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臉書的歷史與功能  

臉書於 2004 年在美國建立,原來僅開放給有美國大學電子郵件地址的 人士註冊,2005 年允許高中生以及美國以外的大學生註冊,2006 年開放所 有人皆可註冊。臉書原來僅提供英文版本,但從 2008 年開始推出其他語言 版本之後,便快速發展成世界最流行的社交網站之一。目前臉書總共提供 七十種語言的版本。到 2013 年九月為止,全世界的臉書使用者已達到十一 億人;在所有使用者當中,每天平均有七億人登入臉書。換言之,全球人 口將近十分之一是臉書的使用者,而百分之八十的臉書使用者居住在北美 之外的地區4。台灣也跟上這股潮流,台灣地區的臉書用戶從 2009 年開始 因小遊戲風潮而快速增加,至2013 年為止已達到 1300 多萬人5

為了跟其他臉書使用者互動,需要先請他們加入自己的社會網絡。屬 於自己的社會網絡的成員叫做「朋友」;臉書的功能主要與跟臉書朋友互 動相關。臉書的主要互動界面為首頁,請見圖三-1 中文首頁,圖三-2 英文 首頁。首頁中間顯示動態消息欄,上方跟右方顯示臉書的各功能以及設定。

動態消息欄顯示使用者臉書朋友的公開動作,如張貼近況更新、針對近況 更新按讚、針對近況更新留言、臉書朋友在他人的近況更新或者留言被標 記、或者在他人的動態時報留下訊息;圖三-1 及圖三-2 的動態時報顯示一 個近況更新。首頁上面顯示通知,每次其他人寄訊息給使用者、針對使用 者的近況更新留言或者按讚、在使用者動態時報張貼訊息、或者標記使用 者,使用者就會收到通知。

                                                                                                               

4  Facebook 官方網站統計數據

https://newsroom.fb.com/Key-Facts  (2013/8/15 擷取)  

5 Dimension 網站:《Facebook 台灣地區用戶數分布》

http://dimension.tw/2013/01/28/facebook-%E5%8F%B0%E7%81%A3%E5%9C%B0%E5%8D%80%E7%94%A8%E6%88%B6%

E6%95%B8%E5%88%86%E5%B8%83/ (2013/8/15 擷取)  

圖三-1 臉書的首頁,中文版

圖三-2 臉書的首頁,英文版

圖三-3 近況更新

臉書的主要功能是近況更新,在圖三-3 中,近況更新的文字框及相關 功能都出現在首頁上方。近況更新的功能為將短訊息寄給全部或者大部分 臉書朋友;使用者也可以調整設定讓任何人看到更新,或者限制只有一部 分臉書朋友才可以看到。除了寫訊息之外,使用者也可以用近況更新分享 各種媒體的內容,如圖片、影片、文章、或者其他網站的超連結;想分享 網頁(如在圖三-1、圖三-2、圖三-3 中的近況更新)可以將網頁地址直接 貼在近況更新文字框裡,分享圖片、影片可以用近況更新文字框上方的連 結。近況更新寄出之後會出現在張貼者朋友的動態消息欄上,如在圖三-1

、圖三 2 內。張貼者可以在近況更新裡標記臉書朋友;被標記的人會收到 通知,而且近況更新會出現在被標記者的臉書主頁上。張貼者也可以標記 自己當時的地點。

當臉書朋友看到近況更新,可以使用更新下方的按鍵選擇兩個回應方 法。最簡單的回應方法是「讚」;如果按讚,臉書會自動寄訊息給張貼者

,告訴他誰按「讚」。近況更新下方顯示按讚人數以及部分按讚者的名字

。第二個回應方法是留言,即在近況更新下寫訊息或者分享多媒體內容給 張貼者。任何接收近況更新的人都能看到全部留言,而任何看到留言的人 都可以針對該留言按「讚」。

除了以上兩個回應方法以外,接收近況更新的人也可以按近況更新下 方的「分享」按鍵,將近況更新轉貼、寄給自己的臉書朋友看。分享者可 以加上自己的文字,但是被分享的近況更新的上方會標記是轉貼的,以及 原來張貼者的名字。

除了近況更新之外,臉書有另外兩個傳送訊息的方法。一個是將訊息 寫在臉書朋友的個人主頁上,也可以與近況更新一樣附上多媒體內容,臉 書會自動通知該位臉書朋友查看訊息。任何人都可以針對此類訊息按讚、

留言。另外的傳送訊息方法為私人訊息,此類訊息與電子郵件一樣,寄到 收件人的收件匣,僅有寄件人指定的收件人看得到。私人訊息功能出現在 臉書主頁的左方。

臉書有幾個其他功能以及應用程式,也出現在首頁的左方。「社團」

是指一群臉書使用者設立的網頁,社團的成員可以在網頁上寫訊息或者分 享內容;每次有人留言臉書會自動通知成員。「社團」的功能為討論固定 話題或者處理社團的事情。與社團頗為相似的是粉絲專頁,是組織或者明 星在臉書上的專頁。想加入粉絲專頁的臉書使用者可以針對專頁按讚,每 次專頁更新訊息時,粉絲都能自動收到通知。臉書的另外一個功能是「活 動」,使用者可以設立活動網頁,透過該網頁邀請其他使用者參加某一個 活動。邀請人也可以透過網頁更改活動的細節、觀察幾個人要參加活動,

而受邀請人可以在網頁上留言、分享內容。臉書也有部落格功能,叫作「

網誌」,可以寫部落格並透過近況更新分享。臉書也提供許多應用程式,

如遊戲;使用者可以將此類應用程式加到自己的首頁。

第二節  語料收集  

一、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台灣華語母語者 64 人以及美國英語母語者 69 人,分 別以代號標記為台灣華語母語者-男性(TM)、台灣華語母語者-女性(

TF)、美國英語母語者-男性(UM)、美國英語母語者-女性(UF),

各組人數如表三-1 所示。

表三-1 研究對象

組別 TM TF UM UF 人數 32 32 33 36

本文研究變項為國籍。因為筆者找到的受試者年齡及教育水平皆相似

,筆者不將年齡、教育水平為變項。受試者年齡範圍限制為 20 至 35 歲,

教育水平皆為大學畢業。筆者透過親友協助尋找符合條件的受試者,徵求 其同意後再收集語料。

二、 收集方法

本文所採用的語料皆收集自受試者的臉書頁面,包括:近況更新、讚 的次數、回應留言,並將社會距離納入分析。

筆者向每位受試者收集臉書上的五個近況更新、近況下收到讚的次數 及留言。為了確保所收語料準確地反映受試者在臉書上的常態行為,每筆 近況更新都至少間隔 30 天以上。筆者也排除收集日期前一個月內張貼的近 況更新,以避免收集語料之後還有人繼續留言。此外,受試者也需要標記 自己與留言人的關係,筆者提供六個選項供其選擇:家人、好朋友、一般 朋友、熟人、陌生人、其他。

由於臉書規定,收集使用者張貼之訊息前,需得到使用者許可並解釋 收集目的,因此筆者先向受試者請求許可,待其回應後才進行語料收集。

筆者提供受試者兩種語料收集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受試者將筆者加為 臉書朋友,便於筆者收集,筆者將收集好的語料寄給受試者,確認是否可 作為研究資料。若受試者指出有不便公開的語料,筆者將再收集其他語料 代替之。

第二種方法是筆者向受試者解釋收集近況更新之條件,如每個月僅可 收集一個近況更新,然後由受試者自己挑選近況更新內容,寄給筆者。上 述兩個方法可盡量使受試者不受打擾並保護自己的隱私;不管選擇哪一種 方法,筆者都會保證不使用受試者不願公開的資料。