隨著時代演進及社會變遷,中正紀念堂組織

(圖 2-10)依據國家政策發展,所賦予不同階段的任務而更迭。69 年 7 月 1 日 管理處正式成立,隸屬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國家元首的紀念館為定位;75 年 7 月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成立,隸屬教育部,為社會教育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七款 所稱紀念館,依據該法實施全民教育及終身教育,成為社會教育機構。自 101 年 5 月 20 日政府組織造後,隸屬文化部後,辦理先總統 蔣中正總統紀念文物資

42

料之蒐集、典藏、展覽及藝文推廣活動,致力實現「建構蔣中正總統學術思想研 究重鎮」、「維護古蹟打造文創品牌形象」、「提升民眾生活美學文化素養」、「營造 創意精緻藝文交流平臺」、「型塑國際優質觀光休憩場所」等五大願景(國立中正 紀念堂管理處,2011,圖 2- 11)。

圖 2-10 中正紀念堂組織沿革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 2-11 中正紀念堂五大願景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69年

7月1日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成立

,隸屬臺北市 政府

教育局

紀 念 館

•75年7月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成立,隸屬教育部

紀念館-社教機構

•101年5月20日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文化部

紀念館-文化機構

建構 蔣中正總統 學術思想研究重鎮

維護古蹟打造 文創品牌形象

提升民眾生活 美學文化素養 營造創意精緻

藝文交流平臺 型塑國際優質

觀光休憩場所

43

二、業務發展現況

依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4a),中正紀念堂參觀人數自 97 年 2,740,206 人,

至 103 年為 6,627,161 人, 97 年至 103 年共計 3,765 萬人(圖 2-12)。交通部觀 光局調查(2014)指出,吸引大陸觀光客來臺觀光的主要因素依序為風光景色、

臺灣民情風俗和文化、歷史文物等。此外,觀光局 102 年首度針對大陸觀光客來 台自由行的 10 大景點進行統計,排名前 3 大景點夜市、台北 101 及故宮博物院,

均與團客相同,而中正紀念堂名列自由行陸客之第 4 大景點(交通部觀光局,

2013)。

圖 2-12 97 年至 103 年中正紀念堂參觀人數統計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2014)。

中正紀念堂擁有中華傳統建築風格和庭園景緻、蔣中正總統文物史蹟;自 1980 年代以來,成為台灣民主和抗爭運動的集結地;臺北市稀有的城市生態綠 園,且是民眾休閒、娛樂和運動健身的場域。以其國際知名建築景觀、歷史、人 文等獨特的因素,具備上述吸引遊客參訪的條件。揆諸該機構的主要業務發展(圖 2-14),可看出其受到大陸觀光客青睞的脈絡: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103年 參觀人數 2,740,206 4,691,293 4,826,586 5,913,781 6,542,646 6,307,737 6,627,161

-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44

(一) 推廣蔣學展示典藏,再現近現代中國史

蔣中正學術研究自 2006 年蔣中正日記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開放複 製本供公眾閱覽後,兩岸歷史學者專程赴美抄錄日記內容,發表論文及出版專書 流傳,蔣學研究蔚為風潮,使蔣中正領導中華民國對日抗戰 8 年的事實具體呈現,

大陸宣稱抗戰是毛澤東所領導的說法不攻自破。陸客對蔣公攸關中國歷史發展的 生平及行誼事蹟深感興趣,文物展視室及銅像大廳因而成為中正紀念堂參觀的亮 點。

中正紀念堂辦理蔣中正學術研討會、研究成果發表與專題講座,並訂定「國 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蔣中正學術研究獎勵出版作業要點」,鼓勵蔣學研究與交流;

隨著蔣中正日記新史料出現,將逐步推動常設展更新建置作業,期透過重塑文物 展視室之展示內涵與空間環境,讓參訪者從不同角度認識蔣中正與中國的歷史意 義,進而瞭解民國史演變與發展又藉由館典藏品開發、應用、銷售及品牌授權,

推動文化創意加值。此外,常設展及堂史導覽及相關教育活動,帶給陸客深刻的 回憶,彰顯紀念館存在的價值。陸客藉館方安排導覽的體驗,可能產生對蔣中正 先生崇敬之心情,凝聚中華民族情感,建構中華民國在臺灣之認同感。

(二) 保存全民集體記憶,活化運用文化資產

國立博物館是國家歷史的體現,然而過去那種特定且「蓋棺認定」的國家歷 史已逐漸失去吸引力;「歷史」正日益趨向多元化與當代化(John Urry,2002)。

中正紀念堂從緬懷蔣中正總統的宗旨開始建立,聳立在藍天白雲之下,隨無 盡的歲月見證台灣歷史及民主的發展。從 1990 年開始的政治改革,及大學生靜 坐,呼籲 3 月學運野百合等活動,還有結束萬年國代,確定總統直選等,都是從 中正紀念堂的學運、社運發起,深具民主紀念意義(教育部,2007)。因中正紀 念堂為臺灣重要之政治空間,承載多數臺灣住民戰後的各種政治記憶,有其足夠

45

的代表性;由清代、日治到戰後皆在都市發展上具重要的位置及意涵,建築與外 部空間皆具重要政治意義,且為重要之建築競圖代表作,在建築史、歷史與文化 上能代表國家發展的歷程的見證,爰於 96 年 11 月 9 日經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2

(圖 2 -13)。

台北市政府 97 年 3 月 17 日以中正紀念堂建築形式及結構均未見於其他建築 物,兩廳院為藝文活動重鎮,廣場多年來為重要集會或民主運動抗議表達場所,

從學運到燈會以及選舉造勢晚會等等,與民眾集體記憶及認同意義深遠,以及園 區為台北市重要開放空間及綠地等理由,公告登錄「中正紀念堂」全區為台北市 文化景觀3。管理單位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進行古蹟調查研究、維護、修復、再利 用及教育推廣,呈現臺灣民主化的歷程,以保存紀念堂歷史與所承載全民集體記 憶,喚起民眾對社會多元文化的包容與認同。能否經由多數陸客對臺灣民主社會 的觀察與近距離接觸,對中國大陸民主思想有所啟發,則有待時間來證明。

(續下頁)

2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6 年 11 月 9 日文壹字第 0963132772-1 號函公告指定國定 古蹟「臺灣民主紀念園區」,古蹟範圍:正面牌樓、民主廣場、民主大道、台灣民 主紀念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8 年 7 月 17 日會授資籌二字第 0983110272 號 函公告變更台灣民主紀念館為中正紀念堂。

3 台北市政府 97 年 3 月 17 日北市文化二字第 09730121300 號函公告登錄「中正紀念 堂」為該市文化景觀,包括一級古蹟臺北府城門-東門,中山南路(信義路口至愛國 西路口),中山南路、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圍合之中正紀念堂全區。

46

圖 2 -13 國定古蹟「臺灣民主紀念園區」及文化景觀範圍 資料來源: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1)。

(三) 耕耘文化藝術沃土,體驗休閒生活美學

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s,也稱為國家博物館)肩付知識的傳遞、國 家認同的塑造、國民美學素養的提升與精神生活的增進等責任(行政院研究發展 考核委員會,民 100),中正紀念堂秉持國立博物館之使命,依文化政策、民眾 心靈與生活知識需求,舉辦不同年齡、層次的藝術、文化研習,從小學生「創藝 學園」課後學習、「藝遊中正」校外教學、中正藝學堂親子 DIY 活動、中正兒童 冬夏令營,到成人生活美學研習班4的開辦與藝文展覽之推動、規劃及執行,汲 汲耕耘民眾心中的藝文沃土,以透過美感的滋潤和藝術的涵育,使人人成為美學 的實踐者及創意生活家。另配合民俗節慶、紀念日、518 國際博物館日及世界古

4 中正紀念堂生活美學研習班開辦「喜閱書房」、「美麗人生」、「嗜說新語」、「健

康養生」、「東方書畫」、「西方繪畫」及「古藝薪傳」等七大系列的課程,102 年共 334 班,1 萬 748 位學員參加,資料來源:中正紀念堂 102 年年報。

47

48

49 世價值(universal value)為論述之深層基礎,開 啟文化遺產價值詮釋之操作。

以高達美之哲學觀──提問與思考,反思文化 遺產價值的意義;在「案例」的部分,則以「紀 念性」(monumentality)議題,重新進入詮釋循 環(hermeneutical circle),反思本文建構之中正 紀念堂在歷史、藝術與科學之價值論述。

50

51

52

吸引民眾和遊客親身參觀,拉近與紀念堂的距離,發揮博物館功能與存在價值,

提升文化觀光之服務品質。

此外,為提升品牌價值,強化中正紀念堂形象,建立品牌識別系統,經營博 物館商店,以滿足遊客採購紀念品需求,開創文創業產發展的商機,促進整體營 運績效,擴大作業基金之收益,期提高觀光客認同及再訪的意願,俾利永續經營 和發展,也為文化觀光產業產值之提升,帶來正面的經濟效益。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