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科院『智慧化居住空間科技整合應用計畫』

中科院『智慧化居住空間科技整合應用計畫』主要探討民眾選購智慧化設備 的考慮因素,並針對一般居家中各種使用空間進行調查與分析,以瞭解民眾對於 居家空間的需求與偏好。在對一般民眾進行居家使用空間之認知、問題、偏好與 需求等調查,是以問卷發放做為研究方式,雨智慧化居住空間相關議題總共僅有 八題問題,回收之有效問卷數共54 份。

研究結果認為,民眾對於智慧化空間的偏好以自身的保護為優先考量,不論 是外在環境的安全,或是本身內在的健康;環境安全與否,將直接影響使用者生 命安危,屬於立即性的傷害,而健康的監測,主要的目的在於疾病的預防與掌控。

同時兼顧了安全與健康後,便開始追求物質生活,講究舒適與便利;舒適與便利 同時涵蓋心理與生理的感受,舒適較偏於心理層面,便利則較偏於生理層面。當 擁有安全、健康、舒適、便利此四要素時,便開始考慮節約能源,以減少成本的 支出以及不必要的浪費。

圖 2-3 民眾對於智慧化空間的偏好與需求關係圖

民眾在生活空間智慧化設備應用的需求強弱,取決於對該空間使用時間的長 短。以正常的一個工作天來說,在工作空間所耗費的時間約8 至 10 小時,倘若 扣除往返工作處與住處的時間,其餘絕大多數的時間皆耗費在居家空間中;若以 一週的時間來看,在居住空間使用時間之比例將更為提升。因此,智慧化空間的 發展宜考量由居住空間做起,再逐漸向外推展。

針對未來智慧化空間之發展,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一) 智慧化空間的應用,建議由政府單位率先落實。

當智慧化空間未普及前,各項設備之售價必然偏高,倘若民眾對於智慧化產 品缺乏相當程度的瞭解,必定裹足不前,唯有親自體驗並瞭解該項產品後,才能 提升民眾對於智慧化空間的認知,進而帶動買氣。

(二) 智慧化空間的營造,應考慮由居住空間開始推展。

居住空間為民眾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空間,屬於個人的私人空間,而工 作空間對於個人來說,則屬於公共空間;當私人的居住空間智慧化之後,才會逐 漸向外擴展。

(三) 智慧化產品的設計,應考量兼顧節能的功能。

由於民眾對於節能的需求偏低,在產品設計上,除了純為節能需求而研發的 設備(主動性節能)外,在其他需求產品的設計上,應融入節能的概念,將智慧 化設備所消耗之能源降到最低(被動性節能)。

第 3 章 智慧化居住空間之安全需求調查分析

本計畫以人身全方位安全為出發點,調查分析智慧化居住空間之安全需求,

除了要能滿足基本的安全使用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要能避免各種災害及安全危害 的發生,以保障居住者的人身安全,甚至主動看護其健康狀態。

安全需求的關係檢討將從下列幾個問題著手:

一、 家中成員的組成關係,如:年齡層、教育程度、男女比例等;

二、 居住空間的形式種類,如:公寓大樓、集合住宅等;

三、 家庭或個人收入,及職業別;

四、 居住地區,及與地區醫療機構的距離;

由於居住空間與住戶的不同,會具有不同的自主權與可變性,現階段在安全 監控議題的探討過程,不僅要瞭解一般安全監控的基本需求外,在高齡化的社會 下,高齡者在居住空間中的安全照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議題,因此,透過本 研究之調查,期望與理論做相互應証,對於高齡者的居住空間安全監控,能有多 所討論,並達到以下之研究目的:

一、 居住需求是隨著生命而逐漸發生變化的,對於住戶不同的身心狀況所 需之空間必須具備可變性。

二、 可藉由開放式建築概念來探討住宅的靈活性與可改建性,以建構符合 各種使用者身心狀況的可變性居住空間,並可將此概念應用於既有公 寓大樓做為設計操作的對象。

三、 增強高齡者於公寓大樓中自立的居家生活條件,住戶即使是高齡者也 不必急著安置於養老機構,反而依舊能靠自己的能力居住於住慣的環 境中。

四、 提供符合各種年齡層住戶包之身心需求的終身居住空間,即使需要他 人照護,也能減輕照護者的負擔。

探討改善舊有公寓大樓住宅空間的問題,以因應未來住宅改建的趨勢,增強

高齡者的可居住性,也使得住宅能夠永續使用。

圖 3-1 本計畫問卷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