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美溝通特性對比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中美溝通特性對比

一、 華語溝通特性

甲、 以含蓄間接的方式溝通

中國文化極為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而因為面子是中國人自我形象中 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若要維持人際和諧,就必須避免威脅他人的面子。

Ma(1996)曾指出維護人際和諧為中文溝通的重要原則和目標,因此中國

和維護和諧的人際關係,即使不直接的話語可能會造成訊息模糊化,但訊 息的正確性遠比不上人際和諧的重要性。

Gao(1998)也指出要維護人際關係和諧,必須知道如何與他人協商面 子,而「含蓄」就是協商面子時的一大利器,含蓄的表達方式可使雙方在 協商意義時,不致傷害雙方之間的關係。也因為中文具有含蓄性的特稱,

因此與中國人交談時,說話的方式與內容一樣重要,同時非語言的溝通比 語言溝通更重要。筆者在本研究中,將檢視台灣人的溝通方式是否具有明 顯的間接性,並觀察台灣組語料中對他人顏面威脅的狀況。

乙、 解讀話語的能力很重要

由於中國人習慣以含蓄的方式表達,因此話語中難以避免出現不確定

性。Chang(1999)指出,中文的不確定性會造成「不確定的語言空間」,

為了配合此空間的使用,中文溝通中聽話者的解聽能力比說話的精確性重 要,方便於說話者不用直接說出真正的意思,但是聽話者還能掌握。因為

「不確定的語言空間」,中國人可以管理與他人的衝突,也不用公開破壞 社群的和諧。筆者在本研究中,將觀察張貼更新者語回應者之間的對話,

確認雙方對語意模糊的更新或回應是否具備良好的解讀能力,以及他們如 何在不確定的語言空間中適切回應對方。

丙、 與自己人的溝通較直接

Gao(1998)指出,中國人與自己人說話較直接,與外人說話才會比較 委婉,因此可以說客氣是外人的標誌。例如,中國人向外人提出要求時,

使用疑問句式,向自己人提出要求時,用的是命令(imperative)句式。此 外,「自己人效果」是指中國人較願意和自己人透露較為隱私的想法。相 比之下,西方人經常會和較陌生的人透露較為隱私的事情,以拉近與他人 的關係。

丁、 較少突出自我,強調與他人的關係

Gao(1998)提出華人的文化特性,特別是與社會架構有關的特性,會 影響到華人的溝通方法。Gao 指出,華人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在於,

「自我」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而是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固定的角色所

構成的。由於在中國文化中自我是由人際關係構成的,溝通的主要功能為 維護和加強人際關係,而不是自我表達。因此,華人與英美文化圈的人相 比,較不願意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話時多提到他人意見,也比較關心他人 對自己的意見。Gao 認為不僅是華人行為反映此概念,中文的語法也受到 此文化概念之影響。例如,在中文語法中,指示對象一旦決定,就可以省 略代名詞,如此可以減少個人突出,而促進人際關係,因此可以說中文的 焦點為「情況」。相反地,英文一般不能省略代名詞,因此可以說英文是 以「施事」為焦點。此差異反映出兩個文化中對自我意識的不同概念。

戊、 傾向合作性的溝通方式

Yang(2009)研究中國人談話時如何修改他人的話語,場合為學術討 論版。Yang 發現討論版使用者經常修改其他使用者說的話,然而使用者使 用的是頗為委婉又客氣的方法,可看出使用者仍希望儘量不威脅對方顏面。

Yang 認為在中國文化中,修改他人的話是合作性的行為,可證明中國人溝 通是合作性的。筆者將在本研究中,檢視張貼更新者與回應者之間的溝通 行為是否具有明顯的合作性。

二、 英語溝通特性

(一)透過溝通表達自我

Katriel 與 Philipsen(1981)討論美國文化中「溝通」的意義。他們認為

溝通是一個建立自我意識以及尋找和他人的共識的過程。他們指出,美國 文化強調「當自己想要當的人」,但是實際上自我不僅是自己構成的,也 是受他人的影響。溝通是協商這個矛盾的過程,因為人可以透過溝通表達 自己,但是同時讓他人影響到自我意識。在 Katriel 與 Philipsen 描述的模式 中,雖然美國文化的溝通和中國文化一樣重視他人對自我意識的影響,但 是美國文化中的溝通還是以自我表達為核心功能。另外,在美國文化的溝 通中,固定角色不太重要,與中國文化剛好相反。

(二)以讚美拉近人際關係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美國文化有比較「民主性」的人際關係理想,強

距離。Yu(2005)對比中文與英文的讚美語,發現英文的讚美語比中文的 多。他認為在美國文化中,讚美語的功能為建立人和人之間的團結關係,

如此可以協商理想與實際情況的差別。

至於讚美的內容,Yu 發現美國對話中,較常讚美的為對方的外貌以及 所有物,原因也許為美國文化對新奇事物的評價較高,因此看到對方有新 的東西較適合提出讚美。最後,作者發現,美國人比台灣人多讚美地位較 高以及地位較低的人,原因也許為美國的地位差別較不明顯。

三、 小結

以上文獻簡單描寫中美溝通文化之差別,指出幾個學者普遍認同的差 異,如華人較間接而美國人較直接、華人較少發表意見而美國人較多發表 意見等論點。然而,其中幾篇研究使用較少實際語料,而多依靠討論宗教 以及哲學支持論點,如 Ma(1996)、Gao(1998);其餘研究則限制在較 狹 窄 的 範 圍 , 如 Chang(1999 ) 、Yang(2009 ) 、Katriel 與 Philipsen

(1981),但全都未討論朋友以及熟人之間的閒談。本文為了彌補此缺失,

將使用臉書的實際語料檢驗文獻描寫的差異是否出現在台灣人與美國人的 臉書溝通裡,以對中美文化差異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